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樣防治黃條跳甲
(1)為害特點
黃條跳甲是黃曲跳甲、黃直條跳甲、黃狹條跳甲和黃寬條跳甲的總稱,俗稱地蹦子、土跳蚤。其中以黃曲跳甲分布最廣,為害最重,其幼蟲和成蟲都能為害。成蟲為害時把葉片咬成許多小孔,咬食葉肉留下表皮,形成許多透明小孔。成蟲還為害嫩莖和花蕾。幼蟲主要生活在土中,取食韭菜地下假莖,將假莖表皮蛀成許多彎曲的蟲道,還咬斷須根,使葉片由外向內發黃而萎蔫而死。
(2)發生規律
黃條跳甲一年可發生4~7代,以成蟲在落葉、雜草或土隙中越冬。春天當氣溫達10℃時,便開始活動取食。成蟲善於跳躍,氣溫高時飛翔也強,在中午前後溫度高時活動最盛。有趨光性。卵多產在濕潤的表土層,或韭菜根莖基部。幼蟲孵化後向假莖處移動,咬食表皮,造成植株生長不良,嚴重時全株枯萎死亡。老熟幼蟲在3~7厘米深的土中化蛹。在溫室里,成蟲和幼蟲也都可以發生為害。
(3)防治方法
①農業防治。在播種前或移栽前7~10天,深耕曬壟,能有效改變幼蟲的生存條件,減少蟲源,並有滅蛹作用。在韭菜收獲期,及時清除殘株枯葉和田間雜草,均可減輕為害。
②葯劑防治。當發現植株受成蟲為害時,即行噴葯。噴葯從四周向里,以防外逃。適用農葯有20%殺滅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90%晶體敵百蟲800倍液;當發現植株受幼蟲為害時,即用90%晶體敵百蟲8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灌根。每3~5天一遍,連續3~4次。
Ⅱ 黃條跳甲蟲用什麼農葯特效,黃條跳甲蟲一般什麼時候出來活動
1、可使用印楝素和魚藤酮等生物源產品。2、可以使用印楝素有機肥來做做底肥,發現害蟲時使用阿維菌素·氯蟲苯甲醯胺。3、可使用啶蟲脒加噠蟎靈。4、可用毒死蜱+吡蟲啉灌根處理,每畝用5-10克有效成分。5、可使用50克/升氟蟲腈懸浮劑1500倍+毒死蜱1000倍,來進行噴霧防治。
一、黃條跳甲蟲用什麼農葯特效
1、可使用印楝素和魚藤酮等生物源產品,來防控黃曲條跳甲幼蟲。
2、可以使用印楝素有機肥來做做底肥,然後發現跳甲的時候用阿維菌素·氯蟲苯甲醯胺。
3、可使用啶蟲脒加噠蟎靈,也有較好的效果。
4、可用毒死蜱+吡蟲啉灌根,每畝使用5-10克有效成分。
5、也可使用50克/升氟蟲腈懸浮劑1500倍+毒死蜱1000倍噴霧防治。
6、可選用300克/升氯蟲·噻蟲嗪懸浮劑灌根。
7、可用土壤處理的辦法殺死土壤中黃曲條跳甲的幼蟲和蛹。
二、黃條跳甲蟲一般什麼時候出來活動
1、黃條跳甲蟲活動時間
(1)該蟲在華北地區一年發生4-5代,它們的成蟲在落葉、雜草中潛伏越冬,當春季氣溫達10°C以上時,便會開始活動取食,當氣溫達到20°C時該蟲食量便會增大。
(2)黃條跳甲蟲的成蟲能飛善跳,有趨光的特性。該蟲一般中午前後活動較盛,它的成蟲壽命較長,產卵期可達一個半月左右,致使時代重疊,發生時間並不整齊。
(3)該蟲春秋兩季發生較重,秋季重於春季。在連作重茬、地塊濕度大等條件下利於該蟲重發。
2、黃條條甲蟲的基本信息
(1)白菜黃條跳甲被稱為蹦蹦蟲、土跳蚤、土蹦子,屬於鞘翅目、葉甲科。
(2)國內有10種以上的品種,以危害瓜菜、茄果、豆類作物等較為嚴重的黃寬條跳甲、黃曲條跳甲、黃直條跳甲和黃狹條跳甲等四種較多,在各地均有分布。
Ⅲ 黃曲條跳甲的生活習性
黃曲條跳甲以甘藍、花椰菜、白菜、菜薹、蘿卜、蕪菁、油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為主,但也為害茄果類、瓜類、豆類蔬菜。生活史和習性 黃曲條跳甲在我國北方一年發生3~5代,南方7~8代,上海6~7代。在華南及福建漳州等地無越冬現象,可終年繁殖。在江浙一帶以成蟲在田間、溝邊的落葉、雜草及土縫中越冬,越冬期間如氣溫回升10℃以上,仍能出土在葉背取食為害。越冬成蟲於3月中下旬開始出蟄活動,在越冬蔬菜與春菜上取食活動,隨著氣溫升高活動加強。4月上旬開始產卵,以後越每月發生1代,因成蟲壽命長,致使世代重疊,10~11月間,第6~7代成蟲先後蟄付越冬。春季1、2代(5、6月)和秋季5、6代(9、10月)為主害代,為害嚴重,但春節為害重於秋季,盛夏高溫季節發生為害較少。
發生與環境條件的關系
(1) 濕度 濕度對黃曲條跳甲的發生數量關系最大,特別是產卵期和卵期。成蟲產卵喜潮濕土壤,含水量低的極少產卵。相對濕度低於90%時,卵孵化極少。春秋季雨水偏多,有利於發生。
(2) 溫度 黃曲條跳甲的適溫范圍21~30℃,低於20℃或高於30℃,成蟲活動明顯減少,特別是夏季高溫季節,食量劇減,繁殖率下降,並有蟄伏現象,因而發生較輕。
(3) 食料 黃曲條跳甲屬寡足食性害蟲,偏嗜十字花科蔬菜。一般十字花科蔬菜連作地區,終年食料不斷,有利於大量繁殖,受害就重;若與其他蔬菜輪作,則發生危害就輕。

Ⅳ 大白菜的黃狹條跳甲是怎樣的蟲害呢一般在什麼時候發生
黃曲調跳甲也被稱為黃跳甲、蔬菜跳蚤、黃跳蚤等名字。不僅十字花科蔬菜,還主要危害大豆、甜瓜、茄子等農作物。例如白菜、甘藍、蘿卜、油菜、西蘭花、辣椒、番茄、茄子、大豆、黃瓜等。跳躍甲蟲幼蟲主要蛀食蔬菜的根,成蟲主要危害殘留蔬菜的葉子,白菜的葉子剛展開或剛出土時可能會被黃曲跳甲成蟲啃食,有時被子葉跳動的甲蟲啃食,導致幼苗無法生存,直播的白菜容易發芽。白菜田比較乾旱,不能為黃曲帶跳甲蟲提供足夠的隱蔽和繁殖場所,黃曲跳甲蟲的危害相對較輕。土壤濕度高,氣溫20度左右,對白菜的危害相對較大。由於這個溫度符合春秋兩季的特點,跳甲蟲的損失大部分在秋季和春季相對嚴重。

跳躍盔甲柔軟,喜歡吃葉子的小部位,所以特技傷害最嚴重,經常破壞幼苗。剛孵出的幼蟲可能會剝掉須根的皮,形成不規則的條紋疤痕,咬斷須根,使植物的葉子枯萎黃,腐爛腐爛,使柔軟的腐爛病蔓延。露宿的幼蟲大部分在3 ~ 7厘米深的土壤中製作土實化蛹。蛹長約2毫米,橢圓形,乳白色,頭部隱藏在前胸下,翅膀和腳達到5號復節,胸部背面有稀疏的棕色剛毛。腹部末端突出一對叉子,叉子呈棕色。蛹時間為11~13天。
Ⅳ 黃曲條跳甲是一種什麼樣的害蟲,應該怎樣防治
危害特點 又叫菜蚤子,土跳蚤,黃跳蚤,狗虱蟲。成蟲咬食葉片形成許多小孔,以幼苗受害最重,幼苗子葉被吃後或咬壞生長點可整株死亡;留種地主要危害花蕾和嫩莢。幼蟲危害菜根,將菜根皮蛀成許多環狀彎曲蟲道或咬斷須根。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1.8-2.4毫米,黑色,鞘翅上各有一條黃色縱斑,中部狹而彎曲;後足腿節膨大,脛節、跗節黃褐色,善跳。老熟幼蟲體長4毫米,長圓筒形,黃白色,各節有不顯著肉瘤,有細毛。卵橢圓形,淡黃色。蛹橢圓形,乳白色。 生活習性 一年發生2代。以成蟲在落葉、雜草中潛伏越冬。成蟲善跳躍,高溫時能飛翔,有趨光性,壽命長,卵散產於植株周圍濕潤的土隙中或細根上。幼蟲孵化後在3-5厘米的表土層啃食根皮,共3齡,老熟幼蟲在3-7厘米深的土中化蛹。春、秋兩季發生嚴重,秋季重於春季,濕度高的菜田重於濕度低的菜田。 防治措施 (1)清除菜園殘株落葉,鏟除雜草。 (2)收獲後或播前及時翻耕曬土。 (3)十字花科蔬菜與其他菜類輪作。 (4)加強苗期水肥管理。 (5)移栽時選用無蟲苗,如發現根部有蟲,可用2.5%魚藤乳油800倍液浸根。 (6)設黑光燈誘殺成蟲。 (7)可用48%樂斯本乳油或48%天達毒死蜱1000倍液、48%地蛆靈乳油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等葯劑灌根。 (8)播種前用5%辛硫磷顆粒劑3公斤/畝或米樂爾1.5公斤/畝撒施。 (9)在成蟲活動盛期,從田邊向田內圍噴,以苗期為防治重點。葯劑可選用2.5%敵殺死乳油2000倍液、2.5%功夫水乳劑1500倍液、20%滅掃利乳油1500倍液、2.5%菜喜乳油2000倍液、2%雲大雲除乳油1500倍液、98%巴丹可溶性粉劑2000倍液、10%除盡懸浮劑1500倍液、10%高效滅百可乳油1500倍液等。
採納哦
Ⅵ 黃條跳甲是什麼
黃條跳甲俗稱狗虱蟲,屬鞘翅目葉甲科。成蟲咬食葉片長成無數小孔,影響光合作用。幼蟲蛀食根部。還可傳播細菌性病害。成蟲為體長3毫米的硬殼小甲蟲,鞘翅上各有1條黃色縱斑。在廣州地區年發生7~8代。成蟲在莖葉、雜草中過冬,4~5月份危害最烈。清園、深翻曬土;輪作水稻;化學防治可用敵百蟲、樂斯本、米滿等標定濃度,於傍晚噴灑植株即可。
Ⅶ 怎樣防治黃曲條跳甲
黃曲條跳甲又稱菜蚤子、地蹦子、黃條跳甲。各地均有發生,以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為主,是十字花科蔬菜重要的害蟲之一。受害較重的有白菜、油菜、蘿卜、芥菜、花菜,也危害茄果類、瓜類和豆類蔬菜。
(1)形態特徵
成蟲為黑色小甲蟲,體長約2毫米,鞘翅上各有一條黃色條斑,斑紋在中部向內彎曲。後足腿節膨大,善跳。老熟幼蟲體長約4毫米,長圓筒形,黃白色,棲息於土壤中。
黃曲條跳甲的成蟲和幼蟲均能危害。成蟲主要食葉,咬食葉肉,將葉片咬成許多小孔,幼苗被害後不能繼續生長而死亡,造成毀種缺苗。幼蟲生活在土中,蛀食根皮,咬斷須根,致使地上部分的葉片變黃、萎蔫枯死,影響齊苗。此外,成蟲和幼蟲危害造成傷口,可誘發軟腐病。
(2)防治方法
播前深耕曬土,造成不利於幼蟲生活的環境,並能消滅部分蛹。採取地膜覆蓋栽培,可避免成蟲把卵產在根上。清除菜地殘株落葉,鏟除雜草,消滅其越冬場所和食料基地。
(3)化學防治
選用瓢甲敵1000倍液、或5%銳勁特懸浮劑2000倍液、或2.5%敵殺死3000倍液、或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等噴霧防治。防治幼蟲可以使用48%樂斯本乳油1500倍液。棚內防治可採用煙劑熏蒸法殺滅。
Ⅷ 黃曲條跳甲是什麼
黃曲條跳甲〔Phgllotreta striolaea(Fabricius)〕屬鞘翅目跳甲科,俗稱菜蚤子、土跳蚤。除新疆、西藏、青海外,其餘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發生。寄主植物主要有十花科的甘藍、花椰菜、白菜、菜薹、蘿卜、油菜、蕪菁,還為害茄果類、瓜類、豆類蔬菜。
為害狀
成蟲食葉呈孔洞,以幼苗期為害最嚴重。剛出土的幼苗,子葉被食後,可整株死亡,造成缺苗毀種。在留種地主要為害花蕾、嫩莢。幼蟲只為害菜根,將根表皮蛀成許多彎曲的蟲道,咬斷須根,使葉片由外到內發黃萎蔫而死。蘿卜被害,造成許多黑色蛀斑,最後變黑腐爛,白菜受害,葉片變黑死亡,並且傳播軟腐病。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約2毫米,黑色有光澤。觸角基部3節深褐色。前胸背板及鞘翅上有許多刻點,排列成縱行,鞘翅中央有1黃色縱斑,兩頭大,中部狹而彎曲。後足腿節膨大,善於跳躍。卵長約0.3毫米,橢圓形,淡黃色,半透明。老熟幼蟲體長約4毫米左右,長圓筒形,黃白色,頭部、前胸盾和臀板均為淡褐色,胸部及腹部為乳白色,各節有不顯著的肉瘤,生有細毛。蛹長約2毫米,橢圓形,乳白色,頭部隱於前胸下面,翅芽和足達第五腹節,胸部背面有稀疏的褐色剛毛。腹末有1對叉狀突起,叉端褐色。
發生特點
華北地區年發生4~5代。以成蟲在樹林田間、溝邊的落葉、雜草、土縫中潛伏越冬。第二年春天氣溫在10℃以上開始取食,15℃時食量漸增,32~34℃時食量最大。成蟲善於跳躍,高溫時能飛翔,早晚或陰雨天,躲藏於葉背或土塊下,中午前後活動最盛。有趨光性,對黑光燈敏感。成蟲壽命長,最長達1年多。產卵期可延續1個月以上,因此,世代重疊,發生不整齊。卵散產於植物周圍濕潤的土縫中或細根上,也可在植株基部咬1小孔產卵於內。每雌蟲產卵200粒左右。
氣溫20℃時,卵期4~9天。發育起點溫度為12℃,最適溫度為26℃。卵孵化要求相對濕度達100%,因此近溝邊的菜地幼蟲多。
幼蟲孵化後在3~5厘米表土層啃食根的表皮。在土內棲息的深度與作物根系有關。蘿卜地在4~5厘米處最多,最深可達12厘米,白菜地多在3~4厘米間。幼蟲發育起點溫度為11℃,最適為24~28℃。幼蟲經3齡老熟。幼蟲期11~16天,最長可達20天。老熟後多在3~7厘米深的土中作土室化蛹。蛹期約20天。全年以春、秋兩季發生嚴重,並且秋季重於春季,濕度高的菜田重於濕度低的菜田。北方春季多風沙,乾旱少雨,阻礙成蟲的活動和卵的存活,而秋季正值雨季之後,天熱無風,適於成蟲活動,卵孵化率高,這是秋季發生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此蟲寡食性,偏食十字花科的白花、蘿卜、油菜、芥菜等。越冬代開始活動時,田裡主要是甘藍、菜花等成蟲不喜食的蔬菜,所以越冬代成蟲主要集中在白菜,蘿卜留種株上;而秋季里白菜、蘿卜、油菜、芥菜俱全,食料充足,這也是造成秋季為害重於春季的原因之一。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十字花科蔬菜與其他科蔬菜輪作,可減輕為害;秋後清潔田園,徹底鏟除雜草,清除殘株落葉,消滅越冬場所和食料基地;播種前深耕曬土,改變幼蟲在地里的環境,不利其生活,且兼有滅蛹作用。
(2)葯劑防治。以防治成蟲為主。在大面積防治上,應先由菜田的四周噴葯,以免成蟲逃到相鄰的地塊。可選用2.5%敵百蟲粉劑,每667平方米1.52千克或50%馬拉硫磷乳油800倍液,或40%菊殺乳油2000~3000倍液,或滅殺斃(21%增效氰·馬乳油)4000倍液噴灑。防治幼蟲可用敵百蟲晶體10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倍液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