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深圳與其它大城市相比,文化底蘊還顯得不足,是嗎
深圳的文化底蘊就是:文化不是掛在嘴上說的,不是拿幾處古跡賣門票,文化應該是老百姓當下最喜愛的文化,對周圍有影響的,有價值的文化。深圳的現代文化帶給現代中國的影響,有哪個城市可以比?
「時間就是金錢,生命就是效率」,三天一層樓,最早的高爾夫學院(中國第一的張連偉16歲就在這里學習),最早的人文景點「錦綉中華」(向全世界遊客展現中國河山與景點),接著民俗村(展示56個民族的村落),接著世界之窗(向中國展示,接著全國仿效蔓延),中國第一個也是最牛的高科技交易會,第一個書城,全國人均購買圖書第一,人均電腦量全球第一 ,深圳高科技產值第一,深圳最早引進航母做游樂項目,深圳的城市綠化被各地競相參觀仿造,深圳的步行街經濟電腦街經濟也在內地全面效仿,深圳92年就推行公交車無人售票了,全國最早。
深圳注重體育休閑,還拿到過足球中超冠軍,深圳的工業園,科技園概念全國效仿。深圳的手機,珠寶,服裝,玩具,眼鏡,鍾表等一度引領者國內消費潮流,行業規模也是最牛的。深圳的動漫產業也是一流的,科技創新也是深圳的殺手鐧。深圳強調綠色GDP,現在平均能耗全國最低。深圳流行跳標准舞,深圳標准舞拉丁舞世界公開賽經過10年的成長,早已成長為中國國標舞行業的第一品牌賽事。
圖書館之城 —— 2003年深圳啟動「圖書館之城」創建活動,截至2006年末,全市公共圖書館577座,公共圖書館總藏量1079.47萬冊(件),總流通1245.60萬人次。
鋼琴之城 —— 深圳在一系列國際鋼琴大賽中取得成就。李雲迪獲肖邦國際鋼琴大賽第一名,打破了該項著名賽事13年來第一名空缺的歷史。陳薩、張昊辰等國際一流鋼琴人才,在國際大賽上嶄露頭角。以深圳藝術學校為代表,深圳鋼琴教育水平在全國居於前列,一代鋼琴師但昭義教授培養出世界一流的鋼琴苗子,影響遠及海外。鋼琴藝術在深圳中小學生中普及率較高,深圳鋼琴擁有量在全國城市中突出,每百戶擁有量8.2台。(李雲迪於1982年生在中國重慶,9歲移民深圳,在深圳藝術學校師從中國著名鋼琴家但昭義教授,2000年10月,李雲迪代表中國參加素有「鋼琴奧運」之稱的肖邦國際鋼琴大賽一舉奪冠,成為該項賽事歷史上最年輕的冠軍得主,同時也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中國音樂家)
設計之都————發展中國家唯一一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設計之都」的城市是深圳。深圳擁有為數眾多、影響全國乃至世界的設計精英,陳紹華、韓家英、張達利等平面設計師在國內設計界久負盛名。中國申奧標志就是由深圳人設計的,一批受到國內外設計界好評的作品和作者大都源於深圳。
動漫之都 —— 深圳是國家動漫產業基地之一,是全國最早為海外加工動畫的城市。上世紀80年代中期,內地第一個港資動漫公司翡翠動畫落戶,鼎盛時期曾匯聚了全國近70%的動畫創作人才,為國內外加工製作了大量的動畫片。深圳動漫行業以低成本、國際性的加工能力,成為全球動漫遊戲產業重要的生產製作基地之一,具有雄厚的漫畫、二三維動畫和游戲軟體的加工能力。
中國有哪座城市有能力和資格申辦大學生運動會的?深圳就是唯一。中國舉辦過亞運會的兩個,北京和廣州。
深圳建立特區29年來,在風景園林行業創造了諸多的中國第一:全國第一個風景式植物園——仙湖植物園,第一個成功運營的主題公園——錦綉中華,中國第一條真正現代意義上的景觀大道——深南大道,中國第一個園林火車站,中國第一個永不落幕的園博園——第五屆中國國際園林花卉博覽園,中國第一個政府審批的郊野公園——馬巒山郊野公園。
深圳作為世界50多個國際花園城市之一,是動感之都、魅力之城,作為首個國家創新型城市在科技領域的獨領風騷(科技文化),連續十七年出口額蟬聯「一哥」,繼首都北京之後全國第二個擁有全部56個民族人口的城市(移民文化),就足以傲視中國城市群了。
要了解深圳的歷史,還可以去博物館看看,深圳市博物館、皇崗博物館、大鵬古城博物館、龍崗客家民俗博物館、東縱司令部舊址紀念館、天後博物館、璽寶樓青瓷博物館和中英街歷史博物館。
⑵ 文化底蘊是指什麼
文化底蘊是指千百年來,人們傳承下來的生活智慧,和民間習俗,個人的情懷節操。
就好像現在的西安,總會讓人憧憬和聯想到大唐盛世,還有這古人給我們遺留的寶貴遺產,秦始皇陵,兵馬俑,大雁塔,明城牆,鍾鼓樓,還有渭北平原大漢十三王子的墓,咸陽上官婉兒墓,一座擁有一千多年歷史的古城,積攢沉澱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留下了神秘敬仰的文化等我們去探索發現。
並不是所有的文化都有文化底蘊,文化底蘊還是一種長久的過程,是長時間積累下來的結果。
一、文化底蘊要有淵源的歷史經過選擇的東西,留下來修是最好的,就像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經過自然的選擇,留下來的都是適應這個社會發展的。文化和一些思想也是如此,經歷過長時間的選擇,磨煉自然會變得很成熟,具有它自己獨特的厚重氣息。
像現在的一些草根文化,他出現在民間,但是他就是沒有文化底蘊的,因為這種東西沒有歷史的厚重感,也沒有普遍使用的存在真理,就談不上是一個底蘊的問題。一些文化經過歷史的選擇,才能稱得上是具有文化底蘊。
二、文化底蘊也是每個人精神的極限位置有些東西經過長時間的沉積,一眼就可以看得出來,比如說一個人的精神和氣質是裝不出來的,只有經過你長時間的不斷修養磨練,你才能達到一種效果,文化底蘊就是說一個人的精神所擁有的最高的涵養,就像一個教師,只有擁有文化底蘊,他才能教好書,一個剛出來的教師是沒有辦法擁有的,只有經過長時間的積淀。
⑶ 文化底蘊是什麼意思
文化底蘊,就是人類精神成就的廣度和深度,即人或群體所秉持的的道德觀念、人生理念等文化特徵。也是人或群體學識的修養和精神的修養。
例句:一個教師的文化底蘊,不僅決定著他理解、駕馭教材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只有教師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才能創造一個豐富的課堂,才能給學生以廣博的文化浸染。
近義詞:
【1】文化淵源:
比喻文化事物的本源。出自《三國志·管寧傳》「測其淵源,覽其清濁,未有厲俗獨行若寧者也。」
【2】文化修養:
文化修養得分開解釋:「文化」,是人文文化與科技文化各學科的總和。所謂「修」,乃吸取、學習,為的是打下知識體系的基礎。所謂「養」,是在「修」得的知識基礎之上的提煉、批判、反思乃至升華。
【3】文化積淀:
文化積淀是文化成果經過傳播活動而積累、進步,形成更加適合人類需要的生活方式。文化符號通過人們世世代代的傳播而繼承下來,沒有這種歷史和地域的傳播,任何文化都將終止和消亡。歷史傳播導致的文化積淀形成了許多不同的文化圈,積淀越深厚,文化圈越古老、越穩定。
⑷ 如何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蘊
首先,文化底蘊的基礎是豐富的文化知識儲備,所以先要獲得大量的知識做鋪墊。
在歷史中,我們可以看到那些才華橫溢的詩人或文學家。不難發現,他們大多從幼年起就開始誦讀論語春秋等名著。因此,這些人在成年後可以考取功名,在人與人的交談中可以體現出自己的文化底蘊。所以我們應該從幼年起就積極地學習到。所以在我們的談話和生活中,不應刻意表現自己的學識和文化,這樣會顯得自己有一種莫名的自豪感,也會讓別人對自己留下壞印象。所以,在生活中,我們盡可能地真實,自然地表達自己的感情。這樣才能表現出真實的文化內涵。
⑸ 景區的歷史文化底蘊不足體現哪方面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景區歷史文化底蘊不足是因為根本沒從文化底蘊考慮問題,而是文化搭台,經濟唱戲。誰是主角?經濟。文化服務於經濟,好像很有道理,但其實它有內在的矛盾。比方說,經濟要求什麼?要求利益最大化,也就是成本盡可能低,收益盡可能大。就以一個房子為例,從文化的角度考慮,你是宋代的建築還是清代的建築,你要拿來營造圖紙,按照那個年代的要求來做,乃至於一條街道,一個景區,你要考慮這種關系,然後才是兼顧經營,經營要圍繞著文化呈現和文化復原展開。現在是什麼呢?經濟是主角,文化要圍繞著商業來設計,這里要一條仿古街,你就蓋一條街。仿古街是啥意思?就是商業一條街,然後用仿古的房子,這房子有個過去的大致模樣就行了,越低成本實現越好,主要適用於店鋪經營。這種房子在文化上看,不倫不類,就連一般沒有相關文化背景的遊客都能察覺出異樣,你一個景區,甚至一個城市都是這種東西,能有文化才怪!而且文化底蘊是細節決定的,一眼就能看出來。比方說,哪個地方需要一幅字,找個書法家寫,這個書法家是不是真的有水平,他那個字的風格是不是適合這個內容、環境,都是要文化推敲的,你沒這個,拉關系找個名人寫,往那一放,就是個笑話。就算是極為適合的好字,有的還涉及到刻的問題,你用誰來刻?用你家親戚還是更專業的人來做,差距那是巨大的,但通常,我們很少見到專業的,一幅本來還可以的字,常常弄得一塌糊塗,就這,你還要文化底蘊,怎麼可能呢?
⑹ 堅守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養方面還存在哪些差距
堅守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養:從「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自我教育」這三方面合力而為。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取決於青年,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取決於對青年的教育,這種教育不是灌輸,不單指學校,更要有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自我教育合力而為。只有文化的自覺自醒,才能最終實現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國家及其每一個體對既有文化形態、文化成就及其作用影響的尊崇禮敬態度和積極自豪情感,包括對其內在精神要求的躬身踐行和對其未來發展前途的滿懷期待。
理想信念則是對社會現實狀態及其未來走向的內心認同和思想信任,表現為群體或個人對民族、國家、政黨發展前景發自內心的一種崇敬追求、一種矢志不渝的意志堅守,是人們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凝結與鮮明呈現。
⑺ 你覺得上海是缺少文化底蘊的城市嗎
上海古代經濟中心與現在不同,而是在4000年前成陸的松江(今天的上海市區原為上海縣,是松江府底下的一個縣城,並不是小漁村哦)。早在古代便有了"買不盡的松江布"一說,同時屬於經濟文化發達的江南地區,跟蘇州、杭州、南京、洛陽、西安、北京比可以說文化底蘊不如,但絕對不是文化沙漠,相反文化底蘊還是不錯的。
然而上海的文化登頂是近代,近現代兩個世紀以來中國的滄桑巨變,上海是它完美的縮影,大量近代作家在這里發出一個覺醒民族的咆哮。在民國時期,上海同時兼具經濟、文化(大量文人學者、一些高等學府)、政治(南京官員娛樂常至上海)中心的功能。
上海絕對不缺少文化底蘊,你要找那股江南的味道,可以去松江探訪小橋流水;要探秘中國的近代篇章,上海則是不二選擇
⑻ 為什麼好多人說深圳沒有文化底蘊
深圳就這幾十年才發展起來的,改革開放之前就是一個魚村,因為靠海,離香港很近,地理位置好,所以得到政府政策扶持很多經商優惠,所以才有深圳一夜崛起。
因為深圳也算一線城市了,所以物價跟工資跟廣州上海都差不多。
缺少文化底蘊,也不見得多不好,美國建立不也才幾百多年,對個人來說不影響。
⑼ 文化底蘊是什麼意思,任何文化都有文化底蘊嗎
在當今知識爆炸的年代,每時每刻都爆發出了無數的信息,有些信息值得人們學習借鑒,而有的信息則是垃圾讓人空虛和消磨時間。知識的獲取是一個逐步的過程,對每一個人的個人修養都十分的重要,因此我們要選擇具有文化底蘊的知識。什麼是文化底蘊?文化底蘊就是個人的一種修養,是每個人的精神到達的一個底線位置,和一些人或群體所秉持的道德理念和人生觀念的特徵。並不是所有的文化都有文化底蘊,文化底蘊還是一種長久的過程,是長時間積累下來的結果。
文化底蘊要經得起歷史的考驗,像現在突然出現的很多亂七八糟的文化,具體來說,他們根本就不能算是文化,他們沒有歷史考驗,他們不知道能不能經受住。只有短暫意識的文化,並不能對這個社會產生什麼重大的影響,只有那些具有文化底蘊,經過長時間選擇了才能左右這個世界和前往的未來。文化底蘊是我們骨子裡的自信,是幾千年來祖祖輩輩們不斷努力而來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