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舉例說明什麼是平面圖形的周長,什麼是平面圖形的面積。
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
周長的長度因此亦相等於圖形所有邊的和。
物體的表面或圍成的圖形表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例如家裡的長方形桌子
周長就是桌子的4條邊長的和
面積就桌子的桌面大小。
❷ 小學數學研究課《什麼是周長》說課稿
一、明確內容,說教材
本節課是本單元的起始課,它是在學生認識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展開的,這是學習平面圖形周長的基礎。學生只有對周長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對後面的周長的計算、測量及應用有更好的理解認識。所以,學好本節課的內容,對今後的學習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說設計理念:
1、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新課程標准中強調「學習有價值的數學」,所以在選取例子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具體事物出發展開教學,通過觀察、操作、探索、交流等活動,獲得對空間與圖形知識的直觀經驗,並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2、讓學生親身經歷「做數學」的過程。
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水平出發,在生動的具體情境中呈現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的機會,通過觀察、測量、計算等一系列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掌握測量方法,在計算中進一步理解周長的含義。這種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學習數學,有利於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也使學生的情感、態度、能力等得到充分的發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了解了一些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徵,孩子們通過美術課也理解了「邊線」「輪廓」等詞語的含義,因此我讓學生在「剪一剪」「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的基礎上來理解周長的含義,更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四、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中的要求,結合教材特點以及三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認知規律,我確定本節課的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理解周長。
2、能力目標:培養和發展學生多向思維能力,鼓勵學生採用多種方法測量與計算圖形的周長。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實踐能力及合作意識。
3、情感目標:結合具體情境,感知周長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五、教材處理
1、根據教材的編寫意圖和課標要求,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認識理解周長的含義,會測量圖形的周長。
2、教學難點:建立周長的空間觀念。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剪一剪、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等幾個活動,幫助學生建立起周長的空間觀念。
六、說教法、學法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促進各級思維,勇於探索的原動力。因此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我更關注的是學生數學學習「再創造」的過程和情感態度的體驗,精心設置教學情境:猜、說、摸、畫、量、用周長等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師生互動中,發揮他們的學習主動性,促進學生富有個性的成長。讓學生通過說一說、摸一摸、畫一畫、猜一猜、量一量等活動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並在體驗交流中升華為理性認識。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操作法、觀察法、比較法、討論法、愉快教學等方法,同時在教學中,注意獨立思考,合作操作,小組交流,學習形式的交互運用,達到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目標。
七、說教具、學具:CAI課件、剪刀、名簽卡片(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梯形)。
八、說教學過程
這部分我分五個環節進行。
(一)周長概念的建立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剪一剪、描一描、摸一摸三個活動,意在喚起學生的學習慾望,使學生感知周長、理解周長。
活動1:剪一剪,感知周長。
上課開始,我先讓孩子們拿出課前老師給大家准備的名簽卡片,讓孩子們把名簽剪下來,問他們:你是怎麼剪的?當孩子回答「我是沿著邊線剪的」時候,其實就是孩子們初步感知周長的時候。
活動2:描一描,揭示周長
課件設計動畫展示兩只小螞蟻參加長跑比賽的情景,看誰先到達終點,我讓學生來當裁判,啟發學生分析理解,強調1、是沿樹葉的邊線,2、是要爬一周也就是從起點還要回到起點。從而建立周長的空間觀念。接著讓孩子們描出書中45頁第一題圖形一周的長度,在描的過程中繼續體會周長是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從而揭示出周長的概念.
活動3:摸一摸,理解周長。
在學生初步感知了「周長」後,引導學生找一找身邊物體表面的周長,如:課桌面的周長、數學書封面的周長、黑板等多個物體表面的周長。學生通過同桌交流,上台指一指,台下議一議等形式,進一步明確了「一周的邊線」在哪裡?手指從哪裡開始指,哪裡結束?同時,也使學生感受到了這「一周的邊線」是連起來的(封閉的)。接著我再出示一個角,讓學生分析這個角有沒有周長,在課堂上學生很快就根據前面的知識分析出:角不是封閉圖形,它是沒有周長的。這樣,學生在剪一剪、描一描、摸一摸中,對周長的概念就有了充分的理解。
(二)合作探究,量中理解周長的意義
學生知道了什麼是周長後再組織學生以兩人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具體測量一些圖形、物體表面的周長。如數學書封面、文具盒面、桌子面還有課前老師發給同學們的名簽卡片等表面的周長。本環節主要意圖是讓學生學會思考用什麼樣的工具,用什麼方法去量出不同圖形的周長。達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的目的。通過實踐操作在測量中深化學生對周長概念的理解。
(三)聯系實際,應用周長
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我們本節課的內容,在現實生活中是有用的,我先讓學生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問題會與物體的周長有關?學生很快就說出黑板邊框、相框、校園的圍牆等等。我在適時地引導學生那在我們的身上有沒有周長呢?學生很快說出了身體各部位的周長,如腰圍、頭圍等,鼓勵學生互相量出對方的腰圍,頭圍,當孩子興趣正濃時順勢讓學生回家去測量爸爸、媽媽的腰圍,去量一下家中書桌的周長等,把課內學習引伸到課外。
(四)拓展延伸 深化認識
課件出示兩個小螞蟻繼續比賽的情境,讓孩子們分析比賽路線是否公平。從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比較認識到雖然有些圖形的形狀是不一樣的,但它的周長卻可以是相等的。深化對周長概念的理解。通過課件演示兩個小螞蟻同時到達了終點。
(五)歸納總結,完善認識。
你學到了什麼?什麼是周長?還有什麼疑問?讓孩子們來總結本節課的內容,給他們一個梳理知識的機會,完善本節課內容。
❸ 北師大版三年數學《什麼是周長》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北師大版教材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第45-46頁《什麼是周長》。
2、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此單元內容包括:周長的認識,周長的測量與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交通與數學。而《什麼是周長》是本單元的第一課時,是在學生認識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 圖形的基礎上,學習平面圖形的周長,通過對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使學生初步感知周長的含義,為後面 認識各種圖形的周長,及周長的計算做好鋪墊。
3、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通過數學學習,學生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數學知識,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結合教材特點及三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及心理特點,認知規律,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知道周長的含義,建立周長的概念。
(2)解決問題目標:
結合具體實物,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能初步測量計算三角形、四邊形等圖形的周長。
(3)情感態度目標:
通過演示操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觀察和思考的習慣,從而使學生達到自主學習、參與學習、合作學習的目的。
(4)數學思考目標:
在學生充分參與學習過程的基礎上,培養和發展學生多向思維,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測量與計算圖形的周長。
4、教學重點和難點。
由於三年級的學生對於概念的正確理解是以後學習的基礎所以把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表述周長的含義。
又因為在計算周長的方法上,同學們是初次體驗所以把「掌握測量周長的方法」定為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本節課的教學主要遵循兩條原則:
1、遵循師生互動原則 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是一個引導者、指揮者和合作者。教師要在課堂中營造活躍的氛圍,提出激發學生積極性的問題,並善於指導,真正在實踐中落實新課程概念。
2、以學生自主探索為主 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發表不同見解,發揮同學間互幫互助的作用,培養學生多樣化解決實際 問題的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感知一周
秋天的景色真美啊!秋風帶著紅葉在空中飛舞,有的落到了地上成為了小昆蟲們的游樂場。看!黃黃、紅紅、亮亮就准備在葉子上進行一場比賽,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比賽的規則吧!「沿著樹葉的邊線一周」
(設計思考:上課伊始,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美麗的秋景,快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動態演示三隻小昆蟲在樹葉上爬行的有趣畫面,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研究小昆蟲爬行路線的興趣,有效地幫助學生感知樹葉的「一周」。)
小朋友,不僅樹葉的表面有一周,許許多多物體的表面都有一周,請在你的身邊找一找吧!摸一摸你課桌面的一周,摸一摸你數學書封面的一周,摸一摸你文具盒表面的一周。摸一摸你橡皮表面的一周。
(二、)探索新知,認識「周長」
黃黃和紅紅進行比賽了,最後誰贏了?你覺得這樣公平嗎?為什麼?雖然它們都是爮的一周,但樹葉大小不一樣,造成了什麼結果呢?一周的長度不一樣。
(設計思考:通過「描一描」、「找一找」、「摸一摸」等活動,進一步建立「一周」的表象;加深對「一周」的理解。) 板書一周和長度最後總結:
周長就是物體表面一周的長度。因此,樹葉表面一周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黑板面一周的長度就是黑板面的周長。桌面一周的長度就是桌面的周長。數學書封面一周的長度就是數學書封面的周長。文具盒表面一周的長度就是文具盒表面的周長。李老師聽到有個小朋友說,文具盒一周的長度就是文具盒的周長。老師這里還有許多物品,你們能找出這些物品表面的周長嗎?瞧,粉筆盒有這么多個面,每個面上都有一個周長,所以一定要說清楚粉筆盒哪個面的周長。
(設計思考:從學生身邊熟悉的物體開始,摸一摸、說一說各種物體表面的周長,加深理解「物體表面一周的長度就是物體表面的周長」這一含義。)
聰明的孩子上課會記錄,請你將這句話記下來。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
(三)、小組合作探究如何得到圖形的周長
你能得到下列圖形的周長嗎?
(1)、讀一讀活動要求
活動要求:
議一議
1.可能有哪些測量方法?你們准備用哪種?
2.選擇哪些測量工具?
3.小組內如何分工合作?
做一做
實際進行測量。
說一說
1.使用了什麼測量方法?
2.選擇的測量工具有哪些?測量過程中需要注意什麼?
3.測量的結果是什麼?
(2)、分小組活動
(3)、全班交流總結
得到周長的方法有:
數一數;
量一量;
先圈一圈再量一量;
算一算;
(四)、鞏固練習
1、描一描
2、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圖形的周長。
3、每小題兩個圖形的周長一樣嗎?新課標第一網
4、比較下圖中甲乙兩部分的周長。
(設計思考:多樣化的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周長的含義,探索比較周長長短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
(五)、課堂總結
小朋友,在今天的學習中,你有什麼收獲?有小朋友說,我知道了什麼是周長。有小朋友說,我學會了測量和計算周長的方法。有小朋友說,我學會了量腰圍。你們的收獲可真不少!
(設計思考:暢談收獲,體驗成功的快樂。)
四、說板書
❹ 在生活中哪些時候需要計算出物體的周長
量胸圍算不算呢?
還有買褲子時量腰圍,那是不是你說的周長呢?
還有如果你想算一下你騎自行車時踩一圈能跑多遠(不包括靠慣性移動的距離),就需要量出前後齒輪、後軲轆的周長並算出比例。
幼兒園小朋友比誰的氣球吹的大,最省事的方法就是找一根繩子量一下周長,看誰的長。
在鄉下,最常見的就是賣樹的時候,量樹的根部周長,而且一般樹的價格也是根據樹的周長來定的,這可想而知,一百年的樹即使不高,只要夠粗,就能賣個好價錢。
❺ 生活中圓形物體周長和
填表如下: 圓形物體名稱 直徑 周長 周長與直徑的比值 車輪 4分米 12.55分米 3.14 轉盤 3分米 9.43分米 3.14 發現: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是3.14; 故答案為: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是3.14.
❻ 常見的50種物體的周長和面積
常見的50種物體的周長和面積:
周長公式:
長方形周長=(長+寬)×2
C=2(a+b)
正方形周長=邊長×4
C=4a
圓的周長=圓周率×直徑
C=πd
C=2πr
半圓的周長=圓周長的一半+直徑πr+d
表面積公式:
長方體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S=(ab+ah+bh)×2
圓柱的表(側)面積:圓柱的表(側)面積等於底面的周長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表面積等於底面的周長乘高再加上兩頭的圓的面積。
公式:S=ch+2s=ch+2πr2
體積公式:長方體體積=長×寬×高
面積與周長
如果以同一面積的三角形而言,以等邊三角形的周界最短; 如果以同一面積的四邊形而言,以正方形的周界是最短; 如果以同一面積的五邊形而言,以正五邊形的周界最短; 如果以同一面積的任意多邊形而言,以正圓形的周界最短。周長只能用於二維圖形(平面、曲面)上,三維圖形(立體) 如柱體、錐體、球體等都不能以周界表示其邊界大小,而是要用總表面面積。
❼ 20個物體的周長
計算方法如下:
周長公式: 長方形周長=(長+寬)×2 C=2(a+b) 正方形周長=邊長×4 C=4a 圓的周長=圓周率×直徑 C=πd C =2πr 半圓的周長=圓周長的一半+直徑 πr+d
❽ 找幾種生活中的物品,先估一估表面周長,再算一算,填在表裡. 物品名稱 估計周長 實際周
物品名稱 | 估計周長 | 實際周長 |
數學作業本封面的周長 | (30+20)×2=100(厘米) | (31+20)×2=102(厘米) |
課桌桌面的周長 | (100+50)×2=300(厘米) | (98+45)×2=286(厘米) |
一塊玻璃的周長 | (50+50)×2=200(厘米) | (55+52)×2=214(厘米) |
文具盒的表面周長 | (20+6)×2=52(厘米) | (22+8)×2=60(厘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