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黑陶是什麼文化呢
黑陶文化又稱龍山文化,是一種古老的傳統制陶技藝,是銅石並用時代文化。
因發現於山東章丘龍山鎮而得名,距今約4350—3950年。分布於黃河中下游的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等省。大汶口文化出現的快輪制陶技術在這一時期得到普遍採用,磨光黑陶數量更多,質量更精,燒出了薄如蛋殼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國制陶史上的鼎峰時期。
黑陶文化的特點
據歷史記載,黑陶最早起源於新石器時代,代表的是龍山文化,其漆黑的顏色,既顯得沉穩大氣又不失古樸、典雅,因此從古至今一直十分受大家的喜愛,並且在海外市場也享有較高的聲譽。接下來,我們首先探討黑陶的藝術特點,然後從市場、旅遊、教育三個方面出發分析黑陶藝術的傳承策略。
『貳』 黑色在中國文化中意義
黑色在漢民族的文化象徵意義中,和紅色、黃色、白色一樣,也具有二重性的文化含義:既有褒義,也有貶義。
由於黑色和鐵色相似,因此自古人們常用黑色象徵「剛直、堅毅、嚴正、無私」等含義。如在戲曲臉譜藝術中,往往用黑色象徵歷史人物的剛直不阿、鐵面無私等高尚品性。如唐代的尉遲恭、宋代的包拯等歷史人物的舞台形象,都是黑色的臉譜。
又據中國古代的五方、五行之說,把天地空間分為東西南北中五方,它們各方又分屬木、金、火、水、土五行,五方五行又分別具有青、白、赤、黑、黃色。北方屬水,具有黑色。因此,人們又用黑色象徵「深沉」。黑色和夜色相似,因而它又象徵「神秘肅穆」等含義。
黑色又具有貶義色彩。這可能是由「顛倒黑白」這個成語來的。屈原在《九章·懷沙》中說:「變白為黑兮,倒上為下」。此外,黑色與中國古代的「黥」這種墨刑有聯系。早在周秦時期,在犯人的額上或臉上刻畫或刺字,然後用黑墨塗之,這樣可在犯人的臉上留下永遠抹不掉的恥辱。因此,黑色又含有不光彩的附加意義。
地獄和神話中的「陰曹地府」都是暗無天日的,和光明相對。因此黑色又象徵「黑暗、陰險、恐怖、死亡」等貶義色彩。
此外,黑色還表示奸惡、陰謀等含義。如:「黑爪牙,黑心,黑名單」等。從黑暗還可以引申出「不光彩,不合法,欺騙」等貶義。如社會上流行的詞語有「黑戶口、黑社會、黑市、黑貨、黑錢、黑車(指無駕駛牌照或未上稅的計程車),黑人(指沒上戶口的人)等
『叄』 黑色象徵什麼
這個問題涉及到黑色的文化意義,黑色一般象徵的都是比較消極的東西,有關很色的象徵意義詳解如下:
在西方文化中,黑色一般代表貶義,如:黑色的日子,表示凄慘、悲傷、憂愁的日子,像"黑色的星期五";
黑色在繪畫、文學作品和電影中常用來渲染死亡、恐怖的氣氛;
黑色是哀悼的顏色,人們常穿黑色衣服參加葬禮。
但有時黑色也有褒義,如:在時裝界,黑色代表穩定、莊重的樣式;口語中,"新黑色"代表最新時尚潮流;
在財經方面,"黑字"代表入超,證明沒有欠債。
在中國民間,有時黑色的食物被認為對身體較好,例如黑豬肉或烏骨雞比較營養、上等。
黑色還代表"秘密"、"隱蔽"和不確定的,如:黑社會,是指地下隱蔽的犯罪組織;
"黑箱"是指一個沒有信息散發出來的系統。
"黑金"常被用來形容來路不明的錢財,通常是來自於貪污,但在某些場合,"黑金"也會只是意指黑色的值錢事物,通常最常用來形容石油。
黑色幽默(Black Humor)黑色幽默不同於一般幽默的地方在於,它的荒誕不經、冷嘲熱諷、玩世不恭之中包含了沉重和苦悶、眼淚和痛苦、憂郁和殘酷,因此,在它的苦澀的笑聲中包含著淚水,甚至憤怒。後來,人們通常是在這個意義上使用"黑色幽默"這個詞。
在其他文化中,黑色有不同的意義,如:
在肯亞的馬塞人心目中,黑色是代表陰雲密布,雨季到來,因此象徵繁榮和生命;
在中國彝族人中,原來貴族宣稱自己和普通人不同,骨頭是黑色的,因此黑色代表高貴,黑彝是貴族,白彝是奴隸;
在古代中國文化中,黑色是北方的象徵,代表"水",五色之一,沒有貶褒的含義;
在德國,黑色代表保守派的黨派,如"基民盟"、"巴伐利亞基社盟"等;
在紐西蘭黑色代表國家橄欖球隊,因為他們的球衣都是黑色。
在中文口語中,黑色常意指被忽略、被排除在視線焦點之外,例如形容一個人不得上司認可為"黑掉了"。
此外黑色還用於:無政府主義的旗幟是全黑色旗;海盜傳統用黑色上有白骷髏圖案的旗幟;
汽車越野賽時,黑旗表示車子陷住了;
撞球比賽時,在"斯諾克"中黑球是七分球;在美式花球中,黑球是最後第八球。
在西方占星術中,黑色的鏡子和水晶球都是巫師占卜的工具。
『肆』 黑色代表什麼
1、黑色具有高貴,穩重,科技的意象。
2、黑色是最深的顏色,神秘而具有炫酷感。黑色將光線全部吸收且沒有任何反射。黑色是一種具有多種不同文化意義的顏色。黑色的搭配是永遠都不會過時的,一直裝添於人們的服飾。同時,黑是極端深的顏色,然而有時候又令我們感到黑色有著令人溢於言表的感染力。黑色可以表達對宇宙的敬畏和嚮往,具有超越現實的夢幻和無窮的精神,黑色的存在本身顯示著自身的力量,奠定了黑色在整個世界的地位。
『伍』 黑陶文化的介紹
黑陶文化又稱龍山文化,是一種古老的漢族制陶技藝。是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因發現於山東章丘龍山鎮而得名,距今約4350—3950年。分布於黃河中下游的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等省。大汶口文化出現的快輪制陶技術在這一時期得到普遍採用,磨光黑陶數量更多,質量更精,燒出了薄如蛋殼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國制陶史上的鼎峰時期。
『陸』 黑色具有什麼象徵意義
黑色象徵著高貴、穩重、科技。
1、黑色是一個很強大的色彩。它可以很莊重和高雅,而且可以讓其它顏色(亮色)突顯出來。在只使用黑色而不用其它顏色的時候,會有一種沉重的感覺。有時候,你會在印刷品中看到反轉的文字,比如,黑色背景和白色文字,常常會在商業卡片中看到,但是在網站中,我們會常常看到而且看起來非常引人注目。
2、一些由黑色產生的聯系會是悲哀、死亡和罪惡,但是正面的黑色可以流露出高雅、熱情、信心、神秘、權力和力量。可以在語言中想到一些黑色的正面和負面的印象:某些精美的東西可以被描述為黑色領帶(black tie),或者一個高手(不只是在武術方面) 可以被說成黑帶(black belt)。負面,一個人可能是流氓(blackguard)、黑心(black-hearted)、害群之馬(a black sheep )或者黑名單(blacklisted)。
(6)黑什麼文化擴展閱讀:
黑色基本上定義為沒有任何可見光進入視覺范圍,與白色正相反,白色是所有可見光光譜內的光都同時進入視覺范圍內。
顏料如果吸收光譜內的所有可見光,不反射任何顏色的光,人眼的感覺就是黑色的。如果將三原色的顏料以恰當的比例混合,使其反射的色光降到最低,人眼也會感覺為黑色。所以黑色既可以是缺少光造成的(漆黑的夜晚),也可以是所有的色光被吸收造成的(黑色的瞳孔)。在文化意義層面,黑色是宇宙的底色,代表安寧,亦是一切的歸宿。
『柒』 黑土文化指哪些內容
黑土文化即時東北文化
八、絢麗多姿的寒地黑土文化]
(1)、肇東國畫:肇東國畫以它的群體優勢在國內畫壇上崛起,並以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鮮明的地方特色引起人們的關注。80年代中期以來,肇東國畫先後在北京、鄭州、洛陽等國內十餘個城市和新加坡、美國、日本、前蘇聯、德國、英國、法國、加拿大、香港、台灣、澳門等國家和地區以及榮寶齋、燕山書畫社、文寶齋等畫廊展覽展銷300餘幅,多次在省和國家展出中獲獎,有100餘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國歷史博物館、黑龍江美術館、深圳美術館、陝西美術館、中國西安民俗博物館收藏,有200餘幅作品在國內外50餘種報刊中發表。
(2)、海倫剪紙:海倫剪紙有著較高的藝術成果。剪紙帶頭人傅作仁創作的大型剪紙《東方紅》18幅,進京展出,其中《葵花向陽》等3幅作品被周恩來總理轉贈鐵人王進喜和東海艦隊。傅家是滿族剪紙世家,幾代人都喜愛剪紙,家裡收集、復印、創作的剪紙作品10萬余張。1987年,在中國民族文化宮舉辦了傅作仁滿族剪紙展覽,在美術界引起了轟動,影響深遠。傅作仁的皮影剪紙開創海倫剪紙的新篇章。目前,他已出版了《黑土藝術》、《傅作仁滿族剪紙》、《中國剪紙藝術研究》、《雪花剪紙集》、《中國風俗剪紙》等9部書。傅作仁還把他的皮影剪紙藝術作品專輯8張32幅以明信片的形式向社會公開發行。1999年在曼谷獲第二屆世界華人藝術大獎國際金獎。以畢再生、 劉衛平等人為代表、以海倫文化館為創作陣地、以精品剪紙創作為核心的創作隊伍在1995—1998年創作的大型剪紙《滿族風情》、《鄂倫春婚俗》、《金陵十二釵》等264幅作品4次在國家級展館展出,3600多幅剪紙作品赴歐美、東南亞等30幾個國家和地區展銷。138幅作品被中國民間藝術館、徐悲鴻紀念館、民族文化館收藏。2001年,省美術出版社用中、英兩種文字出版發行了海倫文化館創作的《剪紙京劇臉譜》,創下了海倫剪紙史上四個之最,即創作時間最長——歷時8個半月;創作人員最多——直接參與25人;幅數最多——達308幅;效果最佳——達到國粹與民粹的完美結合。單幅排列可達百米長卷,一人完成需15年時間。此書參加了全國重點圖書展銷,並參加了新加坡舉辦的國際圖書展銷,把海倫剪紙向系列化、產業化方向發展推進了一大步。2002年春節前後,中央電視台1、2、4頻道4次報道海倫剪紙,省電視台新聞節目和文藝頻道3次報道海倫剪紙,《黑龍江日報》兩期連載海倫剪紙專題報道。海倫剪紙每年在各級報刊上發表百餘件,同國內外進行交流幾百幅。
(3)、北林風箏:北林風箏群體建立於90年代初,自1990年至1995年連續5年組織8個隊參加北京國際風箏賽和山東濰坊國際風箏賽,獲一等獎2項,二等獎10項,三等獎7項,團體獎8項。兩次代表黑龍江省參加全國農民運動會,獲得風箏比賽團體第一名。近年來,北林風箏更是越飛越高,隊伍不斷擴大,花樣不斷翻新,每年春節在城郊曠野都有大批風箏愛好者追風斗艷,吸引許多遊人駐足觀看。
(4)、慶安版畫:慶安版畫起源於五十年代末解放軍轉業官兵業余創作的北大荒版畫。七十年代,慶安版畫作者創作了多幅反映農村生活的版畫作品,首次進省展出,其中一幅參加了國家展覽。版畫創作帶頭人匡關夫、吳玉林、楊明軍對慶安版畫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慶安版畫創作初期追隨了北大荒版畫風格。但慶安版畫作者大都生活在農村,他們在平淡無奇的農家小院中發掘新的藝術創造天地,清新的田園生活和農家小院的溫馨情調,成為作品贊美表現的主題。他們的作品,在畫面上較少傾心於雄奇、嚴峻氣勢的喧染,注重抒情,多以小見大,一幅畫就像一首田園小詩,手法由單一寫實向寫實與裝飾結合。慶安版畫鳥瞰視角繼承了農民畫傳統,明快色調、誇張變形線條和對比強烈色塊,汲取了西方印象派的精華。不規則構圖、不受時間限制、擴大想像空間、擴大色板、烘托主板的藝術處理,形式悅目,富於美感,形成了慶安版畫獨特的藝術風格。
慶安版畫創作群體采擷著黑土地上的春雨夏露,秋霜冬雪,溶其如玉,散其如珠,創作了二百餘件反映北方農村田園風格的版畫作品,多件作品參加了省地舉辦的各種展覽或被報刊雜志發表,獲獎多件,並有作品入選畫集、出國展覽、或被外賓收藏。七十年代,慶安版畫參加過全國農業學大寨美術作品展覽,八十年代,慶安版畫二十多件作品參加了綏化地區赴省舉辦的創作群體作品展覽,參加過赴非洲五國展出,錦都杯國際書畫大賽,九十年代,赴浙江杭州參加展覽,參加過首屆全國鄉村田園畫會展覽,中國藝術界名人作品展示會大展,黑龍江省第五屆群星獎大展;2000年,吳蔚的版畫作品《春夏秋冬》獲「千禧杯」全國青少年書畫大賽金獎。
近年來,慶安版畫又將創作的觸角伸向火熱的現實生活。九十年代初,慶安開發綠色食品,綠色、生態、健康成為現代人的追求。版畫創作內容不斷豐富,表現綠色食品開發的作品應運而生。《希望的田野》、《北國也有江南景》、《秋》成為版畫中的精品佳作。當時的綏化地區(2000年撤地設市)將版畫確定為慶安的特色文化品牌,作為一縣一品特色文化項目的版畫,在不斷壯大創作群體的基礎上,推出精品力作。
進入新世紀,睿智的慶安版畫創作群體,以創新的精神和思維,開始把目光盯在了版畫的商品化創作上,由單純藝術作品創作轉向文化商品創作。從表現形式、內容、創意、風格、色彩、印刷、刀法上都有所創新。藝術視角有了新的突破。版畫的幾個分類油印、水印、絲網印刷等都打出了自己的品牌,他們通過多種融資方式,以機器印刷取代了手工印刷,提高了印刷質量。使版畫作品形神兼備,藝術魅力不斷提升。版畫帶頭人吳玉林、楊明軍、王真在慶安版畫發展中起到不可或缺的推動作用。他們與年青作者邊創作邊探討,追求藝術的極至。業務能力過硬、技藝超群的傳統版畫人才隊伍,面對現代傳媒與信息產業的發展,他們注重提高、培養、造就創新人才,為版畫可持續發展積蓄人才資本。文化素養深厚、技藝精湛的版畫作者深入生活,捕捉時代信息,激發創作靈感,一批反映時代風貌、地域風情、綠色食品之鄉綠色物產的精品佳作不斷問世。2004年9月,他們的30幅版畫作品參加了「中國.綏化寒地黑土特色文化精品」進省展出,黑龍江省圖書館展廳內,慶安版畫展位觀者如潮,慶安版畫濃郁的鄉土氣息、朴實無華的創作風格,巧妙的構思得到專業人士和版畫青睞者好評。此次展出,在省內叫響了慶安版畫品牌,引起巨大轟動。版畫作品《綠風.紅柳.黑土》、《二人轉》、《龍的故鄉》、《臘月》、《羊群.白雲》引領著版畫創作的潮流。
慶安版畫創作群體汲取著新世紀的陽光雨露,將創作的觸角伸向生活、伸向傳統、伸向世界,吮吸著藝術的營養,探求著美的真諦。我們深信,植根於土壤深處的種子,一定會更好地生根、發芽,更快地開花、結果。慶安版畫沐浴著新世紀的春風,在黨的文藝方針指引下,定會代表著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成為大眾文化需求的佳品。目前,他們通過產業化運作方式,正在打造慶安版畫品牌,藉助「中國黑龍江慶安綠色食品節」的強大外宣攻勢和強力推介,定會走出慶安,走向全國,奔向世界。
(5)、綏棱農民畫:綏棱農民畫從20世紀70年代誕生到現在已有30多年的歷史,它具有獨特的藝術氣質、 審美觀念和表現形式, 被國內媒體譽為「是我國繼戶 縣之 後又一個農民畫縣」(1981年《中國農民報》)。在黑龍江首屆農民畫展中,綏棱共有12幅作品獲獎。在全國第二屆農民畫展中,綏棱縣又有5幅作品參展。1989年,綏棱縣有25件作品參加「哈爾濱第一屆天鵝藝術節」美術大展。1990年12月,由農民畫作者創作的12部連環畫參加了由省美協、美術館、美術出版社、連環畫研究會聯合舉辦的綏棱連環畫展。1991年10月,14幅農民畫在北京國家民族文化宮參加了黑龍江省優秀美術創作群體展覽。1992年3月,有25幅農民畫入選東北三省民族民間美術作品展。同年,《美術大觀》發表綏棱農民畫10餘件,另有9件綏棱農民畫作品入選第二屆中國民族文化博覽會美術大展。近十年來,《中國農民報》、《黑龍江日報》、《黑龍江農村報》、《學理論》、《奮斗》、《北京晚報》、《中國漫畫》先後發表了綏棱農民畫並附文介紹。綏棱縣也因此被命名為國家級「民間藝術之鄉」。
(6)、望奎皮影:望奎皮影歷史悠久,於清朝同治年間傳入望奎,歷經百年風雨,從崔春芳、關興久、張學文到谷寶珍,現在已經是第四代了,他們表演的皮影戲《三請樊梨花》 、《紅月娥做夢》等劇目多次被省電台、電視台采錄實況,《三請樊梨花》還在中央電視台播放。號稱皮影一枝花的谷寶珍,其精湛的表演被黑龍江電視台製作成專題片反復播放。望奎縣畫家張家純,將我國傳統的皮影藝術通過繪畫形式表現出來,創造出皮影畫,使之在景燈下的藝術效果定型在紙絹上,充分展示出中國皮影藝術的價值和迷人風采,先後在我省及大洋彼岸美國等地展銷。
(7)、明水篆刻:篆刻藝術,歷史悠久,名家眾多,積淀了豐厚的文化底蘊,是中華民族古文化中的一枝奇葩。明水縣的篆刻藝術,興起於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之前只有一些從事鍾刻技術的匠人。1976年後,經過縣委、縣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引導和扶持,明水篆刻得到了充分的發展,逐漸培育出一批小有名氣的篆刻人才,並形成了渾厚靈秀、拙中見巧、雋逸奔放的藝術風格。明水篆刻的代表人物是康平。54歲、曾任縣文體局副局長、圖書館館長的康平,堪稱明水篆刻界的代表人物。他曾廣拜名師,先後得到過啟功、趙朴初、周谷誠、溥傑等前輩的指導,集眾家之精華,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1985年,黑龍江省青年代表團赴日本訪問,他的篆刻作品在黑龍江省書法家協會與日本千葉書法家協會聯合舉辦的書法、篆刻大展上榮獲二等獎。十幾年間,康平共為周谷誠、趙朴初、方毅、張愛萍、巴金、冰心、艾青、侯寶林等數百位名人、藝術家制印四百多方;為日本、美國、台灣、香港、新加坡等地友人制印百餘方;為北京齊白石故居畫屋、河南新鄉電影製片廠及國內名勝和旅遊勝地刻制牌匾;為趙朴初、姚雪垠書齋刻制匾額。這些年,康平單是制印就達一萬四千多方,把這些方寸的小石頭連到一起,可達600餘米。
(8)、蘭西掛錢:蘭西掛錢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都可以稱之為獨具特色的。從90年代初至今,掛錢的藝術創作始終沒有間斷,創作隊伍不斷擴大,創作內容不斷豐富,創作方式不斷創新,已形成了500餘人的創作群體和縣、鄉、村、屯四位一體的創作網路。他們創作的近千幅掛錢作品曾先後在哈爾濱、北京、大連、西安、杭州等地舉辦過大規模的專題展覽,先後4次代表黑龍江省分別參加了首屆中國民間藝術節、民間工藝品展覽、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展覽、中國民協和民委舉辦的民俗錄像匯映大獎賽等,並被製作成「蘭西掛錢」專題片,在香港電視台、中央電視台、天津電視台、黑龍江電視台多次播放,有170多幅作品被國家收藏,部分作品赴日本、美國、南韓、新加坡、香港和台灣等地展出和展銷。120多位作者的400多作品編輯出書在全國發行,30多位作者的46篇論文在全國有關刊物、學術交流會上發表或交流。蘭西掛錢開創了全國「五個第一」,即第一個舉辦掛錢專題展覽,第一個掛錢出國展覽,第一幅大掛錢(5.20m× 2.90m)問世,群體帶頭人孫福生被國家公認為我國研究掛錢的第一人。他編輯出版的《中國掛錢圖集》一書, 是中國文化寶庫中關於掛錢藝術的第一本專著。蘭西掛錢創作群體多次被國家、省、市授予「優秀創作群體」的光榮稱號,被評為「全國民間藝術之鄉」。
『捌』 什麼是黑人文化或者街頭文化
談起黑人文化,我們可以先看看「黑人」這個詞在美國的變化,也就可以看出黑人地位的變化。最初,當黑哥們兒們還是奴隸的時候,黑人被稱為 「Negro」。這個詞本來是個西班牙語,意思是「黑的」。在西班牙語里,這個詞是中性的,既無褒義,也無貶義,但是它到了英語里,就成了個貶義詞,意思就是「黑鬼」。後來美國擺脫了奴隸制,黑人逐步獲得公民的地位和權力(這個過程相當漫長,還經歷了許多流血事件),黑人們就被稱為「Black people」。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指出,這個詞仍然包含著很強的歧視意義(即不管黑人白人,都是人,為什麼非要指出膚色來?就像管亞洲人叫 「Yellow people」一樣,我們心裡也不會舒服。),所以又有了一個新的詞,即「African-American」,指在美國的黑人,直譯就是「非洲裔美國人」(這種用法,也應用在其他人種上,比如說美國籍中國人,就可以稱為Chinese-American)。所以現在雖然還偶爾聽到有人用black這個詞來形容黑人,但大多數人都只用African-American了。如果你要在談話中指黑人,最好不用前兩個詞,尤其是Negro,這會讓人覺得你大概是個種族歧視主義者,或者民族狹隘主義者。
說起黑人來,我們想到最多的大概就是黑人音樂了。從爵士樂(Jazz)到節奏布魯斯(R n』B),到說唱樂(Rap),黑人對美國音樂的貢獻實在是太大了。90年代的時候,我們管說唱叫做Rap,但現在好像都稱為Hip-Hop了。Hip- Hop不僅在黑人中廣為流傳,它也受到白人,尤其是年輕白人的喜愛。說唱樂主要以說為主,因此通過媒體的強大力量,黑人的語言也進入了年輕白人的語言中,這也可說是亞文化對主文化影響的一個最好的例子吧。
其實嚴格說來,Hip-Hop是一個文化種類,它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嬉皮士文化(Hippie culture)日漸式微的時候就產生了。當然它更早的來源可以追溯到非洲音樂,但70年代的時候,Hip-Hop文化的出現實際上是幫派暴力的一個延伸,它包含著比說唱樂更廣泛的內容。總的來說,Hip-Hop有三個方面:第一個是Rap,即說唱樂。第二個是breakdancing,即街舞。最後一個方面就是graffiti art,也就是塗鴉藝術。
街頭文化有很多,幾乎在街頭任何的藝術都可以成為街頭文化.近代的街頭文化在20世紀的70年代得到發展,集中在歐美地區,特別是美國的街頭時尚熱火時區,出現的街頭音樂RAB RAP(說唱音樂)、搖滾音等。還有街頭舞蹈街舞、滑板族、滑旱冰。伴隨出現的是街頭服飾、塗鴉等。
現在的街頭文化打破傳統,打扮誇張。形象突出特點。這些特點使年輕人喜愛而且傳播很快一下在世界各地紮根。在我們的亞洲,先在日本和韓國出現的說唱組合,然後出現跳街舞的舞團,然後在基礎上出現一些說唱的組合會跳齊舞和簡單的高難度動作。
我們中國在受到韓國、日本的影響下在90年代後期也出現hip-hop風波、出現舞團 特別是2000年幾乎每一個省都有街頭文化的出現。而且好多人喜歡街頭服飾,特別在台灣和香港幾乎可以說街舞成為第一運動和第一的舞蹈是學生的首選.在內地街頭文化剛剛流行就受到年輕人的喜愛。在海南可以說是發展較晚的了。雖說發展了2年了。但是還是未成熟呢。
街頭文化的構成:
服飾
超大尺碼的服飾可算是Hip-hop文化的經典風格。據說這種穿法的來源和Hip-Hop文化的發源有密切的關系。原來Hip-hop文化是早在20世紀70年代由當時美國的黑人、猶太人、墨西哥人等有色人種發展而來。當時美國的有色人種經濟狀況不如白人來得優越,然而小孩子卻生得比白人多,為了讓這些小孩子不至太快淘汰衣服,所以經常購買尺碼較大的T恤;再加上Hip-Hop文化運動味重,寬松的衣服方便多了。
寬大並非Hip-Hop穿著的全貌,細分還有差別:玩滑板的朋友喜歡穿滑板鞋,從事運動時比較得心應手而且也比較耐磨,並搭配滑板品牌的服裝,如DVS、PTS、VOLCOM、EXPEDITION、 DC等皆是滑板運動用品中的名牌;街舞少年喜歡穿Nike、Adidas等運動品牌的簡單式樣球鞋,表現出干凈利落的風格,其中Adidas鞋為玩地板動作的舞者所喜愛;在街服品牌上,有知名的ESDJ、TRIBAL、JOKER、FUBU等,名牌服飾Tommy Hilfiger、POLO Sport、Nautica、OAKLEY及運動品牌Nike、Adidas也是廣受舞者歡迎的品牌。
塗鴉
塗鴉(graffiti)即街頭塗鴉,常見於美國一些住宅區的小巷道上或地下道及地鐵站。塗鴉少年以噴漆作畫於牆上,用以表達其所想宣告的意念、想法或是幫派用以劃分地盤;從60年代末發源至今,漸漸成為一種街頭藝術。
塗鴉少年之間相互進行塗鴉競賽,比誰的作品多,誰的名頭響。他們在所有可能的公共場所將自己的名字或筆名「塗」在顯眼的位置,以此表達對成人權威的蔑視。他們手持裝滿顏料的噴槍同警察捉迷藏,這些顏料常常是偷來的。
他們在市區的牆上塗抹帶有神秘色彩的句子,粗魯的骷髏狀的人像、帶有原始面具色彩的面孔、以及孩子游戲中含有猥褻意味的姿勢。塗鴉作品是可視的說唱樂和爵士樂,是對視覺藝術的原創性貢獻。作為大眾主義觀念的擴展,塗鴉藝術家大量生產了素描、印刷品、油畫、雕塑、壁畫、T恤、鈕扣和旗幟。
2001年,時尚設計師們不約而同地向Hip-Hop流行文化取經,從衣服、裙、高跟鞋以及手袋上,都能找到黑白或七彩的塗鴉風格作品。
街舞
街舞包含了機械舞、霹靂舞等,起源於美國街頭舞蹈的即興動作。這些街頭舞者以黑人或是墨西哥人為主,流行的街舞多半發源於美國紐約的布魯克林區,一些黑人或是墨西哥人的孩子們成天在街上以跳舞為樂,形成各種派系,也很自然地在他們所跳的舞蹈上發展出不一樣的特徵。
街舞屬於勁舞,動感十足,動作幅度大,要求舞者體質好。像單手倒立、前滾翻、大風車轉、背旋等動作,屬於難度系數高的表演,街舞少年必須保持足夠的體力支撐,以及擁有堅強的意志和勇氣。
深圳的一些精明商家借「街舞」發財,從某種意義上帶來了街舞的興旺。一些舞蹈學校和健身中心開辦了街舞學習班,生意十分火爆。商場在促銷商品或舉行慶祝活動的時候,也經常請街舞表演助興,渲染氣氛。
Hip-HopDJ
1967年,有位牙買加移民在美國紐約最早把兩個唱盤及混音器擺在一起,獨創「刷唱片」(scratch)的動作,吸引了很多人在街頭欣賞。DJ作為播放唱機的操作員,從此成為流行文化的代言人。當然如果只會放CD是不夠的,要有相當的音準及節奏感,才能將兩首不同的歌曲漂亮地混音;更高的技巧是scratch,也就是所謂的刮唱片, 造出尖銳的音效。DJ在國外已經風行20餘年,自成為一種特殊的文化,而且還舉辦一些大大小小的國際比賽,其中最具公信力的比賽,叫做「DMC」。
唱白
唱白(MC)指party中帶動氣氛的主持人(master of cerem ony)。一個好的 M C要能帶動眾人的情緒,對著眾人說話,以人聲製造節奏以及模仿機器所發出聲音如鼓聲或 s cratch等,所以演變為 R ap等說唱技巧。 M C不只是表演者,也兼具了 H ip-H op文化的訊息傳達者的功能,一個具有鮮明個人色彩的 M C,更能帶動口頭禪、音樂以及服裝的流行,這點也可以由那麼多的黑人歌手代言服飾品牌窺見一二。
特技單車
時下許多年輕人已不把自行車僅僅當作上學或上班的代步工具,對於一些人來說, B仔或 B M仔這個詞一點都不陌生。
http://www.qpark.org
B仔的正確名字是 B MX,全名是BICYCLE MOTOCROSS(自行車越野)。它是在70年代中後期在美國興起的一種自行車越野運動。80年代中期開始把 B MX拿到平地玩,而且玩的花式比滑板更多、跳得更高、更刺激。它的動作有上百種,其中最基本的是車上靜平衡,如後輪點地跳、前輪點地跳、擦輪、定車、飄、過橋等。 B MX的車身一般採用合金製成,可以承受從幾米高的地方摔下的沖力。設計上也有許多的特殊之處,如不受車閘線的限制,可以做360度轉動的車把。 B MX在電影《 E· T》中的出現,使它成為一種流行文化的代表。
在香港、廣州和深圳等地,特技單車分為三種競賽項目: U型管、平地賽及公園賽。這些競賽將特技單車帶給了社會大眾,而運動的核心仍然保持在街頭。
滑板
20世紀50年代末及60年代初的美國,美式沖浪音樂及電影領導潮流,人們在某種類似沖浪板的設計中尋找陸地沖浪的樂趣,第一張滑板在1959年推出市場。80年代末,夾心木製障礙物以及街道式場地的出現令滑板運動以一種自助的形式再現生機,這批滑板新生代開始培育出自己的明星運動員。
滑板運動對世界潮流文化影響深遠,運動員愛聽的 P unk音樂以及他們所穿的泥土感很重的寬衣以及懷舊式網球鞋等,都一度成為了世界潮流。
直排輪滑
輪滑這個創意延續了大約有300年之久,最初是一位17世紀的荷蘭人嘗試在自己鞋子下釘木製滾軸,享受溜冰的樂趣。在1979年,美國一位冰上曲棍球選手發現了一雙老舊的直排滑輪鞋,於是買下這個設計。從那時開始,直排輪滑在全世界開始流行。
1984年,美國開始研發各種不同用途的輪滑鞋, R OLLERBLADE一直是國際飛輪業界領導品牌。
滑板車
滑板車( B icman)是繼滑板之後的又一運動型新產品,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20公里,這種新型產品來源於日本。
雖然我們能在深圳街頭見到個別老人和婦女騎著滑板車逛街,但是那不是街頭文化的代表,因為街頭文化是年輕的「酷」一代的玩物。滑板車就像一輛小型單車,它的車頭取單車的構造,下部取滑板的構造,不過它只有兩個車輪。假如你會如下絕招,證明你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了:以兩腳夾住後輪,兩手抓緊車頭,用力吊起車頭,以後輪為重心,在半空中旋轉兩圈,厲害的可轉到三圈;或者夾住前輪,以前輪為重心,翹起後輪旋轉
一說起街頭文化,很容易讓人聯想到HIP-HOP,從某種程度上說,HIP-HOP確實也已經成為了街頭文化的代名詞。
HIP-HOP起源於紐約底層的工人階級,是一種黑人文化生活的精神體現。從風格上有紐約和洛杉磯兩大流派。音樂、舞蹈、塗鴉、刺青、衣著是HIP-HOP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HIP-HOP既然出身低微,因此最初的活動場所只能是街頭,比如街舞、街頭籃球、滑板,作為一種純粹自娛自樂、自我表現、自我宣洩的文化形態存在。HIP-HOP族具有強烈的可被識別性,他們扛著錄音機招搖過市,放著喧鬧的音樂,配合誇張、眩目的舞蹈動作和永遠大一號的服飾,肆無忌憚地向人們宣稱:我們就是HIP-HOP族。
日本的青少年受美國文化的影響很大,所以HIP-HOP在日本很快就被廣大青少年接受和流行。但他們也做了一些改變,比如把塗鴉加入了自己國家的文化元素和文字,在穿著方面也不單是HIP-HOP的典型服飾,有很多搭配。日本人是內斂安靜的民族,因此HIP-HOP族也沒有那麼張揚。我在東京皇宮御苑的外面看見過一群跳街舞的HIP-HOP族,都是十二三歲的男孩,乾乾凈凈的,穿著滑板鞋和寬松的服裝,清一色反戴棒球帽,旁若無人地扭動肢體,嘗試一些高難度的動作。HIP-HOP原本是很張揚的文化,但是到了日本人這里變得很低調,沒有聒噪的音樂,沒有誇張的表情和動作,互相之間的交談笑語也頗有節制,生怕驚擾了肅穆靜美的皇宮御苑。
如所有的地下文化一樣,強烈眩目的HIP-HOP文化被主流娛樂圈介入,加以現代的促銷手段,形成了新的主流文化。早在1994年Rap在流行音樂上就有極大的斬獲,不少HIP-HOP人因此賺到錢,改善了生活。街舞也已經從街頭走入了充滿小資情調的健身房、俱樂部,成為了中產階級日常生活方式。
當一種文化從地下浮出水面,從邊緣走向核心,從街頭走向舞台,從精神樂土走向商業社會,也就開始失去活力、走向衰落。
因此從本質上說街頭文化是青少年的文化,因為他們沒有戒律的束縛,不需要理論的支撐,鄙視商業社會。當成年人在為事業成功疲於奔命、過勞死的時候,他們在街上踏著滑板無所事事地滑過整個夏天。
除了HIP-HOP族外 日本還有很多獨特的街頭文化 比如很有名的暴走族。年輕人騎著摩托車,渾身披掛著金屬飾品,車載音響中放著震耳的音樂,在眾目睽睽下招搖過市。近年來,越野車在街頭流行起來,在東京擁堵的街頭常常會竄出一輛越野車,驚鴻一瞥,隨即又消失在車流中。
要說日本的街頭文化,不能不說一種在世界上恐怕是獨一無二的街頭文化——原宿文化。
二戰後原宿成為了美軍基地,很自然地這個地區的年輕人受到了美國文化的影響,出現了一批嬉皮派,也就是最早的原宿族。今天原宿以雲集穿著時髦現代的青少年而聞名。原宿也超越了單純的地名,上升為了一種街頭文化。原宿街區有一條竹下路,這里是所謂的竹下孩族的領地,他們是原宿的新主人。這些年齡不超過20歲的年輕人,穿著大膽、新奇、充滿個性,甚至怪異。他們每周末從東京近郊聚集竹下路,不做別的,只是站在街上,展示自己的裝扮。他們口袋裡沒有多少錢,渾身上下也沒有名牌,但是打扮得精心、前衛、特立獨行,成為原宿文化的標志。
街頭文化和城市化的進程相生相隨,從東京塔往下看,鱗次櫛比的建築和密密麻麻的街道讓人的雙眼無法承受,但就是這些街道是東京街頭文化的樂土,一代代的年輕人在這里成長。當一群年輕人背叛青春後,新的年輕人會前仆後繼,他們純粹、非商業性的文化特質正是街頭文化的活力之源和美好所在。
日本街頭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年輕人的街頭文化只是其中的一個部分。在日本的公共場所,還常常可以看到一些街頭表演者。年輕人的街頭文化純粹是一種自我表現和自娛自樂,他們不需要別人的認可和欣賞,只是按照自己的意願行動,可是街頭表演者就不一樣了。有的街頭表演是有策劃、有組織的,專業性比較強,常常和當地的餐飲、娛樂、旅遊等活動相聯系。比如在富士電視台門口一場動感十足的夏威夷舞蹈表演是為了宣傳夏威夷的旅遊線路,在迪斯尼樂園的活人雕塑是為了招攬更多的遊客。還有一些街頭表演是流浪藝人或者街頭表演愛好者的演出,或多或少都帶有一些商業氣息。
在日本的很多城市,比如東京、京都、大阪,從城市文化上說都是矛盾的統一體。在東京,幽雅美麗的皇宮園林和現代建築名作、古色古香的寺廟神社和雄偉壯觀的摩天大樓、僻靜小巷的朦朧燈籠和繁華都市的眩目霓虹形成鮮明的反差。東京是現代化的大都市,同時又保存著最古老的傳統。這種矛盾的統一也常常體現在日本街頭文化和街頭表演中,比如在皇宮御苑跳街舞的男孩,還有在淺草的觀音廟賣藝的小提琴手。
淺草,光聽到這個古雅的名字就足以勾起人們的遐思。它是在東京最具有代表性的古老傳統的地區。有潔凈的石板路,有淡淡的街景,有東京最古老的寺廟——觀音寺。這里每天都像廟會那麼熱鬧,從寺廟的前門到正殿300米長的石板路兩旁有幾十家商店出售各種江戶風格的物品。夏季的晚上,遊人如織,到處可見穿和服、踏木屐的女孩在石板路上行走、在神殿前祈福。
在寺廟的前門,我看到一個街頭賣藝者,是一個高大帥氣、金發碧眼的外國人,自己帶著音響設備,正合著音箱中的旋律拉小提琴。他拉著熟悉而又不知名的西洋樂曲,氣質風度儼然是在音樂廳開獨奏音樂會,搞得遊客都不知該不該給錢,盡管他面前有一個放錢的小碗。他似乎也不在乎收益如何,只是沉醉在音樂中,就這樣站在觀音廟古老的建築下,一曲又一曲,伴著遊人來來往往。淺草的夜晚,東方的神韻和西洋的風情如此和諧,流淌在古樸的石板路上和街頭藝人的琴弦上。
『玖』 黑色的文化中的含義
在西方文化中,黑色一般代表貶義,如:
黑色的日子,表示凄慘、悲傷、憂愁的日子,像「黑色星期五」;
黑色在繪畫、文學作品和電影中常用來渲染死亡、恐怖的氣氛;
黑色是哀悼的顏色,人們常穿黑色衣服參加葬禮。
黑客,惡意試圖破解或破壞某個電腦程序、電腦系統及電腦網路安全的人。
但有時黑色也有褒義,如:
在時裝界,黑色代表穩定、莊重的樣式;
口語中,「新黑色」代表最新時尚潮流;「黑馬」代表潛在可被重用者;
在財經方面,「黑字」代表入超,證明沒有欠債。
黑色還代表「秘密」、「隱蔽」、「邪惡」和不確定的,如:
黑社會,是指地下隱蔽的犯罪組織;
「黑箱」是指一個沒有信息散發出來的系統。
在其他文化中,黑色有不同的意義,如:
在肯亞的馬賽人心目中,黑色是代表陰雲密布,雨季到來,因此象徵繁榮和生命;
在古代中國文化中,黑色是北方的象徵,代表「水」,五色之一,沒有貶褒的含義;
在德國,黑色代表保守派的黨派,如「基民盟」、「巴伐利亞基社盟」等;
在紐西蘭黑色代表國家橄欖球隊,因為他們的球衣都是黑色。
在中國大陸,「黑」和「迷」、「親」是相對的,「迷」「親」(或粉絲)指支持者和愛好者,那「黑」就是指反對者和討厭者。
切黑就是指切爾西的反對者和討厭者。
牛黑就是指費德勒的反對者和討厭者。
豆黑就是指納達爾的反對者和討厭者。
在動漫同人用語當中,「腹黑」一詞往往用以指稱內心邪惡、表裡不一的角色。
在中文口語中,「黑心」亦可指沒良心道德的人,如「黑心商品」即可指不良商人製造出的商品。
在服裝上,黑色被認為能把目光分散到四周較光亮的范圍,從而達至視覺上「纖瘦」的效果,潮流應用比如有2000年代中後期起女士大量穿著黑色襪褲或黑色連褲襪。
此外黑色還用於:
無政府主義的旗幟是全黑色旗;
海盜傳統用黑色上有白骷髏圖案的旗幟;
「黑洞」是光線不能逃逸出來的星體;
汽車越野賽時,黑旗表示車子陷住了;
檯球比賽時,在「斯諾克」中黑球是七分球;在美式花球中,黑球是最後第八球。
在西方占星術中,黑色的鏡子和水晶球都是巫師算命的工具。
黑色在電阻值中代表0。
京劇臉譜中,黑色一般代表正直、無私、剛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拯。
黑色在標記色彩標准中被用作文字和記號的顏色。
在溫和的語境中,黑也有細節,詳細,周密的意思。
「皂」也有黑色的意思,相對的則是「素」(白色)。例如把代表黑色意思的「皂」用於青紅皂白、皂衣(黑衣。泛指秦漢時官員所著用的黑色衣裝,後降為下級官吏的服裝)等詞語。
『拾』 黑種人屬於什麼文化
非洲文化 長久以來 由於非洲的很多久遠的原因,一直沒有融入東西方文化領域 他是一個獨特的文化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