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帝企鵝的習性
習性:
帝企鵝是群居性動物,飲食和居住都由很多個體聚集在一起。
每當惡劣的氣候來臨,它們會擠在一起,防風禦寒,以獲得最大的保護。
帝企鵝活動時間不固定,白天夜晚都有可能,帝企鵝的活動區域主要有兩處,一處為飲食區,一處為居住或繁殖區,在大洋中,它們常年往來於這兩個區域。
僅在每年的1月到3月,帝企鵝會分散到大洋中,分成小群進行捕食。
帝企鵝可以潛入水底150至250米,最深的潛水記錄甚至可達565米。在水下,它們最長能屏住呼吸20分鍾。
它們的遊行速度為時速6到9千米,爆發速度可達到時速19千米。
它們常用的一種捕食方法是潛入水底50米左右,然後在那裡的浮冰下表面捕食貼近冰面遊行的南極魚(Pagothenia borchgrevinki),一般捕食五六次後再浮出水面進行呼吸。
(1)帝企鵝生活在哪裡擴展閱讀:
帝企鵝的棲息環境:
南極是地球盡頭都是冰凍大陸,由於氣候極端惡劣,只有最耐寒的動植物能在那兒生存,其中以帝企鵝最令人嘆為觀止,它們居住在橫貫南極的山脈,羅斯海、羅斯冰棚的交接處,那裡是飽受寒風摧殘的科茲岬。
在短暫的夏季,野生動物群集科茲岬,海鳥在海中飽餐之後,聚集在解凍的大地孵卵。
體型較小的阿德利企鵝在夏季來到此地,它們好像總是吃不飽。等到夏季結束,阿德利企鵝因飽食魚、烏賊等,小而結實的身體愈加豐滿。
2. 企鵝生活在什麼地方
企鵝通常住在赤道以南,在遙遠遙遠的南極洲沿岸冰冷的洋里,那兒住著最多的企鵝。企鵝的棲息地因種類和分布區域的不同而異:帝企鵝喜歡在冰架和海冰上棲息;阿德利企鵝和金圖企鵝既可以在海冰上,又可以在無冰區的露岩上生活;在亞南極的企鵝,大都喜歡在無冰區的岩石上棲息,並常用石塊築巢。
有些企鵝住在寒冷地方,有些企鵝住在熱帶地方。但企鵝其實並不喜歡熱天氣,只有在寒冷的氣候中,它們才會快活。
(2)帝企鵝生活在哪裡擴展閱讀:
實際上,很久以前,北極地區曾經生存過一種企鵝,只是現在滅絕了。這種企鵝,人稱「北極大企鵝」,身高60厘米,頭部棕色,背部的羽毛呈黑色,很像穿著夜禮服的外國紳士。它們生活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加拿大和俄羅斯北部的海流地區,以及所有北極和亞北極的島嶼上。最多時,數量曾達幾百萬只。
除了南極洲以外,在南半球的許多海島上,甚至在位於赤道附近的加拉帕戈斯群島上也有企鵝的分布。然而,在同樣氣候酷寒、冰雪茫茫的北極地區,卻看不到企鵝的影子,這一現象頗令人費解。
參考資料:網路-企鵝
3. 帝企鵝生活在哪
皇帝企鵝(Aptenodytes forsteri),簡稱帝企鵝,是現存企鵝家族中個體最大的,是企鵝世界中的巨人。一般體高在90厘米以上,最大可達到120厘米,體重達30~40公斤。在亞南極島嶼,有一種企鵝以前被認為是最大的企鵝,英語名稱是「King Penguin」,「King」意即國王,譯成中文,名為王企鵝。後來,在南極大陸沿海又發現了一種大型企鵝,比王企鵝還高一頭,於是給它取名為「Emperor Penguin」,「Emperor」意即皇帝,這就是「帝企鵝」得名的來歷。
帝企鵝身披黑白分明的大禮服,喙赤橙色,脖子底下有一片橙黃色羽毛,向下逐漸變淡,耳朵後部最深,全身色澤協調。在南極冰川,成群的帝企鵝聚集在一起,熱鬧非凡,而又秩序井然。金色的太陽將碧藍的「宮殿」照耀得輝煌壯麗,千萬只帝企鵝好象神秘國度的臣民,一個個穿著全黑的燕尾服和銀白色的襯衣長褲,脖子上再系一個金紅色的領結,精神飽滿,舉止從容,一派君子風度。
帝企鵝個個都長得很健壯,這是因為大海里的魚蝦和頭足類動物取之不盡,使帝企鵝們都能夠「豐衣足食」。帝企鵝的游泳速度為5.4~9.6公里/小時。平均壽命19.9年。帝企鵝在南極冬季嚴寒的冰上繁殖後代,雌企鵝每次產1枚卵,由雄企鵝孵卵。主要敵害有豹海豹、虎鯨等。
帝企鵝分布在南極大陸位於南緯66~77度之間的許多地方,例如靠近威德爾海的科茨地和靠近羅斯灣的維多利亞地,都有相當數量。不過,帝企鵝現存數量也僅有十萬只。
4. 企鵝在哪裡生存
企鵝通常住在赤道以南,人跡罕至的地方才能看見它們。有些企鵝住在寒冷地方,有些企鵝住在熱帶地方。但企鵝其實並不喜歡熱天氣,只有在寒冷的氣候中,它們才會快活。所以,在遙遠遙遠的南極洲沿岸冰冷的洋里,那兒住著最多的企鵝。企鵝的棲息地因種類和分布區域的不同而異:帝企鵝喜歡在冰架和海冰上棲息;阿德利企鵝和金圖企鵝既可以在海冰上,又可以在無冰區的露岩上生活;在亞南極的企鵝,大都喜歡在無冰區的岩石上棲息,並常用石塊築巢。
5. 帝企鵝每天睡多久帝企鵝住在哪
帝企鵝分布在南極大陸位於南緯66~77度之間的許多地方,例如靠近威德爾海的科茨地和靠近羅斯灣的維多利亞地,都有相當數量。不過,帝企鵝現存數量也僅有十萬只。
在南極沒有夜晚只有白晝,但是科學家說帝企鵝仍有準確的睡覺生物鍾。
6. 企鵝生活在哪裡
企鵝常常被人們說是南極的象徵,但企鵝最多的種類卻分布在南溫帶,其中南大洋中的島嶼,南美洲和紐西蘭都比較多。
企鵝通常有6種,它們是:
楔翼總目(Impennes)又叫企鵝總目, 只包括企鵝目(Sphenisciformes)企鵝科(Spheniscidae),包括6屬18種企鵝。全部為不會飛翔而擅長游泳和潛水的海洋鳥類。體羽呈鱗片狀,均勻分布於體表,骨骼沉重,胸骨有發達的龍骨突。企鵝通常被當作是南極的象徵,但企鵝最多的種類卻分布在南溫帶,其中南大洋中的島嶼,南美洲和紐西蘭都比較多,在這里有6屬13種企鵝營巢,其中有2個屬限於澳新地區,而企鵝中最大的屬角企鵝屬也是以澳新地區為分布中心。企鵝第二大屬環企鵝屬則主要分布於亞熱帶和熱帶地區,甚至可到達赤道附近,而在南極大陸沿岸營巢的企鵝只有2屬4種,亞南極有2屬2種,而真正在南極大陸越冬的則只有皇企鵝。
王企鵝屬(Aptenodytes):有兩種,是最大型也是最漂亮的企鵝。皇企鵝,身高一米以上,體重可超過30千克,是唯一在南極大陸沿岸一帶過冬的鳥類,並在冬季繁殖,皇企鵝每次只產一枚卵,孵化時由雄企鵝將其放在兩腳的蹼上並用肚皮蓋住,此其間,雄企鵝停止進食,完全靠脂肪維持生命,直到幼企鵝孵出,其體重可減輕1/3。王企鵝,體型稍小些,嘴則比較長,顏色更加鮮艷,主要分布於南大洋一帶及亞南極地區,最北可到紐西蘭一帶。
皇企鵝Aptenodytes forsteri
阿德利企鵝屬(Pygoscelis):有3種。巴布亞企鵝,又叫金圖企鵝,分布於南極半島和南大洋中的島嶼島嶼上。阿德利企鵝,數量最多的企鵝,可在南極見到大規模的群體,游盪於南極有浮冰的水域。南極企鵝,又叫帽帶企鵝,主要分布於南極一帶,有時游盪到南極以外。
巴布亞企鵝Pygoscelis papua
南極企鵝Pygoscelis antarctica
長冠企鵝Eudyptes chrysolophus
角企鵝屬(Eudyptes):企鵝中種類最多,分布最廣的一屬,有6種,頭部有黃色羽冠,在陸地上活動比較敏捷,在紐西蘭的有些種群可進入森林。鳳冠企鵝,分布於紐西蘭一帶。響弦角企鵝,分布於紐西蘭的斯內斯群島。豎冠企鵝,分布於紐西蘭一帶水域。史氏角企鵝,分布於澳大利亞的麥闊里島。冠企鵝,分布於南美洲南部及南大洋一帶。長冠企鵝,分布於南大洋一帶及亞南極地區。
黃眼企鵝屬(Megadytes):只有一種,即黃眼企鵝,分布於紐西蘭南島一帶。
黃眼企鵝Megadyptes antipodes
白鰭企鵝屬(Eudyptula):有兩種,是最小型的企鵝。小鰭腳企鵝,又叫仙企鵝,分布於澳大利亞到紐西蘭一帶,其中澳大利亞菲利浦島的小鰭腳企鵝每年9-10月下午8:05准時登陸,成為一大奇觀。白翅鰭腳企鵝,分布於紐西蘭南島東部,有時被並入小鰭腳企鵝。
小鰭腳企鵝Eudyptula minor
企鵝屬(Spheniscus):也稱環企鵝屬,有4種,是分布最靠北的企鵝。企鵝又叫斑嘴環企鵝或黑足企鵝,產於南非。洪堡企鵝或洪氏環企鵝,產於秘魯一帶的南美洲西海岸。麥哲倫企鵝或麥氏環企鵝,產於南美洲南部。加島環企鵝,產於赤道附近的加拉帕哥斯群島。
斑嘴環企鵝.demersus 洪氏環企鵝S.humboldti 麥氏環企鵝S.magellanicus 加島環企鵝S. mendiculus
7. 企鵝生活在哪裡
企鵝是南極的象徵。這些步態蹣跚、身穿燕尾服的高傲的「南極紳士」,千萬年來在南極這塊神秘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企鵝可說是一種古老的游禽,在南極未披上冰甲之前,它們就已經在那裡定居了。隨著南極氣候的變化,企鵝練出了一套抵禦嚴寒、與冰雪抗爭的本領。它們或在冰雪上行走,或在冰冷的海水中疾游,與冰天雪地結下了不解之緣。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企鵝主要生活在南極大陸和南設得蘭群島上,但也隨著寒流向北分布,在非洲能達到南緯17度,在澳洲可達到南緯38度,個別種類還可延伸到拉丁美洲的赤道附近。在南非南部的沿海島嶼,在澳大利亞的東南海岸和紐西蘭的西海岸,甚至在赤道附近厄瓜多的加拉帕戈斯群島上,都有企鵝的蹤跡。
全世界共有企鵝近20種,在南極大陸就有帝企鵝、阿德利企鵝、金圖企鵝、帽帶企鵝、王企鵝、喜石企鵝和華浮企鵝等7種,其餘10多種分布在各大洲南部海岸和沿海島嶼上。
企鵝個體長約65厘米,體羽皆白黑色,腹部白色並雜有一或二個黑色橫紋,皮下脂肪甚厚。兩翼成鰭狀,羽毛細小呈鱗狀。企鵝的繁殖是在極惡劣的氣候條件下進行的,企鵝的卵由雄企鵝在氣溫低至-60℃的冬季孵化,有的也換班孵卵,孵化期為2個月,10月份開始,到12月底孵出小企鵝為止。企鵝戀巢愛子是有名的,有時也偷鄰居的卵,霸佔其他企鵝的巢,把別的小企鵝奪過來撫養。因此,作「父母」的企鵝一刻也不肯離開自己的孩子。企鵝營造巢穴使用的材料是它唯一搬得動的鵝卵石,為了建造直徑大約10厘米的巢穴,企鵝「夫婦」必須四處尋找足夠的石塊。生物學家認為,有沒有足夠的小石塊常常是制約企鵝繁殖的一個因素。企鵝對居住的地方很挑剔,最佳地段是離危險最近的中心地帶。當然,爭斗是非常激烈的,新加入的企鵝只能在棲息地外圍安家。在殘酷的競爭中,雄企鵝為了爭奪巢穴,常常大打出手。而雌企鵝則只需爭奪「情人」便萬事俱備了。每一群企鵝總有一些找不到伴侶的「單身漢」,它們只能孤苦伶汀地在島上東游西盪,樣子十分可憐。一般說來,企鵝要游盪3年才能建立一個相對穩定的家庭。企鵝並不是始終實行「一夫一妻」制,交換配偶的事時有發生。一隻幸運的企鵝可以活到14歲。
企鵝身體強健,善於吃苦且攻擊性強,這些習性使它們能在南極嚴酷的自然條件下生存下來。企鵝也有天敵,它就是賊鷗。賊鷗喜歡在企鵝聚居的上空徘徊,找機會弄走窩里的蛋或殺死幼企鵝。但賊鷗的行為總會招來企鵝群起而攻之,使賊鷗落荒而逃。
企鵝不會迷路。科學家在南極捉到5隻成年企鵝,在它們身上做了標記,然後轉移到離巢地1900千米的某海峽附近放掉,10個月後,它們都回到了自己原來的築巢地。企鵝之所以不會迷路,是因為企鵝以太陽作定向標。
企鵝一生吃進數量不少的鱗蝦,其胃中食物幾乎占體重的 1/4以上。這些食物既是企鵝保持體內能量收支平衡所必需,又可顯示出企鵝對外反應的敏感程度。企鵝和人類一樣,屬於食物鏈的頂端,一旦企鵝的處境不佳,如原有食物來源——鱗蝦和海藻受太陽紫外線的影響出現短缺,企鵝將很難馬上找到替代品。這種現象,將使企鵝面臨著嚴重威脅。海嘯對企鵝又是一大威脅,風浪經常打到企鵝築巢的卵石上,以至蛋巢兩失。近年來,海象數量的增加,也給企鵝的產卵帶來不少騷擾。
企鵝是自然界中最叫人喜愛的動物之一,據估計南極企鸚約有幾十億只,是南極洲鳥類中最大的家族。不過第一次見到企鵝的人,似乎很難確定它的分類歸屬。因為企鵝雖然長著鳥的頭和喙,卻不會飛,在陸地上步履蹣跚,一到海里就像一條活蹦亂跳的魚,能以每小時18千米的速度在水中遨遊。所以早期的人們都把它當作雞、獸或長了羽毛的魚,不少人認為企鵝代表著魚和鳥之間的過渡類型。不過當時人們的興趣只是如何把它們打死下鍋入肚,至於如何分類無關緊要。
關於企鵝名稱的由來,幾種版本的說法各不相同,說起來也很有趣。現在我們知道企鵝是一種不會飛的游泳海鳥,人稱「海洋之舟」,其英文名叫Penguin。1588年以前,英文里還沒有這個詞,以後是怎麼來的說法不一,有人說是歐洲人使企鵝舉世皆知的。1520年,葡萄牙探險家麥哲倫率環球探險隊航行到達南美海岸,探險隊員皮加非塔呆滯的神態酷似企鵝,海員們在航行中一看到那些「奇怪的鵝」就喊他的名字,後來「皮加非塔」的近似音Penguin就成為企鵝之名廣泛傳播,並載入史冊。一些歷史學家說,企鵝之名起源於葡萄牙航海家給一種短翅北方大海雀
起的名字,意是「胖子」,因為它有大量脂肪(Penguin)。這種海鳥長得很像企鵝,但它們不是一個家族。後來大海雀滅絕了,Penguin就專指企鵝了。另一些歷史學家則認為,企鵝起源於威爾士語「潘昆」,意思是「白頭烏」,這是不列顛和威爾士漁民們為企鵝起的名稱。企鵝的漢語之名則由它的姿態而得。「企」字在漢語中的原意是「抬起腳後跟站著」,企鵝在陸地上像人一樣站立,當它佇立在海邊或雪地上時,總像是昂首遠望企盼著什麼,所以取名力「企鵝」。
企鵝的祖先會飛嗎?
古生物學研究表明,早在5000萬年前的第三紀就出現了企鵝,但是4500年前的企鵝化石尚未發現,這使企鵝的起源還蒙著幾多神秘,而研究企鵝的起源,總要涉及「不會飛」這一首要線索。是企鵝的祖先本身就不會飛呢,還是企鵝從會飛的鳥進化而來,後來放棄飛行而改營水中游泳的?這一不解之謎長期以來一直激發著科學家們的濃厚興趣。
眾所周知,鳥類是由爬行類進化而來的。1887年科學家孟茲比爾提出一個理論,認為烏類是多元起源的。企鵝是獨立於其他鳥類單獨從爬行類演變來的,它起源於不會飛行的祖先。即企鵝的鰭翅不是變異的翅膀,而是一個爬行類的前肢在水下的直接應用,它沒有經歷過飛翔階段。1981年在日本6個地方曾發現形狀類似企鵝的海鳥化石,體形高大,稱為「公肉鳥」。專家認為,這是距今3000萬年的一種不會飛的原始企鵝,可以說是現代企鵝的祖麥。近年來。鳥類學家在對比研究南半球的企鵝和北半球的海鴉構造。認為企鵝和在美洲沿岸發現的距今3000萬年的海鴉化石之間可能有看起源進化上的密切關系,故有的學者提出企鵝起源於已經滅絕的不會飛行的北大西洋海鴉。盡管海鴉和公肉鳥與企鵝的分布正好相反,一個在北半球,一個在南半球,但其骨骼體形確有許多相似之處,特別是在適應水面游泳和潛水方面。這些發現似乎印證了孟茲比爾的理論,但仍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海鴉、公肉鳥和企鵝的化石幾乎是在同一時代出現,因此很難判斷它們之間的親緣關系。
雖然孟茲比爾的學說有一定吸引力,但動物學家多年積累的研究資料證明,企鵝的祖先是能飛的:企鵝的身體結構上有其會飛翔的祖先留下來的烙印,一直抹不掉。科學家們指出,企鵝的鰭翅是一個變成槳狀的飛翼,其腕和掌骨形成腕——掌聯合結構,這種結構適合於飛羽——翩羽附著,而翮羽正是飛翔所必需的結構。雖然企鵝的翮羽早就消失了,但支撐翮羽的結構依然存在,胸骨的許多特徵也和飛翔鳥相似,比如企鵝的
胸骨有明顯的龍骨突起,這正是飛翔肌肉所附著的地方。
企鵝有一個更突出的特徵是存在尾蹤骨,說明它的祖先可能會飛。鳥類從其晰蠍型祖先那裡繼承了一個鞭狀的長尾巴,由多節脊椎骨組成。在長期流體動力和運動的影響下,尾骨逐漸縮短癒合成一塊小的骨節叫尾蹤骨,用以支持呈扇形排列的尾羽,這是鳥類對飛翔的適應,從最早的始祖鳥到所有現代鳥類都有。企鵝也有尾蹤骨,這無疑是其會飛翔祖先的遺物。翅膀發達的飛翔鳥類都是以喙插在翅下睡覺的,不會飛的鳥用這種姿勢是不適宜的。而企鵝卻以這種姿勢睡眠,說明它和飛翔鳥之間有某種關系。此外,飛翔鳥在飛行中需要迅速調節肌肉的活動及直轄市身體各部的動作,所以小腦發達;而企鵝也有復雜而發達的小腦,這也被看作是其會飛祖先的一個遺跡。
企鵝的演變之謎
毫元疑問。現今的企鵝是由會飛的海鳥進化的。那麼。企鵝究竟何時開始由會飛變得不會飛呢?為什麼會發主這種轉變的呢?有這樣一種假說:在距今2億年前,地球上由若干個大陸地組合而成的岡瓦納古陸開始分裂和解體,南極大陸從中分離出來,開始向南漂移。此時恰巧有一群鳥在海洋上空飛翔,發現漂移的志極大陸是一塊生活樂園,於是就降落到這塊土地上。起初它們生活得很美滿,到這塊土地上。起初它們生活得很美滿,可是好景不長,隨著這塊大陸不斷南移,氣候越來越冷,離溫暖的大陸也越來越遠,鳥兒們飛離這塊地方也是不可能了。不久南極大陸漂移到極地位置,終於蓋上了厚厚的冰雪。原來種類繁多的生物大批死亡,唯有企鵝的祖先活了下來。但它們在冰雪茫茫的陸地上沒有可吃的東西,只好下到海洋里尋找食物。這樣其翅膀就逐漸退化,由會飛變成了不會飛,行走的姿勢也漸漸變成直立的了。隨著歲月的流逝,終於演變成現今企鵝的模佯。
這種說法雖然有點離奇,但也不是無中生有,多少有些科學根據。古生物學家曾在南極洲發現過類似企鵝的化石,它具有兩棲動物的特徵,高約1米,體重約9千克,這也許就是企鵝的祖先。由於缺乏足夠的骨骼化石證據,對企鵝的起源及其演變之謎的科學解釋,目前動物學家仍處於猜測階段,相信以後會揭開這個謎的。
8. 帝企鵝的生活習性
南極企鵝喜歡群棲,一群有幾百隻,幾千隻,上萬只,最多者甚至達10~20多萬只。在南極大陸的冰架上,或在南極周圍海面的海冰和浮冰上,經常可以看到成群結隊的企鵝聚集的盛況。有時,它們排著整齊的隊伍,面朝一個方向齊步走,好像一支訓練有素的儀仗隊,在等待和歡迎遠方來客;有時它們排成距離、間隔相等的方隊,如同團體操表演的運動員,陣勢十分整齊壯觀。
帝企鵝是群居動物,無論是覓食和築巢都聚集成群體。在惡劣天氣里企鵝們擠在一起互相保護。全年大部分時間都活躍在築巢區和海洋的覓食區之間。從1月到3月,帝企鵝擴散到海洋,旅遊和覓食。據估計,至少有25萬只帝企鵝,分布到多達40個獨立的南極地區。 帝企鵝的天敵主要敵害有豹海豹、虎鯨等。在南極的夏季,帝企鵝主要生活在海上,它們在水中捕食、游泳、嬉戲,一方面把身體鍛煉得棒棒的,一方面吃飽喝足,養精蓄銳,迎接冬季繁殖季節的到來。在冬季里,帝企鵝每天都有外出「放風」的機會,它們會趁機活動活動筋骨。
游泳速度為每小時6-9公里,甚至可以實現高達每小時19公里的短距離飛速。要潛到約50米的海面下,在那裡可以很容易地發現冰海中的鮮魚,在海洋表面逆流而行。然後,再次潛水和浮出水面呼吸,重復上述步驟。他們還可以在冰的裂縫中吹泡,將隱藏的魚逼出來。
在捕食區內,帝企鵝會反復潛入海底深處尋找食物。它們通常下潛到150-250米,有最深潛水達565米的記錄。可以屏住呼吸在水下時為15-20分鍾。帝企鵝通常以大海中的魚蝦和頭足類動物為食。 在陸地上,帝企鵝或是靠雙腳搖搖擺擺行走,或是用腹部緊貼冰面滑行,在南極的冬季來臨之前,一般每年的4月至5月間,成年帝企鵝要在南極浮冰區走出50至120千米,搬至繁殖區生活。為了抵抗寒冷,帝企鵝群經常要緩慢前行。
帝企鵝主要以甲殼類動物為食,偶爾也捕食小魚和烏賊。它是唯一一種在南極洲的冬季進行繁殖的企鵝。在野生環境,帝企鵝壽命一般在10年左右,個別壽命可達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