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活日常 > 如何看待古代歸隱生活

如何看待古代歸隱生活

發布時間:2022-08-26 16:22:10

❶ 結合《歸園田居》等,說說你心目中的陶淵明是怎樣一個人,並談談你對古代歸隱現象的看法。800字左右。

陶淵明的歸隱並非在逃避現實,而是在追求本真。他本來就「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本來就「不慕榮利」,凡事喜歡率性而為。僅僅是為了吃飯,才不得不去做官,而做官的日子對他來說僅僅是「心腹口役」,「心為形役」。做官之後,黑暗獨裁、等級森嚴的官場生活和他的本性之間形成了一對尖銳的矛盾。在這種情況下,辭官歸隱,追求本我、本真,還是改變自己,學會阿諛奉承、諂媚求榮,得到一種立足於官場的所謂本領?陶淵明選擇了前者。因此,他的辭官歸隱並不是在逃避現實,而是在追求符合他天性的生活方式。這一點,無論在過去還是現在,都是需要有足夠的勇氣、足夠的對自己的真實、足夠的務本求實的品質、足夠的獨立思考的精神、足夠的獨立人格的支撐才能做到的。

「樂天安命」的人生情懷非但不完全消極,而且是一種豁達、一種達觀,一種智慧、一種真實。「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的感受,如同「哀吾生之須臾,羨長 江之無窮」的感受,如同「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 滾來」的感受,如同「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感受,本是一種不可避免的,真實的,人人都會有的人生 感受。基於這種感受之上所產生的「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的人生態度,盡管有消極的成分,但更多的是一種豁達、一種達觀,一種智慧、一種真實。「樂天安命」的人生情懷,和陶淵明務本求實、不慕榮利、追求本真的人生追求和人生境界是高度一致的,因而也能因此說他不樂觀、不積極、不上進。

「進則朝廷廟堂,退而江湖山野」。對於中國古代的文人來說,心中有著兩個永遠解不開的情結:或是出仕或是歸隱。

所謂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古代沒有現在的戶口,也沒有現在的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法律法規,所以當一個人厭倦了社會,厭倦了生活就歸隱山林。這在古代是很平常的現象。
關於古代的歸隱,有很多種原因,但是我們看得最多的聽得最多的也就是從官場歸隱,以及名人的歸隱。
古代官場歸隱派的人又可以分為一種是卸甲歸田的還有一種是厭倦官場的黑暗的。
厭倦官場黑暗的代表人物是陶淵明,但是有一種很奇怪的現象,陶淵明在歸隱山林之後反而越來越多的人登門拜訪,名氣越大。
歷史上歸隱山林以致湮沒無聞者數不勝數,緣何陶淵明名垂青史收萬眾敬仰。我感覺這主要與他的成就分不開的。陶淵明的山水田園詩絕對是東晉歷史上的一朵奇葩,自成風格,清新脫俗,如潺潺流水,又如馥郁芬芳,沁人心脾,滲入骨髓。不過陶淵明的卓越成就和他橫溢的才華在當時並沒有得到廣大人們認可,等他死後才被人們所接受,推崇,直到現在萬古流芳。所以,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總會放光的。這並非作秀,這是一種人格操守,這是心靈的抉擇。
歸隱歸隱,回歸自然,隱身於世,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多少呢,說是逃避也好,說是清高也好,只要內心無雜念,靈台常空明,到哪裡其實都是隱居。

❷ 急求,對古代歸隱的看法!!

古代歸隱的分兩種人:

一是對時局失望的人,看透了紅塵,看透了朝廷,認為到政府里任職不如自己生活自由自在,在政府里任職不能實現自己的報復,索性把自己藏起來,比如陶淵明。

二是渴望一鳴驚人的人,辛辛苦苦歸隱起來只為遇到一個賞識自己的人好一飛沖天一鳴驚人,比如諸葛亮、姜子牙。

(2)如何看待古代歸隱生活擴展閱讀:

南京師范大學教授陳傳席先生,把中國古代隱士分為:

1、完全歸隱:歸於此類的隱士是真正意義上的歸隱,他們與為仕而隱完全沒有干係,即使有時機有環境有條件,甚至朝廷派人來多次延請,他們也拒不出仕,如晉宋間的宗炳、元代的吳鎮等。

2、仕而後隱:這種類型的隱士在中國古代很多,當過官,因為對官場不滿而解冠歸去。這其中,名氣最大的是陶淵明,其隱逸的名氣甚至超過其詩名。但陳傳席認為在陶淵明歸隱之後就變成「真隱」了。

3、半仕半隱:此類人先是做官,但後來不願做了,但辭官又無保於生計,於是雖做官,卻不問政事,過著實際的隱居生活,雖然不具有隱士的名分,但卻有隱逸思想,如唐之王維。

4、忽仕忽隱:如元明之交的王蒙、明末董其昌,均是先做官,然後又隱居,待朝廷徵召或形勢有利,又復出仕,之後再歸去。陳傳席先生評價這種人不果斷,拖泥帶水,並說王蒙創造了拖泥帶水皴,董其昌的畫用筆含糊不清,太暗而不明,就和他們的性格有關。

❸ 古人退隱山林的看法

其實田園生活一直是人們內心深處所嚮往的生活,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塊干凈的土壤,是留給大自然的。每個人心中也都有一個開疆拓土的夢想。

擇一處僻靜,選一處好地。只要你願意,整個山頭都是你的,甚至還可以順道收收「過路費」,根本沒有人管,沒有苛捐雜稅,沒有勞役,逍遙自在。

放眼望去,葯材、蔬菜、水果隨你採摘,各種野味隨便你挑。完全能自給自足。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織,神仙眷侶,何其羨慕。

楊過與小龍女最後終於突破萬難,走到一起,但是卻選擇雙雙歸隱,做一對羨煞旁人的神鵰俠侶。

劉基扶持朱元章開朝大明,最後也青田

著名田園詩人陶淵明幾番出世入世後,42歲時終於選擇放棄官位,歸隱山林。

漢相張良助劉邦平定天下後,選擇一處風景宜人的黃袍山隱居,並修建了「良山道觀」。

1.本性使然,性本愛丘山。

陶淵明在《歸園田居》中明確說:「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陶淵明素來嚮往大自然,追逐自由,歸隱之後,他感到了無比的暢快與愜意。

2.不得志。

古代科舉創立以前,官場的選拔秩序混亂,難以為官,因此許多文人能人都得不到重用。有的終於謀得一官半職,卻因觸發種種禁條而被貶,因此,無奈之下只好選擇歸隱。

3.厭惡官場,淡薄名利。

三皇五帝時期的許由拒絕堯的傳位,選擇隱居,目的就是不願捲入帝王的紛爭,被稱為「隱士鼻祖」。

4.修道

古人認為修道不僅可以修身養性,還有可以成仙的說法,因此道觀、少林寺的存在很受歡迎,而且一直流傳至今。

5.不得不歸隱

生無可戀,悲觀棄世,混不下去了。至於張良賊精,跑的快,不然滅了他,呵呵。

很簡單,社會混沌,人心險惡,有思想和正義感的人多半痛苦萬分,對這個社會實在無望甚至絕望了,就退隱山林了。即使在今天,有思想和正義感的人也會抑鬱~

❹ 對古代歸隱現象的看法

不適應主流社會的潛規則就選擇歸隱,能在世上流芳百世的人多半不是潛規則的締造者就是追隨者。

❺ 對古代人歸隱的看法

關於古代的歸隱,有很多種原因,但是我們看得最多的聽得最多的也就是從官場歸隱,以及名人的歸隱。 古代官場歸隱派的人又可以分為一種是卸甲歸田的還有一種是厭倦官場的黑暗的。 厭倦官場黑暗的代表人物是陶淵明,但是有一種很奇怪的現象,陶淵明在歸隱山林之後反而越來越多的人登門拜訪,名氣越大。 歷史上歸隱山林以致湮沒無聞者數不勝數,緣何陶淵明名垂青史收萬眾敬仰。我感覺這主要與他的成就分不開的。陶淵明的山水田園詩絕對是東晉歷史上的一朵奇葩,自成風格,清新脫俗,如潺潺流水,又如馥郁芬芳,沁人心脾,滲入骨髓。不過陶淵明的卓越成就和他橫溢的才華在當時並沒有得到廣大人們認可,等他死後才被人們所接受,推崇,直到現在萬古流芳。所以,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總會放光的。這並非作秀,這是一種人格操守,這是心靈的抉擇。 歸隱歸隱,回歸自然,隱身於世,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多少呢,說是逃避也好,說是清高也好,只要內心無雜念,靈台常空明,到哪裡其實都是隱居。

❻ 你對陶淵明歸隱田園的做法是怎樣看的呢

陶淵明歸隱田園,是對東晉政治腐敗和官場黑暗無奈的抗爭,他即不能在政治上實現自己為國為民的抱負,又無力改變東晉官場的腐敗黑暗形勢,因此在心灰意冷之下,深受魏晉之風影響的陶淵明,逐漸遠離俗世,嚮往飲酒和縱情山水的自由生活,從而歸隱田園。簡要要析如下:

第四次出仕,是公元405年,陶淵明出任鎮軍將軍劉敬宣的參軍。這時的陶淵明心情是十分復雜和矛盾的,他即想在仕途中一展抱負,又對山水田園無限眷念,左右矛盾的陶淵明沒干多久,又辭職回鄉了。

第五次出仕,是在公元405年8月,任彭澤縣令。這一次陶淵明不矛盾了,他有明確的目標,就是為了掙縣令這份俸祿,因為家裡已經窮的揭不開鍋了,老婆孩子吃了上頓沒下頓,作為一家之主的陶淵明實在是沒了辦法,不得不出仕。可這一次,陶淵明乾的時間更短,到任八十一天的時候,碰到潯陽郡派遣督郵來檢查公務,這位督郵粗俗而傲慢,要陶淵明去拜見,陶淵明不肯趨炎附勢,又忍受不了這種假號施令之人,於是長嘆一聲道:“我豈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人折腰!”於是脫去官服,封好官印,辭官回鄉去了。

這一次辭官,陶淵明就徹底死了出仕之心,從此開始了歸隱生活,直至生命結束。

❼ 對古人歸隱現象看法作文

古代隱居者有兩種情況:一、為修道。二、為躲避,例如躲避戰亂、賦稅、勞役、兵役、仇殺等等。其實古代的隱逸生活要比普通大眾的生活強出許多,自己開幾畝田,沒有人管,沒有賦稅,沒有勞役,逍遙自在,糧食蔬菜若有剩餘,還可以下山去換點酒喝,或者乾脆自己釀酒。而今天隱居卻是比較痛苦,因為相對來說,古代的隱居生活比大眾生活要強,當代隱居的話,生活卻不如普通大眾,這在心理上會有對比。在這個意義上說,隱居者的減少倒是一種進步,很多學者在嘆息隱居者的喪失,認為是當代人的物慾太強,這話很有道理,但也不絕對,因為我們的社會生活很好,國家政策很好,沒有人逼著去做勞役、兵役、沒有苛捐雜稅,而且生活很豐富,到處是樂子,根本不必避世。至於修道者,隱居只是一種修行方式,真正得道後,最後還是會入世,因為他不忍心拋棄眾生。隱士文化是中國最重要的文化成分,即便隱士消失了,但是隱者情懷卻會經常叩擊我們的心靈,這便是安寧祥和。 關於古代的歸隱,有很多種原因,但是我們看得最多的聽得最多的也就是從官場歸隱,以及名人的歸隱。 古代官場歸隱派的人又可以分為一種是卸甲歸田的還有一種是厭倦官場的黑暗的。 厭倦官場黑暗的代表人物是陶淵明,但是有一種很奇怪的現象,陶淵明在歸隱山林之後反而越來越多的人登門拜訪,名氣越大。 歷史上歸隱山林以致湮沒無聞者數不勝數,緣何陶淵明名垂青史收萬眾敬仰。我感覺這主要與他的成就分不開的。陶淵明的山水田園詩絕對是東晉歷史上的一朵奇葩,自成風格,清新脫俗,如潺潺流水,又如馥郁芬芳,沁人心脾,滲入骨髓。不過陶淵明的卓越成就和他橫溢的才華在當時並沒有得到廣大人們認可,等他死後才被人們所接受,推崇,直到現在萬古流芳。所以,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總會放光的。這並非作秀,這是一種人格操守,這是心靈的抉擇。 歸隱歸隱,回歸自然,隱身於世,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多少呢,說是逃避也好,說是清高也好,只要內心無雜念,靈台常空明,到哪裡其實都是隱居。

❽ 怎樣看待古人歸隱現象

最佳答案古代隱居者有兩種情況:一、為修道。二、為躲避,例如躲避戰亂、賦稅、勞役、兵役、仇殺等等。其實古代的隱逸生活要比普通大眾的生活強出許多,自己開幾畝田,沒有人管,沒有賦稅,沒有勞役,逍遙自在,糧食蔬菜若有剩餘,還可以下山去換點酒喝,或者乾脆自己釀酒。而今天隱居卻是比較痛苦,因為相對來說,古代的隱居生活比大眾生活要強,當代隱居的話,生活卻不如普通大眾,這在心理上會有對比。在這個意義上說,隱居者的減少倒是一種進步,很多學者在嘆息隱居者的喪失,認為是當代人的物慾太強,這話很有道理,但也不絕對,因為我們的社會生活很好,國家政策很好,沒有人逼著去做勞役、兵役、沒有苛捐雜稅,而且生活很豐富,到處是樂子,根本不必避世。至於修道者,隱居只是一種修行方式,真正得道後,最後還是會入世,因為他不忍心拋棄眾生。隱士文化是中國最重要的文化成分,即便隱士消失了,但是隱者情懷卻會經常叩擊我們的心靈,這便是安寧祥和。 關於古代的歸隱,有很多種原因,但是我們看得最多的聽得最多的也就是從官場歸隱,以及名人的歸隱。 古代官場歸隱派的人又可以分為一種是卸甲歸田的還有一種是厭倦官場的黑暗的。 厭倦官場黑暗的代表人物是陶淵明,但是有一種很奇怪的現象,陶淵明在歸隱山林之後反而越來越多的人登門拜訪,名氣越大。 歷史上歸隱山林以致湮沒無聞者數不勝數,緣何陶淵明名垂青史收萬眾敬仰。我感覺這主要與他的成就分不開的。陶淵明的山水田園詩絕對是東晉歷史上的一朵奇葩,自成風格,清新脫俗,如潺潺流水,又如馥郁芬芳,沁人心脾,滲入骨髓。不過陶淵明的卓越成就和他橫溢的才華在當時並沒有得到廣大人們認可,等他死後才被人們所接受,推崇,直到現在萬古流芳。所以,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總會放光的。這並非作秀,這是一種人格操守,這是心靈的抉擇。 歸隱歸隱,回歸自然,隱身於世,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多少呢,說是逃避也好,說是清高也好,只要內心無雜念,靈台常空明,到哪裡其實都是隱居。

❾ 如何看待古代文人的隱居行為

鍍一層金,又或者是不願與世同流合污,就是不會與人打交道,不利於人才的利用

❿ 對古代歸隱的看法

小隱隱於田,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歸隱不一定要真的不食人間煙火,它的意義在於尋求精神境界的寧靜和深遠。

閱讀全文

與如何看待古代歸隱生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0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