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恐龍的時代在多少年前
恐龍生活在地球歷史的中生代,中生代分為三個紀,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三疊紀是指距今2.45~2.08億年前的一段時間;侏羅紀是指距今2.08~1.46億年前的一段時間;白堊紀是指距今1.46億年~6500萬年前的一段時間
㈡ 古生物恐龍生活在什麼時期
恐龍在2.3億年左右就在地球上生活了,一直到6500萬年前才滅絕,繁盛時期是白堊紀,侏羅紀,三疊紀。
㈢ 恐龍生活在哪個世紀
不能說是哪個世紀。恐龍是史前動物,生活在中生代的三疊紀到白堊紀。距今大約2.3億年前到6500萬年前。
㈣ 恐龍生活在什麼世紀
恐龍,是對一些史前爬行動物的統稱。最早出現於大約2億1千萬年以前,生活於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存在了1億5千萬年。在大約六千5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幾乎所有種類的恐龍都滅絕了,但是有一種觀點認為,現代鳥類與某種恐龍有血緣關系。
恐龍(Dinosauria)這名字最早為英國科學家理查德·歐文(Richard Owen)在1842年提出。它由希臘詞彙deinos(意為「恐怖的」或「極其巨大的」)和sauros(意為「蜥蜴」)組成。恐龍一詞為日本翻譯,後為中國引用。
恐龍的體型差異很大。已知最小的恐龍只有雞那麼大(鼠龍(Mussaurus),其幼體僅有20公分),但大多數都體型巨大。最大的是蜥腳類恐龍(戈壁卡拉麥里龍(Klamelisaurus gobiensis),體長超過30公尺,高10公尺),為曾經存在過的最大的陸生生物,在所有生物中,僅次於鯨。
許多其他種類的爬行生物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代。某些種類同樣體型巨大,外形奇異,但它們不是恐龍。見蛇頸龍。
恐龍消失於六千5百萬年前的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Cretaceous-Tertiary extinction event)。通常的解釋是一顆巨大的隕石撞擊地球造成了滅絕(最早為Walter Alvarez提出)。但這一理論尚有爭議。
㈤ 恐龍生長在什麼時期
恐龍是出現於二億四千五百萬年前,並繁榮於六千五百萬年前結束的中生代爬行動物。
恐龍在6500萬年前白堊紀結束的時候突然全部消失,成為地球生物進化史上的一個謎,這個謎至今仍無人能解。地球過去的生物,均被記錄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層中,即曾發現許多恐龍的化石。其中可以見到大量或呈現各式各樣形狀的骨骼。但是,在緊接著的新生代地層中,卻完全看不到恐龍的化石,由此推知恐龍在中生代時一起滅絕了。恐龍種類多,體形和習性相差也大。其中個子大的,可以有幾十頭大象加起來那麼大;小的,卻跟一隻雞差不多。就食性來說,有溫順的草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還有葷素都吃的雜食性恐龍。
㈥ 恐龍生活在哪三個時期
恐龍生活在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
1、三疊紀(英語:Triassic),是公元前2.5億至公元前2億年的一個地質時代,它位於二疊紀和侏羅紀之間,是中生代的第一個紀。三疊紀的開始和結束各以一次滅絕事件為標志。
2、侏羅紀(Jurassic)是一個地質年代,界於三疊紀和白堊紀之間,約公元前1億9960萬年(誤差值為60萬年)到1億4550萬年(誤差值為400萬年)。侏羅紀是中生代的第二個紀,開始於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
3、白堊紀(英語:CretaceousPeriod)是地質年代中中生代的最後一個紀,開始於1.45億年前,結束於6600萬年前,歷經7900萬年。是顯生宙的最長一個階段。
㈦ 恐龍生活的三個時期
恐龍生活的三個時期是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三疊紀是公元前2.5億至2億年的一個地質時代。侏羅紀是一個地質年代,約公元前1億9960萬年到1億4550萬年。白堊紀是地質年代中中生代的最後一個紀,開始於1.45億年前,結束於6600萬年前,歷經7900萬年。是顯生宙的最長一個階段。
恐龍與其它爬行動物的最大區別在於它們的站立姿態和行進方式,恐龍具有全然直立的姿態,其四肢構建在其軀體的正下方位置。這樣的架構比其他各類的爬行動物在走路和奔跑上更為有利。
草食性恐龍能夠吃到的植物受限於它們的身高,所以有些小型草食性恐龍為了吃到高處的植物葉子,會用後肢站立。肉食性恐龍以草食性恐龍和其他動物為食。各種恐龍不同的覓食方式也會在它們的牙齒上體現出來。
㈧ 恐龍生活在哪幾個時代
最早出現於大約2億2千萬年以前,生活於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存在了1億5千萬年。
1、中生代,顯生宙第二個代,晚於古生代,早於新生代。這一時期形成的地層稱中生界。中生代名稱是由英國地質學家J.菲利普斯於1841年首先提出來的,是表示這個時代的生物具有古生代和新生代之間的中間性質。中生代從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開始,到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為止。自老至新中生代包括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
2、古生代時的盤古大陸分裂成南北兩片。北部大陸開始分為北美和歐亞大陸,但是沒有完全分開。南部大陸開始分為南美,非洲,澳洲和南極洲,只有澳洲沒有和南極洲完全分裂。
恐龍最早出現的那個年代叫三疊紀(2.05億年前~1.45億年前)。三疊紀的天氣相當炎熱並且乾燥,那個時候,爬行動物統治著地球。就在三疊紀的中期,恐龍出現了。 恐龍有很多種,最早出現的恐龍有虛骨龍、畸齒板龍、魚龍、幻龍等。 到了侏羅紀時代,又出現了許多種恐龍,如祿豐龍、雲南龍、禽龍、梁龍、劍龍、異特龍等。在侏紀時代,天氣不像三疊紀那樣乾燥了,雨水多了起來,好多的恐龍都生活在湖沼中。
它們的體型也很大,有四五頭大象那樣重的體型是很平常的事情。 到白堊紀時期(1.45億年前—6500萬年前),這一時期地球有了很大的變化,陸地分成了好多的板塊,形成了海洋和陸地,而且陸地上的火山也時常爆發。這一時期出現了腕龍、三角龍、重爪龍、鴨嘴龍、霸王龍、角龍等等。到了白堊紀末期,恐龍就滅絕了。它們神秘地在地球上消失了。
(8)恐龍生活在哪個時代擴展閱讀
恐龍整體而言的體型很大。以恐龍作為標准來看,蜥腳下目是其中的巨無霸。在漫長的恐龍時代,即使是體型最小的蜥腳類恐龍也要比它們棲息地內的其他動物要大,而最大的蜥腳類則比任何出現在地表的動物都要大出幾個等級。
大部分的恐龍要比大型蜥腳類恐龍還小得多。現有的證據表明,恐龍的平均大小在三疊紀、早侏羅紀、晚侏羅紀和白堊紀都不斷變化。大部分獸腳類恐龍的體重在100到1000公斤之間,而全新世的掠食性肉食動物則多半在10到100公斤之間。恐龍的體重估計值,大多介於1到10公噸之間。倫敦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一個研究指出恐龍的體重平均值約在100公斤左右,而新生代的哺乳類體重平均值多在2到5公斤之間。
獸腳類生活在晚三疊世至白堊紀。它們大多為肉食性,兩足行走,趾端長有銳利的爪子,頭部很發達,為最聰明的一類。嘴裡長著匕首或小刀一樣的利齒,暴龍是著名代表,其餘如異特龍、南方巨獸龍、棘龍等也頗具名氣。
㈨ 恐龍是在什麼時代是
恐龍生活在地球歷史的中生代,中生代分為三個紀,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三疊紀是指距今2.45~2.08億年前的一段時間;侏羅紀是指距今2.08~1.46億年前的一段時間;白堊紀是指距今1.46億年~6500萬年前的一段時間。
當時植物以蘇鐵、銀杏、針葉樹、蕨類等裸子植物為主體,動物則是形形色色的恐龍占著主導地位。所以,中生代又稱為「恐龍時代」。
恐龍大約出現在三疊紀的中期,到侏羅紀和白堊紀時期非常繁榮,但到白堊紀末期突然從地球上全部消失,它們在地球上大約繁衍了1.6億年。
㈩ 恐龍生活在哪個年代
中生代時期。
恐龍主要棲息於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開闊地帶。1841年,英國科學家理查德·歐文研究了幾種類似蜥蜴的骨頭化石,認為它們是史前動物留下的,並將它們命名為恐龍,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盡管恐龍化石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數千萬年,直到19世紀人們才知道地球上有這么一種奇怪的動物存在過。
(10)恐龍生活在哪個時代擴展閱讀:
中時代分為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三個時期的代表性恐龍如下:
1、三疊紀:恐龍的黎明,約距今2.5億年至2億年前,持續約5000萬年。
代表食肉恐龍:腔骨龍、虛型龍
代表食草恐龍:板龍
水生生物代表:魚龍、幻龍
2、侏羅紀:恐龍的鼎盛時期,約距今1.99億年至1.45億年前,持續約5400萬年。
代表食肉恐龍:異特龍、角鼻龍、蠻龍、
代表食草恐龍:腕龍、梁龍、劍龍
代表水生生物:魚龍、蛇頸龍
3、白堊紀:恐龍的衰亡時期,約距今1.45億年至6500萬年前,約持續8000萬年。
代表食肉恐龍:暴龍、鯊齒龍、阿貝力龍、棘龍、盜龍
代表食草恐龍:三角龍、鴨嘴龍、甲龍、泰坦巨龍
代表水生生物:滄龍、帝鱷
代表飛行生物:風神翼龍、翼手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