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活動形式
弘揚傳統文化的活動形式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
傳統的文化,落腳在文化,對應於當代文化和外來文化而謂。其內容當為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例如說民族服飾、生活習俗、古典詩文、忠孝觀念之類。
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
(1)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做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傳統文化的斷代,已經360多年。由於我們在很長時間內不能以開闊的胸懷理解資本主義,對於資本主義文明一直保持一種強烈的警惕性,不能積極地學習西方文化那些先進成果,結果反過來損害了我民族傳統文化現代化進程。
這十多年間,又出現國學熱,涌現一些國學大師。但筆者發現,一些人只是就國學談國學,已走入歧路。今日談國學,應站在整個世界文化背景去研究。要研究國學,就必須了解現代社會發展趨勢。這樣,他研究國學,才能真正得出比較全面、成熟、中肯的結論。
B. 怎樣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1、對傳統文化的認同。
讓這個時代的人認同傳統文化,其實只要從身邊做起,比如現在對於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的重視程度已經遠遠超出過去60年的總和。這說明這個時代,這個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已經得到了社會性的認同。
2、保護和發揚傳統文化產業。
傳統文化隨著時代的變遷,有些事情,有些事物必然在歷史中會被洇滅。這是歷史的趨勢,也是歷史的必然性。比如中國的建築特色是一項傳統文化,那麼通過博物館一些旅遊景點的塑造可以讓文化產業化。
3、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播。
韓劇中的古代文化其實很多都是來源於中國文化的一部分。韓國人通過韓劇把這部分文化偽裝成了自己的文化,主要做的是把自己的文化通過影視文學作品進行發揚,讓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去。
(2)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做什麼擴展閱讀: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注意事項:
1、要擁有辨別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和糟粕,拋棄不良的、落後的傳統文化,要正確看待傳統文化的利弊,保持客觀、批判的態度。
2、要創新性學習、發展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通過不同的方式學習傳統文化,現在自媒體發展迅速網路傳播快,也要適應新的時代潮流,創新性學習。
3、當然,也要持之以恆,學習好中華傳統文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這需要不斷堅持不懈、刻苦鑽研。
C. 如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首先,要對優秀傳統文化仔細甄別。中國傳統文化是以自然經濟為基礎,以血緣宗法關系為紐帶發展起來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帶有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帶有封建殘余的內容。如權力崇拜、個人崇拜、官本位、皇權思想、依附性人格、封建等級觀念、任人唯親、唯書唯上不唯實、男尊女卑、缺乏國民、公民意識、缺乏民主、法制觀念、缺乏創新意識、缺乏科學精神、重農抑商、重義輕利、重群體輕個體、反對競爭、輕視效率。又如宋明以後的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女子無才便是德、君叫臣死臣不得不、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等等。這些封建糟粕,對我們當今社會有很多負面的影響,需要我們去判斷、甄別、篩選和批判。在普及和推廣傳統文化時,要有所取捨和選擇,取精華,去糟粕,選擇那些既是傳統文化中的經典,又要與現代社會相契合的思想精華。要堅決避免和抵制傳統文化在傳播、普及過程中已經出現的低俗、庸俗、媚俗現象及迷信化、功利化、排外化傾向。同時,對待傳統文化,也要避免自大和自卑的心態,而應該持有自尊、自信的心態。
其次,要堅持專門研究與普及推廣相結合。二者緊密相連、相輔相成,既要通過專門研究對古代思想做出解釋和選擇又要做好普及推廣工作。普及推廣主要面對以下幾個層面的群體:少年兒童、領導幹部、企業管理者和社區街道鄉村中的廣大群眾。其中每一個群體都有大量的傳播者和普及者,譬如國際儒學聯合會就專門設立了一個普及工作委員會,這個普及工作委員會在傳統文化的普及傳播推廣方面,已經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許許多多的人從中受到了益處。通過普及推廣,綜合運用大眾傳播、群體傳播、人際傳播等多種方式展示中華文化的魅力,可以使優秀傳統文化為普通大眾所了解和接受,使優秀傳統文化真正對民族復興和社會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努力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只要中華民族一代接著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們的民族就永遠充滿希望。
最後,要注意普及推廣的內容與形式相結合。在普及優秀傳統文化時,是原原本本不加變通還是加以現代改進?這是我們必須要思考的問題。前些年,有的地方在中小學普及和推廣《弟子規》、《三字經》、《神童詩》等童蒙典籍時,對其中的內容進行了刪改,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對這個問題,我認為,還是保留原典為好,今人在學習和閱讀過程中,自有取捨分辨的能力,這一點,我們根本不用替今人擔心,我們不要低估了今人的智慧。
D. 如何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目前很多學員反饋弘揚傳統文化難,很多人不聽、不信、甚至反感、唱反調,對此大家很無奈,甚至引起很多煩惱。針對這種情況簡單談談。
原則是隨緣度眾生,自己不能起煩惱,溝通不了就放下,不論對方是誰,不較勁,不強求,不執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業因果報。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切都會改變,我們要有耐心,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論怎樣都善待對方,祝福對方越來越好,時刻不忘提升自己的大愛心,完成心靈成長。重要的是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的去弘揚正法!此花不開彼花開,彼花開處香滿懷。
《傳統文化與身心健康》高級研修基礎篇講座是幫助大眾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課程,是使傳統文化落實到生活、工作中的實用教程。醫治身心疾病是本講座最大的亮點,也是最吸引大眾的地方,此講座對疾病的病因分析十方透徹,並且提供了大量行之有效、立竿見影的方法,用大量的案例說明真理實相,讓眾多不治之症看到希望、走向回歸。人們最感興趣的是健康,最需要的是健康,最擔憂恐懼的是疾病和死亡,這就是切入點、突破口,我們就從健康的需求入手,這樣最容易解決問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傳統文化與身心健康》高級研修基礎篇講座是弘揚傳統文化的金鑰匙,是打開心靈枷鎖的金鑰匙,是幫助人們改變命運的法寶。
現在家家戶戶都存著健康問題,解決疾病問題成為目前大眾的迫切需求,而且特別的是病人非常相信醫生說的話,針對這一特點,介紹講座時,最重要的是突出主講老師趙宗瑞身份的權威性:1、是醫生;2、而且是醫學專家(內科主任醫師);3、有30多年的豐富臨床工作經驗;4、還是醫院的院長;5、他為了大眾的健康,把院長都辭了,把幾十年的經驗體會毫不保留的全講出來了,他講的身心健康課程得到各界人士的肯定,聽了他的課的人,按他講的辦法去做,好病的不計其數,而且不但病好了,最重要的是人變好了,不發脾氣了,懂得體諒人了,有愛心了;6、講座的涵蓋面極廣,幾乎涉及到生活、工作、修行的方方面面,適合各行各業的觀看;7、另外他們一家人都出來講課,幫助大家恢復身心健康,太難得了,值得一看。總之就是這個講座誰看、誰學、誰受益。
根據不同的人群,不同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選擇建議:
1、針對病人或病人的親戚朋友。重點介紹老師的特點。
對反感傳統文化、反對學佛的、只相信醫院的,不要說看講座就會好病、學傳統文化就會好病,否則會引起對方反感。根據治病的需求,只談治病的事,不提傳統文化、不提佛法,感興趣就好,看了講座自然會受益。
2、針對精神病人。同病人的家人介紹,一家人共同聽講座,按老師講的去做,並在病人房間反復播放趙宗瑞老師的講座,神奇般恢復正常的很多。
3、針對不孕的夫妻。按照老師講的去做,很多不孕的人,目前孩子已經出世。
4、針對家庭不和、吵架、鬧離婚的。介紹講座中有很多解決家庭矛盾的辦法,很多人聽完課,不生氣了,家庭和諧了,不離婚了。
5、針對有意外災難、飛來橫禍、被人冤枉、打官司、上訪的、對生活失去信心等各種各樣困苦的人。介紹講座中有他那樣類似的問題,很多人聽完講座,都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改變了命運。
6、針對家裡有不聽話、不孝順、不務正業的孩子的。對孩子的爺爺奶奶、父母,介紹講座里有很多父母聽了課,找到改變孩子的方法,孩子聽話了,變好了,孝順了,務正業了。
7、針對孩子。介紹講座里有很多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聽了講座,身體好了,不生氣了,人變好了。我
E. 當今社會,應如何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呢
在中國歷史上,若不能秉持農耕文明為基礎的中華人文秩序,中華民族可能早不復存在,中華文化也就一定早就中斷了!到現在我們依然是秉持著農耕文化的特徵,兼有游牧文化的特點,這是我們的國情,也是我們的立足點和出發點。堅守自己的農耕文化基礎,其實就是堅守我們的歷史、我們的文化、我們的未來。
鑒於此,基本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中華文化的發展,如果不堅持和秉持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不夯實自身文化基礎,是沒有出路的!如果不主動有機地吸收海洋文明的優秀精華,不主動適應外部發展環境的巨大變化,也是沒有前途的!
他提出的中華民族這個概念本身,就是有著十分鮮明和十分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和文化自覺性。中國這個古老國度上的每一個民族,都是以各自的文化表現形態,或多或少地鐫刻在整個中國歷史長河的歷朝歷代,並曾經和正在不斷上演著永不落幕的文化曲目。
在這個文化曲目中,大大小小的民族都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分別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時而是主角,時而是配角,時而反串,時而退出,有的甚至是永遠地離去……這個文化曲目的主題,就是長期形成、彼此認同,共同秉持並持續發展的中華文化。中華民族的自立,就是中華文化的自立;中華民族的崛起,也就是中華文化的崛起!正是中華文化,牽引、拉近、推動整個中華民族的形成、發展和壯大。
F. 如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一、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大學生應該首先從自身做起,積極在課外汲取傳統文化知識,利用圖書館、計算機等資源,增加自身傳統文化底蘊;
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傳統文化不應只是書本上的文字,更應該在應用中繼承與發揚。大學生們可以按照興趣愛好,多學習掌握傳統技能,比如空竹、風箏、漢服等;
三、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傳統文化目前大多隻限於知識分子們所喜愛,大學生們應積極宣傳傳統文化的精華,吸引更多的各階層人士及外國友人,擴大傳統文化的受眾;
四、在繼承中發揚,在創新中傳承: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相結合,使之更實用、更貼近生活,才能更為百姓所接受。大學生可以利用科技創新,將中葯、印染等傳統與醫學制劑、電子印刷相結合,從而獲得文化繼承與經濟創收的雙贏。
G. 如何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宗聖故里儒學大講堂掠影】
吳敬璉評價:以傳統文化來做現代表達;以白話詮釋經典 ;以經典詮釋智慧 ; 以智慧詮釋人生 ;以人生詮釋人性; 以人性安頓人心 ;讓人體悟經典的平凡智慧;為現實困境答疑解惑;為心靈安頓尋找支持 ;為人性和諧苦覓方法!弘道明德、正己化人。
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滋養心靈!
華夏又逢盛世,滿心卻是迷惘,曾經向外求索,反生無奈亂象。其實呢,聖人也有困惑:孔子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更何況我們凡夫俗子呢?
您如果感到人生,事業,婚姻,家庭,身心困惑糾結;您如果感到山重水復疑無路?想發財成功,再創輝煌,更上一層樓。
北大客座教授,中國福壽講堂孝文化專家,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共濟寧市委宣傳部,中共濟寧市委講師團優秀儒學講師潘守宇先生(附圖:——中共濟寧市委宣傳部;中國共產黨濟寧市委員會講師團頒發的證書:《潘守宇同志宣講的〈優秀傳統文化·幸福和諧人生〉報告稿,被評為『2016~2017年度全市優秀理論宣講報告稿』》;濟寧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潘守宇同志被評為優秀儒學講師)等文化藝術界專家學者組成。
歸根復命,靈根再植。
更多背景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gfSp1oezqMUV7KH-fY4Keg
各大媒體對儒學大講堂的報道鏈接——
鄉村文明是中華文明史的主體。耕讀文明是我們的軟實力。農耕文明不僅是一種耕作方式,還是一種道德思想文化的傳承。在當代社會,我們需要把中華文明繼續傳承下去,10億人的鄉村這塊重要陣地是絕對不可以放棄的。否則,一個必然的結果就是別人會來填補我們的精神空白。整個中華民族就會處於失魂落魄的狀態。
儒學鄉村講堂,歸根復命!像當年的孔子;喬達摩悉達多一樣為荒漠化的鄉野進行靈根再植!重建溫情的鄉土中國!
附:【國內外各大媒體對儒學大講堂的部分報道】——
https://mp.weixin.qq.com/s/hDJbvaUyJWCzGODZfYyXqQ
https://mp.weixin.qq.com/s/2I8RN88LJURsexGZP6OJrA
https://mp.weixin.qq.com/s/kxOmXCWBhnlIXGNGB4sJ1A
https://mp.weixin.qq.com/s/PvGZh7KaucjVgLUG7mRQqA
https://mp.weixin.qq.com/s/N2YjIAZwvyCHfNl6OvkjJQ
https://mp.weixin.qq.com/s/L21YYwqH1LxmmD1ZfF8NgQ
https://mp.weixin.qq.com/s/cJXahpEiWhbSc5j8YvbBXA
https://mp.weixin.qq.com/s/RIWA1hf9wHt5PrcY6t6RU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