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國垃圾處理現狀
行業發展現狀
——生活垃圾處理總體市場規模:市場規模超500億
據垃圾焚燒市場規模測算邏輯,前瞻對於垃圾焚燒市場進行了詳細測算。結合垃圾焚燒技術在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佔比,前瞻倒推出生活垃圾處理行業總體市場規模變動情況。
根據測算數據,2011-2020年我國生活垃圾處理行業市場規模呈現波動上升趨勢,2020年我國生活垃圾處理行業市場規模為582.78億元,同比增長2.49%。
❷ 中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現狀
中國生活垃圾處理現階段主要是以衛生填埋為主,占處理量的78%左右,而且垃圾分類細分不強,沒有形成較有效地循環利用的路線。
我國生活垃圾處理處於較初級階段,從源頭到最終的處理有很多需要規范的地方,如分類、循環利用、處理方式等。中國現階段主要是針對已產生垃圾的處理,對於類似美國控制垃圾產生源頭的理念並沒有在技術路線中體現,而且處理的方式相對較單一,主要是衛生填埋的方式,由於分類不細化,導致資源的回收利用率非常的低。
近幾年我國生活垃圾處理發展較快,截止2010年,我國生活垃圾產生量達到2.51億噸,而清運量為1.58億噸,相當於產生量的62.94%,處理量為1.23億噸,相當於產生量的49%,清運量的77.85%,將近一半的生活垃圾都處於未處理或者簡單處理的狀態,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❸ 人們是如何處理生活垃圾的
1.填埋處理,操作簡單,可以處理所有種類的垃圾,但是會污染大氣、水源、土壤等資源;
2.堆肥處理,一般處理生活垃圾,但是不能處理重金屬垃圾,有助於改善土壤;
3.焚燒處理,可以減少佔地,但是會有大氣污染。
❹ 生活垃圾處理的國內現狀
中國生活垃圾處理現階段主要是以衛生填埋為主,占處理量的78%左右,而且垃圾分類細分不強,沒有形成較有效地循環利用的路線。
我國生活垃圾處理處於較初級階段,從源頭到最終的處理有很多需要規范的地方,如分類、循環利用、處理方式等。中國現階段主要是針對已產生垃圾的處理,對於類似美國控制垃圾產生源頭的理念並沒有在技術路線中體現,而且處理的方式相對較單一,主要是衛生填埋的方式,由於分類不細化,導致資源的回收利用率非常的低。
近幾年我國生活垃圾處理發展較快,截止2010年,我國生活垃圾產生量達到2.51億噸,而清運量為1.58億噸,相當於產生量的62.94%,處理量為1.23億噸,相當於產生量的49%,清運量的77.85%,將近一半的生活垃圾都處於未處理或者簡單處理的狀態,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根據「十一五」和「十二五」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投資分配圖來看,「十一五」更重視無害化處理設施的新建和收轉運建設,「十二五」對垃圾分類等前端工作都有所涉及,說明國家對生活垃圾處理行業的發展會慢慢的向前端處理傾斜,比如說直接的回收利用、如何減少垃圾的產生量等。
❺ 垃圾分類現狀是什麼
中國目前垃圾分類現狀如下:
一、垃圾回收設施分類過於簡單
現在街道上隨處可見垃圾桶大多分為兩類:河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也有的劃分為三類: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以及其他垃圾。不管是怎樣的分類普遍存在著分類指導圖例不明確或缺失的問題。隨著城市化的加劇垃圾成分趨於復雜,可回收的垃圾種類也趨於復雜。
一般而言城市垃圾中可回收物主要有廢紙、玻璃、塑料、金屬、織物等。如果分類過於簡單,垃圾桶上僅有一個可回收的標識很難引導人們去完全分清垃圾可回收的種類,導致垃圾分類帶來麻煩。
二、居民垃圾分類知識比較缺乏
這是制約垃圾分類回收的重要因素之一:垃圾分類投放需要兩方面的因素配台一方面需要有完善而細致的垃圾回收設施另一方面需要居民有全面的分類知識,這樣才能做到一一對應真正實現垃圾完全分類回收。
三、生活垃圾分類政策法規不健全
生活垃圾分類政策法規不健全導致垃圾分類投放行為不具很強的約束力。政策法規.上的約束力是和居民個人意識聯系在一起的。如果將合理的垃圾分類投放制度寫進國家的政策法律法規里將會使垃圾投放制度具有強大的約束力,個人分類投放的意識也會增強。
四、管理體制不能滿足目前垃圾分類回收的要求
我國現行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體制是從20世紀80年代逐漸形成的垃圾分類回收是在政府主導下由環衛部門主導的事業單位負責:這種體制缺少群眾的參與很難實現大范圍的統一行動也制約了垃圾產業的市場化和產業化發展。
垃圾分類的作用:
1、減少佔地
減少佔地是垃圾分類的好處之一,生活中的垃圾有很多不易降解的物質,會導致土地受到嚴重侵蝕。垃圾分類的作用就是去掉可回收、不易降解的垃圾,可有效減少60%以上的垃圾,降低垃圾佔地面積。
2、減少污染
生活中有部分垃圾會含有毒物質,例如含有金屬汞、鎘等有毒物質的廢棄電池,這類垃圾直接掩埋處理會對水資源、土地資源造成嚴重污染。廢棄的塑料被動物誤食後,還可能會造成動物死亡,而垃圾分類可以減少污染帶來的危害。
3、變廢為寶
生活中30%~40%的垃圾都可以進行回收利用,例如我國每年使用的塑料快餐盒多達40億個、一次性筷子數十億雙,這些垃圾占生活中垃圾的8%~15%,而每1噸廢塑料可回收提煉600公斤柴油,每回收1500噸廢紙,可重新生產1200噸紙。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垃圾分類
❻ 我國生活垃圾處理的主要問題在哪裡
1.城市生活垃圾混合收集,後續處理難度大
2.處理設施嚴重缺乏,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很低
3.處理手段落後,環境污染嚴重
4.產業政策尚不夠明確
❼ 關於垃圾分類的現狀
——生活垃圾處理能力超過127萬噸/日
「十三五」期間,各地穩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積極開展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設施建設,大力推行焚燒處理,進一步健全收運體系,推動生活垃圾處理能力顯著提升,處理結構明顯優化,為推進行業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從2019年12月1日起,《生活垃圾分類標志》正式施行,46個重點城市的城區范圍內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截止2020年底,46個重點城市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先行先試、示範引導,居民小區覆蓋率達到86.6%。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生活垃圾處理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❽ 目前我國生活垃圾處理現狀是什麼樣的
我國人口眾多,是垃圾產生大國,根據住建部發布的城市垃圾統計數據,我國城市垃圾產生量已經大於兩億噸,還有一千五百多個縣城也產生了接近0.7億噸的垃圾。至於村鎮垃圾方面,由於村鎮數量太分散,暫無准確的統計數據。一定程度上來講,有無統計數據與實際管理水平、處理水平直接相關,沒有數據的地方一般還沒有開始處理。總體來看,我國生活垃圾產生量在四億噸以上。
目前,我國垃圾處理技術運用基本格局如下圖所示。這是從本世紀以來,生活垃圾處理技術的演變情況。可以看到,垃圾焚燒技術的應用有一個快速擴張的過程,從2001年2%的佔比,發展到2015年,已經有了34%。到2020年,這個佔比將超過50%。整體上,垃圾處理技術格局與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保持了同步,也是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❾ 我國生活垃圾處理現狀是怎樣的
固廢處理的三種處理目標
固廢處理工程通常執行的是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三種處理目標。減量化是通過預防減少或避免源頭的廢物產生量;無害化是對廢物進行無害化處理減少毒性;資源化是指對於源頭不能削減的廢物和消費者產生的廢物加以回收、再使用、再循環,使它們回到經濟循環中去。發展中國家以無害化為主,經濟發達國家一般以資源化為主。我國目前已無害化為主,隨著行業技術的發展和國家政策的引導,我國逐步向固廢資源利用發展。
註:統計口徑為我國城市中正在運行的生活垃圾焚燒無害化處理廠數量。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生活垃圾處理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