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抗疫體現了哪些中國精神
中國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現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展現的負責任大國形象,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贊譽。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爭中,我們敢於斗爭,堅持人民至上,科學防控,加強國際合作,展現的中國精神成為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力量之本、信心之源,凝聚起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
敢於斗爭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特質,也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長期斗爭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與政治品格。在這次疫情防控斗爭中,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迎難而上,以堅定的信心和高超的斗爭本領,打響一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彰顯了偉大的斗爭精神。
(1)疫情體現什麼中華文化擴展閱讀:
2020年6月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
白皮書指出,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中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特點,改革開放40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積累的雄厚綜合國力和國家治理現代化建設的顯著成效,中華民族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文化底色,中國人民深厚的家國情懷、天下情懷,匯聚成抗擊疫情的強大合力。
歷史證明,中華民族歷經磨難,但從未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中國人民將永遠銘記這段歷史,並不斷從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展現出的中國精神中汲取前進的智慧和力量,團結協作,奮勇前行,不斷開啟新征程,書寫新答卷。
⑵ 疫情體現的中國民族什麼精神
疫情體現的當然是中華民族那種凝聚力和那種全國上下一條心在那樣的團結的精神。因為就拿這件事情來比較國外的很多國家,他們都已經經不起這樣的考驗,而只有中國必然可以這樣的堅強。
⑶ 在疫情期間從哪些方面你看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體現
在疫情期間,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就是鄰里互助,全國人民一條心令行禁止。
⑷ 疫情防控中國答卷從哪些方面見證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中國人民的偉大力量
這次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也是對黨和人民的集體「大考」。
面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和集體「大考」, 習總書記高瞻遠矚、運籌帷幄,親自指揮、親自布署,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中共中央審時度勢、綜合研判,及時提出了「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工作方針。
加強了對疫情防控工作的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統一行動,各級黨委和政府積極作為,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沖鋒在前、頑強拼搏,廣大醫務工作者義無反顧、日夜奮戰,人民解放軍指戰員聞令而動、即刻出征。
廣大人民群眾眾志成城、守望相助,形成了抗擊病魔的強大合力,打響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經過艱苦努力,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實踐充分證明,以習主席為核心的中共中央的領導是堅強有力的、對疫情形勢的判斷是准確的,各項工作部署是及時的。
採取的舉措是到位有效的。防控工作取得的顯著成效,再次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展示了強大的綜合國力、治理能力和動員能力。
展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饒的民族精神和眾志成城的團結力量,交出了世所罕見、令人敬佩的「中國答卷」,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書寫出的「中國故事」、發出的「中國聲音」令世界震撼和動容。
(4)疫情體現什麼中華文化擴展閱讀
防疫斗爭的實踐讓我們深刻地體會到,中國共產黨不愧為以人民為中心,具有卓越領導力和強大執政力的偉大政黨,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領導制度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的「定海神針」。
從「中國答卷」中,我們讀到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
疫情發生後,我國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生成了強大的社會動員力和行政執行力,通過政治號召和組織把各方面力量有序動員凝聚起來,緊鑼密鼓、有條不紊地投入到抗疫斗爭中,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加強協調調度,在極短的時間里。
各種救治、防空力量和資源源源不斷向一線聚集,重點醫療物資實行統一管理、統一調撥,有關部門各司其職,軍隊積極支援地方疫情防控,地方黨委和政府堅決服從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省際間建立有效協同的聯防聯控機制。
迅速行動、協同作戰,採取了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舉措,奮力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兩手抓、兩不誤」。
中國向世界展示了強大的動員能力、組織能力和協調能力。防疫斗爭的實踐充分證明,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是我們打贏疫情防控總體戰的堅強保證。
⑸ 弘揚中國精神抗擊新冠病毒,請簡述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基本精神有哪些
中國人歷來抱有家國情懷,崇尚天下為公、克己奉公,信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強調和衷共濟、風雨同舟,倡導守望相助、尊老愛幼,講求自由和自律統一、權利和責任統一。在這次抗疫斗爭中,14億中國人民顯示出高度的責任意識、自律觀念、奉獻精神、友愛情懷,鑄就起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強大精神防線。
⑹ 結合我國抗疫實際,談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體現出了中國的哪些寶貴精神
寫作思路:立意要正確正確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義,所謂正確就是要保證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觀點正確,符合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符合我國基本政治原則,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給人以積極的啟發。
正文:
一個牙牙學語的孩子,只能面對電視采訪畫面中身穿白大褂的爸爸手舞足蹈;一個年逾花甲的老母親,只能把年夜飯為身著防護服的女兒送到隔離區外。而正是有了他們的堅守,在病毒肆虐時,能夠以愛鑄起一道長城。病毒無情,而人間有愛。
從2019年底聽說武漢有兩例肺炎患者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兩個月的時間,庚子春疫來勢洶洶,一點點變紅的中國地圖,一天天增加的患病人數,一點點上升的討論量,一段段緊張的新聞播報,武漢正牽動著大家的心。
這是一場囊括所有人的戰役,關乎武漢,更關乎全國。面對這場國難,我們有信心也有決心,勢必打贏疫情防控戰,中國的大國擔當再次彰顯,中國力量和中國速度值得點贊,讓我們相信奇跡一定會再次出現,武漢肯定能贏,中國,肯定能贏!
病毒無情,但我們眾志成城團結一心。多難興邦,讓這個飽受苦難的民族多了一次戰勝疫情的經驗,03年的非典,13年的H7N9,這次的疫情,讓全國人民團結起來,將人心凝聚在一起,暫時忘記香港暴亂。
短短幾天,中國迅速採取措施,各省接連啟動一級響應,全國各地紛紛為武漢加油,馳援的物資一批批送往武漢,火神山和雷神山開始施工預計2月5日左右完工交付使用。
傳來的好消息越來越多,我們已經成功分離三株病毒毒株,疫苗的研製成功指日可待,就在昨天,武漢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同時出院……讓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場戰「疫」我們勢在必得。
病毒無情,但我感受到了在病毒面前大家的愛。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我們隔離病毒但不會隔離愛,而且病毒面前沒有任何人是一座孤島。捐款捐物資,我們都沒有放棄武漢,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力量幫武漢渡過難關。
讓我沒有想到的是,國際上的援助更令人感動,外國友人對中國的關心,日本的口罩為了中國降價,甚至派包機將物資運至武漢,韓國和以色列等國都向中國伸出援手,對於來勢洶洶的病毒,各國的命運都緊密聯系在一起,今天的災難發生在中國,明天就有可能發生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我們應該放下心中的偏見,讓世界真正成為命運共同體。
病毒無情,但我看到了最美逆行者身上的責任與擔當。當疫情出現後,白衣天使們沒有退縮,她們穿上厚重的防護服,戴上口罩,每天只能睡兩個小時,在高壓下連續工作,可誰也沒有一句怨言,因為他們知道,03年的非典是老一輩的人守護著90後的他們,現在他們都毅然奔赴一線,換他們來守護我們大中國。
「我願意」「我報名」「我帶頭」滿腔愛國情道不盡他們的醫者仁心,請願書上一枚枚鮮紅的指印,是他們對我們做出的承諾!在這些人中,84歲高齡的國士鍾南山再次臨危受命,擔任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
他告誡人們「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自己卻乘坐高鐵前往武漢實地了解病情,他的義無反顧不愧為時代楷模,國家標榜。正是有了他們,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以手術刀為武器,用他們的身軀為小家大家築起守護的城牆。
在抗擊疫情的同時我們也要學會反思。中國近幾年大型疫情都是因為某些道德敗壞的人吃野味導致病毒肆虐,無知讓他們相信野味可以滋陰壯陽,強身健體,結果卻不僅是自己丟了性命,還連累了那麼多人,給國家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人類不吸取非典帶來的慘痛教訓,這次就是大自然對我們的懲罰。如果新型冠狀病毒能夠放過我們,也請人類放過野生動物吧。
「起初,沒有人在意這一場災難,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我想起了《流浪地球》開頭的一句話。只要我們眾志成城,不信謠不傳謠,做好科學防護,拒絕野味,相信一定可以打贏這場戰役,03年非典我還沒有出生,有幸躲過一劫,這次,我定陪祖國到底。
我們的城市生病了,但我們會治好它,等到下次櫻花盛開,我們一起相約武漢。願春來時,希望也至,因為病毒雖無情,但是人間有愛。
⑺ 正如何看待疫情下的中國文化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民族精神是中國文化的集中體現,在疫情當中中華民族精神彰顯出來了巨大的力量。
⑻ 疫情對中國文化有何影響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中國的文化和社會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可能還需要一兩年時間才能恢復正常。我們的整個世界因冠狀病毒而發生了變化,瑞典是例外,因為斯德哥爾摩頂住了這一趨勢,沒有對其公民實施部分隔離或其他相關限制。
在回答中國文化問題時,沒有注意到疫情對其他國家的影響。因此,讓我們解決全球影響,關注人們是如何被要求戴口罩的,以及他們對這些規定的反應。戴口罩呼吸不方便,而且正值盛夏,中國人和世界各地的許多人一樣,在進入室內公共場所或乘坐公共交通等無法避免的情況下戴口罩。
中國人從小就被教育不要自私。因此,他們認為為社會的更大利益作出犧牲應該得到更優先的考慮。因此,他們可以接受戴口罩,以防止他人感染。我們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人是如何更能接受戴口罩的。你可以在《大西洋月刊》上讀到更多。鏈接在這里:
這種羞恥感在東亞根本不存在。自1910年肺鼠疫爆發以來,中國一直有在公共衛生緊急情況下戴口罩的習慣,日本也有這樣做的悠久傳統。在其他東亞國家,這種公開的做法最早是在2003年出現的,當時另一種致命的冠狀病毒SARS從中國傳播開來,重創了周邊國家的衛生系統,並對病毒性呼吸道疾病可能造成的破壞留下了可怕的、不可磨滅的印象。」
中國人民堅韌不拔,世界各國人民為戰勝疫情帶來的致命沖擊作出了艱苦努力。倖存者將在思想上、身體上和精神上變得更強大,因為這是一個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