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活日常 > 吳敬梓生活在哪個時期

吳敬梓生活在哪個時期

發布時間:2022-04-02 08:51:32

『壹』 吳敬梓生活社會時代

吳敬梓生活的時代.是封建社會大廈將傾.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的年代.文士們醉心舉業.八股文之外.百不經意.社會黑暗.人情涼薄.
吳敬梓一生中大半時間生活在南京.揚州等地.所交往的多數是「上層人士
.如官僚子弟.紈挎子弟.舉業中人.名士.清客等.對他們卑污的靈魂.腐朽的生活.種種卑行劣跡了解深刻,加上他個人生活的急劇變化使他與廣大下層人民有較多的接觸.這些都為他創作提供了豐富素材.

『貳』 說出下列人的生平。 吳敬梓;

童年

馬克·吐溫於1835年11月30日出生在美國密蘇里州佛羅里達的鄉村的貧窮律師家庭。他是家中7個小孩的第6個小孩。他只有兩個兄弟姊妹可以在童年過後倖存下來,他的那兩個兄弟姊妹就是哥哥奧利安·克列門斯(Orion Clemens)(1825年7月17日 - 1897年12月11日)和姊姊帕梅拉(Pamela)(1827年9月19日 - 1904年8月31日)。他的母親瑪格麗特(Margaret)在他四歲時死去,而他的哥哥本傑明(Benjamin)(1832年6月8日 - 1842年5月12日)在三年後亦死去了。他的另一個哥哥Pleasant(1828年 - 1829年)只活到吐溫出生前三個月。繼這班年齡較馬克·吐溫大的兄弟姊妹之後,吐溫又有一個弟弟--亨利·克列門斯(Henry Clemens)(1838年7月13日 - 1858年6月21日)。在吐溫4歲時,他們一家遷往密蘇里州漢尼拔(Hannibal)的一個密西西比河的港市,而這就成為了他後來的著作《湯姆·索亞歷險記》和《頑童流浪記》中聖彼得堡的城市的靈感。 那時,密蘇里州是聯邦的奴隸州,而年輕的吐溫開始了解奴隸制,這成為了往後在他的歷險小說中的主題。 回答者: 834778775 | 一級 | 2010-5-17 18:46
吳敬梓(1701—1754)清代小說家。字敏軒,一字文木,安徽全椒人。青年時生活豪縱,後家業衰落,移居江寧。他反對封建科舉制度,憎惡熱中功名富貴寡廉鮮恥的知識分子。安徽巡撫欲薦他應博學鴻詞試,以病不赴。晚年益貧困,卒於揚州。善詩賦,尤以小說著稱。所作《儒林外史》,根據切身體驗,從多方面描繪士大夫的精神面貌,對科舉制度和封建禮教進行深刻的批判,成為我國古典諷刺小說中的傑出作品。又有《文木山房集》。吳敬梓(1701~1754年),字敏軒,一字文木,號粒民(現存吳敬梓手寫《蘭亭敘》中蓋有印章:「全椒吳敬梓號粒民印」),清代小說家,漢族,安徽全椒人。吳敬梓生於清聖祖康熙四十年,卒於高宗乾隆十九年,享年五十四歲(一生54年,在全椒23年,在贛榆10年,在南京21年)。幼即穎異,善記誦。稍長,補官學弟子員。尤精《文選》,賦援筆立成。不善治生,性豪邁,不數年,舊產揮霍俱盡,時或至於絕糧。雍正十三年,(公元一七三五年)巡撫趙國轔舉以應「博學鴻詞」,不赴(參加了學院,撫院及督院三級地方考試,因病未赴廷試)。移家金陵,為文壇盟主。又集同志建先賢祠於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資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家因益貧。晚年,自號文木老人,客揚州,尤落拓縱酒。後卒於客中。敬梓生平最惡舉業,費20年心血所著《儒林外史》五十五回,(一本作五十回,又一本作六十回,均非原本)專寫熬中於此者之真相,幽默詼諧,讀之捧腹。又有《詩說》七卷,《文木山房集》五卷,詩七卷,《中國小說史略》並傳於世。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稱「文木老人」,又因自家鄉安徽全椒移至江蘇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稱「秦淮寓客」。他出身於仕宦名門,小時候受到良好教育,對文學創作表現出特別的天賦,及至成年,因為隨父親到各處做官而有機會獲得包括官場內幕的大量見識。吳敬梓22歲時,父親去世,家族內部因為財產和權力而展開了激烈的爭斗。
經歷了這場變故,吳敬梓既無心做官,對虛偽的人際關系又深感厭惡,無意進取功名。安徽巡撫推薦他應博學鴻詞考試,他竟裝病不去。他不善持家,遇貧即施,家產賣盡,直至1754年53歲去逝時,一直過著清貧的生活。
吳敬梓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歌、散文和史學研究著作,有《文木山房詩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不過,確立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傑出地位的,是他創作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該書中《范進中舉》一文還被選入八(初二)年級下冊的語文書。這部小說大約用了他近20年的時間,直到49歲時才完成。人們在他的家鄉建立了用來紀念他的「吳敬梓紀念館」;南京秦淮河畔桃葉渡也建立了「吳敬梓故居」。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號粒民(現存吳敬梓手寫《蘭亭敘》中蓋有印章:「全椒吳敬梓號粒民印」),清代安徽全椒人。吳敬梓生於清聖祖康熙四十年,卒於高宗乾隆十九年,年五十四歲。吳敬梓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歌、散文和史學研究著作,有《文木山房詩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不過,確立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傑出地位的,是他創作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這部小說大約用了他近20年時間,直到49歲時才完成。人們在他的家鄉建立了「吳敬梓紀念館」;南京秦淮河畔桃葉渡也建立了「吳敬梓故居」。 他一生經歷了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當時,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社會呈現了某種程度的繁榮,但,這也不過是即將崩潰的中國封建社會的迴光返照,表面的繁榮掩蓋不了大廈將傾的事實。雍正帝、乾隆帝帝年間,清朝統治者在逐漸鎮壓武裝起義的同時,就採用大興文字獄,設博學宏詞科以作誘餌;考八股、開科舉以牢籠士人,提倡理學以統治思想等方法來對付知識分子。其中,以科舉制為害最深,影響最廣,使許多知識分子墮入追求利祿的圈套,成為愚昧無知、卑鄙無恥的市儈。吳敬梓看透了這種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會風氣,所以他反對八股文,反對科舉制,不願參加博學宏詞科的考試,憎惡士子們醉心制藝,熱衷功名利祿的習尚。他把這些觀點反映在他的《儒林外史》里。他以諷刺的手法,對這些丑惡的事物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顯示出他的民主主義的思想色彩。 回答者: 甜蜜小圈圈 | 二級 | 2010-5-19 12:28
安徽人 回答者: 22387597 | 一級 | 2010-5-19 19:57
網路輸入吳敬梓,非常詳細
吳敬梓(1701~1754年),字敏軒,一字文木,號粒民(現存吳敬梓手寫《蘭亭敘》中蓋有印章:「全椒吳敬梓號粒民印」),清代小說家,漢族,安徽全椒人。吳敬梓生於清聖祖康熙四十年,卒於高宗乾隆十九年,享年五十四歲(一生54年,在全椒23年,在贛榆10年,在南京21年)。幼即穎異,善記誦。稍長,補官學弟子員。尤精《文選》,賦援筆立成。不善治生,性豪邁,不數年,舊產揮霍俱盡,時或至於絕糧。雍正十三年,(公元一七三五年)巡撫趙國轔舉以應「博學鴻詞」,不赴(參加了學院,撫院及督院三級地方考試,因病未赴廷試)。移家金陵,為文壇盟主。又集同志建先賢祠於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資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家因益貧。晚年,自號文木老人,客揚州,尤落拓縱酒。後卒於客中。敬梓生平最惡舉業,費20年心血所著《儒林外史》五十五回,(一本作五十回,又一本作六十回,均非原本)專寫熬中於此者之真相,幽默詼諧,讀之捧腹。又有《詩說》七卷,《文木山房集》五卷,詩七卷,《中國小說史略》並傳於世。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稱「文木老人」,又因自家鄉安徽全椒移至江蘇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稱「秦淮寓客」。他出身於仕宦名門,小時候受到良好教育,對文學創作表現出特別的天賦,及至成年,因為隨父親到各處做官而有機會獲得包括官場內幕的大量見識。吳敬梓22歲時,父親去世,家族內部因為財產和權力而展開了激烈的爭斗。
經歷了這場變故,吳敬梓既無心做官,對虛偽的人際關系又深感厭惡,無意進取功名。安徽巡撫推薦他應博學鴻詞考試,他竟裝病不去。他不善持家,遇貧即施,家產賣盡,直至1754年53歲去逝時,一直過著清貧的生活。
吳敬梓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歌、散文和史學研究著作,有《文木山房詩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不過,確立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傑出地位的,是他創作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該書中《范進中舉》一文還被選入八(初二)年級下冊的語文書。這部小說大約用了他近20年的時間,直到49歲時才完成。人們在他的家鄉建立了用來紀念他的「吳敬梓紀念館」;南京秦淮河畔桃葉渡也建立了「吳敬梓故居」。

曹沾(zhān)(約1715~約1763),字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 大約生活在康熙末至乾隆中葉,作為漢軍出身的內務府旗人,故當為漢族,漢滿兩族皆以為是本族中人,三百年來各自以為矜誇[1]。清代小說家。祖籍江西武陽,後分兩支一支關內落腳於河北豐潤,另外一支落腳關外在遼寧鐵嶺,宋朝開國元勛曹彬是其遠祖。大約在明末被編入滿洲籍,身份是「包衣(家奴)」。一般認為他就是中國長篇名著《紅樓夢》的作者。
生平介紹
曹雪芹的曾祖曹璽任江寧織造。曾祖母孫氏做過康熙帝玄燁的保姆。祖父曹寅做過玄燁的伴讀和御前侍衛,後任江寧織造,兼任兩淮巡鹽監察御使,極受玄燁寵信。玄燁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負責接駕,並住在曹家。曹寅病故,其子曹顒、曹俯先後繼任江寧織造。他們祖孫三代四人擔任此職達58年之久。曹雪芹自幼就是在這「秦淮風月」之地的「繁華」生活中長大的。雍正初年,由於封建統治階級內部政治斗爭的牽連,曹家遭受一系列打擊。曹俯以「行為不端」、「騷擾驛站」和「虧空」罪名革職,家產抄沒。曹俯下獄治罪,「枷號」一年有餘。這時,曹雪芹隨著全家遷回北京居住。曹家從此一蹶不振,日漸衰微。經歷了生活中的重大轉折,曹雪芹深感世態炎涼,對封建社會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認識。他蔑視權貴,遠離官場,過著貧困如洗的艱難日子。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窮苦,「滿徑蓬蒿」,「舉家食粥」。他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專心致志地從事《紅樓夢》的寫作和修訂。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曹雪芹幼子夭亡,他陷於過度的憂傷和悲痛,卧床不起。到了這一年的除夕(1764年2月12日),終於因貧病無醫而逝世,享年四十歲。曹雪芹「身胖,頭廣而色黑」。他性格傲岸,憤世嫉俗,豪放不羈。嗜酒,才氣縱橫,善談吐。曹雪芹是一位詩人。他的詩,立意新奇,風格近於唐代詩人李賀。他的友人敦誠曾稱贊說:「愛君詩筆有奇氣,直追昌谷破籬樊。」又說:「知君詩膽昔如鐵,堪與刀穎交寒光。」但他的詩僅存題敦誠《琵琶行傳奇》兩句:「白傅詩靈應喜甚,定教蠻素鬼排場。」曹雪芹又是一位畫家,喜繪突兀奇峭的石頭。敦敏《題芹圃畫石》說:「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見此支離。醉余奮掃如椽筆,寫出胸中塊磊時。」可見他畫石頭時寄託了胸中郁積著的不平之氣。曹雪芹的最大的貢獻還在於小說的創作。 他的小說《紅樓夢》內容豐富,思想深刻,藝術精湛,把中國古典小說創作推向最高峰,在世界文學發展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紅樓夢》是他「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的產物。今傳《紅樓夢》80回以後他已寫完,但由於種種原因而沒有流傳下來。今流行本一百二十回,後四十回一般認為是由高鶚(或只是修訂者)所續。曹雪芹故居

馬克·吐溫(Mark 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原名薩繆爾·蘭亨·克萊門 (Samuel Langhorne Clemens) (射手座)是美國的幽默大師、小說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說家,19世紀後期美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
馬克·吐溫於1835年11月30日出生在美國密蘇里州佛羅里達的鄉村的貧窮律師家庭。他是家中7個小孩的第6個小孩。他只有兩個兄弟姊妹可以在童年過後倖存下來,他的那兩個兄弟姊妹就是哥哥奧利安·克列門斯(Orion Clemens)(1825年7月17日 - 1897年12月11日)和姊姊帕梅拉(Pamela)(1827年9月19日 - 1904年8月31日)。他的父親是當地的律師,收入微薄,家境拮據。小塞繆爾上學時就不得不打工。他十二歲那年父親去世,從此開始了獨立的勞動生活,先在印刷所學徒,當過送報人和排字工,後來又在密西西比河上當水手和舵手。兒時生活的貧窮和長期的勞動生涯,不但為他以後的文學創作累積了素材,更鑄就了一顆正義的心。他的母
馬克·吐溫親瑪格麗特(Margaret)在他四歲時死去,而他的哥哥本傑明(Benjamin)(1832年6月8日 - 1842年5月12日)在三年後亦死去了。他的另一個哥哥Pleasant(1828年 - 1829年)只活到吐溫出生前三個月。繼這班年齡較馬克·吐溫大的兄弟姊妹之後,吐溫又有一個弟弟--亨利·克列門斯(Henry Clemens)(1838年7月13日 - 1858年6月21日)。在吐溫4歲時,他們一家遷往密蘇里州漢尼拔(Hannibal)的一個密西西比河的港市,而這就成為了他後來的著作《湯姆·索亞歷險記》和《頑童流浪記》中聖彼得堡的城市的靈感。 那時,密蘇里州是聯邦的奴隸州,而年輕的吐溫開始了解奴隸制,這成為了往後在他的歷險小說中的主題。 馬克·吐溫是色盲的,而這激起了他在社交圈子的詼諧玩笑。1847年3月,當吐溫11歲時,他的父親死於肺炎。接著的那一年,他成為一名印刷學徒。1851年,他成為一名排字工人,也有投稿,並開始給他哥哥奧利安創辦的《漢尼拔雜志》(Hannibal Journal)寫草稿。在他18歲時,他離開漢尼拔並在紐約市、
馬克·吐溫費城、聖路易和辛辛那提市都當過印刷工人。22歲時,吐溫回到密蘇里州。在下密西西比河到紐奧良的旅途中,輪船的領航員「碧士比」要吐溫終身成為輪船領航員,而這職業是當時全美國薪資第三高的職業,每月250美元(等於現在的155,000美元/每年)。 由於那時的輪船是由很易燃的木材建造,因此在晚間亦不可以開燈。領航員需要對不斷改變的河流有豐富的認識,因而可以避開河岸成百的港口和植林地。吐溫在他得到領航員執照(1859年)之前花了2年多一絲不苟地研究了密西西比河的2000米。在得到執照前的訓練期間,吐溫說服他的弟弟亨利·克列門斯與他在密西西比河上工作。亨利死於1858年6月21日,那是由於亨利工作的那艘輪船爆炸。吐溫為此感到極內疚,並在餘生中一直覺得他自己需負上責任。可是他繼續在河上工作並一直是領航員,直到1861年南北戰爭爆發而縮減了密西西比河的交通。 回答者: jsxhlfj | 四級 | 2010-5-20 16:05
馬克·吐溫(Mark 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原名薩繆爾·蘭亨·克萊門 (Samuel Langhorne Clemens) (射手座)是美國的幽默大師、小說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說家,19世紀後期美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
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清代安徽全椒人,他出身於仕宦名門,小時候受到良好教育,對文學創作表現出特別的天賦,及至成年,因為隨父親到各處做官而有機會獲得包括官場內幕的大量見識。

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祖籍遼寧遼陽,祖先原為漢人,後為滿周正白旗「包衣人」(「包衣」系滿語音譯,意思是家奴). 回答者: 熱心網友 | 2010-5-22 19:29
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晚年自號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他家自其曾祖起一直科第不絕,官也做得相當發達,有過五十年「家門鼎盛」(吳敬梓《移家賦》)的時期,但到了他父親時已經衰敗。他少年時代生活還頗優裕,隨父親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這種教育並不局限於八股文訓練,還涉及到經史、詩賦。
祖輩的科第發家和當時的家門不振使他早年也醉心舉業,二十歲時考上了秀才,這也是他一生所取得的最高功名。
三年後父親亡故,他的生活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他繼承了一筆豐厚的遺產,族人欺他這一房勢單力孤,蓄意加以侵奪,這使他看到人情世態的涼薄,並由此產生了對家族的厭惡和反抗的情緒,祖傳遺產也在短短幾年內隨著這種情緒的增長而加速散盡:他一面往來於家鄉與南京,涉足花柳風月之地,肆意揮霍;一面隨意散發錢財給向他求助的人。他被鄉里視為「敗家子」而「傳為子弟戒」(吳敬梓《減字木蘭花》詞)。而且他幾次鄉試都沒有考中,也遭到族人和親友的歧視,感到在家鄉很難居住下去,便在三十三歲時把家搬到了他所喜愛的有著名山勝水的南京。
到南京以後,家境雖已很困窘,但他仍過著豪放倜儻的生活,與四方文酒之士交遊,甚至在沒落之中,仍變賣了家產,以葺先賢祠。同時,他對仕途也失去了興趣。三十六歲時,安徽巡撫趙國麟推薦他入京應「博學鴻詞」科考試,他也稱病不去。而他的經濟狀況日益惡化,主要靠賣文和朋友接濟過活,有時竟到了「囊無一錢守,腹作於雷鳴」,「近聞典衣盡,灶突無煙青」(程晉芳《寄懷嚴東有》)的地步。雖然他性格豪爽,但內心的辛酸還是難免的。當他的好友程晉芳也陷入困境時,他感慨地說道:「子亦到我地位,此境不易處也,奈何!」(程晉芳《文木先生傳》)
吳敬梓是舊時代一種很特別的人物。《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借高先生對杜少卿的批評,描繪出他自己的精神面貌來:
他這兒子就更胡說,混穿混吃,和尚道士、工匠花子,都拉著相與,卻不肯相與一個正經人。不到十年內,把六七萬銀子弄的精光。天長縣站不住,搬在南京城裡,日日攜著乃眷上酒館吃酒,手裡拿著一個銅盞子,就像討飯的一般。不想他家竟出了這樣子弟。學生在家裡,往常教子侄們讀書,就以他為戒。每人讀書的桌子上寫一紙條貼著,上面寫道:「不可學天長杜儀」。
這里正是寫出了吳敬梓與由「正經人」所組成的世界和他們的人生規范的沖突。在吳敬梓看來,在所謂「正經人」的世界裡,人心為功名富貴和虛假的道德所掩蔽,失去了生命應有的健康性,更失去了求知和求真理的熱情,倒不如「和尚道士、工匠花子」生活得自然本色。他必須從這個「正經人」的世界中逃脫出來,才不致使自己的生命遭到窒息。
但生活的理想究竟在哪裡,這對吳敬梓仍然是艱難的課題。他看到「衣冠人物」的墮落,想到的是原始儒學以人格修養為先的原則,覺得講求禮樂仁政和君子式的「文行出處」,才是挽救士風的途徑。他晚年曾用心於經學,認為這是「人生立命處」(《文木先生傳》),並曾著《詩說》(已佚)。他的這種努力,與時代風氣是一致的。清代重實證的經學,在一部分學者那裡具有同教條化、官方化的程朱理學相對抗,通過對儒家經典的重新闡釋來改造社會文化的用意,正如皮錫瑞論清代「經學復盛」的原因,謂「一時才俊之士,痛矯時文(指八股)之陋,薄今愛古,棄虛崇實」(《經學歷史》)。
當然,這種以古老經典為依據的思想學說所能達到的實際效果是極有限的,它對於吳敬梓也只是一種晚年生活的寄託而已吧。
《儒林外史》約作於吳敬梓四十歲至五十歲時,這正是他經歷了家境的劇變而深悉世事人情的時期。此書現在所見的最早刻本(卧閑草堂本)為五十六回,而程晉芳在《文木先生傳》中記為「五十卷」(即五十回),他是吳敬梓長期交往的好友,所言當為可信。五十六回中,末回為後人所添加,這已為學界所公認。而我們認為除此以外,還有一些內容也是後人竄入的,這主要是兩大塊:一是三十八回至四十回前面一大半,即蕭雲仙在青楓城的故事;一是四十一回結尾至四十四回前面一小半,即以湯鎮台野羊塘大戰為核心的故事。這兩部分偏離全書的主題和結構,思想傾向與全書不合拍,藝術性也很差。
此外,吳敬梓還著有詩文集《文木山房集》。 回答者: 853878238 | 二級 | 2010-5-23 10:35
馬克·吐溫(Mark 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原名薩繆爾·蘭亨·克萊門 (Samuel Langhorne Clemens) (射手座)是美國的幽默大師、小說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說家,19世紀後期美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 代表作有《百萬英鎊》、《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等。 回答者: dwx灬 | 二級 | 2010-5-24 17:45
在吳敬梓的一生中,生活和思想都有極大的變化。生活上,他由富裕墜吳敬梓故居圖入貧困;思想上,對於功名富貴表示了截然相反的看法。他生長在累代科甲的家族中,一生時間大半消磨在南京和揚州兩地,官僚豪紳、膏粱子弟、舉業中人、名士、清客,他是司空見慣了的。他在這些「上層人士」的生活中憤慨地看到官僚的徇私舞弊、豪紳的武斷鄉曲、膏粱子弟的平庸昏聵、舉業中人的利慾熏心、名士的附庸風雅和清客的招搖撞騙。加上他個人生活由富而貧,那批「上層人士」的翻雲覆雨的嘴臉,就很容易察覺到。他在《儒林外史》中對這種種類型的知識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作了徹底的揭露,真是「如大禹之鑄九鼎,神妙無循形」(旅雲《缽山志》卷四)。更由於生動的藝術形象的塑造,使他的作品分外具有吸引和感人的力量 回答者: 熱心網友 | 2010-5-25 18:26
你問我 我問誰 參考資料:自己去找 回答者: dj85200 | 一級 | 2010-5-25 19:19
yes 回答者: 熱心網友 | 2010-5-26 20:23
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一字文木,安徽全椒縣人,他出身的那個大官僚地主家庭,在明清之際有過五十年光景的「家門鼎盛」時期(註:見《文木山房集·移家賦》)。曾祖吳國對是順治年間的探花,「一時名公巨卿多出其門」(方尊《文木山房集序》),祖輩也多顯達。但到了他父親吳霖起,家道開始衰微。吳霖起是康熙年間拔貢,做過江蘇贛榆縣教諭。為人方正恬淡,不慕名利,對吳敬梓的思想有一定影響。吳敬梓年幼聰穎,才識過人,少時曾隨父宦遊大江南北。二十三歲時,父親去世。他不善治生,又慷慨好施,揮霍無度,被族人看作敗家子。三十三歲遷居南京,家境已很困難,但仍愛好賓客交遊,「四方文酒之士,推為盟主」(金和《儒林外史跋》)。在這種「失計辭鄉土,論文樂友朋」的生活中,使他有可能從程廷祚、樊聖謨等朋友中,接觸到清初進步的哲學思想(註:程廷祚是清代進步的思想家,為李學派的首領之一李恭的傳人。)。吳敬梓早年也熱中科舉,曾考取秀才,但後來由於科舉的不得意,同時在和那批官僚、紳士、名流、清客的長期周旋中,也逐漸看透了他們卑污的靈魂,特別是由富到貧的生活變化,使他飽嘗了世態炎涼,對現實有比較清醒的認識,從而厭棄功名富貴,而以「一事差堪喜,侯門未曳裾」(《春興》)自慰,並提出「如何父師訓,專儲制舉才」的疑問(王又曾《書吳征君敏軒先生文木山房詩集後》注,見《丁辛老屋集》卷十二)。三十六歲時,安徽巡撫趙國麟薦舉他應博學鴻詞考試,他以病辭,從此也不再應科舉考試。
此後,吳敬梓的生計更為艱難,靠賣書和朋友的接濟過活。在冬夜無火禦寒時,往往邀朋友繞城堞數十里而歸,謂之「暖足」。在經歷了這段艱苦生活之後,他一面更加鄙視那形形色色名場中的人物,一面嚮往儒家的禮治,在他四十歲時,為了倡捐修復泰伯祠,甚至賣掉最後一點財產——全椒老屋。吳敬梓懷著憤世嫉俗心情創作的《儒林外史》大約完成於五十歲以前(註:程晉芳《懷人詩》(作於1748—1750年)中說:「外史紀儒林,刻畫何工妍,吾為斯人悲,竟以稗說傳!」據此可知書大概成於1750年前。)。
吳敬梓晚年愛好治經,著有《詩說》七卷(已佚)。五十一歲時,乾隆南巡,別人夾道拜迎,他卻「企腳高卧向栩床」,表示了一種鄙薄的態度。五十四歲時,在揚州結束了他窮愁潦倒的一生。作品還有《文木山房集》十二卷,今存四卷 回答者: 熱心網友 | 2010-5-27 18:46
在吳敬梓的一生中,生活和思想都有極大的變化。生活上,他由富裕墜吳敬梓故居圖入貧困;思想上,對於功名富貴表示了截然相反的看法。他生長在累代科甲的家族中,一生時間大半消磨在南京和揚州兩地,官僚豪紳、膏粱子弟、舉業中人、名士、清客,他是司空見慣了的。他在這些「上層人士」的生活中憤慨地看到官僚的徇私舞弊、豪紳的武斷鄉曲、膏粱子弟的平庸昏聵、舉業中人的利慾熏心、名士的附庸風雅和清客的招搖撞騙。加上他個人生活由富而貧,那批「上層人士」的翻雲覆雨的嘴臉,就很容易察覺到。他在《儒林外史》中對這種種類型的知識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作了徹底的揭露,真是「如大禹之鑄九鼎,神妙無循形」(旅雲《缽山志》卷四)。更由於生動的藝術形象的塑造,使他的作品分外具有吸引和感人的力量

『叄』 吳敬梓的簡介

吳敬梓(1701—1754年12月11日),字敏軒,一字文木,號粒民,清朝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漢族,安徽省滁州市全椒縣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稱「文木老人」,又因自家鄉安徽滁州全椒縣移至江蘇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稱「秦淮寓客」(現存吳敬梓手寫《蘭亭序》中蓋有印章:「全椒吳敬梓號粒民印」)。

幼即穎異,善記誦。稍長,補官學弟子員。尤精《文選》,賦援筆立成。不善治生,性豪邁,不數年,舊產揮霍俱盡,時或至於絕糧。

(3)吳敬梓生活在哪個時期擴展閱讀

吳敬梓人物生平:

1,少年才子

吳敬梓十三歲喪母,十四歲隨父至贛榆任所。少時有文名,他「讀書才過目,輒能背誦」,他的學習態度是認真刻苦的,頭腦又聰穎,很快就打好了學識的功底,所謂「用力於學,已有初基」,「讀書才過目,輒能背誦」 ,顯露出很好的稟賦和才氣。

2,敗家之子

康熙六十一年吳霖起因病辭官,吳敬梓陪送父親從贛榆返回故里,但吳霖起終於一病不起。吳敬梓二十三歲中秀才,也就是在這年,父吳霖起病故。從此吳敬梓的生活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先是族人們倚仗人多勢眾,提出了分家的要求,「兄弟參商,宗族詬誶」。在一場爭奪遺產的內戰中,孤立無援的吳敬梓終以失敗告終,留給他的資財寥寥無幾。

『肆』 吳敬梓的生平

網路輸入吳敬梓,非常詳細
吳敬梓(1701~1754年),字敏軒,一字文木,號粒民(現存吳敬梓手寫《蘭亭敘》中蓋有印章:「全椒吳敬梓號粒民印」),清代小說家,漢族,安徽全椒人。吳敬梓生於清聖祖康熙四十年,卒於高宗乾隆十九年,享年五十四歲(一生54年,在全椒23年,在贛榆10年,在南京21年)。幼即穎異,善記誦。稍長,補官學弟子員。尤精《文選》,賦援筆立成。不善治生,性豪邁,不數年,舊產揮霍俱盡,時或至於絕糧。雍正十三年,(公元一七三五年)巡撫趙國轔舉以應「博學鴻詞」,不赴(參加了學院,撫院及督院三級地方考試,因病未赴廷試)。移家金陵,為文壇盟主。又集同志建先賢祠於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資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家因益貧。晚年,自號文木老人,客揚州,尤落拓縱酒。後卒於客中。敬梓生平最惡舉業,費20年心血所著《儒林外史》五十五回,(一本作五十回,又一本作六十回,均非原本)專寫熬中於此者之真相,幽默詼諧,讀之捧腹。又有《詩說》七卷,《文木山房集》五卷,詩七卷,《中國小說史略》並傳於世。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稱「文木老人」,又因自家鄉安徽全椒移至江蘇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稱「秦淮寓客」。他出身於仕宦名門,小時候受到良好教育,對文學創作表現出特別的天賦,及至成年,因為隨父親到各處做官而有機會獲得包括官場內幕的大量見識。吳敬梓22歲時,父親去世,家族內部因為財產和權力而展開了激烈的爭斗。
經歷了這場變故,吳敬梓既無心做官,對虛偽的人際關系又深感厭惡,無意進取功名。安徽巡撫推薦他應博學鴻詞考試,他竟裝病不去。他不善持家,遇貧即施,家產賣盡,直至1754年53歲去逝時,一直過著清貧的生活。
吳敬梓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歌、散文和史學研究著作,有《文木山房詩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不過,確立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傑出地位的,是他創作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該書中《范進中舉》一文還被選入八(初二)年級下冊的語文書。這部小說大約用了他近20年的時間,直到49歲時才完成。人們在他的家鄉建立了用來紀念他的「吳敬梓紀念館」;南京秦淮河畔桃葉渡也建立了「吳敬梓故居」。

曹沾(zhān)(約1715~約1763),字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 大約生活在康熙末至乾隆中葉,作為漢軍出身的內務府旗人,故當為漢族,漢滿兩族皆以為是本族中人,三百年來各自以為矜誇[1]。清代小說家。祖籍江西武陽,後分兩支一支關內落腳於河北豐潤,另外一支落腳關外在遼寧鐵嶺,宋朝開國元勛曹彬是其遠祖。大約在明末被編入滿洲籍,身份是「包衣(家奴)」。一般認為他就是中國長篇名著《紅樓夢》的作者。
生平介紹
曹雪芹的曾祖曹璽任江寧織造。曾祖母孫氏做過康熙帝玄燁的保姆。祖父曹寅做過玄燁的伴讀和御前侍衛,後任江寧織造,兼任兩淮巡鹽監察御使,極受玄燁寵信。玄燁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負責接駕,並住在曹家。曹寅病故,其子曹顒、曹俯先後繼任江寧織造。他們祖孫三代四人擔任此職達58年之久。曹雪芹自幼就是在這「秦淮風月」之地的「繁華」生活中長大的。雍正初年,由於封建統治階級內部政治斗爭的牽連,曹家遭受一系列打擊。曹俯以「行為不端」、「騷擾驛站」和「虧空」罪名革職,家產抄沒。曹俯下獄治罪,「枷號」一年有餘。這時,曹雪芹隨著全家遷回北京居住。曹家從此一蹶不振,日漸衰微。經歷了生活中的重大轉折,曹雪芹深感世態炎涼,對封建社會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認識。他蔑視權貴,遠離官場,過著貧困如洗的艱難日子。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窮苦,「滿徑蓬蒿」,「舉家食粥」。他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專心致志地從事《紅樓夢》的寫作和修訂。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曹雪芹幼子夭亡,他陷於過度的憂傷和悲痛,卧床不起。到了這一年的除夕(1764年2月12日),終於因貧病無醫而逝世,享年四十歲。曹雪芹「身胖,頭廣而色黑」。他性格傲岸,憤世嫉俗,豪放不羈。嗜酒,才氣縱橫,善談吐。曹雪芹是一位詩人。他的詩,立意新奇,風格近於唐代詩人李賀。他的友人敦誠曾稱贊說:「愛君詩筆有奇氣,直追昌谷破籬樊。」又說:「知君詩膽昔如鐵,堪與刀穎交寒光。」但他的詩僅存題敦誠《琵琶行傳奇》兩句:「白傅詩靈應喜甚,定教蠻素鬼排場。」曹雪芹又是一位畫家,喜繪突兀奇峭的石頭。敦敏《題芹圃畫石》說:「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見此支離。醉余奮掃如椽筆,寫出胸中塊磊時。」可見他畫石頭時寄託了胸中郁積著的不平之氣。曹雪芹的最大的貢獻還在於小說的創作。 他的小說《紅樓夢》內容豐富,思想深刻,藝術精湛,把中國古典小說創作推向最高峰,在世界文學發展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紅樓夢》是他「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的產物。今傳《紅樓夢》80回以後他已寫完,但由於種種原因而沒有流傳下來。今流行本一百二十回,後四十回一般認為是由高鶚(或只是修訂者)所續。曹雪芹故居

馬克·吐溫(Mark 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原名薩繆爾·蘭亨·克萊門 (Samuel Langhorne Clemens) (射手座)是美國的幽默大師、小說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說家,19世紀後期美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
馬克·吐溫於1835年11月30日出生在美國密蘇里州佛羅里達的鄉村的貧窮律師家庭。他是家中7個小孩的第6個小孩。他只有兩個兄弟姊妹可以在童年過後倖存下來,他的那兩個兄弟姊妹就是哥哥奧利安·克列門斯(Orion Clemens)(1825年7月17日 - 1897年12月11日)和姊姊帕梅拉(Pamela)(1827年9月19日 - 1904年8月31日)。他的父親是當地的律師,收入微薄,家境拮據。小塞繆爾上學時就不得不打工。他十二歲那年父親去世,從此開始了獨立的勞動生活,先在印刷所學徒,當過送報人和排字工,後來又在密西西比河上當水手和舵手。兒時生活的貧窮和長期的勞動生涯,不但為他以後的文學創作累積了素材,更鑄就了一顆正義的心。他的母
馬克·吐溫親瑪格麗特(Margaret)在他四歲時死去,而他的哥哥本傑明(Benjamin)(1832年6月8日 - 1842年5月12日)在三年後亦死去了。他的另一個哥哥Pleasant(1828年 - 1829年)只活到吐溫出生前三個月。繼這班年齡較馬克·吐溫大的兄弟姊妹之後,吐溫又有一個弟弟--亨利·克列門斯(Henry Clemens)(1838年7月13日 - 1858年6月21日)。在吐溫4歲時,他們一家遷往密蘇里州漢尼拔(Hannibal)的一個密西西比河的港市,而這就成為了他後來的著作《湯姆·索亞歷險記》和《頑童流浪記》中聖彼得堡的城市的靈感。 那時,密蘇里州是聯邦的奴隸州,而年輕的吐溫開始了解奴隸制,這成為了往後在他的歷險小說中的主題。 馬克·吐溫是色盲的,而這激起了他在社交圈子的詼諧玩笑。1847年3月,當吐溫11歲時,他的父親死於肺炎。接著的那一年,他成為一名印刷學徒。1851年,他成為一名排字工人,也有投稿,並開始給他哥哥奧利安創辦的《漢尼拔雜志》(Hannibal Journal)寫草稿。在他18歲時,他離開漢尼拔並在紐約市、
馬克·吐溫費城、聖路易和辛辛那提市都當過印刷工人。22歲時,吐溫回到密蘇里州。在下密西西比河到紐奧良的旅途中,輪船的領航員「碧士比」要吐溫終身成為輪船領航員,而這職業是當時全美國薪資第三高的職業,每月250美元(等於現在的155,000美元/每年)。 由於那時的輪船是由很易燃的木材建造,因此在晚間亦不可以開燈。領航員需要對不斷改變的河流有豐富的認識,因而可以避開河岸成百的港口和植林地。吐溫在他得到領航員執照(1859年)之前花了2年多一絲不苟地研究了密西西比河的2000米。在得到執照前的訓練期間,吐溫說服他的弟弟亨利·克列門斯與他在密西西比河上工作。亨利死於1858年6月21日,那是由於亨利工作的那艘輪船爆炸。吐溫為此感到極內疚,並在餘生中一直覺得他自己需負上責任。可是他繼續在河上工作並一直是領航員,直到1861年南北戰爭爆發而縮減了密西西比河的交通。

『伍』 吳敬梓是哪個朝代的人

吳敬梓是清朝的人。

吳敬梓(1701年—1754年12月11日),字敏軒,號粒民,安徽全椒人,祖籍浙江溫州。因家有「文木山房」,故晚年自稱「文木老人」;又因移居江蘇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稱「秦淮寓客」。清代文學家。

吳敬梓出身縉紳世家,幼年聰穎,善於記誦。早年生活豪縱,初入學為生員,後屢困科場,家業衰落,經歷世態炎涼之苦。乾隆元年(1736年)薦舉博學鴻詞,託病不赴。晚年研究經學,窮困以終。

文賦創作:

吳敬梓在古文辭賦等方面也有不少著述,現存的都是四十歲以前的作品,被收錄在《文木山房集》中,有賦四篇:《移家賦》《擬獻朝會賦》《正聲感人賦》《繼明照四方賦》。後來又發現了他的幾篇佚文,其中有駢體文三篇:《石腥詩集序》《玉巢詩草序》《修潔堂集略序》;古文兩篇:《玉劍緣傳奇序》《尚書私學序》。

『陸』 吳敬梓是哪個年代的

清代的 吳敬梓(1701~1754年),字敏軒,號粒民(現存吳敬梓手寫《蘭亭敘》中蓋有印章:「全椒吳敬梓號粒民印」),清代小說家,漢族,安徽全椒人。吳敬梓生於清聖祖康熙四十年,卒於高宗乾隆十九年,享年五十四歲(一生54年,在全椒23年,在贛榆10年,在南京21年)。幼即穎異,善記誦。稍長,補官學弟子員。尤精《文選》,賦援筆立成。不善治生,性豪邁,不數年,舊產揮霍俱盡,時或至於絕糧。雍正十三年,(公元一七三五年)巡撫趙國轔舉以應「博學鴻詞」,不赴(參加了學院,撫院及督院三級地方考試,因病未赴廷試)。移家金陵,為文壇盟主。又集同志建先賢兩於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資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家因益貧。晚年,自號文木老人,客揚州,尤落拓縱酒。後卒於客中。敬梓生平最惡舉業,費20年心血所著《儒林外史》五十五回,(一本作五十六回,又一本作六十回,均非原本)專寫熬中於此者之真相,幽默詼諧,讀之捧腹。又有《詩說》七卷,《文木山房集》五卷,詩七卷,《中國小說史略》並傳於世。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稱「文木老人」,又因自家鄉安徽全椒移至江蘇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稱「秦淮寓客」。他出身於仕宦名門,小時候受到良好教育,對文學創作表現出特別的天賦,及至成年,因為隨父親到各處做官而有機會獲得包括官場內幕的大量見識。吳敬梓22歲時,父親去世,家族內部因為財產和權力而展開了激烈的爭斗。
經歷了這場變故,吳敬梓既無心做官,對虛偽的人際關系又深感厭惡,無意進取功名。安徽巡撫推薦他應博學洪詞考試,他竟裝病不去。他不善持家,遇貧即施,家產賣盡,直至1754年53歲去逝時,一直過著清貧的生活。
吳敬梓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歌、散文和史學研究著作,有《文木山房詩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不過,確立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傑出地位的,是他創作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該書中《范進中舉》一文還被選入8(初二)年級上冊的語文書。這部小說大約用了他近20年的時間,直到49歲時才完成。人們在他的家鄉建立了「吳敬梓紀念館」;南京秦淮河畔桃葉渡也建立了「吳敬梓故居」。

『柒』 儒林外史的故事發生在哪個朝代

儒林外史》是由清代吳敬梓創作的長篇小說(也稱章回小說),是我國古代諷刺文學的典範。全書共五十六回(按:也有人認為最後一回非吳敬梓所作),約四十萬字,描寫了近兩百個人物。小說假託明代,實際反映的是康乾時期科舉制度下讀書人的功名和生活。吳敬梓對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舉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對吃人的科舉、禮教和腐敗事態的生動描繪,使他成為我國文學史上批判現實主義的傑出作家之一。 內容介紹 明憲宗成化末年,山東兗州府汶上縣有一位教書先生,名叫周進,他為了能夠出人頭地,榮耀鄉里,屢次參加科舉考試,可是60多歲了,卻連秀才也未考上。 一天,他與姐夫來到省城,走進了貢院。他觸景生情,悲痛不已,一頭撞在了號板上,不省人事,被救醒後,滿地打滾,哭得口中鮮血直流。幾個商人見他很是可憐,於是湊了二百兩銀子替他捐了個監生。他馬上就向眾人磕頭,說:「我周進變成驢變成馬也要報效!」 不久,周進憑著監生的資格竟考中了舉人。頃刻之間,不是親的也來認親,不是朋友的也來認做朋友,連他教過書的學堂居然也供奉起了「周太老爺」的「長生牌」。過了幾年,他又中了進士,升為御史,被指派為廣東學道。在廣州,周進發現了范進。為了照顧這個54歲的老童生,他把范進的卷子反復看了三遍,終於發現那是一字一珠的天地間最好的文章,於是將范進取為秀才。過後不久,范進又去應考,中了舉人。 當時,范進因為和周進當初相似的境遇,在家裡倍受冷眼,妻子對他呼西喚東,老丈人對他更是百般呵斥。當范進一家正在為揭不開鍋,等著賣雞換米而發愁時,傳來范進中舉的喜報,范進從集上被找了回來,知道喜訊後,他高興得發了瘋。好在他的老丈人胡屠戶給了他一耳光,才打醒了他,治好了這場瘋病。轉眼功夫,范進時來運轉,不僅有了錢、米、房子,而且奴僕、丫環也有了。范進母親見此歡喜得一下子胸口接不上氣,竟然死了。胡屠戶也一反常態,到處說他早就知道他的女婿是文曲星下凡,不會與常人一樣的,對范進更是畢恭畢敬。後來,范進入京拜見周進,由周進薦引而中了進士,被任為山東學道。范進雖然憑著八股文發達了,但他所熟知的不過是四書五經。當別人提起北宋文豪蘇軾的時候,他卻以為是明朝的秀才,鬧出了天大的笑話。 科舉制度不僅培養了一批庸才,同時也豢養了一批貪官污吏。進士王惠被任命為南昌知府,他上任的第一件事,不是詢問當地的治安,不是詢問黎民生計,不是詢問案件冤情,而是查詢地方人情,了解當地有什麼特產,各種案件中有什麼地方可以通融;接著定做了一把頭號的庫戥,將衙門中的六房書辦統統傳齊,問明了各項差事的餘利,讓大家將錢財歸公。從此,衙門內整天是一片戥子聲、算盤聲、板子聲。衙役和百姓一個個被打得魂飛魄散,睡夢中都戰戰兢兢。而他本人的信條卻是「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朝廷考察他的政績時,竟一致認為他是「江西的第一能員」。 高要縣知縣湯奉,為了表示自己為政清廉,對朝廷各項法令嚴加執行。朝廷有禁殺耕牛的禁令,湯奉不問因由,竟然將做牛肉生意的回民老師父活活枷死,鬧得群眾義憤填膺,鳴鑼罷市。事發後。按察司不僅沒有處罰湯奉,反而將受害的回民問成「奸發挾制官府,依律枷責」之罪。如此「清廉」的知縣,一年下來居然也搜颳了八千兩銀子。 官吏們貪贓枉法,而在八股科舉之下,土豪劣紳也恣意橫行。舉人出身的張靜齋,是南海一霸。他勾通官府,巧取豪奪。為了霸佔寺廟的田產,他唆使七八個流氓,誣陷和尚與婦女通姦,讓和尚不明不白地吃了官司。 高要縣的監生嚴致和是一個把錢財看作是一切的財主,家財萬貫。他病得飲食不進,卧床不起,奄奄一息,還念念不忘田裡要收早稻,打發管庄的僕人下鄉,又不放心,心裡只是急躁。他吝嗇成性,家中米爛糧倉,牛馬成行,可在平時豬肉也捨不得買一斤,臨死時還因為燈盞里多點了一根燈草,遲遲不肯斷氣。 他的哥哥貢生嚴致中,更是橫行鄉里的惡棍。他強圈了鄰居王小二的豬,別人來討,他竟行凶,打斷了王小二哥哥的腿。他四處訛詐,沒有借給別人銀子,卻硬要人家償付利息;他把雲片糕說成是貴重葯物,恐嚇船家,賴掉了幾文船錢。嚴監生死後,他以哥哥身份,逼著弟媳過繼他的二兒子為兒子,謀奪兄弟家產,還聲稱這是「禮義名分,我們鄉紳人家,這些大禮,卻是差錯不得的」。 科舉制度造就了一批社會蛀蟲,同時也毒害著整個社會。溫州府的樂清縣有一農家子弟叫匡超人,他本來朴實敦厚。為了贍養父母,他外出做小買賣,流落杭州。後來遇上了選印八股文的馬二先生。馬二先生贈給他十兩銀子,勸他讀書上進。匡超人回家後,一面做小買賣,一面用功讀八股文,很快他就得到了李知縣的賞識,被提拔考上了秀才。為追求更高的功名利祿,他更加刻苦學寫八股文。不料知縣出了事,為避免被牽累,他逃到到杭州。在這里,他結識了冒充名士的頭巾店老闆景蘭江和衙門里當吏員的潘三爺,學會了代人應考、包攬訟詞的「本領」。又因馬二先生的關系,他成了八股文的「選家」,並吹噓印出了95本八股文選本,人人爭著購買,五省讀書的人,家家都在書案上供著「先儒匡子之神位」。 不久,那個曾提拔過他的李知縣被平了反,升為京官,匡超人也就跟著去了京城,為了巴結權貴,他拋妻棄子去做了恩師的外甥女婿,他的妻子在貧困潦倒中死在家鄉。這時,幫助過他的潘三爺入了獄,匡超人怕影響自己的名聲和前程,竟同潘三爺斷絕了關系,甚至看也不肯去看一下。對曾經幫助過他的馬二先生他不僅不感恩圖報,還妄加誹謗嘲笑,完全墮落成了出賣靈魂的衣冠禽獸。 科舉制度不僅使人墮落,同時也是封建禮教的幫凶。年過六十的徽州府窮秀才王玉輝,年年科舉,屢試不中,但他卻刻守禮教綱常。他的三女婿死了,女兒要殉夫,公婆不肯。他反而勸親家讓女兒殉節。又對女兒說:「我兒,你既如此,這是青史留名的事,我難道反而阻攔你?你就這樣做罷。」八天以後,女兒穿著守孝的白色的衣服,絕食而死,他仰天大笑說:「死得好!死得好!」但事過之後,當他女兒的靈牌被送入烈女祠公祭的時候,他突然感到了傷心。回家看見老妻悲痛,他也心上不忍,離家外出散心。一路上,他悲悼女兒,凄凄惶惶,到了蘇州虎丘,見船上一個少年穿白的婦人,竟一下想起了穿著孝服殉夫的女兒,心裡哽咽,那熱淚直滾下來。 凡此種種從明朝成化年間以來形成的風氣,到了萬曆年間則愈演愈烈。科場得意,被認為才能出眾;科場失意的任你有李白、杜甫的文才、顏淵、曾參的品行,都被看成愚笨無能。大戶人家講的是陞官發財,貧賤儒生研究的是逢迎拍馬。儒林墮落了,社會更加腐敗。看來,要尋找不受科舉八股影響的「奇人」,只能拋開儒林,放眼於市井小民之中了。 那知市井中間,真的出了幾個奇人。 一個是會寫字的。這人姓季,名遐年,自小無家無業,總在這些寺院里安身。他的字寫的最好,卻又不肯學古人的法帖,只是自己創出來的格調,由著筆性寫了去,他性格乖張,但凡人要請他寫字他要齋戒一日,親自磨一天的墨,要等他情願,他才高興。他若不情願時,任你王侯將相,大捧的銀子送他,他正眼兒也不看。他又不修邊幅,穿著一件稀爛的直裰,靶著一雙破不過的蒲鞋。每日寫了字,得了人家的筆資,自家吃了飯,剩下的錢就不要了,隨便不相識的窮人,就送了他。一日大雪天,他的爛鞋踩了朋友家一地的泥,朋友讓他換鞋,他居然說我這雙鞋就不可以坐在你家?我坐在你家,還要算抬舉你。一次,他看見和尚房裡擺著一匣子上好的香墨,不管人家是否要寫字,拿來就寫,當一位有權有勢的鄉紳要他去寫字時,他竟破口大罵「我又不貪你的錢,又不慕你的勢,又不借你的光,你敢叫我寫起字來!」 又一個是賣火紙筒子的。這人姓王,名太,他自小兒最喜下圍棋。他無以為生,每日到虎踞夫一帶賣火紙筒過活。 那一日,妙意庵做會。王太走將進來,碰到三四個大老官簇擁著兩個人在那裡下棋。大家開始很是瞧不起他,但是他們同王太剛下了半盤,就不得不投子認負,眾人大驚,就要拉著王太吃酒。王太大笑道:「天下那裡還有個快活似殺矢棋的事!我殺過矢棋,心裡快活極了,那裡還吃的下酒!」說畢,哈哈大笑,頭也不回就去了。 像他們這樣淡泊功名利祿的隱士在市井中還有很多,只不過在那些達官貴人看來,追求功名利祿才是正道

『捌』 誰知道吳敬梓的生平事跡嗎

吳敬梓基本簡介
吳敬梓(1701~1754年),字敏軒,一字文木,號粒民,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稱「文木老人」,又因自家鄉安徽全椒移至江蘇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稱「秦淮寓客」。(現存吳敬梓手寫《蘭亭敘》中蓋有印章:「全椒吳敬梓號粒民印」),清代小說家,漢族,安徽全椒人。吳敬梓生於清聖祖康熙四十年,卒於高宗乾隆十九年,享年五十四歲(一生54年,在全椒23年,在贛榆10年,在南京21年)。幼即穎異,善記誦。稍長,補官學弟子員。尤精《文選》,賦援筆立成。不善治生,性豪邁,不數年,舊產揮霍俱盡,時或至於絕糧。雍正十三年,(公元一七三五年)巡撫趙國轔舉以應「博學鴻詞」,不赴(參加了學院,撫院及督院三級地方考試,因病未赴廷試)。移家金陵,為文壇盟主。又集同志建先賢祠於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資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家因益貧。晚年,自號文木老人,客揚州,尤落拓縱酒。後卒於客中。
著書《儒林外史》。敬梓生平最惡舉業,費20年心血所著《儒林外史》五十五回,(一本作五十回,又一本作六十回,均非原本)專寫熬中於此者之真相,幽默詼諧,讀之捧腹。又有《詩說》七卷,《文木山房集》五卷,詩七卷,《中國小說史略》並傳於世。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稱「文木老人」,又因自家鄉安徽全椒移至江蘇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稱「秦淮寓客」。他出身於仕宦名門,小時候受到良好教育,對文學創作表現出特別的天賦,及至成年,因為隨父親到各處做官而有機會獲得包括官場內幕的大量見識。吳敬梓22歲時,父親去世,家族內部因為財產和權力而展開了激烈的爭斗。
吳敬梓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歌、散文和史學研究著作,有《文木山房詩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不過,確立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傑出地位的,是他創作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該書中《范進中舉》一文還被選入八(初二)年級下冊的語文書。這部小說大約用了他近20年的時間,直到49歲時才完成。

經歷了這場變故,吳敬梓既無心做官,對虛偽的人際關系又深感厭惡,無意進取功名。安徽巡撫推薦他應博學鴻詞考試,他竟裝病不去。他不善持家,遇貧即施,家產賣盡,直至1754年53歲去逝時,一直過著清貧的生活。
後世對他的紀念
人們在他的家鄉建立了用來紀念他的「吳敬梓紀念館」;南京秦淮河畔桃葉渡也建立了「吳敬梓故居」。

在吳敬梓的一生中,生活和思想都有極大的變化。生活上,他由富裕墜吳敬梓故居圖
入貧困;思想上,對於功名富貴表示了截然相反的看法。他生長在累代科甲的家族中,一生時間大半消磨在南京和揚州兩地,官僚豪紳、膏粱子弟、舉業中人、名士、清客,他是司空見慣了的。他在這些「上層人士」的生活中憤慨地看到官僚的徇私舞弊、豪紳的武斷鄉曲、膏粱子弟的平庸昏聵、舉業中人的利慾熏心、名士的附庸風雅和清客的招搖撞騙。加上他個人生活由富而貧,那批「上層人士」的翻雲覆雨的嘴臉,就很容易察覺到。他在《儒林外史》中對這種種類型的知識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作了徹底的揭露,真是「如大禹之鑄九鼎,神妙無循形」(旅雲《缽山志》卷四)。更由於生動的藝術形象的塑造,使他的作品分外具有吸引和感人的力量。 他一生經歷了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當時,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社會呈現了某種程度的繁榮,但,這也不過是即將崩潰的中國封建社會的迴光返照,表面的繁榮掩蓋不了大廈將傾的事實。雍正帝、乾隆帝年間,清朝統治者在逐漸鎮壓武裝起義的同時,也採用大興文字獄,設博學宏詞科以作誘餌;考八股、開科舉以牢籠士人,提倡理學以統治思想等方法來對付知識分子。其中,以科舉制度危害最深、影響最廣,使許多知識分子墮入追求利祿的圈套,成為愚昧無知、卑鄙無恥的市儈。吳敬梓看透了這種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會風氣,所以他反對八股文,反對科舉制度,不願參加博學宏詞科的考試,憎惡士子們醉心制藝,熱衷功名利祿的習尚。他把這些觀點反映在他的《儒林外史》里。他以諷刺的手法,對這些丑惡的事物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顯示出他的民主主義的思想色彩。

閱讀全文

與吳敬梓生活在哪個時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4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4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