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溫州哪裡有文化基因

溫州哪裡有文化基因

發布時間:2022-07-15 05:53:23

❶ 溫州有什麼文化遺址

溫州古文化遺址,首次於1952年在永嘉上塘正門山發現,接著在羅浮長腳窟山、下塘嶼門山和樂清茗嶼、瑞安陶山、馬嶼及溫州市郊雙嶼等地又陸續發現。80年代以來,通過全市范圍內的文物普查和專題調查,查明境內二區九縣(市)均遺有古文化遺址,計達百餘處,主要分布在甌江、飛雲江及其支流兩岸,大多依山旁水。
溫州古文化遺址大致可分前後兩個階段。前階段,除少數早期石器磨製欠精、器面留有錘擊痕跡外,大多數石器磨製精緻,已採用打、磨、琢兼施技術;陶器主要有夾炭陶。與河姆渡中晚期文化、良諸文化的一些石器、陶器特徵相似,目前僅發現數處,以樂清白石遺址為代表。後階段,石器表面略粗糙,形制較簡單,其鑄類石器橫剖面大多呈三角形、梯形;陶器有泥質陶、彩繪陶和印紋硬陶等。與福建閩候曇石山文化的一些石器、陶器特徵相似。目前這類遺址的發現約占總數百分之九十以上,以瑞安陶山山前山、馬嶼牛頭頸等遺址為代表。

□白石遺址

❷ 溫州民俗文化有哪些

1、晉南木版年畫

產於山西晉南。遠在宋、金時期,晉南臨汾一帶的造紙、刻版、印刷技術已相當發達,於是,木版年畫也就應運而生。在甘肅黑水城附近一古塔中發現宋、金時期平陽城姬家雕印的一幅木版年畫《四美圖》。

❸ 溫州的風土人情及歷史文化,地理環境

溫州位於中國東南部,甌江下游南岸,是浙江省下屬的地級市,為沿海港口城市,簡稱甌,別稱鹿城。擁有面積11784平方千米,轄海域11000平方千米。地理位置:東經119°37′-121°18′、北緯27°03′-28°36′ 溫州市是浙江省的地級市 東南丘陵,為沿海港口城市,浙江的三大經濟中心之一,位於中國黃金海岸線中段,浙江東南部,東瀕東海,南接福建寧德福鼎市,西與麗水市相連,北與台州市毗鄰,是我國第一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浙江省地級市,浙南經濟、文化中心。溫州2009年GDP突破2527億元,浙江省內排第三,2009年溫州GDP比上年增長8.5%,增幅與上年持平,2009年全年實現財政一般預算總收入360.72億元。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21元,增長7.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0100元,增長7.1%。 全市總面積11784平方千米,其中市區1082平方千米。總人口799.8萬人(2008年)。轄3個市轄區、6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共有30個街道、119個鎮(包括2個民族鎮)、143個鄉(包括5個民族鄉)。 溫州古為甌地,也稱東甌,簡稱「甌」。甌是一種陶制器皿的名稱。約在新石器時代,溫州居住著原始甌人並製作陶器。留學海外的溫州學子在看到香港被稱作HONGKONG的時候根據溫州的甌語(溫州話)發明了YUJEU這個稱呼。 溫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沿海城市。溫州古城建於東晉明帝太寧元年(公元323年),因地在溫嶠嶺南,「雖隆冬而恆燠」,四季溫和濕潤,故名溫州。 溫州,是一座充滿活力與激情的城市,一座充滿魅力與夢幻的城市,一座充滿智慧與故事的城市。溫州人以「智行天下」、「善行天下」、「商行天下」而遐邇聞名。 溫州文化燦爛,史稱「東南鄒魯」。溫州是中國數學家的搖籃、中國山水詩的發祥地、中國南戲的故鄉、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先發地區與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 溫州的市花是茶花,市樹是榕樹,市鳥是海鷗,市歌是《會飛的家鄉》。 還有一本描寫溫州的小說《溫州別戀》,作者是六百里。歷史文化 溫州五馬街 溫州歷史悠久,人傑地靈。 溫州古代稱甌越。還在五六千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就有先民在這里勞動生息。戰國時屬越國,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設置閩中郡。漢惠帝三年封越王勾踐後裔騶搖為東海王,建都東甌,俗稱東甌王。漢順帝永和三年置永寧縣,東晉明帝太寧元年設永嘉郡,唐高宗上元二年改置州,因氣候溫暖,"雖隆冬而恆燠",故名溫州。 據《溫州府志》載,當年建城時,太守郭璞登上西山,瞭望周圍諸山,錯立如斗,便對當地百姓說:城饒山外,當聚富盛,然不免兵戈水火城建於山,則寇不入斗,可長保安逸。於是他仿照北斗星體位置,圍繞諸山築城,故稱斗城。傳說在築城時,有隻白鹿銜花疾奔而來把花吐在城牆上,然後化作一團樣雲冉冉飛入天際,白鹿跑過的地方,一片鳥語花香。人們為取吉利,將這座城市稱為白鹿城或鹿城,也把郭璞登上的這座山稱為「郭公山」。 溫州歷史上以手工業發達著稱,是青瓷發源地之一,造紙、造船、絲綢、綉品、漆器、鞋革等在我國歷史上均有一定地位。南宋時被辟為對外通商口岸,有「一片繁榮海上頭,從來喚作小杭州」之稱。溫州是南戲故鄉,14世紀中葉溫州著名劇作家高明的《琵琶記》被譯為多國文字,在世界上廣為流傳。 溫州歷代人才輩出,在學術、文學藝術和科技方面都取得卓著成就。在南宋時期,學術上形成了以葉適為代表的"永嘉學派",在我國學術史有著很高的地位和深遠的影響。文學方面,詩壇上出現了"永嘉四靈"詩派;戲曲上首創了"南戲"這種民間戲劇形式。南宋熙祐年間,醫學家陳元擇以《三因方》為理論基礎創立了永嘉醫派;兩宋及元明清各代也都有不少傑出人才,如黃公望、劉基、孫詒讓等等。當代文化教育界更是群星燦璀璨:夏鼐、夏承燾、蘇步青、谷超豪、劉旦宅、孟慶江、林曦明、林劍丹、陳忠康、張素、張如元、馬亦釗、汪廷漢、戴宏海…… 溫州歷代鼎甲:溫州自唐宣宗大中十三年至清末廢科舉(公元859-1905年)的1050年間,共有文科狀元7人,進士1416人,其中唐代2人,兩宋1228人(北宋81人,南宋1147人)元代12人,明代139人,清代35。歷代共有武狀元19人,武進士近400人,其中兩宋310人(北宋1人,南宋309人),明代3人,清代約70-80人。 溫州歷代狀元、榜眼、探花 1、文科狀元(7人): 徐?、王十朋、木待問、趙建大、周坦、徐儼夫、周旋 2、文科榜眼(9人): 葉適、陳棟、陳求魯、林公一、陳宜中、鄒臻、周仁勇(文武榜眼)、卓敬、王瓚 3、文科探花(3人): 陳桷、黃中、孫希旦 4、武科狀元(20人):潘文虎、陳鰲、陳鶚、蔡必勝、黃裦然、林管、薛贄、朱嗣宗、林夢新、朱熠、趙國華、項桂發、章夢飛、侯畐、張宗德、朱應舉、蔡起辛、翁[木鄂]、林時中、王名世 5、武科榜眼(4人): 林景衡、戴應發、林景新、周仁勇 6、武科探花(6人): 林武子、陳元普、孔元圭、葉宗澤、薛應龍、陳龍發 古文化遺址 首次於1952年在永嘉上塘正門山發現,後在許多地點又陸續發現。 80年代以來通過全市范圍內的文物普查和專題調查,查明境內二區九縣(市)均遺有古文化遺址,計達百餘處,主要分布在甌江、飛雲江及其支流兩岸,大多依山傍水。 溫州古文化遺址大致可分前後兩個階段,前階段,除少數早期石器磨製欠精、器面留有錘擊痕跡外,大多數石器磨製精緻,已採用打、磨、琢兼施技術;陶器主要有夾炭陶。與河姆渡中晚期文化、良渚文化的一些石器、陶器特徵相似,以樂清白石遺址為代表。後階段,石器表面略粗糙,形制較簡單,其錛類石器橫剖面大多呈三角形、梯形;陶器有泥質陶、彩繪陶和印紋硬陶等。與福建閩侯曇石山文化的一些石器、陶器特徵相似。目前這類遺址的發現約占總數百分之九十以上,以瑞安陶山山前山、馬嶼牛頭頸等遺址為代表。 ①白石遺址:在樂清白石鎮白石溪楊柳灘溪床下二三米深處。系沖積形成的遺址。 ②大坪遺址:在瑞安北龍鄉大嶴村北龍山北麓。北龍鄉在飛雲江口外一島嶼上。 ③下湖墩遺址:在泰順百丈鎮交溪洋村北下湖墩山上,范圍約1500平方米,1988年11月發現。 ④山前山遺址:在瑞安碧山鎮街路村,南臨飛雲江,面積約250×50米,遺物多裸露在地表,以山坪和東南山坡最為豐富。 ⑤牛頭頸遺址:在瑞安馬嶼荊谷鄉山頭上村牛頭頸山中段,北眺飛雲江,1961年發現,范圍約6000平方米。遺物多分布在山坡地表。 ⑥鶴嶼山遺址:在瑞安仙降鎮下社村,與山前山遺址隔江相對,1971年發現,面積約10000平方米。 ⑦獅子崗遺址:在泰順司前鎮前村,1986年發現,面積約8000平方米。山頂-壕溝斷面和東面山坡遺物較豐富。 ⑧仙堂山遺址: 在蒼南橋墩鎮仙堂村北海拔40餘米山坪上,1985年發現,面積約3500 平方米。 溫州旅遊景點: http://www.lvmama.com/place/dest/330300 溫州網: http://www.66wz.com/

❹ 溫州的傳統文化有哪些

1、三朝。結婚和孩子出生的第三天,都叫「三朝」。後者俗稱「三日兒」。洗生婆要在「三朝」為嬰兒洗浴、更衣和檢視臍帶痕。外婆家要送禮,內有壽桃、紅蛋、花生、福壽糕及四季衣物。主家要擺酒請洗生婆和女客。

2、芥菜飯。農歷二月初二,溫州素有吃芥菜飯的習俗,謂可以防止生疥瘡。《瑞安縣志》記載:「取芥菜煮飯食之,雲能明目,蓋取清精之義」。芥菜飯佐料有肉絲、香菇絲和蝦米等。

3、吃巧食。每逢七夕吃「巧食」習俗。「巧食」是米粉拌紅糖、蘸芝麻製成,有舌形、指形等。夜把「巧食」拋在瓦背上,酬謝喜鵲搭橋之功,並望多給人間報喜。

(4)溫州哪裡有文化基因擴展閱讀:

1、溫州歷史悠久,有豐富的文化遺存。甌越文化、山水文化、民族文化等源遠流長,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戲曲、造型藝術、民間美術、民間手工技藝、民間習俗等有著深厚的底蘊和獨特的價值,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十分豐富。

2、自2005年非遺保護工作全面開始以來,通過溫州市性普查,共確定非遺線索55萬余條,有價值項目27000餘個。在此基礎上成功申報和公布樂清黃楊木雕、細紋刻紙、溫州鼓詞、泰順的葯發木偶、永嘉崑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國家級17項,省級78項,市級227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國家級6人,省級64人。

❺ 有關溫州的歷史文化

東甌名城」溫州,是一座歷史文化悠久的城市,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是中國沿海九個港口之一,公元323年,著名學者郭璞選址始建溫州城。相傳建城時,有一隻白鹿銜花跨城而過,所到之處一片鳥語花香、祥雲騰飛,故又名「鹿城」。<br/>「東甌山水甲江南」,溫州旅遊資源極為豐富。有被譽為「海上名山、寰中絕勝」的雁盪山和號稱「天下第一江」的楠溪江兩個國家級名勝風景區;有以「東方夏威夷」著稱的南麂山列島和有「動植物王國」之稱的烏岩嶺自然保護區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br/>溫州還是改革開放較早的前沿城市,商業經濟相當發達。溫州人幾乎家家戶戶經商,專業市場遍地開花。一方面,外資大量湧入溫州,使其迅速發展成為科技先進、經濟繁榮、文明富裕的現代化商貿港口城市;另一方面,溫州人開辦的公司遍布五洲四海。「溫州模式」、「溫州速度」、「溫州商人」,享譽海內外。<br/>

❻ 溫州特色的地方有哪些

溫州特色地方主要有以下幾個景點

1、雁盪山

位於溫州市區北面甌江之中,總面積約7萬平方米,東西長,南北狹,列中國四大名勝孤嶼之首,風景秀麗,歷史古跡,人文景觀豐富,是甌江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歷來被稱為「甌江蓬萊」,歷代著名詩人李白、杜甫等都曾相繼留跡江心嶼。

❼ 溫州有哪些世界自然文化遺產

溫州目前還沒有,只有雁盪山是國家級的風景區

❽ 求溫州古城歷史(要有地方和歷史背景)

溫州人被稱為"中國的猶太人",天生會做生意,溫州,已不僅僅是一個地理名詞,而且還是一種文化、一種精神的象徵。這里的人們從小就確立了賺錢致富的志向,他們立志要當老闆,成為能夠真正挺起腰桿的有錢的中國人。他們執著於賺錢、自立自強、敢想敢幹、艱苦創業、永不言敗;他們四海為家,敢為人先,有市場的地方就有我,有我的地方就能拓出一片市場;他們白手起家,運籌帷幄,向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調動資金和商品,為國家的富強、為自我的發展承擔一份責任。 溫州人的膽識和智慧、冒險精神和文化基因,讓中國和世界刮目相看。那麼,是什麼造就了溫州人?是什麼使溫州人成了特殊的創業群體?同樣是中國人,同樣的社會制度,同樣的教育制度,同樣的開放政策,溫州一不是特區,二沒有多少華僑,近代也沒有被劃為租界,根本沒有深圳、廣州、上海的優勢,那麼,到底是什麼因素使溫州人從中華民族中脫穎而出?
原來,是溫州的風水所致!

要了解這一點,就不能不提到風水學祖師郭璞。他衣冠墳地就在一處南京玄武湖畔的,另外一處在鎮江金山
郭璞,我國東晉時代的學者、文學家。字景純。河東聞喜(今屬山西)人。父郭瑗,晉初任建平太守。西晉末年郭璞預計到家鄉戰亂將起,於是避地東南。過江後在宣城太守殷佑幕下任參軍,後又從宣城東下,被當時任丹陽太守的王導引為參軍。晉元帝即位後,任著作佐郎,遷尚書郎。後任大將軍王敦的記室參軍。郭璞因預測王敦圖逆必敗,被王敦誣為朝廷奸細而殺害(後王敦果叛逆而被誅)。追贈弘農太守。郭璞在古文字學和訓詁學方面有頗深的造詣,曾注釋《周易》、《山海經》、《爾雅》、《方言》及《楚辭》等古籍。相傳從河東郭公,授青囊九卷,洞悉陰陽、天文、五行、卜筮之事。亦有傳說郭璞系得青烏子所授。有傳說青烏子即東漢張天師。璞於元帝時會召為『著作佐郎』,帝崩,璞亦以母喪去職。世傳《葬書》、《青囊經》為其遺作。郭璞是歷史上第一個給風水定義的人,他在《葬書》中雲:「葬者,乘生氣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後人都視郭璞為風水史上之鼻祖。
歷史上溫州的建城是由東晉郭璞所設計,據明•嘉靖《溫州府志》記載,溫州在晉明帝太寧元年(公元323年)決定修建郡城時,恰巧郭璞客寓溫州,故請他「為卜郡城。」。溫州郡的城建,按風水原理,應建在甌江北岸,坐北朝南,象現今的杭州一樣。郭璞經過實地堪察,對南北兩岸的土壤取樣比較,發現同等容器的土壤,北岸的土輕,南岸的土重,遂決定建在南岸。郭璞當時登上南岸的「西郭山」(今郭公山),「見數峰錯立,狀如北斗,華蓋山鎖鬥口,謂父老曰:若城繞山外,當驟富盛。但不免兵戈水火。城於山,則寇不入斗,可長保安逸。因城於山,號斗城。」其中華蓋、松台,海壇,西郭四山是北斗的「斗魁」(北斗的四顆斗星稱魁),積谷,翠微、仁王三山象「斗構」(斗柄三星稱構)。另外的黃土,靈官二山則是輔弼。 他又設計在城內開鑿二十八口水井,象徵天上的二十八星宿,以解決城內人民的用水。郭璞還考慮到如果發生戰爭,城池被包圍,斷了飲水,更在城內開五個水潭,各潭與河通,最後注入甌江。郭璞說是「城內五水配於五行,遇潦不溢」。
50399 距離郭璞七百多年後,北宋的方臘聚眾起義,勢不可擋,起義軍三個月內接連攻陷今建德、歙縣、杭州、金華、衢縣、麗水六縣市,但起義軍挾其聲威,圍困溫州四十餘日,始終不能破城,只得撤軍。 到明朝嘉靖年間,倭冦屢屢侵犯我沿海今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各地,攻陷城池無數,嘉靖三十四年(1535)攻入杭州,燒毀雷峰塔。溫州自嘉靖三十一年至四十二年(1552~1563)的十一年中,共六次遭受倭冦侵犯,但都未能攻入城內,只好在鄉間到處搶劫虜掠。除了守城軍民頑強抵抗,郭璞斗城的設計,具有科學的預見性,恐怕也有很大功勞。

郭璞的設計, 構思巧妙,通過北斗、二十八宿和五行等,體現天人合一的思想,兼顧軍事安全,保證人民安居樂業,不愧為人居與生態環境協調的堪輿佳作,對現代城市規劃設想仍有借鑒意義。

❾ 溫州的歷史文化古跡有哪些

紅軍橋,距離泰順縣城西約15公里,橫跨浙江省泰順縣與福建省壽寧縣犀溪鄉李家山村交界溪上;
南麂列島,位於浙江省平陽縣東部海域、鰲江口外,距鰲江港30海里;
劉基故里,位於文成縣天頂湖西邊的南田鎮;
蒲壯所城,位於浙閩交界處的蒼南縣蒲城鄉,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海防城堡建築;
麗水古街,位於岩頭鎮上,沿街有麗水古橋、接官花亭、楠溪石寨等景觀;
五馬街,是溫州舊城古老的街道之一,也是著名的商業街。東起解放街與公園路相接,西至蟬街與府前街相交,長400米,寬12米;
雪溪胡宅,坐落在三魁鎮雪溪鄉橋西村的胡宅;
麗水古橋,又名「永慶橋」,位於麗水湖上,建於南宋末年;
望兄亭,蒼坡村南寨牆上;
蒼坡溪門,是整個古村寨的大門,為元明時期建造,三間四柱木造牌樓式;
仁濟古廟,已被辟為蒼坡民俗館;
妙果寺,位於浙江溫州市區人民路松台山麓,系東甌著名古剎;
普明寺,又稱後嶼堂,位於甌海區瞿溪鎮後嶼羅漢山;
張璁祖祠,坐落在甌海區永中鎮普門村

❿ 永嘉學派的思想,對今日溫州的影響

溫商的做人原則、經商信念、商業倫理等一系列思想的「根」,在哪裡?

我認為和溫州歷史上曾經影響全國的「永嘉學派」有關,從「永嘉學派」可以找到溫州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密碼。

永嘉學派,又稱「事功學派」、「功利學派」,是南宋時期在浙東永嘉(今溫州)地區形成的一個儒家學派,是溫州創業精神的思想發源。

集大成者是著名哲學家、詩人葉適。永嘉學派的形成,與南宋時期永嘉地區商品經濟的發展有密切的關聯。當時,永嘉地區出現了富工、富商及經營工商業的地主,永嘉學派就是代表這些新興階層利益的思想家。永嘉學派的最大特點,就是強調功利,注重事功,經濟上,他們反對中國傳統「重本輕末」、重農抑商的思想,認為應該「通商惠工」、「扶持商賈」,發展商品經濟,並認為僱傭關系和私有制是合理的,富人應該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學術思想上,他們重視事功之學,認為講「義」不可以離開「利」,對漢儒所謂「正其誼(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董仲舒語)的說法表示異議,提出了「以利和義,不以義抑利」的「義利並重」觀,試圖把兩者統一起來。

我這么說的意思並不是說溫商都研習過「永嘉學派」的著作,而是想說明,由於永嘉學派長期在溫州地區傳播,歷經千年之後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廣泛的「亞文化殼」,這個「亞文化殼」的影響非常大,時間既久,就形成務實的、開明求利的社會風氣,憑借永嘉學派的堅實砥柱,成功地抵禦了傳統文化中的「空談義理」和「君子不言利」的風氣,整個社會的貶、褒、崇、抑都很清楚,許多溫商的優秀品質和經商風格都可以從中找到源頭……

閱讀全文

與溫州哪裡有文化基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9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6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1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