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概括法布爾的主要生平事跡和對他的人物評價100字以上
一、概括法布爾的主要生平事跡:
因家庭收入拮據被逼輟學當過鐵路工人、檸檬小販。雖然生活艱辛,但是法布爾並沒有放棄追求知識堅持自學。在19歲那年他考進了阿維尼翁師范學校獲得獎學金並獲得教師文憑之後展開他漫長的教學生涯。在教學、著書之餘他繼續自學先後獲數學、物理的學士學位。1855年法布爾獲得巴黎科學院的博士學位。漸漸在科學界贏得名聲1865年巴斯德專程到阿維尼翁向法布爾請教蠶的問題。
1866年他當上阿維尼翁勒坎博物館Musée Requien d'Avignon的館長英國經濟學家穆勒兩次造訪二人成為好友。翌年到巴黎,法布爾謁見拿破崙三世獲頒騎士勛章。1870年法布爾先進的教學方法惹來了保守宗教人士的批評例如指責他在夜校課程中向婦女講解花的受粉過程被迫辭去教職一家七口的生活頓時陷入困境幸得穆勒的周濟得以渡過難關。舉家搬到奧朗日Orange埋首撰寫科普書、教科書以博取微薄的收入。
1877年跟他一般熱愛大自然的兒子朱爾Jules以16歲之齡過世。兩年後搬到沃克呂茲省的塞里尼昂Sérignan在那裡買下一所房子與一塊毗連的荒地將園子命名為荒石園普羅旺斯語L'Harmas在那裡專心觀察、實驗、著述同年《昆蟲記》首卷面世。隱居荒石園後不久法布爾的妻子病逝。他於60歲時續弦育有三名子女。在生命的最後幾年各種榮譽不斷降臨在法布爾身上小村子裡樹立了他的雕像共和國的總統親自探訪他向他發年金歐洲各國的科學院紛紛邀他作名譽院士羅曼·羅蘭、梅趙景浩特林克等文豪向他致敬還有人發起運動讓他提名諾貝爾文學獎。法布爾以92歲的高齡在荒石園辭世。
一生清貧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鄉間度過著述豐富跟不少同時代的學者友好。雖然他不支持演化論但達爾文對他尊敬有加稱他為「無可追摹的觀察者」inimitable observer。[3]科學研究以外法布爾也愛編些小曲並以普羅旺斯語做詩生前出版過一部詩集Oubreto Provençalo。
法布爾一生堅持自學,先後取得了業士學位、數學學士學位、自然科學學士學位和自然科學博士學位。精通拉丁語和希臘語,喜愛古羅馬作家賀拉斯和詩人維吉爾的作品。他在繪畫、水彩方面也幾乎是自學成材留下的許多精緻的菌類圖鑒。曾讓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國詩人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爾贊不絕口。法布爾晚年時《昆蟲記》的成功為他贏得了「昆蟲界的荷馬」和「科學界詩人」的美名,他的成就得到了社會的廣泛承認。法布爾雖然獲得了許多科學頭銜,但他仍然朴實如初,為人靦腆而謙遜,過著清貧的生活。
他的才華受到當時文人學者的仰慕,其中包括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191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比利時劇作家梅特林克、德國作家榮格爾、法國哲學家柏格森、詩人馬拉美、普羅旺斯文學家魯瑪尼耶等。由於《昆蟲記》中精確地記錄了法布爾進行的試驗,揭開了昆蟲生命與生活習慣中的許多秘密,達爾文稱法布爾為「無法效仿的觀察家」。當他居住在塞利尼昂時不少學者、文學家們紛紛前去拜訪他。法布爾在自己的居所曾接待了巴斯德、英國哲學家米爾等學者,但與他們的通信並不頻繁。
公共教育部長維克多·杜盧伊將法布爾舉薦給拿破崙三世,後者授予他榮譽勛位勛章。法國政治家雷蒙·普恩加萊途經塞利尼昂特意繞道荒石園向他致意。 擁有多重身份的法布爾的作品種類繁多。作為博物學家,他留下了許多動植物學術論著。其中包括《茜草專利與論文》、《阿維尼翁的動物》、《塊菰》、《橄欖樹上的傘菌》、《葡萄根瘤蚜》等。作為教師他曾編寫過多冊化學物理課本。作為詩人他用法國南部的普羅旺斯語寫下了許多詩歌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 「牛虻詩人」。
此外他還將某些普羅旺斯詩人的作品翻譯成法語,閑暇之餘他還曾用自己的小口琴譜下一些小曲。然而法布爾作品中篇幅最長、地位最重要、最為世人所知的仍是《昆蟲記》。這部作品不但展現了他科學觀察研究方面的才能和文學才華,同時還向讀者傳達了他的人文精神以及對生命的無比熱愛。
法布爾終年92歲。
二、對法布爾的評價:
1、雨果評價法布爾:」昆蟲世界的荷馬「
2、達爾文評價法布爾:」無與倫比的觀察家「
3、法國戲劇家羅斯丹評價法布爾:「這個大學者像哲學家一般去思考,像藝術家一般去觀察,像詩人一般去感受和表達。」
② 法布爾的身份和品質
法布爾
法國昆蟲學家、作家。出生於法國普羅旺斯的聖雷恩村一戶農家。
法布爾一生堅持自學,先後取得了業士學位、數學學士學位、自然科學學士學位和自然科學博士學位,精通拉丁語和希臘語,喜愛古羅馬作家賀拉斯和詩人維吉爾的作品。他在繪畫、水彩方面也幾乎是自學成才,留下的許多精緻的菌類圖鑒曾讓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國詩人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爾贊不絕口。法布爾晚年時,《昆蟲記》的成功為他贏得了「昆蟲界的荷馬」以及「科學界詩人」的美名,他的成就得到了社會的廣泛承認。法布爾雖然獲得了許多科學頭銜,但他仍然朴實如初,為人靦腆謙遜,過著清貧的生活。他的才華受到當時文人學者的仰慕,其中包括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191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比利時劇作家梅特林克、德國作家榮格爾、法國哲學家柏格森、詩人馬拉美、普羅旺斯文學家魯瑪尼耶等。由於《昆蟲記》中精確地記錄了法布爾進行的試驗,揭開了昆蟲生命與生活習慣中的許多秘密,達爾文稱法布爾為「無法效仿的觀察家」。當他居住在塞利尼昂時,不少學者、文學家們紛紛前去拜訪他。法布爾在自己的居所曾接待了巴斯德、英國哲學家米爾等學者,但與他們的通信並不頻繁。公共教育部長維克多·杜盧伊將法布爾舉薦給拿破崙三世,後者授予他榮譽勛位勛章。法國政治家雷蒙·普恩加萊途經塞利尼昂,特意繞道荒石園向他致意。 擁有多重身份的法布爾的作品種類繁多:作為博物學家,他留下了許多動植物學術論著,其中包括《茜草:專利與論文》、《阿維尼翁的動物》、《塊菰》、《橄欖樹上的傘菌》、《葡萄根瘤蚜》等;作為教師,他曾編寫過多冊化學物理課本;作為詩人,他用法國南部的普羅旺斯語寫下了許多詩歌,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 「牛虻詩人」。此外,他還將某些普羅旺斯詩人的作品翻譯成法語;閑暇之餘,他還曾用自己的小口琴譜下一些小曲。然而,法布爾作品中篇幅最長、地位最重要、最為世人所知的仍是《昆蟲記》。這部作品不但展現了他科學觀察研究方面的才能和文學才華,還向讀者傳達了他的人文精神以及對生命的無比熱愛。
③ 你認為法布爾是一個怎樣的人寫出你判斷的依據
你認為法布爾是一個嚴謹求實,積極探索的人,因為他認真研究蜜蜂辨認方向的本能,給我們的啟示是每一個人都要以嚴謹認真的態度對待我們身邊的每一件事,要從小培養自己的科學素養,積極探索,為科學事業貢獻力量。
法布爾是個專注,堅毅,追求自己夢想的人。我們要學習他在學術上專注,以及對學習工作的熱愛。法布爾晚年時,《昆蟲記》的成功為他贏得了「昆蟲界的荷馬」和「昆蟲界的維吉爾」的美名,他的成就得到了社會的廣泛承認。
文學成就
法布爾被稱為」昆蟲史詩,昆蟲史詩」。Henry kasimir fabre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動物行為學家和作家。他的700多幅水彩畫中的真菌,受到普羅旺斯詩人米斯特爾的贊賞和喜愛。他還為漂染行業做出了貢獻,獲得了與茜素有關的三項專利。
他的成就得到了社會的廣泛承認。法布爾雖然獲得了許多科學頭銜,但他仍然朴實如初,為人靦腆而謙遜,過著清貧的生活。
④ 怎麼評價法布爾
法布爾(Jean Henri Fabre, 1823-1915)出生在法國南部,靠近地中海的一個小鎮的貧窮人家。童年時代的法布爾便已經展現出對自然的熱愛與天賦的觀察力,在他的《遺傳論》一文中可一窺梗概。靠著自修,法布爾考取亞維農(Avignon)師范學院的公費生;十八歲畢業後擔任小學教師,繼續努力自修,在隨後的幾年內陸續獲得文學、數學、物理學和其它自然科學的學士學位與執照(近似於今日的碩士學位),並在1855年拿到科學博士學位。
年輕的法布爾曾經為數學與化學深深著迷,但是後來發現動物世界更加地吸引他,在取得博士學位後,即決定終生致力於昆蟲學的研究。但是經濟拮據的窘境一直困擾著這位滿懷理想的年輕昆蟲學家,他必須兼任許多家教與大眾教育課程來貼補家用。盡管如此,法布爾還是對研究昆蟲和蜘蛛樂此不疲,利用空暇進行觀察和實驗。
這段期間法布爾也以他豐富的知識和文學造詣,寫作各種科普書籍,介紹科學新知與各類自然科學知識給大眾;他的大眾自然科學教育課程也深獲好評,但是保守派與教會人士卻抨擊他在公開場合向婦女講述花的生殖功能,而中止了他的課程,也由於老師的待遇實在太低,加上受到流言中傷,法布爾在心灰意冷下辭去學校的教職,隔年甚至被虔誠的天主教房東趕出住處,使得他的處境更是雪上加霜,也迫使他不得不放棄到大學任教的願望。法布爾求助於英國的富商朋友,靠著朋友的慷慨借款,在1870年舉家遷到歐宏桔(Orange)由當地仕紳所出借的房子居住。
在歐宏桔定居的9年中,法布爾開始殷勤寫作,完成了61本科普書籍,有許多相當暢銷,甚至被指定為教科書或輔助教材。而版稅的收入使得法布爾的經濟狀況逐漸獲得改善,並能逐步償還當初的借款。這些科普書籍的成功使《昆蟲記》一書的寫作構想逐漸在法布爾腦中浮現,他開始整理集結過去卅多年來觀察所累積的資料,並著手撰寫。但是也在這段期間里,法布爾遭遇喪子之痛,因此在《昆蟲記》第一冊末留下懷念愛子的文句。
1879年法布爾搬到歐宏桔附近的塞西尼翁村,在那裡買下一棟義大利風格的房子和一公頃的荒地定居。雖然這片荒地滿是石礫與野草,但是法布爾的夢想「擁有一片自己的小天地觀察昆蟲」的心願終於達成。他用故鄉的普羅旺斯語將園子命名為荒石園,也就是「多石荒地」之意。在這里法布爾可以不受干擾地專心觀察昆蟲,並專心寫作。這一年《昆蟲記》的首冊出版,接著並以約3年1冊的進度完成全部10冊的寫作;法布爾也在這里度過他晚年的卅載歲月。
除了《昆蟲記》外,法布爾在1862-1891這30年間共出版了95本十分暢銷的書,像1865年出版的LE CIEL(天空)一書便賣了11刷,有些書的銷售量甚至超過《昆蟲記》。除了寫書與觀察昆蟲之外,法布爾也是一位優秀的真菌學家和畫家,曾繪制採集到的七百種蕈菇,張張都是一流之作;他也留下了許多詩作,並為之譜曲。但是後來模仿《昆蟲記》一書體裁的書籍越來越多,且書籍不再被指定為教科書而使版稅減少,法布爾一家的生活再度陷入困境。一直到人生最後十年,法布爾的科學成就才逐漸受到法國與國際的肯定,獲得政府補助和民間的捐款才再脫離清寒的家境。1915年法布爾以92歲的高齡於荒石園辭世。
這位多才多藝的文人與科學家,前半生為貧困所苦,但是卻未曾稍減對人生志趣的追求;雖曾經歷許多攀附權貴的機會,依舊未改其志。開始寫作《昆蟲記》時,法布爾已經超過50歲,到85歲完成這部鉅作,這樣的毅力與精神與近代分類學大師麥爾(Ernst Mayr)高齡近百還在寫書同樣讓人敬佩。在《昆蟲記》中,讀者不妨仔細注意法布爾在字里文間透露出來的人生體驗與感慨。
法布爾(Jean-Henri Fabre,一八二三~一九一五年)出生於法國南方一個叫聖雷昂的村子裡。由於父母都是農民,法布爾的青少年時期是在貧困和艱難中度過的。他的學習過程非常刻苦,但由於中學時拉丁文和希臘文都學得相當好,為他以後的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謀生,年僅十四歲的法布爾就外出工作,曾在鐵路上做苦工,做過市集上賣檸檬的小販,經常在露天過夜。然而,雖身處困境,法布爾沒有放棄對知識的追求,從未中斷過自學。終於,在十九歲時考進了亞威農師范學校,並獲得了獎學金。在師范學校里,法布爾對自然界動植物的興趣比對「扼殺人性的語法」大得多。
從學校畢業後,法布爾當了小學教師。他一面工作,一面自學,先後拿到了數學、物理等學科的學士學位。他認為「學習這件事不在乎有沒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於你自己,有沒有悟性和恆心。」之後,他亦先後在科西嘉、亞威農等地的中學里任職。當了中學教師後,法布爾對昆蟲的興趣更為濃厚,他還經常帶領、指導學生去觀察與研究昆蟲。這本《昆蟲世界》的原文為「昆蟲學研究的追憶」,副標題為「對昆蟲本能及其習俗的研究」,就是法布爾數十年如一日,頭頂烈日,冒著寒風,起早熬夜,放大鏡和筆記本不離手,觀察、研究昆蟲的結晶。
法布爾具有很高的文學造詣,深受文藝復興時代作家,尤其是拉伯雷的影響。可以說,法國浪漫主義詩人夏多布里昂開創了文學領域中,描述海洋、山巒、森林等巨型景物的先河,而法布爾則用朴實、清新的筆調,栩栩如生地記錄了昆蟲世界中,各種各樣小生命的食性、喜好、生存技巧、天敵、蛻變、繁殖……
法布爾對昆蟲的描述,既充滿童心又富有詩意和幽默感。在他的筆下,松樹金龜子是「暑天暮色中的點綴,是鑲在夏至天幕上的漂亮首飾」;螢火蟲是「從明亮的圓月上游離出來的光點」;他描述步甲「打仗這一職業不利於發展技巧和才能……,它除了殺戮外,沒有其它特長」;犀糞蜣在他眼裡是「忘我勞動……,堅持在地下勞作,為了家庭的未來而鞠躬盡瘁」。難怪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稱贊法布爾為「昆蟲世界的荷馬」。
法布爾的這本名著已被譯成十三種文字,一百多年來,激發了幾代青少年對自然科學、生物學的興趣。原文為兩大冊,共十章。本書選譯了其中的一部分。其中「蜘蛛」和「蠍子」在分類中,跟昆蟲綱同屬節肢動物門,幸好作者已作了說明。
法布爾晚年時,法國文學界多次向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推薦他,均未成功。為此,許多人或在報刊發表文章或寫信給法布爾,為他抱不平。法布爾則回答他們:「我工作,是因為其中有樂趣,而不是為了追求榮譽。你們因為我被公眾遺忘而憤憤不平,其實,我並不很在乎。」
昆蟲記 《昆蟲記》千萬不要以為它只是一本簡單的科普小冊子。本書的問世被看作動物心理學的誕生,它被譽為「昆蟲的史詩」,它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的經典著作。作者將專業知識與人生感悟融於一爐,娓娓道來,在對一種種昆蟲的日常生活習性、特徵的描述中體現出作者對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 本書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醫生的觀察記錄。原書共有十大卷。 書中對於人們平常較少見到的昆蟲,做了詳細的說明;對法布爾時代法國的一些風俗習慣,也做了隨機解說,並且補充了現代昆蟲學家的一些觀點。它是一本了解自然,了解昆蟲的通俗易懂的經典科普讀物。
⑤ 法布爾的生活十分什麼
法布爾生活在一個很美麗的村子裡.村子裡有許多小溪,一群群可愛的小蝌蚪在小溪里自由自在的嬉戲著,他們躲在蘆葦叢里捉迷藏,逆這溪流比誰游的快.田野上有萬頃良田,一朵朵野花在田間的羊腸小道上媲美,大家都穿這彩色的衣裳,有藍湛湛的,黃澄澄的,大家都在爭奇斗艷.紅花要有綠葉襯.再美麗的花兒沒有了陪襯也不再好看,所以綠油油的小草便在花兒身旁陪伴著它們,草地才顯得更加和協.黃鸝鳥也來了,不停的唱著婉轉而又動聽的曲子,而草叢里的螞蟻一便聽著曲子,一邊儲存過冬的糧食,蟈蟈則在一旁哼歌.空氣中彌漫著桂花泛出的清香,微風則是郵遞員,把香味傳遍所有的角落,給人們到來美美好的心情.
⑥ 法布爾簡介
1823年12月22日,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Jean-Henri Casimir Fabre ),法國昆蟲學家,動物行為學家,作家。出生於法國普羅旺斯的聖雷恩村一戶農家。此後的幾年間,法布爾是在離該村不遠的馬拉瓦爾祖父母家中度過的,當時年幼的他已被鄉間的蝴蝶與蟈蟈兒這些可愛的昆蟲所吸引。七歲那年,法布爾回到聖雷恩開始上學,但那一段兒時歲月一直深深地銘刻在他的心中。 1833年,法布爾一家來到了羅德茲,其父靠經營一家咖啡館維持生計。四年後,一家人又移居到圖盧茲。法布爾進了圖盧茲的神學院,但中途退學,出外謀生,曾在鐵路上做過工,也在市集上賣過檸檬。後來,他通過了阿維尼翁師范學校的選拔考試,獲得獎學金,並在三年的學習後獲得了高等學校文憑。 畢業後,時年十九歲的法布爾在卡本特拉開始了他的教師生涯,所教授的課程就是自然科學史。 1849年,他被任命為科西嘉島阿雅克肖的物理教師。島上旖旎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物種,燃起了他研究植物和動物的熱情。阿維尼翁的植物學家勒基安向他傳授了自己的學識。此後,他又跟隨著莫坎-唐通四處採集花草標本,這位博學多才的良師為法布爾後來成為博物學家、走上科學研究的道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853年,法布爾重返法國大陸,受聘於阿維尼翁的一所學校,並舉家遷進了聖-多米尼克街區的染匠街一所簡朴的住宅里。1857年,他發表了《節腹泥蜂習性觀察記》,這篇論文修正了當時昆蟲學祖師萊昂·杜福爾的錯誤觀點,由此贏得了法蘭西研究院的贊譽,被授予實驗生理學獎。這期間,法布爾還將精力投入到對天然染色劑茜草或茜素的研究中去,當時法國士兵軍褲上的紅色,便來自於茜草粉末。1860年,法布爾獲得了此類研究的三項專利。 後來,法布爾應公共教育部長維克多·杜盧伊的邀請,負責一個成人夜校的組織與教學工作,但其自由的授課方式引起了某些人的不滿。於是,他辭去了工作,攜全家在奧朗日定居下來,並一住就是十餘年。 在這這十餘年裡,法布爾完成了後來長達十卷的《昆蟲記》中的第一卷。期間,他多次與好友一同到萬度山採集植物標本。此外,他還結識了英國哲學家米爾,但米爾英年早逝,兩人醞釀的計劃「沃克呂茲植被大觀」因此夭折。同時,一大不幸降臨到法布爾身上:他共有六個孩子,其中惟一與父親興趣相投、熱愛觀察大自然的兒子儒勒年僅十六歲便離開了人世。此後,法布爾將發現的幾種植物獻給早逝的儒勒,以表達對他的懷念。 對真菌的研究一直是法布爾的愛好之一。1878年,他曾以沃克呂茲的真菌為主題寫下許多精彩的學術文章。他對塊菰的研究也十分詳盡,並細致入微地描述了它的香味,美食家們聲稱能從真正的塊菰中品出他筆下所描述的所有滋味。 1879年,法布爾買下了塞利尼昂的荒石園,並一直居住到逝世。這是一塊荒蕪的不毛之地,但卻是昆蟲鍾愛的土地,除了可供家人居住外,那兒還有他的書房、工作室和試驗場,能讓他安靜地集中精力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種觀察與實驗中去;可以說這是他一直以來夢寐以求的天地。就是在這兒,法布爾一邊進行觀察和實驗,一邊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蟲的觀察筆記、實驗記錄和科學札記,完成了《昆蟲記》的後九卷。如今,這所故居已經成為博物館,靜靜地坐落在有著濃郁普羅旺斯風情的植物園中。 法布爾一生堅持自學,先後取得了業士學位、數學學士學位、自然科學學士學位和自然科學博士學位,精通拉丁語和希臘語,喜愛古羅馬作家賀拉斯和詩人維吉爾的作品。他在繪畫、水彩方面也幾乎是自學成才,留下的許多精緻的菌類圖鑒曾讓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國詩人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爾贊不絕口。 法布爾晚年時,《昆蟲記》的成功為他贏得了「昆蟲界的荷馬」以及「科學界詩人」的美名,他的成就得到了社會的廣泛承認。法布爾雖然獲得了許多科學頭銜,但他仍然朴實如初,為人靦腆謙遜,過著清貧的生活。他的才華受到當時文人學者的仰慕,其中包括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191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比利時劇作家梅特林克、德國作家榮格爾、法國哲學家柏格森、詩人馬拉美、普羅旺斯文學家魯瑪尼耶等。由於《昆蟲記》中精確地記錄了法布爾進行的試驗,揭開了昆蟲生命與生活習慣中的許多秘密,達爾文稱法布爾為「無法效仿的觀察家」。當他居住在塞利尼昂時,不少學者、文學家們紛紛前去拜訪他。法布爾在自己的居所曾接待了巴斯德、英國哲學家米爾等學者,但與他們的通信並不頻繁。公共教育部長維克多·杜盧伊將法布爾舉薦給拿破崙三世,後者授予他榮譽勛位勛章。法國政治家雷蒙·普恩加萊途經塞利尼昂,特意繞道荒石園向他致意。 擁有多重身份的法布爾的作品種類繁多:作為博物學家,他留下了許多動植物學術論著,其中包括《茜草:專利與論文》、《阿維尼翁的動物》、《塊菰》、《橄欖樹上的傘菌》、《葡萄根瘤蚜》等;作為教師,他曾編寫過多冊化學物理課本;作為詩人,他用法國南部的普羅旺斯語寫下了許多詩歌,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 「牛虻詩人」,此外,他還將某些普羅旺斯詩人的作品翻譯成法語;閑暇之餘,他還曾用自己的小口琴譜下一些小曲。 然而,法布爾作品中篇幅最長、地位最重要、最為世人所知的仍是《昆蟲記》。這部作品不但展現了他科學觀察研究方面的才能和文學才華,還向讀者傳達了他的人文精神以及對生命的無比熱愛。 1915年,將一生奉獻給昆蟲研究的學者法布爾逝世了,享年九十二歲,他在鍾愛的昆蟲的陪伴下,靜靜地長眠於荒石園,然而他僅有的幾張照片,以及他所留下的朴實優美的文字,仍能讓讀者們瞥見這位學者的身影:一位和藹老者,鶴發童顏,目光敏銳而純真,一副法國南部鄉間的樸素打扮,頭戴寬邊遮陽帽,脖系方巾,手裡握著他的寶貝捕蟲網;不用開口,他嘴邊常掛著的舒心微笑,就彷彿已經在邀請您進入他的昆蟲世界。 《昆蟲記》原著書名可直譯為《昆蟲學的回憶》,副標題為「對昆蟲本能及其習俗的研究」。共十卷,每卷由若干章節組成,絕大部分完成於荒石園。1878年第一卷發行,此後大約每三年發行一卷。 原著內容如其名,首先最直觀的就是對昆蟲的研究記錄。作者數十年間,不局限於傳統的解剖和分類方法,直接在野地里實地對法國南部普羅旺斯種類繁多的昆蟲進行觀察,或者將昆蟲帶回自己家中培養,生動詳盡地記錄下這些小生命的體貌特徵、食性、喜好、生存技巧、蛻變、繁衍和死亡,然後將觀察記錄結合思考所得,寫成詳細確切的筆記。 但《昆蟲記》不同於一般科學小品或網路全書,它散發著濃郁的文學氣息。首先,它並不以全面系統地提供有關昆蟲的知識為惟一目的。除了介紹自然科學知識以外,作者利用自身的學識,通過生動的描寫以及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昆蟲的生活與人類社會巧妙地聯系起來,把人類社會的道德和認識體系搬到了筆下的昆蟲世界裡。他透過被賦予了人性的昆蟲反觀社會,傳達觀察中的個人體驗與思考得出的對人類社會的見解,無形中指引著讀者在昆蟲的「倫理」和「社會生活」中重新認識人類思想、道德與認知的准則。這是一般學術文章中所沒有的,但卻是文學創作中常見的。不同於許多文學作品的是,《昆蟲記》不是作家筆下創造出來的世界,所敘述的事件都來自於他對昆蟲生活的直接觀察,有時甚至是某種昆蟲習性的細枝末節。其次,雖然全文用大量筆墨著重介紹了昆蟲的生活習性,但並不像學術論著一般枯燥乏味,本書行文優美,堪稱一部出色的文學作品。作者的語言朴實清新,生動活潑,語調輕松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和詩意。作者對自然界動植物聲、色、形、氣息多方面恰到好處的描繪,令讀者融入了19世紀法國南部普羅旺斯迷人的田園風光中。作者在描寫中使用大量栩栩如生的比喻,此外,他憑借自己拉丁文和希臘文的基礎,在文中引用希臘神話、歷史事件以及《聖經》中的典故,字里行間還時而穿插著普羅旺斯語或拉丁文的詩歌。法布爾之所以被譽為「昆蟲界的荷馬」,並曾獲得諾貝爾獎文學獎的提名,除了《昆蟲記》那浩大的篇幅和包羅萬象的內容之外,優美且富有詩意的語言想必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昆蟲記》融合了科學與文學,這也意味著它既有科學的理性,又有文學的感性。書中不時語露機鋒,提出對生命價值的深度思考,試圖在科學中融入更深層的含義。 作品中的理性成分體現作者的研究與思考中。法布爾在對昆蟲的觀察研究中,反復試驗,並考證多方資料,對主流學術觀點敢於質疑,探求真相,追求真理,竭盡自己之所能對知識結構不斷探索和補充,對自己的觀察結果不輕易下定論,同時表明自己的懷疑態度與自身的局限。他在觀察昆蟲之餘抒發感想時,清醒地認識到人類的自大,機械化社會的野蠻,話語間時常譏諷人類僵硬不化的成見,並謹慎地對社會現狀進行冷靜的思索。 這部作品中的感性成分,不僅反映在作品的內容與語言表達上,甚至還反映在作者的研究與思考中。從行文來看,作品充滿了擬人化的昆蟲生活,從用人類著裝來形容昆蟲的外部特徵,到用婚禮來象徵昆蟲求偶交配的過程,再到對它們在自然界所做貢獻的歌頌,作者的情感隨著昆蟲的命運而變化。此外,在研究記錄之餘,作者在字里行間也提及自己清貧樂道的鄉間生活、所居住的庭院、外出捕蟲的經歷,向讀者介紹膝下的兒女,乃至他的家犬,這正符合了「回憶」二字,充滿了人情味。而作者在研究與思考過程中,使用野外實驗法與觀察法等研究方法,研究活著的昆蟲,悉心觀察生命,這與解剖分類相比,本身就帶上了感性的色彩。他在許多觀察之後的想法也無不與生命有關,建立在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之上。 可以說,這部作品的感性基調以及動力,就是一種對生命的敬畏和關愛,一種對生存的清醒認識;一種對生活的深厚感情。而科學的理性就是得到了這種感性的支持,才能持續下去。作者由熱愛自然、熱愛生命而產生了對生命的好奇,於是在觀察中認真體驗生命的每一種表現,並陶醉其中,樂此不疲,這繼而又支撐了學者一心探求真相的科學精神。如果說法布爾的《昆蟲記》是一般文學作品或一般科學作品所無法企及的,那麼嚴格來說,它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以專業的標准來衡量,法布爾是個博物學家,「非專業」的昆蟲學家;其文學手法也不能超越當時所有卓越的文學作品。在作品中,人作為觀察者,用文學的筆調讓昆蟲帶上了「人性」的色彩,卻不足以成為社會學或倫理學的專著。總之,單獨從昆蟲學、社會學或倫理學的任何一個角度來看,這部作品都是有局限的。同時,我們更應該承認,將科學研究成果與文學寫作相結合,歷史上並非只有法布爾一人。然而,《昆蟲記》以自己的特色,獲得了極大的影響與聲譽。 《昆蟲記》並非刻意寫就,而是作者自得其樂地觀察與寫作的成果。這便定下了作品的基調:看似平平淡淡,但卻無時無刻地反映出作者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情感,一如其朴實清貧,但寧靜美好的鄉間生活。他留下的觀察記錄是不變的,但給讀者的思索卻是靈活可變的,他沒有強迫他人接受自己的觀點,只是給讀者帶去了知識、趣味、美感以及思想的享受。 《昆蟲記》原著問世以來,已被譯為多種文字,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就已經有了漢譯本,引發了當時廣大讀者濃厚的興趣。到了九十年代末,中國讀書界再度掀起「法布爾熱」,出現了多種《昆蟲記》的摘譯本、縮編本,甚至全譯本。 本譯本從原著的十卷中選取部分章節,主角都是中國讀者耳熟能詳的昆蟲,如螞蟻、蝴蝶、蟋蟀、蜘蛛等,並且特別集中了原著中文學性、可讀性較強的片斷。《昆蟲記》原著長達十卷,每一卷均由許多章節組成,每一種昆蟲所佔的篇幅不盡相同,而且有關不同昆蟲的章節之間並無不可分割的聯系,因此它不同於小說,不受情節的局限。這種結構體裁,決定了精選本仍然能葆有原作的風格與趣味。此外,節選本精練的篇幅,也可以使讀者用有限的時間與精力,以輕松的心情享受閱讀的快樂。 本書的翻譯工作由兩位譯者共同完成。《蝗蟲》、《蟹蛛》、《綵帶圓網蛛》、《蟋蟀》、《胡蜂》、《綠蟈蟈兒》、《朗格多克蠍子》、《螢火蟲》等章節由劉瑩瑩譯出;《迷宮蛛》、《克羅多蛛》、《黑腹狼蛛》、《蟬》、《紅螞蟻》、《螳螂》、《大孔雀蝶》、《小條紋蝶》等章節由王琪譯出。全部譯文由陳偉先生細心修改訂正,力求在最大程度上忠實法文原著的整體風貌和表達特色。
⑦ 法布爾的一生
十九世紀末,法布爾從百里香恣生的荒石園中捧出一部《昆蟲記》,世界響起了一片贊嘆之聲。沒有哪個昆蟲學家有法布爾那麼高的文學修養,沒有哪個文學家有法布爾那麼高的昆蟲學造詣,《昆蟲記》堪稱科學與文學完美結合的典範。
法布爾是第一位在自然環境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窮畢生之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著成了《昆蟲記》這部昆蟲學巨著。法布爾的心中充滿了對生命的關愛之情和對自然萬物的贊美之情,他以人性觀照蟲性,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無不滲透著人文關懷;並以蟲性反觀社會人生,睿智的哲思躍然紙上。在其樸素的筆下,一部嚴肅的學術著作如優美的散文,人們不僅能從中獲得知識和思想,閱讀本身就是一次獨特的審美過程。
《昆蟲記》不僅僅浸淫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含著某種精神。那種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這就是法布爾精神。如果沒有那樣的精神,就沒有《昆蟲記》,人類的精神之樹上將少掉一顆智慧之果。
法布爾(Jean-Henri Fabre,1823-1915年)出生於法國南部一個貧窮的農家,他的童年是在鄉間與花草蟲鳥一同度過。大自然那迷人的美深深地吸引了他,他抑制不住去探索自然萬物的奧秘的渴望。燦爛的陽光使這個六歲的男孩心醉神迷,「我是用嘴巴、用眼睛來享受這燦爛的光輝嗎?」初生的科學好奇心提出了這個童稚的問題。小法布爾受好奇心的誘惑,在無意中鍛煉自己,他要通過自己的觀察去了解大自然的真相。於是,這個未來的觀察家開始實驗了,他把嘴巴張得大大的,眼睛閉得緊緊的,燦爛的光輝消失了;他又把嘴巴閉得緊緊的,眼睛睜得大大的,燦爛的光輝又重新出現了;他反反復復地實驗,結果都相同。啊,多麼了不起的新發現。求真的精神在小法布爾身上發出了第一道微弱的光芒。
在那個和昆蟲彼此不分的童年時代,他熱衷於將山楂樹當床,將松樹鰓角金龜放在山楂小床上喂養,他想知道為什麼鰓角金龜穿著栗底白點的衣裳;夏日的夜晚他匍伏在荊棘叢旁,伺機逮住田野里的歌手,他想知道是誰在荊棘叢里微微鳴唱。昆蟲世界是那麼神妙莫測,童年的法布爾總是睜著一雙明亮的眼睛,警覺地注視著蟲兒和花草,好奇心喚起了他探索昆蟲世界真相的慾望。這種慾望一發不可收拾,而且至死不渝。法布爾對昆蟲的痴迷,就好似蛺蝶走向薊草、粉蝶走向甘藍,沒有什麼能割斷他與昆蟲的聯系,阻制他探索昆蟲世界的真相。
貧窮困惑著法布爾的一生。法布爾的童年時代,家裡多一張吃飯的嘴都是一種沉重的負擔。家裡沒有麵包了,法布爾不得不突然告別學校,告別他熱愛的蒂迪爾和墨納爾克,連中學都不能正常上完。好奇心只是一種微弱的火星,那幼稚而異想天開的想法更是微不足道,這一切都需要教育參加進來,用知識使這火星熊熊燃燒,用知識印證那天真的想法。不能進入學校的大門,他就堅持自學,一生中先後取得了業士學位、物理數學學士學位、自然科學學士學位、自然科學博士學位。
法布爾夢想登上大學的講台,而他也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物理和數學特長,走一條駕輕就熟的路,改變貧窮的生活現狀,過上夢想中的好日子。然而,為了他摯愛的昆蟲,他放棄了贏得掌聲和榮譽的機會,默默無聞地做了一世中學教員。中學教員那份微薄的薪水,維持一家的生計都成問題,更遑論購置實驗設備。當一個人整天都要為每日的麵包一愁莫展地操心時,在曠野里為自己准備一個實驗室是何等的艱難。沒有實驗室,他就去到田野里的葡萄架下,一蹲就是一天,觀察飛蝗泥蜂狩獵;他不怕從田間歸來的村婦憐憫地對他說一聲:「哦,可憐的傻瓜!」沒有設備,他就動用家裡的瓶瓶罐罐造一個昆蟲園,邀請蠍子、金龜子、�螂同居一室;他不怕鄰居嘲笑他把家變成了蟲宅。
這就是我所想要的:一塊地。哦!一塊不要太大,但四周有圍牆,不會有公路上各種麻煩的土地;一塊日曬熱烤,荒蕪不毛,被人拋棄但卻是矢車菊和膜翅目昆蟲鍾愛的土地。在那兒,我可以不必擔心過路人的打擾,與砂泥蜂和泥蜂交談,這種艱難的對話,就靠實驗表達出來;在那兒,無需耗費時間地遠行,無需急不可待地奔走,我可以編制我的進攻計劃,設置我的埋伏陷阱,每天時時刻刻觀察所得到的效果。一塊地,是的,這就是我的願望,我的夢想,是我一直苦苦追求但將來能否實現卻沒有明確把握的夢想。(卷二)
這就是法布爾朝思暮想的實驗室,這是怎樣的一個實驗室啊!為了擁有這樣一個實驗室,法布爾以不屈不撓的勇氣跟窮困潦倒的生活斗爭了整整四十年。當他終於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實驗室的時候,法布爾已是近花甲之年的老人了,連他自己都禁不住感嘆:「願望是實現了,只是遲了一點兒啊,我的美麗的昆蟲!我很害怕有了桃子的時候,我的牙齒卻啃不動了。」(卷二)正是在這百里香恣生的荒石園里,法布爾一邊繼續進行觀察和實驗,一邊整理他前半生研究昆蟲的觀察筆記和實驗記錄,寫出了《昆蟲記》這部昆蟲學巨著。
除了貧窮,法布爾的一生中更大的困惑是偏見。在法布爾那個時代,研究動物是蹲在實驗室里做解剖與分類的工作,昆蟲學家極少研究活生生的昆蟲。他們把昆蟲釘在木盒裡,或者浸在燒酒里,睜大眼睛仔細觀察昆蟲的觸角、上顎、翅膀、足,卻從不思考這些器官在昆蟲的勞動過程中起什麼作用;他們給昆蟲工人命名,卻不知道這個工人生產的是什麼。昆蟲的生命最重要的特徵——本能、習性等等,登不了昆蟲學的大雅之堂。陳舊的研究方法,當然不可能了解到昆蟲世界的真相,以致一些大師的著作中也充斥著荒誕的理論與說法。法布爾挑戰傳統,將自己變成蟲人,深入到昆蟲的生活之中,用田野實驗的方法研究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生育、死亡。
他的研究自然遭到了正統力量的責難,法布爾辯駁說,「你們是把昆蟲開膛破肚,而我是在它們活蹦亂跳的情況下進行研究;你們把昆蟲變成一堆既可怖又可憐的東西,而我則使得人們喜歡它們;你們在酷刑室和碎屍場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藍的天空下,在鳴蟬的歌聲中觀察;你們用試劑測試蜂房和原生質,而我卻是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現;你們探究死亡,而我卻是探究生命。」(卷二)
在冷酷無情的大自然環境中,昆蟲們堅韌不拔地為個體與種族的生存而斗爭。法布爾也一如他所摯愛的昆蟲一樣,頑強不屈地堅持用田野實驗的方法研究昆蟲的本能與習性。正是這種求真的精神,使法布爾成為了第一位在自然環境中觀察昆蟲的科學家。他對昆蟲行為的研究,為科學的、客觀的實驗和觀察工作開辟了一條新道路。
求真的精神使法布爾把昆蟲研究的實證精神發展到極其嚴謹的地步。法布爾說:「我是聖多馬難於對付的弟子,在對某個事物說『是』以前,我要觀察、觸摸,而且不是一次,是兩三次,甚至沒完沒了,直到我的疑心在如山的鐵證下歸順聽從為止。」(卷七)他不會觀察到一例現象就匆忙下結論,他認為這樣的結論是腦子里的產物而不是事物的邏輯結果。如果只局限於偶然觀察到的事實,即使觀察十分細心,那也不能說明什麼;在作結論之前應當反復觀察和實驗,尋找大量的例證,並且把觀察和實驗的結果相互核對,同時還必須對事實進行質疑,尋究後續的事實,打亂事實間的連貫性,只有在這個時候才可以提出而且是十分有保留地提出可信的看法。
昆蟲能夠思考嗎?會把「所以」跟「因為」聯系起來決定自己的行為嗎?面對事故,它會改變自己的行為嗎?對於這些問題,法布爾決定讓觀察和實驗的事實來說話。法布爾看見一隻胡蜂捉到了一隻大蒼蠅,當時天刮著風,而獵物又太大,獵手飛起來很累贅,於是胡蜂便切掉獵物的肚子、頭、翅膀,只帶著胸部飛走了。通過這例現象法布爾會得出結論說胡蜂的行為是由理智所決定的嗎?不,法布爾不會輕易說「是」或者「不是」,他還必須反復觀察,他在風和日麗和狂風呼嘯的天氣里觀察,他在高牆厚瓦的隱廬里和日曬雨淋的露天里觀察,他發現在任何情況下胡蜂都是只帶著獵物的胸部飛走。這下法布爾該可以得出結論了吧,不,還未到時候。或許一種昆蟲的證據還不足以說明問題,他又觀察石蜂築蜂房為幼蟲儲蜜的行為,並人為地製造一些偶然事件來測試石蜂的應對能力;此外,他還用狼蛛、蜾嬴蜂等昆蟲反復進行實驗,最後才十分謹慎地得出結論:本能是昆蟲惟一的向導,在正常條件下,這個向導是可靠的,然而面對偶發事件昆蟲卻無能為力。
更難能可貴的是,求真的精神使他如孩童般天真,敢於根據自己的觀察和實驗結果對權威理論提出懷疑、駁斥和修正。在關於動物的本能這個問題上,當時的流行理論以自然選擇、返祖現象、生存競爭為依據,認為本能是一種既得的習慣,它在某種對動物有利的偶然行為激發下表現出來。法布爾不是沒有注意到當前時髦的理論,他寧肯觀察不起眼的事實。在四十年的昆蟲學研究生涯中所觀察到的事實表明:昆蟲的本能是與生俱來的,它過去怎樣,現在就怎樣,將來也是怎樣。比如膜翅目昆蟲精於蜇刺獵物的技術,那是因為它生來就要運用這種技術;它是天生的刺頸師,就跟我們生來就會吮母親的奶一樣,從來用不著學。這種能力是遺傳得來的,從一開始就已經完善了的;過去的經歷對此絲毫無所增添,將來也不會增添任何東西。這些看法並不完全符合當前的流行理論,雖然法布爾從心底里敬慕達爾文這個德高望重的學者,但他並不因此就放棄自己的觀點,只要有機會他總是不忘給進化論戳一針,批評達爾文的優勝劣汰理論:
如果優勝劣汰這個據說是支配和改造著世界的著名規律言之有據,如果最有天賦的真的把最沒有天賦的從世界這個舞台上排除掉,如果未來是屬於最強者、最有技巧者;那麼壁蜂家庭自從它們在樹莓樁里挖洞以來,它們本應該就讓那些固執地要從通常的出口出去的弱小者死掉,而全都由善於從側面鑿洞的強有力者來代替的。難道不應該這樣嗎?為了物種的昌盛,需要有長足的進步。……可是,強者的子孫並沒有使弱者的子孫消失,相反它們仍然是少數。優勝劣汰規律的巨大意義給我留下了強烈的印象,但是每當我想把這個規律應用於觀察到的事實,它卻使我空忙一場而得不到任何證據來解釋實際的情況。這個規律在理論上是宏偉的,可在事實面前卻是裝著空氣的球。(卷二)
達爾文的進化論是「十九世紀自然科學三大發現」之一,十九世紀正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大行其道的世紀,法布爾發出這不合時宜的聲音,正是求真的精神給了他勇氣。
法布爾精神已經燭照世界一個世紀,我們終於有了一本《昆蟲記》的中文全譯本(花城出版社2000年版),使我們能夠透過法布爾的著作領悟法布爾精神之精髓。如果這種精神能夠喚起了我們關愛生我養我的大自然、敬畏生命哪怕是微小如昆蟲的生命,我們的世界將會充滿愛,我們的家園將會變得更美好;如果這種精神能夠策勵我們的學子耐住清貧和寂寞,在大師收獲過的田野里耕耘,他將拾到價值連城的麥穗,其功德將善莫大焉。
⑧ 法布爾的生活十分什麼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25
⑨ 法布爾簡介30字!!!!!!!!!!!!!!!!!!!!!!!!
1823年法布爾出生在法國南部的一個貧窮的農村家庭,在童年的時候法布爾就對農村的花花草草十分感興趣。但是因為法布爾的家庭實在特別貧困,年幼的法布爾不得不中止自己連初中都沒有讀完的學業。貧窮並沒有阻止法布爾的學習,他爭取一切可以爭取的時間自學並且考上了一所師范學院,畢業後的法布爾開始在學校里任教以補貼家用,在任教期間,法布爾無意中接觸到了一本關於昆蟲類研究的書籍,從此萌生了要盡畢生精力去做的事情。
法布爾為了對昆蟲的研究開始不懈的努力,他通過勤奮自學考取了一系列關於物理,科學和生物的學士博士頭銜。在法布爾積攢了一部分錢的時候,他在小鄉村買下了一座破舊的民宅,從此開始了自己對昆蟲研究的序幕,他不為生活的艱辛,不在乎穿著打扮,只是為了自己的愛好,也是他最大的事業。
這位科學界的大師,昆蟲界的使者,他是世界自然史上的驕傲,他用自己兢兢業業的研究為後來的昆蟲研究留下了寶貴的經驗,包括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向。可惜的是,當推薦法布爾為諾貝爾獎候選人的時候,還沒有做出最後評論法布爾便與世長辭了。
法布爾從小就對昆蟲特別感興趣,在很小的時候他就喜歡觀察各種各樣的昆蟲,這些昆蟲給他帶來了無窮的樂趣,也陪伴他度過了童年。
在法布爾成年以後,開始將自己的興趣進行系統的研究,他使用了畢生的時間去研究自己見到的各種昆蟲,並且這些研究統統記錄下來最終形成作品,所以他的作品問世以後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因此人們稱法布爾是昆蟲學家。
法布爾在研究動物的時候,進行了長期的跟隨和觀察,最主要的就是對動物的行為進行進一步的觀察,他的著作中也對這些動物行為進行了科學的描述,所以後世人又稱他為動物行為學家。
還有就是法布爾的一生對於文學都是比較感興趣的,在他的諸多作品中有很多都是非常具有文採的,比如他最著名的作品《昆蟲記》,可讀性就非常強。他藉助對昆蟲的諸多描述,寫出了自己對於人生的一些見解,所以作品的意義進一步升華了,因此後人又稱他為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