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蒼天的文化含義是什麼,蒼天和天有什麼區別,在哪裡
古人眼中的天與科學家眼中的天並不一樣,天在古人眼中更重要的是它的文化含義,因為天在傳統文化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現在描述天常用天空一詞來描述,但在表達情緒時,一般不會說天空而是改用蒼天,上蒼的說法。比如《三國演義》57回有一句話:蒼天既已生公瑾,塵世何須出孔明!顯然是為周瑜感嘆萬千。
這樣看來,一開始因為顏色而得名的蒼天,到了兩漢時期就被神格化了被細化被具體化。蒼天的份量在老百姓心中的份量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加重。
有一點需要強調,並非西漢之後的蒼天都成了「生機「,比如東漢末年的張角等人引發的黃巾起事,他們當時提出的口號就是: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這里的蒼天的蒼又回到顏色的表達,這涉及戰國時期的陰陽家鄒衍所提出的五德終始之說,他的學說中提出木、火、土、金、水循環更替來解釋王朝更替,比如周朝是火德,秦始皇奪得天下之後稱自己是水德,水克火,顏色為黑色。秦為什麼推崇黑色的道理就在這里。也有學者提出張角所說的蒼天的蒼可能是被後人誤記或修改過。
不管蒼天有沒有被誤記,「蒼天」此時代表東漢氣運是沒有爭議的。
這大概就是蒼天的文化含義的發展過程吧。
② 天中文化的介紹
天中文化是河南駐馬店市的古代文化總稱,內容包括:盤古文化、女媧文化、伏羲文化、嫘祖文化、冶鐵鑄劍文化、重陽文化、梁祝文化、車輿文化、古國文化、名流文化、宗教文化等等。天中文化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天中地區是華夏文明早期發祥地之一,是中華人文始祖創世紀活動的重要地區,是古豫州的中心地帶,是中國中原古道的中心地段,是戰國時期中原逐鹿的重要戰場和前沿陣地!
③ 天中的天中文化
所謂「天中文化」是指以汝南為中心,以中原文化為主流,兼容楚文化等周邊多種文化內涵,相互融匯而形成的一種區域文化。天中文化形成於春秋晚期至戰國初期,從歷史發展的過程來看,這里是中國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中心轉移的過渡地帶。夏、商、周三代之際,這里是中原王朝與南方部族爭奪最激烈的地區;春秋戰國時期,這里是中原諸侯南下和強楚北上的必經地帶;秦漢時,這里是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兩晉南北朝時期,這里又是南北對峙的前沿;隋唐以後,中國政治、經濟重心在南北轉移的過程中,都是承前啟後的中間接合部。經過漫長歲月的歷史積淀,天中文化形成了較為豐富的文化內涵。今天,天中文化已成為我們寶貴的歷史遺產,成為我們中華民族共同的歷史財富。
「天下之中」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是歷史留給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我們是這份文化遺產的重要繼承人,但不是唯一的繼承人。汝南和洛陽、登封相比,各有所長,各具特色。在古代,洛陽是政治中心,登封是五嶽之中、是祭祀聖地,而汝南才是地理意義上的「天下之中」。洛陽和登封雖然不是地理意義上的「天下之中」,但由於皇家的重視,「皇恩浩盪」,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遺存,其文化內涵是非常豐富的。可以說,洛陽和登封都成功申報一處世界文化遺產,不是偶然的。汝南既不是政治中心,也不是祭祀聖地,只是地理意義上的「天下之中」,所以缺少人文氣息。歷史上很少有政治家光顧汝南,當代的國家領導人也很少來汝南,更沒有到過天中山。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的一些寶貴的遺產,如汝南古城牆、古代縣衙、十二牌坊等,也被後代給破壞了。由於這里在歷史上久經戰亂,至今仍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在全國的經濟地位不高,經濟分量不重。因此,今天的汝南,就其歷史文化的厚重和文化遺存的豐富性來說,比起洛陽、登封,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至於說汝南是地理意義上的「天下之中」,那也已經成為歷史了。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版圖疆域的變化,中國地理意義上的「天下之中」也早已不在汝南了。我們沒必要再去尋找什麼「天下之中」了。「天下之中」無論是作為古人地理意義上的科學實踐,還是人們頭腦中的思想觀念,都已成為歷史了。「天下之中」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它理當屬於我們全體中國人民。然而,「天下之中」畢竟誕生在我們這里,因此我們便是這份文化遺產的重要繼承人,雖然我們不是唯一的繼承人,但我們有自身獨特的優勢。對此,我們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喪失信心。我們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要有一個准確的定位。
天中文化是我們的文化品牌,弘揚天中文化是當代駐馬店人義不容辭的責任。駐馬店市的歷史文化內涵是相當豐富的,我曾經把它概括為八大文化體系:以天中山為標志的天中文化,以伏羲畫卦為代表的八卦文化,以嫘祖等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重陽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梁祝為代表的傳奇文化,以冶鐵鑄劍為代表的科技文化,以蔡、江、袁、沈為代表的姓氏文化,以竹溝為代表的紅色革命文化。
我們的文化內涵是豐富的,而我們的文化品牌是天中文化。成為一個地方的文化品牌需要三個方面的條件:一是獨特性,就是說這一文化品牌必須是我們獨有的,是別人無法取代的;二是普遍性,就是說天中文化這一文化品牌不單是指地理意義上的「天下之中」,它還有著交通、區位、氣候、民俗、自然等多方面的因素,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三是穩定性,就是說這一文化品牌它所體現出來的「天下之中」特色,自古至今都是相對穩定的,有著長久的生命力。雖然今天地理意義上的「天下之中」已不在汝南了,但天中文化的基本內涵和地域特色沒有改變。在駐馬店市各個文化品牌中,只有天中文化具備這三個條件。因此,只有天中文化能夠成為我們的文化品牌。
駐馬店與天中文化又是什麼關系呢?當然,就駐馬店本身來說,它是一座新興的城市,幾乎很難找到一點歷史遺跡。從修建京漢鐵路時算起,駐馬店也就只有100多年的歷史。但是,由於它誕生在具有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內涵的天中大地上,也就自然地接受了天中的文化傳承,天中文化就成為這座城市、這個區域的文化品牌。因為一個地方的文化中心不是固定不變的,總是隨著歷史的發展、客觀條件的變化而變更著它的方位。我們說,駐馬店接受了天中的文化傳承,也是因為在這么一個范圍內,由於客觀條件的變化,主要是交通條件的變化,特別是京廣鐵路的開通,使駐馬店自然就成為這個地區的中心城市。那麼,駐馬店也就取代汝南成為天中文化的中心城市了。當然,地方變了,文化的實質性內涵沒有變,它還是天中文化。如何弘揚天中文化?如何在短時間內樹立我們駐馬店良好的外部形象,提升天中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那就是:實施文化強市戰略。只有實施文化強市戰略,我們才能夠實現從文化資源大市向文化強市的跨越。只有實施文化強市戰略,我們才能加快駐馬店的發展,實現駐馬店經濟和社會的全面振興,才能讓天中文化這一品牌叫響全國,走向世界。
④ 中國古代天文學的文化內涵
中國古代天文學跟中國古代宗教有關。
中國古代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由「天」主宰的。上天擁有絕對的權威。上天管理的世界稱為「天下」。
皇帝也稱「天子」,是「天」的兒子。這是皇子給自己找的權利來源。皇帝是上天來委派管理世界人民的。
因此,皇帝必須向上天負責,因此,皇帝的重要政治活動之一就是「祭天」。也就是向上天匯報工作成就以及檢討自己在工作中的失誤或錯誤。
但上天如何來回應天子的工作報告呢。那就是用各種非常的天文或氣象事件來提示天子。例如超新星、彗星、日食月食等,都是天子對皇帝工作好壞的評價,天子必須做自我檢討等,改正錯誤等。
因此天文學在古代中國是非常重要的!
對於天子信奉上天,不能說是「迷信」,而是中國特有的宗教信仰。
由天子信奉上天而產生的天文學,則是由宗教產生科學的一個表現。
⑤ 天人合一的文化內涵
中國古典哲學的又一根本觀念是「天人合一」。所謂「天」並非指神靈主宰,而是「自然」的代表。「天人合一」有兩層意思:一是無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則是一個小天地。二是大人相應,或無人相通。是說人和自然在本質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應順乎自然規律,達到人與自然和諧。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即表明人與自然的一致與相通。先秦儒家亦主張「天人合一」,《禮記·中庸》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認為人只要發揚「誠」的德性,即可與天一致。漢儒董仲舒則明確提出:「天人之際,合而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號》)成為二千年來儒家思想的一個重要觀點。
這種天人合一的思想體現到武術中,首先表現為習武者追求人與自然的統一。因為大人合一的思想認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並且是自然界最優秀的部分,天地萬物與人共同構成了一個整體,而人則是這個系統中不可缺少的主導因素,人道和天道是相近的。基於這樣的思想,使得習武者尤其重視人與自然的統一。清代楊氏傳抄太極拳譜中有雲:「乾坤為一大天地,人為一小天地也。」而「所謂人身生成一小天地者,天也、性也、地也、命也、人也、虛靈也、神也、若不明之者,烏能配天地為三乎。」「要知天人同體之理,自得日月流行之氣。」所以在練習武術的過程中,人們總是在追求人體與大自然的和諧相通,使人順乎自然,其運動也要服從大自然的變化規律,以此來求得物我、內外的平衡,達到陰陽平和。正因如此,自古習武者都非常注意在練習的過程中使人體和四時、氣候、地理等外在的自然環境相協調,因時因地採用不同的訓練內容和手段,選擇優美清靜的自然環境作為練功修身養性的場所,從而充分發揮人這萬物之靈的創造力,使個人的身心皆融於大自然之中。若逆天時地利而動,則不利於健康。這也是中國武術因地域不同而形成眾多拳種和流派的原因之一。
為了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古代習武者常象天法地,師法自然,從大自然中吸收營養,模擬自然界中各種事物的動作、姿態。神情,結合人體運動的規律和技擊方法的要求,以創造和豐富武術,並以自然界的現象來喻拳理,所以武術中有許多以自然界各種事物來命名的拳種和動作。如南拳中的虎鶴觀形拳,是以虎、鶴兩種動物的動作為基礎,結合人體運動特點和技擊技術而創造的拳種。形意拳中的十二形,則是以十二種動物的動作為依據,按形意拳的動作和勁力特點演化而來。此外,螳螂拳、鷹爪拳也是分別模仿螳螂、鷹的動作,取其形,會其意而創造的拳種。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至於動作名稱,諸如青龍獻爪。燕子穿林、白鶴亮翅。金雞抖翎之類的名稱極多。不僅如此,以自然現象闡發拳理的例子也很多。如王宗岳說太極拳是「長拳者,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世」,不僅說明了太極拳的技術特點,也表明了演練時還要注意養成「腹內松靜氣騰然」的內心活動,皆是以江海之勢喻拳勢。又如長拳的「十二形」,說「動如濤、靜如員、起如猿、落如鵲。立如雞、站如松、轉如輪。折如弓、輕如葉。重如鐵、緩如鷹。快如風」,也是以十二種物象來說明對演練時動作的十二種變化的要求,其中絕大部分也是取自然界的物象來喻拳勢。
由於無人合一的思想使中國的傳統文化具有重和諧。重整體的思維特點,這種思維特點表現在武術中則是追求動作的「合」。「合」,就是說動作的和諧、協調。最為典型的是所謂「內外三合」即「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肩與跨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這實際上是要求由內在的心。意、氣到外在的四肢。身體的各個部位都達到相互協調。應該看到,協調既是人的一種本能,又是人們有意識地培養和訓練,使動作達到完美的一種能力。「合」是武術特有的技術要求和獨具特色的理論。
天人合一的思想還決定了中國哲學主張人的道德原則和自然原則一致。張載肯定無人合一是「因明致誠,因減致明」。「誠」是最高的道德修養,「明』倒是最高的智慧。這種「誠」表現在武術中就是武德,「明」則表現為技藝超群。這也正是古往今來,德高望重的武術家不斷追求自我道德完善和技術完美的原因。古代人們崇尚武德,是依據習武者掌握有一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努力做有益於社會的事。為此,在習武者之間常有一些戒律、法規,隨著歷史的變化,其內容雖多有變動,但基本宗旨不變,即要求習武者成為見義勇為、有高尚道德的人。同時習武者還把對技術精益求精的研習作為道德修養的手段,認為這是一種內修的功夫。他們崇尚勤學苦練的精神,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藝水平。過去人們常將武術訓練稱為「練功夫」,功夫是指做一件事所花費的水平也高,所以前人常竭畢生之精力於「練功夫」,致使「功夫」作為武術的代名詞在世界上流傳,這正是他們孜孜以求技藝之精的結果。
⑥ 天是什麼
沒有天,只有天的謊言
⑦ 誰能講講天蚨文化
天蚨文化和天中文化
天蚨文化與天中文化都是天字型大小文化。
從字上看:蚨 是農耕文化, 中 是政治文化
登封人喜歡說:中不中? 中
蚨不蚨? 蚨
天蚨文化是登封的潁水文化,
天中文化是登封的嵩山文化,
山水文化是一陰一陽,合起來就是一個整體,任何文化都有陰陽之分
登封文化=天蚨文化+天中文化
水文化是母系文化,山文化是父系文化
先有母系的水文化,後來才有父系的山文化,
文化都是先在大河流域發展,後來才由帝王封禪大山的演變!
神話:遠古時期有一種神蟲,名天蚨,形似蟬而稍大,翅膀像蝴蝶寬大而美麗… 話說天蚨神蟲是嵩山天地之靈氣,日月之精華所產,天蚨乃土木余氣所化,引風吸露,其氣清虛。產於嵩山,歷經三千年成蟲,又過三千年化蝶,又三千年成龍,伴隨女媧補天,飛行於宇宙之間,至大禹時期,天蚨助大禹治水,天蚨日夜銜錢堵住決口,救天下黎民於水火,立下大功,大禹封其為財帛司神,掌管天下錢財。天蚨神銜的錢是神錢,有天地第一財神之說,專司人間財富之神,為諸財神之首,其神異多能,變化無窮,能夠驅雷役電,喚雨呼風,降瘟剪瘧,保命解災。凡買賣求財,只要對天蚨祈禱,便無不稱心如意,故而民間奉其為財神。
歷史:天蚨園是春秋時期鄭國國君鄭庄公到嵩山潁地出行時安營紮寨的行宮,歷史上著名的潁考勸孝,掘地見母的故事都是發生在天蚨園。又是「天蚨六德」經商思想和春秋時期「尊國強略」爭霸思想的發源地!當年一席「天蚨對」話,天蚨園走出兩個相國,一個潁考叔,一個管仲,輔佐了兩個君主,成就春秋霸業!
庄公出生
春秋時期,有個鄭國,都城在今天的新鄭。國君鄭武公娶姜氏為妻,姜夫人因生鄭庄公時難產,先出腳後出頭,大為受苦,在當時被認為大逆不道,差點將其丟棄,為他取名寤生,不孝的意思。二兒子段長得一表人才,姜氏便偏愛他,希望鄭武公立段為太子,但鄭武公以長幼有序為理由,一直沒有答應。等武公去世後,寤生繼承王位,號鄭庄公。姜氏多次向庄公提出無理要求,庄公礙於母親情面,都滿足了她。但是姜氏毫不知足,居然煽動次子段篡位。有一次,鄭庄公離開都城,姜夫人與段謀反。鄭庄公回來平定叛亂,段自刎而死,庄公大怒之下把母親從京城趕到穎地,並發下誓言「不到黃泉,永不相見」的誓言。
潁考勸孝
潁考叔是春秋鄭庄公時期的鄭國大夫,曾執掌潁谷(今河南市鄭州市登封西)。穎考叔,為人正直無私,一向有孝順愛友的美譽。他見庄公把母親安置這里,便對人說:母親雖然不象母親,但兒子卻不能不象兒子。
有一天鄭庄公到潁地來打獵,駐扎在三王莊村天蚨園這個地方,潁考叔於是抓了幾只小鳥來見庄公。庄公問:這是什麼鳥?潁考叔對曰:「此鳥名鴞(xiāo),晝不見泰山,夜能察秋毫,明於細而暗於大也。小時其母哺之,既長,乃啄食其母,此乃不孝之鳥,故捕而食之。」庄公聽了不再說話。庄公聽後啞然無語。
時值手下送來一隻蒸羊,庄公割下一條羊腿賜給考叔,考叔卻將羊肉撕下放於袖中。庄公不解。考叔說:我家母親因家中貧困,從不曾吃過如此美味,我要拿回家給母親食用。庄公不覺凄然。考叔知道已經說動了庄公,卻因為有「不到黃泉不相見」的誓言所阻。現在後悔都來不及了。
黃泉認母
鄭庄公從潁考叔那裡知道自己身世和名字的來歷,才知道母親生他受的苦難,大為後悔,卻礙於誓言。潁考叔說:「段已經死了,姜夫人就您這么一個兒子了,您要是再不孝順,那與鴞有何異呢?我有一計可以不違背誓言又讓您母子和好。」大潁考叔獻計在離天蚨園里十里外的君召黃城土坡隧洞里挖了一道泉,名之曰:黃泉,安排要強的寤生找到一個既不失孝道又不壞信道的好辦法與母相認,兩人在「黃泉」相認,抱頭痛哭,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的「黃泉人母」的故事。使人感動,鄭庄公知錯能改,善於納諫,挽回親情,超越了愛恨情仇,回歸於親情,血畢竟濃於水,這也是鄭庄公能成為春秋「小霸「的原因之一!
《左傳》對此事有「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庄公」的評價。
天蚨六德
鄭庄公在潁地亨受著親情和這山山水水,心情大為高興,潁考叔陪著鄭庄公禮察潁地民情,潁地治理的非常好,百姓生活富足,鄭庄公向潁考叔討問治理之道。潁考叔說:「嵩山有一種神蟲,名叫天蚨。它是一種能帶來金錢的神蟲,形似蟬而稍大,翅膀像蝴蝶寬大而美麗,味辛美,可食。生子必依草葉,大如蠶子。取其子,母即飛來,不以遠近。雖潛取其子,母必知其處。以母血塗錢八十一文,以子血塗錢八十一文,每市物,或先用母錢,或先用子錢,皆復飛歸,輪轉無已。」鄭庄公再問:「蚨有何德?」潁考叔說:「蚨有六德:『福、財、文、武、信、容』。蚨者福也,是福;青蚨還錢,是財;頭上有緌,是文;足搏距者,是武;應候守常,是信;加以冠冕,是容;君子則其操,可以治家,可以立身,豈非至德之蟲哉?」鄭庄公不語,深思良久:「天蚨者,天保九如,蚨從天降;又有天地民心,蚨澤眾生之意!」遂賜名駐扎行宮為天蚨園,諧音添福園!
庄公稱霸
在天蚨園里,潁考叔提出「尊國強略:尊王崇禮,實行霸道,霸道講究以力治國,崇禮講求忠孝仁義禮智信,第一步先與周天子交換人質。」因潁考叔勸孝有功和治理國家的卓越才能,鄭庄公就把潁考叔帶到了都城新鄭,成為自已的股肱大臣,幫助自已稱霸天下,東遷後的周平王,懾於鄭國的威力,竟與鄭庄公做了交換太子,互為人質的荒唐交易。王室雖已衰敗至此,但千百年形成的帝王之威,在當時還是個龐大的精神存在,當鄭國戰車與天子王師兩軍對峙時,眾多諸侯的目光在關注著這場挑戰的結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關系,是支撐古代宗法制度的基石,鄭庄公的挑戰搖撼了天子的權威,從此,視天子權威如兒戲,強者為尊,以實力爭霸的時代開始了。鄭庄公選賢任能,勵精圖治,開創鄭國之極盛,成為春秋戰國時期的第一任霸主!
二十年後,登封潁地又誕生了一位偉大的人物--管仲,受嵩山潁地「天蚨六德」經商思想的影響,在齊國大力發展商業貿易,百姓安居樂業,齊國很快強盛起來。管仲又向齊桓公提出了實現在中原稱霸的謀略,打起了「尊王攘夷」的旗號,開始了兼並諸侯、統一中國的霸業,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潁考叔是引子, 管仲則把爭霸引入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