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發展對外文化貿易的重要意義
①有助於傳播本國的文化理念;
②實現文化產業價值鏈的對外經濟效益;
③實現文化產業對相關產業的整體效應;
④有利於實現經濟可持續,改善出口結構;
⑤文化貿易的競爭力體現了國家的綜合實力。
『貳』 「國際文化貿易」這一專業的情況如何
不錯啊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本科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的學生應系統掌握經濟學基本原理和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知識,了解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社會經濟狀況,熟悉通行的國際貿易規則和慣例,具有從事對外經濟貿易工作的基本技能。學生畢業後可在外向型企業、外貿公司、政府對外經濟貿易管理部門、相關事業單位和科研院所從事國際經濟與貿易的業務、管理、調研和宣傳策劃工作。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WTO方向)本科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較系統地掌握經濟學基本原理和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中國對外貿易和當代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現狀,熟悉通行的國際貿易慣例與WTO規則,以及中國對外貿易的政策法規,了解主要國家與地區的對外貿易狀況,能在涉外經濟貿易部門、外資企業及政府機構和科研院所從事國際經濟與貿易業務、管理、調研與教學科研等工作的復合型、應用型的高級專門人才。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的學生應較系統地掌握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基本原理和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了解當代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現狀,熟悉通行的國際貿易規則和慣例,以及中國對外貿易的政策法規,了解主要國家與地區的社會經濟情況,能在涉外經濟貿易部門、外資企業及政府機構從事實際業務、管理、調研和宣傳策劃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 掌握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基本理論和方法;
2. 掌握西方經濟學、國際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
3. 能運用計量、統計、會計方法進行分析和研究;
4. 了解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及其貿易政策;
5. 了解國際經濟學、國際貿易理論發展的動態;
6. 能夠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具有聽、說、讀、寫、譯的基本能力,能利用計算機從事涉外經濟工作。
編輯本段主幹課程:
主幹學科:經濟學、統計學
主要課程: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國際經濟學、計量經濟學、世界經濟概論、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國際金融、國際結算、貨幣銀行學、財政學、會計學、統計學。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社會調查和專業實習等,一般安排6周。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經濟學學士
相近專業:經濟學 國際經濟與貿易 財政學 金融學 國民經濟管理 貿易經濟 保險 金融工程 信用管理 網路經濟學 體育經濟 投資學 環境資源與發展經濟學 房地產經營與估計 統計學 國際文化貿易 稅務 稅收
現今國內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 排名(2008):排名 學校名稱 等級
1 湖南大學 A+
2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A+
3 廈門大學 A+
4 中國人民大學 A+
5 南開大學 A+
6 暨南大學 A+
7 浙江大學 A+
8 上海對外貿易學院 A+
9 中央財經大學 A+
10 遼寧大學 A+
11 武漢大學 A+
12 上海財經大學 A+
13 東北財經大學 A+
14 西安交通大學 A+
15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A+
16 安徽財經大學 A+
17 復旦大學 A+
18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A+
19 河海大學 A+
20 河南大學 A+
21 西南財經大學 A
22 哈爾濱工業大學 A
23 華東理工大學 A
24 上海外國語大學 A
25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A
26 東華大學 A
27 上海大學 A
28 江西財經大學 A
29 青島大學 A
30 華南農業大學 A
『叄』 宋朝的對外文化和經濟貿易具體內容是什麼
宋朝時前後出現了契丹族建立的遼?黨項族建立的夏和女真族建立的金3個少數民族政權?遼與金國都對宋朝構成巨大威脅,其外交事務主要由樞密院的禮院負責,包括文書往來?使節派遣和一切接待事宜等?
其他如西夏及高麗和交趾等國,由於宋朝視他們為藩屬國,所以發出的外交文書和禮物等皆稱「制詔」或「賜」,對其國家外交稱為「冊封」?
宋朝在京城設置許多外交接待館驛,作為國家接待各國使節的地方?當時遼國在都亭驛,西夏在都亭西驛,高麗在梁門外安州巷同文館,回鶻?於闐在禮賓院,三佛齊?真臘?大理?大食等國家在瞻雲館或懷遠驛?此外,宋朝專門設置主管往來國信所,作為負責與遼?金交往的具體事務機構?
『肆』 國際文化貿易專業
國際文化貿易教程
作者: 李懷亮
ISBN: 9787300081717
頁數: 344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定價: 28.0
裝幀: 平裝
出版年: 2007-8-1
開設高校
開設此專業的高校有中國傳媒大學(北廣)、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南廣)。
就業方向:能在廣播電視機構或其他文化機構,涉外經濟貿易部門、企事業單位以及政府機構從事對外文化貿易、管理、研究、發行和策劃等方面工作。
『伍』 對外文化貿易專家委員會:中國文化產品如何走出去
充滿創意的聘書的頒發,標志著對外文化貿易專家委員會的正式成立。同日召開的對外文化貿易工作座談會以及「文化部外聯局2012年度文化產品與服務走出去申報項目」評審活動,也為推動對外文化貿易理論研究和實踐的同步發展、打造中國對外文化貿易「智庫」實實在在地開了一個好頭。 這條資訊發生在
一支強有力的專家隊伍 正如侯湘華所說,開展對外文化貿易工作,推動我國文化企業和文化產品走向國際市場,既關繫到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外貿的轉型,將文化產業打造為國民經濟支柱型產業,也關繫到建立可持續性的文化交流與文化傳播機制,關繫到提升軟實力、擴大國際影響力的國家戰略。「為推動對外文化貿易工作,落實中央對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指示精神,文化部明確提出對外文化交流與文化貿易並重的工作原則,並於2010年頒布了《文化部關於促進中國文化產品和服務走出去總體規劃》。」 作為一個新興工作領域,對外文化貿易工作特別需要專家學者的先期理論探索和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同時,隨著決策科學化進程,建立一支強有力的專家隊伍作為政府開展對外文化貿易工作的智力支持也成為必須。文化部外聯局對外文化貿易專家委員會的成立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據文化部外聯局局長助理趙海生介紹,專家委員會以政策咨詢、理論研究、項目評審、人才培訓、案例分析等為主要職能,具體工作包括為對外文化貿易政策制定提供咨詢;為《中國對外文化貿易年度報告》提供專題研究文章和意見評估;為文化產品與服務走出去扶持項目提供項目評審;為文化產業國際復合型人才培養提供培訓;為《中國文化產品「走出去」重點案例匯編》提供案例分析;承擔對外文化貿易專項調研課題等。 「首批委員會成員涵蓋了文化產業、對外文化貿易、對外文化傳播、政府行政管理等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均為近年來在對外文化貿易專題研究上比較活躍並有所建樹的專家學者。委員會成立後,將結合我國對外文化貿易規劃及項目需求,不定期召開專題研討會、項目評審會、培訓活動等,進一步推動『政策引導、信息服務、平台搭建、資金扶持、人才培訓』相關工作,以及對外文化貿易政、產、學、研相結合工作體系的建立。」文化部外聯局貿易處處長鄭文說。一個暢所欲言的討論機制 作為專家委員會成立後的第一次會議,當日的對外文化貿易工作座談會上,與會專家暢所欲言,紛紛將自己數年來的研究成果和思索與大家分享,在對外文化貿易領域的真知灼見層出不窮。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曉明提出了文化貿易的三個發展階段概念,包括文化貿易的重商主義階段、文化的自由貿易階段、文化的共同體階段。他認為,中國未來很有可能成為全球文化交易的中心,我們要把眼光放遠一點,將全球普遍認可的價值和中國傳統價值相結合、將國內市場和國外潛在市場相融合,推動國際藝術產業集聚。中央財經大學文化創意研究院執行院長魏鵬舉也表示,諸如文化保稅區的設立有助於推動本國文化產品進入國際市場,他認為國際文化經濟特區、中華自由貿易區等有利於國外人才和資本的進入,促使國際性經濟效益在國內發生。此外,「紐約藝術聯盟每兩年做一個藝術行業對外貿貢獻的調查,我們的戰略任務也要明確,要有適合我們角色的宏觀設計。我們的目標是實現對中國內容生產和銷售的扶持,不要拘泥於主體」. 不少專家都認為,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可能會有更好的效果。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李嘉珊說:「文化如水,真正要滋潤下來,效果最好的可能還得是『中小微'.」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副院長李小牧也建議增加抓手,做一些符合國際慣例和市場規則的東西,推動中小企業、民營企業走出去。同時,二人都強調加強調研的重要性。「海外文化市場急需做深度調研和富於時效性的調研,了解各地民眾對產品的接受度和深度需求。」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周慶安還建議注意地區平衡,要「有意識鼓勵增加對東南亞、中東、拉美、非洲地區的關注」. 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花建表示,國務院先後批准了30多個區域發展規劃,突出區域經濟合作原則劃分,勾畫出新一輪區域發展大格局。對外文化貿易要順應這個潮流,考慮中國文化的地緣做出戰略規劃,構建東中西部文化外貿發展大格局。「中國浙江中西部地區的橫店憑借影視基地,參與國際影視製作,實現出口不出國,這種形式值得借鑒。」同時,他認為要從科技研發、企業培育、政策扶持、進出口機制等方面多管齊下,逐步改善對外文化貿易機制。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向勇也表示應圍繞國家戰略配套文化貿易的扶持政策。「要以形成國際競爭優勢為主要目標,不管是參加展會還是推出產品,要形成產業價值鏈的優勢,彌補企業在國際價值鏈中的薄弱環節。」他還建議把學術機構所做的一些涉及對外貿易的研究成果進行對外展示和交流,充分利用。一場有引導意義的評選 近期,文化部制定了《文化部外聯局2012年度文化產品與服務走出去項目申報、評審及扶持辦法》。當天的會議上,專家們從文化價值體現、影響力、創新性、商業性、國際市場開發和營銷潛力等多個細化標准綜合考慮、打分,對包括演藝、藝術品、動漫及游戲、影視產品等在內的一些2012年度文化產品與服務走出去申報項目進行了細致、嚴格的評選。 這一項目評審旨在根據「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原則,從政策層面進一步加強政府對文化產品和服務走出去的引導作用,鼓勵企業更好地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加快創新發展,提升國際化經營水平;並通過對中小及民營企業的引導,鼓勵民營資本進入文化領域,從而推動我國文化產品與服務通過更廣泛的渠道、以更加活躍和可持續發展的方式走出去。對此,專家們普遍表示高度認可,並為其進一步完善提出了不少有價值的建議。中國科學院戰略問題咨詢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城雄認為項目評選這種形式表明了政府的態度。
『陸』 什麼是文化貿易
國際上一些貿易研究機構和專家,把文化貿易分為硬體貿易和軟體貿易。一般來說,硬體指用來生產、儲存、傳播文化內容的器物工具和物態載體,如攝影器材、視聽設備、影視器材、舞美設備、游戲和娛樂器材、藝術創造和表達的工具等,軟體則指文化內容和文化服務,包括廣播電視節目、電影動畫片和故事片、印刷品、出版物、視聽藝術、表演藝術、載有文化藝術內容的光碟、視盤和多媒體、娛樂、會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