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家寶寶差半個月三周歲,自從上了幼兒園每個月都要感冒發燒一次,每次都要打幾天點滴才好,都是病毒性…
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
2. 一歲寶寶莫名其妙發燒怎麼回事
1歲的寶寶突然發燒並無其他症狀,很可能是因為嬰兒的血液,早已被細菌或病毒感染,此時需要到醫院門診對血液進行化驗,找出具體原因。家長還應讓孩子多喝溫水,補充身體內的能量,減少食用辛辣刺激性食品。有些小嬰兒長期消化不良也可引起發熱。
不管是什麼原因引起發熱,都必須採取有效的退熱葯,比如使用專業的退熱貼,或者用溫和的酒精對小嬰兒的身體進行擦拭。在體溫早已高於38.5度的時候,還要找兒科醫生進行有效的治療,此時除開每天按時口服葯,還要打點滴,幫助病情迅速恢復。
日常生活中,要多帶著小寶寶做各種戶外健身運動,多曬曬太陽,這樣才能使小寶寶的抗病能力得到合理的提高。母親在製作食品的時候,也需要花銷一些思想,不能長時間地選擇高熱量高熱量的食物,要馬上吃一些新鮮的綠色蔬菜和水果,還要讓小嬰兒每天按時睡覺,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
夏季兒童發燒怎樣預防
夏天天氣炎熱,病菌繁殖較快,而且數量龐大。對於免疫力較弱的孩子來說,夏天是比較有磨練的時候,感冒咳嗽是很常見的。那如果防止孩子在夏天發燒呢?
首先,每天讓孩子有足夠的睡眠時間,不同年齡的孩子每天睡眠的最佳時間是不同的,家長們要根據孩子的年齡來進行分配。足夠的睡眠可以提高寶寶的身體免疫力,增強抵抗力,發燒感冒也會少一些。
其次,家的窗戶要經常開著,保持室內良好的自然通風,不讓細菌快速繁殖。
三是多帶寶寶出來鍛練,大白天比較熱,可以在傍晚帶寶寶出來溜達。假設嬰兒年齡較大,可以帶嬰兒去游泳。
3. 一歲的孩子怎樣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讓孩子受益終生
(一)習慣始自生活點滴
三四歲之前是寶寶養成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從出生那天起,孩子就開始通過各種各樣的行為應對生活的挑戰,最初他們主要依靠先天反射,以後慢慢嘗試和模仿新的辦法,一點一點建立起獨特的行為模式。寶寶的每一個舉動都會產生一個結果,這個結果反饋回來,促使寶寶維持或者改變行為方式,這樣一個過程不斷重復,印刻在孩子的腦子里漸漸就會形成習慣。
比方說,寶寶天生敏感,拉了尿了出汗了,尿布或衣服貼著身體不舒服,他總是不停地哭鬧,引得家長每次都須盡可能快的幫他換掉。長大一些見到衣服臟了,寶寶主動告訴家長,馬上就可以換上干凈衣服並得到表揚,久而久之孩子就養成了愛干凈講衛生的好習慣。再比如鬧鬧,開始尿在地上的時候,聽到媽媽笑著說「看你這個小壞蛋,又給媽媽畫地圖了」,他還以為是表揚,漸漸從無意的行為變成了故意的舉動,後來這樣的行為遭到了家長的懲罰,被冷落到一邊的他,發現只有四處拉尿才能立刻引來家長的關照,不經意間就形成了隨處便溺的壞習慣。
生活的點滴表面上看不起眼,但家長的反應和態度卻會對寶寶產生很大的影響,將來孩子是仔細還是馬虎,做事有條理還是雜亂無章,喜歡讀書還是討厭學習,樂於交往還是我行我素,許許多多的習慣都是通過生活小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斷積累而養成的。
(二)習慣養成不易改
人的行為有一種定式傾向,就是喜歡用熟悉的動作、語言和思維去處理事務,因為熟悉的辦法最省力,小孩子也不例外。有的孩子挑食,最初常常是偶然因素,看到某些東西沒食慾或者吃了不舒服,以後見到它們第一反應就是拒絕,時間一長挑揀慣了,有些食物就再也吃不進了。
養成習慣需要相對長期的過程,但習慣一旦形成改起來可就難了。同一種行為不斷重復,在大腦中漸漸形成固定的神經迴路,這種反應模式就會固定下來,難以甚至無法改變。就像小孩子學結巴,開始是因為好玩,等到自己變成口吃,若不盡早強化治療將致終生無法糾正。俗話說:山河易改秉性難移。家長一定要從小注意,防止寶寶養成壞習慣。
(三)培養良好習慣讓孩子受益終生
良好的習慣可以讓孩子受益終生,不良的惡習則會貽害孩子一生。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對寶寶進行早期教育的最重要內容之一,家長必須高度重視並從以下幾方面付諸行動。
1、極鼓勵和誇獎寶寶良好的行為;
2、對孩子的不良表現進行一貫的冷淡或限制;
3、以身作則為寶寶樹立模仿的榜樣;
4、請孩子監督檢查家長的壞習慣;
5、有意識的引導和培養寶寶良好的行為模式。
家長應該從大處著眼重視良好習慣的培養,從小處著手在日常生活中檢點寶寶的行為和自己的表現,有意識的引導寶寶發展良好的行為模式。只要鬧鬧的家長從現在開始,冷淡他隨處便溺的表現,要求他定時坐盆大小便,同時鼓勵鬧鬧跟姥姥一起收拾玩具,並及時表揚他的進步,相信用不了多久,鬧鬧就會用行動證明自己是個真真正正的好孩子。
還要注意培養孩子: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學前准備中,讓他們學會自己鋪床疊被,自己起床,脫穿衣服、鞋、襪,學會洗臉、洗腳、漱口、刷牙,學會擺放、洗刷碗筷、端菜盛飯,收拾飯桌等。家長應當要求孩子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學點簡單的勞動技能,會開、關門窗,掃地、擦桌椅,會自己取放玩具、圖書、其他用具等。
●教孩子自我管理
經常聽到家長抱怨,孩子不會整理書包,書包里亂得像「紙簍」,只好父母代勞。其實壞習慣的成因就是學前期家長包辦一切,未能培養起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從現在開始,就讓孩子自己整理圖書、玩具,收拾書包和生活用品等;要懂得愛護和整理書包、課本、畫冊、文具;學會削鉛筆、使用剪刀、鉛筆刀、橡皮和其他工具,並能按老師的要求製作簡單的玩教具等。
●孩子生活規律化
4. 小孩子整天無所事事,怎麼弄啊
逐漸放手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過於懶惰,是因為他自己的事情都被大人給做完了。比如起床上學本來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可是都成了家長們的事情。從現在開始,逐漸放手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幫助孩子樹立人生的目標。
孩子過於懶散,是因為他沒有明確的努力方向,不知道每天為什麼而活著,自然精神狀態不好,沒有動力。家長要盡早幫助孩子樹立人生的目標。
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雖然現在的教育是提倡快樂學習,但是孩子如果沒有一技之長是很難在社會立足的,也會有太多空閑時間無所事事而懶散。家長要用心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挖掘孩子的潛力。
家長樹立積極向上的正面形象。
孩子過於懶散,有可能是學著長輩的樣子,家長如果每天睡到中午才起床,孩子自然也會懶床成習慣,時間長了自然懶散了。家長要給孩子樹立積極向上的榜樣。
給孩子建立科學的價值觀。
有的孩子小小年紀就吃不了一點苦,錯誤的認為人來到世界上就是要享受人生的,一點都不想付出勞動,整天懶散。家長要幫助孩子建立科學的價值觀,告訴孩子人生不是享樂。
肯定孩子的進步。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不能太過於嚴厲,總是以打壓的形式教育孩子,孩子自然會心灰意冷不願意再努力向上而懶散。家長應該掌握教育的度,既不嬌慣孩子,又要時時鼓勵孩子,看到孩子的進步,肯定孩子的點滴進步,給孩子信心。
5. 小孩上幼兒園,最近一直發燒咳嗽,都打了六天的點滴了還不見好轉,我該怎麼辦,誰來幫幫我,謝謝
是不是支原體感染呀
6. 一周歲寶寶脖子上有淡紅色針尖大的點 怎麼回事
你好,這多是小兒濕疹,是由於孩子對蛋白質過敏引起的,嬰兒時期的濕疹主要是對奶粉或母乳中的蛋白質過敏引起的,如果不是很嚴重,可以不用治療,1歲半以後會自然好轉。如果濕疹嚴重,可以塗濕疹膏來緩解症狀。但是含有激素成分葯膏不可以長期使用。等濕疹好點以後。
用氧化鋅軟膏每天給寶寶擦。這就需要媽媽在護理方面...非常注意。
7. 寶寶2周歲了還幾乎不會說話,這是不是有自閉傾向呢
寶寶2周歲了還幾乎不會說話,這是不是有自閉傾向呢?

3.兩歲的孩子不說話就懷疑是自閉症,可能缺乏科學依據。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語言發展有時會有差異。有些孩子可能運動發育較快,語言發育較晚,這在臨床上是客觀存在的。孩子晚開也和環境有關。有些孩子可能處於相對封閉的環境中,與外界的交流可能較少。有時候,家長可能會忽視與孩子在這方面的互動,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有些孩子說話晚了確實要思考自閉症的可能性,但如果能通過眼神交流或交流來理解和體會與外界的反應和互動,這種可能性就少了。
8. 1周歲寶寶總流口水是怎麼回事(沒有口瘡)
長牙齒正常的,就是要及時換口水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