Ⅰ 吳越文化發祥地那麼大,放在如今包括哪些省份
吳越取自春秋時的吳國和越國,是這兩個國家的統稱,吳越之地包含的省份有浙江,上海,江蘇,安徽和江西。其中江蘇的南部以及安徽的南部和江西的東北部包含在吳越地區,並非這三個省份的全境都在吳越地區。
Ⅱ 吳越文化是哪裡的文化吳文化和越文化又有什麼不同
「吳越」這個叫法實際是江浙地區的代名詞,而這個詞的最早來源,是源自於吳國和越國的國名,用來指兩個國家的疆域和核心地區。
從商代後期開始,太湖流域的吳人和越人就開始分別建立起了國家。在當時,吳越兩個政權有著極大的深仇大恨,各自成為敵對的對象。不過,雖然兩國打得你死我活,積怨殊深,但是卻同屬一個部落,在語言、習俗文化等方面都是同屬於一個民系,可謂是「兄弟」國家。
Ⅲ 在蘇州和杭州兩個城市中,你最愛哪個城市吳越文化,的代表城市是什麼
蘇州。吳越文化分布在長三角一帶,不是一個城市所能包攬的。都有吳越文化存在
Ⅳ 吳文化和越文化有什麼不同為何都統稱吳越文化
從地理學中,吳朗主要分布在江蘇南部,上海和浙江省以及江西,福建省和安徽省的一小部分。,吳語言分配面積近14萬平方公里,使用大約7000萬的人口。作為中國方言,吳語已經成立,直到現象的發展,經歷了20多萬年。有些學者認為吳郎的原始來源應該是古代教堂。
從第一個秦到六個扇區不同地區的諧波也會不同。浙江省尹吉被稱為岳,溫州被稱為岳葉,東浦,楊悅被稱為楊悅,福建地區被稱為越來越多,廣東就是南嶽,廣西是西火或羅岳,散落在江漢地區的人叫山。
你知道吳悅的文化起源和吳越文化特色嗎?
首先,吳悅文化
吳越文化依靠長江三角洲和杭州灣,北到長江天翼,西,襄陽平原,南部南陽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東海洋。這里的河流,許多湖泊,適當的氣候,陸地和美麗,山區都豐富,地球特殊名稱,普通湖區魚米香氣,太湖流域是世界糧倉,絲綢小鎮。上海不僅是我國最大的城市,也是中國的重要門戶。南京和杭州是我國六個古都,杭州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城市。頂級在上海,南京和杭州,形成了最密集,最經濟地發展的「金三角」地區。這是中國的寶藏,人民傑出。
自唐宋以來,隨著我國的經濟和政治中心,從黃河流域到江南,文化中心將搬到吳悅,宋代之後,吳百年的發展,吳燁文化一直在追求所有文化在我的國家。最高。吳越文化有一個狹隘和一般的意義。狹窄的吳越文化是指春秋時期吳國文化和越南文化的綜合症;廣義武悅文化是指長江東南部東南沿岸吳悅人民武悅人民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一般呼叫。吳越文化的范圍在本書中表示,主要包括江蘇,浙江和上海。
二,吳悅文化源流
現代吳語分布在長江,北部和江淮官方詞的五個省份,西部和慧語,交界處,南部的交界處。在歷史上,吳朗首先形成在江蘇南部(蘇州,無錫,常州,南京),將延伸到安徽南岸和浙江北部的杭家湖平原,然後去中心部分浙江,南和西南。不同的吳語分布,新年南部北遷移民的情況也將不同。中國南方,浙江,浙江,我收到了更多北遷移民,如西金,王室南峪,丁迪金陵,中原民族歸夢和他的近期。北方街道到浙江集中於吉吉縣,江蘇大量移民以來,近代已在錢塘江北部。因此,這些領域的吳語更有可能受到北部的影響。你知道吳悅的文化起源和吳越文化特色嗎?
吳和岳在古代兩個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的概念中。吳也叫吳,他的祖先生活在浙江南部南部的這一領域,浙江南部南部。上一年的上代,周泰王古龔的父親紫博,鍾永治在他的兄弟中製作了王子,楠本到吳,建立了吳國,春秋,杜蘇(現在蘇州)。越多,也越名,越是古代「越南」分支。這個國家,這個國家,傳說是很多夏天。 Yue Guo在該市,它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可以在春秋時期爭取武楚的平衡。雖然吳他是兩個不同的國家,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地區,在太湖盆地及其周邊地區,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生活習慣和社會習俗。他們創造的文化是不同的,不同的是相同的。
吳文化的誕生是在南京鎮江。南京北部的北宜陽營地重點了大規模的文化遺址。銀陽營地文化上方仍然有一層湖文化,這兩個文化層呈現了吳文化產生的土壤。由於南京的地理位置,鎮江接近中原,導致吳文化被中原文化相對較大,這與寧邵平平平和太湖汝拉的文化顯著不同。
天堂和人們仍然很自然
江南花園代表蘇州,杭州,無錫,揚州等地門店,蘇州花園也代表了江南花園的最高藝術藝術,所以有「江南花園,蘇州花園,江南」。蘇州花園設計精緻,倡導著本質上的花園概念,已成為中國建築的代表之一。蘇州的獅子森林,謙虛的管理員花園,揮之不去的花園,凈大師花園,Canglang受到教科文組織的約束,該組織包括在世界遺產文化目錄中。在明清時期,揚州市因商人聚集而熙熙攘攘,而且有許多著名的花園,梅蘇林,魔鬼,豐田,嘉軒和五英畝的花園都在明代時期著名。清代八名著名的花園(王紫玉園,媛媛,媛媛,河源,Zhihuyuan,Nanyuan,鄭宇石源,花園)。經濟發展促進了揚州市建設。
「天國」是中國傳統想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應對「上帝」和「人民」的關系,中國人長期以來一直在思考。戰國《揚州畫舫錄》,當天結束,地球,人作為「三人才」,最理想的境界是「天堂的協調」,所謂的「蒼缺於天迪陶,天迪」的范圍天地,這不是一切事物,「在自然的自然生活中,中國的智慧祖先將是良好的一致性,而且自然並具有自然和諧自然。可以說,中國數千年的文化史離不開「天國」的概念,這影響了中國人生的各個方面。
Ⅳ 介紹一下吳越文化
西元十世紀的吳越文化
唐帝國滅亡後,東亞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從帝國統治下解放出來的東亞各民族紛紛建立自己的民族國家。被北方帝國殖民統治數百年後,吳越民族重獲獨立。吳越國位於今天的浙江及蘇南一帶。從西元886年開始,錢氏家族在這一地區保持了近百年的統治。錢氏父子鼓勵農耕、修築水壩、興佛重教。在當時東亞各國中,吳越國是國運最長久,人民最安寧,經濟最繁榮的國家。而杭州,這個唐帝國統治時期的三等小城,也在這短短幾十年間一躍成為十餘萬人家的大都會,被稱為「東南第一州」。
西元10世紀初,唐帝國氣數已盡,各地盜匪猖獗,兵變頻繁,農民起義和民族獨立運動如火如荼。亂世之中,英雄迭出,西元852年一個男嬰在一戶普通的農戶家出生了,誰也沒有想到,幾十年後,正是這個不起眼的男嬰在吳越成就了一番霸業,建立了當時東亞最為富庶安定的吳越國。
杭州,唐帝國時期的一個邊緣支郡,城牆單薄,戰略地位險惡。在杭州剛剛站穩腳跟的錢鏐並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他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修築城牆,擴展版圖,修建堤壩,為杭州的城市發展奠定了安全,穩定、繁榮昌盛的基礎。在錢鏐的領導下,杭州開始了歷史上最初的大規模建設。
在吳越民間建有許多錢王廟、海神廟,直到今天仍是香火不斷,錢王被作為神靈供奉於廟堂,這位人間的吳越國國王在吳越百姓的信仰中,替代了能呼風喚雨的海龍王。
越州,浙東的中心,糧食的重要產地。然而由於鑒湖無人管理,堤壩破敗,百姓常年受水患之苦。錢鏐在位期間重興水利,發動民工修治鑒湖,在吳越國境內到處回響著興修水利的勞動號子。
1996年的一天,一位杭州的農民為燒磚來到山腳下取土,就是這無心的舉措使得一座錢氏古墓重見天日了。古墓中布滿華麗的彩繪,生動的浮雕,精妙的天文圖象,考古者也發現了秘色青瓷,琳琅美玉。康陵古墓的發掘彷彿揭開了歷史的神秘面紗,一時教人心馳神往,一千年前的吳越盛世究竟是什麼樣子呢?
東亞佛教在晚唐帝國時期曾遭受致命性的打擊。唐武宗會昌滅佛,使得佛教在北方幾近鏟除。然而至今我們都能在吳越地區看到大量同一時期的佛像、佛塔。錢氏家族的尊佛重教使得佛教南下,並終於在吳越國境內重新興盛起來。也使吳越成為著名的「東南佛國」。
西元975年,宋與吳越聯軍攻破南唐首都金陵,南唐滅亡,宋帝國的征服之矛直指吳越。錢俶,吳越的末代國王,他內心矛盾痛苦來到先王陵廟,跪拜以泣,然而為了百姓免遭戰爭之苦,他沒有選擇抵抗,一個安定富饒的吳越國再次被北方帝國吞並,繁重的賦稅和殘酷的掠奪隨之降臨在吳越百姓的頭上。錢俶沒有再回來,但吳越民族卻生生不息,從未消亡,他們將永遠生活在東海之濱的這片沃土上。
Ⅵ 吳越文化到底起源於哪裡
浙江是吳越文化、江南文化的發源地,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原始人類「建德人」活動,境內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魚米之鄉,被稱為「絲綢之府」、「魚米之鄉」。
吳文化和越文化,都起源和發展於長三角地區。在古代,吳和越是活動於今長江以南的東南地區的原始居民,是東南地區的兩個土著部族。根據歷史記載和考古發掘的資料,證明這兩個部族實際上同屬於古越族」。百越是我國的一個古老民族,分布於我國東南及南部,甚至越南北部的廣大地區也有百越的足跡。
自商末周初起,吳和越兩個國家分別在今天的江、浙地區逐漸形成,並於春秋時期相繼稱霸。但在中國文化史上,六朝時期以前產生並存續於江浙地區的吳越文化,尚未形成一種真正具有核心價值理念,具有鮮明的統一性和系統性的文化形態。直到六朝前期,吳越民眾仍以尚武逞勇為風氣。相比中原地區,吳越文化的落後是明顯的。但就總體性狀而言,粗獷中蘊涵精雅,是當時吳越文化的顯著特徵。
Ⅶ 浙江的所有的城市的名字是什麼
浙江省下轄杭州、寧波、溫州、紹興、湖州、嘉興、金華、衢州、舟山、台州、麗水11個城市。
杭州
杭州,簡稱杭,是浙江省省會,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錢塘江下游北岸、京杭大運河南端,是浙江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教、交通、傳媒、通信和金融中心。
杭州是著名的旅遊城市,以風景秀麗著稱。與蘇州並稱「蘇杭」,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市內人文古跡眾多,以西湖風景區最為著名,周邊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觀遺跡。杭州是吳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歷史文化積淀深厚。其中主要代表性的獨特文化有良渚文化、絲綢文化、茶文化、以及流傳下來的許多故事傳說成為杭州文化的代表。
寧波
寧波,簡稱為甬, 地處東南沿海,位於中國大陸海岸線中段,長江三角洲南翼,東有舟山群島為天然屏障,北瀕杭州灣,西接紹興市的嵊州、新昌、上虞,南臨三門灣,並與台州的三門、天台相連。
寧波人文積淀豐厚,歷史文化悠久,屬於典型的江南水鄉兼海港城市,是中國大運河南端出海口、「海上絲綢之路」東方始發港,其中最具寧波代表性的寧波港被國際港航界權威雜志——英國《集裝箱國際》評為「世界五佳港口」。
溫州
溫州,浙江省轄地級市,簡稱「甌」;浙江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溫州歷史悠久,有2000餘年的建城歷史。是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先發地區與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在改革開放初期,以「南有吳川,北有溫州」享譽全國。地理位於浙江省東南部,甌江下游南岸陸域面積11784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11000平方公里。下轄3個市轄區:鹿城區、龍灣區、甌海區,面積1187平方公里;6個縣:永嘉縣、洞頭縣、平陽縣、文成縣、泰順縣、蒼南縣;代管2個縣級市(瑞安、樂清)。
溫州是中國數學家的搖籃、中國南戲的故鄉,溫州人被國人稱之為東方猶太人。溫州方言也被評為中國最難懂方言之一。 境內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雁盪山、楠溪江、百丈漈-飛雲湖。素有「東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譽。 被評為「2009年度中國旅遊競爭力百強城市」。2012年設立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2013年1月被建設部列為第一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 2015年2月28日榮膺中央文明委授予的「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
紹興
紹興市是浙江省轄市,位於浙江省中北部、杭州灣南岸。東連寧波市,南臨台州市和金華市,西接杭州市,北隔錢塘江與嘉興市相望,位於東經119°53′03"至121°13′38"、北緯29°13′35"至30°17′30"之間,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全境域東西長130.4千米,南北寬118.1千米,海岸線長40千米,陸域總面積為8273.3平方千米。市轄區總面積2942平方公里,人口216.1萬(2013年11月數據) 。
紹興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聯合國人居獎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民營經濟最具活力城市,也是著名的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名士之鄉。紹興素稱「文物之邦、魚米之鄉」。著名的文化古跡有蘭亭、禹陵、魯迅故里、沈園、柯岩、蔡元培故居、周恩來祖居、秋瑾故居、馬寅初故居、王羲之故居、賀知章故居等。
湖州
湖州市地處浙江省北部,東鄰嘉興,南接杭州,西依天目山,北瀕太湖,與無錫、蘇州隔湖相望,是環太湖地區唯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處在太湖南岸,東苕溪與西苕溪匯合處。下設吳興區、南潯區兩區,管轄長興縣、安吉縣、德清縣三個縣。
湖州是以上海浦東開發開放為龍頭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先行規劃、先行發展」的14個重點城市之一,「長三角城市群」成員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中國十大魅力城市、中國極限運動之都、中國毛筆之都、中國書法城、全國雙擁模範城、浙江省文明城市。
嘉興
嘉興,是浙江省地級市,位於浙江省東北部、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的腹心地帶,是長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城市處於江、海、湖、河交會之位,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與上海、杭州、寧波、紹興、蘇州等城市相距均不到百公里,位於浙江北部的滬杭、蘇杭交通干線中樞,交通便利,歷史悠久,人傑地靈。
金華
金華,浙江省轄地級市;自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建縣,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因其「地處金星與婺女兩星爭華之處」得名金華,簡稱金,古稱婺州。地理位於浙江省中部,坐標東經119゜14′ -120゜46′30」 ,北緯28°32′-29°41′,境轄設婺城區、金東區2個市轄區,蘭溪市、義烏市、東陽市、永康市4縣級市以及武義縣、浦江縣、磐安縣3縣,總面積10942平方公里。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十佳宜居城市之一。
2011年金華-義烏都市區被確定為浙江省的第四個大都市區,規劃2020年成為200萬人以上特大城市。 在福布斯公布的2012年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中,金華位居全國第33位,並且入圍大陸創新能力最強25個城市之一。2013年1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住建部列金華市為第一批智慧城市試點。
衢州
衢州,浙江省轄地級市;已有1800多年的建城史,歷史上一直是閩浙贛皖四省邊際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素有「四省通衢、五路總頭」之稱。衢州地理位於浙江省西部,坐標為位於東經118°01′一119°20′,北緯28°14′~29°30′,境域東西寬127.5公里,南北長140.25公里,總面積8844.6平方公里,境轄柯城區、衢江區、江山市、龍游縣、常山縣和開化縣。
衢州旅遊資源豐富,有「神奇山水,名城衢州」之稱。境內江郎山、爛柯山、龍游石窟等150多處景點。1994年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2012年、2013年連續兩年入選中國十大宜居城市。2013年國家首批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城市,成為浙江省惟一上榜的地級市。
舟山
舟山是浙江省轄地級市,介於東經121°30′~123°25′,北緯29°32′~31°04′之間,是中國兩個以群島建立的地級市之一,全市由1390個島嶼組成,佔中國的五分之一,主要島嶼有舟山島、岱山島、衢山島、泗礁島、六橫島、金塘島、洋山島、秀山島、朱家尖島、普陀山島等。舟山市總面積2.22萬平方公里,是浙江省市轄面積最大,陸地面積最小的地級市。
舟山是中國最大的海水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基地,素有「東海魚倉」和「中國漁都」之稱。全市港灣眾多、航道縱橫、水深浪平,是中國屈指可數的天然深水良港。舟山旅遊集海洋文化景觀和佛教文化於一體,擁有普陀山、嵊泗、岱山等風景名勝,構成了「千島之城」獨特的山海風光。
台州
台州,浙江省轄地級市,地理位於浙江省中部沿海,東瀕東海,北靠紹興市、寧波市,南鄰溫州市,西與金華市和麗水市毗鄰。
台州坐標介於東經120度17分-121度56分,北緯28度01分-29度20分之間。台州歷史悠久,5000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境域地勢由西向東傾斜,南面以雁盪山為屏,有括蒼山、大雷山和天台山等主要山峰,其中括蒼山主峰米篩浪高達1382.4米,是浙東最高峰。境轄椒江、黃岩、路橋3個市轄區,臨海、溫嶺2個縣級市和玉環、天台、仙居、三門4個縣。
台州東部沿海海岸線長達651公里。近海有12個島群691個島嶼,主要有台州列島和東磯列島等。最大島嶼玉環島與大陸相連,大陸架海域面積8萬平方公里,陸地總面積9411平方公里。居山面海,平原丘陵相間,形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台州以「佛、山、海、城、洞」五景最具特色,擁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天台山、長嶼硐天和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臨海。自古以"海上名山"著稱。台州被評為2013年度中國科技進步先進市,被列入浙江省首批創新型試點城市。
麗水
麗水,古稱處州,浙江省轄陸地面積最大的地級市;地理位於浙江省西南部,坐標東經118°41′~120°26′和北緯27°25′~28°57′之間,地勢以中山、丘陵地貌為主,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境設1個市轄區:蓮都區,7縣:青田縣、縉雲縣、遂昌縣、松陽縣、雲和縣、慶元縣、景寧縣,代管1縣級市:龍泉市;總面積17298平方公里。其中,景寧縣是中國唯一的畲族自治縣。
麗水被譽為「浙江綠谷」。境內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573座。龍泉市鳳陽山黃茅尖海拔1929米,慶元縣百山祖海拔1856.7米,分別為浙江省第一、第二高峰。生態環境質量浙江省第一、中國前列,生態環境質量公眾滿意度繼續位居浙江省首位。對外開放旅遊點68個,其中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12家。2005年1月,麗水市被命名為第三批國家級生態示範區;2009年12月,相繼被命名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優秀生態旅遊城市」。2010年12月23日,浙江省關注森林組委會正式發文授予麗水「浙江省森林城市」稱號。
麗水,首批國家級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
Ⅷ 古代的徽州是今天哪個地方,包括了哪幾座城市
徽州差不多就包括了今天安徽南部的宣城績溪縣,還有黃山市的全部,以及江西省的婺源縣,可以看得出徽州並不僅僅在安徽地區,徽州也有一府六縣的說法,也就是歙縣,黟縣,休寧,祁門,婺源,績溪六個,當時的中心在現在的歙縣,徽州雖然如今已經很分散了,甚至婺源還在隔壁的江西省,但是徽派文化知名度依然很大,徽州文化本身就是我國重要的地域文化組成部分,無論是徽菜,還是徽商,徽州名人在歷史上影響力都不小。
徽菜,徽派建築,徽商如今已經成了徽州地區對外宣傳的名片,徽文化也是我國地域文化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分支,和隔壁的吳越文化影響力可謂是不相上下,徽派建築也深深的影響到了江浙一帶城市的建築風格,徽菜更是被列為八大菜系之一,可見徽州這個地方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的。
Ⅸ 錢塘指的是哪個城市
杭州
錢塘指的是杭州。前222年,秦始皇設置錢唐縣,隸屬於會稽郡(郡治在今蘇州市)。隋朝置杭州,錢唐縣成為首縣。唐朝,為避國號諱,改錢唐為錢塘。南宋時,再次建都杭州,錢塘縣與仁和縣升為赤縣,同為臨安府首縣。
錢塘指的是杭州。錢塘早有美稱:"東南形勝,三吳都會"。 早在秦王政25年(公元前222年)秦滅楚,便於今杭州地置錢塘縣。據《史記-秦始皇本記》載: 始皇37年,東巡會稽,"過丹陽,至錢唐,臨浙江"。作為地名, 這便是錢塘之名最早見於正史的記載。沿至唐代因迴避國號諱,於武德四年 (公元621年) 改"錢唐"為錢塘。作為地名沿用至今。
杭州(簡稱「杭」),浙江省省會,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北部,副省級市。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杭州也是浙江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交通和金融中心,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環杭州灣大灣區核心城市、長三角寧杭生態經濟帶節點城市、中國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之一。
錢塘江,古稱浙,全名「浙江」,又名「折江」、「之江」、「羅剎江」,一般浙江富陽段稱為富春江,浙江下游杭州段稱為錢塘江。錢塘江最早見名於《山海經》,因流經古錢塘縣(今杭州)而得名,是吳越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