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誰能介紹一下電鰻
電鰻(dianman)(Electrophoruselectricus)脊椎動物,魚綱,電鰻科。身體呈鰻形,粗壯,長達1~2.5米。體棕褐色,光滑無鱗。胸鰭小,無背鰭和腹鰭。尾部很長,占體長近4/5。肛門位於胸部。臀鰭發達,基部很長,始於肛門後方,延伸到整個尾部,為主要運動器官。在臀鰭的基部上方兩側,各具有1對縱長發電器,能發出強烈電流。電流由尾部的正極流向頭部的負極,一次短暫電擊發出的電流,強度可達550~800伏,有效作用范圍可達3~6米,能把人擊昏,甚至可擊斃渡河的牛、馬,為現存魚類發電能力最強的。肉食性。生活力很強,分布於南美洲亞馬孫河及奧里諾科河(Orinoco)。肉肥味美,可供食用。
電鰻
生活在南美洲亞馬孫河和蓋亞那河的電鰻,外形細長,極似鰻鱺。它身長2米左右,體重達20千克,體表光滑無鱗,背部黑色,腹部橙黃色,沒有背鰭和腹鰭,臀鰭特別長,是主要的游泳器官。
電鰻是魚類中放電能力最強的淡水魚類,它輸出的電壓有300伏,有的甚至可達800伏 。在水中3—6米范圍內,常有人觸及電鰻放出的電而被擊昏,甚至因此跌入水中而被淹死。因此有水中的「高壓線」之稱。
電鰻的發電器的基本構造與電鰩相類似,也是由許多電板組成的。它的發電器分布在身體兩側的肌肉內,身體的尾端為正極,頭部為負極,電流是從尾部流向頭部。當電鰻的頭和尾觸及敵體,或受到刺激影響時,即可發生強大的電流。電鰻的放電主要是出於生存的需要。因為電鰻要捕獲其他魚類和水生生物,放電就是獲取獵物的一種手段。它所釋放的電量,能夠輕而易舉地把比它小的動物擊死,有時還會擊斃比它大的動物,如正在河裡涉水的馬和游泳的牛也會被電鰻擊昏。
電鰻肉味鮮美,富有營養。雖然它能釋放出強大的電流,但南美洲土著居民自有辦法捕捉。他們利用電鰻連續不斷地放電後,需要經過一段時間休息和補充豐富的食物後,才能恢復原有的放電強度的特點,先將一群牛馬趕下河去,使電鰻被激怒而不斷放電,待電鰻放完電精疲力盡時,就可以直接捕捉了。
㈡ 鯨會發電嗎電鰻是否生活在海里
鯨魚透過體內的鉀、鈉、鈣就可以創造出6-12伏特的電力!
電鰻生活在南美洲亞馬遜河和蓋亞那河。電鰻(dianman)(Electric eel)電鰻科(Electrophoridae)的鰻形南美魚類,學名為Electrophorus electricus。能產生足以將人擊昏的電流。電鰻不是真正的鰻類,而屬裸背鰻科(Gymnotidae)。行動遲緩,棲息於緩流的淡水水體中,並不時上浮水面,吞入空氣,進行呼吸。體長,圓柱形,無鱗,灰褐色。長可達2.75公尺(9尺),重22公斤(49磅)。背鰭、尾鰭退化,但占體全長近4/5的尾,其下緣有一長形臀鰭,依靠臀鰭的波動而游動。尾部具發電器,來源於肌肉組織,並受脊神經支配。能隨意發出電壓高達650伏特的電流,所發電流主要用以麻痹魚類等獵物。生活在南美洲亞馬遜河和蓋亞那河的電鰻,外形極似鰻鱺,體長2米左右,重達 20公斤,體表光滑無鱗,背部黑色腹部橙黃色,沒有背鰭和腹鰭。
㈢ 您知道 電鰻 生活在哪嗎
江河邊,陰暗的溪流以及濕潤的泥潭都是它們的棲息地!分布在熱帶地區居多!
㈣ 電鰻是一種什麼動物電鰻的電從何而來身上有哪些神秘事件
電鰻生活在南美洲亞馬孫河和蓋亞那河的電鰻,外形細長,極似鰻鱺。它身長2米左右,體重達20千克,體表光滑無鱗,背部黑色,腹部橙黃色,沒有背鰭和腹鰭,臀鰭特別長,是主要的游泳器官。
因為電鰻要捕獲其他魚類和水生生物,放電就是獲取獵物的一種手段。它所釋放的電量,能夠輕而易舉地把比它小的動物擊死,有時還會擊斃比它大的動物,如正在河裡涉水的馬和游泳的牛也會被電鰻擊昏。
㈤ 電鰻是原產於哪裡的魚類
電鰻,電鰻科的鰻形南美魚類,地球上最令人恐懼的淡水動物」之一。 世界上已知的發電魚類達數十種,其他會放電的魚類還有電鯰、電鰩等。能產生足以將人擊昏的電流。
電鰻不是真正的鰻類,而與鯉形目的脂鯉類近緣。行動遲緩,棲息於緩流的淡水水體中,並不時上浮水面,吞入空氣,進行呼吸。體長,圓柱形,無鱗,灰褐色。長可達2.75公尺,重22公斤。背鰭、尾鰭退化,但占體全長近4/5的尾,其下緣有一長形臀鰭,依靠臀鰭的波動而游動。尾部具發電器,來源於肌肉組織,並受脊神經支配。能隨意發出電壓高達650伏特的電流,所發電流主要用以麻痹魚類等獵物。
㈥ 電鰻生活在多少米的海域
環境影響生物,生物必須適應環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須耐旱才能生存.同時,生物也影響和改變著環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等.在光線極少、能見度極小的水深200米以下的深海處,生活著一種電鰻,具有特殊的適應性,能通過它自身釋放出的生物電來攝取食物,防禦敵害,保護自己,這是電鰻對深海生活環境的一種適應,此現象在生物學上稱為適應性.
故選A
㈦ 電鰻是什麼,哪來的電他的附近的水有電嗎,能用來發電嗎
電鰻的放電能力來自於它特化的肌肉組織所構成的放電體。電鰻的肛門位在鰓蓋下方,其後的肌肉組織幾乎都能放電,占其身長的80%以上,有數以千計的放電體。電鰻的頭部是正極,尾部是負極,每個放電體約可製造0.15伏特的電壓,而當數千個放電體一起全力放電時的電壓便高達600~800伏特,但這種高電壓只能維持非常短暫的時間,而且放電能力會隨著疲勞或衰老的程度而減退。電鰻能自由控制要放出什麼程度的電力,一般認為電鰻放出低電力的目的是在警告、試探或偵測。
電鰻之所以能不被自己或同類電到,那是因為電鰻體內的脂肪組織有很好的絕緣作用,而且電鰻本身已很適應微弱的帶電環境。
耶魯大學和美國國家標准技術研究所的一些研究人員
根據電鰻的原理研製了仿生電池,有望應用於人體植入裝置供電,已經其他微型設備的供電.
電鰻產生幾百伏的電壓,並且在極短時間內能釋放大約1安培的電流,這足以致人類於死地.
By the way, 人觸電的原因主要是電流流過人體,血液內發生一系列電化學反應,並且加熱血液,並導致神經系統的紊亂.平時所說的安全電壓(AC 36V),是根據人體在乾燥時的阻值折算的.
㈧ 世界上有帶電的魚嗎
除了雷電放電現象外,在自然界中,還有一些生物可以放電,其中以電魚最為奇特。
目前,人類已知的電魚約有500多種,人們僅研究20餘種,如分布在非洲尼羅河的電鯰、南美洲淡水湖中的電鰻及生活在太平洋中的電鰩。
電鰩棲居在海底,背腹扁平,頭和胸部在一起。尾部呈粗棒狀,像團扇。一對小眼長在背側面前方的中間。電鰩最大的個體可以長到2米,小的在0.3米以下。世界上有好多種電鰩,其發電能力也各不相同。非洲電鰩一次發電的電壓在200伏左右,中等大小的電鰩一次發電的電壓在70~80伏,像較小的南美電鰩一次只能發出37伏電壓。
電鰩之所以能夠發電,是有其自身特殊的生理結構的。在頭胸部的腹面兩側,各有一個腎臟形蜂窩狀的發電器。它們排列成六角柱體,叫「電板」柱。電鰩身上共有2000個電板柱,有200萬塊「電板」。這些電板之間充滿膠質狀的物質,可以起到絕緣作用。每個「電板」的表面分布有神經末梢,一面為負電極,另一面則為正電極。電流的方向是從正極流到負極,也就是從電鰩的背面流到腹面。在神經脈沖的作用下,這兩個放電器就能把神經能變成為電能,放出電來。單個「電板」產生的電壓很微弱,可是,由於數量很多,就能發出很強的電壓來。生物遺傳學專家告訴我們,電鰩的每一個電板,只是肌纖維的變態。發電器官是從某些鰓肌演變而來的。在演變發生過程中,解除了腮肌原來的職務,而承擔了新的作用——發電。電鰩可以放出50安培的電流,電壓達60~80伏,有海中素有「活電站」之稱。電鰩每秒鍾能放電50次,但連續放電後,電流逐漸減弱,10~15秒鍾後完全消失,神奇的是休息一會兒後它們又能重新恢復放電能力。由於電鰩會發電,人們稱呼它們為活的發電機、活電池、電魚等。
電鯰原產於非洲剛果河,鯰科。體長50~60厘米,圓筒形,尖頭小眼,嘴部有三對須。全身粉紅色,體裸露無鱗。當受到刺激時可瞬間發電。喜歡在水溫22℃~28℃,水質為弱酸性軟水的水域。
電鯰的發電器官很特別,它是由體內許多電板組成的,這些電板分布在身體皮膚和肌肉之間,頭部是正極,尾部為負極,電流流向是從頭部流向尾部。當電鯰在水中活動時,身體的任何一部分觸到敵人或其他物體,馬上就產生一種強大的電流,將對方擊倒。電鯰放出的電一般可達150伏左右,最高電壓為200多伏,它的有效范圍的半徑為6米左右。電鯰放電的主要目的有兩種,一種是為了捕獲食物,以便讓自己生存下去;另一種是為了防禦敵人,來保護自己。它強大的電流不僅能擊死一些相對小的動物,甚至比它大得多的水生動物,也可能成為它的電下亡魂,難怪人們稱它為「水中高壓電」。
電鰻是生活在中、南美洲的一種淡水魚,它們具有像鰻魚般細長的身體,卻是鯉魚的同類。電鰻尾部佔了身體的大部分,內中有強力的發電器官。成魚能發出600~800伏特的強力電壓,可電死蛙或魚然後食用,有時像河馬那樣大型的動物,也會不小心觸電而被麻痹,以至於淹死在水中。
㈨ 電鰻一般生活在哪
生活在南美洲亞馬遜河和蓋亞那河。電鰻(dianman)(Electric eel)電鰻科(Electrophoridae)的鰻形南美魚類,學名為Electrophorus electricus。能產生足以將人擊昏的電流。電鰻不是真正的鰻類,而屬裸背鰻科(Gymnotidae)。行動遲緩,棲息於緩流的淡水水體中,並不時上浮水面,吞入空氣,進行呼吸。體長,圓柱形,無鱗,灰褐色。長可達2.75公尺(9尺),重22公斤(49磅)。背鰭、尾鰭退化,但占體全長近4/5的尾,其下緣有一長形臀鰭,依靠臀鰭的波動而游動。尾部具發電器,來源於肌肉組織,並受脊神經支配。能隨意發出電壓高達650伏特的電流,所發電流主要用以麻痹魚類等獵物。生活在南美洲亞馬遜河和蓋亞那河的電鰻,外形極似鰻鱺,體長2米左右,重達 20公斤,體表光滑無鱗,背部黑色腹部橙黃色,沒有背鰭和腹鰭,臀鰭特別長,是主要的游泳器官。電鰻是魚類中放電能力最強的淡水魚類,輸出的電壓300~800伏,因此電鰻有水中的"高壓線"之稱。電鰻的發電器的基本構造與電鰩相類似,也是由許多電板組成的。它的發電器分布在身體兩側的肌肉內,身體的尾端為正極,頭部為負極,電流是從尾部流向頭部。當電鰻的頭和尾觸及敵體,或受到刺激影響時即可發生強大的電流。電鰻的放電主要是出於生存的需要。因為電鰻要捕獲其他魚類和水生生物,放電就是獲取獵物的一種手段。它所釋放的電量,能夠輕而易舉地把比它小的動物擊死,有時還會擊斃比它大的動物,如正在河裡涉水的馬和游泳的牛也會被電鰻擊昏。
㈩ 關於電鰻的資料
電鰻
生活在南美洲亞馬遜河和蓋亞那河的電鰻,外形極似鰻鱺,體長2米左右,重達20公斤,體表光滑無鱗,背部黑色腹部橙黃色,沒有背鰭和腹鰭,臀鰭特別長,是主要的游泳器官。電鰻是魚類中放電能力最強的淡水魚類,輸出的電壓300~800伏,因此電鰻有水中的"高壓線"之稱。電鰻的發電器的基本構造與電鰩相類似,也是由許多電板組成的。它的發電器分布在身體兩側的肌肉內,身體的尾端為正極,頭部為負極,電流是從尾部流向頭部。當電鰻的頭和尾觸及敵體,或受到刺激影響時即可發生強大的電流。電鰻的放電主要是出於生存的需要。因為電鰻要捕獲其他魚類和水生生物,放電就是獲取獵物的一種手段。它所釋放的電量,能夠輕而易舉地把比它小的動物擊死,有時還會擊斃比它大的動物,如正在河裡涉水的馬和游泳的牛也會被電鰻擊昏。
電鰻肉味鮮美,富有營養。雖然它能釋放出強大的電流,但南美洲土著居民利用電鰻連續不斷地放電後,需要經過一段時間休息和補充豐富的食物後,才能恢復原有的放電強度的特點,先將一群牛馬趕下河去,使電鰻被激怒而不斷放電,待電鰻放完電精疲力盡時,就可以直接捕捉了。
世界上已知的發電魚類達數十種呢,其他會放電的魚類還有電鯰、電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