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文化自信來自哪裡
中國文化自信來自五千年的中華文明,來自蒸蒸日上的綜合國力,來自開拓創新的億萬民眾。
⑵ 中華文明的自信究竟來源於何處
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歷史、長遠的歷史中誕生了各種文化、到了現在我們去吃糟粕取其精華、成為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那麼中華文明的自信究竟來源於何處?首先我們的文化是傳承性的、幾千年每一代人的傳承、就足以證明這個文化優秀、我們自身對自己文化的認同、這就是中華文明的自信。
⑶ 國家提出「文化自信」的時代背景是什麼
文化覺醒、文化自信首倡者是安徽省安慶人黃晶(現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會員,第六屆理事)。他從2003年開始發現中國人普遍喜歡用英文命名中國的事物,比如DVD、VCD、CPI、CCTV等,中國人對中國人說話用英文這些常人見怪不怪的瑣碎小事中提煉中國人崇洋媚外的本質原因是中國人一百多年來的文化自卑,並探求解決文化自卑的辦法,寫成《中文正在缺失》。
於2009年上半年完成後,立即將此文寄到中央有關部委並在各有關網站和論壇推廣,得到眾多人士的贊同與支持。並與南開大學德語老師陳輝一起聯名將各自在此方面的論文寄至中央政治局各位常委,得到時任中央書記外書記劉雲山同志的高度重視,專門作出批示並轉信至教育部。教育部時任袁貴仁部長親自召開部長會議,由部綜合處魏丹專門聯系兩位同志。
黃晶在此文中首次完整、連貫提出文化覺醒、文化自信的概念共六條主張,其中包括「文化覺醒、文化自信」在內的五條被中央及有關部門採納,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修改《憲法》,將中文置於與國旗、國徽、國家主權同等地位,讓人們認識到中英文混用等胡亂使用中國語言文字行為是對中國語言文化的戕害;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在內的有關法律法規。
增加關於禁止中外文混用的條文,明確少數幾種可以與中文同時使用外文的特殊場合。以國務院辦公廳名義發文,要求各部門、行業凡是受眾為我國民眾的文字材料,一律禁止穿插使用英文等外國語言文字或其他民族文字。確有需要的,在括弧內註明外文原稱,或用相應文字另行文。呼籲中華文化的意識覺醒,強調中華文明自信,提倡全面、規范使用漢語文字的風尚,宣傳中英文混用的危害。
禁止媒體(報紙、電視、電台、正規網站)受眾主要為中國人群的中英文混用(中文出版物禁止使用;公文禁止使用;在校學生語文類學習、考試禁止使用。) 必須使用中文的幾種情況:涉及公權力的會徽、標志、商標、品牌圖案,必須使用中文。如電台、電視台、警車等。本國生產或所有權為中國且投放國外市場的產品標志、說明必須有中文。
掀起「漢化風暴」。國家教育、翻譯部門及工作人員要加強職能作用,嚴把翻譯、審核關,每年開展中英文混用清理翻譯工作,定期通報不正確的翻譯而不是將字母詞公布為當年漢語流行詞。 自此之後,相關「文化覺醒、文化自信」的論述才逐漸出現,道路、制度自信的提法也由此才漸漸於十八大之後逐步推出。
文化覺醒、文化自信早在2009年就完整提出,是解決中國人近一百多年來崇洋媚外思想問題的根本指導原則。所有文化覺醒、文化自信的論述皆自此開始。這一主張也被寫入中央十七屆六中全會和十八大。雖然只有八個字,但這是中華民族真正復興的思想基石。因此,李克強總理指出,要尊重人民群眾的原創精神。
所以,並不是只有專家教授才能提出有效的思想主張。
⑷ 中國文化的自信來源於哪裡
如今一直在強調“文化自信”,越是竭力想證明的,實際上就是一種不自信。我們不清楚,除了我們還有哪個民族在反復強調自己的歷史和文化是卓然獨立,亘古不變,最優秀的。以現代的眼光來看,凡是優秀的文化都是全人類共享的。
更要認識到在越來越全球化的今天人類優秀的文化都是全人類共享的,不必強調出自哪裡,作為一個重新崛起的民族,有責任為世界貢獻出充滿智慧的物質、思想、文化、藝術、制度……豐碩成果。這就是賦予一代代民族精英永恆的歷史使命!
⑸ 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是什麼時候提出的
文化自覺、文化自信的出處在「文化覺醒、文化自信」,此 8 個字的完整提法出自安徽安慶人黃晶的論文《中文正在缺失》一文。費孝通先生僅僅是站在做學術的角度提出了「文化自覺」,與黃晶提出的「文化覺醒」在針對性和危機意識上有明顯的區別,而且沒有「文化自信」。所以,文化覺醒、文化自信首倡者是安徽省安慶人黃晶(現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會員、第六屆理事)。
自此之後,相關「文化覺醒、文化自信」的論述才逐漸出現,文化自強和道路、制度自信的提法也由此才漸漸於十八大之後逐步推出。
文化覺醒、文化自信早在2009年就完整提出,是解決中國人近一百多年來崇洋媚外思想問題的根本指導原則。所有文化覺醒、文化自信的論述皆自此開始。這一主張也被寫入中央十七屆六中全會和十八大。雖然只有八個字,但這是中華民族真正復興的思想基石。因此,李克強總理指出,要尊重人民群眾的原創精神。所以,並不是只有專家教授才能提出有效的思想主張。
2013年,黃晶再次上書(論文《中國,你在哪裡》)中央,提出「(傳承)開創中華文明」等措施,並正在思考探索什麼是中華文明的未來之路。他的公眾號「開創新文明」於2017年上線,自2009年上書中央推廣「文化覺醒、文化自信」以來,作者一直致力做「傳承開創」中華文化的推動者,希望能喚起高度西化的中國人真正地覺醒!
⑹ 文化自信的來源是什麼
文化自信源自於人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造。文化自信實際上是一種文化力量的彰顯、文化底蘊的展示、文化底氣的表達。中華傳統文化經過人民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其所承載的民族精神、核心價值和思想精華,歷經千年亘古不變、延綿至今,為中國人民構築起永恆的精神家園。
⑺ 標題 我們樹立文化自信、堅定文化自信的來源有哪些
文化自信來自於對時代潮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深刻把握。
來自於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
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
⑻ 文化自信的來源是什麼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國家或政黨對自身文化發展歷史的理性認同;對已有文化發展成就的由衷自豪;對當下文化發展道路和創新能力的確信;對未來文化發展前景和長久生命力的信心。可見,文化自信是一個具有時間維度的整體性概念。
文化自信的來源
第一個來源,是中華文化綿延五千年而生生不息的優秀傳統,是那種融入民族的血脈之中,成為民族靈魂和基因的傳統。
第二個來源,是中國近代以來,在中華民族積貧積弱,無數仁人志士尋求救國救民、救亡圖存的艱難奮斗中,特別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爭取民族解放、國家獨立、社會進步的偉大斗爭中形成的革命文化、紅色文化、優良傳統。這是中華文化中極為豐厚的新篇章、新傳統。
第三個來源,是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後,經歷前後兩個三十年建設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包括艱難曲折的探索、挫折、失誤中形成的,特別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形成、豐富和發展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談到文化自信,我們首先會想到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但我以為對當代中國人來講,甚至更加重要是我們之所以自信的重要源泉。
⑼ 文化自信的三個來源
新時代中國的顯著特徵之一是,中國以堅定的文化自信看待國際國內問題。這就要回答一個問題,中國為什麼有堅定的文化自信?
中國的文化自信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之中。在漫長的中國歷史進程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從來沒有失去對中華文明和文化的自豪與自信。即使在民族危亡的艱難時刻,始終有一批人,保持堅定的文化自信和清醒的頭腦,在艱難困苦中奮起。正是這種「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的文化精神才使中國在一次次的危難中重新奮起,實現中國歷史上的多次復興。
中國的文化自信,還來源於中國的祖先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上曾經創造過的輝煌歷史和燦爛文明。中國有5000年從未間斷的文明史。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留下來的論述和經典,幾乎涵蓋了政治、經濟、科技、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成為中華文明從不間斷的重要源頭,也為世界文明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其中兩項與文化有關(即造紙術與印刷術),對世界文明傳播的貢獻意義重大。
中國今天的文化自信是自身經濟文化快速發展的自然結果。經濟發展為中國的文化發展和繁榮提供了強大的經濟基礎,不斷繁榮的文化成為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經過40年的發展,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從1978年的3000多億元人民幣增長到現在的約83萬億元;中國的研發投入從微不足道,到現在成為世界第二大研發投入國;中國的文盲率從建國初期的84%,改革開放初期的38%,下降到現在的6%左右;目前中國在校大學生3000多萬,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有1億多人接受了高等教育,形成規模宏大的研發隊伍;中國的科技論文總量躍居世界第二,高水平的論文總量也處於世界前列。因此,當前中國的文化自信可以講是水到渠成。
開放包容是活力源泉
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這種開放包容的文化態度是中國有堅定的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
不忘本來。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系統全面地整理了我們的思想文化遺產。改革開放之初就恢復成立了國務院古籍整理規劃小組。在過去的近70年裡,特別是近40年,我們總共整理出版了2.4萬多種中國的典籍,並規劃實施了多項古籍出版工程,如二十四史的整理工程、善本再造工程;同時與時俱進地推動對中國文化的深入研究,如出版《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
吸收外來。近百年來,特別是在過去的40年裡,中國全面、系統、准確地翻譯出版了世界各國的優秀文化經典,如飢似渴地學習、研究、借鑒西方的科技文化。現在從古希臘到當代世界各學科、各學派的重要經典和代表作幾乎都有中譯本。如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漢譯世界名著》,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出版的《當代政治學術著作叢書》《國際政治關系叢書》等。中國每年新引進出版國外圖書版權達1.7萬多種,有不少圖書的英文版與中文版同時出版。對世界優秀文化的研究和吸收借鑒是中國有堅定文化自信的應有之義。
面向未來。十九大報告指出,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中國注重少年兒童的文化培育,用古今中外的優秀文化哺育我們的孩子。以少年兒童圖書出版為例,中國目前每年新出版少兒圖書近5萬種。在過去的20年裡,中國的少兒出版領域以年均15%的速度持續增長,目前市場上可買到的少兒圖書近28萬種。
⑽ 提出文化自信的時代背景是什麼
提出文化自信的時代背景是中國經濟的繁榮昌盛以及中華民族的自信心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