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浦東新區最發達嗎
絕對不是,浦東是後來才發展起來的,屬於郊區,要說發達肯定是倒數的
⑵ 上海各區人均GDP排名是怎麼樣的
上海各區人均GDP排名從低到高有長寧區、徐匯區、黃浦區。
黃浦區:
經濟穩定發展,商業繁榮,豫園外灘,南京路步行街,人民廣場,新天地,淮海中路,都是黃浦區的,可以說是上海的老區代表。保留著很多老城廂的歷史文化風貌,以及上海租界時的建築風貌。他的繁華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黃浦區也是[貧困]人口最多的區。
經濟:GDP總量為2104.44億元
⑶ 浦東在上海重要地位
浦東開發開放,也譜寫了上海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新篇章。作為創造昨日輝煌的老工業基地,浦東開發開放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意義:以浦東開發為契機,通過東西聯動,加快上海產業結構調整和生產力布局的整體性調整,全面促進上海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級化,再創上海經濟發展的新輝煌。
一、浦東開發開放及自身產業演變軌跡
經過十年的開發和開放,浦東新區在各方面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從綜合經濟實力方面看:1999年,浦東新區完成國內生產總值800.5億元,比1990年的60億元增長13.3倍,十年平均增長21.3%。浦東新區佔全市GDP總比重也上升到19.8%。
由於經濟的快速發展,浦東的經濟和產業形態也發生了顯著變化:
——經濟形態從以公有制經濟(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為主體的單元經濟,轉變為以現代企業制度為框架、以多元投資為基礎、國有及國有控股經濟發揮積極作用、各種經濟成分共同繁榮發展的多元經濟。
——經濟結構從以市郊農業和配套加工製造業為主導的傳統經濟,轉變為以金融貿易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和支柱工業為支撐的現代經濟。
——產業結構從主要靠二產拉動的單一結構,轉變為二產、三產共同拉動的多元結構。
——浦東功能輻射從上海市內東西聯動,轉變為與長江流域、與國內其他地區、與國際市場互動,浦東開發已進入基礎開發和功能開發並舉、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同進的新階段,一個外向型、多功能、現代化的新城區雛形已經在黃浦江東岸初步建成。
二、浦東開發對上海產業結構調整的積極作用
浦東開發開放,為上海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和廣闊的空間。與「孤島式」發展模式不同,浦東的開發和開放一直與整個上海的產業結構調整緊密相連。在「依託浦西、以東帶西、東西聯動」方針的指導下,浦東依託上海產業基礎推進自身產業升級,上海也以浦東為「龍頭」推動產業的調整,取得了互相促進,加速發展的效應。可以說,浦東開發開放十年間的過程,就是上海產業結構從適應性調整到戰略性調整的過程,就是上海產業結構從適應性高速到戰略性調整的過程。浦東開發開放,對上海的產業結構調整起到
如下作用:
1、大力利用外資,培育產業新增長點
浦東開發開放十年間,正值全球性產業結構調整的時期。十年來,通過堅持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浦東吸引外資的水平不斷提高。至1999年末,已有來自世界67個國家和地區外商在浦東投資企業5942家,總投資294.43億美元,合同外資115.68億美元。其中,世界500強企業中已有98家公司在浦東投資1818個項目,總投資達86億美元;投資1000萬美元以上的大項目479個,總投資256億美元。浦東新區已佔全市利用外資總額的28.8%,項目總數的30%。通過與外商資本的嫁接,浦東新區已經成為上海信息產業、現代生物醫葯工業、家電製造業和汽車及零部件製造業的重要基地,也構築上海一批直接面對國際市場、具有參與國際競爭能力的產業和企業。通過這些產業和企業的建立,使上海企業和產品參與全球分工體系,也提升了上海出口商品的結構。上海市外貿出口總額從1990年的53.17億美元迅速提高到1999年的187.85億美元,增長達3.5倍。從出口企業構成上看,「三資」企業出口已佔出口總額的66%;從出口產品結構上看,去年上海機電產品已佔出口總額的43.75%;「雙高」產品的含量也已近40%,這表明上海產業特別是工業的國際競爭力正迅速增強。
⑷ 浦東開發的重要性
浦東開發的重要性:
1、大力利用外資,培育產業新增長點
浦東開發開放十年間,正值全球性產業結構調整的時期。十年來,通過堅持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浦東吸引外資的水平不斷提高。至1999年末,已有來自世界67個國家和地區外商在浦東投資企業5942家,總投資294.43億美元,合同外資115.68億美元。其中,世界500強企業中已有98家公司在浦東投資1818個項目,總投資達86億美元;投資1000萬美元以上的大項目479個,總投資256億美元。浦東新區已佔全市利用外資總額的28.8%,項目總數的30%。通過與外商資本的嫁接,浦東新區已經成為上海信息產業、現代生物醫葯工業、家電製造業和汽車及零部件製造業的重要基地,也構築上海一批直接面對國際市場、具有參與國際競爭能力的產業和企業。通過這些產業和企業的建立,使上海企業和產品參與全球分工體系,也提升了上海出口商品的結構。上海市外貿出口總額從1990年的53.17億美元迅速提高到1999年的187.85億美元,增長達3.5倍。從出口企業構成上看,「三資」企業出口已佔出口總額的66%;從出口產品結構上看,去年上海機電產品已佔出口總額的43.75%;「雙高」產品的含量也已近40%,這表明上海產業特別是工業的國際競爭力正迅速增強。
2、帶動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合理化
作為老的工業基地,浦東開發開放之初的上海產業結構不盡合理,主要表現在三次產業中,第三產業的比重較低;第二產業中傳統工業的比重較大,高加工度化和高技術化趨勢不明顯。因此,在上海發展成為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的總目標下,浦東的發展戰略定位為「金融、貿易、高新技術先行」,兩者的方向保持一致。十年來,上海市在浦東開發開放中,堅持優化市場配置的原則,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推動第二產業升級換代,並為整個上海產業結構合理化發揮了先導作用。浦東以孫橋現代農業開發區為代表的設施農業、觀光農業和創匯農業快速增長;金橋現代工業園區高新技術和支柱工業形成規模,張江高科技園區創新經濟初具特色,外高橋保稅區加工貿易功能開始凸現。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功能建設,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信息流的集聚輻射效應開始發揮,金融保險業已經成為浦東新區第三產業的支柱。由於1999年浦東第在產業迅速發展,去年占浦東GDP的比例已達44.1%,以此推動上海第三產業在GDP中的比重年均遞增1.7個百分點,開始形成三產與二產共同推動經濟增長的格局。從上海二產發展的情況看,處於調整期的上海工業,十年「關、停、並、轉」的破產1028家,下崗分流150萬人次,傳統工業如紡織、輕工、有色工業等生產下降,而同期上海工業十年卻平均每年增長14.5%。這一下一上反映了浦東的二產發展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新增長點,一個極為重要的孵化器,一個極為重要的蓄水池。
3、適慶科技發展趨勢,促進產業高技術化
作為對外開放開發區,浦東機關報區在吸納外資進入的同時,關鍵是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促進上海產業向高技術化發展。十年來,特別是「九五」以來,上海藉助浦東新區興建「一江三橋」(即張江、金橋、外高橋、孫橋)高新技術產業帶,並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張江高科技園區著力推進高科技產業化和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已初步形成科技創新區、國家生物醫葯科技產業基地、國家微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和上海軟體園聯動發展的新格局。到1999年末,張江園區已引進中外項目67個,總投資超過10億美元。金橋出口加工區以汽車零部件、電子信息、現代家電和生物醫葯為主體的四大高新技術支柱產業互為依託,牽引和輻射的集群效應明顯。高新技術產業帶還辟通了國際國內市場的「雙通道」,形成了上海貝爾、上海日立兩個國家級技術中心和40多個層次較高的企業研發中心。通過浦東的輻射效應,上海工業系統已累計建立70個重點企業技術中心,其中國家級23個,市級47個。通過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技術,創造國內技術領先產品,並推動了傳統產業升級,上海的產業水平特別是工業的科技含量不斷提高。1999年,汽車、通訊設備等六大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產值已佔上海工業總產值的近60%,上海正不斷構築新的產業高地。
4、提供發展新空間,促進上海工業布局趨向合理
從傳統上海工業的空間布局看,工業企業主要分散於市區,這既不利於城市功能的整體開發,也不利於工業企業及產品的配套和規模化。按照把上海建成國際大都市的要求,根據「市區體現上海的繁榮和繁華,郊區體現上海工業的實力和水平」的指導思想,上海作出了「退二進三」的調整決策,即以市中心內環線為界,內環線以內發展都市型工業為主,內環線之間發展都市型工業、高科技產業及配套工業,外環線以外發展鋼鐵、石化、汽車等產業為主。至1998年,內環線內106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區相繼有500多家工廠(車間)遷出,騰出了350萬平方米的場地用於發展第三產業和城市基礎設施。在這新一輪的大調整中,一方面,通過浦東開發有關政策的波及效應,推動上海市區金融、貿易、信息等服務業及房地產業的發展,實現市區經濟的服務化;另一方面,清東新區作為上海1+3+9工業區系列組合的「龍頭」,通過一批新的工業區如金橋出口加工區、張江高科技園區、高橋工業區等工業區的建設,使浦東崛起了精細化工、生物醫葯、電子及通訊設備產業,體現了上海產業和工業布局的新態勢。
5、發揮調整新優勢,推動企業改革和制度創新
浦東開發開放的十年中,上海正處於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為適時調整上海的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上海充分發揮浦東開發開放的綜合功能,為企業制度創新提供舞台。通過以證券、期化、產權、人才、房地產等要素市場為第一層面,石油、汽車、鋼鐵等生產資料市場體系的建立,為上海國有企業改革和混合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一批國有老企業和集體企業在浦東投資與外商投資經濟嫁接,提升了產業能級,成為上海工業新高地建設的重要力量;一批國有企業在資本市場通過募集發展資金,改善資本結構,實現了多壞分子化投資為核心的產權制度改造;一批國有企業在要素市場上進行了多方面整合,規范了市場進退行為,逐步強化了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一批國有企業在產業升級中開始了有進有退的戰略調整,構建了支柱工業的生產集群,各產業間技術進步的相互溢出效應,推動了工業整體進步。同時,一大批混合經濟和非公經濟迅速發展也為國有企業的改革調整提供了包括資本嫁接、產業結構調整、勞動力就業等方面的良好社會條件。
⑸ 上海的浦東新區到底有多繁華
大家對於市轄區可有概念呢?市轄區在一個城市中雖然與縣城同級,但是和縣城不同的是,市轄區是城市的經濟中心,是一個城市裡最出彩的地方。今天小編突發奇想,帶大家來領略一下我國最為發達的一個市轄區,它如今的繁榮可是令人驚嘆無比。毫無疑問,北京、上海、廣東和深圳四座一線城市是我國現在最為發達的地方,這個最強的市轄區也是出自四個一線城市之一,聰明的朋友可能已經想出來了,這里就是上海的浦東新區。
你來到上海市旅遊過嗎?現代化的城市之景是這里最大的特色,在你的想像之中,一個國際化大都市該有的樣子這里都能變為現實。我想很快浦東區的GDP就要去沖刺2萬億元了,希望在這里的帶動下,能有越來越多的城市一躍而起,實現經濟的騰飛。
⑹ 浦東三大產業
新華社信息上海11月22日電(記者葉國標)據浦東新區區長張學兵披露
,浦東新的產業定位和發展戰略已確定,未來3-5年,將聚焦資本密集、技術
密集、知識密集、人才密集的高端產業,打造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創新創
意產業三大高地,全面提升浦東產業能級和國際競爭力。
在以高科技為先導的先進製造業方面,浦東將繼續深化「聚焦張江」戰略,
利用張江高科技園區、金橋出口加工區、外高橋保稅區已形成的先進製造業集聚
優勢,進一步發展微電子、軟體、現代生物與醫葯、汽車及關鍵零部件、電子及
通訊設備、新材料等產業,形成先進製造業的新高地。特別是在微電子領域,重
點引進世界先進水平的微電子製造核心項目,以及封裝、測試、研發和設計等關
鍵配套項目,在3-5年內建成在國際上具有知名度、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最先
進的微電子產業基地。
與此同時,以跨國公司高端技術戰略性轉移為契機,浦東強化有關吸引跨國
公司總部、國內大企業總部進駐的鼓勵政策,進一步發展「總部經濟」。至20
10年,落戶浦東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可望從目前的43家增至100家。
在以金融為核心的現代服務業方面,為成為上海建設國際金融、經濟、貿易
、航運中心的核心功能區,進一步提升外向型經濟的層次,浦東新近推出了加快
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框架性實施方案,全方位、多領域地發展現代服務業,重點推
進金融、現代物流、商業貿易、會展旅遊等功能性產業:
--加快建設陸家嘴金融中心,形成集聚效應,浦東新近已出台鼓勵中外金
融機構入駐浦東的一系列新政策,為金融機構在辦公用房、人才培訓、高管人員
子女入學等方面提供便利,同時設立有關資金,鼓勵金融機構設立地區總部、研
發中心及後台服務等功能性機構,鼓勵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創新。通過資本市場
的完善以及政策環境的改善,吸引更多中外金融機構和各類金融服務業機構進入
浦東,使浦東金融業成為上海CBD的核心產業。
--外高橋「港區聯動」機制的逐步完善、浦東國際機場運能的不斷提高,
進一步提升了浦東現代物流業的支柱產業地位。預計到2010年,現代物流業
占浦東GDP的比重有望達到15%。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作為國家首批「區港
聯動」的試點,今年上半年封關運作以來進展順利,進區企業可享受保稅區和出
口加工區的疊加政策,園區具有國際中轉、國際分撥配送、國際采購和國際轉口
貿易等功能。
--浦東的商業發展和規劃布局,將按照中心商業圈、特色商業圈、分區商
業中心、居住區商業四個層次來發展,進一步完善商業布局與城市基礎設施。浦
東近期設立了「商業發展專項資金」,推進以新上海商業城為核心的張楊路商圈
、小陸家嘴中央商務和都市觀光旅遊區、花木行政文化區、新國際博覽中心會展
商貿區、機場物流區、世博會區域和主題公園區域6個特色商業圈,並將積極引
進國內外知名商貿企業和國際知名品牌專賣店、旗艦店,提升浦東商業的層次和
能級。
--以2010年上海世博會為契機,浦東將進一步完善會展的硬體和軟體
,促進主題公園的建設,提升會展旅遊業的專業化和國際化水平。此外,保持房
地產的穩定、健康發展;發展律師、會計、咨詢、徵信評估等專業中介服務,完
善現代經濟的綜合服務功能;發展教育、衛生、體育等社會服務業,優化投資軟
環境。
在以知識為載體的創新創意產業方面,浦東以落戶張江的上海首個文化科技
創意產業基地為依託,以創意為靈魂,以動漫和網路游戲業為突破口,建設文化
與高科技密切結合的文化科技創意產業,從而為上海躋身世界文化產業大都市提
供支點。該基地總體規劃面積30萬平米,將憑借張江高科技園區雄厚的軟體產
業和晶元產業,著重發展動漫和游戲產業(包括網路游戲)、影視製作產業、多
媒體內容產業,其中包括多媒體的軟硬體開發和製作、動漫畫製作、游戲軟體、
高科技影視後期製作、產品工業造型設計等。
⑺ 2013浦東新區各鎮gdp排名
GDP排名區縣2012年GDP(億元)2013年GDP(億元)2012年常住人口(萬)人均GDP(元)人均GDP(美元)人均GDP排名
14靜安區617.4666025.54258418.1741726.111
3黃浦區1368.42147570.48209279.2333791.782
1浦東新區5929.916448.68545.2118281.0019098.533
9長寧區752.7379571.48111219.9217958.394
4楊浦區1201.111350135.9299323.1316037.455
5徐匯區1006.591095112.3197498.0015742.756
13金山區553.5702.576.1792227.9114891.807
12虹口區659.2272087.2382540.4113327.598
15閘北區492.34656.6785.6676660.0512378.109
6嘉定區969.71050.6152.868756.5411101.9410
10青浦區732.31771.9112.3868686.6011090.6511
2閔行區1594.221722.1250.868664.2711087.0412
16奉賢區624.6644.8112.1457499.559284.3013
11普陀區657.58721.92129.5655720.908997.1114
7松江區886.55917.49166.3855144.258904.0015
8寶山區824.2897.5196.1945746.477386.5616
17崇明縣236.3252.372.8334642.325593.6117
(7)浦東文化產業占浦東gdp多少擴展閱讀:
2012年,該地區的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929.91億元,比上年增長10.1%,佔GDP29.5%的城市,其中第一產業的增加值32.89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320.75億元,第三產業是3576.27億元。
2013年,按照浦東「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的總體要求,浦東經濟增長繼續保持平穩較快水平,地區GDP達到6448億元,比上年增長9.7%。地方財政收入610億元,比上年增長11%。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64.4%。
截至2011年,西藏有小學173所,中學161所,特殊教育學校3所,工讀學校1所,職業技術學校(屬區)7所,中等職業學校7所,高等教育學校26所,幼兒園224所,國際學校12所。全日制學生人數為505,600人。隨著浦東的發展和開放,浦東教育的對外合作和開放不斷深化。
大力發展涉外教育,在浦東設立了英國杜威學校、美國協和學校、香港耀中學校、美國學校、日本學校、德國學校等國際學校。加大教育投入和區域義務教育統籌投入,2010年全區教育經費達到49.4億元。通過教師的靈活流動等途徑促進教育的整體質量。
在義務教育期間與農民工同住的12.4萬名子女被免費送入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就讀。加快上海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遷建等工程建設,全年新增42所配套公辦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