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老鷹生活在哪裡
老鷹分布極廣,廣泛分布於世界的各大洲。中國境內的鷹主要分布區為西藏、新疆和內蒙古、青海以及陝西南部安康、商洛等巴山茂林地帶均有分布。
老鷹分布在地球上除了南極洲以外的每一個大陸,在沙漠、叢林、沼澤地、樹林、高山、海濱都有老鷹的蹤跡。所有的老鷹都是白天獵食,夜晚休息。野生老鷹大約活二十年,豢養的鷹可活四十年。
老鷹是一種肉食性的類群,通常在峽谷內覓食。
(1)鷹生活在什麼地方擴展閱讀
鷹的種類
1、隼,國家重點保護鳥類。隼食肉,在鳥類食物鏈中處頂端。隼形目(Falconiformes)包括鴞形目以外的所有猛禽,是白天活動的猛禽。隼形目多為單獨活動,飛翔能力極強,也是視力最好的動物之一。隼形目與其它鳥類不同,雌鳥往往比雄鳥體型更大。
隼形目有4~5科,我國有2~3科。我國的所有隼形目鳥類都是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隼形目的鳥在鳥類中處於食物鏈的頂端,且具有重要的生態意義,很多隼形目的鳥類也被人們認為具有勇猛剛毅等優良品格,所以有不少國家的國鳥是隼形目的鳥類。
2、鵟是鷹科鵟屬28種猛禽的通稱。代表性物種普通鵟,體色變化比較大,上體主要為暗褐色,下體為暗褐色或淡褐色,具深棕色橫斑或縱紋,尾羽為淡灰褐色,具有多道暗色橫斑,飛翔時兩翼寬闊,微向上舉成淺「V」字形。多在開闊平原、荒漠、曠野、開墾的耕作區、林緣草地和村莊上空盤旋翱翔。
大多單獨活動,有時也能見到2~4隻在天空盤旋。性情機警,視覺敏銳,棲息於山地森林和林緣地帶,從海拔400米的山腳闊葉林到2000米左右的混交林和針葉林地帶均有分布,以各種鼠類為食,也吃蛙、蜥蜴、蛇、野兔、小鳥和大型昆蟲等。
3、雕的英文叫EAGLE,日語又叫鷲。雕的形態像鷹,但比鷹大得多,翅膀寬大,身體粗壯,羽毛有褐色有近灰色的。它強健有力,在空中盤旋,能看見地上的任何東西。
它有幾個品種:生長在北方,色黑的,稱皂雕;生活在東北,色青的,稱青雕;生長在西部,頭部黃,眼睛紅,羽毛顏色多樣的,稱鷲。
日語把雕叫「鷲」,但中文的雕與鷲還是有區別的。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老鷹
㈡ 雄鷹在高原還是懸崖
雄鷹一般生活在高原上,但它也可以在懸崖上做窩,這種動物既可以生活在高原上,也可以在懸崖上做窩
㈢ 鷹一般生活在什麼地方
我國的鷹主要分布在西藏、新疆和蒙古。
多棲息山林或平原地帶,如蒼鷹(Accipitergentilis)、雀鷹(鷂子)(Accipi-ternisus)、鳶(老鷹)(Milvusmilvus)等。
㈣ 老鷹住在哪裡
多棲息山林或平原地帶。
老鷹分布在地球上除了南極洲以外的每一個大陸,在沙漠、叢林、沼澤地、樹林、高山、海濱都有老鷹的蹤跡。所有的老鷹都是白天獵食,夜晚休息。
老鷹是一種肉食性的類群,通常在峽谷內覓食。老鷹和一般鳥類的不同點在於,老鷹屬於猛禽類,一般鳥類屬於雜食類。老鷹性情兇猛,肉食性,以鳥、鼠和其它小型動物為食。有些種類喜食屍體,如禿鷲。
老鷹兩翼發達,善於飛翔,一般多在晝間活動。多棲息山林或平原地帶,如蒼鷹、雀鷹(鷂子)等。老鷹中雕體型粗壯,翅及尾羽長而寬闊,扇翅較慢,常在近山區的高空盤旋翱翔,能捕食野兔,蛇之類的小動物幼畜等大形哺乳動物,也嗜食鼠類。
(4)鷹生活在什麼地方擴展閱讀:
捕食習慣:
鷹獵者利用鷹在捕獵時,總是先落在一棵視野寬闊的大樹上尋找獵物,一旦發現目標便急沖而下的習性捕獲獵物。打獵時,由獵手與獵犬幫助驚動獵物,趁獵物驚慌失措時,獵鷹出擊,抓獲獵物,這時獵人要及時趕到,奪下獵物,給獵鷹餵食以示獎勵,否則,獵物就會成為蒼鷹的美食。
在世界上很多國家,游隼也是常用的獵鷹。游隼飛行很快,在捕捉獵物時,最快可達每小時360公里。游隼主要以鳥類為食,而且大都在空中捕食。它們以高速追上獵物,伸出利爪猛擊獵物。
有時游隼也會失手,不能一舉擊中獵物。遇到這種情況,游隼是從不放棄獵物的,它會再次升空攻擊,直到捕獲獵物為止。因此,游隼才廣受馴鷹者賞識。
㈤ 禿鷹、鷹生活的場所
禿鷹這種鷹生活在北美,在山區,可以看見他們的家。它們吃魚,所以常常在水邊捕魚,它們是捕魚高手。他們的窩一般是由泥和嫩枝做成的。
禿鷹又名白頭海雕,亦有稱之為美洲雕。其實,禿鷹的叫法是不科學的,因為它全身羽毛豐滿,無禿可言。 禿鷹是鳥綱、隼形目、鷹科下的一個屬。禿鷹為北美洲所特有,是一種大型猛禽,一隻完全成熟的海雕,體長可達1米,翼展2米多長。成年鳥的眼、嘴和腳為淡黃色,頭、頸和尾部的羽毛為白色,身體其他部位的羽毛為暗褐色,十分雄壯美麗。它的體重大約5公斤~10公斤,平均壽命15年~20年。 禿鷹是北美一種有著黑色的身體和翅膀,白色的頭和尾巴。在1782年這種鷹被設計為美國國家的象徵。在那個時候這種鷹大概有9000隻。他們長的很漂亮,有著桔黃色的爪子。也是美國的國鳥。
而鷹則是隼形目猛禽的典型代表,它是一種動物的總稱,它的種數很多,在我國最常見的有蒼鷹、雀鷹和赤腹鷹三種。
蒼鷹(Accipier gentilis)俗稱雞鷹或黃鷹。雄鳥體長約半米,雄鳥體形較雌鳥小,從頭部到前部為灰黑色,眼後為黑色,有明顯的白色眉斑;下體白色,雜有數目很多的灰黑色小橫斑。雌鳥上體及翼表面為灰褐色,眉紋白而雜以褐紋,下體白色,體下面有縱斑。
蒼鷹在飛翔時,翼短而寬,先端圓,尾較長。一般常常是扇翅和滑翔交替進行,呈直線狀飛翔。在飛翔時翼保持水平狀。扇翅速度較其它大型鷹類快。棲於山地森林中,善於捕食小型哺乳動物,如野兔和野鼠等,偶爾也捕食鳥類。分布於我國東北以至雲南、廣東、文本等地。繁殖於西伯利亞以及我國的小興安嶺等地。此鳥嗜食鼠等,對農業有益。幼鳥常被馴養作為獵鷹,用以捕捉野兔及小鳥。
雀鷹(Accipiter nisus)俗稱鷂子,體形比蒼鷹稍小,成鳥上體青灰色,尾羽較長,有十分明顯的深褐色橫斑,很容易識別。飛翔時主要是扇翅和短距離的滑翔交替進行,並常在空中呈圈狀的飛翔。常棲於山地林間,或在村落附近河川小溪附近地帶,飛翔力很強,善捕食小鳥等動物。繁殖於我國華北北部、東北西北部、呼倫貝爾盟博克圖、北部大、小興安嶺等地,冬時常見於四川、雲南以東的地區。此鳥也能馴養作獵鷹,用以捕捉小型鳥類。
赤腹鷹(Accipiter soloensis)比雀鷹稍大,上體為青黑色,尾羽有幾條細橫帶,無眉斑,下體淡灰色。飛翔姿勢與雀鷹同,常棲於林中,以蛙、晰蜴和小形鳥及大形昆蟲為食。繁殖於長江中下游一帶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廣東等地。
㈥ 鷹主要都分布在中國哪個省份
老鷹分布極廣,廣泛分布於世界的各大洲。中國境內的鷹主要分布區為西藏、新疆和內蒙古、青海以及陝西南部安康、商洛等巴山茂林地帶均有分布。在動物世界里,鷹是一個科的總稱,分有許多不同的種類。它有雙銳利的眼睛,可以看見數千米甚至更遠。卵生,恆溫動物。
在我國最常見的有鳳頭鷹、蒼鷹、雀鷹、赤腹鷹、褐耳鷹、松雀鷹和胡兀鷲 7種。
鳳頭鷹(學名:Accipiter trivirgatus)屬中型猛禽,體長41-49厘米。頭前額至後頸鼠灰色,具顯著的與頭同色冠羽,其餘上體褐色,尾具4道寬闊的暗色橫斑。喉白色,具顯著的黑色中央紋;胸棕褐色,具白色縱紋,其餘下體白色,具窄的棕褐色橫斑;尾下覆羽白色;飛翔時翅短圓,後緣突出,翼下飛羽具數條寬闊的黑色橫帶。幼鳥上體褐色,下體白色或皮黃白色,具黑色縱紋。分布於中國國內終年留居四川峨眉山,雲南盈江、耿馬、麗江、景東、思茅、普文、橄欖壩、尋甸、昆明、蒙自、河口等,貴州綏陽、遵義、安龍、羅甸等,廣西西南部,廣東連縣、樂東、高要,台灣和海南白沙、萬寧、壩王嶺、東方等地。
蒼鷹(Accipier gentilis)俗稱雞鷹或黃鷹。雄鳥體長約半米,雄鳥體形較雌鳥小,從頭部到前部為灰黑色,眼後為黑色,有明顯的白色眉斑;下體白色,雜有數目很多的灰黑色小橫斑。雌鳥上體及翼表面為灰褐色,眉紋白而雜以褐紋,下體白色,體下面有縱斑。蒼鷹在飛翔時,翼短而寬,先端圓,尾較長。一般常常是扇翅和滑翔交替進行,呈直線狀飛翔。在飛翔時翼保持水平狀。扇翅速度較其它大型鷹類快。棲於山地森林中,善於捕食小型哺乳動物,如野兔和野鼠等,偶爾也捕食鳥類。分布於我國東北以至雲南、廣東、文本等地。繁殖於西伯利亞以及我國的小興安嶺等地。此鳥嗜食鼠等,對農業有益。幼鳥常被馴養作為獵鷹,用以捕捉野兔及小鳥。
雀鷹(Accipiter nisus)俗稱鷂子,體形比蒼鷹稍小,成鳥上體青灰色,尾羽較長,有十分明顯的深褐色橫斑,很容易識別。飛翔時主要是扇翅和短距離的滑翔交替進行,並常在空中呈圈狀的飛翔。常棲於山地林間,或在村落附近河川小溪附近地帶,飛翔力很強,善捕食小鳥等動物。繁殖於我國華北北部、東北西北部、呼倫貝爾盟博克圖、北部大、小興安嶺等地,冬時常見於四川、雲南以東的地區。此鳥也能馴養作獵鷹,用以捕捉小型鳥類。
赤腹鷹(Accipiter soloensis)比雀鷹稍大,上體為青黑色,尾羽有幾條細橫帶,無眉斑,下體淡灰色。飛翔姿勢與雀鷹同,常棲於林中,以蛙、蜥蜴和小形鳥及大形昆蟲為食。繁殖於長江中下游一帶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廣東等地。
褐耳鷹(學名:Accipiter badius)的體形比蒼鷹要小得多,為小型猛禽,體長為31-44厘米,體重217-325克。上體灰色,下體具赤褐色橫斑。第6枚初級飛羽外羽片無缺刻,次外側的4對尾羽具5道黑褐色橫斑。眼先具白色短羽。耳羽淡灰褐色。嘴黑褐色。腳棕黃。活動於林緣和稀樹草坡。常在林區外圍及平原的空曠地帶盤旋,時而輕輕鼓動兩翼。視覺敏銳,一旦在空中發現林間和地面獵物,就以箭般速度撲擊,用利爪抓住獵物再度起飛,到僻靜處撕食,食物為鼠類、小鳥及直翅目昆蟲。分布於廣東、廣西、貴州、新疆、台灣、雲南及海南島的罕見低地留鳥。
松雀鷹(學名:Accipiter virgatus)小型猛禽,體長28~38厘米。雄鳥上體黑灰色,喉白色,喉中央有一條寬闊而粗著的黑色中央紋,其餘下體白色或灰白色,具褐色或棕紅色斑,尾具4道暗色橫斑。雌鳥個體較大,上體暗褐色,下體白色具暗褐色或赤棕褐色橫斑。常單獨或成對在林緣和叢林邊等較為空曠處活動和覓食。性機警。常站在林緣高大的枯樹頂枝上,等待和偷襲過往小鳥,並不時發出尖利的叫聲,飛行迅速,亦善於滑翔。在中國主要分布於北部的內蒙古、陝西、遼寧、吉林、黑龍江以及南部的西藏、四川、雲南、廣西、廣東、福建、台灣等省區
胡兀鷲(學名:Gypaetus barbatus)也名胡禿鷲,雄鳥體長95~125厘米,雌鳥體長1~130厘米,翼展約235至280厘米,它們的體重約5至7公斤。全身羽色大致為黑褐色。它的名字因吊在嘴下的黑色胡須而得。頭灰白色,有黑色貫眼紋,向前延伸與頦部的須狀羽相連。後頭、頸、胸和上腹紅褐色,後頭和前胸上有黑色斑點。體型一般是雌鳥比雄鳥稍大。棲息在海拔500~4000米山地裸岩地區。喜棲息於開闊地區,象草原、凍原、高地和石楠荒地等處,也喜歡落腳於海邊和內陸的岩石或懸崖之中。它們的巢大多位於岩洞里或懸崖的突出處,是用細枝堆成的平台,中間呈淺窩,裡面襯草和毛發、毛皮、骨頭等。食腐。常在空中長時間的滑翔和盤旋,取食腐屍上其他食腐動物不能消化的部分,會把骨頭從高空拋向岩石打碎。亞成鳥通體為深色,要5年才能完全成熟。分布於亞洲、歐洲和非洲。分布於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湖北、四川、雲南、西藏、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除了在西藏及其附近地區較為常見外, 其他省、區均不常見,其中新疆為夏候鳥或繁殖鳥,四川、雲南、西藏、甘肅、青海、寧夏為留鳥,其他地區為偶見的迷鳥。
㈦ 鷹生活在什麼地方
鷹的種類很多,全世界計有190多種,台灣省常見的有20多種,分布於台灣島的中、低海拔的山區、沼澤、海岸、河口,以動物為食,屬猛禽類。在屏東平原常見的鷹科鳥類中,有一種叫白尾海雕,其頭、頸為淡褐黃色,背、腹為褐色,以白色尾羽毛為特徵,是台灣稀有的候鳥。還有一種叫灰面鵟鷹,背為紅褐色,腹部白色有條斑,喉部、腮部為乳白色。每到秋季,灰面鵟鷹隨著寒流從祖國的東北,或是俄國的西伯利亞經過海上長途跋涉,成群結隊來到屏東,有時是幾百隻,甚至上千隻、上萬只。在我國最常見的鷹有蒼鷹、雀鷹和赤腹鷹三種。
蒼鷹(Accipiter gentilis):俗稱雞鷹或黃鷹。是一種大型鷹,雄性體長49-57cm,翅展93-105cm。雌性體長58-64cm,翅 蒼鷹 展108-127cm。雄性從頭部到前部為灰黑色,眼後為黑色,有明顯的白色眉斑;下體白色,雜有數目很多的灰黑色小橫斑。雌鳥上體及翼表面為灰褐色,眉紋白而雜以褐紋,下體白色,體下面有縱斑。蒼鷹在飛翔時,翼短而寬,先端圓,尾較長。一般常常是扇翅和滑翔交替進行,呈直線狀飛翔。在飛翔時翼保持水平狀。扇翅速度較其它大型鷹類快。棲於山地森林中,善於捕食小型哺乳動物,如野兔和野鼠等,偶爾也捕食鳥類。分布於我國東北以至雲南、廣東、文本等地。繁殖於西伯利亞以及我國的小興安嶺等地。此鳥嗜食鼠等,對農業有益。幼鳥常被馴養作為獵鷹,用以捕捉野兔及小鳥。
雀鷹(Accipiter nisus):雄性體長29-34cm,翅展59-64cm,體重131-180g。雌性體長35-41cm,翅展67-80cm,體重186-345g。成鳥上體青灰色,尾羽較長,有十分明顯的深褐色橫斑,很容易識別。飛翔時主要是扇翅和短距離的滑翔交替進行,並常在空中呈圈狀的飛翔。常棲於山地林間,或在村落附近河川小溪附近地帶,飛翔力很強,善捕食小鳥等動物。繁殖 於我國華北北部、東北西北部、呼倫貝爾盟博克圖、北部大、小興安嶺等地,冬時常見於四川、雲南以東的地區。此鳥也能馴養作獵鷹,用以捕捉小型鳥類。
赤腹鷹(Accipiter soloensis):比雀鷹稍大,上體為青黑色,尾羽有幾條細橫帶,無眉斑,下體淡灰色。飛翔姿勢與雀鷹同,常棲於林中,以蛙、蜥蜴和小形鳥及大形昆蟲為食。繁殖於長江中下游一帶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廣東等地。
赤腹鷹
學名:Accipiter soloensis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Horsfield, 1821
異名: Falco soloensis Horsfield, 1821
英文名:Chinese Goshawk
別名:鵝鷹、紅鼻士排魯鷂、鴿子鷹
分類:隼形目(Falconiformes)、鷹科(Accipitridae)、鷹屬(Accipiter)
描述:中等體型(33厘米)的鷹類。下體色甚淺。成鳥:上體淡藍灰,背部羽尖略具白色,外側尾羽具不明顯黑色橫斑;下體白,胸及兩脅略沾粉色,兩脅具淺灰色橫紋,腿上也略具橫紋。成鳥翼下特徵為除初級飛羽羽端黑色外,幾乎全白。亞成鳥:上體褐色,尾具深色橫斑,下體白,喉具縱紋,胸部及腿上具褐色橫斑。
虹膜-紅或褐色;嘴-灰色,端黑,蠟膜橘黃;腳-橘黃。
叫聲:繁殖期發出一連串快速而尖厲的帶鼻音笛聲,音調下降。
分布范圍:繁殖於東北亞及中國(國內分布於西南、華南、華北及海南島、台灣等地);冬季南遷至東南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及新幾內亞。
分布狀況:不罕見,在整個中國南半部均有繁殖,高可至海拔900米。遷徙經過台灣及海南島。
㈧ 老鷹生活在哪
鷹的種類多,分部也廣,分布於6大洲。大多數種類營巢於樹上,但有些種類(如澤鷹)營巢於多草的地面,其他種類營巢於懸崖上。草原、山區、沼澤、河口都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