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宋代文化體現在哪個方面

宋代文化體現在哪個方面

發布時間:2022-07-13 12:45:25

㈠ 宋代文化繁榮的原因

一、主要原因

宋太祖曾要求其子孫永遠不得殺害文人,文人在宋朝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重文輕武的風氣在宋朝達到了極致,「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

等俗諺都是出在宋朝。宋真宗時,狀元出身的陳堯咨拒絕出任官級更高的武職。在理學的興起、宗教勢力退潮、言論控制降低、市民文化興起、商品經濟繁榮與印刷術的發明等一系列背景下,宋朝優秀文人輩出,知識份子自覺意識空前覺醒。

史堯弼在《策問》中認為:「惟吾宋二百餘年,文物之盛跨絕百代。」陸游在《呂居仁集序》中也認為:「宋興,諸儒相望,有出漢唐之上者。」

其後中國由於蒙古的入侵並對文人採取敵視政策,加上明清八股文與清朝文字獄嚴重壓制學人思想自由發揮,中國除晚明外再也沒有出現過像宋朝一樣興盛的文化景象。

二、其他原因:

1、經濟發達

宋朝的經濟繁榮程度可謂前所未有,農業、印刷業、造紙業、絲織業、制瓷業均有重大發展。航海業、造船業成績突出,海外貿易發達,和南太平洋、中東、非洲、歐洲等地區50多個國家通商。宋代對南方大規模的開發,促成經濟中心南移。

2、科技發達

宋代,在整個社會經濟、文化推動下,科學技術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兩宋的科技成就不僅成為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史上的一個高峰,也在當時的世界范圍內處於領先地位,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的中國四大發明,在宋代得到改進並應用。

提到兩宋科學技術時,人們還常常提到沈括及他的《夢溪筆談》。如李約瑟博士把沈括譽為「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而他的《夢溪筆談》則是「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

在其他方面也有頗多成就,如醫學方面,醫學從此前的三科分為九科,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法醫學著作《洗冤錄》。針炙有了很大發展。《經史證類備急本草》所收葯物比《唐本草》新增四百七十六種。

宋朝的歷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寧宗慶元四年頒布的《統天歷》。該歷法由楊忠輔創制。它與現代所測數值只相差26秒,而與現行的公歷所採用的數據相同,比西方《格里歷》的頒行早383年。

但因推測日食等不驗,《統天歷》只使用到開禧三年。同年又造《開禧歷》代替統天歷,行用於世45年。

3、學術發達

完成了儒學復興,傳統經學進入了「宋學」的新階段,產生了新儒學即理學。促進了儒、道、佛三家相互交匯的深入發展,完成了古文運動。

在唐宋八大家中,宋人佔了六家,詞達到全盛,話本在中國文學史上開辟了新的紀元。史學體裁多樣,興起了方誌學、金石學;著作豐富,史家輩出,達到了中國古代史學發展的頂峰。

書院制度的形成與發展。如書法、雕塑、石刻、繪畫等都達到了新的水平,佛教、道教亦有了新的發展。

(1)宋代文化體現在哪個方面擴展閱讀:

宋朝概述: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

960年,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宋州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為帝,建立宋朝。趙匡胤為避免晚唐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亂象,採取重文抑武方針,加強中央集權,並剝奪武將兵權。

宋太宗繼位後統一全國,宋真宗與遼國締結澶淵之盟後逐漸步入治世。1125年金國大舉南侵,導致靖康之恥,北宋滅亡。康王趙構於南京應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

紹興和議後與金國以秦嶺-淮河為界,1234年聯蒙滅金,1235年爆發宋元戰爭,1276年元朝攻佔臨安,崖山海戰後,南宋滅亡。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

咸平三年(1000年)中國GDP總量為265.5億美元,佔世界經濟總量的22.7%,人均GDP為450美元,超過當時西歐的400美元。

後世雖認為宋朝「積貧積弱」,但宋朝民間的富庶與社會經濟的繁榮實遠超過盛唐。

宋朝出現了宋明理學,儒學得到復興,科技發展迅速,政治開明,且沒有嚴重的宦官專權和軍閥割據,兵變、民亂次數與規模在中國歷史上也相對較少。

北宋因推廣占城稻人口迅速增長,從太平興國五年(980年)的3710萬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萬。

陳寅恪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西方與日本史學界中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的學者不在少數。

宋朝立國三百餘年,二度傾覆,皆緣外患,是唯獨沒有亡於內亂的王朝。

㈡ 宋代文文化方面和科技方面的三個表現

政治方面:宋重文輕武、文官體制的確立,科舉選拔大量的人才、政治相對清明;
經濟方面:經濟重心南移完成,農業(蘇湖熟天下足等)、手工業(紡織制瓷造船)、商品經濟(交子、城鎮商業等);
科技方面:以印刷術為代表的三大發明等科技領先世界,對世界文明、歐洲歷史發展進程產生深遠影響;宋代的航海、造船、醫葯、工藝、農藝都達到了前所未有、後難比及的高度。在天文領域,宋代也取得了輝煌成就。北宋中期,楊忠輔制定《統天歷》,沈括的《夢溪筆談》被西方譽為是世界上最早的科技網路全書;
文化方面:繼唐代之後,各種文藝形式,諸如散文、戲曲、雜技、音樂、詩歌、小說繪畫、書法等都得到了高度發展。傳統儒家思想在宋朝得到集大成發展,形成「程朱理學」,文學藝術也呈現出一派繁榮瑰麗的景象,唐宋八大家中,宋代佔了六位。明朝宋濂曾說:「自秦以下,文莫盛於宋。」
對外交往方面:海上絲綢之路,加強與亞非的交往,促進世界文明的交流。
總之宋朝政治穩定、相對清明,經濟繁榮,農業、手工業、商品經濟發達,科技創新領先、對外交往發達,是世界上文明史上輝煌的一頁。

㈢ 宋元文化的表現有哪些

宋元文化的表現有以下幾點:

  1. 科技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且推動了世界文明的進程。如三大發明。

  2. 文化高度繁榮,是我國封建文化的高峰。如宋詞、哲學、繪畫等其高度的精神文明在中國整個封建社會中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的。

  3. 全面繁榮。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取得輝煌成就。漢族和少數民族互相交融,使宋元文化豐富多彩。

  4. 市民氣息濃厚。城市商業活動的興盛使市民隊伍壯大。他們文化不高,這就要求文學藝術領域出現滿足其文化需求的新作品,如形式自由、可以歌唱的「詞」;以《清明上河圖》為代表的風俗畫出現並增多;集多種藝術形式於一身的雜劇和散曲等。

  5. 少數民族同漢族文化進一步交融的同時,保留本民族的文化傳統而各有特色。

㈣ 宋朝的文化藝術

宋朝的文化藝術包括科技、學術、文學三個方面,下面具體介紹:

1、科技

宋代,在整個社會經濟、文化推動下,科學技術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兩宋的科技成就不僅成為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史上的一個高峰,也在當時的世界范圍內處於領先地位,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的中國四大發明,在宋代得到改進並應用。李約瑟博士把沈括譽為「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而他的《夢溪筆談》則是「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在其他方面也有頗多成就,如醫學方面,醫學從此前的三科分為九科,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法醫學著作《洗冤錄》。針炙有了很大發展。《經史證類備急本草》所收葯物比《唐本草》新增四百七十六種。

宋朝的歷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寧宗慶元四年頒布的《統天歷》。該歷法由楊忠輔創制。它與現代所測數值只相差26秒,而與現行的公歷所採用的數據相同,比西方《格里歷》的頒行早383年。但因推測日食等不驗,《統天歷》只使用到開禧三年。同年又造《開禧歷》代替統天歷,行用於世45年。

2、學術

完成了儒學復興,傳統經學進入了「宋學」的新階段,產生了新儒學即理學。促進了儒、道、佛三家相互交匯的深入發展,完成了古文運動。在唐宋八大家中,宋人佔了六家,詞達到全盛,話本在中國文學史上開辟了新的紀元。

史學體裁多樣,興起了方誌學、金石學;著作豐富,史家輩出,達到了中國古代史學發展的頂峰。書院制度的形成與發展。如書法、雕塑、石刻、繪畫等都達到了新的水平,佛教、道教亦有了新的發展。

3、文學

宋朝文學十足發達,秉詩、詞、散文都有偉大成就。讓宋朝散文走向興盛並承接古文運動的大師是歐陽修。三蘇之中,蘇洵的文章以議論見長,文風雄奇勁簡。蘇軾的文章灑脫自然。陳師道、黃庭堅、秦觀、張耒、晁補之和李膺號稱「蘇門六君子」。

南宋時期,蘇軾的散文甚至成為科舉考試的範文,時人言:「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而蘇轍的文章疏於敘事而長於議論。曾鞏忠實的追隨歐陽修的風格,以記敘文和議論文為主。文風自然純朴,少有華麗辭藻。王安石也以議論文為長,風格雄健自然。

但是到了南渡之後,宋朝的散文就開始衰落,其後的文人都無法同北宋六家相比」。 楊萬里的詩歌清新活潑,以天然風景為主;范成大的詩歌關心民生,詩風清麗秀婉;陸游的詩以愛國著稱,他的詩對偶工整,後人言「好對偶被放翁用盡」。

宋詩雖不及唐詩,但遠在明清之上,正在編撰的《全宋詩》收錄宋詩作品達十六萬多首之巨。與散文相同,歐陽修也開創宋朝的詩風,中國詩歌史上第一部詩話《六一詩話》就是其所著。王安石詩風工練,比歐陽修更講究修辭技巧與典故運用。

蘇軾的詩變化多端,雄放灑脫。其吸收前朝所有詩人的手法,奔放靈動,成為宋詩一代大宗。黃庭堅雖出於蘇門,但卻開創江西詩派,他的詩歌模仿杜甫,講究煉字煆句,顯得耐人尋味。之後又有「南宋四大家」,即楊萬里、范成大、陸游和尤褒,也堪與北宋三家相比。

詞是曲子詞的簡稱,也稱長短句。根據《全宋詞》的記錄,宋朝詞人達到一千三百卅家,作品及殘篇總計達到兩萬零四百多首。詞是宋朝文學的標志性體裁。晏殊被稱為宋朝詞家初祖,其詞和婉明麗。歐陽修的詞也富於花間派之風格。

柳永在宋詞發展史上具有轉折性的作用,他的慢詞令人耳目一新,確定長調的地位,充實詞的形式,豐富詞的表現手法。其後,蘇軾又對宋詞進行徹底的革新,他創立豪放派,擴大詞的選材范圍,為後來的南宋愛國詞奠定基礎。周邦彥是格律派的始祖,其後的女詞人李清照也屬此列。

在靖康之難後,憂患意識使得豪放派占據詞的統治地位。其中以辛棄疾為大成。此外,宋代「說話」(評書)非常流行,說話的內容就是話本。最著名的話本有《三國志平話》、《新編五代史平話》、《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大宋宣和遺事》等;一些明清白話小說也是根據宋朝的話本改編。

(4)宋代文化體現在哪個方面擴展閱讀:

宋朝的歷史變遷:

960年,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宋州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為帝,建立宋朝。趙匡胤為避免晚唐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亂象,採取重文抑武方針,加強中央集權,並剝奪武將兵權。宋太宗繼位後統一全國,宋真宗與遼國締結澶淵之盟後逐漸步入治世。

1125年金國大舉南侵,導致靖康之恥,北宋滅亡。康王趙構於南京應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紹興和議後與金國以秦嶺-淮河為界,1234年聯蒙滅金,1235年爆發宋元戰爭,1276年元朝攻佔臨安,崖山海戰後,南宋滅亡。

㈤ 對於宋朝文化,你是怎麼認識它的

宋朝(960年—1276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時代,根據首都及疆域的變遷,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

宋代陶瓷裝飾

縱觀宋代歷史,宋代是個相當重視文化的時代,不斷地推展著藝術成就碩果累累。宋代藝術登峰造極,宋代文化爐火純青,她譜寫著中國歷史瑰麗的樂章,她已經成為我們華夏世世代代文人墨客大家們爭相仿效的典範。

在這些沉澱了幾千年的文化精粹中,不難發現,人們對宋朝有著巨大的好奇,對「宋式生活美學」的推崇,更是引發了一股「宋朝熱」。你,也是這樣嗎?

㈥ 概括宋代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的突出表現

政治:
宋朝的政治體制大體沿襲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長官擔任,而是另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宰相。又增設參知政事為副相,通稱執政,與宰相合稱「宰執」。宋朝的相權大幅萎縮,僅負責行政職能。中書門下與樞密院合稱二府,掌文武大權。又設鹽鐵、戶部、度支三司,主管財政大權,號稱計省。這樣三司、宰執、樞密使三權互相制衡,因此削弱了相權,加強了皇權。宋朝還在御史台之外增設諫院和置諫官,這些都是監察機構,負責彈劾等事宜。
經濟:
宋朝的經濟繁榮程度可謂前所未有,農業、印刷業、造紙業、絲織業、制瓷業均有重大發展。航海業、造船業成績突出,海外貿易發達,和南太平洋、中東、非洲、歐洲等地區50多個國家通商。 [108] 宋代對南方大規模的開發,促成經濟中心南移。
文化 :
宋朝文化是中國文化歷史中的豐盛時期,理學、文學、史學、藝術以及科學技術領域碩果累累。宋朝文學主要涵蓋了宋代的詞、詩、散文、話本小說、戲曲劇本等等,其中詞的創作成就最高,詩、散文次之,話本小說又次之。宋朝的文學作品在北宋初期稟承了晚唐風格,用詞浮艷,常作唱和酬答之用。隨著王禹偁關注民生,朝廷又偏重儒學,文學作家開始注重儒家說教功能,但成就不高。直到歐陽修帶起的第二次古文運動,文人才以平實的語言來創作,加上內容多反映生活時弊,雅俗共賞,文學創作進入了高峰期。當時的各種文體,互相影響,有破有立,而且派別林立,題材眾多,並受到儒釋道的影響,文壇有長足的發展。話本小說與戲曲就在這個時期不斷冒起。南宋偏安江南後,文人多以作品抒發愛國情懷。
思想:
完成了儒學復興,傳統經學進入了「宋學」的新階段,產生了新儒學即理學。促進了儒、道、佛三家相互交匯的深入發展,完成了古文運動。在唐宋八大家中,宋人佔了六家,詞達到全盛,話本在中國文學史上開辟了新的紀元。史學體裁多樣,興起了方誌學、金石學;著作豐富,史家輩出,達到了中國古代史學發展的頂峰。書院制度的形成與發展。如書法、雕塑、石刻、繪畫等都達到了新的水平,佛教、道教亦有了新的發展。

㈦ 宋代文化的特點是什麼啊。很急!!謝謝了

宋朝文化是中國文化歷史中的豐盛時期,理學、文學、史學、藝術以及科學技術領域碩果累累,為篩選官員而建立的科舉考試推進了教育制度的發展,印刷品的廣泛流創促進了文學的交流與對藝術的鑒賞,景德鎮瓷器的高度繁榮。

與唐朝不同,一般的官員都具有學者、詩人、畫家、政治家的特質,喜愛字畫,善於詩詞,收藏古董。一般百姓鍾愛戲曲,酒家林立菜式繁多,市場充斥衣服鞋物。

宋朝文學思想與晚唐的文學思想有密切的關系。唐太宗堅決反對齊梁的綺麗文風,要求作品有利於政治宗教,提倡內容與藝術並重,以氣勢與感情取代艷情來開創新天地,即所謂興寄與風骨。

隨著唐朝沒落,文壇出現淡泊境界,崇尚高情遠韻,追求形式技巧的潮流。到了晚唐,回歸綺麗文風,追求詩歌情韻之美。

(7)宋代文化體現在哪個方面擴展閱讀:

與霸道的秦朝,強大的漢朝,富有的隋朝,盛世唐朝想相比,宋朝似乎是一個比較多元化的朝代,並不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他。因為在宋朝的時候宋朝周圍出現了很多國家,有遼國、西夏、金國、大理國等好多國家,而這些國家的文明又和宋朝交相輝映。

雖然宋朝在外交上並不能獨當一面,但是宋朝卻是一個在文化方面承上啟下的朝代。很多專家都認為宋朝是中國文化的高峰。國學大師陳寅恪就說:「華夏民族的文化經歷數千年的演變,在宋朝登峰造極」。

身為歷史學家的日本人滕虎次郎說出了一個重要的點,因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中很重要的轉折點,後來又有人提出了「唐宋變革論」,意思是唐宋時期的轉變的中國歷史上的大的轉折點,雖然大家眾說紛紜,但是唯一一點不會改變的就是,宋代確實是中國歷史上重大的轉折點。

宋朝文化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復古了。因為宋朝的統治者極大程度地想要恢復秦朝時期的禮樂制度。比如趙匡胤上位後就很喜歡儒學,於是他就推崇儒學,還讓人修改禮儀的制度。所以宋朝後面的皇帝都特別注重禮儀,也是受到了趙匡胤的影響。

在禮樂制度和儒學影響下,士大夫這個團體漸漸發展起來。而士大夫對宋朝文化起到了推進的作用。宋朝當時特別缺士大夫,因此趙匡胤加大了科舉選拔的力度。

讓很多平民百姓也能考科舉,當上士大夫。他們不僅幫助趙匡胤輔佐了政治要務,還發揮了他們文人的長處,對宋代的文化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㈧ 宋代的文化特徵是什麼

宋太祖曾要求其子孫永遠不得殺害文人,文人在宋朝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重文輕武的風氣在宋朝達到了極致,「好男不當兵」「學而優則仕」等俗諺都是出在宋朝。在理學的興起、宗教勢力退潮、言論控制降低、市民文化興起、商品經濟繁榮與印刷術的發明等一系列背景下,宋朝優秀文人輩出,知識份子自覺意識空前覺醒。其後中國由於蒙古的入侵並對文人採取敵視政策,加上明清八股文與清朝文字獄嚴重壓制學人思想自由發揮,中國除晚明外再也沒有出現過象宋朝一樣興盛的文化景象。

宋學

儒學在宋朝得到的空前的復興,其與佛、道思想相結合,誕生了新的儒學思想—理學。理學以闡釋義理、兼談性命為主要內容,代表人物包括「北宋五子」(周敦頤、邵雍、張載、程顥、程頤)、朱熹和陸九淵。理學的集大成者朱熹認為:「理」和「氣」是並存的,密不可分,但有先後之分。理是萬物之源。「天理」與「人慾」是對立的兩方,人慾是一切罪惡之根源,應當去人慾、存天理。經過二程與朱熹的發展,理學發展成為一套完整的哲學體系,南宋末年理宗時成為官方哲學。之後,陸九淵又認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即理也」。人們應當去人慾,存本心,到達清明寡慾的境界,陸九淵之思想經過之後明朝大儒王守仁的繼承發展,成為新的哲學體系—心學,在明朝中葉以後占據了主導地位。除了理學與心學之外,宋朝晚期還出現了第三種學術勢力—浙東事功學派,其由以呂祖謙為代表的金華學派、陳亮為代表的永康學派和葉適為代表的永嘉學派所組成。

史學
與前代相比,宋朝的史學特別發達。歷史學家陳寅恪說:「中國史學,莫盛於宋」,「宋賢史學,古今罕匹」。宋朝有多個官方修史機構,如起居院、日歷所、實錄院、國史院、會要所等。最著名的史學著作當屬司馬光主編的《資治通鑒》。《資治通鑒》的編寫過程長達十九年(加上《通志》超過二十年),共二百九十四卷,敘事上起周烈王廿三年(西元前403年),下迄周世宗顯德六年(西元959年)。採用編年體方法書寫,為後人提供了一本系統廣博的史書。隨後,另一史學家袁樞又對《資治通鑒》進行全面的整理,寫成《通鑒紀事本末》,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事本末體史書。朱熹也作了一部《通鑒綱目》,共五十九卷,可謂《資治通鑒》的簡略版。史學家鄭樵寫成《通志》,與唐杜佑《通典》、元馬端臨《文獻通考》合稱「三通」。

此外重要的史學著作還有廿四史中薛居正等奉旨編修的《舊五代史》和歐陽修私撰的《新五代史》。以及王溥私撰的《唐會要》和《五代會要》。著名的地方誌有《太平寰宇記》、范成大《吳郡志》、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周密《武林舊事》等。由於金石學和考古學快速興起,也有一些相關史書誕生,如歐陽修的《集古錄》、吳大臨《考古圖》、趙明誠《金石錄》等。

此外宋代編修了不少與史學相關的類書,著名的「宋四大書」:《太平御覽》、《冊府元龜》、《文苑英華》、《太平廣記》。

回答人的補充 2010-01-10 01:24
文學

宋朝文學事業發達,詩、詞、散文都有偉大成就。讓宋朝散文走向興盛並承接古文運動的大師是歐陽修。歐陽修的散文主旨明確、內容充實、平易自然,為宋朝散文的風格奠定基調。三蘇之中,蘇洵的文章以議論見長,文風雄奇勁簡。蘇軾的文章灑脫自然,清新豪放之中又帶些憂郁,前後《赤壁賦》等文章確定了他在文壇上不可撼動的地位。他的弟子也頗有出息,陳師道、黃庭堅、秦觀、張耒、晁補之和李膺號稱「蘇門六君子」。南宋時期,蘇軾的散文甚至成為科舉考試的範文,時人言:「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而蘇轍的文章疏於敘事而長於議論。曾鞏忠實的追隨歐陽修的風格,以記敘文和議論文為主。文風自然純朴,少有華麗辭藻。王安石也以議論文為長,風格雄健自然。但是到了南渡之後,宋朝的散文就開始衰落了,其後的文人都無法同北宋六家相比。

宋詩雖不及唐詩,但遠在明清之上,目前正在編撰的《全宋詩》收錄宋詩作品達十六萬多首之巨。與散文相同,歐陽修也開創了宋朝的詩風,中國詩歌史上第一部詩話《六一詩話》就是其所著。王安石詩風工練,比歐陽修更講究修辭技巧與典故運用。蘇軾的詩變化多端,雄放灑脫。其吸收了前朝所有詩人的手法,並長於各種詩體,尤其是古體與七言近體,可謂別開生面,奔放靈動,成為宋詩一代大宗。黃庭堅雖出於蘇門,但卻開創了江西詩派,他的詩歌模仿杜甫,講究煉字煆句,顯得耐人尋味。之後又有「南宋四大家」,即楊萬里、范成大、陸游和尤褒,也堪與北宋三家相比。楊萬里的詩歌清新活潑,以天然風景為主;范成大的詩歌關心民生,詩風清麗秀婉;陸游的詩以愛國著稱,他的詩對偶工整,後人言「好對偶被放翁用盡」。

詞是曲子詞的簡稱,也稱長短句。根據《全宋詞》的記錄,宋朝詞人達到一千三百卅家,作品及殘篇總計達到兩萬零四百多首。詞是宋朝文學的標志性體裁。晏殊被稱為宋朝詞家初祖,其詞和婉明麗。歐陽修的詞也富於花間派之風格。柳永在宋詞發展史上具有轉折性的作用,他的慢詞令人耳目一新,確定了長調的地位,充實了詞的形式,豐富了詞的表現手法。作品廣為大眾喜愛以至於當時人言「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其後,蘇軾又對宋詞進行了徹底的革新,他創立了豪放派,擴大了詞的選材范圍,為後來的南宋愛國詞奠定了基礎。周邦彥是格律派的始祖,其後的女詞人李清照也屬此列。在靖康之難後,憂患意識使得豪放派占據了詞的統治地位。其中以辛棄疾為大成。

此外,宋代「說話」(評書)非常流行,說話的內容就是話本。最著名的話本有《三國志平話》、《新編五代史平話》、《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大宋宣和遺事》等;一些明清白話小說也是根據宋朝的話本改編。

提問人的追問 2010-01-10 01:31 特點。。。。不是論述啊。 謝謝了。麻煩了
回答人的補充 2010-01-10 01:35 宗教
與唐朝相比,宋朝宗教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力略有下降,宗教也更加世俗化與漢化。宋朝管理佛教事務的中央機構是左右街僧錄事,隸屬於鴻臚寺。各州府或大剎設僧政司,管理一境或一寺事務。宋朝沿用唐朝的度牒制度,度牒相當於出家許可證,沒有度牒就屬於不合法的「私度」。度牒制度原本是為了控制僧尼人數,限制寺院的規模。但是自神宗朝起,為解決財政短缺,政府開始將度牒貨幣化,度牒淪為國家的斂財手段。其後度牒買賣始終參與國家財政運轉,徽宗時期和紹興年間尤為嚴重。

宋朝佛教宗派以禪宗和凈土宗最為興盛。而禪宗之中又以臨濟、雲門二宗最為繁茂。凈土宗相對禪宗而言更為俗化。原先艱深的理論被闡釋的更加簡單化與口號化。與佛教相比,道教在宋朝變化繁多。宋朝管理道教的機構是禮部所屬的祠部。宋朝道教出現了內丹派南宗、正一天師道、忠孝凈明道和全真道等新的道教教派。最後全國形成了真大道教、正一天師道和全真教三足鼎立的局面。

教育
宋朝政府對文人之待遇在中國史上屬於最高水平,由於宋代非常重視考生質素,教育事業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援。宋仁宗時,下詔州、縣辦學,進一步完善科舉制度。宋代官學,規模空前,政府在中央設立國子監、太學、武學、律學及四門學和廣文館。中央各部門也設立書學、算學、畫學、醫學。地方上,設立州縣兩級學校,並在路設立學官。教師先由地方選聘,後改聘進士或國子監、太學畢業學生,教材有國家統一頒布,多以五經為主。

宋神宗時期,王安石制訂太學三舍法 (內舍、外舍、上舍)。學校會於每年按成績升舍,在上舍成績優秀時,可免州試和禮部考試,並特賜及第。

有宋一代,各地書院式私學盛行,主要由於自唐朝以來,印刷業發達,書籍增多,民間可掌握的教育資料也開始增加,又因五代時戰亂四起,教育中斷,想學習的人一般都集中在有學識的學者的周圍,既而形成書院。宋朝時,官方為了對私人辦學進行管理,對私學「賜匾」、「賜書」、「賜學田」,給予承認,於是書院形成了以私學,半官辦,官辦私學等多種方式。另外由於當時有學識有威望的學者,比如朱熹、陸九淵都喜歡在書院講學,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書院式私學的威望。著名書院有石鼓書院、白鹿洞書院、嵩陽書院、嶽麓書院、應天府書院和茅山書院。南宋時期,書院規模擴大,學生增多,逐步在社會上形成另一種辦學和上學的風氣。書院也從最初的教學場所變為兼顧研究的學術機構。宋朝政府還於宋仁宗慶歷四年(1044年)、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至元豐元年(1078年)、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三次進行興學運動,以改革教育制度,提高人文品質,這三次運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宋代改良科舉制度也促成教育的發展,新的措施包括殿試的設立,防弊措施的增加,放寬應考條件,並增加了取士數量等等。宋代的科考分為三級:解試(州試)、省試(由禮部舉行)和殿試。解試由各地方進行,通過的舉人可以進京參加省試。省試在貢院內進行,連考三天。通過者在宮內由皇帝主持殿試,在宋代凡於殿試中進士者皆即授官,不需要再經吏部選試。南、北宋三百二十年,總共開科一百一十八次。取進士二萬人以上。
回答人的補充 2010-01-10 01:40 由於到了宋代士族門閥到唐末已經沒落,科舉考試制度真正得到廣泛應用,對社會真正產生重大影響。科舉制度使大量過去貧寒的讀書人一躍成為士大夫階級,使政府與社會有了緊密的聯系,也打開了平民入仕為官的管道。透過科舉入仕的知識階級在宋朝時已在政治、經濟、法律、文化各方面取得全面優勢地位,在法律上也擁有許多特權,因而社會大眾以中舉任官做為讀書的首要目標,社會也就衍生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風尚。儒家的忠孝節義觀念,透過社會、鄉約、族規、家禮等各種方式深入民間,推廣於全社會。中國自宋代以後也得以構成一個比唐代遠為普及的文化社會族群。而基層知識分子,構成基層鄉紳,並成為村鎮百姓與官府的橋梁。他們指導公共工程、支援學校與書院、編纂地方地誌、參加地方祭典、糾集賑災工作、招募地方自衛武力、提供村鎮行為規范。宋、元、明、清時期,透過科舉孕育而成的士大夫階級,是一個同時擁有政治權力、經濟優勢、學術文化素養的新興族群。優勢條件的結合促使這個時代成為中國有史以來最為普遍發達的時代。因此,總體而言,到了宋朝,經濟上除了一些皇親國戚、富商大賈外,社會已無明顯的階級之分。

宋朝的都市商品經濟特別發達。北宋有四十六個十萬口以上的城市。包括開封、洛陽、臨安(杭州)、大名、應天(今商丘)、鎮江、平江(蘇州)、江陵(今荊州)、廣州、成都、福州、潭州(今長沙)、泉州等。北宋首都東京開封府(今河南省開封市)人口達到百萬以上,店鋪多達六千四百餘家。宋朝打破了坊市分區的制度,商店可以任意開設,還出現了夜市與曉市。南宋首都(稱「行在」)臨安府(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口在1274年達到125萬,城內極其繁華,時人稱為東南第一州。就連南宋滅亡後,馬可波羅依然稱杭州為「天城」。

瓦舍(也叫瓦子、瓦肆、瓦市)是重要的庶民游樂場所,內有勾欄,專供大眾娛樂。東京的瓦舍見於《東京夢華錄》的就有十座。臨安的瓦舍見於《武林舊事》的有廿三座。瓦舍的演出內容呈現商業化、專業化、通俗化、大眾化的新趨勢。演出的內容主要包括說唱、戲劇、雜技和武術等。其形式多樣,深受大眾的好評。

而在農村,宗族制度成為維系社會的主因。廿世紀之前,中國的政權只向下延伸到縣衙,其下完全通過「鄉保」與「族長」進行管理。在理學的教化下與士人的影響下,官方辦理社會救助;透過理學薰陶,商人階級出資辦理社會救助。救助內容除了辦書院、訂鄉約以激勵品德外,還普遍辦理義庄,以救貧恤孤,資助教育;辦社倉,以備荒歉 ;辦保甲,以補地方之武裝而保民。這種由士人自發的救助工作,成為自南宋以降中國社會安定的重大因素。在宋代之前,官方的社會救助活動多屬臨時性質;宋代開始,各州縣普遍設立各種社會救助的永久性機構。族長通過訂立鄉約鄉規來保持社會的秩序。地方紳士通過辦學、救濟事業、修橋鋪路等手段造福鄉里。

婦女的地位在宋朝大幅度下降。貞節觀在宋朝得到了發揚,在宋朝開始在中上層階層婦女實行的纏足風俗嚴重迫害婦女的身體與心靈,官妓這種制度在宋朝已經淪為出賣肉體的工具,且花樣繁新。

㈨ 宋代文化極盛的表現

宋代是中國古代社會文化發展的極盛時期,其文化發展具有鮮明的歷史特色。主要表現為:三教並行、官私學盛、崇尚儒雅、學派林立。宋代文化具有兼容精神、創新思想、經世理念、理性態度、民族意識等時代特點,在中國文化史上有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歷史地位。兩宋文化之所以能在中國封建社會達到一個重要的發展階段,與兩宋文化發展的歷史特色分不開的。

閱讀全文

與宋代文化體現在哪個方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9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6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1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