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幼兒園小班生活活動有哪些內容
幼兒園小班生活活動是指:滿足幼兒基本生活需要的活動。它主要包括進餐活動、專睡眠活動、盥洗活動、排泄活屬動、整理習慣和作息習慣等。
一、小班:
1.使幼兒了解盥洗的順序,初步掌握刷牙、洗手等的基本方法;知道穿脫衣服的順序;學習保持自身的清潔,會使用手帕;培養幼兒坐、站、行等正確姿勢;培養幼兒良好的作息習慣。
2.讓幼兒在輕松自然的氣氛中進餐,保持情緒愉快;初步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懂得就餐衛生;初步培養幼兒愛吃各種食物和主動飲水的習慣。
二、中班:
1.學習穿脫衣服、整理衣服;學習整理玩具,能保持玩具清潔;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2.進一步培養幼兒愛吃各種食物。同時,教育幼兒喜歡吃的東西不宜吃得太多,身體超重也會影響健康;教育幼兒少吃冷飲,多喝水,進一步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
三、大班:
1.保持個人衛生,並能注意生活環境的衛生;進一步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
2.指導幼兒使用筷子就餐,進一步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讓幼兒知道有些食品不能吃,有些食品不宜多吃,否則會有礙於身體健康。
⑵ 生活活動有哪些呢
六項基本日常生活活動指:
穿衣:自己能穿衣及脫衣。
移動:自己從一個房間到另一個房間。
行動:自己上下床或上下輪椅。
如廁:自己控制進行大小便。
進食:自己從已經准備好的碗或碟中取食物放入口。
洗澡:自己進行淋浴或盆浴。
日常生活活動ADL評定方法:
1、提問法:通過提問的方式來收集資料進行評價。包括:口頭提問和問卷提問。可以在電話中進行,或郵寄問卷,盡量讓本人回答問題。可以較好的了解患者的總體情況。
2、觀察法:直接觀察ADL實際的完成情況。包括家庭觀察法和實驗室觀察法。彌補提問法主觀性強,可能與實際表現不符的缺陷。
⑶ 幼兒園有哪些生活活動
生活活動是指滿足幼兒基本生活需要的活動。它主要包括進餐活動、睡眠活動、盥洗活動、排泄活動、整理習慣和作息習慣等。
(一)小班
1. 使幼兒了解盥洗的順序,初步掌握刷牙、洗手等的基本方法;知道穿脫衣服的順序;學習保持自身的清潔,會使用手帕;培養幼兒坐、站、行等正確姿勢;培養幼兒良好的作息習慣。
2.讓幼兒在輕松自然的氣氛中進餐,保持情緒愉快;初步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懂得就餐衛生;初步培養幼兒愛吃各種食物和主動飲水的習慣。
(二)中班
1.學習穿脫衣服、整理衣服;學習整理玩具,能保持玩具清潔;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2.進一步培養幼兒愛吃各種食物。同時,教育幼兒喜歡吃的東西不宜吃得太多,身體超重也會影響健康;教育幼兒少吃冷飲,多喝水,進一步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
(三)大班
1.保持個人衛生,並能注意生活環境的衛生;進一步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
2.指導幼兒使用筷子就餐,進一步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讓幼兒知道有些食品不能吃,有些食品不宜多吃,否則會有礙於身體健康。
⑷ 幼兒園生活活動有哪些
幼兒園的生活活動主要包括入園、餐飲、盥洗、如廁、睡眠等環節,它是幼兒一日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完成課程目標,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的基本途徑之一。
良好的生活能力不但對幼兒身心的健康、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品德的陶冶、個性的形成至關重要,而且還能在滿足幼兒生活需要的同時,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養成教育、文明習慣教育。因此,幼兒在園的生活活動是幼兒園課程不可缺失的重要內容。
幼兒園生活活動的主要作用如下:
(1)幼兒在園的生活活動既是幼兒的自然生活活動,也是幼兒園的一種教育活動(廣義),通過幼兒園的生活活動,實現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教師應對幼兒生活中蘊含的教育價值保持敏感,關注幼兒的生活活動,抓住可利用的教育時機,挖掘幼兒生活中的教育價值,使幼兒得到全面發展。
(2)幼兒作為獨立的個體進入幼兒園,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獨立生活,因此,生活技能的習得將決定著他們適應幼兒園生活的速度和發展。然而生活技能的學習對孩子來說既枯燥又困難,將幼兒園生活活動與幼兒園游戲相結合,以游戲的方式調動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可以激發他們自主活動的願望,使幼兒樂在其中。
(3)生活活動也是養成教育,而養成教育需要練習和操作。無論是生活技能的掌握還是幼兒生活習慣的形成,都是日積月累的結果,需要在真實情景中通過生活、游戲、練習等方式的鞏固。因此,教師應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和矯正,幫助幼兒將生活經驗轉變為生活技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⑸ 輕度日常生活活動包括哪些
六項基本日常生活活動指:
穿衣:自己能穿衣及脫衣。
移動:自己從一個房間到另一個房間。
行動:自己上下床或上下輪椅。
如廁:自己控制進行大小便。
進食:自己從已經准備好的碗或碟中取食物放入口。
洗澡:自己進行淋浴或盆浴。
⑹ 日常生活活動的范圍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對每一個人都至關重要,它是人們在每天獨立生活中須反復進行、最基本、且具有共性的活動,是反應生活質量的最基本指標之一。盡早准確發現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可正確指導患者康復治療及客觀評價康復療效,促進患者功能恢復、生活自理及盡早回歸家庭和社會。我們將一起學習如何進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估。
日常生活活動范圍
日常生活活動包括運動、自理、交流、家務活動及娛樂活動等。
運動:包括床上運動、輪椅上運動和轉移、室內或室外行走、公共或私人交通工具的使用。
自理:包括更衣、進食、入廁、洗漱、修飾(梳頭、刮臉、化妝)等。
交流:包括打電話、閱讀、書寫、使用電腦、識別環境標志等。
家務勞動:包括購物、備餐、洗衣、使用傢具及環境控制器(電源開關、水龍頭、鑰匙等)。
娛樂活動方面:如打撲克、下棋、攝影、旅遊、社交活動
⑺ 幼兒生活活動有哪些內容
幼兒園的生活活動主要包括入園、餐飲、盥洗、如廁、睡眠等環節,它是幼兒一日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完成課程目標,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的基本途徑之一。
良好的生活能力不但對幼兒身心的健康、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品德的陶冶、個性的形成至關重要,而且還能在滿足幼兒生活需要的同時,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養成教育、文明習慣教育。因此,幼兒在園的生活活動是幼兒園課程不可缺失的重要內容。
幼兒園生活活動的主要作用
(1)幼兒在園的生活活動既是幼兒的自然生活活動,也是幼兒園的一種教育活動(廣義),通過幼兒園的生活活動,實現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教師應對幼兒生活中蘊含的教育價值保持敏感,關注幼兒的生活活動,抓住可利用的教育時機,挖掘幼兒生活中的教育價值,使幼兒得到全面發展。
(2)幼兒作為獨立的個體進入幼兒園,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獨立生活,因此,生活技能的習得將決定著他們適應幼兒園生活的速度和發展。然而生活技能的學習對孩子來說既枯燥又困難,將幼兒園生活活動與幼兒園游戲相結合,以游戲的方式調動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可以激發他們自主活動的願望,使幼兒樂在其中。
(3)生活活動也是養成教育,而養成教育需要練習和操作。無論是生活技能的掌握還是幼兒生活習慣的形成,都是日積月累的結果,需要在真實情景中通過生活、游戲、練習等方式的鞏固。因此,教師應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和矯正,幫助幼兒將生活經驗轉變為生活技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⑻ 六項基本生活是哪六項
六項基本日常生活活動是指:
(1)穿衣:自己能夠穿衣及脫衣;
(2)移動:自己從一個房間到另一個房間;
(3)行動:自己上下床或上下輪椅;
(4)如廁:自己控制進行大小便;
(5)進食:自己從已准備好的碗或碟中取食物放入口中;
(6)洗澡:自己進行淋浴或盆浴。
快樂的生活
人生就是由慾望不滿足而痛苦和滿足之後無趣這兩者所構成。生命沒有終極意義。不要輕易去否定。我們需要在最沉痛的世界觀里重新審視當下總讓我們痛苦的慾望。
人所執迷的慾望是如此虛妄、空洞、無聊,但我們卻並不容易不去執迷它。人誕生在這個世界是被迫的,生來就有的俗世的道德與競爭意識註定了我們的不自由。一種理想主義的人生觀是:生命的長度無需受制於肉體自然的衰敗,它應該是受你的心靈、你的快樂的需要而去自主選擇。
⑼ 幼兒園生活活動有什麼
生活活動在幼兒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幼兒身體機能發育尚不成熟,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在自我調節方面還不能收放自如。我朋友是紅纓幼兒園的,她們一般這樣安排孩子的生活活動。
一、進餐活動
在入幼兒園之前,幼兒都是在家進餐,不想吃的可以不吃,不喜歡吃的可以不吃,可以一邊吃一邊玩兒。還有的孩子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端著碗跟在他後面追著喂,一頓飯吃上一小時是常事兒。可到了幼兒園,每個幼兒一人一份飯、一份菜,全班二三十個孩子,教師不可能一個一個地去喂。那麼如何讓幼兒在幼兒園吃得好、吃得衛生、吃得愉快呢?這就要求班上的幾位教師之間協調一致、相互配合,制定進餐各環節的程序要求,統一執行。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一)進餐的准備
幼兒的進餐活動應在整潔、輕松、愉快的氛圍下進行。這就要求教師做好餐前准備。餐前准備可以分成兩個方面。
1.物質准備
進餐前半小時左右結束角色和區域游戲,請幼兒收拾玩具,整理活動室。教師安排餐桌,用消毒水擦餐桌,分發碗筷、餐巾。碗筷的擺放要統一要求:飯碗靠近桌沿,菜碗放在飯碗的前面,筷子放在碗的右邊,餐巾放在碗的左邊。中、大班幼兒可以安排值日生協助老師分發餐具。
組織幼兒入廁、洗手。對於小班幼兒,教師應幫助他們卷衣袖,並認真仔細地組織、指導他們入廁、洗手。可以請他們一邊唱兒歌一邊洗手,這樣有利於他們掌握洗手的正確順序和方法,幫助他們把手洗干凈,避免玩水和洗不幹凈的情況出現。對於中、大班幼兒,要求他們相互幫助捲袖子,並在洗手後擦乾手上的水,不要胡亂抓一把毛巾就跑掉。教師著重對他們進行提示和檢查。提醒幼兒洗手後要保持手的清潔,不能亂摸其他東西。
2.心理准備
在等待進餐的時間里,可以放一些優美、輕松的音樂或故事,也可以進行一些語言或手指的安靜游戲,安撫幼兒的情緒,培養他們安靜等待同伴一起進餐的習慣。對於那些吃飯較慢的幼兒,可以讓他們提前進餐。盛第一碗飯的時候,給他們盛得略少些,鼓勵他們來添飯。
在進餐前,教師還可以向幼兒介紹當天的食物,以此來引起他們的食慾,幫助他們克服挑食和偏食的毛病,培養他們良好的飲食習慣。
(二)進餐的過程
幼兒進餐時,環境應是安靜、愉快、輕松的,而不是令他們緊張、壓抑的。
在進餐時,教師應認真細致觀察幼兒進餐的情況。如餐具的使用方法(特別是中、大班幼兒筷子的使用方法和握法),進餐時的坐姿,幼兒嚼、咽食物的方法及進餐時的情緒狀態,等等。
對於進餐情況不佳的幼兒,教師應先弄清楚原因,是否因為身體狀況不好或是進餐方法不對。然後針對幼兒的實際情況給予照顧或指導、幫助,切勿大聲呵斥幼兒。不要隨意催促幼兒「快吃、快吃」,也不要不問原因任意批評吃得慢的幼兒,更不要舉行類似「比一比誰吃得快」的競賽。
幼兒來添飯的時候,要求他們把碗里的飯吃干凈、嘴裡的飯咽干凈,不要拿著勺子和筷子來添飯。
對於吃得太快的和體型較肥胖、飯量大的幼兒,要提醒他們細嚼慢咽。對於飯量小、吃飯慢的幼兒,要注意個別照顧。對於身體弱、有特殊需要的幼兒(如生病、對某種食物過敏等),要告知廚房做病號飯。
在進餐過程中,對小班幼兒主要應注意培養他們獨立進餐的習慣和進餐的技能。對中、大班幼兒則注重進餐習慣的養成。
(三)進餐的結束
進餐結束後,要求幼兒收拾自己的餐具,放在指定的地方,然後有禮貌地輕輕地搬椅子上位。小班幼兒可以先吃完先離開,中、大班幼兒則可以請值日生專門在指定地點收拾整理餐具。
進餐後,可以舉行「誰的小碗最干凈」、「比比哪桌最干凈」、「誰是愛惜糧食的好娃娃」之類的比賽。培養幼兒愛惜糧食、珍惜成人勞動成果的良好品質。
讓幼兒養成飯後洗手、漱口、擦嘴的好習慣,先吃完的幼兒可以請他們看看圖書和自然角等。若班上有生病的幼兒,教師還應協助保健教師按時定量給病兒服葯。
二、睡眠活動
幼兒期正是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保證幼兒充足的睡眠,對他們身體、大腦的發育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睡眠的准備
在幼兒睡覺前,教師應做好准備工作,開窗通風換氣、拉好窗簾、鋪好床鋪等,為幼兒創設一個舒適、安靜、溫馨的睡眠環境。睡眠的准備活動可以分成以下兩個部分。
1.物質准備
冬天和夏天可以打開空調適當調節寢室內的溫度,但一定要注意室內空氣的流通。夏天若打開窗戶或電扇入睡,要注意風量適度,並不讓風直接對著幼兒的頭部吹。
在為幼兒准備床鋪的時候,應根據季節及氣溫的變化適當調節被褥的厚薄,並及時通知家長為幼兒調換被褥。
睡前應檢查床鋪上有無雜物。禁止幼兒將小繩、橡皮筋、串珠、紐扣等物品帶進寢室,以免幼兒玩弄,將之塞入鼻子、耳朵造成危險。
提醒幼兒根據季節氣溫穿合適的衣服入睡,如夏季穿短褲背心;秋春季穿一條棉毛褲和一件棉毛衫;冬季可以穿一件薄毛衣和一條薄毛褲。
中、大班幼兒要求他們自己脫衣服和鞋襪,並折疊整齊,擺放在指定的地方。小班幼兒則需要教師的幫助和個別指導。在睡前提醒幼兒先大小便。
2.心理准備
睡前可組織幼兒散步或進行安靜的游戲活動。要保持他們情緒的穩定和安靜。
新人園的小班幼兒會有戀家、戀床、戀物等表現。比如有的幼兒要抱著家中的枕頭或需要摸著大人的臉、耳朵、頭發等才能入睡。對於這樣有特殊需要的幼兒,教師可給予特殊關照,允許他們一開始保持自己的入睡習慣,並陪伴他們入睡,慢慢幫助他們改變和克服這樣的習慣。
對於全托園的幼兒,教師更應幫助幼兒順利渡過睡眠這一難關。
教師不應用懲罰睡覺或獨處睡覺來恐嚇和懲罰幼兒。不應對幼兒說「你再不聽話就讓你去睡覺」,「你再不趕快睡覺,呆會兒其他小朋友起床,你就不要起來了,爸爸媽媽來接你也不要走」之類的話。
(二)睡眠的過程
在幼兒整個睡眠過程中,教師要時刻關注他們的睡眠情況,如睡姿是否正確、是否蓋好被子等等。
對於入睡晚和入睡困難的幼兒,教師應坐在他身邊小聲督促他盡快入睡。對於愛做小動作的幼兒,教師可以握住他的小手幫他人睡。注意不要讓他們影響其他幼兒。
對於生病的幼兒,教師尤其要細心照顧。對於他們體溫的變化、是否咳嗽、是否嘔吐等情況要時刻關注,細心護理。
對於幼兒的晚間睡眠,教師要了解幼兒夜間小便的習慣和時間,提醒他們起來小便。對於尿床的幼兒,要細心的照顧,並找出原因,如是否睡前太興奮或身體不適等。不可因此斥責幼兒或表現出不耐煩、厭惡等情緒。
(三)睡眠的結束
睡眠結束後,小班幼兒可以逐個起床,讓身體弱需要睡眠的幼兒和入睡晚的幼兒多睡一會兒。中、大班幼兒則可以讓他們在規定時間內共同起床,並學習自己整理床鋪。
起床前,要提醒幼兒「今天外面風很大,請你們多穿一件衣服」、「今天天氣很熱,請你們不要穿長袖衣服了」等,請他們根據天氣增減衣物。
要鼓勵先整理完床鋪的幼兒幫助其他幼兒整理床鋪,也可以請幼兒相互幫助整理衣物,如扣紐扣、拉拉鏈、系鞋帶等等。
起床後應先小便、喝水,稍作調整後,再組織幼兒進行戶外活動。
三、盥洗活動
在幼兒玩沙、玩泥等活動以後以及餐前、便後,教師要組織幼兒進行盥洗活動。
(一)盥洗的設備
盥洗室的安排要合理,要有較寬敞的場所。幼兒的洗手池、便池、毛巾架等要符合幼兒的身高、體型。盥洗室內應常備肥皂、毛巾、衛生紙等物品。便池、水龍頭的數量要足夠幼兒使用。幼兒的盥洗設備、物品應與成人的分開。
盥洗室的地面要防滑,掛物品的掛鉤、釘子應釘在幼兒碰不到的地方,以防幼兒滑倒、撞傷。洗衣粉、消毒水等物品的放置要安全、隱蔽,以防幼兒誤碰誤食等。
盥洗室要保證干凈無異味,定期消毒。幼兒的毛巾等物品要常洗常曬常消毒。
(二)盥洗活動的設計與指導
教師要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盥洗習慣,教他們正確的盥洗技能。如洗手、洗臉的程序,使用便池的方法,以及中、大班幼兒在便後自己擦拭的技能。合理安排幼兒盥洗的時間。
在盥洗活動中,教師應對幼兒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
1.有秩序地排隊人廁、洗手,不推不擠;
2.不在盥洗室內大聲喧嘩吵鬧,不妨礙他人人廁、洗手,不在盥洗室內追跑嬉戲;
3.不玩水和肥皂;
4.洗手完畢要在水池中甩掉手上的水再離開,不把水甩在別人身上和地上。
四、整理物品活動
幼兒在園內生活,自己的個人生活用品、學慣用品及游戲時使用的材料等部分物品,需要自己收拾、整理。教師應根據他們需要自己整理的物品的實際情況,設計和指導他們的活動。
(一)個人生活用品
包括入園後、運動後脫下的衣物鞋帽的折疊、整理;下雨天人教室換下的雨鞋、雨衣、雨傘的擺放、整理;自己的毛巾、茶杯等物品的放置、整理等等。
(二)學慣用品
包括自己的水彩筆、油畫棒、本子、作業紙等物品的放置和用後的整理等。
(三)游戲材料
包括體育活動的器械、角色和區域游戲的材料、圖書等物品的收拾整理。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⑽ 生活活動有哪些啊
1、參加環保組織。
可以參加環保組織,並且組織一些有意義的活動,比如打掃樓道,或者撿一些白色的垃圾,或者回收一些廢舊電池等等,讓我們的生活環境更加美好。
2、參觀博物館的社會實踐活動。一件件古老物品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引領同學們進入中國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
3、環保類:「植樹」「清掃公共設施」「社區宣傳」等科普類:「參觀學習科研機構」「動手小發明」等愛心類:「幫扶老人」「義捐災區」「募集貧困兒童」等。
4、成長類:「義務勞動」「有償打工」「團隊協作活動」等立志類:「軍訓」「拓展訓練」等。
5、支教活動
這是一個十分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帶給他人知識的同時也提升了自我能力。支教活動要求比較高,需要有較好的專業知識素質和身體條件,要能夠適應農村地區的艱苦生活條件。在支教開始之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備工作,把教學用品及教學方案提前做好,以便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