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文化怎麼評價

文化怎麼評價

發布時間:2022-07-15 05:25:10

❶ 如何從大歷史的的角度正確評價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和價值

中國文化是一種精神層面的知識體系。中國特有的精神層面的知識體系高於西方物理層面的知識體系。在這種知識體系的熏陶下,中國人學起物理層面的知識不太難,由此造成中國進步的速度也非常快。這歸因於中國知識體系的上述優勢,歸因於我們文化中的「實事求是」的精髓。

實事求是是中國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國人知識形成的基本方法。「實事求是」的思想可追溯到老子的《道德經》,這本書最早稱《德道經》,「德」先「道」後,這說明老子重視的是范疇是「德」而不是「道」。「德」為「事」,「道」為理。

它講的是從具體「事」里講「道」,「道」孕於「德」中。在老子《道德經》中,形而上者曰「道」,形而下者曰「德」。「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意思是說真「德」是有「道」之「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是說那種徒有虛表的無「道」之「德」,可稱為「無德」。

這與「道,可道,非常道」是同類判斷句式:意即形而上的「道」是不可言的,而可言之道則是形而下的,因而不是真「道」;「非常道」,接近於形而下的「德」。

《老子》說萬物「道生之,德畜之」,這與管子說的「德者道之舍」是一個意思,即「德」是「道」的具體物質載體,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德」與「道」兩大范疇奠定了中國經驗型文化的哲學基本。

(1)文化怎麼評價擴展閱讀:

與西漢在農民戰爭中覆滅造成「實事求是」命題在東漢提出的道理一樣,大宋滅亡造成明清之際的中國思想界大反思,大反思推動了中國心學的出現,救亡先救心。宋代知識分子對戰國時期的《大學》中「正心」思想的挖掘及隨後王陽明(1472-1529)心學在明代的出現,,是中國思想界發生的大革命: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❷ 如何進行企業文化建設評價

摘要 企業文化建設評價主要有兩種評價方式:

❸ 如何正確評價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是指中國歷史上以個體農業經濟為基礎,以宗法家庭為背景,以儒家倫理道德為核心的社會文化體系。她是我們的祖先傳承下來的豐厚遺產,曾長期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她所蘊含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准則。她一方面具有強烈的歷史性、遺傳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鮮活的現實性、變異性。她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今天的中國人,為我們開創新文化提供歷史的根據和現實的基礎。
中國傳統文化的最主要特徵是其支配地位長期被儒家倫理文化的價值取向占據著。上至華夏的原始民族,下至近代社會,上下五千年,儒家倫理文化一直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而且至今仍然影響著中華民族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除此以外,我們還能從以下幾方面特徵加以認識:

首先,中國傳統文化是封閉的生態環境條件下,農業為主的自然經濟的產物。是以漢族為主體,融合各族人民的智慧,共同創造的,這一特定區域特定人類圈的社會精神形態,具有強烈的民族性。

其次,中國傳統文化是歷時五千年形成的一個完整而龐大的體系,從哲學思想、思維方式到心理傾向,滲透進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十分豐富,具有內容的完整性。

第三,作為文化傳統,世世代代傳播延續下去,還將繼續傳承下去,無論是自然傳承,還是選擇傳承,隨著時間的推移,從不停止。教育的傳承屬於選擇傳承,即把優秀部分傳承下去。因此,它具有永久的傳承性。

第四,傳統文化屬於舊的時代,受著時代的局限,總是一分為二的,其中精華與糟粕並存,養料與毒素同在。對教育有正面的積極的影響,也有負面的消極的效應,具有影響的雙重性。

❹ 文化的評價與標准(談談文化的標準是什麼,派別意見)

傳統文化的標準定義
傳統文化
由歷史沿襲而來的風俗、道德、思想、藝術、制度、生活方式等一切物質和精神文化現象的有機復合體。任何民族的傳統文化都是在歷史進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都隨著歷史的演變而代代延續,都有其特定的內涵和佔主導地位的基本精神。傳統文化包含著有形的物質文化,但更多的體現在無形的精神文化方面,體現在人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心理特徵、審美情趣、價值觀念上,內化、積淀、滲透於每一代社會成員的心理深處。傳統文化有四大特點:一是新舊交融性。傳統文化是過去一直發展到現在的東西,是過去與現在交融的結果,滲入了每一個時代的新思想、新血液,並非古人的獨創。二是相對穩定性。不可否認,傳統文化是在動態過程中不斷吸取新內容而形成的,但它是植根於自己民族土壤中穩態的東西,有相對不變的一面,能夠超越時代而長久延續。凡不具有這種穩定性的文化現象,必將隨著時光的流逝而被歷史所淘汰,不成其為傳統。三是倫理性。盡管各個國家和民族的倫理觀念標准、表現形式不一,但這是傳統文化得以延續的力量和原因,是以強制的法律范疇之外的社會道德觀念認可而淬的。四是廣泛的社會性。傳統文化既不是賢哲的觀點,也不是少數人的思想傾向,它反映和代表著一個民族、社會的整體意識和總傾向。

如何評價大眾文化??
評價大眾文化: 大眾文化理論滋養的土壤是現代工業社會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伴隨高科技生產而呈現紛繁的物質文化消費。文化消費是現象,不是文化本身;文化是精神產品,不是具體的物質。工業化生產解決的是人類生存的基本需要,即提供豐富的生活物質,文化解決的是人類生存的高級需求,即精神提升和美的建構,亦即人類如何實現自身價值、發掘自身潛力、實現對人性的終極關懷。大眾文化的倡導者顯然忽略了這個簡單的事實。社會生產所追求的是物質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並盡可能為人類提供紛繁復雜的消費構成。大眾文化的平面化、批量復制是以消解文化個性和創造性為目的的,物質追求的豐富多樣性與文化追求的簡單標准化顯然構成了一個人類生存的悖論。從某種意義上說,西方大眾文化思潮是一場反叛主流意識形態的思想運動。它是建立在西方經濟高度發達的基礎之上,工業文明發展到一定進程,大眾的自由意識、思想解放達到某種高度之後產生的。

新文化運動的反思
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1916年9月起改名為《新青年》,1917年1月遷到北京,1926年7月停刊。以《新青年》為主要輿論陣地的新文化派代表人物有:陳獨秀、胡適、李大釗、魯迅、易白沙、吳虞、錢玄同等,新文化派以文學革命為起點,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批判,被稱之為新文化運動。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學校學生在天安門廣場集@#¥會游*&行,反對巴黎和會損害中國權益,史稱「五四運動」。
然而,後人常常將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混淆,籠統的稱之為五四新文化運動。事實上,五四是五四,新文化運動是新文化運動,二者不可混淆。五四運動,其源流上承東漢東京「黨錮之流、獨行之輩」,是一種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精神;而新文化運動,則是面對清季「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屢次救亡圖存運動失敗或無望後的又一次救亡運動而已,只不過,這一次,則是所謂「文化救國」,與前幾次的救亡運動比,少了些火葯味兒和政治斗爭而已。
但是,由於今天對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二者的混淆,似乎對新文化運動的重新審視,變成了對五四運動的重新翻案一樣。因此,對於這一點需要特別指出,我這里,是重新審視新文化運動,這種審視,與五四運動無關。
今天,我們回過頭來看新文化派,我們需要承認,新文化運動確實給當時中國帶來了一股新鮮的空氣,讓科學、民**&#@主的觀念,深入人心,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從而影響了二十世紀中國的歷史,並且這種影響就是在今天,還是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的(當然,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科學、民**&#@主、自由等等現代觀念的深入人心,並非只是新文化派的功勞,事實上,就是當時被作為保守派攻擊的學衡派,也是支持這些觀念的,只是他們二派在對待傳統文化和中國文明的出路方面所持的觀點不同而已,這一點,到現在也是被人們所忽視了的,這種忽視,在今天,又加到了新儒家和文化保守主義的身上了,誣蔑他們要將人們帶回到所謂的封建社會去)。但是,其消極影響,也是伴隨而至,直到今天,流毒不絕。
消極影響之一,就是歷史的、文化的虛無主義。
我們知道,世界任何民族的起源歷史,其一大特點就是具有神話色彩,神人不分,比如羅馬起源始祖,據說,就是由狼喂養成人的。中國的三皇五帝史也是如此,這本不奇怪。然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開始,以堪稱憤青鼻祖的顧頡剛、錢玄同為首的「疑古派」派,對中國上古史全盤否定,稱「三皇五帝」史為偽古史,夏也是不存在的(「大禹是條蟲」就是這位老先生的傑作),殷商王朝若非安陽甲骨資料的出土.也幾乎難逃被抹煞的噩運。甚至西周初年也被看成是「本無信史」」的傳說時代。流毒至今,仍然有人否認夏代的存在。既然這些歷史是不存在的,那以此為基礎產生的《詩》《書》諸文化經典也就是偽經典了。我們來欣賞一下「疑古派」的一些結論:

「許慎的《說文》是一部集偽古字、偽古義、偽古禮、偽古制和偽古說之大成的書。」
「至於《左傳》,……這部書底信實的價值,和《三國演義》差不多。「
「從實際上說,『六經』之中最不成東西的是《春秋》。」

就連以 「小心求證」求學術的胡適,也說,「東周以前的歷史沒有一個字是可信的。」這里,我們看到的只剩下他的「大膽懷疑」了,而「全盤西化」就是這位「小心求證」的胡適老先生提出的。
在這種學術氣氛下,可想而知,作為傳承中國文明精髓的諸經和其建立的歷史實踐基礎的被打倒,中國人的精神,就失去了其自強不息的源頭動力了,經典失去了其解釋系統,其存在不過是活的化石而已,只能讓人欣賞。而經典及其歷史實踐的被打倒首先是中國人自己倒下了,失去了對中國文化的自信。對自己文化的不自信,往往會產生對其它文化盲目崇拜。於是,出現了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學者,居然鬧出了將孟子當外國人崇拜的笑料。
消極影響之二,以偏激代替理性。
新文化運動,標榜科學和理性,要求以理性與科學判斷一切,但事實上,新文化運動挾庸俗的進化論觀點,宣揚優勝劣汰,偏激偏進,幾無理性可言的。
新文化運動標榜反對專制,提倡民**&#@主;反對儒家,歌頌法家。而魯迅,被時人歌頌為中國的尼采。如果說,儒家專制的話,法家思想起碼比儒家專制的多,歷來為人所垢病;而尼采本人,後來被視法西斯理論的先驅。理性何在?
新文化派否定中國傳統是從文學開始的,號稱「文學革命」。後來,這種否定和懷疑的思潮,發展到否定中國的一切所謂舊的東西(和文革何其相象!),甚至於中國人。阿Q就是中國人的國際形象代表。我們來看看新文化派的主張:
一、廢除漢語
取消漢語,用英語或法語代替(劉半農、錢玄同)。
二、廢除漢字
欲使中國不亡,非取消記載道教妖言的漢字不可(錢玄同);
漢字不廢,中國必亡(胡適);
漢字終當廢去,蓋人存則文必廢,文存則人當亡,在此時代,已無倖存之道(魯迅);
三、廢除中國戲曲
四、廢除中醫中葯
五、文學革命
1917年1月,胡適發表了《文學改良芻議》,首先提出文學改良的主張,提倡以白話文代替文言文,以白話文學代替仿古文學。2月,陳獨秀發表了《文學革命論》,改良變而為革命,標榜所謂國民文學,將傳統的文學等同於貴族文學,封建主義的文學。陳積極鼓吹他的所謂文學革命軍的「三大主義」,即:推倒貴族文學,建設國民文學;推倒古典文學,建設寫實文學;推倒山林文學,建設社會文學。這種對文明及其載體貼標簽,一棒子打倒的做法,和後來的給人隨便戴高帽,無限上綱之間,是否有某種冥冥中的幽暗通道在溝通著?
六、……
七、……
廢除!廢除!廢除!……
打倒!打倒!打倒!……
這種瘋狂,真叫人懷疑,是要擁抱文明呢,還是自絕於文明?倘若這些個廢除都徹底實現了,中國還剩下什麼?我們中國人恐怕真不認識中國人了!但是倘若沒實現或沒完全實現呢?那新文化派就有話說了,你做的還不夠徹底!
這種偏激帶來的另一大弊端就是造成學風輕浮,學者追求轟動效應,廣告效應;而文學革命,帶來的就是革中國文明的命,幾千年文明的積累,毀於一旦,文喪道絕。1912年,蔡元培廢除了小學「讀經科」,1920年,小學語文科全部改成了白話文。今天,能讀懂文言文的國人已經少之又少了;而讀文言文的人,多數也只是將其當做一種個人愛好,抱著欣賞的態度讀的。中國文明失去了發展,隨著大清王朝的滅亡,永遠的停留在了過去,成了無生命力的東西。
消極影響之三,反道德主義。
新文化派反禮教,打倒孔家店。在魯迅看來,中國的書中,就三個字――「人吃人」, 藏在仁義道德的縫里。中國幾千年唯一不變的就是道學家虛偽的仁義禮智。新文化派還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光明燦爛的博愛的新道德的社會,以便讓人們認清所謂狹隘的舊道德的社會:
「我們不滿意於舊道德。是因為孝弟底范圍太狹了。說什麼愛有等差,施及親始,未免太猾頭了。」 (《新文化運動是什麼?》陳獨秀)這種墨子先生兼愛的老調,早已經證明不合人性了,反倒成了新文化派手中的寶貝。雷鋒精神可謂博愛之至矣,國人也學習實踐多年,反倒是這個社會時時出現孟子批判的「率獸食人」現象,人給狗下跪的事時有耳聞。
道德具有強烈的實踐性。只有深查人性的微妙,從符合人性的的路徑出發,才能真正實踐道德。不合人性的道德,必將不能長久。
子貢是孔子的弟子,名賜,也是富甲一方的商人。有一次,他贖回了一個淪落在國外為奴的魯國人。根據魯國的法律,國家是要給贖買人相應的賠償金的,但是,富有的子貢卻沒有去領取自己應得的賠償。他認為,君子應該扶危濟困,況且自己又有錢,這點贖金算得了什麼呢?
子貢就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孔子。孔子說:「賜,這樣做,就是你的過失了。」子貢有些詫異,問為什麼?孔子說:「從官府取你應得的賠償金,並不會對你的德行有什麼損害。你不取賠償金,就會暗示別人,取賠償金是道德不夠高尚的表現。我擔心,從此以後,魯國人不再贖自己的同胞了。」孔夫子可謂至察矣!
當人們把道德標准提高到需要人仰視才能看得見,做得到的時候,這個社會的道德實踐,就只能被人陽奉陰違了。
魯迅先生有一個馬甲的比喻,說舊馬甲沒有穿破,人們也可以做一個新馬甲來穿穿。我們也可以這么說,倘若新馬甲還是一個畫餅的時候,舊馬甲也是可以不用丟掉的。
否定的終極,就是否定否定自身。如今,否定所謂封建的道德,經過近一個世紀的發展,已經到了否定當初那些鼓吹否定道德的人所鼓吹的道德的地步了。「不要拿道德說事」,已經成了一些人的口頭禪。
上面三點,是新文化運動帶來的主要的消極影響。講這些,並非是要否定新文化運動的歷史意義――雖然它應該在某些方面,並且是很重要的方面被否定,而是希望,在建設新的文明的今天,我們能夠抱著「泰山不讓土壤,河海不擇細流,王者不卻眾庶」的寬廣胸襟,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建設自主的、當代人的、有生命力的新的中國文明。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6789285.html?fr=qrl3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果不能夠滿足你的需求,可以自己到網上搜一搜!祝順!

❺ 如何評價和對待中國傳統文化論文

對待中國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知道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有5000年的歷史,這中間有一些是需要我們繼承的,有一些是需要摒棄的。因此我們要認真分辨出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和糟粕。傳統文化當中友誼的部分,我們一定要把它發揚光大。而傳統文化當中不太好的一部分我們就要摒棄。要正確的看待,傳統文化當中的精華與糟粕。要不斷的發揚和繼承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❻ 如何客觀評價中華文化

中華民族曾經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中國封建社會前期和中期的經濟和科學技術水平曾經居於當時世界的先進地位。然而,中國封建社會在後期卻遲滯不前,中國傳統文化並沒有產生出近代意義的自然科學,以至於中國長期沒有擺脫經濟和科學技術落後的局面。相對於西方中世紀的基督教統治而言,中國傳統文化有其長處;相對於西方文藝復興以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而言,中國傳統文化有其缺陷。這兩方面的意義都應予以肯定。

❼ 如何評價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是指中國歷史上以個體農業經濟為基礎,以宗法家庭為背景,以儒家倫理道德為核心的社會文化體系。她是我們的祖先傳承下來的豐厚遺產,曾長期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她所蘊含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准則。她一方面具有強烈的歷史性、遺傳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鮮活的現實性、變異性。她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今天的中國人,為我們開創新文化提供歷史的根據和現實的基礎。
中國傳統文化的最主要特徵是其支配地位長期被儒家倫理文化的價值取向占據著。上至華夏的原始民族,下至近代社會,上下五千年,儒家倫理文化一直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而且至今仍然影響著中華民族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除此以外,我們還能從以下幾方面特徵加以認識:

首先,中國傳統文化是封閉的生態環境條件下,農業為主的自然經濟的產物。是以漢族為主體,融合各族人民的智慧,共同創造的,這一特定區域特定人類圈的社會精神形態,具有強烈的民族性。

其次,中國傳統文化是歷時五千年形成的一個完整而龐大的體系,從哲學思想、思維方式到心理傾向,滲透進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十分豐富,具有內容的完整性。

第三,作為文化傳統,世世代代傳播延續下去,還將繼續傳承下去,無論是自然傳承,還是選擇傳承,隨著時間的推移,從不停止。教育的傳承屬於選擇傳承,即把優秀部分傳承下去。因此,它具有永久的傳承性。

第四,傳統文化屬於舊的時代,受著時代的局限,總是一分為二的,其中精華與糟粕並存,養料與毒素同在。對教育有正面的積極的影響,也有負面的消極的效應,具有影響的雙重性。

❽ 如何評價一個企業文化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經告誡我們,沒有目標指標(無法評價)的工作終究會成為空談。企業文化建設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和具有戰略意義的工作,人們對此深信不疑,但遺憾的是,至今還沒有哪位專家學者給出了「客觀評價企業文化優劣」的辦法。其結果是,在多數企業里,企業文化建設或者成為空談(會里會外說說而已),或者成為一種不由自主的行動和努力(憑著老闆自身的直覺)。
筆者曾經長期從事企業管理和顧問工作,深知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更知道如何用客觀事實來評價企業文化的好壞優劣。筆者寫下這篇短文,目的是讓企業經營管理者能對企業文化建設有一個全新的甚至是顛覆性的認識,並著手建設優秀企業文化。
首先,員工工作改善越多,企業文化越好。這是最關鍵的事實,也是中國企業最缺乏的方面。企業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軟實力的競爭,而改善是軟實力的最重要部分。所以員工工作改善越多,企業文化越優秀,競爭力越強。
其次,員工違規現象越少,企業文化越好。這是最基礎的事實,也是企業管理者必須時刻關注的方面。培養員工良好習慣是建設企業文化的基礎性工作,所以企業文化建設的第一步就是要使員工能夠遵章守紀,按標准做事情。
第三,員工工傷事故越少,企業文化越好。工傷事故越少越好的道理誰都懂得,但是把減少工傷事故提高到企業文化建設的高度來認知的卻不多。減少工傷事故,不僅需要企業建設安全的環境,還有賴於培養員工良好的安全意識。
第四,公司勞資糾紛越少,企業文化越好。在一個具有優秀文化的企業里,勞資雙方目標一致,平等對待,和諧雙贏。勞資糾紛多,說明這種和諧的勞資關系受到破壞,勞資雙方互相猜忌,互相博弈,最後的結果是雙輸。
第五,新員工離職率越低,企業文化越好。在一家文化優秀的企業里,員工之間互助友愛,特別是對新員工更是關愛有加,有利於留住新員工。在一家文化糟糕的企業里,員工之間相互提防,對新員工更是冷漠對待。
第六,離職員工滿意度越高,企業文化越好。一家企業的文化到底好不好,最客觀公正的評價來源於離職員工。如果員工離職後還能對培育自己的企業念念不忘,感恩自己的領導,說明這家企業文化一定是優秀的,否則就是不優秀的。
以上六個方面可以全面反映企業文化的優劣好壞。懂得這些道理之後,我們就可以具體研究建設優秀企業文化的具體辦法了

閱讀全文

與文化怎麼評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9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6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1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