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苗族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苗族鼓藏節、跳花節、苗族姊妹節、苗族服飾、苗族蠟染等。
1、苗族鼓藏節
苗族鼓藏節,貴州省雷山縣傳統祭祀節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鼓藏節又叫祭鼓節,是苗族屬一鼓(即一個支系)的支族祭祀本支族列祖列宗神靈的大典,俗稱「吃鼓藏」。
鼓藏節在先秦夏王朝時期的古三苗國就己存在。在漢文典籍中對苗族「吃牯臟」的文字記錄,始見於清代。苗族鼓藏節主要流布於雷山縣全縣的9個鄉鎮的苗族村寨和榕江縣的部分苗族村寨。
2006年5月20日,貴州省雷山縣申報苗族鼓藏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Ⅸ—19。
2、跳花節
跳花節是安順苗族的傳統節日,傳說是苗族英雄人物楊魯興起的,至今安順北門外跳花山仍以其名命名。
2008年6月7日,跳花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苗族姊妹節
苗族姊妹節又稱"姊妹飯節",是貴州省台江縣老屯、施洞一帶苗族人民的一個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舉行。
屆時苗族青年男女穿上節日的盛裝,聚集於榕江、楊家、偏寨,歡度這個極富民族特色的傳統佳節。
台江縣域內各支系的苗族過姊妹節的時間不盡相同,大都在正月至五月間。台江苗族姊妹節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要數施洞地區的姊妹節。
2006年5月20日,貴州省台江縣申報的苗族姊妹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類別:民俗;編號:Ⅹ-22)
4、苗族服飾
苗族服飾,苗語叫「嘔欠」,主要由童裝、便裝、盛裝組成,「盛裝」苗語叫「嘔欠嘎給希」,即「升底衣服」,「 嘔欠濤」苗語稱謂即「銀衣」,下穿百褶裙,前後有圍腰。
苗族服飾是我國所有民族服飾中最為華麗的服飾,既是中華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歷史文化的瑰寶。
湘西方言苗區和黔東方言苗區喜好銀飾,黔南某些地區喜好貝飾,而西部方言區苗族服飾則少銀飾。銀飾、苗綉、蠟染是苗族服飾的主要特色。
2006年雲南省保山市申報的苗族服飾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類別:民俗;編號:Ⅹ-65)。
5、苗族蠟染
蠟染,古稱蠟纈,與絞纈(扎染)、夾纈(鏤空印花)並稱為我國古代三大印花技藝。中國的染織工藝早在西周時期(公元前 ll世紀——公元前771年)已得到較大的發展。
根據《禮記》等文獻記載,織物的染色當時設有一種叫「染人」的專官主管,楚國還設有專門主持生產靛藍的「藍尹」工官。
2006年5月20日,該蠟染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苗族姊妹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跳花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苗族鼓藏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苗族服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苗族蠟染
② 貴州省千戶苗寨在哪裡
西江千戶苗寨座落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東北部的雷公山山麓,是中國最大、世界無雙的天下第一大苗寨。
距雷山縣城36公里,距黔東南州州府33公里,距省府貴陽市約280公里,由十餘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成片,四面環山,重連疊嶂,梯田依山順勢直連雲天,白水河穿寨而過,將西江苗寨一分為二。
(2)苗寨文化遺產在哪裡擴展閱讀:
千戶苗寨的歷史沿革:
5000多年前,生活在黃河中下游平原地區的九黎部落在向北擴張,與東進和南下的炎帝、黃帝部落發生劇烈的武力沖突,經過長時間的征戰,以蚩尤為首的九黎部落在涿鹿地區被擊敗,蚩尤被黃帝擒殺。
大部分苗族先民被迫開始第一次大遷徙,放棄黃河中下游地區而退回到長江中下游平原,並於洞庭湖和鄱陽湖之濱建立了「三苗國」。隨著三苗部落的日漸強大,堯、舜多次對「三苗」進行征剿。
舜帝位,「南巡狩獵」,對不服舜帝管制的「三苗」進一步攻掠,苗族先民再次被迫向西南和西北地區遷徙,其中被迫向西北遷徙的這支苗族先民一部分融合於「羌人」,
成為西羌的先民,一部分則因人口增多,耕地少而向平原地區遷徙,從青海往南到四川南部、雲南東部、貴州西部,有的更向南、向西深入寮國、越南等地。而往西南遷徙的苗族先民則與楚人和睦相處,成為後來「楚蠻」的主要成員。
戰國時期,秦滅楚,一部分苗族背井離鄉,長途跋涉西遷,進入武陵山區的五溪一帶,形成歷史上著名的「武陵蠻」。
西漢時期,這部分苗族先民在這里較快地發展起來,形成與漢王朝相抗衡的一股勢力。
公元47年,漢王朝派出軍隊征剿「武陵蠻」,迫使苗族再次離鄉背井,一部分進入黔東北地區(今銅仁一帶),一部分南下廣西融水,後又溯都柳江而上到達今天的榕江、雷山、台江、施秉等地。苗族在數次大遷徙中,分化成了許多不同的分支。
其中,柳氏族、西氏族、尤氏族、苟氏族等幾乎是同時到達貴州榕江,由於西氏族在榕江多處輾轉,到達西江的時間晚於柳氏族。西氏族到達西江的年代約在600多年以前,但在西氏族到達以前,這里已經居住著苗族「賞」氏族。
西江地名中的「西」指西氏族,「江」通「討」,即西江是「西」氏族向「賞」氏族討來的地方,「西江」因此而得名。「西」氏族到達並定居在西江以後,陸續又有其他苗族分支遷來,形成以「西」氏族為主體的苗族融合體。傳說西江有千年以上歷史。
西江苗族和苗族先祖蚩尤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根據《林蔭記》中記錄的西江苗族子連父名的世系譜,從蚩尤到1732年間共有284代,說明生活在西江的苗族是蚩尤的直系後裔。
春秋戰國時期,雷山屬牂牁國與且蘭國之邊地,戰國時屬大夜郎國,秦時屬象郡且蘭縣邊境,西漢時處且蘭、毋斂兩縣之間,東漢時屬毋斂縣,三國屬蜀國之牂牁郡轄之邊地,
魏晉時期屬牂牁郡賓化縣境,唐朝時屬於羅恭縣,五代至宋朝屬夔州路紹慶府羈縻州,元初屬「管外苗族地區」,元朝中期屬湖廣省播州宣慰司,明屬管外苗族地區。
清乾隆年間,清政府為了管理苗疆,對苗族人民實行編戶定籍,強行取消苗族子連父名的傳統,用苗名的諧音來定漢姓,西江境內苗族的蔣、唐、侯、楊、董、宋、顧、龍、陸、李、梁、毛、陳、金、吳等姓就是由此而來。
從秦漢到元、明、清初,雷公山大山區朝廷的設置雖有涉及,但郡縣制、羈縻州對這一地區的統治極弱,甚至沒有直接治理,在歷史上多被稱為「蠻荒之地」、「生苗」、「生界」等。
雍正七年(1729年),貴州巡撫張廣泗開辟苗疆,設「新疆六廳」,置丹江廳,下轄丹江衛和凱里衛,西江屬丹江衛。
乾隆三年(1738年),丹江衛設置了分土司,包括黃茅嶺司、雞講司、烏疊司,雞講司就位於現西江西南附近的營上村,從此西江被列入中原政權的治理范圍。
1914年,丹江改廳稱縣,西江屬其轄內。
1944年,置雷山設置局,西江復歸雷山管轄,改為西江鎮。
1945年,丹江撤縣,西江改歸台江縣管轄。
1950年,雷山設立縣人民政府,西江屬於第二區公所。
1954年,建立雷山縣苗族自治區,西江千戶苗寨所在地屬西江區,1959年,雷山、爐山、丹寨、麻江並入凱里大縣,西江屬於凱里縣的雷山片。
1961年,恢復雷山縣,建丹江、西江、大塘、永樂四區、44個公社,千戶苗寨當時屬於西江區西江鎮。1992年,撤區並鄉後,千戶苗寨屬於西江鎮管轄至今。
③ 地筍苗寨的介紹
地筍苗寨位於靖州縣三鍬鄉境內。該苗寨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苗族歌鼟發源地之一,以苗族歌鼟為代表的民族文化積淀深厚。團寨中苗族風情吊腳樓民居建築特色鮮明,古跡文化保存完整,民俗文化傳承較好,除有被譽為「原生態多聲部民族音樂活化石」的苗族歌鼟外,還有極具民族風情的玩山會友,茶棚相親,搶親等習俗。2014年6月《爸爸去哪兒第二季》第三期在此拍攝。
④ 西江千戶苗寨值得去嗎
西江千戶苗寨是一個以古老的苗族為主的建築群和文化遺產保護區,這里獨特的民族風情和美食文化令人心醉和心動,大家可以體驗另類時空的洗禮,下面給大家分享西江千戶苗寨可玩性分析。
總體來說,千戶苗寨還是很值得去旅遊的,雖然國內的景點都難免有點小坑。我來告訴你,去千戶苗寨最最最應該注意的幾件事情吧,會讓你的行程更愉悅。
開放時間:早上08:00——下午16:00
門票價格:100元/人
著名景點:
苗族文化博物館、苗寨建築群、艷遇風雨橋、西江夜景等
因為是幾家人游完鳳凰古鎮再自駕過來的,對比之下苗寨的綠水青山以及原生態村落更勝一籌。說實話,鳳凰古鎮太商業化了,而且兩岸的商戶基本把沱江污染的差不多了,你就捂著鼻子沿河看風景吧。
我們按導航到了千戶苗寨景區卻進不了景點,而預定了觀景酒店在苗寨裡面。原來所有車都不讓進景區,這也是保護生態的措施,表示理解。但路上沒有任何提示,車往裡面開了那麼遠才被攔住不讓進,導致一路賽車。排了半小時隊到最前面了,然後保安大叔告訴你掉頭吧。這服務體驗也是醉了。掉頭原路返回,把車停在景區大門口的停車場。頭頂大太陽,幾家老小拖著十來個行李箱下車。買景點門票坐景區大巴進去成了唯一選項。有證的攝影家可以免票(意外福利啊)。
門票和大巴車票是捆綁銷售的。車票20元一人包含四次乘車(兩進兩出)。按這常規動作買票上車。但是乘車點也不近啊,就和商場的動線設計一樣,得先讓你逛好大一陣子街,才能到乘車點。幾家人拖著九個箱子,背著包,一路浩浩盪盪也是風景。大巴一路開進去,過了觀景台之後才停車下客。然後,一下車就傻眼了。酒店還遠著呢,車已經走了,哪管你死活。繼續網路導航,沿著大巴車走的公路往回走了快二十分鍾,終於到酒店了。所以,酒店最好定在靠路的(如果行李多,酒店還訂在山腳下苗寨裡面的話,我只能祝福你),晚上很安靜不用擔心吵鬧。好了,吐槽這么多也該總結下了。人少的情況,買兩次車票就可以了10元,一進一出足夠,中間你也幾乎不會出景區的。如果幾家人(6人以上),行李多的話,買一次車票5元的就可以了。住店後,店家會有辦法叫車送你到停車場的,避免你再走兩段很長的路(從酒店到乘車點、從下車點到停車場)。這是我這次游千戶苗寨最大的痛點。當然了,裡面的遊玩還是很開心的,看照片吧。
二號風雨橋,「嘎銩僦」是連接苗寨內外最便利的橋。也是最佳集合點。苗語裡面嘎銩僦是螃蟹的意思。
一號風雨橋「哿嗡僦」,也叫龍潭橋。旁邊有個景區乘車點,可以在此休息。一號風雨橋頭邊就有兩條分叉路,一邊是遊方街,一邊是古街。整個西江千戶苗寨就由著兩條主街構成。
遊方街是沿白水河而建,古街就是苗寨以前的老街,正對遊方街的山頂(觀景台)上面全是密密麻麻的客棧酒店,有點像色達的感覺。
而正對古街的山頭大多還是苗寨原住民,也東寨就在古街。沿遊方街遊逛,一邊是白水河,河對岸是依山而建,密密麻麻各具風格的民宿客棧,另一邊是具有濃郁苗族特色的各式商鋪、餐廳等。
哿嗡僦旁邊的田野,在夕陽下很有特色,沿河有很多燒烤,但味道很一般,主要看風景。樓上的後糧倉還可以。
三號風雨橋「僦喲妃」,又叫「遊方橋」或「情人橋」,遊方為苗語,意為青年男女用情歌對唱的方式進行感情交流,互訴愛慕之意,也就是談戀愛的意思。過了三號風雨橋很快就到「苗寨歌舞表演場」,可惜我到的時候表演剛結束。因為時間關系,四號和五號風雨橋就沒去了。
長桌宴很有特色,主要還是吃吃酸湯魚比較好。苗寨最好吃的就是酸湯魚,其它菜就一般了。
河邊拍照的人特別多,要注意安全。遊客把衣服穿上都成苗家人了。
個人覺得這個菜市場是苗寨生態的點睛之筆。很多遊客都來買菜買水果,村民也會在這里交易,讓人感受到濃濃的苗族風情,非常真實。
凡是帶酸湯的,味道都不錯。我們兩天吃了六條魚。
很多路口都有黑毛香豬肉,基本都一樣。唯一的區別,是烤肉的姑娘。
一條很容易被人遺漏的古巷,一定要進去看哦。
宏偉壯闊的表演場,可以錯過了表演。
附近喝多「僦喲妃」店,搖馬郎,都很有特色。
盤頭發,斜帶一朵花,是苗家妹子的標配。
⑤ 西江千戶苗寨在哪
貴州省雷山縣東北部。是一個旅遊景點,門票價格100元。
西江千戶苗寨是一個保存苗族「原始生態」文化完整的地方,是目前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它是領略和認識中國苗族漫長歷史與發展之地。西江每年的苗年節、吃新節、十三年一次的牯藏節等均名揚四海,西江千戶苗寨是一座露天博物館。
西江千戶苗寨是典型的山區農業村寨,雖然進入21世紀來不少村民外出務工或就地從事旅遊接待,但絕大多數居民主要的經濟來源仍然是農業生產,依然沿襲著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苗寨上游的大片耕地是全寨居民主要的生活來源,主要種植水稻、玉米、土豆、紅薯以及辣椒等。
(5)苗寨文化遺產在哪裡擴展閱讀:
西江是苗語的音譯,大意是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這里聚集著大約1200戶人家,他們居住的吊腳樓組成的寨子,剛好被流經村寨的白水河一分為二。
循著河谷進入時,會感覺四周漸漸被群山環繞起來,不遠處都是薄霧繚繞的峰巒和環寨而植的楓樹林,而整片整片由無數青瓦或杉木皮蓋頂的楓木吊腳樓組成的苗寨,就那麼層層疊疊的,從河岸開始依山勢向上展開,構築成氣勢恢宏的建築奇觀。
⑥ 貴州千戶苗寨在貴州哪個市
貴州千戶苗寨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西江鎮南貴村。
距雷山縣城36千米,距黔東南州州府33千米,距省府貴陽市約280千米,由十餘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成片,四面環山,重連疊嶂,梯田依山順勢直連雲天,白水河穿寨而過,將西江苗寨一分為二。
西江千戶苗寨在半山建造獨具特色的木結構吊腳樓,千餘戶吊腳樓隨著地形的起伏變化,層巒疊嶂,鱗次櫛比,蔚為壯觀。
西江千戶苗寨主要景點有西江苗族博物館、景區白天的原生態歌舞表演、鼓_頭家、活路頭家、釀酒坊、刺綉坊、蠟染坊、銀飾坊、觀景台、噶歌古道、田園觀光區等。西江千戶苗寨是一座露天博物館,展覽著一部苗族發展史詩,成為觀賞和研究苗族傳統文化的大看台。
更多關於貴州千戶苗寨在貴州哪個市,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09e9d11654843326.html查看更多內容
⑦ 千戶苗寨在貴州哪裡
千戶苗寨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西江鎮南貴村。
西江千戶苗寨,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西江鎮南貴村,距雷山縣城36千米,距黔東南州州府33千米,距省府貴陽市約280千米,由十餘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成片,四面環山,重連疊嶂,梯田依山順勢直連雲天,白水河穿寨而過,將西江苗寨一分為二。
1982年,西江苗寨被貴州省人民政府列為貴州東線民族風情旅遊景點。1992年,西江千戶苗寨被列為貴州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西江千戶苗寨吊腳樓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0年11月,西江千戶苗寨被公布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地理位置:
西江千戶苗寨,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西江鎮南貴村,距離縣城36千米,距離黔東南州州府凱里35千米,距離省會貴陽市約200千米。由10餘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成片,是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⑧ 苗寨在哪裡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
著名的西江千戶苗寨,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東北部的雷公山麓,距離縣城36千米,距離黔東南州州府凱里35千米,距離省會貴陽市約200千米。由10餘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成片,是目前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西江千戶苗寨所在地形為典型河流谷地,清澈見底的白水河穿寨而過,苗寨的主體位於河流東北側的河谷坡地上。千百年來,西江苗族同胞在這里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在苗寨上游地區開辟出大片的梯田,形成了農耕文化與田園風光。
(8)苗寨文化遺產在哪裡擴展閱讀:
西江千戶苗寨是一座露天博物館,展覽著一部苗族發展史詩,成為觀賞和研究苗族傳統文化的大看台。西江有遠近聞名的銀匠村,苗族銀飾全為手工製作,其工藝具有極高水平。
截止2019年11月,前往苗寨交通指南:
1、凱里客車站乘坐往西江鎮的中巴,車費20—25元,45分鍾左右可到達,交通順暢,中班車次不多。或者在凱里花20元打的士直達西江。
2、凱里客車站坐雷山車,半小時一趟,一個小時路程,12.5元/人,然後在雷山車站換乘到西江的中巴,10元/人,早上七點到下午五點四十,每小時一班。雷山到西江包車,面的70元。
⑨ 貴州苗寨在哪裡
問題太寬泛,我只能這樣回答你。我們貴州省的苗族人口分布在全省百分之八十的地區,換句話說,只要有苗族聚居的地方就有苗寨,也就是說,貴州省百分之八十的地方都有苗寨。不信你來到貴州就知道了。
⑩ 湖南省古丈縣墨戎苗寨是什麼地方
苗寨簡介
墨戎苗寨即龍鼻嘴村,全村由13個苗寨組成,有17個村民小組,共1018戶,5568人。位於吉首、古丈、保靖三縣(市)交界處,距州府吉首20公里,距古丈縣城22公里,距張家界130公里,距風凰古城80公里。該村正處於張家界至鳳凰這一「黃金通道」上,焦柳鐵路、龍吉高速公路、省道S229公路穿寨而過,交通便利。
「墨戎」為苗語,意為「有龍的地方」。墨戎苗寨的苗族風情、苗族文化藝術主要有:苗族服飾銀飾、苗族刺綉、苗族建築、苗族趕秋、苗歌、四方鼓、盪鞦韆、舞獅耍龍、上刀梯下火海、巫儺絕技等。
墨戎苗寨被湖南省有關廳局和國家有關部委分別授予「苗族花鼓之鄉」「民族團結示範點」「湖南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湖南省特色旅遊名村」「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中國傳統村落」「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國家3A級旅遊景區」。
著名景點
攔門、風雨橋、乖乖樓、巫儺堂、四方苗鼓、苗家特色長龍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