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活日常 > 生活道德學習的機制是什麼

生活道德學習的機制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8-26 09:58:12

① 簡要說明在學校德育實踐中道德學習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一、道德修養的含義 什麼叫修養?從詞義上看,「修」是指整治、提高,「養」是指培養、陶冶。所謂「修猶切磋琢磨,養猶涵養熏陶」,就是這個意思。「修養」是一個含義廣泛的概念,可用來表示人們思想意識方面的陶冶,德行舉止方面的整飭,理論知識、工藝技能的造就,等等。所謂道德修養,是指人們為了培養優良的道德品質而進行的自我鍛煉、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教育的過程和功夫。 如果說道德教育是道德內化為良心和品質的外在要素,那麼,道德修養就是道德內化為良心和品質的內在要素。道德修養主要是指行為者的自我分析、自我教育、自我陶冶以及由此而達到的道德水平和道德境界。道德修養是道德品質形成和道德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徑。道德修養是道德實踐活動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提高自我道德素養,鑄造理想的道德人格,培養優秀的道德個性的必由之路。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教養是有教養的人的第二個太陽。」道德修養是一個人自我品質鍛煉和人格升華的階梯。 道德修養的實質是作為修養者的個體對自我不道德的思想和行為自覺地開展斗爭的過程,尤其表現為個體的道德理性對其本能情慾的斗爭過程。道德修養的一個重要內涵就是要自覺地以理導欲,解決理欲矛盾。當然這並不是說要抹殺、消滅自然情慾,而是要以道德理性駕馭自然情慾,使自然情慾得到升華和超越,使理性的自我對感性的自我、理想的自我對現實的自我進行合理調節和控制。道德修養的重大意義在於,它推動個體實現從「自然人」向「道德人」轉化,鼓舞個體不斷地超越自我,完善自己的人格,實現個人和社會的統一。 馬克思主義倫理學認為,人的道德品質的善惡優劣都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後天養成的。人的道德品質的一個特點,就是它的社會性和可變性。一個人在道德品質上的向善向惡的能力也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形成的,與個人的自我道德修養有著密切的聯系,如果沒有自己的主觀努力,要培養高尚的道德品質是不可能的。在社會主義道德實踐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形:有些人的出身、學歷、經歷和所處的環境大致相同,但有的人進步很快,道德品質高尚;而有的人卻進步很慢,缺乏起碼的道德品質,甚至頹廢、墮落,究其原因,往往與他們個人的主觀努力和自我修養分不開。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必定是一個自覺進行道德修養的人。 在中國的傳統道德文化中,有著重視個人道德修養的優良傳統。古人把修身、養性看做「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根本。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不僅自己身體力行,重視道德修養,而且要求人們每天問一下自己:「我的道德有沒有進步?」號召人們重視「公德」和「私德」的修養,「建築人格長城」。今天,我們肩負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神聖使命,因此,更應注重道德修養,把自己鍛煉成為一個道德品質高尚的人。 二、道德修養的方法 在倫理思想史上,許多倫理思想家都曾探討道德修養的途徑和方法,有的甚至還親身進行過實驗。在中國古代,人們尤其重視道德修養的研究,許多思想家提出過不少有價值的道德修養方法,概括起來,大體上就是學、思、行三條。所謂「學」,就是學習和掌握道德知識。孔子要求他的弟子要「學而時習之」,在他看來「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也就是說,如果不學習,那麼,率直就成了尖刻,勇敢會變成犯上作亂,剛強就會變成狂妄。因此,他主張通過學習禮來約束自己的行為。所謂「思」,就是反省、思考自己的道德言行。孔子認為「學而不思則惘」,也就是說,學了之後,不加思考,就會迷惘不解。孟子主張「存心」、「寡慾」、「養氣」。所謂「行」,就是踐履、運用道德知識。荀子認為「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於行而至矣」。這些道德修養的方法,雖然有某些積極、合理的因素,但從總體上看,大都是唯心的、形式化的、抽象的、脫離社會實踐的,片面誇大了主觀的作用,以為只要保持抽象的「善良之心」,就可以改變現實、改變社會和改變自己,因而是虛妄的。 批判地繼承歷史上倫理學家道德修養中的有價值的東西,並加以改造,使之納入科學的道德修養體系,可以使道德修養不是成為以往倫理學家所說的閉門思過,修心養性,而是成為與社會實踐相聯系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因此,道德修養不能脫離社會實踐,而是要在實踐中,自覺地進行道德意識和道德情感的修養與鍛煉。道德修養主要掌握以下幾種方法: 1、學思結合。學習和掌握一定的道德知識是形成道德品質的前提。蘇格拉底認為,美德出於有知,知識是一切德行之母。道德修養的第一個方法就是學習和掌握各種道德知識和做人的道理,並對各種所學的道德知識和人生哲理予以深入思考,這樣才能在自己的心靈深處培養趨善避惡的道德意向和情感,從而擇善而為。道德修養的過程不僅是掌握道德知識的過程,也是同各種落後、錯誤的道德觀念相鬥爭的過程。「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由於種種原因,每個人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和錯誤,都會受落後、錯誤、腐朽道德思想的侵蝕和影響,這就要求我們在掌握正確道德知識的同時,認真開展自我批評,不文過飾非,要嚴格要求自己,自覺解剖自己,像「洗臉」和「掃地」一樣,經常打掃和清除自己身上的不良習慣和灰塵,不斷抵制和消除外在各種誘惑的侵蝕,保持清醒的思想。 道德修養中,學習道德知識、道德典範和他人的道德經驗是非常必要的。事實表明,一個人文明和高尚與否,與他的知識、文化素養密切相關;粗俗、野蠻、不講道理,往往同愚昧無知、不學無術有不解之緣。在道德生活中,道德之知不僅是道德行為的先導,而且對整個道德行為起指導作用。蘇格拉底提出「知識即德性」,我國古代儒家把「尊德性」與「道問學」聯在一起,強調「格物致知」在道德修養中的基礎地位,皮亞傑強調道德認知對於道德自律的意義等,都是在不同程度上看到了道德之知與道德之行的不可分割的聯系。另外,道德之知的一個重要特點,在於它不只是見之於書本,而且見之於他人的示範式的行為。所以,在學習道德知識的同時,還應該學習道德典範和他人的道德經驗。學習中,必須結合自身的道德經驗,進行理性思考,以理解和把握道德必然,使學習所得發生內在性的主體轉化和升華。 2、慎獨。「慎獨」一詞出於《禮記。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慎」就是小心謹慎、隨時戒備:「獨」就是獨處,獨自行事。意思是說,做人的道德原則是一時一刻也不能離開的。因而,品行高尚的人在別人看不見的時候,總是非常謹慎的,在別人聽不到的情況下,也總是十分警惕的。最隱蔽的東西最能反映出人的品質,最微小的東西最能顯示人的靈魂。所以,品行高尚的人,當他獨自一人,無人監督時也總是非常小心謹慎地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慎獨」作為修養方法,就是強調在沒有外在監督的情況下始終不渝地、更加小心地堅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覺按道德要求行事,不會由於無人監督而肆意妄行。其特點在於強調要從「微」處和「隱」處下功夫。一方面,「不因小善而不為,不因小過而為之」,防微杜漸,避免出現「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的情況;另一方面,在那些人們不注意或注意不到的地方嚴格要求自己,按道德行事。慎獨雖然著眼於「隱」和「微」,但卻能因小見大,因微見著。一般說來,在眾目睽睽之下,除那些惡行昭彰的人外,人們一般會注意檢點自己的言行,但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特別是在做了壞事也不可能有人知道的情況下,不少人會對自己的要求有所放鬆,甚至肆無忌憚。慎獨的修養方法,訴諸人們高度的道德覺悟和自覺精神,因此,能夠做到「慎獨」,表明道德修養達到了很高的境界,堅持「慎獨」則是一種有相當難度的道德修養方法。正是這種修養方法,使修養者成為言行一致、表裡如一、真正具有自律精神的有德之人。能夠很好地實踐慎獨的修養方法,就能鍛煉人們在道德修養方面的自我主宰精神,真正使道德修養成為為我的而不是為人的,從而達到較高的道德境界。 講道德修養,一定要「慎獨」,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一個人離開了「慎獨」,也就無所謂道德修養。每個具有起碼道德覺悟的人,都要「慎獨」,堅決糾正和克服表裡不一、「雙重人格」的現象,同違背道德的缺德行為展開堅決斗爭。 我們知道,社會道德作為調整人們行為的規范和准則,主要是通過「社會輿論」和「內心信念」來對人們的行為起監督和指導作用的。一般地說,當一個人的行為處在社會集體眾目睽睽的監督下,有「社會輿論」起作用,他就會比較注意自己的外在行為的道德修養。但是,當一個人在獨立進行職業活動時,他的行為為他人、集體所「不睹」、「不聞」、「莫見」、「莫顯」,沒有「社會輿論」的監督,可能「永遠」不會為人們所察覺,這時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就更加重要,也更加不易,完全要依靠個人的「內心信念」和自覺性。愈是在這種情況下,愈要求一個人自珍自愛,用社會主義道德的要求進行自我約束,好自為之。如果不注意在個人獨處、無人監督的情況下進行自我道德修養,不養成「慎獨」的品質,在自己內心深處有不可告人的「隱私」,天長日久,益發滋長,必然害己又害人,對他人、社會和集體的利益造成嚴重危害。 一個人應該怎樣進行「慎獨」?實踐告訴我們,講「慎獨」,首先要在「隱蔽」處下功夫,別人看不見、聽不到的地方,是一個人鍛煉自己的道德品格的重要場所。中國戰國時期的進步思想家屈原在《橘頌》中說:「閉心自慎,終不過失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古希臘的哲學家德漠克利特也說過:「要留心,即使當你獨自一人時,也不要說壞話或做壞事,而要學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別人面前更知恥。」即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所言:隔牆有耳;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為。要做到「慎獨」,還要注意從一點一滴的「微小」事情做起。俗話說: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積小善而成大德。進行師德修養,要從小處起步,防微杜漸,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慎獨」是道德修養的極高境界,要做到是極不容易的,需經過一個由不自覺到完全自覺的過程。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人能進行自省,面對自己的良心進行自白,這是精神生活的最高境界」;一個道德品行高尚的人,應當在實踐中不斷加強自我道德修養,向「慎獨」的道德境界邁進。 3、省察克治。省察,就是通過反復檢查以發現和找出自己思想中的不良念頭和行為上的不良習慣。克治,便是克服和整治,即去掉所發現的那些不良念頭和習慣。省察克治構成了道德修養的認識前提,它是道德主體自覺地棄惡從善的一種願望和沖動,離開了這個願望和沖動,道德修養是不可能實現的。這一方法是針對「惡」的,是從「抑惡」的角度提出並用於改變「惡」的品行的。我們要在掌握道德知識的同時,認真開展自我批評,嚴格要求自己,自覺解剖自己,像「洗臉」和「掃地」一樣,經常打掃和清潔自己身上的不良念頭和習慣,不斷抵制和消除外在各種誘惑的侵蝕,保持良好的品行。這不僅適用於那些誤入歧途、陷入墮落之中的人,也適用於一般人。事實證明,一個人要完善其德行,必須在「省察克治」上下功夫。 4、積善成德。所謂「積善」,就是積累善行,使之連成一體,進而鞏固、強化、擴張、升華,逐漸凝結成優良的品德。個體某種善行和善德的幼芽,需要精心地保持、培植和發揚,使其不斷積累壯大,由一時的善行變成長久穩固的善德,由小善變成大善,由小德變成大德。這一修養方法與「省察克治」重在改過遷善不同,它著眼於「善」的培養和涵育。個體按照這種方法來修養,既可以長養其善德或美德,又可以防止其德性的退化。荀子說:「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高尚的道德品質和道德人格,不是一夜之間能夠養成的,它需要一個長期的積善過程。只有不棄小善,才能積成大善;只有廣積眾善,才能養成高尚的德性。平時不檢點,不積善,有朝一日碰上一個緊要關頭時,是根本不可能義以為上、挺身而出的。 5、身體力行。宋明理學代表人物朱熹認為,道德修養「只有兩件事,理會、踐行」,要使道德修養達到目標,「功夫全在行上」。由於道德修養的過程從本質上講,是一種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過程,無論是開展自我批評,還是努力做到「慎獨」,都依賴於道德主體的「自覺」,自覺性是道德修養的關鍵環節。只有建立在自覺性的基礎之上,道德主體才能在社會實踐中利用各種機會培養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質。

② 道德的作用機制

衡量行為正當的觀念標准。源於人們的道德意識,起源與傳統習俗,在古時候可以的形式來存在,而現在大家更多的是成為道德。道德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道德通過社會的或一定階級的輿論對社會生活起約束作用。

道德的活動本身就能夠帶來快樂,這種快樂又誘導我們選擇做道德的事情,所以做一個道德的人也可以說並不難。特別要注意乃是從小就養成一個好習慣,因為好習慣既然特別有助於增進人的幸福,壞習慣自然也就特別能夠損害人的幸福。

③ 道德作為一種最廣泛的社會行為規范它的作用機制有什麼傳統習俗和人們的什麼

其實道德的作用就是對人們的生活進行一個規范性的定義,並且制定對應的准者,主要是對人們的日常生活、言論、行為,起到一個約束的作用。

換句話說,當一個人做了一件壞事時,首先用來衡量他的並不是法律,而是道德,違背道德的言行不一定觸犯法律,但觸犯了法律的言行,一定也違反了法律。所以,道德是排在第一位的,道德約束靠自律、法律約束靠強制。話雖然如此說,但實際上道德的約束范圍是巨大的,但約束力卻是極差的,很多情況下約束人們言行的依然是最基本的道德底線「法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④ 道德如何產生認識功能通過什麼機制實現

1、社會保障制度可以彌補市場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的缺陷,它是政府收入再分配的重要工具 2、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保障制度具有「內在穩定器」的作用 3、政府可以承擔私人保險市場不能完全勝任的社會保障職責 ①私人保險市場存在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會導致私人保險市場失靈。 ②私人保險無法解決個人儲蓄不足以及「免費搭車」的問題。 ③私人保險市場難以抗禦系統性風險。 ④私人保險市場無法進行有目的的收入再分配。

⑤ 道德的激勵功能的實現機制分為哪幾類

道德激勵功能的實現機制可分為兩類:一是指道德激勵功能的外在社會機制,主要由道德理想、道德榜樣和道德監督三個因素構成;二是指道德激勵功能的內在心理機制,主要由成就感、認同感和榮譽感三個因素構成。道德激勵功能的社會機制是實現道德激勵功能的外在保障,道德激勵功能的心理機制是實現道德激勵功能的內在基礎。

總之,人不可無道德,家庭不可無道德,單位不可無道德,社會和國家更不可無道德。道德是維持社會穩定、調節人際關系的重要手段,即使在法制相當健全的國家,道德的作用也是不可取代的。法律不可能包辦一切,道德和法律都是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東西。我們提倡以法治國,但絕不否定道德的重要性。

⑥ 道德的作用機制,究竟是怎樣的

有一句話叫做「法律決定底線,道德決定上線」,這是什麼意思呢?

意思就是雖然道德和法律都是用來約束人性的,但是法律劃定了人性的底線,一旦越過就絕不容赦。道德則主要是為了提高人的上限,目前人類道德的最高標準是「聖人」。

簡單來說,道德就跟臉皮一樣,如果你爭一口氣,那麼人們會尊重你;如果你不要臉,那麼道德作用機制也拿你沒辦法。道德作用機制的反擊力度就是對一個人的臉皮厚度的檢測!

閱讀全文

與生活道德學習的機制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0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