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活日常 > 浣溪沙是什麼人的生活

浣溪沙是什麼人的生活

發布時間:2022-07-24 20:50:15

Ⅰ 浣溪沙的作者是()代詞人().詞人觸景生情

如一幅優美的彩照。
過片寫她那下垂的鬢發,已靠近眉間額上的月形妝飾;微紅的酒暈,又如紅霞飛上臉邊。兩句寫女子微醉的情態,艷而不俗,細而不纖。古時女子的面飾,有以黃粉塗額成圓形為月,因位置兩眉之間,故詞稱「眉際月」。李商隱《蝶》詩之三「八字宮眉捧額黃」,似即指此。「欲迎」、「初上」,形容絕妙。不獨刻畫之工,且見詞人欣賞之情。「月」與「霞」,語意雙關,既是隱喻女子的眉和臉,也是黃昏時的實景。可以想像這位美艷的姑娘,晚妝初過,穿著件單薄的紗衣,盈盈佇立,獨倚暮霞,悄迎新月。
「一場春夢日西斜」,方始點明,原來上邊五句所寫的,都是晝眠夢醒後的情景。女子睡起,粉融香汗,重理明妝。「春夢」,謂剛才好夢的短暫。慵困無聊,閑愁閑恨,全詞之意,至此全出。末句倒裝,「日西斜」三字,與上片「晚來」接應。
●浣溪沙
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閑離別易銷魂。
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
不如憐取眼前人。
晏殊詞作鑒賞
此詞慨嘆人生有限,抒寫離情別緒,所表現的是及時行樂的思想。全詞章法結構上下關合:下片「滿目」句照應上片次句,因離別而念遠:「落花」句照應上片首句,因慨嘆人生短暫而傷春。結句借用《會真記》中的詩句,即轉即收。
「一向年光有限身」,劈空而來,語甚警煉。「一向」,即一晌,一會兒。片刻的時光啊,有限的生命!詞人的哀怨是永恆的,那是無法抗拒的自然規律,誰不希望美好的年華能延續下去呢?惜春光之易逝,感盛年之不再,這雖是《珠玉詞》中常有的慨嘆,而本詞中強烈地直接呼喊出來,便有撼人心魄的效果。緊接「等閑」句,加厚一筆。詞中所寫的,不是生離,更不是死別,而只不過是尋常的離別而已!「等閑」二字,殊不等閑,具見詞人之深於情。短暫的人生中,別離是不只一次會遇到的,而每一回離別,都佔去有限年光的一部分,詞人唯有強自寬「酒筵歌席莫辭頻」。痛苦是無益的,不如對酒當歌,自遣情懷吧。「頻」,謂宴會的頻繁。葉夢得《避暑錄話》載,晏殊「惟喜賓客,未嘗一日不宴飲,每有嘉客必留,留亦必以歌樂相佐」,「日以飲酒賦詩為樂,佳時勝日,未嘗輒廢」。「酒筵歌席」,即指這些日常的宴飲。這句寫及時行樂,聊慰此有限之身。過片二語,氣象宏闊,意境莽蒼,以健筆寫閑情,兼有剛柔之美,是《珠玉詞》中不可多得的佳句。兩句是設想之辭。若是登臨之際,放眼遼闊的河山,徒然地懷思遠別的親友;就算是獨處家中,看到風雨摧落了繁花,更令人感傷春光易逝。語本李嶠《汾陰行》:「山川滿目淚沾衣,富貴榮華能幾時?」作者不欲刻意去傷春傷別,故要想辦法從痛苦中解脫出來。吳梅《詞學通論》特標舉此二語,認為較大晏的名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勝過十倍而人未知之。吳氏之語雖稍偏頗,而確是能獨具慧眼。此處「滿目山河」二語,「重、拙、大」兼而有之,《晏殊》中僅此而已。「不如憐取眼前人!」意謂去參加酒筵歌席,好好愛憐眼前的歌女。作為富貴宰相的晏殊,他不會讓痛苦的懷思去折磨自己,也不會沉湎於歌酒之中而不能自拔,他要「憐取眼前人」,也只是為了眼前的歡娛而已,這是作者對待生活的一貫態度。
本詞是《晏殊》的代表作。詞中所寫的並非一時所感,也非一事,而是反映了作者人生觀的一個側面:悲年光之有限,感世事之無常;慨嘆空間和時間的距離難以逾越,慨嘆對已逝美好事物的追尋總是徒勞,山河風雨中寄寓著對人生哲理的探索。詞人幡然感悟,認識到要立足現實,牢牢地抓住眼前的一切。
這首詞又是《珠玉詞》中的別調。大晏的詞作,用語明凈,下字修潔,表現出閑雅蘊藉的風格;而本詞中,作者卻一變故常,取景甚大,筆力極重,格調遒上。抒寫傷春念遠的情懷,深刻沉著,高健明快,而又能保持一種溫婉的氣象,使詞意不顯得凄厲哀傷,這是本詞的一大特色。

Ⅱ 浣溪沙的作者是誰是哪個朝代的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分平仄兩體,字數以四十二字居多,還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兩種。最早採用此調的是唐人韓偓,通常以其詞為正體,另有四種變體。全詞分兩片,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此調音節明快,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代表作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蘇軾的《浣溪沙·照日深紅暖見魚》、秦觀的《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辛棄疾的《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等。
浣溪沙,唐朝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紗於若耶溪而得名,後用作詞牌名,又名「浣溪紗」「小庭花」等。張泌詞,有「露濃香泛小庭花」句,名「小庭花」;韓淲詞,有「芍葯酴縻滿院春」句,名「滿院春」;有「東風拂欄露猶寒」句,名「東風寒」;有「一曲西風醉木犀」句,名「醉木犀」;有「霜後黃花菊自開」句,名「霜菊黃」;有「廣寒曾折最高枝」句,名「廣寒枝」;有「春風初試薄羅衫」句,名「試香羅」;有「清和風里綠蔭初」句,名「清和風」;有「一番春事怨啼鵑」句,名「怨啼鵑」。

此調有平仄兩體。平韻體始於唐代韓偓,流傳至今;仄韻體始於南唐李煜。通常以韓偓詞《浣溪沙·宿醉離愁慢髻鬟》為正體。全詞分上下兩片,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過片二句用對偶句的居多。音節明快,句式整齊,易於上口,為婉約派與豪放派多數詞人所常用。
典範詞作
(唐五代)韋庄《浣溪沙·清曉妝成寒食天》

(唐五代)薛昭蘊《浣溪沙·傾國傾城恨有餘》

(唐五代)張泌《浣溪沙·馬上凝情憶舊游》
(北宋)張先《浣溪沙·樓倚春江百尺高》
(北宋)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北宋)蘇軾《浣溪沙·照日深紅暖見魚》

(北宋)秦觀《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

(北宋)周邦彥《浣溪沙·雨過殘紅濕未飛》

(南宋)張元干《浣溪沙·山繞平湖波撼城》

(南宋)張孝祥《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南宋)辛棄疾《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

(南宋)吳文英《浣溪沙·門隔花深夢舊游》

Ⅲ 浣溪沙的寫作背景

據南朝宋孔靈符《會稽記》載,「勾踐索美女以獻吳王,得諸暨羅山賣薪女西施、鄭旦,先教習於土城山。山邊有石,雲是西施浣紗石」。今浙江諸暨市南近郊的薴蘿山下浣紗溪畔有浣紗石,上有傳為東晉王羲之所書「浣紗」二字,相傳這里是春秋時越國美女西施浣紗處。

一說浣紗溪即浙江紹興南二十里的若耶溪。總之,調名「浣紗溪」的本意即詠春秋越國美女西施浣紗的溪水。又:近人梁啟勛《詞學·調名》雲:「《浣紗溪》,杜甫詩『移船先生廟,洗葯浣紗溪』。」按:今查《杜工部集》,唐杜甫的《絕句三首》詩有「移船先主廟,洗葯浣沙溪」之句。

成都杜甫草堂附近有浣花溪而無浣紗溪,況且梁啟勛所引詩句,其中的「生」「紗」二字尚有異文。因此,梁說僅備參考。

(3)浣溪沙是什麼人的生活擴展閱讀:

就現存《浣溪沙》文本作品來看,直接詠其調名的並不存在,這就涉及到樂府曲調在「調」不在「題」音樂性本質。作為唐代教坊曲,唐五代時期的「浣溪沙」具有樂器演奏、歌唱、舞蹈這幾種不同的音樂形態。

唐五代「浣溪沙」民間曲辭主題豐富,如女性、隱逸、羈旅、愛國等主題,其語言俚俗,風格質朴;文人詞則主題趨向統一,多言閨情、相思,用語綺艷,風格婉轉含蓄。

宋代相較於唐五代時期的繼承與發展,在音樂形式上,詞牌「浣溪沙」這一固定寫作格式的確立,使得歌辭與音樂曲調有機結合起來。為了適合於表達不同情調,還出現了「攤破」「減字」等變化形式,並有詞人創制了「浣溪沙慢」。

Ⅳ 晏殊《浣溪沙》描寫的是什麼人的生活

是士大夫 因寫詞人安逸生活 分析應是士大夫

Ⅳ 浣溪沙晏殊是什麼時代什麼人,在詞的創作上屬於什麼派

晏殊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屬於婉約派。

Ⅵ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中,浣溪沙是什麼,作者是誰,代詞人又是誰

《浣溪沙》是詞牌名。作者是北宋的蘇軾。詞人以順處逆的豪邁情懷,政治上失意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催人奮進,激動人心。體現出蘇軾熱愛生活,曠達樂觀的性格。

蘇軾

Ⅶ 浣溪殊浣溪沙是指什麼人的生活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 去年天氣舊亭台。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晏殊:(991-1055),北宋詞人。字同叔,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景德中賜同進士出身。慶歷中官至集賢殿大學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淑密使。謚元獻。其詞擅長小令,多表現詩酒生活和悠閑情致,語言婉麗,頗受南唐馮延已的影響。《浣溪沙》中「無可奉告花落去,似曾相似燕歸來」二句,傳誦頗廣。原有集,已散佚,僅存《珠玉詞》及清人所輯《晏元獻遺文》。又編有類書《類要》,今存殘本。

Ⅷ 浣溪沙寫作背景和解釋

浣溪沙寫作背景:作者晏殊一生歷居顯官要職,仕途平坦,但政績平平。作品在歌酒風月、閑情逸致吟詠中,也常流露出官僚文人由精神空虛而產生的年華易逝、遲暮落寞的感傷。《浣溪沙》這首詞寫的就是作者對光陰流逝的悵惘和對春天消失的惋惜之情。

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譯文:填曲新詞品嘗一杯美酒,時令氣候亭台池榭依舊,西下的夕陽幾時才能回轉?無可奈何中百花再殘落,似曾相識的春燕又歸來,獨自在花香小徑里徘徊。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是宋代詞人晏殊的代表作。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悼惜殘春,感傷年華的飛逝,又暗寓懷人之意。詞之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在思昔;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重在傷今。

全詞語言圓轉流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享受。其中「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兩句歷來為人稱道。

(8)浣溪沙是什麼人的生活擴展閱讀: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名家點評:

楊慎:「無可奈何」二語工麗,天然奇偶。 (《詞品》)

沈際飛: 「無可奈何花落去」,律詩俊語也,然自是天成一段詞,著詩不得。(《草堂詩余正集》)

張宗橚:細玩「無可奈何」一聯,意致纏綿,語調諧婉,的是倚聲家語,若作七律,未免軟弱矣。 (《詞林紀事》)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撫州臨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

生於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同進士出身,命為秘書省正字,官至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1055年病逝於京中,封臨淄公,謚號元獻,世稱晏元獻。

晏殊以詞著於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與其子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並稱「晏歐」;亦工詩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詞》、《晏元獻遺文》、《類要》殘本。

晏殊性格剛毅直率,生活儉朴。多次做州官,官吏和百姓對其急躁的性格很畏懼。晏殊善於了解別人,富弼、楊察都做了晏殊的女婿。晏殊做宰相兼樞密使,富弼做樞密副使,於是,晏殊請求辭去所兼的樞密使職務,皇上沒有允許,受到皇上的信賴和恩遇達到如此地步。

晏殊的文章,內容豐富,詞藻華麗,能寫各類文章,尤其善於寫詩,有閑雅的意趣和多情的思緒,晚年仍專心孜孜地學習,不知疲倦。

個人作品: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木蘭花·燕鴻過後鶯歸去》《木蘭花·玉樓朱閣橫金鎖》《踏莎行·祖席離歌》《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破陣子·燕子來時新社》《訴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浣溪沙·小閣重簾有燕過》。

《撼庭秋·別來音信千里》《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華》《採桑子·時光只解催人老》《踏莎行·細草愁煙》《清平樂·紅箋小字》《踏莎行·碧海無波》《清平樂·金風細細》《踏莎行·小徑紅稀》《蝶戀花·簾幕風輕雙語燕》等。

文學成就:

晏殊在文學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貢獻。能詩、善詞,文章典麗,書法皆工,而以詞最為突出,有「宰相詞人」之稱。的詞,晏殊吸收了南唐「花間派」和馮延巳的典雅流麗詞風,開創北宋婉約詞風,被稱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

晏殊的詞語言清麗,聲調和諧,如其閑雅之情調、曠達之懷抱,及其寫富貴而不鄙俗、寫艷情而不纖佻,寫景重其精神,賦於自然物以生命,能將理性之思致,融入抒情之敘寫中。

在傷春怨別之情緒內,表現出一種理性之反省及操持,在柔情銳感之中,透露出一種圓融曠達之理性的觀照。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浣溪沙》)、「昨夜西風凋碧樹。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蝶戀花》)、「念蘭堂紅燭,心長焰短,向人垂淚」(《撼庭秋》)等佳句廣為流傳。他既是導宋詞先路的一代詞宗、江西詞派的領袖,還是中國詩史上的一位多產詩人。有清人所輯《晏元獻遺文》行於世。

政治成就:

真宗死,命章獻明肅太後權掌國事,宰相丁謂、樞密使曹利用都想單獨見太後奏事,一時相持不下,晏殊挺身而出,建言太後垂簾聽政,丁、曹二人皆不得見,議遂定,這一建議,對穩定當時的政局,起了重要作用。

仁宗朝,西夏元昊反,天下弊於兵,晏殊時任宰相兼樞密使,建議仁宗罷監軍,不要以陣圖授諸將,使得諸將對敵時能審時度勢、隨機應變。晏殊還建議整頓財賦制度。這些建議均被仁宗採納,並取得很好的效果,終於使元昊俯首聽命。

晏殊為人剛簡威猛,待人以誠,雖處富貴,但生活相當簡朴,並且樂於獎掖人才,當世名士,如范仲淹、孔道輔、歐陽修等,皆出其門,又能識富弼於寒素之中,將自己的女兒嫁給晏殊。晏殊執政時,范仲淹、韓琦、富弼皆受重用,台閣也多一時之賢,做了許多有利於國計民生的大事。

為史學家艷稱的「慶歷新政」,實際上是由晏殊總領其事的。晏殊被罷相,范、韓、富等被貶,「慶歷新政」遂宣告失敗。任地方官時,他曾大辦學校,培養人才,歐陽修說「自五代以來,天下學廢,興自公始」,並非虛譽。

Ⅸ 浣溪沙表達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度

《浣溪沙》表達了作者雖處困境而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人生態度。《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是宋代詞人晏殊的代表作。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悼惜殘春,感傷年華的飛逝,又暗寓懷人之意。
原文: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詞之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在思昔;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重在傷今。全詞語言圓轉流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享受。其中「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兩句歷來為人稱道。

Ⅹ 浣溪沙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性格

浣溪沙》這首詞是蘇軾43歲(1078)在徐州任太守時所作。那年春天,徐州發生了嚴重旱災,作為地方官的蘇軾曾率眾到城東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後,他又與百姓同赴石潭謝雨。這組詞就是在赴徐門石潭謝雨路上寫成的。

「簌簌衣巾落棗花」從棗花落到衣巾上的聲音開端,反映了一位關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對雨後農村新景象的喜悅之情。棗花落在衣巾上的聲音是輕微的,但在作者的耳里卻是那麼真切。「村南村北」概括「繰車」聲,說明作者聽得多麼認真,多麼細心,多麼興奮。「牛衣古柳」,作者換一個角度來寫他對蔬菜豐收的喜悅心情。三句話,三個畫面,似乎東鱗西爪,毫無聯系。可是用謝雨的路上這條線串起來,就讓人感到這幅連環畫具有很強的立體感。這一組畫面,不僅色彩美,而且有音樂美。無論是簌簌的落花聲,嗡嗡的繰車聲,還是瓜農的叫賣聲,都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生動地展現出農村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上片寫的是農村生產勞動的繁忙景象,下片轉入寫謝雨途中行路的艱辛。走了一村又一村,這時已是日高天熱,人也走得口乾舌燥,加上酒困,睡意也上來了,不由得想起以茶解渴,以茶提神。「試問」一詞用得十分講究,既寫出了作者滿懷希望想討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擔心農忙季節,農家無人,自己不便貿然而入的心情。信筆寫來,不事雕琢,但卻栩栩如生,刻畫出一位謙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將一位太守與普通農民的關系寫得親切自然。全詞有景有人,有形有聲有色,鄉土氣息濃郁,為宋詞題材開拓了新的天地。

「敲門試問野人家」,詞到這里就戛然而止了。詞人敲門的結果怎樣呢?喝到茶沒有?農民是怎樣招待他的呢?詞中未作一個字的交代,留給讀者去想像,更是餘味無窮。這就是古典詩詞中所講究的「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

《浣溪沙》詞中有「簌簌衣巾落棗花」一句,實為「棗花簌簌落衣巾」的倒文;杜甫《秋興》一詩中有「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原意為:鸚鵡啄余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主賓倒置的同時,賓語「香稻粒」、「碧梧枝」還被拆開分屬主賓位置。對於古典詩歌詩句的倒置,清人洪亮吉說:「詩家例用倒句法,方覺奇峭生動」。

閱讀全文

與浣溪沙是什麼人的生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