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活日常 > 劍龍的主要生活在哪裡

劍龍的主要生活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7-28 14:28:25

⑴ 劍龍的生活地。

這種在侏羅紀比較繁盛,劍龍為一種巨大的草食性恐龍,是一種生存在侏羅紀晚期的食草性動物,它的背上有一排巨大的骨質板,以及帶有四根尖刺的危險尾巴來防禦掠食者的攻擊,大約7-9米長,2.35米至3.5米高,2至4噸重。 它們居住在平原上,並以群體游牧的方式和其它(如梁龍)等食草動物一同生活。劍龍的前腿比後腿短,前腿有五個腳趾,而後腿有三個腳趾。劍龍走路時用4條腿。它們可能是群居生活。劍龍的腦袋非常小,所以不太聰明。劍龍生活在侏羅紀晚期。它最著名──也最受喜愛的──是大型、骨質的板片分布在背脊以及尾部四個釘狀脊。它的腦部與頭顱非常的小。它以四足行走,可能覓食較低的植物,因為它的臀部位非常高而肩部卻非常的低平。劍龍也是侏羅紀中數量眾多的著名恐龍,外觀上最大的特徵就是背部有一整排的三角形骨板及尾巴上的四枝尖刺,巨大的劍龍頭部非常小,腦容量甚至比小狗還小,因此科學家認為它們是一種很笨的恐龍。劍龍是典型的食草恐龍。全長7米,如果算上骨板的高度,身高可達3.5 米。

⑵ 急需劍龍資料:生活年代,形態,習性,生活環境和其他信息。

劍龍(Stegosaurus)
劍龍為一種巨大,生存於侏羅紀晚期四隻腳的食草動物。它們被認為是居住在平原上,並且以群體游牧的方式和其它如粱龍的食草動物一同生活。它的背上有有一排巨大的骨質板,以及帶有四根尖刺的危險尾巴來防禦掠食者的攻擊。大約可達 12 公尺長和 7 公尺高,可重達 7 公噸。
劍龍,也叫骨板龍,是一類體型較大的恐龍,它們的背上長著許多骨板,尾端具有長刺,樣子怪誕不經。如果我們不是從地層中發現了它們的骨骼化石,誰都不會相信在地球上曾經生活過這樣奇特的動物。
劍龍是完全用四足行走的恐龍。大小與象差不多,但體形卻大不一樣,前肢短,後肢較長,整個身體就像拱起的一座小山,山峰正好處在臀部。令人驚奇的是,從發現的化石得知,劍龍的背上有兩排三角形的骨板,從頸部排到尾巴,宛如一把把插著的尖刀。這些骨板有什麼用處呢?長期以來,不少人對這個問題進行過研究,但是意見不一,至今還是一個懸案。有人認為,骨板可以起到保護身體的作用。因為在侏羅紀的時候,陸地上的恐龍開始繁榮起來,肉食龍個體逐漸增大,這對食植物的劍龍威脅是很大的,劍龍只有以背上「刀山」一樣的骨板防禦敵人了。但是,身體裸露的地方怎麼保護呢?所以有人又認為,骨板實際上是一種「擬態」,用於迷惑敵人。劍龍的骨板上帶有各種顏色的皮膚和一簇簇像本內蘇鐵植物一樣的東西,把自己裝扮得不易被其他動物發現。近年來,有人又提出了新看法,認為劍龍的骨板具有調節體溫的作用。當劍龍覺得體溫太高時,就爬到陰涼處,這時就有大量血液流到骨板里,通過骨板散發熱量,這是變溫爬行動物的一種特殊適應方式。
雖然劍龍的個頭如大象,但頭很小。一個小腦袋如何指揮龐大的身體運動呢?有人認為,在劍龍的臀部還有一個擴大神經球,大約是腦子的20倍大,它能指揮後肢和尾巴的行動,所以有人說劍龍有兩個腦子。看來,劍龍移動它那粗重的後肢和活動它那強勁的尾巴,要比運用頭腦肯定要重要得多。因為,劍龍通常生活在灌木、叢林之中,不時地選擇一些細嫩的枝葉為食;但是如遇到肉食龍來侵襲它時,它會用釘子般的尾刺鞭打它們,與敵人決一雌雄,這時第二大腦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
世界上的古生物學家對劍龍的研究已有120多年的歷史,自那時以來所發現的劍龍化石,大多是支離破碎的,完好的標本比較少。在少數完好的標本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1886年費奇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發現的「典型」的劍龍。它是一具有相當完美頭骨的骨架化石,百餘年來,世界各國古生物學家再也沒有找到過這樣完整的骨架化石。此外,非洲坦尚尼亞的刺棘龍骨架標本,雖然在世界上也佔有重要地位,但頭骨保存不全,整個骨架也是拼湊起來的。
10年前,在中國四川省自貢市大山鋪發現的一種名叫「太白華陽龍」的劍龍,除幾具骨架外,還包括兩個完好的頭骨。這一重要發現,也和美國典型的劍龍一樣載入了恐龍研究的史冊。此前,華陽龍已被組裝成完整骨架。它的身長約4米,臀部高1.4米,是一隻中等大小的劍龍。
華陽龍的問世,使它成了世界上罕見的劍龍之一。然而,華陽龍化石發現的意義遠不止這一點。過去,人們都認為歐洲是劍龍的故鄉,它們最早在英國南部生活,後來才移居到美洲、亞洲和非洲的。自從華陽龍標本發現以後,它改變了許多古生物學家的看法,劍龍的起源中心應該在亞洲,理由是我國四川的華陽龍是在侏羅紀中期地層中發現的,而其他各大洲可靠的劍龍化石都是在這以後的侏羅紀晚期地層中發現的。由此,古生物學家周世武等人認為,華陽龍可能在侏羅紀中期有過一次大的分化,到侏羅紀晚期衍生出許多不同的屬種,並擴散到亞洲以外的其他地方生活了,如美國的「典型」劍龍、非洲的刺棘龍以及歐洲的一些種類。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國四川省自貢沙河壩還發現過一隻侏羅紀晚期的劍龍,保存得相當完整。這條劍龍的身長7米,臀部高2.5米,有頸椎13個,脊椎17個,薦椎4個,尾椎47個。它的頭只有40厘米長,尾端長有兩對長刺。這就是有名的「多刺沱江龍」。因為它首次發現於四川省四大江河之一的沱江流域,又因為它的背上有17對棘板(骨板),是目前已知劍龍中骨板最多的一種,所以就叫「多棘沱江龍」了。
劍龍,這種曾以「兩個腦子」而聞名於世的恐龍,在侏羅紀晚期繁盛了一個時期,於白堊紀早期絕滅了。如今,我們只能通過它們的遺骸——化石,盡情欣賞它們在恐龍家族中標新立異的形象。

⑶ 劍龍的外形、本領、生活習性

外形:劍龍長著個像鳥一樣的尖喙,喙里沒有牙齒,但嘴裡的兩側有些小牙。劍龍的背上有17塊板狀的骨頭,在它尾巴的尖端還有著長刺。這些刺有4英尺長。劍龍的前腿比後腿短,前腿有五個腳趾,而後腿有三個腳趾。

生活習性:劍龍與相近的恐龍皆屬於草食性,不過它們的進食策略與其它的草食性鳥臀目恐龍有所不同。其它的鳥臀目恐龍擁有能夠輾磨植物的牙齒,以及水平運動的下顎。而劍龍(包括劍龍下目)則的牙齒缺乏平面,使牙齒與牙齒之間無法閉合,它們的下顎也無法水平地運動。

本領:由於缺發咀嚼能力,因此它們也會吞下胃石,以幫助腸胃處理食物,這種行為也出現在現代鳥類及鱷魚當中。

(3)劍龍的主要生活在哪裡擴展閱讀

巨大的劍龍頭部非常小,腦容量甚至比小狗還小,因此科學家認為它們是一種很笨的恐龍。全長7米,如果算上骨板的高度,身高可達3.5 米。 劍龍主要生活在亞洲,北美、歐洲、東非也有發現,劍龍最早是奧斯尼爾·查爾斯·馬許在1877年所命名。

劍龍的身體龐大且沉重,是所有劍龍下目之中最大,大概相當於一輛巴士。它們的背部曲線呈弓狀彎曲,後肢比前肢更長。頭部靠近地面,而硬挺的尾部則平舉於空中。關於劍龍身上的尖刺與板狀物的用途,有許多不同的推論。尖刺很可能是用來防禦,而板狀物除了防禦之外,或許還能用來視覺展示與調節體溫。

⑷ 劍龍的生活習性是什麼

生活習性:劍龍與相近的恐龍皆屬於草食性,所吃的食物包括了苔蘚、蕨類、木賊、蘇鐵、松柏與一些果實。在科羅拉多州發現的劍龍類足跡化石,顯示它們是以群體生存。

劍龍(包括劍龍下目)則的牙齒缺乏平面,使牙齒與牙齒之間無法閉合,它們的下顎也無法水平地運動。由於缺發咀嚼能力,因此它們也會吞下胃石,以幫助腸胃處理食物,這種行為也出現在現代鳥類及鱷魚當中。

劍龍並不像現代草食性哺乳類一樣以地面上低矮的禾本科植物(草)為食,因為這類植物是在白堊紀晚期才演化出來,那時劍龍早已滅絕許久。

(4)劍龍的主要生活在哪裡擴展閱讀

恐龍滅絕理論

1、德國科學家提出,恐龍滅絕是由當時惡劣的「空間天氣」造成的,也就是說,來自宇宙的強烈粒子流闖入地球大氣並導致地球氣候發生劇烈變化,從而致使恐龍滅絕。

2、1980年,美國科學家阿弗雷茲父子在6500萬年前的地層中發現了高濃度的銥,其含量超過正常含量幾十甚至數百倍。這樣濃度的銥在隕石中可以找到,因此,科學家們就把它與恐龍滅絕聯系起來。

3、在白堊紀末期發生的造山運動使得沼澤乾涸,許多以沼澤為家的恐龍就無法再生活下去。因為氣候變化,植物也改變了,食草性的恐龍不能適應新的食物,而相繼滅絕。

⑸ 劍龍主要生活的地區是哪裡

劍龍通常生活在灌木、叢林之中,不時地選擇一些細嫩的枝葉為食;但是如遇到肉食龍來侵襲它時,它會用釘子般的尾刺鞭打它們,與敵人決一雌雄。劍龍為一種巨大,生存於侏羅紀晚期四隻腳的食草動物。劍龍(stegosaurus) 劍龍為一種巨大,生存於侏羅紀晚期四隻腳的食草動物。它們被認為是居住在平原上,並且以群體游牧的方式和其它如粱龍的食草動物一同生活。它的背上有有一排巨大的骨質板,以及帶有四根尖刺的危險尾巴來防禦掠食者的攻擊。大約可達 12 公尺長和 7 公尺高,可重達 7 公噸。 劍龍,也叫骨板龍,是一類體型較大的恐龍,它們的背上長著許多骨板,尾端具有長刺,樣子怪誕不經。如果我們不是從地層中發現了它們的骨骼化石,誰都不會相信在地球上曾經生活過這樣奇特的動物。 劍龍是完全用四足行走的恐龍。大小與象差不多,但體形卻大不一樣,前肢短,後肢較長,整個身體就像拱起的一座小山,山峰正好處在臀部。令人驚奇的是,從發現的化石得知,劍龍的背上有兩排三角形的骨板,從頸部排到尾巴,宛如一把把插著的尖刀。這些骨板有什麼用處呢?長期以來,不少人對這個問題進行過研究,但是意見不一,至今還是一個懸案。有人認為,骨板可以起到保護身體的作用。因為在侏羅紀的時候,陸地上的恐龍開始繁榮起來,肉食龍個體逐漸增大,這對食植物的劍龍威脅是很大的,劍龍只有以背上「刀山」一樣的骨板防禦敵人了。但是,身體裸露的地方怎麼保護呢?所以有人又認為,骨板實際上是一種「擬態」,用於迷惑敵人。劍龍的骨板上帶有各種顏色的皮膚和一簇簇像本內蘇鐵植物一樣的東西,把自己裝扮得不易被其他動物發現。近年來,有人又提出了新看法,認為劍龍的骨板具有調節體溫的作用。當劍龍覺得體溫太高時,就爬到陰涼處,這時就有大量血液流到骨板里,通過骨板散發熱量,這是變溫爬行動物的一種特殊適應方式。 雖然劍龍的個頭如大象,但頭很小。一個小腦袋如何指揮龐大的身體運動呢?有人認為,在劍龍的臀部還有一個擴大神經球,大約是腦子的20倍大,它能指揮後肢和尾巴的行動,所以有人說劍龍有兩個腦子。看來,劍龍移動它那粗重的後肢和活動它那強勁的尾巴,要比運用頭腦肯定要重要得多。因為,劍龍通常生活在灌木、叢林之中,不時地選擇一些細嫩的枝葉為食;但是如遇到肉食龍來侵襲它時,它會用釘子般的尾刺鞭打它們,與敵人決一雌雄,這時第二大腦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 世界上的古生物學家對劍龍的研究已有120多年的歷史

⑹ 劍龍主要生活的地區是哪裡

劍龍通常生活在灌木、叢林之中,不時地選擇一些細嫩的枝葉為食;但是如遇到肉食龍來侵襲它時,它會用釘子般的尾刺鞭打它們,與敵人決一雌雄。劍龍為一種巨大,生存於侏羅紀晚期四隻腳的食草動物。它們被認為是居住在平原上,並且以群體游牧的方式和其它如粱龍的食草動物一同生活。它的背上有有一排巨大的骨質板,以及帶有四根尖刺的危險尾巴來防禦掠食者的攻擊。大約可達 12 公尺長和 7 公尺高,可重達 7 公噸

⑺ 劍龍生活在什麼地方

劍龍通常生活在灌木、叢林之中,不時地選擇一些細嫩的枝葉為食;但是如遇到肉食龍來侵襲它時,它會用釘子般的尾刺鞭打它們,與敵人決一雌雄

⑻ 劍龍是生活在北美洲西部嗎

恐怕不是。
從現在已經發現的劍龍化石的分布看,劍龍當時生活在現在的歐洲、亞洲、非洲和北美洲。
劍龍為一種巨大的草食性恐龍,屬於爬行綱、鳥臀目、裝甲亞目、劍龍科、劍龍屬,是一種生存在侏羅紀晚期的食草性動物,以背上有一到兩排巨大的骨質板,以及帶有四根尖刺的危險尾巴而得名。這些骨板和尖刺可能是用來防禦掠食者的攻擊的。
劍龍體型較大,大約7-9米長,2.35米至3.5米高,2至4噸重。
劍龍化石發現地點包括歐洲的德國、法國和葡萄牙,中國四川(個體數量最多,種類也最多)、新疆,美國的科羅拉多和懷俄明,東非和馬達加斯加。
過去,人們都認為歐洲是劍龍的故鄉,後來才移居到美洲、亞洲和非洲。華陽龍(發現於中國四川)標本的發現,改變了許多古生物學家的看法,他們開始相信,劍龍的起源中心應該在亞洲。

⑼ 劍龍生活在哪個國家

劍龍為一種巨大的草食性恐龍,是一種生存在侏羅紀晚期的食草性動物,已經滅絕至少幾千萬年了,從發現的化石來看劍龍曾經生活在現在中國,德國,美國都有,劍龍的化石在歐洲、北美、東非及東亞都有發現。其中以亞洲發現最多,可視為其發祥地。而亞洲的劍龍大部分發現於我國,迄今已發現9個不同種類,佔世界已知總數的一半,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劍龍類化石蘊藏最豐富的國家

⑽ 劍龍的生活形態是怎樣的

劍龍生存於侏羅紀中期到白堊紀早期的北美洲一帶,時間約1.5億年至1.4億年前。它是一種大型的草食性恐龍。主要生活在樹木生長茂盛的森林裡,以植物的果實和嫩葉為食。在進食時,它的頜部牙齒能夠切斷枝葉,但由於缺乏咀嚼的牙齒,所以它會藉助胃石來消化。通常情況之下,劍龍集體生活在一起,有時也會與其他草食性恐龍共同生活。

閱讀全文

與劍龍的主要生活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