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了民法典,人民的生活有了哪些改善
2020年5月28日起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民法典誕生,作為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開創了我國法典編纂立法的先河,民法典具有里程碑意義,並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中國首部民法典有7編加附則功84章、1260個條文構成。第一編為總則,之後依次為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和侵權責任編。
民法總則與之前的民法通則相比發生了哪些變化?民法總則中民法通則的基礎上,對民法的基本制度和一般性規定進行了補充、完善和發展。其中,民事活動應遵循綠色原則、保護數據、網路虛擬財產等新增條款,體現了民法總則融入中國特色,順應順應時代發展的新變化。
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大意義。
民法典與我們的生活聯系十分密切,可以稱之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幾乎所有的民事活動大到簽訂合同、公司設立,小到繳納物業費、離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
民法典的實施將給民眾生活帶來哪些具體變化,簡單地作一歸攏,羅列如下:
一、禁止放高利貸,借款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
當前隨著超前消費現象的興起,伴隨而來的互聯網借貸、高利貸成了一個影響較大的社會問題。目前出台的民法典中對此作出了明確規定,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超過36%利率的借款法院不予支持。
二、明確電子合同的訂立規則
民法典為了適應電子商務和數字經濟的發展,完善了電子合同的訂立、履行規則,規定:當事人一方通過互聯網等信息網路發布的商品或者服務信息符合要約條件的,對方選擇該商品或者服務並提交訂單成功時合同成立。
三、接受不接受格式條款弱勢方說了算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合同格式條款以其便利性和經濟性廣泛應用於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但許多經營者利用自身優勢地位,通過不公平合同格式條款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作為弱勢一方的消費者。
特別是一些壟斷行業的生產者和經營者,利用信息不對稱、供求關系不平衡以及消費者對一些行業的了解不多,不知道如何去選擇等因素,由此趁機將不平等的消費條款強加給消費者。
對此,民法典中明確規定:採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未履行提示或說明義務,致使對方沒有注意
❷ 60餘年磨一法 民法典將如何改變民眾生活
作為今年全國兩會的重頭戲之一,經過數十年醞釀、5年編纂的《民法典(草案)》提交審議。24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代表小組會議,審議《民法典(草案)》。
這是我國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具有里程碑意義。草案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民法典出台後,現行的民法通則、物權法等相關法律將被替代。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22日表示,編纂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也不是簡單的法律匯編,而是對現行的民事法律規范進行編訂纂修,對已經不適應現實情況的規定進行修改完善,對經濟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出有針對性的新規定。
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副組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王利明對第一財經表示,編纂民法典有利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民法典作為「民事權利的宣言書」,是公民私權保護的基本依據,也將成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制度基礎。
王利明認為,民法典採取了七編制體例,突破了傳統大陸法系體系的安排,增設了人格權編和侵權責任編,這是我國民法典體系的重大創新。
民法典也與公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草案對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屆滿續期、個人信息和隱私保護、離婚冷靜期及共債等眾多熱點問題均有回應。
增加居住權用益物權,明確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續期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立法專家委員會專家楊立新,全程參與民法典草案的起草工作。他對第一財經表示,過去的用益物權都是在土地上的用益物權,缺少在建築物上的用益物權,此次物權編草案新增了居住權用益物權;還有農村土地問題,明確了「三權分置」原則,民法典草案物權編明確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可以自主決定依法採取出租、入股或者其他方式向他人流轉其土地經營權。這些都是創新和亮點。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民法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孟強也對第一財經表示,對老百姓比較關心的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續期問題,民法典編纂回應了人民的法治需求。
孟強稱,物權法規定了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是自動續期的,但是怎麼續期法沒有寫得太明確。這一次在此基礎上向前走了一步,提到了費用的繳納或者減免,將來由國務院制定法律法規來完善。雖然還是沒有給出一個最終的答案,但是提到減免,這是一個導向。「對於老百姓住宅類建設用地使用權,將來收費應該是少收或者不收,或者是一個很低的比率,傳達了很清晰的導向。」
上海信栢律師事務所主任、合夥人齊斌分析稱,針對近年來群眾普遍反映業主大會成立難、公共維修資金使用難等問題,草案在現行物權法規定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業主的建築物區分所有權制度。
關於用益物權,齊斌表示,草案在現行物權法規定的基礎上作了進一步完善,比如落實黨中央關於完善產權保護制度的要求,明確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限屆滿的自動續期;續期費用的繳納或者減免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刪除耕地使用權不得抵押的規定,以適應「三權分置」後土地經營權入市的需要。此外,為貫徹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住房制度的要求,增加規定「居住權」這一新型用益物權,明確居住權原則上無償設立,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或者遺囑,經登記佔有、使用他人的住宅,以滿足其穩定的生活居住需要。
中國社科院法學所民法室主任、民法典編纂工作組秘書長謝鴻飛對第一財經表示,這次《民法典(草案)》物權編進一步將平等保護的范圍擴大到所有財產權。如在「混改」過程中,國有股權和其他民事主體的股權的法律地位也平等。這將極大提升我國產權法律保護的水平,實質性改善營商環境。
更加完善的隱私保護
在民法典草案中,獨立成編的人格權無疑是最大亮點之一。而在人格權中,最重要的是對個人信息和隱私權的保護。
特別在大數據時代的今天,個人信息在網路飛速流傳,人們對個人信息和隱私格外擔憂。民法典草案無疑給人們吃了一顆「定心丸」。
大數據服務平台(北京)騰雲天下科技有限公司(TalkingData)法務部南鈺彤律師對第一財經表示,民法典草案中對隱私權的規定,使得對隱私權形成一套完整的法律保護體系,進一步做到了有法可循。
民法典草案把隱私的定義修改為,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生活、私密信息。明確規定了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
南鈺彤稱,與之前《民法通則》相比,民法典對隱私權保護更加細化,增加了隱私保護的內容及場景,還重點將保護個人信息單拎出來,作出具體說明和規定。
民法典(草案)也為即將出台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做鋪墊,進一步體現保護個人信息的重要性。
南鈺彤表示,國家正在進行《個人信息保護法》的立法過程,預計今明兩年會正式出台。
離婚冷靜期制度引發廣泛討論
民法典草案婚姻家庭編針對協議離婚新設了離婚冷靜期制度,規定「自婚姻登記機關收到離婚登記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任何一方不願意離婚的,可向婚姻登記機關撤回申請」。
長達30天的離婚冷靜期制度引起了廣泛討論,其中不乏反對的聲音。有一種觀點認為,這會限制離婚自由,對於存在家暴等情況的婚姻而言,更不應該設置冷靜期。
「離婚冷靜期制度在律師圈的反響很大。」國浩律師(上海)事務所合夥人王小成對第一財經表示,一般來說,找了律師這樣的專業人士介入的離婚案件,往往是矛盾比較大的,大部分不會協議離婚,而是會提起離婚訴訟。而就離婚協議而言,也是雙方經過較長時間溝通,在冷靜權衡利弊、互相妥協的情況下形成的,不會是一時沖動。
「離婚冷靜期會對理性離婚有正面的引導,但對於有些案件,會增加時間成本。」更讓王小成擔心的是,這可能會在實踐中增加協議離婚的變數和不確定性,從而增加民政局的工作量,甚至讓協議離婚上升為訴訟,加重法院的負擔。
不過,上海德美律師事務所訴訟部負責人孟建俊告訴第一財經,設立離婚冷靜期制度還是有一定必要性的,因為冷靜期主要針對協議離婚,協議離婚中的確出現大量隨意性較大的情形。畢竟就訴訟離婚而言,從法院受理到一審完畢一般都不止一個月,而且整個過程中法院還會反復勸解。
至於存在家暴等情況的離婚案,孟建俊表示,目前訴訟離婚制度還是比較健全的,存在家暴可以申請禁制令,擔心財產轉移的則可以申請財產保全等。
現行婚姻法沒有具體規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有關夫妻債務的認定。2018年1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施行,明確了夫妻債務「共債共簽」原則,而該解釋也寫入了此次的民法典草案。
該解釋規定,夫妻雙方共同簽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後追認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負的債務;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屬於夫妻共同債務。
在王小成看來,這有助於保護非負債配偶的利益。與此同時,他認為,明確「共債共簽」原則,可以有效杜絕離婚時虛假債務的出現。
❸ 民法典如何讓生活更美好
法律分析:民法典重視家庭文明建設,讓家庭生活更美好。從結婚到離婚,從夫妻關繫到父母子女關系,從遺囑到遺贈撫養協議,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民法典的保護。家庭成員要互相幫助;要從物質上和精神上關愛老人。夫妻雙方要互相忠實、互相尊重、互相關愛。其中,互相關愛是民法典對夫妻關系提出的新要求,強調夫妻雙方責任,讓夫妻關系更加和睦。民法典還增加了離婚冷靜期、充分尊重家務勞動的價值,努力維護家庭和諧穩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❹ 民法典將怎樣影響我們的生活
2020是偉大一年,這偉大是每個普通醫務人員鑄就的,是每個堅守抗疫前線的基層工作者譜寫的,也是每個遵從支持抗疫政策的我們成就的,過去一年我們以始於困苦,終於偉大。
而新的一年,我們則以民法典開始,這則是另一種偉大了,這話又是從哪兒說起呢?比如說居住權,比如說保護虛擬財產,又比如見義勇為免責
許多內容雖然都與我們息息相關,但不是所有內容都能立刻被我們感知,即便在這樣的情況下,人格權相關變化將直接改變生活。
盡管#民法典人格權編處處都是創新點#,我們仍需摘其核心來評析:
1.獨立成編,保護更加全面。
我們不能將民法典簡單看作幾個法律的匯總,他對於民事活動的保護更加系統全面,過去散見於不同法律的人格權,如今也擁有了自己的篇章,這是過去不曾有的。
2.保護隱私,免受外界侵擾。
網路越來越發達,信息越來越爆炸,企業想要的越來越多,當已經成為生活一部分的app開始要他們不需要的信息時,弱勢的我們只能認了,民法典對隱私和個人信息的進一步保護,將會給那些大公司提出更多更規范的要求。
3.精神損害,將進一步更新
人格權被侵犯所帶來的損害很難評估,固有的法律規定也不夠全面,人格權編獨立成編後,將會推動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完善,那時對人的保護將更全面。
❺ 民法典如何影響大學生的生活
法律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與我們的大學生活息息相關,它被稱為"社會生活網路全書",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如果說憲法重在限制公權力,那麼民法典就重在保護私權利,幾乎所有的民事活動大到合同簽訂、公司設立,小到繳納物業費、離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❻ 民法典將如何影響你的生活
法律分析:民法典制定的影響在於:1、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現實法律需要;2、推進了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3、完善了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