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到底有多少的傳統文化快失傳
出現在外族入侵時,大的有8次.1.犬戎入侵導致西周滅亡,東周遷都,傳統文化第一次危機。2.戰國時東胡,林胡,匈奴虎視中原。3.西漢初期匈奴入侵。4.東晉五胡亂華。5.隋唐突厥,吐蕃,回鶻等少數民族侵擾。6.宋時遼,金,西夏,蒙古的對立。7.明初蒙古殘部的入侵。8.近代西方國家的侵略。欲再詳細可追問!
㈡ 中國有多少個世界文化遺產
截至2017年7月,中國已有52項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6項、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4項、世界自然遺產12項,在世界遺產名錄國家排名居第二位,僅次於義大利(53項)。
世界文化遺產:
長城(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天津、北京、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甘肅、寧夏、青海、內蒙古、新疆,1987.12 世界文化遺產)
莫高窟(甘肅,1987.12 世界文化遺產)
明清故宮(北京故宮,北京,1987.12;沈陽故宮,遼寧,2004.7.1 世界文化遺產)
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陝西,1987.12 世界文化遺產)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北京,1987.12 世界文化遺產)
拉薩布達拉宮歷史建築群(大昭寺、羅布林卡)(西藏,1994.12 世界文化遺產)
承德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河北,1994.12 世界文化遺產)
曲阜孔廟、孔林和孔府(山東,1994.12 世界文化遺產)
武當山古建築群(湖北,1994.12 世界文化遺產)
廬山國家地質公園(江西,1996.12.6 世界文化遺產)
麗江古城(雲南,1997.12 世界文化遺產)
平遙古城(山西,1997.12 世界文化遺產)
蘇州古典園林(江蘇,1997.12 世界文化遺產)
北京皇家祭壇-天壇(北京,1998.11 世界文化遺產)
北京皇家園林-頤和園(北京,1998.11 世界文化遺產)
大足石刻(重慶,1999.12 世界文化遺產)
龍門石窟(河南,2000.11 世界文化遺產)
明清皇家陵寢(明顯陵(湖北)、清東陵(河北)、清西陵(河北),2000.11 ;明孝陵(江蘇)、明十三陵(北京),2003.7 ;盛京三陵(遼寧),2004.7 世界文化遺產)
青城山-都江堰(四川,2000.11 世界文化遺產)
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安徽,2000.11 世界文化遺產)
雲岡石窟(山西,2001.12 世界文化遺產)
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吉林、遼寧,2004.7.1 世界文化遺
澳門歷史城區(澳門,2005.7.15 世界文化遺產)
安陽殷墟(河南,2006.7.13 世界文化遺產)
開平碉樓與村落(廣東,2007.6.28 世界文化遺產)
福建土樓(福建,2008.7.7 世界文化遺產)
五台山(山西,2009.6.26 世界文化遺產)
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古跡(河南,2010.8.1 世界文化遺產)
杭州西湖文化景觀(浙江,2011.6.24 世界文化遺產)
元上都遺址(內蒙古,2012.6.29 世界文化遺產)
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雲南,2013.6.22 世界文化遺產)
大運河(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2014.6.22 世界文化遺產)
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河南、陝西、甘肅、新疆,2014.6.22 世界文化遺產)
土司遺址(湖南、湖北、貴州,2015.7.4 世界文化遺產)
左江花山岩畫文化景觀(廣西,2016.7.15 世界文化遺產)
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 (福建,2017.7.8 世界文化遺產)
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
泰山(山東,1987.12 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黃山(安徽,1990.12 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峨眉山-樂山大佛(四川,1996.12 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武夷山(福建,1999.12 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㈢ 中國文化知多少
中國文化
中國文化,亦叫中華文化、華夏文化 或華夏文明],是以中國境內56個民族為基礎,充分整合全國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要素而形成的文化。且流傳年代久遠,地域甚廣,被稱為「漢文化圈」,特指社會意識形態,是社會政治、經濟與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反映。從舊石器時代的發明創造,到康梁的維新變法、何子淵的教育革新,再到孫中山的民主革命無一不是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動力。
中華文化不但對韓國和日本,還對菲律賓、新加坡、越南等東南亞、南亞國家和地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由於中國很多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的發明以及指南針技術首先應用於航海,才導致了人類所謂藍色文明和環太平洋文化圈的形成(李二和《中國水運史》);鄭和七下西洋更加深了這種文化的傳播和輻射。並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認的以中華文化為核心的東亞文化圈。隨著中國國力的強盛,國際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國包括亞洲、歐洲在內的一些國家都對中華文化給予了高度的認同和重視 。
中文名:中國文化
外文名:Chinese culture
別 名:中華文化,華夏文明
定 義:中國56個民族文化的總稱
地 域:中國
㈣ 中國的文化究竟有多少
這是一個很深奧的問題,只能用博大精深來形容。我也只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因為要講的太多了。建議看看撿感興趣的哪一塊是學習研究,要是學習全面了,那肯定是不得了的大家了。
㈤ 中國現在有多少個世界文化遺產
地域名稱
批准時間
遺產種類
長城 1987.12 文化遺產(附1)
明清皇宮(北京故宮、沈陽故宮) 1987.12 文化遺產(附7)
陝西秦始皇陵及兵馬俑 1987.12 文化遺產
甘肅敦煌莫高窟 1987.12 文化遺產
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1987.12 文化遺產
山東泰山 1987.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安徽黃山 1990.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湖南武陵源國家級名勝區 1992.12 自然遺產
四川九寨溝國家級名勝區 1992.12 自然遺產
四川黃龍國家級名勝區 1992.12 自然遺產
西藏布達拉宮 1994.12 文化遺產(附2、附3)
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 1994.12 文化遺產
山東曲阜的孔廟、孔府及孔林 1994.12 文化遺產
湖北武當山古建築群 1994.12 文化遺產
江西廬山風景名勝區 1996.12 文化景觀
四川峨眉山—樂山風景名勝區 1996.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雲南麗江古城 1997.12 文化遺產
山西平遙古城 1997.12 文化遺產
江蘇蘇州古典園林 1997.12 文化遺產(附4)
北京頤和園 1998.11 文化遺產
北京天壇 1998.11 文化遺產
重慶大足石刻 1999.12 文化遺產
福建武夷山 1999.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 2000.11 文化遺產
河南洛陽龍門石窟 2000.11 文化遺產
明清皇家陵寢:明顯陵(湖北鍾祥市)、清東陵
(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縣)、盛京三陵 2000.11 文化遺產(附5、附6)(附8)
安徽古村落:西遞、宏村 2000.11 文化遺產
山西大同雲岡石窟 2001.12 文化遺產
雲南三江並流 2003.7 自然遺產
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 2004.7 文化遺產
澳門歷史城區 2005.7 文化遺產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 2006.7 自然遺產
安陽殷墟 2006.7 文化遺產
中國南方喀斯特 2007.6 自然遺產
開平碉樓與村落 2007.6 文化遺產
福建土樓 2008.7 文化遺產
江西三清山 2008.7 自然遺產
山西五台山 2009.6 文化遺產
附1:2002年11月中國唯一的水上長城遼寧九門口長城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驗收,作為長城的一部分正式掛牌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附2:2000年11月拉薩大昭寺作為布達拉宮世界遺產的擴展項目被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附3:2001年12月西藏拉薩羅布林卡作為布達拉宮歷史建築群的擴展項目被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附4:2000年11月蘇州藝圃、藕園、滄浪亭、獅子林和退思園5座園林作為蘇州古典園林的擴展項目被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附5、附6:2003年7月北京市的十三陵和江蘇省南京市的明孝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的一部分收入《世界遺產名錄》。
附7:2004年7月,沈陽故宮作為明清皇宮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附8:2004年7月,盛京三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擴展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名 稱批准時間
崑曲 2001.5
古琴 2003.11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 2005.11
蒙古族長調民歌 2005.11
z6
㈥ 中國傳統文化有多少個
中國傳統文化是民族文明,風俗,精神的總稱
「文化」的定義,往往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據美國文化學家克羅伯和克拉克洪1952年出版的《文化:概念和定義的批評考察》中統計,世界各地學者對文化的定義有160多種。從詞源上說,在西方,「文化」一詞源於拉丁文culture,原意耕作,培養,教育,發展,尊重。1871年英國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在其所著的《原始文化》一書中對文化的表述:「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慣等凡是作為社會的成員而獲得的一切能力、習性的復合整體,總稱為文化。
㈦ 中國有多少個自然文化遺產
中國自1985年開始為珍稀景點申請世界遺產,目前共有28個地點已被列入世界和自然文化遺產,僅次西班牙、義大利,居全世界第三名。
這28個自然文化遺產是 :
北京的長城(1987年批准)
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遺址(1987年批准)
北京故宮(1987年批准)
北京頤和園(1998年批准)
北京天壇(1998年批准)
重慶大足石刻(1999年批准)
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及周邊廟宇(1994年批准)
河北明清皇家陵寢(2000年批准)
山西平遙古城(1997年批准)
山西雲岡古窟(2001年批准)
江蘇蘇州園林(1997年批准)
安徽黃山(1990年批准)
安徽皖南古村落(2000年批准)
福建武夷山(1999年批准)
江西廬山(1996年批准)
山東曲阜孔府孔廟孔林(1994年批准)
山東泰山(1987年批准)
河南龍門古窟(2000年批准)
湖北武當山古建築群(1994年批准)
湖南武陵源(1992年批准)
四川青城山-都江堰(2000年批准)
四川九寨(1992年批准)
四川黃龍(1992年批准)
四川峨嵋山、樂山大佛(1996年批准)
雲南麗江古城(1997年批准)
西藏布達拉宮(1994年批准)
陝西秦始皇陵及兵馬俑(1987年批准)
甘肅敦煌莫高窟(1987年批准)
㈧ 《我們如何拯救過去》:梁漱溟談中國文化
書名:《我們如何拯救過去》作者:梁漱溟出版社:江蘇文藝出版社在線閱讀【精彩試讀】中國文化問題《民族文化》月刊要出一本中國文化問題專號,編者向我索稿,剛好我在廣西大學講演《中國文化要義》,似乎無法推辭。但我只有腹稿,順口去講是可以的,卻尚不敢輕於著筆;倉促之間,尤苦無以報命。現在姑且用《中國文化問題》這樣一個題目,將心中一些話,請朋友替我記出來,勉強塞責。內容草率處,請編者和讀者原諒。一誰認識中國文化?誰認識中國文化?過去的中國人,大約不易於認識。因為他處在局中,又缺乏其他不同文化的對照。在當初那時,圍繞著中國的一些鄰邦外族,原沒有我們的文化高明,我們當然就有一種自大的心理。因而中國人幾千年來在被近代西洋文化嚴重打擊前,一直是為這自大心理所蔽的。到了近百年世界大交通以後,與近代西洋文化見面,有了比較對照,似乎可以引生自覺;但又被它嚴重打擊,茫然無措,陷於過分自餒。直到今日,全國有知識的人,若問他中國文化的短處何在,都能說出許許多多;若問他中國文化的長處何在,則不免口囁嚅而心躊躇了。他至多說中國文化過去的光榮,過去的價值,然而這有什麼意義呢?凡為此自餒心理所蔽的人,一樣地無法認識中國文化。想要認識中國文化,必須對於人類過去的歷史,未來的前途,能有全盤觀測,而尋出中國文化在那裡面的位置,庶乎於其長短得失才有個分數。然而此豈易言呢!以我個人的閱歷,似乎外國人(尤其西洋深醇的學者)倒比中國人能認得出中國文化的特異處,能領會中國文化的價值。此其例甚多,且不枚舉。至於中國人裡面,既不自大,又不自餒,心裡較得其平者,非無其人,但多未必能說明其自己所見。雖不能自明其所見,而同他討論這個問題,是很好的——一定很通達的。這種人的年紀,總要在四十歲以上或其左右。因為他一面得見今日的世界;一面亦趕上看見一點老文化,趕上參加新舊劇烈變化的正好時候。並且在人生欣戚甘苦上多有一些嗜受咀嚼與反省——這是認識文化所必需,而為年紀在三十以內的人所不容易有的。年紀在三十歲以內的人,雖不及有許多老當見識,然而如果他壽命長的話,還有好運氣在後邊。因為歷史的演變,今日正好進於一新階段。這新階段即自中國抗戰開始,而世界第二次大戰亦於此發作。由抗戰促進了中國人的自覺,並展開了新中國的前途。而世界二次大戰則加緊了人類歷史的轉變與文化改造,可以從側面助成對中國文化的認識。中國人今後一天一天將逐漸認出其固有文化的面目,不再「如墮五里霧中」,是沒有疑問的;今後世界上人都將曉然於中國文化的精神和在人類文化中的意義,是沒有疑問的。二怎樣認識中國文化?我們要認識中國文化,從何入手呢?我們不要搬出古書來講,亦不要從遠遠歷史說起,正不妨從眼前事實來看。眼前的事實,是抗戰四年,而中國依然存在。誰都知道敵人是世界強國,其侵略中國,曾有數十年的准備;而我們呢,則有數十年的內亂,教育落後,經濟落後,國防軍備,幾無可言,只在抗戰前國家方才表現統一。以此而論,它征服中國,應當是很容易的。想不到四年之久,依然不能解決,這在我們一面,究竟靠著什麼?說一句老實話……這全靠我們的家業大,就是國家大。只為中國國家大,盡你敵人戰必勝,攻必取,卻無奈我們退守到西半部來,土地依然甚廣,人口依然甚多,資源依然甚富。在敵人已感戰線扯得太長,時間拖得過久,力竭精疲,而在我還是可以支撐。試以歐戰相比較,大家數數看,歐戰不久已亡了多少個國家。有的兩三天便亡了,有的幾個月便亡了。所有那些亡的國家,其經濟政治都比我們進步,卻為國小,沒有後繼,沒有退路,便完了……中國實在太大。平時我們的國大,自己亦不覺得,今天不能不引起注意,因為從這個條件救了我們的命。國家大,在今天固然救了我們的命,但過去亦曾害得我們甚苦。我們過去國家好多年不能統一,未嘗不是吃虧國家太大。假若中國只像廣西一省大,那不早就統一了嗎?試想人多地大,就不易得到一個領袖;一個人在小局面里作領袖,未必即能為大局面的領袖。即令他是能行的,亦要待慢慢養成資望才行。一時沒有領袖,便一時不能統一。還有人多地大,則感覺遲鈍,知覺不靈。比如從前我在北平,廣西內部打得不成樣子,我同旁人說,旁人竟茫然不知。又如「九一八」我們失去東北四省,這是比敵國約近兩倍大的大地方;除了東北人痛苦著急以外,好多人對此很漠然或忽忘,彷彿不算是一回事。試問如此麻木不靈,國事如何能好?還有人少則責任分明,不容推諉,人太多其責任心便輕了。一大家人每每不如一小家庭人振作,就是這個緣故。像中國有幾萬萬人則每人所負責任為幾萬萬分之一,各人皆以為還有其他好多人負責,不必靠我。這樣國事如何能好?還有一個人縱然熱心大局,無奈局面太大,努力一番,不易生何影響,以致減少興趣,或沒有勇氣,其結果亦是使國事不易弄好。「國大」這一樁事實,它給我們很大好處,也給我們很多壞處;能為禍,亦能為福。關系既深且大,所以很值得考慮和追問。中國為什麼能這般大?我想這是中國文化結果之一面;要認識中國文化,便可從這里入手研究。在柳詒徵先生所著的《中國文化史》上提出三個問題:第一,中國幅員之廣,世無其匹,試問前人所以開拓這樣大的局面,所以維持這個大局面者,果由何道?第二,中國開化甚早,綿延至今,歷史最為悠久;即史籍之富,亦世界未有。試問這又由何道?第三,中國種族復雜,至可驚異,即以漢族言之,所吸收同化者,無慮百數,至今泯然皆相忘。試問其容納溝通又由何道?我想柳先生指出的三大問題,我們若能求得明白滿意的解答,則中國文化的內容要義,不難得到了。在柳先生指出的問題之外,我還可以指出其更奇怪的一點。就是從上面三個問題看,不能不說中國文化具有非常偉大的力量。但這偉大的力量是什麼呢?那是很奇怪的,當我們仔細按下去,又好像沒有力量。普通我們曉得有三種力量:一、知識——英國人有句話:「知識即是強力。」但中國人並不以知識見長,因為中國缺乏科學。真確有效用的科學,尚在西洋人。二、經濟——這個力量最大,人人皆知。可是中國人並不善於發財,同時並很輕視它,所以老守在農業上;講到工商業,非其所長。三、軍事政治——這個力量之有效,比上兩個更易表現;而中國於此亦並不強。尤其代表中國文化的漢族,不以軍事見長的。政治能力固不低,卻亦偏於消極放任無為,缺乏組織力。因此一面看去中國人的的確確是沒有力量,但一面又明明白白有很大的力量。這不是很奇怪嗎?你若能對此有圓滿的解答時,你一定認識中國文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