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北京生活是什麼樣的體驗
我在北京呆過一段時間,其實,北京是最容易過上舒服日子的城市之一。最大好處就是「方便」,意思是便利、省事。經歷了中國快捷的地鐵系統後,才真正體會到在高峰時期花10分鍾等待城際列車是多麼痛苦,而在這段時間里,北京的地鐵已經過去三四趟了,想到這我就崩潰了。地鐵並不是唯一的法寶,北京街頭五顏六色的智能共享單車不僅是美麗的城市風景線,更改變了人們的出行習慣。共享單車方便實用,把騎行變成了樂趣。總之在北京生活一定要有能力,有意志,大城市的誘惑和挫折都是很多的,這得靠自己。
Ⅱ 北京生活怎麼樣
北京,可以這么說,不到北京雖遺憾,到了北京真遺憾。我在北京4年多了。
首先,北京的交通很差,如果你出去辦事需要10分鍾能辦完,打車,坐公交需要2個小時,而且北京的公交車超擠,一次我坐300路,看到一個女孩被擠哭了。想想,在只有立足之地的位置,站一個多小時,要累成什麼啊。每天回到家就累的只想睡覺,渾身都快散了,打車也快不了多少,要有money 才行啊。
其次,北京租房子不便宜,三環附近的房子要1000多能租到一居就不錯啦。還有郊區的平房便宜些,但離工作的地方很遠,就要受早出晚歸的罪了,條件比較差的。
再次,北京吃飯還可以,風味很多,價格合理的也不少,自己做飯的話更好。
北京的工作壓力很大,而且工作相當難找,競爭激烈的很呢,工資也一般,應該比小地方高一點,但是你消費的還多呢,想攢錢的話要省吃儉用啦,。
消費主要看你自己,高檔的消費場所也很多,只要有money,適合大眾的也不錯。居住就不是很好了,北京的環境很不好,空氣,水都不適合人居住。
Ⅲ 簡要描述北京人的生活環境是怎樣的
北京人生存的地區有大片森林和水域,氣候溫暖濕潤。這里常有動物出沒,如梅花鹿,野馬等,也有豐美的水草。北京人用石塊、獸骨和鹿角等製作各類工具。他們製作石器的技術比較成熟,採用不同的打制方法,製作成不同類型的工具。如尖狀器、刮削器、石錘和石砧等。
使用這種打制石器的時代,叫做舊石器時代,北京人使用這些工具獵取動物,採集植物果實。他們結成群體生活在一起,共同進行獲取食物的勞動,他們用火烤著東西吃,晚上睡火邊,這樣可以取暖,還可以趕走野獸,因為野獸怕火。
周口店一帶,深林茂密,野草叢生,猛獸出沒,北京人用錘擊、砸擊的方法,將石塊敲打成粗糙的石器,出土的有砍斫器、刮削器、雕刻器等,把樹枝砍成木棒,憑著極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進行艱苦的斗爭。
只靠單個人的力量,無法生活下去,因此,他們往往幾十個人在一起,共同勞動,共同分享勞動果實,過著群居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會。
(3)北京生活怎麼樣擴展閱讀
古人類學家根據北京猿人遺址出土的北京猿人骨骼化石,按解剖學原理並參照猿類解剖學知識,不僅復原了北京猿人頭骨,而且得出北京人的體態特徵。
1、頭骨
北京猿人頭骨的特徵是前額低平,不像現代人那樣凸起,眼眶上緣有兩個互相連接的粗大眉骨,像房檐一樣遮蓋著兩眼,腦殼很厚,大約比現代人要厚一倍。現代人的頭蓋是上部膨大,下部窄小。而北京人的頭骨恰恰相反,它是靠下部膨大,上部收縮,形成饅頭狀。
2、腦子
北京猿人的腦子大約只等於現代人平均數的80%。北京猿人的嘴巴特別向前伸。北京猿人還有寬的鼻骨和高的顴骨,顴骨又是朝前的,表明他們有寬的鼻子和低而扁平的面孔。
北京猿人的腦顱比現代人小。古人類學家根據北京猿人頭蓋骨推算出北京猿人的腦量:其中一個生活在23萬年前的男猿人腦量大約是1140毫升。
生活在大約40萬年前的頭蓋骨共發現5個,其中兩個男人的腦量分別是1225毫升和1015毫升,一個女的腦量1015毫升,一個不能判定性別猿人的腦量是1030毫升,另有一個小孩。由此推斷,大約生活在40萬年前的北京猿人平均腦量為1088毫升,而現代人腦子的體積平均約為1350毫升。
3、牙齒
北京猿人的牙齒比現代人的牙齒粗壯得多,齒面的構造也比較復雜,但和猿類相比,又顯得弱小和簡單。
4、肢骨
北京猿人的肢骨,相對地說比頭部進步,基本上已經具有現代人的形狀了。大腿骨在大小、形狀、比例和肌肉附著的地方都和現代人相似,但又有若干原始性質。現代人大腿骨中部前後直徑大於左右直徑。
而北京猿人大腿骨中部則是左右直徑大於前後直徑。北京猿人上臂骨也具有現代人形狀,只是骨壁比較厚,髓腔較小。由於勞動,北京猿人上臂和手的靈活程度已相差不遠,已經能夠自由運用兩手進行勞動,動作基本和現代人相似。
Ⅳ 北京生活成本是怎麼樣
作為十年新北京人(有北京戶口的後來打工者),對北京生活成本有一些切身體會。你年薪20萬,都感嘆在北京生存有多難?其實,你這個收入水平已經跑贏95%的國人了。可是為什麼感覺很難再北京生存呢?分析生活成本,沒有太大的意義。歸根到底就是房價太高,沒買房的人,不敢消費,攢錢速度又追不上房價的漲幅,兩頭受堵啊。
12年前,我從家鄉小城來到北京,一晃12年了。2008年剛來的時候,那時候房價一萬多,相比小城的工資來說,覺得這是天價,沒有下狠手買房。掙了幾年「高薪」,把家鄉房子賣了幾個錢,在12年那波下跌中買的,付款的時候比起2008年時的房價,簡直是割肉般疼痛,但也算是抄到底了。當時用公積金貸款,利息才2.5%,貸到款就是賺到了。有房之後,生活消費就進入系統化。
在說具體成本之前,先說一下前幾天的事情:各大平台巨頭在社區團購「拼刺刀」的時候,我遇到了菜市場的老大哥,他們一家三口靠擺菜攤生活,每次見到我們夫婦,老遠就打招呼。前幾天,他們搬走了,因為他的果蔬攤已經難以為繼,被社區團購擠兌垮了。社區團購打補貼戰,現在便宜,以後未必,這是誰都知道的結局。
我們小區周邊有五種超市(市場):一是高檔超市,進口瓜果,有機蔬菜,起步價就比菜攤貴幾倍。二是北京當地超市,價格還算親民。三是某輝平價超市,基本都是老頭老太的天下,圖的就是便宜。四是菜市場,有大棚有空調有瓷磚鋪地那種市場。五是小區路邊的菜攤瓜果攤。
至少讓人提供了五種消費層次。同樣的一根黃瓜,高檔超市裡買有機黃瓜一根5元,到路邊菜攤上就一根5毛。所以,放心地告訴你,在北京的生活成本並不高,由於大物流的優勢,經常搞的促銷,還有動不動就搞補貼大戰,日常消費比小縣城還便宜。
還有就是買衣服,消費也不高,檔次也不低。我在家鄉小城市買一件鱷魚T恤,五六百,一分錢不讓。你到北京那種正品折扣店,一百元就買一件。你買名牌運動裝,小城市不打折,北京打折得讓人沖動,一件阿迪T恤才賣幾十塊錢。
但是,你想高消費,多少錢都有地方讓你盡情砸。小區不遠處就有奢侈品商店,幾十萬一個的包包,上千萬的手錶,晃得人眼睛睜不開。你想省錢,路邊的假包包,十幾塊錢一個。
所以,我們分析北京成本,主要集中在衣食住行+學(教育)這五個方面,不管有錢沒錢,誰都繞不過去這五個主要剛需。忠告即將北漂的職場新人,看懂以下這7點實情,你的心裡就有數了。
【六】其他消費雜項。
北京看病難,但總體不貴,因為有醫保。優質單位一般也給員工買補充醫療保險,基本可以保險到95%。北京的醫療資源,這是全國得天獨厚的。
文化消費。你在北京,不可能不旅遊,不可能不看演唱會,不可能買點書。這些消費,不是剛性的,但你避免不了,這個文化氛圍在這兒呢。
健康消費。你的鍛煉方式,就是散步跑步,消費不高。北京公園多,健身器材也多,自己免費玩玩不花錢。但凡你有其他愛好,基本也要燒錢。打羽毛球吧,場地費每小時起步價40元。打籃球,好的場地每小時600元。你去健身房,辦張卡也是大幾千元。
娛樂消費。年輕人在北京,難免要看電影,雖然不是剛需,但每年也不少消費。
聚會應酬。你不可能不聚會不應酬吧。北京下館子,檔次千差萬別,但只要你不燒包,這項支出可控,總體也不貴。一般聚會,人均200元就夠。如果輪流坐莊,相當於AA制,一年幾千元可以包住。
通訊雜費。租房也會產生水費電費,手機通訊費,一個月300元就包死了,可以忽略不計。
人情往來。主要是結婚隨禮、回老家送紅包。這個沒有辦法統計,因人而異,少的一年幾千元,多的一年幾萬元。不管怎麼樣,掙錢了,就要想著給父母寄點錢,不要當月光族。
【七】消費與投資是相對的,北京是一個讓人升值的地方,不要被消費嚇倒。
北京這座城市,我奮斗居住了12年,感覺到,北京除了房價高和教育投入大之外,其他都不叫事兒。房價高,也有對沖的辦法,就是努力掙錢,凡是用錢能解決的難題,就不是難題。
北京是最公平的城市之一。幹事創業的機會多,競賽機制公平,另外,就是賺錢的渠道多元。
只要你努力干,可以多渠道賺錢。比如,你業余時間開滴滴、擺地攤、跑跑腿,都能日入兩三百元。這在小城市是不可能的,也沒有這么大的市場和空間。
最重要的就是競賽機制公平。我有個同學年薪兩百萬元,他就是技術專家,一棍子打不出一個屁來。他這種人,在小城市就是一個小職員,根本不容易混起來,但是在北京,在大公司里,他埋頭苦幹,有干貨有實力,身價就值幾百萬,不用考慮他是不是圓滑世故。
還有一點就是收入多元化,這一點在小城市不可能實現。我認識一位朋友,體制內的小職員,他喜歡讀書,他組建了讀書社群,每周雙休日給各大書店搞活動,一天能掙一萬元,一個月掙8萬元。他在單位不聲不響的,仕途有限,但他通過自己的愛好實現年入百萬。如果他在小城市,他就是一個書獃子,基本沒有出頭之日,還被人譏笑。
綜上,從我奮斗12年的經歷來看,北京唯一需要克服的就是高房價這一座大山。上帝關上一扇門,但是打開一扇窗。北京給你提供了更多可實現的彈性空間和實現夢想的平台。北京充滿了生機活力,同時提供公平競賽的機制,只要你努力提升自己的價值,多元化增加收入,當你買得起房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在北京生活,消費不高,且豐富多彩。
很多人都追求一個夢想:財富自由。按照前幾年的標准,在北京實現財富自由需要2.7億元,2020年的新標准增長到3.6億元。北京是世界上千萬、億萬級富豪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基本上每百人中有個千萬富翁,每千人中有個億萬富翁。所以,你會覺得北京人怎麼這么有錢啊!頓時感覺自己很LOW,不禁產生自卑感,其實完全沒有必要,你別忘了,全國的富豪都住到北京來了,有點錢的人都想在北京安個家。你年薪20萬,在北京活得像個草根,其實放眼全國,你已經跑贏了95%的人。
Ⅳ 在北京月收入低於1萬的人,他們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
如果一個在北京工作的人的月收入低於1萬的話,他們的生活相對比較一般,但沒有到緊迫的程度。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月薪過萬已經成為了很多人在談論薪資問題時的標配。但對於多數人來說,很多人其實達不到月薪過萬的程度,更多的人的收入依然是在5000元左右。對於普通人來講,只要普通人不過度不上浪費,即便工資沒有超過1萬元,普通人一樣可以在北京生活。
一、很多人的月收入沒有高於1萬。
對於在北京生活和工作的小夥伴來說,當然北京的求職平均工資是10600元左右,但多數人的工資也沒有達到這個水平。對於更多的人來講,很多人的收入依然維持在5000元到7000元左右,而北京的平均工資的中位數也在6000元左右,這就意味著幾乎有一半在北京工作的人的收入是6000元左右。
Ⅵ 在北京這個城市生活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在北京這個城市生活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初次來到北京,首先體會到的,不是他的車水馬龍,各種文物古跡,各種商業街,而是他的快節奏。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走在路上,大家都是低著頭急匆匆趕路,不是在上班就是在做生意。北京的生活節奏很快,確切說,是工作節奏很快。北京可去玩的地方確實不少,故宮,頤和園,植物園香山,十三陵,八達嶺長城,圓明園,天壇,野生動物園,南海子公園,黑龍潭,桃源仙谷,雁棲湖,密雲水庫,十里畫廊,十渡等等,如果挑一個人少的時候,帶孩子去,仍然是不錯的選擇。
北京的天氣仍然偏乾燥,雖然不屬於中國的最北方,但相比較中原和南方,天氣長期處於乾燥狀態,濕度只有30%左右,這也是南方人來到北京不適應的地方。導致鼻子難受出血。很多家庭常備加濕器,車里有小型加濕器。北京各個機構的辦事效率很高,例如要遷移戶口,身份證重新辦理,辦護照簽證都是很快的。北京更注重效率,不會像有些城市卡拿要。北京的醫療水平在全國首屈一指。曾經一個朋友的孩子出生食管狹窄,跑了地方多家醫院都不敢做手術,但是在北京兒童醫院屬於微創手術,但是排隊卻排到半年之後。著名的醫院就不一一列舉了。
Ⅶ 一直生活在北京,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
不少人可能都嚮往北京的生活,畢竟是一線城市。在北京生活當然也有獨特的體驗。以一般人的覺得看來,以下:
【一】大城市大、人口數量多:
北京市做為中國首都、第二大都市,物品160千米長,南北方176千米長,有居住人口2000多萬元,等同於甘肅省我省的人口總數。因此 你能感覺於北京哪兒全是人氣值,做什麼都需要排長隊;上班出行間距2、30公里很一切正常,而這一間距在地區上通常跨地區、跨縣了,於北京你對室內空間、間距的覺得會越來越發麻。可能每天最大的感受就是上班的時候擠地鐵,總是想著什麼時候人能少一點啊。
【四】微寒地、自然環境劣
北京屬於在我國北方地區暖溫帶溫帶季風氣候邊沿區,整體上歸屬於一個比較微寒的地方,冬季沙塵大、自然環境比較荒蕪乾躁,比不上沿海地區的綠林鬱郁蔥蔥、溫暖潮濕。冬季夜裡8點後,行人廖落稀少,也比不上南方地區冬季夜生活文化的熱鬧。
Ⅷ 請問在北京生活好嗎
在北京生活還是挺好的,比起老家,北京的文化中心地位凸顯的更明顯。人出生的地方,無法選擇,但北京或給你一個精神的標識,至少你會在不同的生活狀態之中尋找到理想的可能。北京生活分兩種,一種世俗意義的物質生活,一種脫俗到特立獨行的精神生活。這兩種生活,北京不一定都能給你,但卻在你心裡總是擴張著文學的夢想。不僅僅是尋找到同樣生活方式和同樣精神理念的人,更主要的是北京的文化資源和文化平台比較集中,而且大學比較多,發表出版機會比老家多一點(雖然不一定能夠抓住機會,甚或你很難進入某個核心主流的文化圈,但只要努力或會有意外的驚喜)。總之,在北京不僅僅是一種北京生活,而是一種精神放飛的北京逐夢,一種雨中的奔跑。
Ⅸ 在北京生活好不好
曾經在北京生活工作半年體會。
1,北京是個大學生富足的地方,人口素質普遍較高。
2,另外不知樓主是哪方人士?我是南方人,可能也有些南北差異,吃不慣北方一鍋撈的食物,食物不夠精緻。
3,房租貴,在北五環外租個不到十平的房子也要600還是廚衛共用的民房,多數同事都是住那種隔斷,也要一千多。總之我是不太喜歡,房租太高。如果樓主是要買房的話,不是暴發戶也很難買啊。
4,人口多,如果自己沒有車的話,到哪都是擠,地鐵公交,在北京居住的那段時間,我也體會到一輛公交車的極限了,那哪豈止人擠人啊,人都要擠成肉餅了,而且很堵。上班時間普遍為一小時以上,以前上班每天要花三四個小時在車上,就算不要加班,上班8小時坐車3小時,就去了13小時了,何況偶爾還會堵得厲害些。
5,工作機會多。在北京真的不怕找不到工作,包容性很強。我是從北京來到深圳的,但是其實我更喜歡北京,因為北京人口素質比這邊的高不少。北京的IT行業應該是全國發展最好的,我本人是做IT的,還是覺得IT行業適合在北京發展。其他行業工作機會也非常的多。不怕找不到工作。而且也比較正式,多數都有雙休和國定假日。其他地方(比如深圳),就是單休比較多了。不過具體還是要看樓主是做什麼的了。
6,其實還是要看個人了吧,北京游樂的地方也很多,去了半年,每周周末都會出去玩,都沒把北京玩遍。
7,從北京到深圳,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的北京的,雖然我更滿足於現在在深圳的生活,300多塊可以租個一室一廳幾十平的房子。在北京是想都別想。雖然也比較偏,但是周圍設施齊全。還是比較方便的。但是北京的文化底蘊和人文,真的是其他地方沒法比的。
還是希望樓主從個人的追求角度出發吧。,
Ⅹ 為什麼在北京生活那麼累
在北京生活累的原因:
1、房太貴
能夠決定在北京買房,你一定是個勇敢的人,因為北京的房價,全世界都嘆為觀止。在北京幾環買房,能夠看出你的經濟實力。五六環買房的,在北京你算個溫飽階層:三四環的,中產階級:二環以里的,絕對的土豪。想在北京有個家,這么難,不累才怪。
2、買車太煩
在北京想有輛車,不是有錢就能夠買到的,也不是那麼隨便可以開的。想買車,先搖號,至於什麼時候搖到,就看你的命了。搖到號買了車,保養車又是一筆不小的花費,另外,親,注意限行哦。前段網上還流傳著以後北京買車還要先買車位的傳說,真想說「我只是想在北京有輛車而已,為什麼要這么對待我。」
3、寂寞
北京是一座快節奏的城市,沒有那麼多的浪漫。人與人的關系也是快節奏的,也許在北京你認識的朋友很多,但是當你想談心的時候,可能你翻遍整個手機通訊錄也找不到一個合適的朋友。所以,在北京生活,耐得住寂寞,方能守得雲開見月明。這樣,也真的很累。
4、生活成本高
北京的生活成本,是另一大負擔。租房一般就要用去工資的一半,在這個吃個蓋飯都要二十塊的城市裡,每天的飯錢就要至少30塊,除此之外,購物等等一些花費算進去,每月都是月光一族。在北京,存錢也是很難的,想到這些,真的很累。
5、看病貴
在北京你真的生不起病。因為就算看個小感冒,也至少是幾百塊大洋,加上拖著生病的身體整個醫院跑來跑去。想到這些,真的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