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中國傳統文化教會我們如何做人

中國傳統文化教會我們如何做人

發布時間:2022-03-31 09:03:48

⑴ 中國傳統文化對大學生的現實意義

中國傳統文化傳了千年,為什麼能以直會傳到現在。就在於它寫成了文言文的!它不是從技能學起,而是從如何做人學起的。首孝!立信,愛眾,親仁!有餘力則以學文!現實的社會全錯了,人不教首孝,而把學習的分數看的很重,試想一想不是現在的人的過錯,而是我們的教育沒有教會我們如何做人啊!這樣的社會如何能再繼千年,我看百年不到就要出亂子,因為人都在竟爭的環境里成長。竟爭的升級是什麼?那就是戰爭啊!

⑵ 中國傳統文化對我們的影響主要在哪些方面

中國傳統文化對我們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 啟發民族性的全社會的文化自覺

改革開放以來,全社會的價值觀、人生觀變得更加多樣化,亟需在多元之中立主導,多樣之中求統一。這就需要確立國家主導的核心價值體系。如果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然就會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 文化穩定性的力量無可比擬

深刻理解文化自信,有利於增強對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的認識。「四個自信」同向而行、相互影響、相互印證。深入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會對中國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選擇社會主義道路和制度理解得更為深刻。

三. 對「非遺」要有效傳承和發展

從社會層面來說,全社會對「非遺」的挖掘、保護、利用和創新,擁有前所未有的熱情。這是「非遺」保護和發展的社會動力源。

四. 進入品質消費和精神消費時代

如果每人都能消費有品質的生活,那就是過上了美好生活。精神消費,就是在解決「吃飯問題」之後,要解決「精神食糧」的問題。

五. 對外交流要有強大自信的心理

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我們擁有極其豐厚的素材和內容。作為人類文明成果,我們的文化不只是中國人接受,許多理念在全世界也擁有共識。

⑶ 如何理性對待中國傳統文化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這是啟蒙讀物《千字文》中的句子。《千字文》是我國南北朝時南朝梁的周興嗣編寫的一部文化經典,迄今已有1400多年了,評價很是不錯。這部經典4字一句,共250句,一千字,沒有一個重復字,可見作者遣詞造句的深厚功力。書中的知識通俗易懂,內容豐富多彩,從自然現象到社會歷史,從農業生產到發明創造,從做人做事到言談舉止,從宮牆建築到名山大川等等。我們今天讀它,仍能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既長知識,又明道理。為了開創「讀本體」文學樣式,蘇叔陽將儒家的人文關懷、歷史的求真精神與文學的溫情想像注入《中國讀本》,讓這本紅色讀本燃燒一個有良知的國人情懷,讓這本書寫著偉大民族心靈歷程的「飛翔的書簡」,感動著國人,也感動著世界。愚以為,這就是我們學習並傳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範本和樣式,其中涵蓋的內容就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如若細細考量「中國傳統文化」,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我們首先應該明了的是,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除了儒家文化這個核心內容外,還包含有其它文化形態,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有學者稱,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創造了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這種文化對我們當今社會是大有裨益的。1、傳統文化可以安頓中國人的個體生命。文化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通過文化中所體現的超越神聖的信仰與價值來提供生活的意義與安頓生命的無常。2、傳統文化可以重建中國人的社會道德。孟子曰:「上下交征利則國危矣!」。3、重拾傳統文化可以重塑中華民族的精神意志。4、傳統文化可以重建中國乃至世界的信仰與希望。從儒學的歷史來看,儒學在本質上是希望之學,儒學追求的正是社會和諧、世界大同與宇宙太和的信仰與希望。儒學把人類的希望寄託在人類的良知上。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儒學為中國人提供了信仰與希望,使中國人的生命存在與歷史現實具有了意義,獲得了動力。它也必將在21世紀為人類尋求後工業時代的出路提供有益的啟示和方向。由此看來,中國傳統文化就是中華民族在中國古代社會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比較穩定的文化形態,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歷史遺產在現實生活中的展現。其思想體系蘊涵著豐富的文化科學精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凝聚之學。中國傳統文化是內部凝聚力的文化,這種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諧,把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群體、人與自然有機地聯系起來,形成一種文化關系;二是兼容之學。中國傳統文化並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盡管在中國古代對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條件下,還是以開放的姿態實現了對外來佛學的兼容;三是經世致用之學。文化的本質特徵是促進自然與社會的人文之化,中國傳統文化突出儒家經世致用的學風,它以究天人之際為出發點,落腳點是修身、治國、平天下,力求在現實社會中實現其價值,經世致用是文化科學的基本精神。那麼,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究竟是什麼呢?簡言之,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在當前文化缺失、物慾橫流的大環境下,有不少人誤認為道德是限制人們行為的條條框框。其實,有道德的生活才是真正常態的、規范的甚或是幸福的生活。這樣一來,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也就顯現出來了。1、世代相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3、歷史悠久。有五千年的歷史。4、博大精深。「博大」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當前,我們學習研究中國傳統文化之風日盛,各種報刊、廣播、電視以及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紛紛開設專欄、專題、講座,可謂多管齊下,名利雙收,國人也受益不小。這都沒錯,因為這是好事。但是,我們在提倡中國傳統文化時,可別誤入或掉進了「三大陷阱」裡面去。第一個「陷阱」:建立儒家社會主義共和國。所要繼承的三個傳統是:繼承中國的傳統文化,繼承1949年以來毛澤東時代的傳統,繼承改革開放以來這30年的傳統;並說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概念就表明它的含義就是儒家社會主義共和國。這是某所大學亞洲研究中心的一位研究員提出來的。我們說,「這是一個絕對錯誤的政治綱領」。原因有二:首先,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漢族傳統文化也是多種多樣的,把漢族傳統文化中的一派作為一個國家建立基本制度的根基,這個提議本身就是荒唐的。其次,這是對世界發展全局缺乏了解的片面之詞。有學者分析說,從羅斯福新政以後,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開始融合。1929年開始的世界經濟大危機十分嚴重,為了挽救其制度,羅斯福提出四大自由:言論自由、信仰自由、免於匱乏的自由和免於恐懼的自由。一方面總結文藝復興以來的西方文化傳統,捍衛言論自由、信仰自由;另外又針對當時的實際情況,即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對世界各國人民所帶來的嚴重的損害,考慮到納粹的倒行逆施和蘇聯正負兩方面的東西,提出了免於匱乏的自由和免於恐懼的自由。這既吸取了社會主義運動的經驗,也繼承了西方的福利制度。中國要什麼樣的現代化?遵守WTO的規則,以此來改造經濟制度;政治體制改革按照中國政府簽了字的聯合國人權公約來辦即可。任何國家要現代化都不能忽視文明的新進展,人類的核心價值是任何國家都不能違背的。 第二個「陷阱」:就是時下正在流行的「讀經」(讀「四書」、「五經」)。中國有位教授甚至說,從小讀「四書」、「五經」,小學教育可以不要。在義務教育階段強迫學生讀經,這是重復20世紀軍閥的老路,此路不通。一方面它的內容不適合現代公民的需要;另一方面,按照現代教育原理,強迫兒童和青少年去讀他們根本不懂的東西,這是錯誤的。再加上中國的實際情況,青少年的負擔太重了,再摧殘他們,對中國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鼓勵成人讀經,不忘傳統,牢記國粹,說得過去,但也不能「一刀切」。第三個「陷阱」:彰顯中國特性。為了論證中國與眾不同,有些論點似是而非。比如,《荀子》里說:「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人之大行也。」(《荀子·子道》)。有人據此論道:中國知識階層不是都聽皇帝話的,皇帝不遵守道的話,他寧願犧牲生命也要維護道的權威。任何時候都會有個別人捨生取義。但是作為社會制度,中國沒有形成牽制專制權威的制度,個別人的行為不足以為整個文化的缺陷辯護。還有許多好的東西像「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不是只有中國才有?西方的基督教裡面有很多類似的東西。要強調中國的特性,就要證明西方沒有這些東西。還有個流行論調:中國有句「天人合一」,特別注重自然與社會的關系,證明東方文化足以做環境保護的根據。但是中國是世界上環境破壞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天人合一」本來的意義是說天與人是互相感應的,你做了什麼壞事,上天會通過打雷、地震等方式給你懲罰。我們不過是受了西方思想家環境保護思想的影響,回過頭來說我們的「天人合一」是重視環境的,這是牽強附會。誠然,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數千年的歷史中創造的燦爛文化,它所蘊含的博大精深的內容,具有強烈的歷史性、民族性和繼承性,影響著我們今天的生活和當今的教育。然而,在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的態度及其傳承上,現在的人們有自己基本的文化判斷力,也存在理性的缺失。傳統文化究竟能為當代中國帶來什麼,又能在多元共生的全球對話背景下給世界以何種影響?這些都需要我們深入地反思與追問:從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涵入手,深入分析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提出中國傳統文化不能僅靠延續,更需要創造性的轉換,使其得到良性的傳承和發展。因此,摒棄出於對現實利益的得失和民族情節的片面做法,全面理性地認識我國的傳統文化,對於開創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歷史的鏡鑒和現實的淵源,促進全球文化的平等與交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鑒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悠久歷史和博大精深,我們給出的八個字就是:保護、尊重、繼承、發展。保護是手段,尊重是前提,繼承是條件,發展是要務。我們不僅要做好傳承的工作,這是硬任務,更要做好發揚光大的工作,這是我們責無旁貸的職責所在。只要將中國傳統文化中那些積極的、有意義的東西保存住了,剩下的事情就好辦多了。現在,讓我們默讀這樣的句子:「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管子?牧民》)、「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也許,讀著這樣的句子,我們驕傲的心會為之動容,我們美好的希冀也會增添無數絢爛的光環呢!「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 貴以專……」這是多好的《三字經》里的字詞。為了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我決心從《詩經》開始讀起,爭取集中幾年的時間,中國古漢語大學畢業。圖書館的讀書卡已辦妥,你是否也來設個座?

⑷ 談談學習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感受,並如何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摘要 一是認識上的轉變。在以前的學習和工作中從沒有真正接觸過國學方面的知識,只知道是儒家學問,還有些封建思想意識,認為學這些也沒有多大的用處,與自己的工作關系不大。然而,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認識有了新的轉變。我認為,國學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人安居樂業,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樑。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延綿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正是因為有如此深厚的國學文化作為支柱,這種文化一直貫穿於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歷程。

⑸ 傳統文化教我怎樣做人作文

我們每個人都要學習,我們不僅要學知識,還要學習如何做人,提到做人,就不得不提到國學經典這類書,其中,最讓我受益匪淺的非《千字文》莫數了。《千字文》四字一句,讀起來朗朗上口,每句都有很高的哲理性。
每當讀到「知過必改,得能莫忘」時,我的腦海里便浮現出一件事。在上三年級的時候,我總認為自己的學習成績可以,老師上課時我開始不認真聽講,老師講的課我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心不在焉。期末考試時,我信心百倍地走進教室,等到卷子發到手裡時我整個人都呆了,上面有的題目它認識我,我不認識它!考試結束後我垂頭喪氣的坐在椅子上,班主任走過來摸著我的頭意味深長的說:「學習上來不得半點兒驕傲,必須踏踏實實,知錯能改還是好學生,」聽了這番話我流下了悔恨的眼淚。
《千字文》中教會我做人的語句還有很多,如「盡壁非寶,寸陰是競」告訴我要珍惜一分一秒的時間,有的告訴我做人要誠實,教會了我要孝敬長輩,有的使我明白了結交朋友,要選擇志趣相投的人,有的┅┅這些道理讓我終生難忘! 啊!感謝《千字文》,你是我的良師益友;啊,感謝《千字文》,是你教會了我怎樣做人,是你用簡單的語言時刻教育我;《千字文》,你真偉大!

⑹ 中國傳統文化,給你帶來了怎樣的意義與影響

傳統文化給我帶來了非常深刻的影響,從上學到現在,感覺傳統文化不僅教會了如何做人、怎麼做事,而且這影響會一直伴隨著我的一生。我覺得對我影響最為深刻的應該是儒家文化,大概也是因為自從漢朝以來,古代社會都是比較推崇儒家文化的。即使裡面有一些放在現代不太合理的地方,但是我們可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03、孝道真的非常重要,成功的速度請快一些

我其實對家庭算是比較淡薄的,因為我現在在外地上學,基本上一年回家的時間也只有幾個月。每次回家的時候父母都會問我想吃什麼他們去做之類的。我是農村人,家裡條件不能算特別好,看著爸爸媽媽四十多歲了還在做體力活兒就覺得挺不忍心的,感覺很心疼。所以我希望自己快點成功,能讓父母早日過上好生活。

⑺ 當今社會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中國傳統文化

在我看來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包含有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都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其中蘊藏著許多哲學思想和道理,對我國管理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它足以使中國人、海外華人引以榮耀和自豪,它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近代落伍了的中國正在現代化,雖然中國人的思想觀念,思維、行為和生活方式都在發生著重大的變化,中國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轉換和發展,但是這種轉換和發展本身就是從傳統開始的。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形態,本身具備文化科學價值。

⑻ 傳統文化教會了我做人

祝福你,努力。

⑼ 儒家學如何教我們做人的

《大學》說: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教人修身做人。

1、「恭」、「寬」、「信」、「敏」、「惠」

從「仁」談修養:「獨善其身、尊善天下」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仁」: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人的品格修養正是體現、完善於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之中。面對紛雜的利益世界,面對各種誘惑和矛盾,面對利益和功名的取捨抉擇,一個人能否表現出心平氣和、神閑氣定、坐懷不亂、榮辱不驚的氣度和心態,能從容不迫、舉重若輕、絲絲入扣、恰到好處地處理好一切事情,這就是修養問題。

子路問仁於孔子,子曰:「能行王者於天下,仁矣。」子路問哪五種,子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悔,寬則得眾,信則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恭則不悔」:所謂「恭」乃莊重恭敬,即你尊重他人,他人就會尊重你,你就不容易受到羞辱。「恭則不侮」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以德報德,以直報怨」的情結。「恭則不侮」是避免傷害的藝術。在與人相處時,應學會尊重別人,盡量減少對別人的傷害。一個和諧的人際關系的基礎就是彼此之間的互不傷害。沒有誰會拒絕或敵視一張誠摯、謙恭的笑臉。當然光有微笑還不夠,如果微笑後面缺少了真誠,那就成了笑裡藏刀、笑面虎了。所謂「寬」乃寬宏大量,是一種容他人之過的胸懷。寬諒他人,就是等於善待自己。因為中國人推崇的是「投之以木瓜,報之以瓊瑤」的人生哲理。

「寬則得眾」:所謂「寬」乃寬宏大量,是一種容他人之過的胸懷。寬諒他人,就是等於善待自己。因為中國人推崇的是「投之以木瓜,報之以瓊瑤」的人生哲理。

「信則任焉」:所謂「信」乃誠實無欺。如果一個人踏實守信,別人就會喜歡與之交往,就容易得到他的信賴。「信」是美德,更是人格,而且是不朽的人格,是衡量一個人道德水準的重要尺度。

「敏則有功」:所謂「敏」乃智能,明達事理。如果一個人辦事善用智能,知進知退,明輕重緩急之理,那麼他就容易成功。

「惠則足以使人」:所謂「惠則足以使人」是說如果你知道給他人以好處,就有人心甘情願的為你效勞。

● 「寬」的內涵品格。

○ 忍讓:「小不忍則亂大謀」。

◎ 那第如何做到「寬」?就要具備對他人的忍讓、包容、理解的品格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忍」乃「心上架著一把刀」,肯定不是什麼快樂、輕松的事。

◎ 因為生活總是有得有失,一味抓住小利就會失去大利;而為了得到大利,作為「得到的成本應該肯失去小利的。這個道理用於為人處世:如果你要仇人就表現得比你的朋友優越;如果你要朋友就讓你的朋友顯得比你優越。當你處處壓倒別人的時候,也就是你的人際關系要出問題的時候。並不是你的表現錯了,而是你的生活理念錯了。你存在的方式讓他人感到是一種威脅,不舒服。因此,適當地把自己軟弱的一面暴露給別人,是避免傷害的最好辦法。

○ 包容:人要有「江納百川「的胸懷就是包容。

◎ 「江納百川,有容乃大;壁刃千尺,無欲則剛。」「無欲則剛」是一種「人到無求品自高」的精神境界。「剛」乃方正之意,並不一定脾氣大。上等人有本領沒脾氣,中等人有本領有脾氣,下等人沒有本領脾氣大。這里的「剛」是指本領無脾氣的上等人而言的。

◎ 「江納百川,有容乃大」含意有二:

其一,寬厚博大。容百川於腹中,即中國人常說「腹中天地闊,常有渡人船」;

其二,兼容並蓄。江納百川,泥沙俱下,其中免不了藏污納垢,而貴在兼容。一個人可以堅守自己的道德操行,但對他人要寬容、包容,更不可能要求別人與你遵守相同的人生價值觀。

包容是一種美德,顯示了一個人的度量、力量和自信。能容「偉大」,亦能容「卑微」;能容「高尚」,亦能容「平淡」。

◎ 水至清無魚,人至純無友。

○ 理解:設身處地替他人著想。

◎ 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主要是利益沖突。由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這種利益是私利,但絕不能簡單用自私來形容),因而處理問題的立場、方式方法和主導思想也就各不相同(這種不同往往又無明顯的是非之別)。

◎ 鮑管之交。

◎ 相互理解的原則還包括利用人性來管理心靈。人皆趨利避害,希望別人贊揚,害怕別人指責。人性的表現是:做錯事的人只會怪別人,而不會怪自己,我們自己也如此。因此,當你要批評人時要明白,批評就象家鴿,它總會回來的。當你准備批評、指責別人時,可能會由於為自己辯護的心態作用,被批評的人會返過來指責你的。理解他人就要學會讓人他人保住面子,哪怕是孩子。因為生活中每個人都顧及自己的面子。你讓他人保住面子,他人就會讓你保住尊嚴。

● 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最難得的美德。人只有先控制了自己才能控制別人。

◎ 在兩人爭吵時,迴避沉默是最優雅的武器。迴避不是怯懦,而是智能,沉默不是無能,而是有心計。面對你的迴避和沉默,對方會亂了方寸。因為你反擊對方的武器是他感到陌生或意料之外的。

◎ 自我控制能力是培養、修煉而來的,真正體現了一個人的修養水平。但是「自我控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的確很難。

◎ 「反求諸已」是儒家的一個很重要的立身原則。所謂「反求諸已」,就是「內省」,即反思自我。與人相處:「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對自己要求嚴格,對別人的錯誤責備起來不要像對自己一樣嚴厲,要給予寬諒,那麼怨恨就少了。只問自己應對人如何,不要求別人對你如何。

◎ 人學會控制自我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在因素,就是要有自知之明的精神。通常「知人易,知已難」。人天生具有的自衛心理、競爭心態和榮譽感,因而不敢也不大願意麵對自己的弱點。自知之明是需要坦盪的襟懷和無私的勇氣的。所以說,「人貴有自知之明」。道家也提倡「知」,並給「自知」的品格以很高的地位:「勝人者力,自勝者強,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 「信」的內涵品格

◎ 「信」是人格的自我升華。「信」有「自信」和「信人」兩重含義。「自信」就是對自己充滿信心,有不屈的精神和不怕失敗的勇氣和信念。「信人」又分為相信他人和被人信賴兩方面。只有相信他人,才會為之忠心耿耿,肝腦塗地。所以「信」與「忠」又總是聯系在一起的。被人所信也會帶來「湧泉相報」,但獲取他人信任的正規渠道是「誠」而非其它。

◎ 「誠」與「信」如一枚硬幣的兩面,缺一不可。「信」和「被信」是互動的,也是可以相互激勵的。當一個人感到自己真正被人所信賴時,由於被感動,「不忠」會變成「忠」,「誠信」自「信」起。反之,如果經常懷疑一個對自己忠實、誠信的人,不信任會磨損「忠誠」。這就是中國人常說的一句話,「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不過,這句老話已被現代人修改為:「用人必疑,疑人要用」。「用人不疑」,就容易上當受騙:「疑人不用」,就會無人可用。看起來,一切都要因人而異。

● 「敏」的內涵品格。

◎ 孔子曾自謙地說:「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仁者不憂」是說有仁德的人沒有憂煩,只有快樂。凡事都有解決的辦法,縱然一時沒有辦法解決,也能坦然處之。每個人都有煩惱、憂愁,而仁者的修養可以超越物質環境的拘絆,達到「樂天知命」的無憂境界,即「君子坦盪盪,小人常戚戚」。

◎ 「智者不惑」是說真正具有高度智能的人,沒有什麼迷惑懷疑的,一切坦然於心中。

◎ 「勇者不懼」是說只要公義之所在,心胸昭然坦盪,人生沒有什麼可恐懼的。

◎ 孔子認為,聰明的人不一定是仁者(有修養的人),仁者(有修養的人)一定是一個有智慧的人。

◎ 《智謀大全》的作者馮夢龍說:人要有智能,猶如土地要有水。土地沒有水就會乾涸,人沒有智能就是行屍走肉。

◎ 在中國文化中,智能和聰明是有區別的。智能乃上智,聰明乃下智。智能的人知道什麼時候該聰明,什麼時候不該顯露自己的聰明;而聰明的人只知一味地顯示自己的聰明;聰明的人無時無刻忘不了向別人昭示自己聰明的大腦,但卻丟了腦袋,而智能的人則知道首先保護自己。中國歷史上智能莫過於箕子,聰明莫不過楊修,但一者盡天年,一者被殺了頭。

2、「剛」、「毅」、「木」、「納」

● 剛,乃無私;毅,乃果敢,有絕斷;木,乃質朴;納,乃語言遲鈍。

● 孔子把「木」的品格看作仁者品格,是由於木質朴、暢達、通順,軟硬適度,很符合「溫而厲,威而猛,恭而安,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中庸分寸。子貢曾問孔子,在學問和為人處事上,子路過於爐火純青,而子師又有點欠火候,兩者相比是不是子路更好一點呢?

● 子貢問孔子:——「過猶不及」。

● 「質勝文則史,文勝質則野,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 「中庸」是一種為人處事的方法。它要求恰到好處,不偏不倚,止於至善。與人相處:「交友之道,忠告而善道,不可則止,莫自辱焉」。

○ 交友之道

○ 「寵辱不驚」的品格修養。

● 老莊尚木、尚水。

○ 莊子以木喻人生。

○ 道家上善若水:即水是世界萬物中最好的。水是最「柔」的,東堵西流,西堵東流;水又是最「堅」的,水可以從沙漠中湧出,洪水來了沖跨萬物;水不與高山樹木論長短、爭高低,水往低處流,但水卻無處不到,無處不有。水的品格體現了道家以柔克剛的哲學理念。

3、「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 子曰「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企業家修養,也是為人處世的准則。它體現了東方文化中的「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而不相悖」的生存競爭觀。

● 東西方競爭理念比較。

○ 「不相害」,「不相悖」與肉弱強食、適者生存、優勝劣汰。

○ 後退一步自然寬,贏之有形與無形。

○ 東方氣功與西方拳師。

○ 下跳棋的哲學。

結 束 語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有修養的人在一起很和睦,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立思想;沒有修養的人在一起整天爭吵不休,矛盾重重,但每個人都無獨立思想,易受他人影響。「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有仁德修養的人很舒泰(度量寬宏、胸襟開闊、光明爽朗)。但態度絕不驕傲;沒有仁德修養的人既驕傲又自卑,而且心境也不泰然。對於小人來說,不僅「立人」難,「立已」亦難。

「器小易盈」:一個人的成就,永遠不會高出他的修養。

儒家思想對做人的影響

孔子姓孔名丘,出生於公元前551年的魯國。他是我國古代的一位很有影響的教師,是創立私學的第一人。他的思想言論集《論語》,就是由他的學生們編纂而成的。孔子開創了儒家學派,他以自己對道德的理解去詮釋經書,並在個人與社會、人與天、與其他人的關系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見解。

關於政治,孔子強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君要像君,臣要像臣,父要像父,子要像子。關於品德,孔子強調仁和義,尤其是仁。孔子提出仁者愛人,一個人對別人懷有仁愛之心,才能完成他作為人的使命。關於忠恕,孔子提出"己之所欲,施之於人",盡己為人謂之忠,另一方面"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謂之恕。"忠"和"恕"的做人原則也就是"仁"的原則,一個人按照"忠"和"恕"的原則去行事為人,也就是在"仁"的方面的實踐。關於知命,孔子主張做自己認為應當做的事情,其價值也就在"做"之中,並不是為了要達到什麼目的。如果做了應當做的,在道德上便已釋然。能夠做到這樣,人就不會計較個人得失,"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關於心靈修養,孔子曾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段話正好印證了孔子本人心靈修養不斷上升的過程,以及他在人生最後階段所達到的最高境界。

孔子學派取古代文明之精華,形成了一個文明傳統,因此,他被後人尊崇為"至聖先師"。以上所言,在馮友蘭先生所著的《中國哲學簡史》一書中均有精闢的闡述。

《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是儒家最重要的經書,這四部書被稱為"四書"。在儒家的"四書"中,詮釋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即仁、義、禮、信、智。仁是做人的基礎;義是做人的氣節;禮是做人的文表;信是做人的支柱;智是做人的主導。

"仁"是做人的基礎,人做得好與不好,首先要看他是否有"仁"。

有一天,孔子最得意的門生顏回問孔子何為仁德,孔子說:"約束自己,使言論行動都合乎禮儀就是仁。一旦堅持做下去,天下的人都會推崇你為仁人。實踐仁德,全憑自己,還憑別人嗎?"顏回道:"請問行動的綱領。"孔子答:"不合禮制的事不看,不合禮制的話不聽,不合禮制的話不說,不合禮制的事不做。"顏回說:"我顏回雖然遲鈍,但一定要把您剛才講過的話當成座右銘。"(先秦《論語•顏回》)關於仁德,孔子還對另一個名叫子張的弟子說過這樣的話:"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子張問他哪五者,孔子說;"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先秦《論語•陽貨》)

由此看來,孔子倡導的"仁"包含諸多方面,其中包括知廉恥、知善惡、自重自愛,有強烈的榮辱感,還包括為人真誠、博愛、寬厚待人等等。

孟子說:"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先秦《孟子•離婁下》)孟子的話,又對孔子關於仁的觀點作了補充。

孔子十分強調做人要仁,並且嚴格區分"義"和"利"。他認為,人之所以為人,就是要行義而不謀利,即"推己及人"。在中國,這種仁者愛人的思想一直傳承到現在。人們普遍認定仁是做人的基礎,也就是一個人的本質,一個人的所有的德性。仁與不仁,是衡量一個人品德修養優劣的象徵。

"義"指的是做人的氣節。義是一種絕對的道德觀,也就是指道義以及符合道義的行為。"義"是中國人自古以來所崇尚的一種精神。"義"的界限在於取不取不義之財;"義"的氣節在於能不能主持公正;"義"的境界在於敢不敢為正義獻身。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先秦《論語•述而》)孔子的意思是說,吃粗食,喝涼水,睡覺時彎著胳膊作枕頭,也有不少樂趣。干不正當的事而得到的富和貴,對我來說就像是天上的浮雲。孔聖人對義的界限可謂分明。

⑽ 論中國傳統文化給學會做人方面帶來的啟示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很少有人用中國傳統文化來指導自己的人生之路。
許多年輕父母都擔心自己的孩子輸到起跑線上,但很少有父母明白人生就像馬拉松贏在終點乃為勝。
一菜可使一個國家滅亡,一飯會使兩士為國君赴湯蹈火。給予別人不在乎多少而在於適逢危難,結怨於人不在乎事情大小而在於傷別人自尊,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像這樣用傳統文化啟迪人生的故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舉不勝舉。
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吸取為為人處世的營養將受益終身。處事是一門生存和發展的藝術。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商業社會中面對激烈的競爭處事之道尤為重要誰掌握的好誰就能佔得先機。專業知識在一個人的成功中作用,只佔15%,其餘的85%取決於處事能力。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說我願意付出比天底下得到其他本領更大的代價來獲取與人相處的本領。無論你從事什麼職業學會處理人際關系掌握並擁有豐富的人脈資源你就在成功的路上走了85%的路程在個人幸福的路上走了99%的路程。
如何處事,也是見仁見智。不過大道至簡。處事之道在於懂得人性滿足人的需求一般來說人都有被幫助被關心被理解被肯定被贊美被尊重被崇拜的需求。了解了人的需求就找到了處事大門的金鑰匙,這把金鑰匙就深藏在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中。

閱讀全文

與中國傳統文化教會我們如何做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5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29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1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3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7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4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9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3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82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