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紅山文化玉器》表現的紅山文化主要分布在哪
紅山文化是中國東北部地區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因內蒙古赤峰市紅山後遺址的發掘而得名,主要分布於內蒙古東南部、遼寧西部及河北北部,距今約六千五百年至五千年。紅山文化玉器是中國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遺址中發現的玉器,最早發現於遼寧省凌源縣牛河梁遺址,是中華文明象形文字的原始象形符號。紅山古玉發現的重要意義在於,它把中華文明史提前了三千年。紅山文化玉器種類多樣,以玉龍、玉鳳和玉人等為代表。紅山文化玉器年代久遠,沒有繁縟的紋飾和復雜的造型,其藝術造型具有簡潔、樸素、大美的特點。
㈡ 紅山文化玉器的介紹
紅山文化玉器是中國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遺址中發現的玉器。紅山文化玉器最早發現於遼寧省凌源縣牛河梁遺址,1942年考古工作者曾在那裡見到一件勾雲紋玉佩。以後,在紅山文化諸遺址中多有玉器發現,以凌源縣牛河梁、三官甸子、喀左縣東山嘴等遺址出土較多,內蒙古翁中特旗三星他拉、敖漢旗大窪、遼寧省阜新縣胡頭溝等處也有不少重要玉器發現。紅山文化出土的成批玉器中多數為動物造型的裝飾品,構成這一文化的顯著特徵。
㈢ 中國的紅山文化在哪裡
中國的紅山文化在遼寧西部、內蒙古東部。
紅山文化是位於遼寧西部、內蒙古東部距今五千多年的農業文明,是中國已知出現最早的文明。主要分布在熱河地區(今河北北部、遼寧西部、內蒙古東南部大凌河與西遼河上游。)
紅山文化遺存最早發現於1921年。1935年對熱河省赤峰紅山後遺址進行了發掘,1956年提出了紅山文化的命名。70年代末在遼西地區開展了大規模的調查,發現了近千處遺址,並對遼寧凌源、喀左東山嘴、建平牛河梁遺址群開展了大規模的發掘,使紅山文化研究進入一個新的階段。2013年,赤峰市與朝陽市宣布將聯合對紅山文化進行申遺。
㈣ 紅山文化玉器哪裡收購的好
國家文物局、博物館,如果是真品他們會有償收購。古玩店也會收,價錢比國家給的多,但具體給多少要看你的談判技巧。私人收購就不用想了,來路不明的高古玉私人藏家不收。
㈤ 紅山文化發現於哪裡出土了哪些玉器
距今6000年左右的紅山文化,最初發現於內蒙古昭烏達盟的紅山,出土的玉器主要有玉龍、玉螭、玉龜、玉獸、玉鳥、玉璇璣、玉璧、馬蹄形器、玉勾雲形器等。其中玉龍的造型為身前屈似環狀,較粗大,口似豬,有的有長鬣,有的沒有鬣,是目前所知時代最早的玉龍。
㈥ 紅山文化的出土文物
1、紅山文化女神像
新石器時代晚期。紅山文化的一個重要發現是牛河梁的女神廟。廟址由南、北兩組建築組成,其中北組為主體建築,南北十八米余,東西寬近七米。
牆壁經過彩繪,室內發現有大量的人物塑像碎塊,有頭、肩、手以及乳房等部位的殘塊,均屬女性。頭部真人大小,面塗紅彩,雙眼鑲嵌青色玉片。
這是中國最早的女神像。現藏於:遼寧省考古研究所。
2、紅山文化陶器
紅山文化陶器是我國新石器時代的一種陶器,1935年首次發現於遼寧赤峰紅山,故名。主要分布在遼寧西部一帶。
陶器中有細泥的彩陶和帶篦紋、劃紋的粗陶。彩陶紋飾,以勾連式三角紋和菱形紋最具特色,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彩陶的製法、質地、部分器形與花紋,同仰韶文化彩陶相近似。
3、紅山文化玉器
紅山文化玉器是中國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遺址中發現的玉器。紅山文化玉器最早發現於遼寧省凌源市與建平縣交匯處的牛河梁遺址,1942年考古工作者曾在那裡見到一件勾雲紋玉佩。
以後,在紅山文化諸遺址中多有玉器發現,以凌源縣牛河梁、三官甸子、喀左縣東山嘴等遺址出土較多,內蒙古翁中特旗三星他拉、敖漢旗大窪、遼寧省阜新縣胡頭溝等處也有不少重要玉器發現。紅山文化出土的成批玉器中多數為動物造型的裝飾品,構成這一文化的顯著特徵。
4、紅山文化玉龍
紅山玉龍呈勾曲形,口閉吻長,鼻端前突,上翹起棱,端面截平,有並排兩個鼻孔,頸上有長毛,尾部尖收而上卷,形體酷似甲骨文中的「龍」字。玉龍墨綠色,體捲曲,平面形狀如一「C」字,龍體橫截面為橢圓形,直徑2.3~2.9厘米。
龍首較短小,吻前伸,略上噘,嘴緊閉,鼻端截平,端面近橢圓形,以對稱的兩個圓洞作為鼻孔。龍眼突起呈棱形,前面圓而起棱,眼尾細長上翹。頸背有一長鬣,彎曲上卷,長21厘米,占龍體三分之一以上。
鬣扁薄,並磨出不顯著的淺凹槽,邊緣打磨銳利。龍身大部光素無紋,只在額及鄂底刻以細密的方格網狀紋,網格突起作規整的小菱形。
5、紅山文化陶匜
此展品為紅山文化文物。長15.6厘米。匜是先人用來倒水用的工具,該件陶匜器型小巧,胎厚而堅實,通體深紅。
外壁點綴不規則圓形小坑,內壁光素無紋。匜口沿處呈U形凹槽,以方便倒水。現收藏於福建省源古歷史博物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紅山文化陶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紅山文化女神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紅山文化玉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紅山文化玉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紅山文化陶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