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急!!!!!!求東湖磨山風景區資料
東湖磨山
磨山位於東湖東岸,三面環水,六峰相連,山水相依,素有「十里長湖,八里磨山」之稱,風景極佳。山北有以楚文化為內涵的楚文化游鑒區;山南有以湖水地區鄉土植物為主的十三個植物專類園;西部山頭有紀念朱德為東湖題詞的朱碑亭。磨山景區從北開始,依次建有楚天極目、天台晨曦、常春花苑、朱碑亭等四景。
朱碑亭
八里磨山第一峰上的朱碑亭,是紀念朱德為東湖題詞的紀念性建築。朱碑亭為二層亭廊式建築,亭上懸掛著郭沫若先生題寫的「朱碑亭」匾額。掛落上雕刻有朱德同志生前喜愛的蘭草圖案。亭前立紅色石碑一座上刻朱德同志1954年春天視察東湖時的題詞「東湖暫讓西湖好,今後將比西湖強」。登亭遠眺,湖港稻畦,星羅棋布,帆影飄流,長江如流金閃爍,隱約可見。
楚城
楚城是進入磨山楚文化游覽區的第一個景點。城在先秦時期是國家象徵。楚國有城最早見於史冊的是楚成王時期,楚成王十六年(公元前656年),齊桓公率兵伐楚,楚將軍屈完以「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御敵於方城之外。方城實為楚國最早依據地形在北疆興建的長城。而楚國真正「築城以為民,修廓以為君」的算是楚莊王了。磨山楚城依據楚人喜歡臨水居高築城的特點,按照郢都故城形制而建。城門23.4米,長105米,其中望樓高12.4米,城牆高11米。城門分水門和陸門,都是一門三道,由紅砂石砌築的水門、陸門、城牆、烽火台構成。
梅園
湖北是梅花的故鄉之一。早在秦漢時,野生梅花就散見於大江兩岸;唐宋時期栽培梅花盛行一時,至明清,賞梅、詠梅已成時尚。磨山梅園開創於50年代,佔地300畝,培育「金錢綠萼」、「大羽」、「骨江垂枝」、「老人美大紅」等梅花珍品。磨山梅花與南京的梅花山、上海的澱山湖梅園、無錫梅園並稱「江南四大梅園」。1992年中國花卉協會、中國梅花臘梅協會將磨山梅園定為「中國梅花研究中心」。郭沫若寫詩贊道:「且喜東湖春到早,紅梅萬樹一齊開。」
⑵ 東湖導游詞2000多字
文 章來
源蓮山 課
東湖導游詞
東湖位於武漢市武昌區東部,是全國首批命名的44個名勝風景區之一,同時也是首批獲國家4A級景區其一。它於1982年11月被
國務院審定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面積88.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33平方公里,其岸線曲折,港汊交錯,碧波萬
頃,漁舟盪漾,青山環繞,是我國最大的城中湖。
東湖的湖面遼闊,煙波浩渺,素有99灣之稱。東湖有大小山巒34個,連綿起伏,高低錯落。東湖的山,山青如黛,東湖的
水,水碧如藍。33平方公里的東湖碧波在它的東、西、北三面緊緊環繞,使它猶如一座美麗的半島。在這里登高峰而望清漣,
踏白浪以覽群山,能體會到各種山水之妙。充足的雨量與光照使這里各種觀賞樹種達250多種,共200餘萬株,在武漢有「綠色
寶庫」之譽,同時這里也是花的海洋,陽春三月花開時節,漫山遍野花開如織,千姿百態,令人目接不暇。
經過30多年的建設,現在東湖四周已有 亭、台、樓、閣和各種建築設施70多處,可謂是亭台樓館金碧交輝,園林花囿爭芳
竟艷。秀麗的山水,豐富的植被,濃郁的荊楚風情和別致的園中園是東湖風景區的四大特點。東湖依自然環境分為:聽濤、白
馬、落雁、珞紅、吹笛和磨山六個景區。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磨山景區,民間有「十里長湖,八里磨山」之說,那麼磨山三面環水,六峰逶迤,相傳三國時期劉備曾
在此搭台祭天,乞神保佑,至今,在磨山之上仍有劉備祭天台遺址。磨山原名磨兒山,是沿湖群山中的主要山脈,山上松林蒼
翠,曲徑幽深,奇石崢嶸,古洞幽邃。磨山站峰以東頭的山峰最為秀麗,此峰形圓如磨,因以名山。磨山風景區主要分為植物
專類園和楚文化游覽區,植物專類園在磨山以南,包括梅園、櫻園、盆景園等13個專類園,以園林觀賞為主,體現了江南藝術
的特色。楚文化游覽區位於磨山以北,湖北是中國古代楚國的中心地區,武漢則處在其中心腹地,在此開辟楚文化游覽區,旨
在弘揚中國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展現絢麗多彩的楚文化。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楚文化的門戶——楚城門,它是參照當時楚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第一大都會紀南城城門設計的
。楚國是最早修築長城並設立城門的諸侯國之一。楚國稱長城為「方城」,根據楚人喜臨水居高的特點,楚城門選擇在依山傍
水的要津上,其設計古拙,氣勢恢弘。整個城門由水門、陸門,城牆,望樓、箭樓和烽火台組成。城上的雙闕望樓透出了城門
特有的靈秀,由出土文物虎座鳥架骨演變而來的雙鳳脊飾傲居望樓頂端,展示了楚人崇火尚鳳的習俗。該城全長105米,高為
11米,一端沿陡壁蜿蜒上山與高處的烽火台相連,另一端直插水中與水師城門相交,具有楚地山鄉澤國的特色。
一堵城牆並不能阻隔一切,楚人深知開放融合是一個民族永葆生機的基礎。楚人有自己的文化傳統,但從來不固步自封,從
來不拒絕外來文化的合理因子。革故鼎新是楚民族精神的又一方面,楚人師夷夏之長的目的在於創新,楚人敢於打破陳規,向
自認為不合理的事物挑戰。「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本是楚人的一種性格,最後上升為以蔑視既存,敢於創新為主要內容的民
族精神。
我們現在所在的地點便是楚文化交流以及商品交換的場所——楚市。首先最吸引我們眼球的就是這「楚
⑶ 湖北武漢東湖風景區有什麼好玩的
湖北武漢東湖風景區有以下好玩的:聽濤景區位於東湖的西北岸。景區內有以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為主體的景點群,還有新建的沙灘浴場,是當地市民重要的納涼休閑之地。主要風景點有:行吟閣、長天樓、牡丹園等。每年元宵節,這里還會舉辦大型的「東湖燈會」。湖北省博物館也在景區內,還可以在省博物館對面乘坐402路公交車前往武大或者磨山景區。磨山景區位於東湖的南岸,景區內設有多個植物園,花木品種繁多,櫻花、荷花和梅花(每年都會舉辦各種賞花節)。景區的櫻花園內,櫻花品種和繁多。這里還有楚文化游覽中心,主要景點有:楚城、楚天台等。從這里可以乘坐402路公交車到達武漢大學和聽濤景區。落雁景區位於東湖的東北岸邊,是一個濕地公園,以湖濱濕地、古樹名木為特色。每年冬天,這里聚集著數以萬計來自北方的鸕鶿,並常有大雁、野鴨、白鷺上下翻飛。景區還有鵲橋相會、鴛鴦合歡等人工景點,是當地人婚紗攝影的重要場所,有時還會在這里舉辦大型相親會。吹笛景區位於東湖的東南部,是由之前的馬鞍山森林公園改建而成,湖畔有座吹笛山,景區內森林茂密,可以爬山和燒烤。坐遊船在東湖中游弋,也是游覽東湖不錯的方式。在景區外的煙霞路與松竹路交叉口(距離聽濤景區約4公里),設有遊船碼頭。
⑷ 武漢東湖國家濕地公園的主要景區
東湖風景區位於武漢市中心城區的東部,地處武漢交通要道內環線和外環線之間,面積88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積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6倍,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中湖。1982年,東湖風景區被列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東湖的濕地環境吸引了大量鳥類
每年接待中外遊客200萬人次,1999年還被國家授予「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2000年成為國家首批AAAA級旅遊景區,以其獨特的山水風光和濃郁的楚文化享譽國內外。1999年被定為「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單位」,2001年 1月被評為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
東湖湖岸曲折,碧波萬頃,青山環繞。東湖的花木品種繁多,一年四季不斷開放,其中猶以春蘭、夏荷、秋桂和冬梅最為著名。園內共五大景區,目前開放的有聽濤、磨山、落雁和吹笛四大景區, 景區各具特色,移步換景。
近年,東湖又新建成了楚風園、疑海沙灘浴場、親水平台、東湖新三景、劉備郊天壇等多處新景觀,其中疑海沙灘浴場為全國最大的內陸海沙泳場。還改善了風景區的配套基礎設施、服務設施和娛樂設施,構成了景區內游、行、吃、住、娛、購一條龍的完善體系,在發展大東湖景區的同時,形成了有區域特色的聽濤水上娛樂游覽區、磨山楚文化游覽區、落雁生態休閑游覽區,以及環東湖文化景觀群等。 吹笛區以優美的自然風光取勝。景區內的馬鞍山海拔138米,是東湖風景區內最高的山。瀕湖有吹笛山,傳說朱元璋的第六子朱楨被封武昌時曾在此山吹笛,山以是名。
東湖南面的伏虎山麓有著名的卓刀泉。據《湖北通志》載:「關公行軍於此,以刀卓地得泉。」泉在一古廟中,明初楚藩昭王為之築台、置欄、並建亭蓋護。今亭已傾廢,井台井欄猶存。廟壁嵌有不少碑記,《卓刀泉記》中載:「昔漢壽亭侯關公治兵江陵時卓刀,以此故名。斯泉之水冬溫而夏冽,其色淡碧,味甘如醴,飲之可以療疾。」寺廟周圍松柏繁茂,環境雅靜。 磨山景區是國家風景名勝區東湖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是中央文明辦、建設部、國家旅遊局確定的「全國文明風景區旅遊示範點」;
是國家首批4A級旅遊景區。2002年6月正式通過國家ISO14000環境質量論證。
磨山景區三面環水,六峰逶迤,分為楚文化游覽區和植物專類園游覽區。總面積14.37平方公里,其中水面2.7平方公里,尤如一座美麗的半島。在這里登高峰而望清漣,踏白浪以覽群山,能體味到各種山水之精妙。充足的雨量與光照,使這里各種觀賞樹種達250多種,共200餘萬株,在武漢有「綠色的寶庫」之譽。磨山植物專類園區經過幾十年的建設與開發,逐步建成並開放有集科普、觀賞、游覽與一體的13個植物專類園。楚文化游覽區有雄偉壯觀的楚城門,楚人進行商賈貿易的楚市,楚之始祖祝融塑像,媲美江南三大名樓的楚天台,號稱碑、字、文三絕的《離騷》碑刻,全國最大的「唯楚有才」石雕園和南國哲思園等。著名的「朱碑亭」位於楚文化游覽區與植物專類園區之間。近年來還修建了劉備郊天壇、關聖廟、清河橋、摩崖石刻、煙浪亭等極具文化內涵的新景點。 落雁景區
落雁景區位於東湖東段團湖水域的沿岸,南源九峰馬鞍山森林公園山谷,東沿新武東村西南岸,北至白馬區,其間包括龔家嶺先鋒村、湖光村沿線。岸線曲折,湖灣交錯,是東湖風景區的核心景區,總面積10.24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5.95平方公里,水域面積4.29平方公里。
水域面積以團湖水域為中心,陸地面積以沿岸半島、坳谷和崗地相間為主,以湖泊島嶼為輔。沿湖水生濕地植物十分豐富,自然分布面積達十幾萬平方米,陸地植物種類繁多,僅現已開放的自然生態休閑園的骨幹樹種就有50多個,其中擁有古樹名木及其後續資源30多株,是武漢市古樹名木資源最集中,最具觀賞價值的古樹名木群落。由於這里的自然生態環境保護良好,近幾年來,來此棲息繁衍的鳥類越來越多,基本上形成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旅遊勝地。
⑸ 武漢東湖風景區的景區景點
武漢東湖風景區有聽濤區、磨山區、珞洪區、落雁區、吹笛區、白馬區。
聽濤區
東湖風景區的核心景區之一,位於東湖最大的湖泊郭鄭湖的西北岸,前身是民族資本家周蒼柏先生的私家花園——「海光農圃」,也是東湖風景區的第一個開放景區。主要景點有行吟閣、屈原紀念館、滄浪亭、長天樓、魯迅廣場、九女墩、湖光閣、楚風園和中國內陸最大的東湖疑海沙灘浴場等。該區是一狹長半島。
磨山區
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東湖的重要組成部分,她三面環水,六峰逶迤,既有優美如畫的自然風光,又有豐富的楚文化人文景觀,每年接待中外遊客100多萬人次,是武漢市最靚麗的旅遊休閑勝地。秀麗的山水,豐富的植物,別致的園中園和濃郁的楚風情是磨山景區的四大特色。充足的雨量與光照,使這里各種觀賞樹種達250多種,共200餘萬株,在武漢有「綠色寶庫」之譽。
珞洪區
即武漢大學,掩映在山林之中。古樸典雅的校園建築錯錯落落散在櫻花、桂花等花木間,引來遊人無數。洪山也是林木蔥濃,古跡甚多的好去處。 落雁區內有一鼓架山,相傳是戰國時楚莊王擊鼓督陣討伐斗越椒的地方,在一次戰斗中,斗越椒向楚莊王猛射一箭,卻射在鼓架上。此山因此被稱為鼓架山。
白馬區
落雁區的北面是白馬風景區,區內有一白馬洲。相傳公元二〇八年赤壁之戰後,魯肅轉回夏口騎馬過洲,戰馬陷泥而死,魯肅含淚葬馬於洲,故此地稱為白馬洲。落雁區和磨山區的東面是吹笛山。據傳明代皇帝朱元璋的第六子朱楨被封在武昌時,曾在此地吹過笛子,此山因而得名吹笛山。
落雁區
位於東湖東段團湖水域的沿岸,南源九峰馬鞍山森林公園山谷,與磨山景區隔湖相望。擁有古樹名木及其後續資源30多株,是武漢市古樹名木資源最集中,最具觀賞價值的古樹名木群落。
吹笛區
馬鞍山森林公園擁有6個自然村灣散落園,最高馬鞍山海拔136米,有大小山峰17座,森林覆蓋率高達80%,相傳姜太公、楚莊王、趙子龍、朱元璋等歷史名人曾在這一帶留下足跡和美麗的傳說。 東湖鳥語林從世界各地徵集各種珍稀鳥類200多種8000餘只。其中國家一、二級保護的鳥類達20多種約1000多隻,如丹頂鶴、金雕、東方白鸛、綠孔雀,還有國外的金剛鸚鵡、火烈鳥,非洲鵜鶘等珍稀鳥類,極具觀賞、科研價值。
磨山楚城(磨山景區)
楚城,建於1992年7月,是東湖磨山楚文化游覽區的入口,設計古樸,氣勢恢宏。城門高23.4米,寬11米,由水門、陸門、城牆、望樓、箭樓和烽火台組成,全長117米。陸門中門寬3.9米,兩側門各寬1.8米。楚俗尚紅,城牆採用湖北大冶紅砂石,題額「楚城」為甲骨文,由現代商史學家、甲骨文學家胡厚宣先生題寫,「荊楚雄風」匾額為著名書法家李鐸手書。
東湖櫻花園(磨山景區)
中國武漢東湖櫻花園與日本弘前櫻花園、美國華盛頓櫻花園共舉名為世界三大櫻花園,東湖磨山櫻花園與武漢大學櫻花一同撐起武漢世界三大櫻花之都的美譽,東湖櫻花園每年3月至4月份都會舉行一年一度的櫻花節。
東湖梅花園
梅花是武漢市的市花,東湖梅花園與南京梅花山梅園、上海澱山湖梅園、江蘇無錫梅園共舉名為中國四大梅園,東湖梅花園每年2月份至3月份都會舉行一年一度的梅花節。
東湖湖山秀美,岸線曲折,島渚星羅,34座蔥郁的山峰緊緊環繞著東湖。優美、恬靜的自然環境使毛主席流連忘返,從1953年-1974年毛主席曾26次到東湖,東湖成為毛主席解放後除中南海外居住時間最長的地方。
朱德同志曾揮筆書下「東湖暫讓西湖好,將來定比西湖強」的千古絕句。 湖北省東湖風景區劃入禁止開發區域禁止開發區域,包括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文化自然遺產、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濕地公園和蓄滯洪區等,全省共233處。
⑹ 東湖磨山風景區的楚文化游覽區
楚文化是中國周代(公元前11世紀晚期——公元前223年)楚人在荊楚大地上經過近千年的歷史所創立的特色地域文化,是長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古代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
與中國中原地區的黃河華夏文化並駕齊驅,共同締造中華文明。楚人經過奮發圖強,產生了包括青銅冶煉工藝、絲織、刺綉工藝、漆器、文學、美術、樂舞等在內的燦爛的古代文明成果,為中華民族的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湖北為古楚國腹地,根據歷史典籍和傳說,省、市政府在東湖磨山景區青山綠水間建成楚文化游覽區。主要景點有:雄偉壯觀的楚城門,楚人進行商賈貿易的楚市,楚之始祖祝融塑像,媲美江南三大名樓的楚天台,比泰山的「天下第一碑」更為壯觀的《離騷》碑刻,全國最大的「唯楚有才」石雕園和南國哲思園等,它們生動直觀地顯現了古楚國經濟,文化的博大精深與輝煌燦爛。磨山四季皆可游覽。歲末春初,瑞雪紛揚, 磨山五百畝梅花吐蕾綻放,疏影橫斜,冷艷四溢,淑女雅士,紛至沓來。四月櫻花盛開,湖面平如鏡,鳥雀唱山林;仲夏酷暑, 遊人入泳場消暑, 納涼倚繁蔭,采風攀山頂,夏夜篝火晚會。九月秋風高潔,看三秋桂子,十里飄香,萬株紅葉,層林盡染。更有長年楚文化藝術節活動,編鍾磬石交鳴,楚女細腰歌舞,濃郁的楚民間風情表演, 無不精彩紛呈,令人目不暇接。
朱碑聳翠主要指以朱碑亭為中心的景區、朱碑亭位於磨山第一峰頂。 背靠楚文化的區、北有天然浴場,南有13個植物專類園。是紀念朱德同志為東湖題詞的紀念性建築。1982年興建,為二層亭廊市建築。亭上懸掛著郭沫若先生題寫的「朱碑亭」匾額。上刻有朱德親筆題詞:「東湖暫讓西湖好,今後將比西湖強,東湖有很好的自然條件,配合工業建設,一定可以建設成為勞動人民十分愛好和優美的文化區和風景區」。登亭遠眺,湖港稻畦,星羅棋布,舟楫往來,帆影飄流,長江如流金閃爍,隱約可見。
⑺ 東湖在哪裡
東湖,位於武漢市之東。一九八二年被國務院列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整個風景區面積八十八平方公里,規劃建設范圍七十三平方公里,約占市區面積的四分之一。每年接待遊客二百多萬人次,是武漢市最大的風景游覽地。
秀麗的山水、豐富的植物、濃郁的楚風情和別致的園中園,是本風景區的四大特色。東湖湖水面積三十三平方公里,浩渺、明凈;港汊交錯,岸線曲折,有九十九彎之稱;且一半的岸線被三十四座山峰環繞。山下有湖,水中有山。登高峰而望清漣,踏白浪覽群山,視角不同,可體味到不同的山水之精妙情趣。充沛的雨量和光照,濕潤的氣候和平原湖面山陵相間的地貌環境,孕育出東湖豐富的植物資源。據統計,風景區內有雪松、水杉、池杉、樟樹等各類樹木二百五十多種;景區內有梅花、荷花、桂花、櫻花、杜鵑花、菊花等各類木本花、草本花和水生花達390多種。花卉中,最著名的要數梅花和荷花。兩花的品種各收集了一百四十多個和三百多個,為全國之最,栽培技術和研究水平均領先全國。基於此,中國花卉盆景協會將"中國梅花研究中心"和"中國荷花研究中心"設在東湖風景區。湖北為古楚國腹地,根據歷史典籍和傳說,東湖風景區建設了一批以楚文化為內涵的風景點。如紀念屈原的行吟閣、屈原塑像、屈原紀念館;楚人進行貿易商賈的楚市;楚之始祖祝融塑像;更有氣勢磅礴的楚天台和《離騷》碑刻,顯現出八百年楚國經濟文化的輝煌和博大。東湖還建有全國第一座寓言雕塑園,湖北最大的盆景園,全國四大梅園之一的磨山梅園,以及杜鵑園、薔薇園、水生花卉園等十三個植物觀賞園,這些處於景區之內的"園中園",在造園手法上借鑒於蘇州園林,亭台館榭、小橋流水、曲徑通幽等傳統工藝水平,在環境布置上則以植物見長,自然流暢,給遊客留下更大的活動空間。
東湖四季皆可游覽,素有「春蘭、秋桂、夏荷、冬梅」之美譽。三月蘭花四月櫻,湖面平如鏡,鳥雀唱山林;七月流火,熱不可當,湖水之浸潤,區域氣溫低於市內平均氣溫,入泳場以消暑,倚繁蔭而納涼,攀山頂可采風,秋高氣爽,桂蕾綻放,十里飄香,萬株紅葉,層林盡染;隆冬嚴寒,瑞雪紛揚,磨山數百畝梅花吐蕾綻放,疏影橫斜,冷艷暗香,淑女雅士,紛至沓來。
經過五十年的開發建設,東湖風景區已成為風光秀美、景文並茂的風景名勝區。一九九九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國家旅遊局授予「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單位」,二零零一年一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局評為AAAA級風景名勝區。
⑻ 武漢東湖在哪
東湖在武漢的武昌,距離長江大橋武昌端的黃鶴樓約有5公里左右,主湖在武漢大學的東北側。
⑼ 磨山的楚文化游覽區簡介
古樸、恢宏的楚文化旅遊區也在磨山景區內:仿古代章華台而建、可與江南三大名樓媲美的楚天台;反應先秦時期國家象徵的楚城城門;被楚人視為真善美化身的鳳凰(銅雕);古楚國人進行商賈貿易的楚市;楚國遠祖、天文學家祝融(塑像);比泰山御字碑還大、毛澤東手書的「離騷碑」;展觀楚國八百年風雲歷史中的名君、名相、名人、名事的「唯楚有才」雕塑園;記錄宋代人袁說友游覽東湖的「摩崖石刻」、劉備轉運得天下的「郊天壇」、楚國神箭手養由基「一箭定乾坤」的清和橋等。這些景點文化內涵豐富、建築藝術精湛,在全國獨有。
史書記載:在龍山之陰有法華寺,乃寺僧悟空所建。門外青松四達,暮鼓晨鍾不絕於耳。龍山就是今天的磨山。據當地人說,三百多年前,法華寺曾興盛一時,有幾百個和尚,香火甚旺,成為磨山一帶著名寺廟。後因血吸蟲病流行,法華寺逐漸衰敗。(見塗文學:《東湖史話》P97)。有朝一日,磨山法華寺能夠恢復的話,將成為東湖一景。
磨山景區還有湖北唯一、最新穎的大型游樂、健身項目-滑道。它是磨山的一條動態風景線。武漢市東湖風景區磨山景區內的楚文化旅遊區,有一個名為「惟楚有材」的景點,自從開放以來,以其豐富的楚文化韻味,受到了遊人的青昧。據載:歷史上曾有「楚材晉用」、「楚材秦用」之說。楚國人才輩出是史家眾望的事實。楚國祖先鬻熊八十歲為周文王之師,安邦治國,功勛卓著,後人封候授爵為明證。「惟楚有材」景點以楚國八百年的歷史長河中有作為的明君、名相、事業有成的名人故事的某一斷面為背景,以園雕、浮雕和高浮雕的表現形式展示出來。長近200米(計劃長385米)平均高度5米的圓雕「鬻熊」頭像拔地而起,根狀的胡須象一道道山陵,一壠壠溝壑,寓示楚民族茁壯與偉大。高5.5米的銅雕《庄王出征》,沿山崗俯沖而下,氣勢磅礴;「熊繹守燎」;「次非斬蛟」,體現了楚人「蓽路蘭縷,以啟山林」的艱苦創業、奮發圖強、不畏強悍、敢於拼搏的精神。遊人至此,不僅可以領略到楚文化之精美,而且也可了解到楚國八百年的經緯,從中受到啟迪。以往武漢名人(楊樹謀等人)文常會聚一堂吟詩作畫!
⑽ 武漢東湖有什麼特點
歷史文化
武漢東湖自古以來,東湖就是游覽勝地,屈原在東湖「澤畔行吟」,楚莊王在東湖擊鼓督戰(清河橋古橋遺址);三國時期,劉備在東湖磨山設壇祭天;南宋詩人袁說友用「只說西湖在帝都,武昌新又說東湖」贊美東湖;李白在東湖湖畔放鷹題詩;毛澤東建國後先後視察東湖44次,在東湖接待了64個國家的94批外國政要;朱德在50多年前寫下「東湖暫讓西湖好,今後將比西湖強」的詩句;近現代有九女墩、陶鑄樓、屈原紀念館、朱碑亭等歷史文化遺址。 省博物館是國家級重點博物館。館藏文物20餘萬件,國家一級文物945件(套),薈萃了湖北地區的文化遺珍。曾侯乙編鍾、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為鎮館之寶。
2自然資源
東湖是中國第二大的城中湖(中國最大城中湖為湯遜湖,同在武漢),建有國家濕地公園。擁有梅園、荷園、櫻花園等13個植物專類園。東湖梅園是中國梅花研究中心,擁有梅花品種320餘種,其中152個品種登錄國際植物名錄,佔全世界梅花登錄品種的60%,居全球第一,擁有蠟梅品種100餘種,佔世界90%。
東湖荷園是中國荷花研究中心,有荷花700多種,佔世界80%以上,是世界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荷花品種資源圃。東湖櫻花園與日本弘前櫻花園和美國華盛頓櫻花園並稱為世界三大賞櫻勝地。種植櫻花50多種10000餘株,關山櫻、雲南早櫻等都是櫻花中的極品。植物王國,植物類型多樣珍稀,景觀獨特。尤其是水生植物科數佔中國水生植物科數的40.37%,世界的29.87%。
植物區豐富的水生植物資源在維護景區生態穩定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鳥的天堂,有珍稀鳥類5大類型234種。其中瀕危鳥類2種、二級保護鳥類9種、省級保護鳥類10種,是觀鳥旅遊的絕佳場所。
3景區位置
武漢東湖風景區位於武漢市城區的武漢二環線與武漢三環線之間,景區面積73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積33平方公里,是中國最大的城中湖。加上沿湖陸地風景區,面積達八十餘平方公里。東湖湖岸曲折,港汊交錯,素有九十九灣之說。東湖風景區景觀景點100多處。12個大小湖泊,120多個島渚星羅,112公里湖岸線曲折,環湖34座山峰綿延起伏,10000餘畝山林林木蔥郁。
4景區景點
景區
武漢東湖風景區有聽濤區、磨山區、珞洪區、落雁區、吹笛區、白馬區。
聽濤區
東湖風景區的核心景區之一,位於東湖最大的湖泊郭鄭湖的西北岸,前身是民族資本家周蒼柏先生的私家花園——「海光農圃」,也是東湖風景區的第一個開放景區。主要景點有行吟閣、屈原紀念館、滄浪亭、長天樓、魯迅廣場、九女墩、湖光閣、楚風園和中國內陸最大的東湖疑海沙灘浴場等。該區是一狹長半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