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節日文化如何傳承創新

節日文化如何傳承創新

發布時間:2022-03-31 18:09:55

A. 文化如何傳承與創新

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

B. 作為新時代大學生,如何更好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文化

注重整體利益,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強調對社會,民族,國家的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推崇「仁愛」原則,追求人際和諧,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高尚品德。推崇「仁愛」原則,追求人際和諧,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高尚品德。

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1)中華各民族的祖先就在這片古老而遼闊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不僅創造了無窮無盡的物質財富,而且創造了人類文明史上獨具特色、燦爛輝煌的中華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老祖宗的諄諄教誨,語重心長,句句箴言,滋潤心田,教我做人。

(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培育氣度,激勵自信,陶冶人格,塑造靈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精深厚重,傳承文明,營養無限,永屹世林。


二如何保護傳統文化

(1)傳承傳統文化的精神理念,進行系統性的文化教育。既包括由國家組織的小學、中學、大學及以上的國民教育,也包含了具備基礎教育功能和高等教育功能的非行政教育。制定相關教育制度,將傳統文化融入日常教育,保障教育階段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承。

(2)結合當前新時代的要求,賦予傳統文化現代意義。結合當前新時代的要求,對傳統文化賦予現代的意義,推動文化創新發展,對傳統文化做出當代表述,為文化發展開辟出更大的空間。

C. 如何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和節日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無論輝煌,還是衰落,無論是強悍,還是軟弱,都離不開傳統文化的影響。然而,何謂文化?中國古人在《周易》中就有所記載:「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即文明教化之義。而西方人定義:「文化是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和任何人作為一名社會成員而獲得的能力和習慣在內的復雜整體。」是為如今的文化之義。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對我們的影響根深蒂固。無論我們現在和國際如何接軌,無論我們的生活里有多少外來文化的影子,但只要是中國人,就離不開中國傳統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然而,傳統文化該如何弘揚?弘揚哪些方面?正如只有正確認識我們自己,才能揚長避短一樣,只有認識剖析傳統文化,才能將傳統文化發揚廣大。

中國傳統文化具有悠遠性和獨創性。中國傳統文化在歷史發展中沒有中斷過,是一環扣一環的連續發展的唯一的獨立文明。埃及文化因入侵者的變化一度希臘化,後羅馬化,再又伊斯蘭化;希臘、羅馬文化因日耳曼人的入侵而中斷;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巴比倫文化更是被赫梯滅亡,徹底消失在歷史長河中。而中國傳統文化在發展中從未產生過斷檔和空白。僅就文學而言,從詩經、楚辭、先秦散文、漢魏詩賦到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一脈相承。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就曾對中國傳統文化給予高度贊揚,他說:「世界上有古無今的文化很多,有今無古的文化也很多,而有古有今的文化則很少,像中國這樣波瀾壯闊的文化傳統簡直是獨一無二的歷史現象。」

中國傳統文化具有穩定性和統一性。中國傳統文化在其歷史發展的長河中,逐漸形成了一個以華夏文化為中心,同時匯集了國內各民族文化的統一體。這個統一體發揮了強有力的同化作用,在中國歷史上的任何時刻都未曾分裂和瓦解過。即使在內憂外患的危急存亡關頭,在政治紛亂、國家分裂的情況下,它仍能保持完整和統一,延續至今而能基本保持原貌。

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兼容性和再生性。中國傳統文化能夠兼收並蓄,體現在諸子百家在爭鳴中能夠取長補短,相互融匯;漢民族文化能夠長期吸收周邊少數民族的文化;對外來文化也能夠敞開它博大的胸懷,有揚有棄的吸收、整合。

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多樣性。中國傳統文化雖然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但因中國地域廣大,民族眾多,所以內部的區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又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差異。

中國傳統文化的穩定和統一造就了它的悠遠和獨創,兼容和再生造就了它的多樣。歷史上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是世界文明的先驅,領先世界文明發展的潮流,對世界的文明和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時值今日,中國的傳統文化雖已衰落,但仍具有極其旺盛的生命力。該如何弘揚傳統文化,使其重放光芒?這就要從中國傳統文化的某些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入手,探尋其對人類世界的新的意義。

君不見,當今之世界,紛爭不斷,戰禍頻起。特別是伊斯蘭世界與基督世界的對抗,更是給世界各地帶來無窮災難。而中國傳統文化注重和諧與中庸,它不象西方文化那樣講求分別與對抗,而是主張「天下百慮而一致,殊途而同歸」,提倡在主導思想的規范下,不同派別、不同類型、不同民族之間思想文化的交互滲透,兼容並包,多樣統一。

君不見,當今之世界,「民主」「自由」漫天飛舞,政治動亂此起彼伏。同一國之民分立對抗,互毆不止,致使國家動盪不安,經濟每況愈下。這都是西方所謂「普世價值」之功。而中國傳統文化能夠流傳至今從未中斷過,甚至在外族入侵時仍能保持自己的原貌,反而還給周邊族群以深刻的影響,不僅在於它具有自己獨特的魅力,具有自己的特殊的政治觀和社會觀,還在於它存在一種超越國界、超越種族、超越意識形態,體現人類追求富足和人道主義的普世價值,那就是「仁」。它包括了對內的克己和對外的愛人,反映了人類寬以待人、相互諒解、相互忍讓、相互敬重、相互期許的仁愛精神,期望「泛愛眾」,人人和平相處,慈悲為懷,這才是人類應追求的幸福、安寧與和諧的普世主義精神。

君不見,當今之世界,環境惡化,天災不斷,資源近乎枯竭,全球危機已經顯現。科學技術高速發展,但卻造成人與自然的異化,人類與自然的搏鬥終於遭到自然的報復。西方的一些科學家把目光轉向中國,包括《老子》《論語》在內的中國經典受到重視。這種情況的出現,完全是由於處在科學發展困境的科學家們尋找世界觀啟發的努力,而不是由於什麼一時的感情沖動。1988年1月,全世界的諾貝爾獎得主在巴黎聚會,他們發表宣言說:「如果人類想要在21世紀活下去,必須回顧2500年,吸收孔夫子的智慧。」

然而作為處在社會轉型期的我們來說,如何弘揚傳統文化,就是如何將中國傳統文化中優秀的成果運用到當今社會的建設當中,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傳統文化之間尋找一條真正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中國要對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絕不能長期跟在西方國家的後面循規蹈矩,而應該創造出獨具特色的模式。只有從傳統文化中汲取新的營養,創造一條有別於西方,真正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中國才能真正強大,傳統文化才算得到了真正的弘揚。

D. 如何推進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文化傳承創新是文化建設的基本內容,是文化發展繁榮的基本規律
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優良的傳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於凝聚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起著重要的紐帶和基礎作用。其中諸如以人為本,講究誠信,強調和諧,重視教育,倡導德治等等,在當今中國的改革開放和文化建設中,仍然是重要資源。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對於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使全國人民始終保持奮發有為、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先進文化是健康的科學的向上的,是代表未來發展方向,推動社會前進的文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結晶,它影響人的精神和靈魂,滲透於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是否擁有先進文化,是否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決定一個政黨、國家和民族的素質、能力和興衰。社會主義現代化應該有繁榮的經濟,也應該有繁榮的文化。中國先進文化,是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它源於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又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血脈,是一個民族的集體記憶和精神家園,體現了民族的認同感、歸屬感,反映了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失去了民族文化傳統,就如同浮萍,沒有了根,就如同流浪者,失去了家園。文化認同與文化傳承是民族賴以生存的基礎和繼續發展的前提,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當然,人類已經進入了21世紀第二個十年,如何應對全球化的沖擊,如何在激烈的文化競爭中生存與發展,核心是文化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種文化生生不息的源頭活水。即使是優秀的文化傳統,也要適應時代的需要,實現現代性的創造性轉化,同時融入民主精神、科學精神、市場精神、法治精神、競爭精神、公平精神等新理念。只有永遠保持創新精神,才能譜寫新時代民族文化的新篇章,賦予其新的內涵與活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就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發展道路,在這里,悠悠古韻與勃勃生機是有機結合的,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是內在統一的。傳承是基礎,創新是生命,兩者不可偏廢。對此,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清醒的認識。
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著力推進文化建設的現代化、生活化、社會化、教育化、網路化
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有一套具體的做法和合適的路徑。中華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但是五四以來在文化方面總的看是破的多,立的少,從近百年來的文化討論來看,一些相同的主題幾乎過幾年就被重新提起,老是在批判傳統——重建傳統——再批判傳統——再重建傳統里兜圈子。結果是,在如何繼承優秀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已經沒有多少時間可以再猶豫彷徨了。要從娃娃抓起,從最基礎的典籍著手,從最基本的文明禮儀和規范做起,在文化建設方面多做扎扎實實的工作——
現代化。這里的現代化主要指的是現代化的科技手段。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積累了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既有物質文化遺產,也有非物質文化遺產。要加強規劃,加大投入,特別是運用現代科技手段,認真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切實保護我們的文化瑰寶。
生活化。逐步使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禮義廉恥成為日常生活規范。培育與人為善、樂於助人的道德情感,見利思義、顧全大局的行為准則,形成相互尊重、禮讓寬容的人際關系,互諒互讓、友好協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社會風尚,創造關愛他人、團結互助、維護公平、伸張正義的社會氛圍。
社會化。使中華文化走入社區和社會,改造和發展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民間風俗禮儀,開展豐富多樣、健康有益的民間民俗文化活動,保持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記憶和文化傳承。
教育化。使中華文化成為小學、中學的重要課程。要切實做好中小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各學科課程都要結合學科特點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在全國中小學生中廣泛開展典籍誦讀活動。
網路化。要把中華文化的豐厚資源與現代數字、網路技術結合起來,使網路成為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使更多的人了解傳統文化,喜愛傳統文化,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承載者和傳播者。
傳統文化是一個復雜的矛盾體,需要具體分析。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進行文化創造,倡導和發展中國先進文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是當代中國文化建設的基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進行文化創造,必須堅持——
以科學發展為主題。必須抓住和利用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自覺把文化繁榮發展作為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的重要內容,作為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的一個基本要求,進一步推動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協調發展。為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輿論支持和文化條件。
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必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過程,貫穿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領域,體現到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各個方面。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在全黨全社會形成統一指導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強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規范。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
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要維護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讓全體人民共享文化改革與發展成果。人民群眾是文化發展的主體,也是文化消費的主體。文化的發展繁榮不僅要體現在文化發展的良好環境和氛圍,出人才出精品,歸根結底要體現在人民群眾的文化消費數量增加,質量提升,內容充實,形式多樣,人民群眾呈現出良好的精神風貌和文化形象。
以改革創新為動力。要以更大力度推進文化改革發展,必須加快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要推進文化觀念創新,文化內容創新,文化業態創新,文化機制創新,不斷激發人民群眾的文化創造活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E. 春節,這個延續了幾千年的傳統節日該怎樣創新才能讓它既不變味有有時代氣息

中國傳統過節的方式在當代社會里顯得比較俗氣且缺乏浪漫氣息。中國傳統節日要增強吸引力,改進過節理念和過節方式十分必要。所以節日文化也應當移風易俗,創立新風俗,從形式到內容更多樣化。在吸納外來文化的同時,創新傳統節日——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前人留給我們的財富。它是中華文明的見證者。歷經了歷史的滄桑。可現如今為何如此凄慘呢?在科技發展快速的時代,地球日益連成一個整體,我們的傳統文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中國傳統節日要想不被歷史所拋棄。就必須融合新的元素,讓其符合時代的發展。
進而提升節日的內蘊。如果對傳統文化只有繼承,沒有創新,其結果只能是文化的貧困和萎縮。根據傳統節日的時間普及節日知識。本來傳統節日無需教化,但是因為這個社會在一百年間發生了很大變化,本來我們熟知的文化內容,變成了一個專家之學。所以我們應該利用每個傳統節日到來的時機做傳統節日知識的普及,通過講座等告訴大家怎麼去過這個節日,不僅僅是西方節日吸引人,我們傳統節日也很吸引人。根據中學生的心理特點開展節日德育活動。比如春節開展孝親活動
其實我們中學課文裡面有很多與節日相關的課文,我們可以圍繞課文的講解加上節日知識的普及與地方民俗文化的介紹,進行生動的講解。也可以補充課外的教材,利用節日的期間進行節日倫理教育。在學校增設傳統文化修養課,我覺得我們不僅僅是品德課,我們應該讓學生從情感上來喜歡我們的傳統節日,來享受我們的文化遺產。文化修養傳統應該包括道德傳統、美育傳統、技藝傳統。比如舞蹈欣賞、剪紙操作等。把這個教育放在平常的日常細微行為中。那我們今天所講的內容都是希望能培養情感忠貞、志向高遠、道德高尚的人,才是我們德育追求的「新人」。梁啟超在上個世紀初提出「新民」說,我認為在當代中國也應將培養「新人」提到歷史的高度。大家一起來,對春節,這個延續了幾千年的傳統節日、創新才能讓它既不變味有有時代氣息

F. 如何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文化

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中國人民是文明、智慧的人民,中國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文化,尤其是許多傳統的節日文化,都積淀著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精華:春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喜慶團圓節日,人們辛勤忙碌了一年,在新的一年開始的時候,走親訪友,互致祝福,回顧過去,展望來年,老老少少,團團圓圓,全家幸福,和諧美滿,該是多麼愉快的節日呀!清明節,我們可以踏青、掃墓,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寄託我們對已逝親人的哀思;端午節,是專為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這一天,我們可以劃龍舟、吃粽子一舉兩得,何樂不為?中秋節是繼春節之後的又一個舉家團圓的節日,我們可以再一次全家團圓在花前月下,賞菊花,吃月餅,品美酒,話別離,孝敬長輩,關愛晚輩,其樂融融,喜不自勝!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節日文化,彰顯的不僅僅是某時某地的民情風俗,更重要的是它彰顯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勤勞善良、勇敢智慧等傳統美德和古樸純正、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

G. 關於我國傳統節日的繼承與創新的論文,以春節為例!

傳統節日系列-走近春節活動設計

一、活動背景:

中國之大,傳統節日之多。它們承載著中華民族的血脈,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情感,可以這么說,每個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的歷史文化淵源,美妙傳說,獨特情趣和深廣的群眾基礎。

中國的傳統節日被定為法定假日了,這樣就更可以彰顯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進一步擴大傳統節日的影響。

可現在,好多學生只知道是節日,卻不知道是「傳統節日」還是「現代節日」,甚至淡化中國的傳統節日,崇尚西方節日,如:聖誕節、愚人節、感恩節等,為了使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得到延續,使學生了解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輝煌成就;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繼承和創新民族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與創新精神,培養愛國主義情感。決定開展「走進我國傳統節日的主題系列綜合實踐活動」,通過活動,我們一起去感受中華民族節日的特點,韻味,情感,去繼承和創新民族文化,去弘揚民族精神與創新精神。

長春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十二版塊為過年,安排三篇與年有關的內容,一首古詩《元日》、二篇課文《他們這樣過年》、《年的故事》;三篇課文內容後安排一次綜合實踐《歡天喜地過大年》學生學完此版塊內容後,興趣濃厚,快放寒假,走近春節。故假期讓學生開展走近春節、走近元宵節主題活動是對此版塊內容生活化的延續。

二、活動目標

1、了解有關傳春節的由來、傳說、風俗以及文化等,了解社會、風土人情,引領孩子走進中國的傳統文化, 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

2、通過各種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社會調查能力,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結精神,分享合作與交流的快樂。

3、通過活動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和熱愛中華民族的美好情感。
三、活動過程:
經過討論研究,我們決定從春節的由來、春節的傳說、春節的習俗、春節的文化四個方面進行探究。

本次活動共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確定主題及活動目標。

學生產生探究的願望,和教師一起確定探究的目標。確定為完成目標而開展的活動內容及選擇活動方式。

第二階段:分小組搜集資料。

學生根據興趣和實際情況,自行組成活動小組,制定本組的活動計劃,完成活動分工,利用綜合活動課及休息日進行活動。

第三階段:以小組交流為主進行階段交流。

小組內交流,匯總收集的資料,交流意見,合作總結本組的收獲,並選擇本組的匯報方式。

第四階段:以自己喜歡和擅長的方式匯報收獲,全班交流共享。

H. 在現代社會中,怎樣傳承中國的傳統節日

在中國傳統節日的傳承上,應注重對傳統節日所有權的保護。中秋、端午等傳統節日被定為法定節假日,促進了旅遊市場的快速增長,傳統節慶文化、民俗文化與旅遊產品的結合也備受遊客歡迎。春節期間,各式各樣的廟會吸引人們走出家門觀賞演出、購買年貨、祈福祭拜,表達對新年的希冀。

中秋佳節的詩會、賞月、放燈等活動,表達對闔家團圓的美好希望;清明節人們除了祭祀先人外,也會踏青插柳,體驗鄉野之樂。在節慶活動中,祭祀儀式、巡遊、餐飲、祈禱字元、慶典爆竹、戲劇舞蹈、雕刻繪畫等形式,都可以轉化為供遊客參與體驗的文化旅遊項目。

讓遊客在參與節日娛樂活動過程中提升旅遊體驗,近距離體驗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從而加深對傳統文化、自然遺產的了解與認同。專家指出,文化是旅遊的靈魂,遊客對旅遊項目體驗性、文化內涵體驗的要求不斷提高。

節慶活動豐富的表現形式、深厚的文化底蘊契合了遊客對文化旅遊產品的需求。在旅遊產業提質升級、促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進程中,更應挖掘好節慶文化的「寶藏」,為旅遊產品注入更加豐富的內涵。

在不少地方,傳統節慶文化與當地的非遺文化、民俗文化深度融合,讓地方特色文化更生動地展現出來。剛剛過去的端午節,除了最為人們所熟悉的祭屈原、賽龍舟、吃粽子等傳統活動,北方一些地區,還保留著踏柳吟詩、射箭、打馬球等當地流傳的節日活動。

體現了北方民族文化的鮮明特色。中秋節,除了多數地方的祭月、賞月、拜月活動,有的地方掛燈籠、猜燈謎、舞草龍,在北京傳統里,拜兔兒爺是最有特色的中秋習俗,部分地方還有「走橋」的習俗。

在我國廣闊的地域上,多樣化的民族文化更是賦予了民族節慶更豐富多彩的內容,成為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集中體現。在雲南,彝族有火把節、插花節、賽裝節,白族有三月街節、開海節、繞三靈,傣族有潑水節、送龍節,多元民族的特點讓雲南的節慶文化格外異彩紛呈。

隨著當地旅遊發展和節慶文化宣傳,這些活動形成了不小的影響力。多種多樣的少數民族傳統節日是中國傳統節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不少已經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千百年的傳承中,這些節日成為當地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需要加強挖掘、整理、普及和傳承。



讓民俗文創產品走進現代生活

當前我國的傳統節日文創面臨著形式單一、同質化等問題,旅遊市場的熱度讓商家重消費、輕文化,包裝豪華的月餅、粽子或景區售賣的低端、相似的紀念品遮蓋了應有的文化價值。人們的審美需求、文化素養不斷提高,對民俗文創產品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這為民俗文創產品的深度開發提出了更高要求。

節日等民俗文化是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民俗節日飲食、節慶儀式、節慶物品的背後蘊藏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凝聚著先人們的生活經驗和智慧。人們的生活方式已與古代農耕時期大不相同,傳統節日的文化語境發生改變。

要創新性發展傳統節日文化內涵,就要尋找其與當代社會的結合點,設計出符合現代審美需求的文創產品,將節慶文化融入人們的現代生活。這也更需要通過靈活新穎的表現形式,創造更多人們喜聞樂見、易於接受的文創產品,努力打造我國的民俗文創產品品牌。


I. 從民俗角度談談如何傳承發揚我國的傳統節日

1、將傳統節日適當增加為法定節日:

在傳統節日與現代政治性節日比重大大失諧的情況下,尊重人們的風俗習慣,適當增加傳統節日為法定節日,顯得迫切並必要。

2、加強對下一代傳統文化的教育:

多開設傳統文化課程,讓學生對傳統節日的來龍去脈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並通過教育使他們有一種對傳統節日,對本國節日的溫情和敬意感,在傳統節日的良好社會氛圍形成之前,社會教育的功能缺位必須由學校教育來補充,才不至於出現傳統節日的「斷代」。

傳統節日在現代生活中的意義有三點:

1、傳統節日有著凝聚民族精神的作用;

2、有增進人際和諧,傳承文明的作用;

3、有利於建構「和諧」社會。

在歷史上,傳統節日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不斷的演化,整合著的。

J. 中國傳統節日的傳承和保護

保護和傳承中國傳統節日
勢在必行

曾幾何時,我們以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歷久彌香而自豪;曾幾何時,我們以天下節日大備於中華而驕傲。又曾幾何時,在不知不覺中那傳承了幾千年的驕傲與自豪漸漸弱化淡化,不知愁滋味之少年尚無法體會那份錐心之痛,而血性國人卻理性地發出了拯救民族傳統文化、傳承千年文明精髓的吶喊!社會物質的極大豐富湮沒了平常日子與節假日的區別,我們已經不必等到過年添新衣、過年宰牛羊,天天都是好日子,天天都像過新年,真正到了年根兒底下,「年味兒」反而淡了。城鎮化、城市化建設悄悄地改變了沿襲幾千年的社會結構,改變了民眾的生活方式、生活節奏和人際關系,很多與農業、農村,與那種熟人社會相關聯的傳統節日,也隨之失去了以往依託的節日背景,那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阡陌交通的充滿田園氣息的節味淡了。「年味兒」、「節味兒」越來越淡,不但過節的內容和形式發生了變化,甚至人們內心曾經擁有過的那種憧憬與期盼也無從撿拾了。情人節、感恩節、愚人節和聖誕節等洋節日漸盛行,而且大有將我們沿襲了幾千年的傳統節日取而代之之勢。許多青年對過聖誕節、情人節樂此不疲,而對中國節日,除了熟悉的「春節」、「元宵」、「中秋」等節日外,對「端午」、「七夕」、「重陽」等傳統節日知之甚少,能記得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就算是有心人了。而對其中的節日文化似乎一概不知。如今,傳統節日的舞台上最活躍的、最能充分發揮節日文化功能的當屬商家了,但大多是只求熱鬧,只問經濟,只看效益。商場「血拚」,飯店折扣,來就有獎,買就贈送,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中蘊涵的文化內涵卻少有人問津。很少有人在節日氣氛上、文化品位上、精神享受上做文章,更很少有人在傳承和發展、發揚和豐富上下功夫。在某種程度上,中國傳統節日已經蛻變為「吃喝玩樂」的假日,那份美好的節慶記憶在逐漸消失。傳統節日是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遺產,它承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因此傳承與建設同樣重要。在人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追求更高生活品位和多樣化的精神愉悅方式的今天,傳統節日也應隨時代不斷發展,吐故納新,賦予傳統節日更多的現代意義和時代氣息,讓我們的節日也時尚起來,年輕起來,豐富和創新慶祝活動的形式,真正成為中國人越過越新的節日,實現傳統與現代的自然銜接。就如何傳承和保護傳統節日這一問題,記者采訪了州政協委員、延邊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李成飛。他說,過洋節本無可厚非,但不能忘記自己的民族節日。一個國家的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族文化內涵,對一個民族的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傳統節日是我們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一個民族在世界上得以存在,得以和其他民族相區別,就在於她日積月累所形成的獨有傳統文化。中華民族之所以在世界上獨樹一幟,正是她幾千年歲月的沉積而形成的中國固有的文化。中國的傳統節日,不但是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充分發掘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文化精神,對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重視傳統節日應從政府做起,充分挖掘文化內涵,加強傳統文化宣傳與教育,年輕人應重新去認識傳統文化,增強對自己民族傳統文化的自覺保護意識。

閱讀全文

與節日文化如何傳承創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4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4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