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活日常 > 北極熊為什麼生活在北極

北極熊為什麼生活在北極

發布時間:2022-07-26 19:46:55

『壹』 為什麼北極熊只能生活在北極

因為沒有足夠的浮冰讓他們捕食 北極的代表動物是北極熊,南極的代表動物是企鵝,這個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南極和北極作為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動植物的生態都引起人們持續性的關注。那麼為什麼南極沒有北極熊呢? 北極熊是從古代棕熊演化而來的,它們都屬於真獸亞_的食肉目熊科。而早在真獸亞綱形成之際,南方大陸與北方大陸就已經分離了。後來,隨著大陸進一步漂移,南方大陸解體了,非洲和南美洲分別與歐亞和北美大陸連接到了一起,南極洲則漂到了地球最南端,導致南極除了企鵝再也沒有其他動物了。 因此,不是北極熊不能適應南極,而是它們根本沒有機會去。 再者,就算把北極熊運送到南極,他們也很難生存。北極地處北冰洋,是海水和冰山構成的,北極熊早就適應了這種充滿了浮冰和海水的環境。而南極則是一片覆蓋著冰層的大陸,只有邊緣才有海水和浮冰。如若北極熊真的放到南極,他們也只能在南極的邊緣生存,無法稱霸南極。 來源:財富生活·上半月

『貳』 北極熊是在北極還是南極,為什麼

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因為每個人的審美觀不同,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想法不同,所以這樣的問題也就有著很多種答案,筆者的說法也不會一定對,但是就這題給大家說說筆者自己的看法。

看到這樣的新聞,實在是讓人很心痛,我們更應該保護好我們自己的生存環境,在未來讓北極熊生存的環境得到改善。以上就是我個人對於這個問題的一點不成熟看法,不代表任何參考建議,如有不妥不周之處,希望批評指正哦。

『叄』 北極熊為什麼能在北極生活呢原因有哪些

一、北極熊的皮膚很特別,是黑色的。黑色有助於北極熊吸收更多的熱量。

二、中空的毛發反射和散射可見光,通過反射將溫暖的陽光傳遞給黑色皮膚,使其更溫暖。

三、北極熊的皮下脂肪厚度為5到7厘米,這使得它們即使在零下70攝氏度的寒冷環境中也能安然的度過寒冷。

四、北極熊每根北極熊的毛大約15厘米長,直徑和人的頭發差不多粗細。其毛發有一根中空而半透明的小孔,小孔周圍還有許多更為狹長的小孔,沿著同一方向伸展。毛發中的小孔內「封裝」著空氣,空氣靜止了,熱對流就無法產生,從而減少了熱量的流失。

(3)北極熊為什麼生活在北極擴展閱讀:

北極熊在熊科動物家族中屬於正牌的食肉動物,98.5%的食物都是肉類。它們主要捕食海豹,特別是環斑海豹,以及髯海豹、鞍紋海豹、冠海豹。

除此之外,它們也捕捉海象、白鯨、海鳥、魚類、小型哺乳動物,有時也會打掃腐肉。在夏季它們偶爾也會吃點漿果或者植物的根莖。在春末夏臨之時,他們會到海邊的地方來取沖上來海草補充身體所需的礦物質和維生素物質。

和其他熊科動物不一樣的是,它們不會把沒吃完的食物藏起來等以後再吃,甚至享用完脂肪之後就揚長而去,要知道對它們而言,高熱量的脂肪比肉更為重要,因為它們不僅需要維持保暖用的脂肪層,還需要為食物短缺的時候儲存能量。

『肆』 企鵝為什麼生活在南極而不在北極北極熊為什麼生活在北極而不在南極


實際上,很久以前,北極地區曾經生存過一種企鵝,只是現在滅絕了。這種企鵝,人稱「北極大企鵝」,身高60厘米,頭部棕色,背部的羽毛呈黑色,很像穿著夜禮服的外國紳士。它們生活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加拿大和俄羅斯北部的海流地區,以及所有北極和亞北極的島嶼上.最多時,數量曾達幾百萬只。

大約1000年前,北歐海盜發現了大企鵝。從此,大企鵝的厄運來臨。特別是16世紀後,北極探險熱興起,大企鵝成了探險家、航海者及土著居民競相捕殺的對象。長時間的狂捕濫殺,導致北極大企鵝徹底滅絕

如今在南極一帶生活的企鵝,其祖先管鼻類動物是在赤道以南的區域發展起來的。科學家推測,它們不繼續向北挺進到北半球的原因,可能是企鵝忍受不了熱帶的暖水。它們分布范圍的最北限與年平均氣溫20℃區域的連線非常一致。

溫暖的赤道水流和較高的氣溫形成一個天然屏障,阻隔了企鵝跨越赤道北上。它們必須呆在由來自南極的冰雪融化的水或由深海涌來的較冷的水流經過的海域里。

北極熊是從古代棕熊演化而來的,它們都屬於真獸亞綱的食肉目熊科。而早在真獸亞綱形成之際,南方大陸與北方大陸就已經分離了。所以最初非洲、印度、澳大利亞和南美洲這些地區都是沒有真獸的。

後來,隨著大陸進一步漂移,南方大陸解體了,非洲和南美洲分別與歐亞和北美大陸連接到了一起,印度次大陸更是拼合成了歐亞大陸的一部分,這些地方就有真獸了。

而澳大利亞和南極洲再也沒有和北方的大陸連接過,所以在有人類以前,真獸類是無法登上這兩片土地的。

正是因為如此,澳大利亞才保全了一些較原始的動物,如鴨嘴獸、有袋類、一些地棲鳥類的蜥蜴等。這些動物曾遍布世界各地,但都被更高等、更先進的真獸類淘汰了。

南極洲可就沒那麼幸運了,它漂到了地球最南端,除了企鵝也沒有其他動物了。
因此,不是北極熊不能適應南極,而是它們根本沒有機會去。

(4)北極熊為什麼生活在北極擴展閱讀:

企鵝(學名:Spheniscidae):有「海洋之舟」美稱的企鵝是一種最古老的游禽,它們很可能在地球穿上冰甲之前,就已經在南極安家落戶。全世界的企鵝共有18種,大多數都分布在南半球。

主要生活在南半球,屬於企鵝目,企鵝科。特徵為不能飛翔;腳生於身體最下部,故呈直立姿勢;趾間有蹼;跖行性(其他鳥類以趾著地);前肢成鰭狀;羽毛短,以減少摩擦和湍流;

羽毛間存留一層空氣,用以保溫。背部黑色,腹部白色。各個種的主要區別在於頭部色型和個體大小。
企鵝能在-60℃的嚴寒中生活、繁殖。在陸地上,它活像身穿燕尾服的西方紳士,走起路來,一搖一擺,遇到危險,連跌帶爬,狼狽不堪。

可是在水裡,企鵝那短小的翅膀成了一雙強有力的「劃槳」,游速可達每小時25-30千米。一天可游160千米。主要以磷蝦、烏賊,小魚為食。

『伍』 北極熊為什麼能在北極生活呢原因有哪些請具體點!急用!!!

北極熊[1],頭部較小,耳小而圓,頸細長,足寬大,肢掌多毛,皮膚呈黑色。是僅次於阿拉斯加棕熊的陸生最大食肉動物之一(一說大於阿拉斯加棕熊),也是當今世界上頂級食肉動物之一。體重可達1000千克,體長可達3.3米,據說最大直立身高3.8米,重1200千克(1.2噸)。用後腿直立時,可平視大象。白熊棲居於北極附近海岸或島嶼地帶。獨居,常隨浮冰漂泊。性兇猛,行動敏捷,善游泳,潛水。以海豹、魚及鳥、腐肉、苔原植物等為食。 繁殖期3~5月,孕期約8個多月,每產1~3仔,4~5歲性成熟,壽命28~40年。 北京動物園1953年開始飼養展出,1962年繁殖成功。 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編輯本段具體情況
皮膚及毛發
北極熊在水下
北極熊的毛是無色透明的中空小管子,但它的皮膚是黑色的,我們從它們的鼻頭、爪墊、嘴唇以及眼睛四周的黑皮膚上就能看見皮膚的原貌。黑色的皮膚有助於吸收熱量,這又是保暖的好方法。 北極熊的毛非常特別,它們的毛是中空的小管子,看起來是白色的是由於光線的折射、散射,變成了白色的保護色。這些小管子在陽光的照射下會變成美麗的金黃色,而在陰天或有雲的時候,毛管對光線折射和反射較少,人們就會看到白色的北極熊。這些小管子非常重要,它是北極熊收集熱量的天然工具,這樣的構造可以把陽光反射到毛發下面的黑色皮膚上,有助於吸收更多的熱量,有了它,北極熊才能抵禦北極的嚴寒,不過這種說法又被新的研究否定。 還有些觀點認為: 依偎
1.毛的白色起到了保護色的作用,因為它周圍的環境也是白色的,如果它到了另一個環境情況就不同了。 2.空心的毛防水隔熱,因此北極熊才能生活在寒冷的極地。 3.人類肉眼所看到的「白色」,是因為毛的內表面粗糙不平,以致把光線折射得非常凌亂而形成的。 4.美國科學家馬爾利姆·亨利著手研究了北極熊這一奇妙的現象。他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北極熊的白毛,沒想到這一看不要緊,亨利竟驚奇地發現,北極熊的毛不是白色的,而是一根根無色透明的小管子。這種毛好像一根根石英纖維,但實際上是一個個空心的小光導管,只有紫外線才能通過,這就是北極熊捕集溫度的「工具」。至於人的眼睛看到北極熊的毛色會呈現「白色」,是因為毛的內表面粗糙不平,把光線折射得非常凌亂,而且每一根毛都能把射入的太陽光散射開來,就使毛看起來是白色的。另外,皮膚下面厚厚的脂肪層進一步把嚴寒隔絕在了身體外面。 北極熊這種多層保暖措施 太陽哪去了?
是如此有效,以至於它們有時不得不四仰八叉地趴在冰面上以便好好涼快涼快……。 北極熊的毛發在夏季雖然不像其他北極動物那樣換成深色的夏裝,不過也可能因為氧化作用而微微變黃。2005年7月,在芝加哥附近的布魯克菲爾德動物園里,幾只北極熊的毛發竟然變成了郁悶的綠色!原來,那年芝加哥正經歷著酷暑,潮濕與乾熱交替出現,炎熱潮濕的氣候讓藻類歡天喜地,它們趁機鑽進了北極熊那中空的毛發里,於是,便把北極熊的毛發染成了綠色……北極熊的前爪十分寬大,在游泳的時候宛如雙槳,並掌握著前進的方向,而四隻爪墊上都長有粗硬的毛發,不僅有助於保暖,還可方便它們在冰面上行走。
敏銳的嗅覺
敏銳的嗅覺是北極熊善於尋找獵物的武器。據說北極熊可以聞到3 千米以外燃燒動物脂肪發出的美味。聽挪威朋友說某年春天格陵蘭島上的愛斯基摩人捕到了許多鯨,並把鯨的內臟埋在地下。這年秋天海上結冰了。有一天,成群結隊的北極熊向愛斯基摩人聚居的村莊奔來。為了保衛村莊安全,村民們用鞭炮聲驅趕它們,用直升機的轟鳴聲威脅它們,但都毫無效果:北極熊太多了。村民們沒有辦法只有等待神靈保佑平安,當村民們看到北極熊把埋在地下的鯨內臟挖出來分享後,才恍然大悟,北極熊原來是被埋在地下的鯨內臟的氣味吸引來的。
局部冬眠與局部夏眠
北極熊的冬眠
一般說來北極熊在每年的3.5月非常活躍為了覓食輾轉奔波於浮冰區,過著水陸兩棲的生活。在嚴冬北極熊外出活動大大減少,幾乎可以長時間不吃東西,此時它們尋找避風的地方卧地而睡。呼吸頻率降低進入局部冬眠。所謂局部冬眠,一方面是指它們並非如蛇等動物的冬眠,而是似睡非睡一旦遇到緊急情況便可立即驚醒,應付變故。另外,北極熊只是在較長的一段時間里不吃不喝,而不是整個冬季。近數十年來科學家們曾提出,北極熊可能也有局部夏眠,即在夏季浮冰最少的時期,北極熊很難覓食可能也會處於局部夏眠狀態。根據之一是加拿大的北極熊專家曾於秋季在哈得孫灣抓到幾頭熊掌上長滿長毛的北極熊。專家推測它們在夏季幾乎沒有覓食活動否則熊掌上不會長滿長毛。
北極熊是水陸兩棲動物,當然會游泳。北極熊全身披著厚厚的白色略帶淡黃長毛它的長毛中空不僅起著極好的保溫隔熱作用而且增加了它在水中的浮力。它的體型呈流線型,熊掌寬大宛如前後雙槳,前腿奮力前劃,後腿在前劃的過程中還可起到船舵的作用。因此在寒冷的北冰洋水中它從不畏寒,可以暢游數十千米,是長距離游泳健將。遺憾的是,北極熊僅是長距離單項游泳健將。它幾乎不會潛泳,這正是它捕食海豹和海象時的天大缺陷,它不能在水下捕食海豹和海象。1991 年夏天,應挪威卑爾根大學葉新教授的邀請,我曾參加由挪威蘇聯中國和冰島四國科學家組成的北極科學考察隊,乘LANCE 號考察船在斯瓦爾巴德群島東北側海域工作,一天我們的考察船曾跟蹤兩頭北極熊30多海里,它們似乎在以蛙泳姿勢劃行,但它們的頭卻一直露出水面,船上一位挪威動物專家告訴我北極熊不善潛泳。
編輯本段分布范圍
高處不勝寒哪
顧名思義,北極熊生活在北極。它們把家安在北冰洋周圍的浮冰和島嶼上,還有相鄰大陸的海岸線附近,基本呈環極分布。它們一般不會深入到更北端的地方,因為那裡的浮冰太厚了,連它們的最主要獵物——海豹也無法破冰而出,沒有食物,北極熊自然不會去冒險。生活在那裡的北極熊被我們分為六大種群:俄羅斯弗蘭格爾島-阿拉斯加西部種群;阿拉斯加北部種群;加拿大北極群島種群;格陵蘭種群;挪威斯瓦爾巴特群島-俄羅斯法蘭茲約瑟夫群島種群以及西伯利亞北部至中部種群。
編輯本段捕食習性
北極熊在熊科動物家族中屬於正牌的食肉動物,它們主要捕食海豹,特別 跟我好好學
是環斑海豹,此外也會捕食髯海豹、鞍紋海豹、冠海豹。除此之外,它們也捕捉海象、白鯨、海鳥、魚類、小型哺乳動物,有時也會打掃腐肉。也是唯一主動攻擊人類的熊,北極熊的攻擊大多發生在夜間。和其他熊科動物不一樣的是,它們不會把沒吃完的食物藏起來等以後再吃(這倒是大大方便了別的動物,比如懶惰的同類或者北極狐),甚至享用完脂肪之後就揚長而去,要知道對它們而言,高熱量的脂肪比肉更為重要,因為它們需要維持保暖用的脂肪層,還需要為食物短缺的時候儲存能量。北極熊也不是一點素食不沾,在夏季它們偶爾也會吃點漿果或者植物的根莖。在春末夏臨之時,他們會到海邊的地方來取沖上來海草補充身體所需的礦物質和維生素物質 你不怕我嗎?
。 北極熊是非常出色的游泳健將,以至於曾被人認為是海洋動物,它的拉丁名U. maritimus即指「海」熊。 北極熊在捕食
北極熊在它們的生命中大部分時間(約66.6%)是處於「靜止」狀態,例如睡覺、躺著休息,或者是守候獵物。剩下有29.1%的時間是在陸地或冰層上行走或游水,1.2%的時間在襲擊獵物,最後剩下的時間基本是在享受美味。北極熊一般有兩種捕獵模式,最常用的是「守株待兔」法。它們會事先在冰面上找到海豹的呼吸孔,然後極富耐力地在旁邊等候幾個小時。等到海豹一露頭,它們就會發動突然襲擊,並用尖利的爪鉤將海豹從呼吸孔中拖上來。如果海豹在岸上,它們也會躲在海豹視線看不到的地方,然後躡手躡腳地爬過來發起猛攻。另外一種模式就是直接潛入冰面下,直到靠近岸上的海豹才發動進攻,這樣的優點是直接截斷了海豹的退路。吃飽喝足後,北極熊會細心清理毛發,把食物的殘渣血跡都清除干凈。 有時候辛苦捕到的獵物會引來同類的窺伺,一般來說,如果不幸面對那些體型龐大的傢伙,個頭小些的北極熊會更傾向於溜之大吉,不過一個正在哺育幼子的母親為了保護幼子,或是捍衛一家來之不易的口糧,有時也會和前來冒犯的大公熊拼上一拼。
編輯本段生長繁殖
和其他熊科動物一樣,北極熊平常也過著單身生活,只有在每年3~6月的這段戀愛季節才會和異性小聚片刻。不過北極熊的婚戀方式是比較暴力的,公熊們不僅要為爭奪配偶而相互斗毆,即便面對心儀的單身女性,它們也要通過激烈打鬥來向異性表達愛意。 不服咋的?
北極熊是比較好鬥的傢伙,隨著戀愛季節的到來,斗毆事件往往頻繁發生,例如公熊之間會為了爭奪稀少的心上人而沖突不斷,而那些帶著幼子的母熊則不得不隨時應對公熊們的可能襲擊。不過打架畢竟容易給雙方都造成不必要的肉體傷害,所以在平常,如果能通過恐嚇就能避免流血沖突,這恐怕對雙方都再好不過。北極熊的恐嚇方式也和很多其他熊科動物一樣,它們會用後腿站立,展現自己高大偉岸的身軀,然後呲牙咧嘴,露出自己尖利的犬齒,看看對方是否有膽量過來挑戰一下,而這種方法在平常通常都能奏效。 由於北極熊也有延遲著床現象,這使懷有身孕的母熊孕期長達195~265 等我倆一會兒哈!
天。到了當年的11月底至第二年的1月前後,通常會有兩個寶寶降生在母親「冬眠」的窩里(也有1~4個孩子的),並會和媽媽一起在窩里待到春季的到來。小傢伙們剛降生的時候體重只有600~700克,眼睛也沒有睜開,不過全身已經覆蓋著柔軟的毛發。由於有營養豐富的母乳滋補,這些小東西在媽媽的洞里快速成長,到了春季和媽媽一起出窩的時候就已經有10~15公斤了。 孩子們會和媽媽一起生活2~3年後才會獨立生活。獨立後的年輕北極熊們要到5~6歲才會到達性成熟,而其中的男孩子們要到9~10歲才會長到駭人的成年體形。 在野外生活的北極熊壽命大約有25~30年左右,圈養條件下自然會活的更長,已知最長壽的北極熊是位女士,它生活在底特律動物園,到1999年已經活到了45歲。
編輯本段種群現狀
目前生活在世界上的北極熊大約有2萬多隻,數量相對穩定。為了保護它們的生存,早在1972年,美國就頒布過法律,除了生存需要,禁止捕獵北極熊。而到了1973年,北極圈內的國 一頭北極熊正在海浪中掙扎
家,包括美國、加拿大、挪威、丹麥和前蘇聯更進一步簽署了保護北極熊的國際公約,公約除了限制捕殺和貿易以外,還進一步提出了保護其棲息地以及合作研究的條款。目前CITES已將北極熊列入附錄II,而IUCN的紅皮書則於近日(2006年5月初)正式將其列為「瀕危」注2。由於全球氣溫的升高,北極的浮冰逐漸開始融化,北極熊昔日的家園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獵物也相應減少,另外,即便游泳技術再出色,它們也無法長時間地待在海里,日益開闊的海面更增加了它們溺弊的危險。北極熊的未來恐怕不得不依賴需要人類更多的保護措施。 《美國地質勘探》雜志在一篇報道中預測,由於全球變暖、北極冰面融化,到2050年地球上北極熊數量可能減少三分之二,其中阿拉斯加地區的北極熊將絕跡。 美國魚類和野生生物管理局2007年1月提議把北極熊列為《瀕危物種法》保護對象。北極熊依靠冰面為平台獵捕海豹。人們認為,全球氣候變化導致冰面融化,危及北極熊的生存區域。 2004年,美國科學家在波弗特灣發現了4隻被溺死的北極熊。作為聲名遠揚的超強游泳高手和整天在浮冰上來往穿梭的行者,溺死事件顯然是對北極熊的"嘲弄"。 北極熊是天生的游泳健將,它體形呈流線型,善游泳,熊掌寬大猶如雙槳,因此在北冰洋那冰冷的海水裡,它可以用兩條前腿奮力前劃,後腿並在一起,掌握著前進的方向,起著舵的作用,一口氣可以暢游四五十公里。北極熊經常跋涉上千公里覓食,累了就在浮冰上休息。北極熊溺水事件在當時是令人難以置信的,然而,無獨有偶,2006年,英國斯哥特北極研究所負責人朱麗安·多德斯韋爾稱又發現了兩只溺水的北極熊。她說:「我在斯瓦爾巴群島(屬於挪威,距離北極只有約1000公里。)以東的海面看到兩只北極熊,一隻看起來已經死了,另一隻也奄奄一息。」北極熊通常在冰蓋邊緣處利用浮冰捕食,多德斯韋爾說,這兩只北極熊先前站在一塊浮冰上,但冰塊融化使它們溺水。 海水中掙扎的北極熊
親歷者的一面之辭可能還不足以帶來震撼的效果,2008年,科學家在美國阿拉斯加西北海岸發現了9隻正在海水中奮力掙扎的北極熊,並拍下了下面這幅照片。 這9隻北極熊是由美國礦產管理局的科學家發現的,當時他們正在阿拉斯加西北方的楚克奇海(Chukchi Sea)乘坐直升飛機進行海洋調查。科學家們發現這9隻北極熊當時正在一處開闊的海域游泳,最遠的一隻離海岸已經有60英里了。科學家分析,北極熊可能是在一塊浮冰上漂流過來的,現在正在游向陸地或者另一處海冰。而衛星影像顯示,這附近海域的海冰幾乎都已消失了。這意味著這些北極熊同樣面臨溺斃的威脅。 科學家將北極熊溺水事件歸咎於北極冰蓋的退縮--阿拉斯加海岸的海冰已向北撤退了260公里,這就意味著北極熊必須游過相當長的一段距離才能找到結實的冰層。 北極熊不是水生動物,它們的家在海冰上。在正常情況下,北極熊游四、五十公里是可能的,但是要游50~100公里,它們恐怕就難以安全登岸了,還會有溺斃的危險。所以,善游泳的北極熊也是因為海中冰塊分離開的長度超過了它們的游泳能力而被溺死的。而且,漫長的海上尋食路導致它們精疲力竭、體溫降低、抵抗力相當虛弱,如果碰到海里的大風浪,就很容易被淹死在海里。 科學家認為,在北極,類似這樣的北極熊被淹死的情況很普遍,因為近20多年來,隨著北極冰層不斷融化,被迫長途尋找食物的北極熊數目已經明顯增多。如果未來北極的冰層進一步融化,此類北極熊死亡事件或許還會增加。 北極熊很適應寒冷地區的生活。它們那白色的皮毛與冰雪同色,便於偽裝,而且又厚又防水。皮下的脂肪層可以保暖。除了鼻子、腳板和小爪墊,北極熊身體的每一部分都覆蓋著皮毛。多毛的腳掌有助於在冰上行走時增加摩擦力而不滑倒。當然也不會畏懼寒冷甚至可以在冰水中前行數分鍾之久. 捕獵北極熊現在受到了嚴格控制。北極的土著——因紐特人,仍每年捕殺少量的北極熊。他們用北極熊的毛皮製衣。除了它那維生素A含量過高而有毒的肝,其他的都會被吃掉。
[2]
編輯本段保護措施

北極熊(20張)目前生活在世界上的北極熊大約有2萬多隻,數量相對穩定。為了保護它們的生存,早在1972年,美國就頒布過法律,除了生存需要,禁止捕獵北極熊。而到了1973年,北極圈內的國家,包括美國、加拿大、挪威、丹麥和前蘇聯更進一步簽署了保護北極熊的國際公約,公約除了限制捕殺和貿易以外,還進一步提出了保護其棲息地以及合作研究的條款。目前CITES已將北極熊列入附錄II,而IUCN的紅皮書則於2006年5月初正式將其列為「瀕危」。
編輯本段相關資料
環境污染導致北極熊雌雄同體 野生動植物研究人員已經發現新的證據,因全球變暖棲息地受到嚴重威脅的北極熊,現在又受到化學化合物的危害。這些化合物主要是歐洲用來降低沙發、衣服和地毯等家庭用品可燃性的有毒化學物質。來自加拿大、美國阿拉斯加、丹麥和挪威的一組科學家發出警告稱,他們最近發現一種叫做多溴聯苯(PBDEs)的阻燃劑開始出現在北極熊的脂肪組織中,尤其是生活在東格陵蘭島和挪威薩瓦爾伯特群島的北極熊。 關於這些化學物質會對北極熊產生什麼樣的影響,研究仍在進行中。但是在小白鼠身上進行的試驗顯示,這些有毒化學物質對動物的影響是巨大的,包括它們的性別、甲狀腺、運動技能和腦功能。 有證據顯示,那些和多溴聯苯相似的化合物導致出現了驚人比例的雌雄同體北極熊。在薩瓦爾伯特群島,大約每50隻母熊中就有1隻長著兩種性器官,科學家們將此直接與污染聯繫到了一起。 「全球自然基金會」的領導人柯林·巴特菲爾德稱:「北極現在成了一個化學製品接收器。我們日常使用的居家產品中的化學物質正在污染北極的野生動植物。」這些污染物質主要來自美國和西歐等工業發達地區,水流和北行風將它們帶到北極後,在北極寒冷的氣候下積淀下來並進入食物鏈,而受害最大的則是北極熊。
國內極地館引進情況
2005年哈爾濱極地館引進了兩只來自俄羅斯北極圈內的雄性北極熊,取名「唐吉」和「訶德」,他們非常聰明,在與馴養員的長期接觸下,已經能夠表演扔輪胎、撓耳朵、拜拜等動作,哈爾濱極地館是國內首家嘗試野生北極熊訓練的場館。

閱讀全文

與北極熊為什麼生活在北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