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問一下這是什麼甲蟲
題主的圖是一張網圖,搜索結果顯示圖中的甲蟲是南洋大兜蟲。

南洋大兜蟲(網路圖片)
❷ 南洋大兜蟲的介紹
南洋大兜蟲也稱為阿特拉斯大兜蟲,指的是節肢動物們,真節肢動物亞門,昆蟲綱,有翅亞綱,鞘翅目,多食亞目,金龜科,犀金龜科的一種昆蟲。以希臘神話中的持天巨人阿特拉斯命名,是大型甲蟲之一。
屬於夜行性甲蟲,具有很強的趨光性,通過卵生方式繁殖,成蟲平均身長:雄性50~140mm,母蟲40-70mm,廣泛分布於整個東南亞地區。因有三個角又被習慣叫做三叉戟犀金龜。

(2)南洋大兜甲蟲生活在哪裡擴展閱讀
南洋大兜蟲形態特徵:體大型。體橢圓形或長橢圓形,色暗。唇基、額部具角狀或瘤狀突起,上齶發達,端部外露,觸角10節,棒狀部3節。前胸腹板在前基節之間有柱狀或其他形狀的垂突,小盾片斜三角形。鞘翅縱肋可見,或有成對刻點列,臀板外露。
前足基節橫形,後足脛節有2端距。性二態現象顯著,雄蟲頭部、前胸背板常有強大的角狀突起,或形狀不一的突起或凹陷,雌蟲則簡單。成蟲植食性,取食林木或作物葉片,幼蟲生活在土中,植食性兼腐食性。分布廣泛,多分布於熱帶地區。
❸ 夏天裡有哪些奇異的蟲子
炎炎夏日,萬物繁盛。這個時節,昆蟲們到達了一年中最鼎盛的時期,其中,最威武雄壯的甲蟲家族也活躍起來啦,它們被譽為夏天裡的「鎧甲勇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揭開甲蟲家族勇士們的神秘面紗!探訪這些夏日裡可愛的「盔甲小精靈」吧!
甲蟲,俗稱甲殼蟲或金龜子。科學上稱謂鞘翅目(拉丁學名Coleoptera),是昆蟲綱中最大的類群。目前全世界的甲蟲有182個家族,總計40萬種左右,超過地球上所有其他動物的總合。甲蟲之所以在地球上如此繁盛和成功,全靠甲蟲背上那副堅硬的盔甲。
森林裡的犀金龜
夏日裡出名的威武大力士就是犀金龜。犀金龜是甲蟲家族裡一類著名的觀賞昆蟲,因為體型巨大、形似犀牛而得名。犀金龜的雄性大部分頭部帶有巨大的角突,而雌性則沒有角突。
犀金龜在東南亞和南美洲種類非常多,且體型巨大。在東南亞最常見的犀金龜是南洋大兜蟲,它碩大而黝黑的身體,巨大的胸角和頭角,像極了遠古時期的三角恐龍。小甲蟲們見了常常避而遠之,因此可以說,它們極具震懾力。
沙漠里的擬步甲
甲蟲的吃苦耐勞能力也是很強的,尤其是擬步甲。夏日的沙漠就是一座巨大的燒烤爐,沙表的溫度能達到60~70℃。恐怖的高溫甚至都可以把一個雞蛋烤熟,更別說各種小昆蟲了。

星天牛
天牛是一類中大型甲蟲,最大的特點就是它們具有長長的觸角,特徵非常明顯。天牛是人們熟知的一類昆蟲。
很多人在孩童時期,曾經捕捉或觀察到天牛,對它們產生興趣。當你抓住它時,它的頭部和胸部會互相摩擦,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響,企圖掙脫逃命。不過,在這里要提醒大家,在玩的時候,當心別被天牛強壯的上顎咬到手!那可是真的很疼。
今天,我們認識了威猛的犀金龜、能吃苦的擬步甲、擅長潛水的龍虱、漂亮的大步甲、壞壞的天牛和捕獵能手虎甲,這些還只是甲蟲家族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從恐龍年代就近乎進化完全的甲蟲,其豐富的物種、各異的種群、有趣的本領都讓人著迷,這個夏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探索它們的奧秘吧!
(作者:《知識就是力量》雜志2016年7月刊《甲蟲,夏日裡的「鎧甲勇士」》一文作者,劉曄、王麗麗)
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自知識就是力量微信公眾號「知識就是力量」(ID:knowledge-power)
❹ 長戟大兜蟲是最強的昆蟲嗎
這么說長戟大兜蟲是最強的昆蟲?昆蟲的種類繁多,生物分類學當中,昆蟲綱(Insecta)裡面就分有三十幾個目,長戟大兜蟲屬於鞘翅目(Coleoptera)的金龜子科(Scarabaeidae)大兜蟲屬(Dynastes)昆蟲。
就在金龜子科裡面,南洋大兜蟲屬(Chalcosoma)的南洋大兜蟲的三把戟,可與長戟大兜蟲相媲美:

❺ 甲蟲生活在哪
除了海洋以外,世界各地無論是高山、平原、河川、沼澤、土壤里都有它們的蹤跡。 甲蟲和其它的昆蟲一樣,身體分頭、胸、腹三部,有六隻腳。它們最大的特徵是前翅變成堅硬的翅鞘,已經沒有飛行的功能,只是保護後翅和身體。飛行時,先舉起翅鞘,然後張開薄薄的後翅,飛到空 大力士甲蟲中。它們的幼蟲有的可自由活動,有的常躲在隱蔽處。
❻ 高卡薩斯南洋大兜蟲最大有多大
中文名:南洋大兜蟲
拉丁學名:Chalcosoma atlas(CA/阿特拉斯大兜)
Chalcosoma caucasus(CC/高加索大兜)
Chalcosoma mollenkampi (CM/婆羅洲大兜)
產地分布: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
繁殖方式:卵生
習性:南洋大兜蟲是亞洲體型最大的甲蟲,英文名稱是亞特拉斯甲蟲(Atlas beetle),Atlas是希臘羅馬神話中的巨人天神之一,由此可以想見,南洋大兜蟲在甲蟲類中的地位和身份.它們共有叄個種類,亞特拉斯南洋大兜蟲(C. Atlas),高卡薩斯南洋大兜蟲( C. caucasus)和婆羅洲南洋大兜蟲(C. moelenkampi),其中又以亞特拉斯分布最廣也最為普遍.而高卡薩斯則是體型最大的一種.它們都屬於夜行性的甲蟲,也具有很強的趨光性.在外觀上叄個種類構造與體色都很相似,不仔細看並不容易分辨.有經驗的飼主可以由中央犄角分叉的位置來辨別叄個種類.[1]
成蟲:適宜溫度22~28℃,(CM:16~22℃)壽命約3~6個月。晝伏夜出,取食樹液及水果汁液。
幼蟲:適宜溫度20℃~28℃。幼蟲期12~20個月。
成蟲身長:雄性50~120mm+(綜合)
飼養:
飼養南洋大兜蟲的環境與日常照顧和長戟大兜蟲類似,生活方式也相同,在幼蟲階段生活1.5-2.0年的時間,.經過叄次蛻皮而結蛹.而成蟲的壽命只有4-6個月左右,因此飼養它們也都是由幼蟲著手.幼蟲同樣以腐植土為主食,它們特別需要高蛋白質的食物,才能成長為最大的成蟲.成蟲則以熟透的水果如香蕉蘋果和蜂蜜等為主,當然用一般市售的現成食物會比較方便.飼養成蟲的空間以兩尺寬的直立型飼養缸比較適合,布置數根枯枝榦,底材以20公分深的培養土或腐植土為主.雄性成蟲較具攻擊性,以單獨飼養比較好.
幼蟲基本上也需要一尺半的魚缸大小45X15X15cm的飼養空間,為了避免不必要的互相干擾或傷害,幼蟲還是以 單獨飼養為原則.值得注意的是南洋大兜蟲的幼蟲比較具有攻擊性,在捉取的時候要比較小心,以免遭咬傷.
雌性成蟲並沒有雄蟲的犄角,體型也較小.而雄蟲 交配後一個月左右就會死亡.雌蟲在交配後2-3周就會產卵數次,產卵的底材與飼養幼體的底材相同但是要緊密壓實,雌蟲會鑽入土中產卵,每次產下約7-10顆卵.經過5-6周之後就可以小心將底材挖開尋找孵化的幼蟲.當然也可以在產卵後兩周將卵移出,每顆卵單獨用布丁盒孵育.大體上來說,只要注意保持穩定的飼養環境,要繁殖南洋大兜蟲的難度並不高.繁殖成功的喜悅也是一種無比的享受.
說明:南洋大兜幼蟲生性暴躁,不適合混養。因個體較大,飼養空間要足夠大,長寬都要大於20cm。1.幼蟲有互殘現象,最好飼料:發酵木屑+產卵木塊(發酵深度盡量稍淺),水分約為40~45%
溫度:20~28℃,最好22~26℃
成長時間:雌性約12個月,雄性約15~18個月
飼養難度:中等
盲點:不易出長角成蟲,不知是飼料還是溫度上的問題。
注意:母蟲產後不要過早挖卵,否則會造成爛蛋現象(尤其是CA)
❼ 超大型南洋大兜蟲幼蟲在那裡抓
亞特拉斯南洋大兜蟲(C. Atlas)、高卡薩斯南洋大兜蟲( C. caucasus)、婆羅洲南洋大兜蟲(C. moelenkampi)和安格尼斯南洋大兜(C.engganensis)。
其中又以亞特拉斯分布最廣也最為普遍.而高卡薩斯則是體型最大的一種.它們都屬於夜行性的甲蟲,也具有很強的趨光性.在外觀上叄個種類構造與體色都很相似,不仔細看並不容易分辨.有經驗的飼主可以由中央犄角分叉的位置來辨別四個種類
❽ 甲蟲生活在什麼環境里
甲蟲一般生活在潮濕的環境里。

相關說明
甲蟲和其它的昆蟲一樣,身體分頭、胸、腹三部,有六隻腳。它們最大的特徵是前翅變成堅硬的翅鞘,已經沒有飛行的功能,只是保護後翅和身體。飛行時,先舉起翅鞘,然後張開薄薄的後翅,飛到空中。翅鞘的顏色花樣多變化,有發金光的,有帶條子像虎紋的,有帶斑點像豹皮的,也有的是雜色圖案。有些甲蟲的翅鞘連在一起,後翅退化,不能飛了,如步行蟲。
甲蟲的大小差別很大,小的像尨毛蕈蟲只有零點二五公釐長。最大的像天牛,有二十公分長。雄的甲蟲通常較雌的小。甲蟲的頭部有一對觸角,觸角的形狀,長短不一,大都分為十到十一節。有棍棒狀,鋸齒狀,念珠狀,絲狀,腮葉狀,膝狀等。
雄的觸角比雌的發達。口器的構造適合咀嚼,也有的適合吸食汁液。腹部通常有十節,身體外部有硬殼,前翅是角質,厚而硬,後翅是膜質,但有的節退化或變形,所以只能看到八或九節。
❾ 大兜蟲是怎樣產生的
南洋大兜蟲亦稱之阿特拉斯大兜蟲,以希臘神話中的持天巨人阿特拉斯命名,是大型的甲蟲之一。南洋大兜蟲分布於東南亞馬來西亞的熱帶雨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