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華文化的精髓是什麼
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精髓。
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精髓是中華傳統美德,概括起來就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十二個字,而其中「孝親尊師」則是中華文化的大根大本,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從根本救起。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肖群忠認為,本書強調「孝是中華文化的根,敬是中華文化的本」,提出弘揚中華美德要從孝親尊師做起,確實抓住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關鍵之所在。
(1)中國文化精髓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塑造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品格,使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的東方五千多年之久,仍然充滿生機。在當今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首先復興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要繼承和弘揚我國人民在長期實踐中培育和形成的傳統美德,堅持馬克思主義道德觀、堅持社會主義道德觀,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基礎上,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努力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引導人們嚮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B. 中華文化的精髓是什麼
中華文化的精髓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中國傳統文化是多種哲學思想完美融合的文化,具有高度的包容性,而包容性就意味著這是一種有生命力和創造力的文化,中國文化有強大的同化和改造外來文化的能力,將外來文化的精華,吸收為中國固有的文化。這是中國文化的強大的再造改造和吸收的特點。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道家的自然,有儒家的仁愛,有墨家的無私大愛,有法家的嚴謹,有佛家慈愛和奉獻等,這些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因子。
2、中國文化中有溫情脈脈的仁愛文化。這是以儒家學說為中心的仁者愛人的文化。儒家文化更注重集體與個人的關系,更注重人倫之間的關系,他所倡導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欲立而立人的忠恕之道,是中國人處理人際關系的金科玉律。
3、中國傳統文化是注重現實的、強調腳踏實地的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更注重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相對於印度哲學的神學化,相對於西方的自然哲學,中國文化具有強調精神境界追求人的身心和諧的特徵。
4、中國傳統文化有以民為本的優秀傳統。在西周時期,以民為本的思想已經開始出現了萌芽,到了儒家學說的第二號人物,孟子那裡,以民為本的思想達到了頂峰。孟子的仁政和王道理想,就是建立在以民為本的思想上的。
5、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崇尚誠信的優點。中國人推崇誠實,在論語、中庸、大學和孟子等儒家的典籍中,誠是一種自然法則,而追求誠則是人的做人的法則。因此,誠信是中國文化中的人倫法則。
C. 中華文明的精髓是什麼
中國文化的精髓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中國文化,是華夏文明為基礎,充分整合全國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要素而形成的文化。不同於中華文化的國際屬性,可以稱之為「中國的文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文化)。
D. 中國文化的精髓是什麼
中國文化的精髓是以人為本,天人合一和人文思維,充滿了濃厚的人文精神。
中國文化浩如煙海,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從文化的外延來思考中華文化,不外乎思想文化,精神文化和行為文化。
從中國歷史發展的脈絡思考中國文化,就是中國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說到中國文化的精髓,我個人的看法是首先要回答中國文化的源頭是什麼的問題,即文化的主體是什麼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文化的精髓是以人為本,天人合一和人文思維,充滿了濃厚的人文精神。
在日常生活中,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有很大的隨機性、隨意性和模糊性,總是處在不斷變化當中。比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領導永遠是對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還有“大概”,“也許”,“差不多”,“有關部門”、“相關單位”等表述;再有,人家問怎麼辦?你答,“看著辦”,人家問你吃什麼?你答“隨便”,領導開口講話說只講“三句話”(無法確定到底要講幾句話),等等。
諸如之類的模糊思維方式案例還有很多。總之,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是以退為進,可攻可守,以和為貴,相得益彰。
E. 中華文化的精髓是什麼
中華傳統美德。
優秀傳統文化的具體表現是多方面的,我們要積極傳承發展。如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理念,要使之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基礎和源泉。
中國傳統文化是多種哲學思想完美融合的文化,具有高度的包容性,而包容性就意味著這是一種有生命力和創造力的文化,中國文化有強大的同化和改造外來文化的能力,將外來文化的精華,吸收為中國固有的文化。這是中國文化的強大的再造改造和吸收的特點。
以人為本是中國文化的出發點。
中國人認為,人是萬物之靈,人是天地間最靈、最貴的。早在《尚書》中就有「唯天地萬物之母,唯人萬物之靈」的說法,後來荀子也有「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而草木水火禽獸都沒有,所以人「最為天下貴也」。
不僅如此,中國傳統文化認為人不僅最貴,而且最靈。「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化成」,人參與天地之造化,天地因為人的參與而變得有序,人的禮樂精神,人的禮義廉恥的自我約束,人的群居互助思想,使得天地萬物得以有序治理,這個有序治理的過程就是以人為本的過程。人類文明的進步是人類自身不斷繁衍生息,不斷豐富和發展人類文明素養的過程。
F. 中華文化的三大精髓
中華文化的三大精髓是:儒釋道。中國文化其根本就是儒釋道文化。三家思想各有側重,中國文化因幾千年來儒釋道的融合而趨向圓滿。儒釋道的智慧也是我們人生的三種大修行,三種真境界。「儒」當然指儒家思想,以孔孟為代表,總結三個字就是:拿得起。釋」是指釋迦牟尼,代表的佛家思想,總結三個字就是:放得下。「道」指的是道家,創始人是老子,總結三個字就是:想得開。
(6)中國文化精髓是什麼擴展閱讀:
(1)「儒」指的是孔子開創的學派,也稱儒教。曾長期作為中國官方意識形態存在,居於主流思想體系地位,其影響波及朝鮮半島、日本、中南半島、中亞、東南亞等地區。
(2)「釋」是古印度(今尼泊爾境內)喬達摩悉達多創立的佛教,其實大多為釋迦牟尼佛,故又稱釋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3)「道」指的是東周時期黃老道神仙家依據《道德經》(即《老子》)《南華經》(即《莊子》)而長期演變創立的宗教,是中國本土宗教。
(4)「儒釋道」為古代中國最早的世界文化視野范圍觀,以釋為代表的印度文化圈,是大中華文化圈范圍外眾多外來文化中離中華最近,接觸最早的文化,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取長以補短,萬物以沖和,方為中華之真精神,世人之福氣。道根儒莖佛葉花,三教本來是一家。
G. 中華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是什麼
中華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是:中華傳統美德。概括起來就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十二個字,而其中「孝親尊師」則是中華文化的大根大本,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從根本做起。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塑造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品格,使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的東方五千多年之久,仍然充滿生機。在當今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首先復興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H. 中國文化的精髓是什麼
中國的文化是中國有文化的人的文化。中國什麼人有文化呢?讀書人。讀書人有好多種。有讀西方的。有讀中國古典的。你所指的中國文化想必是指中國古典的文化。中國古典文化的載體是古漢字。中國的古漢字是象形文字。象形文字的精髓是形似或神似,而不表達抽象的邏輯關系。在此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中國文化的精髓就是注重形神對本質的無限接近,到達深遠。造就了中國文化的神秘莫測。用一個詞來形容中國文化的精髓的話就是神秘。神秘的思想境界,神秘的行為方式,神秘的處事原則。如果用一個詞來表示西方文化精髓的話,那就是創造。個人愚見。
I. 中華文化的精髓是什麼
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精髓。
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精髓是中華傳統美德,概括起來就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十二個字,而其中「孝親尊師」則是中華文化的大根大本,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從根本救起。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肖群忠認為,本書強調「孝是中華文化的根,敬是中華文化的本」,提出弘揚中華美德要從孝親尊師做起,確實抓住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關鍵之所在。
(9)中國文化精髓是什麼擴展閱讀
習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塑造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品格,使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的東方五千多年之久,仍然充滿生機。在當今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首先復興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