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烏龜一般生活在哪些地方
中國各地幾乎均有烏龜分布,但以長江中下游各省的產量較高。廣西,山東各地也都有出產,尤以桂東南、桂南等地數量較多。國外主要分布於日本、巴西和朝鮮。常棲於江河,湖沼或池塘中。吃蠕蟲、螺類、蝦及小魚等動物,也吃植物莖葉及糧食等。
產卵前雌龜用後肢在向陽有蔭的岸邊鬆土處掘穴,將卵產於穴內,產畢復將鬆土覆蓋於卵上。卵長橢圓形,堅硬,灰白色,卵徑27-38毫米×13-20毫米。在自然條件下經50-80天孵出幼龜,幼龜出殼後即能人水,獨立生活。
烏龜的種類
1、巴西紅耳龜別稱巴西龜、紅耳龜、小彩龜等。水棲龜類,對環境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對溫度變化的耐受性比烏龜、黃喉擬水龜等國產的龜類要強。
2、金錢龜。屬於珍稀龜種,別稱三線閉殼龜、斷板龜、金頭龜等,喜棲息在水域附近的山崗石穴或泥穴中,受驚後潛入水底,常到山溪或潮濕地覓食各種水生動物,在自然界中主要捕食水中的螺、魚、蝦、蝌蚪等水生動物。
3、豬鼻龜。是兩爪鱉科下兩爪鱉屬的唯一一種,別稱兩爪鱉、擬鱉、飛河龜等,為高度水棲的淡水龜類,除了產卵以外常年生活於水中,故而四肢特化為像海龜那樣的鰭狀肢,典型的棲息環境包括河流、河口、瀉湖、湖泊、沼澤和池塘等。
4、大鱷龜。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龜之一,別稱真鱷龜、鱷魚龜、鱷甲龜等,保持了原始龜的特徵,嘴巴前端的上下頜呈鉤狀似老鷹嘴一般,鋒利無比。
② 中華草龜生長環境
自然條件下5齡烏龜開始成熟,7齡成熟良好。從體重看一般雄龜150克,雌龜250克性開始成熟。每年長江流域一般4月底開始產卵至8月底,5-7月份為產卵高峰期,一年中雌龜可產卵3-4次,每次隔10-25天,每次產卵5-8個,水溫、氣溫27-30℃最佳,超過35℃,則停止產卵。烏龜的產卵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選擇穴位。到處爬行,以選擇土質疏鬆有利於預防敵害的樹根旁或雜草中。土壤的含水量約為5-20%。第二階段挖穴。卵穴口徑約為3-4厘米,穴身稍有傾斜,深約8-9厘米。第三階段產卵。把卵產在穴中,產後把土蓋滿卵穴時,再用整個身體後半部腹板用力壓實。整個生殖過程約8小時。卵產下約30小時殼上方有一白點,即為受精卵,產後30天,受精卵變成淺紫紅色,70天後卵殼變黑。[5]
卵長橢圓形,堅硬,灰白色,卵徑27-38毫米×13-20毫米。整個卵孵化需80-90天稚龜才能出殼,幼龜出殼後即能入水,獨立生活。烏龜孵出的雌雄性別由溫度控制,當溫度為25℃時孵化之幼龜為雄性,溫度在28℃以上孵出的幼龜為雌性。烏龜壽命究竟有多長,一般能活100年。據有關考證也有300年以上的,有的甚至過千年。
③ 中華草龜有什麼特點
草龜(學名:Chinemys reevesii),又名烏龜、中華草龜、金線龜、墨龜、泥龜、水龜、長壽龜等,是水龜科下的一種龜。是觀賞龜,草龜一般以植物、蝦和小魚為食物,腹甲稱「龜板」,可作補益葯。
體態特徵
烏龜(草龜)體為長橢圓形,背甲稍隆起,有3條縱棱,脊棱明顯。頭頂黑橄欖色(有的為青色),前部皮膚光滑,後部其細鱗。腹甲母的平坦,公的稍微內凹,後端具缺刻。
頸部、四肢及裸露皮膚部分為灰黑色或黑橄欖色。雄性體型較小,尾長,有臭味,性成熟時背甲以及腹甲墨黑色(俗稱墨化),皮膚橄欖綠紋消退,變黑色。
雌性背甲由淺褐色到深褐色,腹甲棕黑色,尾較短,體無異味.中華草龜對環境的適應性強,水質條件要求比較低,對不良水質有較大的耐受性,高密度養殖時,無互相殘殺現象,患病率低。
中華草龜的特點
中華草龜也稱金線龜,是市面上最為常見的水龜品種。其高水棲性,但對於水質的要求並不是很高;大部分水龜類龜龜常吃的食物都可以用來投喂;草龜的自身抵抗力也很強,不易患病。所以對於新手朋友來說中華草龜是很好的選擇。
④ 中華草龜的生活習性
中華草龜的生活習性:
1、棲息地
中華草龜屬水棲、也能上陸爬行動物。主要棲息於江河、湖泊、水庫、池塘及其它水域。白天多陷居水中 ,夏日炎熱時,便成群地尋找蔭涼處。
2、性格
性情溫和。遇到敵害或受驚嚇時,便把頭、四肢和尾縮入殼內。冬眠期一般從11月到次年4月初,當水溫上升到15℃時,出穴活動,水溫18℃~20℃開始攝食。
3、飲食
是雜食性動物,以動物性的小魚、蝦、螺、蚌、等為食。耐飢餓能力強,一個月不食也不致餓死。為變溫動物。水溫降到15℃以下時,即靜卧水底淤泥或有覆蓋物的鬆土中冬眠。
中華草龜的外形特徵:
中華草龜體為長橢圓形,背甲稍隆起,有三條縱棱,脊棱明顯。頭頂黑橄欖色,前部皮膚光滑,後部其細鱗。腹甲平坦,後端具缺刻。頸部、四肢及裸露皮膚部分為灰黑色或黑橄欖色。雄性體型較小,尾長。雌性背甲由淺褐色到深褐色,腹甲棕黑色,尾較短。
頭、頸側面有黃色線狀斑紋,背甲有三條縱向的隆起,後緣不呈鋸齒狀;成熟雄體背部為黑色或全身黑色,雌體為棕色,腹面略帶一些黃色,均有暗褐色斑紋;四肢比較扁平。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華草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