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理解講好中國故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理解:
1、一是主動宣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充分展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舉什麼旗、走什麼路。
要講清楚這一思想是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發展起來的,是從黨的十八大以來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中總結出來的,是植根中國大地、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氣派的科學理論,是順應時代要求、響應人民心聲、遵循執政規律的科學理論。
要講清楚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思路、新目標、新舉措、新實踐。比如中央電視台製作了大型的政論紀錄片《將改革進行到底》《中國外交》《打鐵必須自身硬》《舌尖上的中國》等,給全世界及中國人民一個全方位的中國形象,充分展示了中國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
2、二是主動講好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故事。
要講清楚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講清楚黨帶領人民過上美好幸福生活的堅定決心和責任擔當,講清楚我們堅持人民當家作主,不斷增進民生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波瀾壯闊的奮斗歷程。
3、三是主動講好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故事,展示中國為世界作出的貢獻。
要講清楚中國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講清楚中國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的責任擔當,講清楚中國把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作為矢志追求,為解決人類問題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4、四是提煉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文化精髓。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不僅是我們中國人思想和精神的內核,對解決人類問題也有重要價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突出優勢。
我們要把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展示出來,把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不斷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
(1)如何解讀文化軟實力擴展閱讀:
中國文化軟實力面臨的困境:
中國的硬實力上來了,軟實力在國外影響還不是很大,中國軟實力不能僅僅是太極拳、中華美食、書法、孔子學院等等,更重要的是中國話語、政治價值觀、治理模式等等,而且這種軟實力,不僅對於解決中國的問題,而且對於解決世界的問題都要有一定的影響力。
過去埋頭發展經濟,悶聲發大財,因此忽視了軟實力的提高,以至於國際話語體系被西方話語權體系所主導。中國已經解決了「挨打」的問題,現在要解決「挨罵」的問題。
這種罵一方面是來自於西方,中國迅速崛起雖然引人關注,但中國崛起背後的理念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不少人甚至認為中國雖然在經濟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中國並沒有產生大的理念,更有人認為中國還處在過渡階段,最終還是要全盤接受西方理念,融入西方文明。
但現在,西方對中國的「罵」,實際上,背後透露出的更多的是對中國軟實力崛起的擔心和疑慮,隨著中國的軟、硬實力的崛起,中國話語有可能成為終結西方話語霸權的重要力量。
另一方面是來自於我們國內,我們有一些知識界、媒體界的人還不自信,跟著西方話語後面天天罵自己的國家,罵自己的制度,表現得十分幼稚,總覺得有個無比美好的彼岸世界,也就是西方,特別指美國。當然這個群體和他們的影響力都在日益縮小,這是大勢所趨。
但是,國際輿論格局長期以來是西強我弱,西方主要媒體左右著世界輿論,我們往往有理說不出、或者說了傳不開,「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等論調不絕於耳,當代中國價值觀存在太多被扭曲的解釋、被屏蔽的真相、被顛倒的事實。
中國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存在信息流進流出的「逆差」、中國真實形象和西方主觀印象的「反差」、軟實力和硬實力的「落差」。因此,一個國家的話語非常重要,話語的核心是理念。
② 如何理解文化軟實力
文化軟實力是國家軟實力的核心因素。「軟實力」是相對於一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軍事實力、資源實力等「硬實力」而言的。「軟實力」概念最早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提出。在他看來,軟實力就是通過吸引而非強制或者利誘的方式改變他方的行為、從而使己方得償所願的能力;構成軟實力的有三種主要資源:文化、政治價值觀及外交政策。從這個意義上說,軟實力體現為一國的文化、價值觀念、社會制度、發展模式、外交策略等的國際影響力與感召力。文化是國家軟實力的基礎,軟實力的說服作用、滲透能力和吸引力主要通過文化來體現。因此,文化軟實力是國家軟實力的核心因素,集中體現了一個國家的影響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文化生產力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當今時代,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斷加深,與科學技術的結合更加緊密。經濟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經濟功能越來越強。文化既是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又成為經濟發展的深層動力。經濟文化化、文化經濟化與經濟文化一體化趨勢,催生了文化經濟。當前,文化經濟及其影響力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內容,文化生產力已經成為國家文化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就是大力發展文化經濟,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
發展文化產業是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途徑
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生產力成為一種產業化的力量。在經濟文化化和文化經濟化的相互作用中,文化生產逐步走向專業化、標准化、批量化和聯合化,形成了文化產業。文化產業內容非常廣泛,包括文化產品的製作和銷售、文化傳播服務、文化休閑娛樂服務等。文化產業以市場為導向,以創意為核心,使文化要素進入市場,通過技術的介入和產業化的方式製造、營銷不同形態的文化產品,是文化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體現。文化產業的開發、文化市場的爭奪,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提高文化生產力水平和開展文化軟實力競爭的重要內容和領域,文化產業對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高起到了強大的支撐作用。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實現經濟與文化的良性互動,提升文化的生命力與創造力。文化產業的一個主要作用,就是運用文化元素來聚集資金、發展經濟,再用聚集來的資金、通過產業化的形式來發展文化,從而實現文化與經濟的良性互動。近年來,西方發達國家把發展文化產業擺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文化產業規模超過了農業等傳統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逐年攀升,甚至成為這些國家出口創匯的重要來源。例如,日本大力發展動漫行業,其動漫行業經營收入已經超過了汽車等傳統支柱產業的收入。文化產業的高度發展,不但促進了這些國家國民經濟水平的提高,而且在客觀上為該國文化的傳承、保護和創新提供了雄厚的資金基礎和有效的運作方式,從而提升了該國文化的生命力與創造力。
開發國際市場、傳播文化理念,提升文化的傳播力與影響力。文化傳播能力與一國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直接相關,是一國文化生產力和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構成元素。一個國家文化的影響力,不僅取決於其內容是否具有獨特魅力,而且取決於該國是否具有先進的傳播手段和強大的傳播能力。當今時代,誰的傳播手段先進、傳播能力強大,誰的文化理念和價值觀念就能更廣泛地流傳,誰就能更有力地影響世界。從這個角度說,作為文化產業主要組成部分的傳媒產業的發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該國文化的世界影響力。據統計,目前時代華納、迪斯尼、貝塔斯曼、維亞康姆、新聞集團、索尼、TCL、環球、日本廣播公司等世界九大傳媒集團,控制了全球50家傳媒公司和95%的世界傳媒市場。「西強我弱」的國際輿論格局的形成,就與西方傳媒產業的高度發展和我國傳媒產業的相對落後直接相關。
宣傳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和核心價值觀念,提升文化的凝聚力與感召力。文化產業提供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要的文化產品,而大多數的文化產品又承載著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和核心價值觀念,並對人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起到凝聚和感召作用。例如,我們依據從報紙、電視、廣播、網路等獲得的知識與信息進行決策和行動;通過參與各式各樣的文化娛樂活動調節身心;通過欣賞文藝表演和藝術作品來交流情感和思想;等等。而提供這些文化產品的文化創意、影視製作、出版發行、印刷復制、廣告、演藝娛樂、文化會展、數字內容和動漫等文化產業,就成為宣傳社會主流意識形態、提升國民思想文化素質、增強社會核心價值觀念凝聚力和感召力的重要載體。
把握好發展我國文化產業的主要著力點
我國是一個文化資源大國,具有發展文化產業的良好基礎,但目前文化產業發展相對滯後。與發達國家文化產業相比,我國文化產業競爭力明顯處於弱勢地位,這與我國經濟大國和歷史悠久的文化大國身份極不相稱。因此,推動我國文化產業在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新形勢下加快發展、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已成為當務之急。在這個問題上,以下幾點需要引起重視:
制定和實施適應新形勢的文化產業政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國文化產業發展面臨的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全球范圍內不同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鋒日益增強,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文化一體化趨勢不斷拓展,網路技術革命使得文化傳播出現嶄新特點,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促進了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的快速增長,等等。近年來,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展,但與新形勢提出的新要求相對照,還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如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不強、創新能力和活力不足、文化產品生產成本高效率低等。在制定新的文化產業政策過程中,應根據新形勢、針對新問題,採取行之有效的思路和對策。2009年7月,我國制定了《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確立了「五個堅持」的基本原則,即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以體制改革和科技進步為動力、堅持走中國特色文化產業發展道路、堅持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堅持內外並舉,並作出了一系列關於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部署。這對於新形勢下我國文化產業的加快發展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做大做強一批骨幹文化企業。著力培育一批有實力、有競爭力的骨幹文化企業,是增強我國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環節。為此,應著重扶持具有市場領導地位或潛力大的文化企業,鼓勵這些企業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通過跨地區、跨行業聯合或重組,盡快壯大企業規模,提高集約化經營水平,積極「走出去」,充分參與國際競爭,不斷壯大自身實力、提高國際傳播能力和影響力。在此過程中,大型國有文化企業應成為「主力軍」,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廣大民營文化企業應成為「生力軍」,充分發揮自身的獨特優勢和積極作用。
加強高端人才培養。豐富的人才儲備是文化產業保持競爭優勢的一個關鍵因素。文化產業是典型的知識密集型產業,需要大批高素質的人才。應積極創造條件,有計劃地培養一批有文化、有素質、有能力的經營人才、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特別是復合型人才;加大人才機制創新,完善人才使用、競爭和激勵機制,吸引和挖掘優秀人才,使優秀人才進得來、留得住、用得上。
積極學習借鑒國外發展文化產業的有益經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方發達國家文化產業發展起步較早、水平較高,已經形成一整套相對成熟的體制機制和具體運作模式。積極學習借鑒其有益經驗,可以降低研發成本、縮短創新時間,進一步加快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步伐和進程。在這個問題上,應從我國現實國情出發,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科學選擇、合理吸收,切實維護我國文化安全和主體地位。
③ 如何認識文化軟實力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軟實力對於一個國家而言地位很高,但應該說,這是次於硬實力或者說是要以硬實力為基礎的。比如說美國,國家歷史很短文化底蘊不夠深厚。(硬實力包括像軍事,科技,經濟這些)
文化軟實力在國際上最顯著的作用是擴大國家的國際影響力以及知名度,包括以此吸引外國的精英人才匯聚,以提高國際地位。
文化軟實力也是評價國家綜合實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傳播過程中又會產生一些其他的利益,比如說中國的茶道的傳播其實幫助了中國茶葉的銷售,以及中國的陶瓷的海外交易。
文化軟實力也有利於國家民族凝聚力的提升,提高國民的民族認同感,榮譽感,以及民族精神的弘揚和傳承。
④ 怎樣理解文化是國家的軟實力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也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文化軟實力是一個國家的文化體現出來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響力。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既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歷史任務,也是我國提高國際影響力、塑造良好國際形象、營造和平發展國際環境的必然要求。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資源,並非軟實力本身,人們不能混淆了二者之間的界線。所以,「文化軟實力」,其實就是「文化所產生的軟實力」或者「以文化為基礎的軟實力」,以此來提高我國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⑤ 文化軟實力的含義,重要性
什麼是軟實力
「軟實力」是近年來風靡國際關系領域的最流行關鍵詞,其概念是美國著名政治學家約瑟夫·奈於上世紀90年代首先提出來的,主要主要包括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對外政策、意識形態和政治價值觀的吸引力等。
文化軟實力是國家軟實力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果一個國家的文化能夠對其他國家產生吸引力,得到普遍認同,甚至被吸納或融合到其他國家的文化中去,這個國家與他國之間就會少幾分敵意,多幾分理解
由於文化軟實力的重大作用,20世紀9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紛紛調整文化政策,制訂國家文化發展戰略,在「知識經濟高地」進行戰略競爭的同時,又在「文化經濟高地」展開了新一輪競爭與博弈。美國、歐盟、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都是這一輪文化軟實力競爭的積極推動者。
⑥ 怎樣理解文化軟實力所包含的多遠層次
按照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的觀點,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既包括由經濟、科技、軍事實力等表現出來的「硬實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識形態吸引力體現出來的「軟實力」。一個國家的崛起,從根本上說,在於它的綜合國力的全面提升。所謂「軟實力」是指一國的文化、價值觀念、社會制度、發展模式的國際影響力與感召力。相對於具體的國民生產總值、科研成果及轉化率、國防力量等硬實力而言,哲學與社會科學也屬於國家「軟實力」范疇。
⑦ 文化軟實力包括四個方面
文化軟實力包括努力夯實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基、努力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努力提高國際話語權四個方面。
軟實力是文化和意識形態吸引力體現出來的力量,是世界各國制定文化戰略和國家戰略的一個重要參照系。表面上文化確乎很「軟」,但卻是一種不可忽略的偉力。
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構建
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是繼北京奧運會後我國舉辦的又一個世界盛會。舉辦世博會是上海在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進程中的一件大事,將大大推進上海的現代化和國際化。
世博會已經經歷了150多年,而上海世博會將成為在我國、也是在發展中國家第一次舉辦的綜合性世界博覽會。上海世博會將為全面推進中華文化的復興、展示和提升中國的軟實力,提供一個很好的契機。
⑧ 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理解
中國和諧世界理念從本體論上為中國軟實力的建設提供了准確的戰略定位、目標和環境。和諧共贏是軟實力發展的內在邏輯要求,軟實力的高度發展和應用必將推動世界的和諧共贏。最重要的是在建設和諧世界的戰略目標中,中國軟實力建設獲得了強大的戰略支撐,找到了更符合其發展規律的目標、原則和途徑定位。這體現在:第一,突出「和衷共濟」,堅持互利合作,實現共同繁榮,是中國軟實力發展的根本目標。第二,突出「和而不同」,強調世界文明和文化的多樣性,是中國軟實力發展的基本原則。第三,突出「以和為本」,注重國際關系主體間文明和文化價值的認同與互動,是提高中國軟實力的根本途徑。
⑨ 怎樣理解文化軟實力
文化軟實力其實是指你自身的內在修養於個人而言。於國家來說是就是文化的傳承,例如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其軟實力體現在綜合國力。現在的中國非百年前的中國,積貧積弱;現在的中國是騰飛的中國,在國際經濟、政治、歷史、文化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樣也是文化軟實力的體現所在。
身為中國人應該以中華民族的偉大使命感立足於世界,強我中華民族之精神,強我中華同胞之體魄。永葆活力,永葆中國的脊樑,這才不枉生於中國,成於中國。這些都是軟實力的體現。國家強大,民才可以安家,才可以樂業,才可以發展,才可以談軟實力。所以我們這一代人是特別的一代,既要傳承中華優良的民族精神,更要發展文化的軟實力。
少年強則國家強,少年精神則國家精神。所以要發展文化軟實力還是要從娃娃抓起,然而21世紀的中國也是特別的中國,面臨著環境日益惡化、經濟雖發展資源卻嚴重不足,貧富懸殊還是比較大。因此做為祖國的新力軍,不僅抵受著種種有型與無形的壓力,還是需要良好的心態去克服困難讓自己茁長成長,肩負起偉大的使命。
文化軟實力的發展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所以要一步一個腳印的走。打下良好的基礎才有可能更好的傳承,更好的創新,更好的發展。為中華之騰飛而修學儲能還是必須的。希望你我共為祖國更加強盛而努力,盡管路途艱辛,男兒努力蔚為萬夫雄!
⑩ 如何理解「文化軟實力」這一概念試舉例說明之。
軟實力指的是一種能力,它能通過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誘達到目的,是一國綜合實力中除傳統的、基於軍事和經濟實力的硬實力之外的另一組成部分。
比如世界各地都在辦孔子學院,這就是我們文化軟實力的體現。水平有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