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歷史文明是什麼
紅山文物的最新研究結果和關於文明標準的定義,可以證明中華文明起源於8000年前。
通過考古發現,在新石器時代的東亞大陸地區,雖然有著紅山、龍山、仰韶、大溪、良渚這五種文化區系,但是文化區系的差異更多地體現在平民使用的陶器上,而上層貴族使用的玉器都非常相似。
最重要的禮器之一,玉琮,從東北到西南都有發現。這可能說明,新石器時代的中國,雖然平民有不同的遺傳和文化傳統,上層建築可能是同一套。
中國人群,特別是漢族人群來自迅速的人口擴張,這從新石器時代中期就開始了。用Y染色體構建的中國父系遺傳譜上,我們發現了三個獨特的新石器時代個體節點,發生了突然的後代人口擴張。
也就是說,有三個人,分別有特別多的兒子,他們的兒子又有特別多的孫子,兩三代內就迅速繁衍出了成千上萬後代。
今天,近半數的中國男人都是這三個人的直系後代。根據積累的突變計算出這三個個體的年代,分別是大約6800、6500和5400年前。這三個年代正好分別對應考古文化中高廟文化、仰韶文化和紅山文化鼎盛期的開始時間。
研究中國文明起源的意義
重新審視文明的定義,我們應該認為:文明是一種讓不同的人群和諧生活於同一個國度中的倫理和科學規范。而中華文明,從八千多年前開始萌發,在五六千年前已經有了最初的古國,三四千年前完全成熟。中華文明古國之悠久,完全不輸於西方的文明古國。
為了研究中華古史,我們必須從分子人類學、考古學和語言文化等多個角度綜合分析。任何一個學科單方面的研究都只能得到片面的結果,猶如盲人摸象。只有多學科綜合研究,我們才可能看到一個多維的立體的更真實的歷史。
B. 文明起源於舊石器時代到哪個時代
從西侯度文化到山頂洞人文化時期。
中國的舊石器時代文化出現於180萬年前到距今1萬~2萬年。1961年和1962年,考古學者在黃河岸邊的山西芮城縣西侯度村後面一座名叫"人疙瘩"的小土山上發掘出成批的動物化石,30餘件石器,帶切割和刮削痕跡的鹿角和火燒過的骨頭等等。這就是迄今所知我國最早的舊石器時代文化,西侯度文化。
舊石器時代的勞動工具在早期主要是打制石器和加工石器。在西侯度有刮削器、砍砸器和三棱大尖狀器等三大類型,石器的製造工藝已達到一定的水平。舊石器時代中期打制石器技術明顯提高,石器類型也不斷增多,同時又新出現了木棒或骨棒打片的技術。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遺址在中國許多地方都有發現,其中較著名的有北京的山頂洞人。這個時期的石器呈小型化趨勢,骨、角器也相當發達。尤其是骨針,其細小的孔眼,圓滑的針身,幾乎和後來的針沒有太大的區別。針的出現是一項重要的發明,意味著人類已經學會縫制衣服,禦寒保暖了。
早期人類主要靠採集樹葉、野果為生。石器的發明開始了他們狩獵的生活方式。到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掌握了捕魚的技術,魚類成為當時人的重要食物之一。遼寧海城小孤山遺址發現有倒刺的骨魚叉,表明人類已經掌握了較高的捕魚技術。這種謀生技能上的改進擴大了人類活動的范圍。他們不必只靠森林而活,在河谷、湖畔地帶他們同樣能很好地生存。
早期人類發展中一件劃時代的大事是掌握了管理和控制火的技能。已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早期遺址中,有9處有用火的遺跡。在周口店北京人的洞穴中,保存的灰燼層厚達4~6米,中間還夾雜著一些燒裂的石塊、燒焦的獸骨等。舊石器時代中期用火的遺址有更多的發現,表明人類控制火的能力已經進一步增強。到了晚期,灰燼、炭屑、燒骨等在考古中被普遍發現。在山頂洞上部長14米、寬8米的范圍內,發現了兩層灰燼,裡面還有工具,表明這一時期中國人的祖先已經普遍掌握了保存火種的技術,而且很有可能已經學會人工取火的技術。
由於早期人類非常依賴自然環境,因此,他們始終處於漂泊不定、遷徙無常的生存狀態。但也有一部分人群有相對穩定的住所,尤其是一些天然洞穴。天然洞穴既能為人類遮風擋雨,也能禦寒保暖,是原始人類最理想的住所,是人類最早的"家"。然而直到舊石器時代中期,人類依然處於漂泊的狀態。已經發現的30多個遺址中,只有不到20%是洞穴,表明只有少數人群利用天然洞穴過著相對穩定的日子。但晚期已開始有簡陋的房屋,如哈爾濱市郊的閻家崗遺址。
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文化的一大進步是當時的人開始追求美,也形成了關於靈魂的觀念。在北京的山頂洞遺址和遼寧海城的小孤山遺址,都發現了數量較多的裝飾品。山頂洞的裝飾品種類豐富,有穿孔小石珠、穿孔小礫石、穿孔海蚶殼等,而數量最多的是用穿孔獸牙,由於長期佩帶,有些獸牙的孔道已磨得很光滑。另外,在山頂洞的下室,發現了3具完整的人頭骨和一部分軀干骨,在屍骨的周圍撒有赤鐵礦粉,還擺放著各種類型的裝飾品。這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最早的人類墓葬。據分析,赤鐵礦粉象徵著鮮血,也具有驅邪鎮妖的作用。山頂洞人相信紅色可以安撫死者的靈魂,使他們平安地生活在另一個世界中。
至此,舊石器時代的文明結束。
C. 中國最早的文明起源於何時
中華文明起源於9000年前.
關於中華文明的起源時間,西方學者根據他們的標准一直認為是3000年前,中國學者雖然存有異議,但一直無法證明這一觀點的錯誤。賈湖文化的最新研究結果和關於文明標準的定義,可以證明中華文明起源於9000年前。
文明是一種讓不同的人群和諧生活於同一個國度中的倫理和科學規范。而中華文明,從八千多年前開始萌發,在五六千年前已經有了最初的古國,三四千年前完全成熟。中華文明古國之悠久,完全不輸於西方的文明古國。
(3)文明最早出現在我國哪個文化裡面擴展閱讀:
語言文化能夠追溯的時間有限,一般不能超過新石器時代。而根據化石相似度的比較構建人類進化譜系,也存在很大的主觀判斷的影響。很多形態特徵並不與種系差異相關。
比如,去年在Science發表的喬治亞直立人的形態研究,五個同一地址同一地層發現的頭骨,形態差異近於人屬內的能人、匠人、直立人和早期智人之間的差別。這嚴重挑戰了化石形態比較的可信度。現在通過DNA的研究,可以准確判斷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而不同的文明對於人類從哪裡來也有不同解釋。西方自古有神創論傳統。中國人有著不同想法。我們的傳統認為,包括人類在內,萬物都在易變中。
「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易是絕對的。有意思的是,在尚未受到西方思想影響的兩千多年前春秋時代,莊子闡述人類起源時就說:「久竹生青寧,青寧生程,程生馬,馬生人。」
因為莊子用古楚語的專有名詞稱呼動物,翻譯過來就是:蠑螈演化出鼩鼱,鼩鼱演化出樹鼩(或者松鼠),樹鼩演化出獼猴,獼猴演化出人——這種認識與現代進化生物學的研究結果一般無二。
D. 中國最早的文化起源於
中國最早的文化起源於中國的黃河流域,它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帶來了歷史悠久,不大精神
E. 在考古學里,目前已知中國最早的文明是哪個文明
1.從晚更新世之末到全新世之初,華北和長江中下游地區開始開始從狩獵採集向食物生產/農業轉型。 在華北轉型比較迅速,粟作農業的起源與新石器時代定居社會的產生大致同步,在長江中下游,稻作農業的起源和發展長期伴隨著野生食物資源的採集經濟——這是各自文明起源的經濟基礎。在更外圍的地區, 如東北、西南、嶺南、青藏高原、西北戈壁荒漠 等,生計沒有根本性改變,或轉型較晚,基本與最早的一批文明無涉。由於二里頭是文明社會已得到公認,所以最初的文明很可能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新石器時代。而且由於東亞與舊大陸其他文明起源中心相距較遠、存在一些地理障礙,而且在約2000BC之前較少見到外來因素影響,所以一般中國新石器研究者均認為,相對於西來說的文明本土起源已成定論。
2.也是從新石器時代開始,才真正在考古學上能夠辨認出物質文化的地域性,進而區分考古學文化和譜系關系(某個地區的早晚文化之間往往有某種程度的承襲演進關系、從而不同於其他地區的現象), 這種文化譜系一經形成,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有主有次、有分支也有合流,史前中國就是由許多大大小小的文化譜系交織起來的。 其中與文明起源相關的也基本上是後來早期中國的核心區域,主要包括遼西地區、晉陝高原+河套地區、甘青地區、中原地區(晉南+關中+晉南+豫中西)、黃河下游(山東及附近)、長江下游(江浙地區)、長江中游(兩湖地區)、成都平原等。 這樣,與傳統的歷史書寫集中於黃河流域或中原中心說不同,考古學展現更多的是中國文化多元性的一面。
F. 中國最早的文明起源地為什麼會出現在甘肅
華夏文明主要發源於大地灣文化、裴李崗文化、龍山文化主要區域。位於甘肅天水市秦安縣東北的大地灣文化是中華文明火花的最初閃現之地,是仰韶文化出現最早的區域,它是我國新石器時代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遺址,比廣為人們所知的河南澠池仰韶村和陝西西安的半坡村遺址都要早。
中國的新石器時代是原始社會氏族公社制由全盛到衰落的一個階段,它以農耕和畜牧的出現為劃時代的標志。大地灣遺址是甘肅東部地區發現較為完好的一處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古文化遺存,最早距今8120年,最晚距今4900年,前後有3000年文化的連續,其規模之大、內涵之豐富,在我國考古史上亦屬罕見,為中華文明孕育肇啟做出不朽貢獻。
提起中華文明的發源,很多人一般會想起華北平原,因為這里是地勢平坦、黃河沖擊的平原很適合農業文明的發展,但一提起甘肅天水,大家會想到這不到處是山脈、草原的地方嗎?但是歷史的發展是一個過程,正如人類的演變一樣。
大地灣文化出現在公元前5800年,此時的大地灣區域氣候濕潤,有較優越的自然條件及寬闊的河谷,是早期農業發育的理想地區,也是尋找彩陶之源的希望田野。而此時的華北平原是個巨大的沖擊平原,一直在造陸,此時正是全新世的間冰期,華北平原總是河水泛濫,而此時的大地灣正處於華北平原的邊緣地帶,為文明的發展創造了非常好的條件,而也是大地灣文化相比其它文化出現的最重要原因。此時的大地灣居住的人類是華夏人分化之前的祖先羌人。
伏羲,華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甘肅天水(天水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曾有成紀、上?、秦州等稱謂)是目前國內公認的伏羲故里。甘肅省天水市作為伏羲的誕生地和伏羲文化的發祥地,境內留有大量的伏羲文化遺存。據考證伏羲所處的時代是舊石器時代中晚期,大約處在距今8000-9000年所處的時代,這與大地灣文化在時間上是統一的,兩者相輔相成。
據《三家注史記三皇本紀》記載,伏羲有神聖之德,團結統一了華夏各個部落,定都在陳地,封禪泰山。沿著這個線索我們可以簡單的知道,伏羲誕生於甘肅,隨後行走的路線是從西向東,這與華夏其它文明的出現順序和地域是相一致的,基本符合華夏主體文明從高原到平原,從西向東的延伸規律。
大地灣文化從從8000年前到5000年的歷史滄桑巨變中,大地灣有過蹣跚的步履,有過茁壯成長的身影,在這漫長的3000多年時間里,大地灣的先民們不畏艱辛、義無反顧、不斷追求、提升自我的執著精神,猶如鳳凰涅磐般驚天地泣鬼神。大地灣文化之後,中華民族形成以華夏族為主體的民族,神話中的三皇五帝率領民眾開創了中華上古文明。
G. 世界最早文明起源於哪裡中國最早文明起源於哪裡
世界最早的文明埋藏在地底下,以前的考古和現在出土的證據都不能算最終的答案,歷史的考證是根據地下出土的文物來判斷確定時間的,千萬年的地質運動變化很難找出最初的文明,今天的科技手段尚且達不到馬上穿越時空找出真相的效果,從現有的歷史地理資料來分析我個人認為最早的人類文明應該是在亞洲,而中國顯得格外神秘,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地下究竟有什麼會發生什麼樣的驚喜誰都說不清楚,中國有很多文獻記載都還是個迷尚未解開,傳統文化又有多少是現代人真正搞懂的,畢竟時隔上千萬年的事物豈是現代人輕易就能理解讀懂的,即使有實物作研究那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弄明白的,甚至有些東西人類永遠都搞不明白,我們只有通過無限的遐想去想像過去所發生的人和事,要想了解真正的歷史只有親自穿越到過去才能找出真相,別以為我在說瘋話或者說我穿越劇看多了之類似的話,哈哈!人生如夢,夢如人生,從哪裡來就必定回到哪裡去,世間本無真相,有的只是一副虛無的皮囊,人的眼睛,耳朵,思想,心跳,感覺,都是欺騙人的,人類只是浩瀚宇宙中物理效應出的一束光而已,萬事萬物皆是如此,世間萬物並沒有守恆定律,人類如此,宇宙也是如此,未知的來又未知的去,一切都是未知,真相就在這浩瀚未知的宇宙里!
H. 中國文明最早在哪一年產生
城市、文字、青銅器和大型祭祀中心的出現,被學術界視為文明形成的標志。以上四項稱為文明出現的四要素。一般而言,每一地區只要出現了其中的二至三項,就可確定這個地區是否進入了文明。其中,城市和文字是文明出現的主要標志。因此,國際學術界認為中國文明社會的形成始於商代,其最主要標志是甲骨文的出現。據中國文獻記載,商朝已經是一個具有高度文明成就的國家。在商以前,中國有關最早國家的出現是夏朝。但是,國外史書對中國夏朝均不認同,不予記載。主要原因是迄今為止,在考古遺存當中,沒有發現能夠確認夏代存在的「同代認同文字」證據。一般來說,中國學術界認同夏代是中國第一個進入文明的國家,但則對中國以何種演進形式,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進入文明時代,分歧頗大。
夏朝(約為前2070年—約前1600年) 中國史書記載的第一個朝代。根據史書記載,夏朝是禹的兒子啟在鈞台(在今河南禹州)廢除了傳統的部落「禪讓」制,殺死益而稱王,建立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夏禹傳子代替了以前的禪讓制度,由禪讓制變成王位的世襲制。夏朝共傳13代,16王。夏朝其中心區域在今天的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帶。據說啟死後,太康即位,出現了一時的政權更迭,即所謂「失國」。再經少康中興,重建夏朝。到孔甲統治時,夏朝走向衰落。此後,三傳至桀,後為商朝所滅。 由於夏朝沒有文字直接流傳下來,所以,長期以來對其了解還主要依賴古代文獻的記載,包括夏朝的國王、官吏、軍隊以及刑獄情況。現代以來,河南省偃師縣二里頭村遺址中大型宮殿、墓葬以及許多青銅器的出土,則從一個側面揭示了作為奴隸制的夏朝的政治、經濟及社會文化、生活等等方面的情況。 夏朝都城幾經變更。禹在確立王權後,就在有崇部落所在地——嵩山之陽建立了陽城(河南登封縣告成鎮)作為都城。後又遷往陽翟(河南禹州)。 2、夏朝的建立 夏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王朝的建立,從禹開始。 相傳堯、舜、禹時,部落聯盟間採用「禪讓」的方式「選賢與能」,推舉天下的共主。如堯老時,把「王」位禪讓給了賢能的舜。 禹的父親崇伯鯀,是雄據大河南岸位於嵩山中的有崇氏部落首領。有崇氏與在大河北岸太行山東麓的共工氏,都是富有治水經驗的部落。在堯舜時期,為了爭奪王權,鯀與共工先後對堯舜展開了激烈的斗爭,都失敗了。 後來,禹又繼續聯合共工氏以及其他眾多的部落,在伊、洛、河、濟一帶,逐步展開治水的工作。禹接任了鯀的職位,放棄了鯀「堵」的治水方略,改為以疏導為主,就是依據地勢的高下,疏導高地的川流積水,使肥沃的平原能減少洪水泛濫的災害。 經過治理之後,原來大都集中在大平原邊沿地勢較高地區的居民,紛紛遷移到比較低平的原野中,開墾那些肥沃的土地。那些草木茂盛、禽獸繁殖的藪澤地,成為人們樂於定居的地方。社會生產力有了顯著的提高,這就為奴隸制國家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經濟基礎。 禹是來自中原夏族部落聯盟的首領,他在成為天下的「共主」之後,組建軍隊,南征三苗,修建城池,制定刑法,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