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文化的興盛時期是哪個朝代

文化的興盛時期是哪個朝代

發布時間:2022-07-12 22:10:43

『壹』 華夏文明由始至今最為鼎盛的三個朝代是哪三個

漢朝

兩漢時期是當時世界上一個偉大的一段歷史,分為西漢(前202年-9年)與東漢(25年-220年)兩個歷史時期,合稱兩漢。漢高祖劉邦至漢景帝劉啟時期的漢朝,經濟實力緩慢上升,成為東方第一大帝國,與西羅馬並稱兩大帝國。而到漢武帝時期,大漢帝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之一,匈奴帝國戰敗而向西狼狽逃遁。中亞和西域各大國也都聞而懼之。張騫出西域首次開辟了著名的「絲綢之路」,開通了東西方貿易的通道,中國從此成為世界貿易體系的中心,直到一千多年後蒙古人的崛起。正是因為漢朝的聲威遠播,外族開始稱呼中國人為「漢人」,而漢朝人也樂於這樣稱呼自己,「漢」從此成為了偉大的中國華夏民族的永遠的名字。

唐朝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李淵於618年建立唐朝,以長安(今陝西西安)為首都。其鼎盛時期的公元7世紀時,中亞的沙漠地帶也受其支配。在690年,武則天改國號「唐」為「周」,遷都洛陽,史稱武周,也稱「大周」。705年唐中宗李顯恢復大唐國號,恢復唐朝舊制,還都長安。唐朝在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後日漸衰落,至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溫篡位滅亡。唐歷經21位皇帝(含武則天),共289年。唐在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有輝煌的成就,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明朝

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一說亡於1683年)是中國歷史上承元朝、下啟清朝的朝代,是以漢族為主推翻蒙古族統治者而建立起來的漢族復興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1368年朱元璋滅元稱帝,國號大明,共經歷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276年。因為明朝的皇帝姓朱,所以又稱朱明。明朝是中國繼周朝、漢朝和唐朝之後的盛世(黃金時代),史稱「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大明,無漢唐之和親,無兩宋之歲幣,天子御國門,君主死社稷。當為後世子孫所敬仰。

『貳』 被稱為古代的文明「盛世」的朝代是什麼朝代

是漢朝,唐朝,清朝。
漢武盛世時期,文學、史學、哲學、政治學、經濟學、軍事學等方面,在這一時期都有相當程度的發展。漢武帝身為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的時代所產生的政治思想與規劃,在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漢武帝時代,以漢族為主體的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空前的鞏固,漢文化的主流形態基本形成,開啟了中國文明富強的序幕。漢武帝時代的政治體制、經濟形式和文化格局,對後世留下相當重要的歷史影響。
「貞觀之治」是唐太宗在位期間的清明政治。
唐太宗繼承唐高祖李淵制定的尊祖崇道國策,並進一步將其發揚光大,運用道家思想治國平天下。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廣開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剋制,虛心納諫;並採取了以農為本,厲行節約,休養生息,文教復興,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定的局面;並大力平定外患,尊重邊族風俗,穩固邊疆,最終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其時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 ,故史稱「貞觀之治」。
康乾盛世又稱康雍乾盛世、康雍乾之治、康乾之治,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盛世,同時是中國封建社會的迴光返照。
該時期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續時間長達一百三十四年, 是清朝統治的最高峰,在此期間,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在原有的體系框架下達到極致,改革最多,國力最強,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疆域遼闊。

『叄』 中國文化鼎盛時期的代表有哪些

一個是先秦時期,更詳細地說,應該是春秋戰國時期。那是一個公認的「百花齊放」的時代。諸子百家,各為奇葩。修身養性有老莊,治國齊家有儒法,仁義愛人有墨翟,思辯懸河有晏子張儀蘇秦。哲學經典《易經》,文學奇葩《南華經》,大智若愚的《道德經》,典世化民的《韓非子》,都有著極高的造詣,涉及哲學、文學、道德、政治、法學等寬大領域。那時候的文化至今仍然深深影響著中華文明的發展走向。

第二個時期就是盛唐時期。然而那個時期最突出的只有文學,特別是詩歌。中國格律詩正是在哪個時候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至今仍然被廣泛地推崇。而那個時代的李白杜甫更是被作為中國文學的代表。這個時期對中國文明的影響力是最弱的一個文化鼎盛時期。與之稍遜的是魏晉時期,只不過魏晉時期文化的繁榮還不及盛唐。

第三個時期是五四時期。那是中國文化史上的又一個「百花齊放」。政治上有馬克思主義、三民主義、君主立憲主義,文學上有新月派、荷塘月色派、左翼聯盟,藝術上有齊白石、徐悲鴻、聶耳田漢,劉天華,還涉及有建築上的梁思成、數學上的華羅庚、教育上的蔡元培等等。那時候的文化直接影響著那個時代中國的進步。

『肆』 中華民族最繁榮昌盛的時期是哪個朝代

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最為繁榮昌盛的朝代,作為當時世界上的大國,它積極對外交往的政策吸引了很多國家前來中國。
文治武功俱臻極盛,對外開放達到空前的程度。同時,經濟的繁榮,形成了以富麗堂皇、絢麗燦爛為特色的貴族文化。
當時無論在各個方面,唐朝都是世界一流的,是中國封建社會中政治、經濟高度發展,文化、藝術繁榮昌盛的時代。

『伍』 宋朝為什麼是文化最鼎盛的時期

確實,宋朝堪稱中國歷史上文化最鼎盛的時期,不光體現在文化作品上的極大豐富,更體現在文人們的高風亮節上,比如在宋仁宗慶歷六年(1046年)的科舉,就出現了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那年殿試結束後,江西新餘人劉敞的卷子得到了考官們的一直贊賞,被公認為狀元的不二人選。主考官定好名次後,正准備給皇上送去,這時其中一個考官王堯臣對主考官說:「我覺得劉敞不適合當狀元,希望大人能再考慮考慮。」
王堯臣為什麼要跟劉敞過不去呢?其實兩個人並沒有仇,反而是關系很好的表兄弟,正因為是表兄弟,王堯臣才提出來不讓劉敞當狀元,因為兩人有親戚關系,外面的人肯定會認為這裡面有內幕。王堯臣一生正直坦盪,絕不能因為這件事給朝廷抹黑,於是就力阻劉敞當狀元。
主考官沒同意,說:「這個名次是我們大家一起評出來的,而且事先也不知道是誰的卷子,更不知道你跟他的關系,所以你也沒必要避嫌。」
但王堯臣死活堅持要把劉敞換掉,認為這不是他一個人的事,而是關繫到這項制度的公正性、嚴肅性,更關繫到國家的公信力。
主考官見他都上升到這個高度了,再跟他爭就顯得自己境界低了,於是就不再堅持,把劉敞跟第二名換了過來。
這位因王堯臣高風亮節而當狀元的幸運兒,叫賈黯,河南鄧縣人。
【賈狀元花絮】
賈黯狀元對大名人范仲淹很崇拜,是有名的「范粉」。有一年,范仲淹被貶到賈狀元的老家鄧州做官,賈狀元當時正擔任襄州通判,聽說後,立即從襄州千里迢迢地跑回老家,拜訪范仲淹。
范仲淹可是天下聞名的大名人,這樣的「范粉」見多了,就沒怎麼理他。結果過了一段時間,賈狀元又去了(沒人查崗嗎?),結果老范還是沒理他。直到第三次,老范終於被感動了,送了他一句話:「以你的才華,這輩子不用愁沒飯吃,但也很難有大作為,我送你兩個字——『不欺』,夠你這輩子用了。」說完,抓起筆,寫下了「不欺」兩個字,送給了賈狀元。

這簡直就是偶像為他私人定製的親筆簽名啊,賈狀元可想而知得有多麼激動,回去後就把這兩個字做成了腰牌,天天掛在身上,還到處跟人顯擺:「這可是范天王親筆寫給我的,我這輩子就靠它活著了!」
在偶像的感召下,賈狀元確實做的不錯,一生不欺人,也不欺心,遇事正直敢言,從不溜須拍馬。
有一個叫呂誨的同事,曾經暗地裡彈劾過他,讓他吃盡了苦頭。後來賈狀元得勢後,呂誨很害怕,擔心被他報復,天天在家裡提心吊膽地等著。結果幾天後,卻等來了升職的好消息。呂誨開始還沒弄明白怎麼回事,打聽後才知道,原來是賈狀元不計前嫌,在皇上面前保舉他的。
賈狀元小時候,父母鬧離婚,老媽給趕出了家門,小賈高中狀元後,想讓老媽跟著自己享享清福,就把她接了回來。可當時老爸已經給他娶了個後媽,親媽後媽湊一塊兒,可想而知得有多別扭,怎麼辦?別擔心,也不知道賈狀元用的什麼招兒,竟然讓兩個老媽和睦相處,一家人其樂融融,一時被傳為佳話。
另外還有個事兒值得一說。賈黯剛考上狀元的時候,去宰相杜衍家裡拜訪,希望能得到一些忠告,結果杜宰相別的都沒說,就問了問他的家庭情況。賈狀元很奇怪,出來後跟人發牢騷:「杜大人怎麼光關心我的家庭情況,難道對我的官場生涯一點沒興趣嗎?」
後來,這話傳到了杜衍耳朵里,老杜笑道:「一個人的家庭決定了他的事業,只有從小吃得飽,穿得暖,當了官才不會天天想著貪污。我問他的家庭情況,就是想知道他進了官場,會不會有貪念,只要沒有貪念,前途就很寬廣了。」
這話聽起來有點道理,但實際上狗屁不通,誰說家裡窮的人當了官就一定會貪?誰又敢說從小吃穿不愁的人當了官就沒有貪念?其實,有沒有貪念跟家裡條件好不好沒什麼關系,重要的還是看個人操守。老杜說出那樣的話真是老糊塗了,而賈狀元聽完後竟然還「為之嘆服」,也是個糊塗蛋。
難怪歐陽修評價他說:「黯為人剛直,但思慮或有不至耳。」
至於原來的狀元劉敞,性格上也跟賈狀元差不多,一生耿直敢言,堅持原則,而且學問極為廣博,歐陽修評價他說:「自六經、百氏、古今傳記,下至天文、地理、卜醫、數術、浮圖、老莊之說,無所不通。」~

『陸』 為什麼說宋代是茶文化的興盛時期

茶興於唐盛於宋。宋代的茶葉生產空前發展,飲茶之風非常盛行,既形成了豪華極致的宮廷茶文化。又興起趣味盎然的市民茶文化。宋代茶文化還繼承唐人注重精神意趣的文化傳統,把儒學的內省觀念滲透到茶飲之中,又將品茶貫穿於各階層日常生活和禮儀之中,由此一直到元明清各代。與唐代相比,宋代茶文化在以下三方面呈現了顯著的特點。
一是形成以「龍鳳茶」為代表的精細制茶工藝。
宋代的氣候轉冷,常年平均氣溫比唐代低2-3℃,特別是在一次寒潮襲擊下,眾多茶樹受到凍害,茶葉生產遭到嚴重破壞,於是生產貢茶的任務南移。太平興國二年(977),宋太宗為了「取象於龍風,以別庶飲,由此人貢」,派遣官員到建安北苑專門監制」龍風茶」。龍鳳茶是用定型模具壓制茶膏並刻上龍、鳳、花、草圖案的一種餅茶。壓模成型的茶餅上有龍鳳的造型。龍是皇帝的象徵,鳳是吉祥之物。因而龍鳳茶就不同於一般的茶,從而顯示了皇帝的尊貴和皇室與貧民區別。宋徽宗在《大觀茶論》中寫道:「采擇之精,製作之工,品第之勝,烹點之妙,莫不咸造其極。」
宋代創制的「龍鳳茶」,把我國古代蒸青團茶的製作工藝推向一個歷史高峰,拓寬了茶的審美范圍,即由對色、香、味的品嘗,擴展到對形的欣賞,為後代茶葉形制藝術發展,奠定了審美基礎。現今雲南產的「圓茶」、「七子餅茶」之類和舊中國一些茶店裡還能見到的「龍團」「鳳髓」的名茶招牌,就是沿襲宋代「龍鳳茶」而遺留的一些痕跡。
二是「鬥茶」習俗的形成和「分茶」技藝的出現。
「鬥茶」又稱「茗戰」。就是品茗比賽,把茶葉質量的評比當作一場戰斗來對待。由於官廷、寺廟、文人聚會中茶宴的逐步盛行,特別是一些地方官吏和權貴為博帝王的歡心,千方百計獻上優質貢茶,為此先要比試茶的質量,鬥茶之風便日益盛行起來。范忡淹描寫「茗戰」的情況說:「勝若登仙不可攀,輸同降將無窮恥。」(《和章岷從事鬥茶歌》)鬥茶不僅在上層社會盛行,還普及到民間,唐庚《鬥茶記》記其事說:「政和二年,三月壬戌,二三君子,相與鬥茶於寄傲齋。予為取龍塘水烹之,而第其品,以某為上,某次之。」三五知己,各取所藏好茶,輪流品嘗,決出名次,以分高下。
宋代還流行一種技巧性很高的烹茶技藝,叫做分茶。宋代陶谷《清異錄•百茶戲》中說:「近世有下湯適匕,別施妙訣,使湯紋水脈成物象者。禽獸蟲魚花草之屬,纖巧如畫,但須臾即就散滅。此茶之變也。時人謂『茶百戲'」玩這種游藝時,碾茶為末,注之以湯,以筅擊拂,這時盞面上的湯紋就會幻變出各種圖樣來,猶如一幅幅水墨畫,所以有「水丹青」之稱。
鬥茶和分茶在點茶技藝方面有相同之處,但就其性質而言,鬥茶是一種茶俗,分茶則主要是茶藝,兩者既有聯系,又相區別,都體現了茶文化豐富的文化意蘊。

三是茶館的興盛。
茶館,又叫茶樓、茶亭,茶肆、茶坊、茶室、茶居等,簡而言之,是以營業為目的,供客人飲茶的場所。唐代是茶館的形成期,宋代則是茶館的興盛期。五代十國以後,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和繁榮,茶館、茶樓也迅速發展和繁榮。京城汴京是北宋時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又是北方的交通要道,當時茶坊鱗次櫛比,尤以鬧市和居民集中地為盛。
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遇迫之,南宋建都臨安(今杭州)後,茶館有盛無衰,「處處有茶坊、酒肆、麵店、果子、采帛、絨線、香燭、油醬、食米、下飯魚肉鯗、臘等鋪」(《夢粱錄》卷十三《鋪席》)。《都城紀勝)說城內的茶坊很考究,文化氣氛濃郁,室內「張掛名人書畫」,供人消遣。《夢梁錄》中也說「今杭城茶肆亦……插四時花,掛名人畫,裝點門面。」茶坊里賣奇茶異湯,冬月添賣七寶擂茶、饊子、蔥茶、鹽鼓湯;暑月添賣雪泡海花酒。
大城市裡茶館興隆,山鄉集鎮的茶店茶館也遍地皆是,只是設施比較簡陋。它們或設在山鎮,或設於水鄉,凡有人群處,必有茶館。南宋洪邁寫的《夷堅志》中,提到茶肆多達百餘處,說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茶館逐漸興盛起來,茶館文化也日益發達。

宋代文人著詩文歌吟茶事數量也眾多,茶詩文中有涉及對茶政批判的,也有對茶藝、茶道進行細膩人微描寫的。宋代的茶學專著也比較多,有25部,比唐代多19部。

『柒』 中國歷史上最繁榮的是哪個朝代

中國歷史上最繁榮的朝代當然是宋朝。

宋朝的繁榮得益於當時統治者的開明,首先從政策上來說,自宋太祖開始就實行重文輕武,此舉雖然對軍事上造成了一定負面的影響,但鼓勵文教卻使得宋朝的文化日益繁榮,催生了諸多科技發明。像造紙術,指南針,火葯等都是宋朝時期發明的。

繁榮的經濟使得在江浙一帶,資本主義萌芽有所發展,紡織業僱傭關系也開始漸漸有了雛形。

宋朝的繁榮不是某一領域一枝獨秀,而是全面開花!

『捌』 為什麼說唐宋時期是傳統文化進入輝煌和鼎盛的時期

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也是當時世界上擁有最先進文明的王朝。唐朝實行
相對寬松的統治政策,重農重商,大力發展經濟,國力空前強盛。加之南北文化的融合,中
外文化的交流,科舉考試以詩賦取士等多種因素,造就了唐代文學的空前繁榮。詩歌、散文、
傳奇等都得到繁榮發展,唐代文學作家作品數量之多,成就之高,影響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一個國家,朝代的興盛,主要由兩個方面看。一是經濟實力,二是文化層次。唐宋是中國所有朝代中發明最多的兩個朝代(最少的是清代) 而經濟實力普遍也能達到人民富足的層次 所以說唐宋是中國歷史最輝煌的時代。

『玖』 歷史上中國幾個文化大繁榮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百花齊放」的時代),宋代(文人風骨啊)三國(亂世出英雄),隋唐,五四時期(兩種文明的碰撞)都是中國文化思想和國力鼎盛時期...

『拾』 為什麼說宋代是茶文化的興盛時期

到了宋代,茶文化繼續發展深化,形成了特有的文化品位。宋太祖趙匡胤本身就喜愛飲茶,在宮中設立茶事機關,宮廷用茶已分等級。至於下層社會,平民百姓搬家時鄰居要「獻茶」;有客人來,要敬「元寶茶」,訂婚時要「下茶」,結婚時要「定茶」。在學術領域,由於茶業的南移,貢茶以建安北苑為最,茶學研究者傾向於研究建茶。在宋代茶葉著作中,著名的有葉清臣的《述煮茶小品》、蔡襄的《茶錄》、宋子安的《東溪試茶錄》、沈括的《本朝茶法》、趙佶的《大觀茶論》等。宋代是歷史上茶飲活動最活躍的時代,由於南北買賣晝夜不絕。此外,宋代的茶飲活動從貢茶開始,又衍生出「綉茶」「鬥茶」「分茶」等娛樂方式。

閱讀全文

與文化的興盛時期是哪個朝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9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6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1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