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活日常 > 劉勰生活於南朝的哪個朝代

劉勰生活於南朝的哪個朝代

發布時間:2022-08-27 01:21:08

A. 文心雕龍的作者劉勰

劉勰(約465年-520年),字彥和,生活於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梁代,中國歷史上的文學理論家、文學批評家。漢族,生於京口(今鎮江),祖籍山東莒縣(今山東省莒縣)東莞鎮大沈庄(大沈劉庄)。他曾官縣令、步兵校尉、宮中通事舍人,頗有清名。晚年在山東莒縣浮來山創辦(北)定林寺。劉勰雖任多種官職,但其名不以官顯,卻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龍》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地位。《文心雕龍》是中國南朝文學理論家劉勰(xié)創作的一部理論系統、結構嚴密、論述細致的文學理論專著。成書於公元501~502年(南朝齊和帝中興元、二年)間。它是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第一部有嚴密體系的、「體大而慮周」(章學誠《文史通義·詩話篇》)的文學理論專著。 劉勰《文心雕龍》的命名來自於黃老道家環淵的著作《琴》。其解《序志》雲:「夫文心者言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環淵)《琴心》,王孫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
全書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學思想為基礎,兼采道家,認為道是文學的本源,聖人是文人學習的楷模,「經書」是文章的典範。把作家創作個性的形成歸結為「才」、「氣」、「學」、「習」四個方面。《文心雕龍》還系統論述了文學的形式和內容、繼承和革新的關系,又在探索研究文學創作構思的過程中,強調指出了藝術思維活動的具體形象性這一基本特徵,並初步提出了藝術創作中的形象思維問題;對文學的藝術本質及其特徵有較自覺的認識,開研究文學形象思維的先河。全面總結了齊梁時代以前的美學成果,細致地探索和論述了語言文學的審美本質及其創造、鑒賞的美學規律。

B. 劉勰出生於哪裡

劉勰字彥和,是南朝齊、梁時期的文學理論批評家。他的祖籍在東莞郡莒縣(今屬山東省)。永嘉之亂,其先人避難渡江,此後就世代居住在京口(今江蘇鎮江)。劉勰入梁出仕後,兼任東宮通事舍人的時間較久,後世因此稱他為劉舍人。

劉勰的家族並非高門。他的祖父沒有官職,父親劉尚曾任越騎校尉,去世較早。劉勰家境清貧,一生沒有婚娶。後來在建康(即南京)郊外鍾山上的定林寺依靠名僧,在那裡居住了十幾年。這一時期,自幼「篤志好學」的劉勰在深研佛理的同時,又飽覽經史百家之書和歷代文學作品,「深得文理」。從「齒在逾立」開始,劉勰經過五六年的努力,於齊和帝中興元、二年(501年—502年)間,寫成了《文心雕龍》。

據說劉勰寫完《文心雕龍》之後,苦於無人慧眼識珠。在當時,一部著作倘若能夠獲得某位文壇名人的賞識,便立刻可以聲名鵲起。於是劉勰便喬裝成貨郎的模樣,把《文心雕龍》的書稿背在身後,在路上堵住了朝廷重臣沈約的車子。沈約也是中國文學史上傑出的文學家,在當時是文壇領袖,地位很高。他對《文心雕龍》一書很欣賞,認為它「深得文理」,於是便常常將這部書放在案頭以供翻覽。劉勰和他的《文心雕龍》因此成名。

梁武帝天監初,劉勰出仕,先後擔任和兼任過中軍臨川王蕭宏、南康王蕭績的記室,車騎倉曹參軍,太末(今浙江衢州市)令,步兵校尉,東宮通事舍人等職務。在兼任東宮通事舍人期間,他與昭明太子蕭統交好,共同「討論篇籍,商榷古今」。蕭統選錄的著名文學總集《文選》,與《文心雕龍》「選文定篇」多有契合之處,可能正是因為受到了劉勰的影響。中大通三年(531年)四月,昭明太子死後,劉勰奉旨與沙門慧震於上定林寺撰經。經成以後,他便棄官為僧,法名慧地。出家後不到一年即去世。

與六朝以來儒佛交融混雜的思想潮流一致,劉勰既業於儒,又染於佛,他的思想是矛盾的、復雜的。因此,後代學者對於他撰寫文學理論巨著《文心雕龍》的指導思想也有兩種對立的看法。一種認為他在《文心雕龍》里嚴格保持儒學的立場,拒絕佛教思想混進來;另一種則認為劉勰的指導思想是以佛統儒,佛儒合一。綜觀劉勰一生的思想脈絡和人生觀,雖然長期濡染佛理,但其思想仍以孔儒為主。而且他為「奉時騁績」作了很大的努力,如當太末令時「政有清績」;只是到晚年做棟梁材的希望滅絕之後,才最後遁入空門。作為一個文論家,劉勰基本上是以積極入世的儒家思想為指導,來闡述文學的功用、探討其規律的。

劉勰在上定林寺期間還寫過不少有關佛教方面的著述。《梁書·劉勰傳》說他「為文長於佛理」,京師寺廟的塔銘以及名僧的碑誌,都要請劉勰來撰寫。當時高僧僧柔、超辯等人的墓碑都出自他的手筆,可惜其文集在唐朝初年便已經失傳。劉勰的著作現在除了《文心雕龍》以外,只有《滅惑論》和《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寺石像碑》兩篇保存下來。

C. 劉勰是南朝還是南北朝

劉勰(約公元465——520),字彥和,生活於南北朝時期,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文學理論家。漢族,祖籍山東莒縣(今山東省日照市莒縣)東莞鎮 大沈庄(大沈劉庄)。他曾官縣令、步兵校尉、宮中通事舍人,頗有清名。晚年在山東莒縣 浮來山創辦(北)定林寺。劉勰雖任多官職,但其名不以官顯,卻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龍》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學史上和文學批評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據《梁書·劉勰(xié)傳》記載,劉勰早年家境貧寒,篤志好學,終生未娶,曾寄居江蘇鎮江,在鍾山的南定林寺里,跟隨僧佑研讀佛書及儒家經典,32歲時開始寫《文心雕龍》,歷時五年,終於書成我國最早的文學評論巨著,該書共計三萬七千餘字,分十卷五十篇,書超前人,體大而慮周,風格迥異,獨樹一幟,對後世影響頗大。

D. 中國古典文學理論名著《文心雕龍》的作者是誰

寓意用一顆文人的心寫書,寫一本巨作,文人眼裡的書就像木匠手裡的雕刻,雕龍是寓意傑作。《文心雕龍》是中國南朝文學理論家劉勰(xié)創作的一部理論系統、結構嚴密、論述細致的文學理論專著,成書於公元501~502年(南朝齊和帝中興元、二年)間。

文心雕龍》提出的「辭約而旨豐,事近而喻遠」「隱之為體義主文外」「文外之重旨」「使玩之者無窮,味之者,不厭」等說法,雖不完全是劉勰的獨創,但對文學語言的有限與無限、確定性與非確定性之間相互統一的審美特徵,作了比前人更為具體的說明。

劉勰還看到,詩文的內容不是一般經典的道與理,而是和理、志、氣相聯系的「情」,其形式不是一般的言,而是和「象」與「文」相結合的有「采」之言。兩者的關系是:「情者,文之經;辭者,理之緯。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Sdx39ge0wxfcmQA_qFd6Dw

提取碼:8ujt

E. 劉勰是哪個朝代的人

劉勰是南北朝時期的人。

劉勰(約公元465——520),字彥和,生活於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梁代,中國歷史上的文學理論家、文學批評家。漢族,生於京口(今鎮江),祖籍山東莒縣(今山東省莒縣)東莞鎮大沈庄(大沈劉庄)。他曾官縣令、步兵校尉、宮中通事舍人,頗有清名。晚年在山東莒縣浮來山創辦(北)定林寺。

劉勰雖任多種官職,但其名不以官顯,卻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龍》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學史上和文學批評史上的地位。

人物評價:

劉勰能在距今1500餘年之遙,提出這如許之多難超其苑囿的精闢修辭理論實為難能可貴。其修辭之論,既有理性的闡釋,又有言證、事證,既涉文章內容形式,又關作者思維、氣質、涵養、才情。

他能從美才、美德、美情與美辭美文的關系方面,闡釋情動而辭發、因內而符外的修辭美學觀,他承認「物色之動,心亦搖焉」,「情以物興,故義必明雅;物以情睹,故辭必巧麗」。

F. 魏晉南北朝名人,,,,,,,,,,,,,,,,,,,,,,,,,,,,,,,,,,,,,,,,,,

1、徐陵(507-583年),字孝穆,東海郡郯縣(今山東郯城縣)人。南朝著名詩人和文學家,戎昭將軍、太子左衛率徐摛之子。

早年即以詩文聞名。八歲能撰文,十二歲通《莊子》、《老子》。長大後,博涉史籍,有口才。梁武帝蕭衍時期,任東宮學士,常出入禁闥,為當時宮體詩人,與庾信齊名,並稱「徐庾」。入陳後,歷任尚書左僕射、中書監等職,繼續宮體詩創作,詩文皆以輕靡綺艷見稱。

至德元年(583年)去世,時年七十七,贈鎮右將軍、特進、侍中、左光祿大夫、鼓吹、建昌縣侯如故,謚號為章。 今存《徐孝穆集》6卷和《玉台新詠》10卷。

《 玉台新詠》是徐陵在梁中葉時選編的一部詩歌總集。有人懷疑此書非徐陵所編,而出於稍後之人但此說尚不足以成定論。《玉台新詠》收入東周至梁詩歌共690篇。據近人考證,系專為梁元帝蕭繹的徐妃排憂遣悶而編。

在取材上,以「選錄艷歌」為宗旨(《玉台新詠序》),主要收男女閨情之作,大體不出離愁別恨、傷遇感時、中道棄捐等類,范圍比較狹窄。但其中也收入了不少感情真摯並具有現實意義的詩篇,如漢樂府民歌《陌上桑》,中國古代長篇敘事詩《為焦仲卿妻作》(又名《孔雀東南飛》)、《上山采蘼蕪》等。

這些詩表現出真摯愛情和婦女的痛苦,說明《玉台新詠》所錄詩作並非全是艷情詩。而這些民間文學作品都不見於蕭統的《文選》,乃經《玉台新詠》的保存而得以流傳。注本有清代紀容舒的《玉台新詠考異》等。

2、鍾嶸(約468—約518), 中國南朝文學批評家。字仲偉。潁川長社(今河南許昌長葛市)人。齊代官至司徒行參軍。入梁,歷任中軍臨川王行參軍、西中郎將晉安王記室。梁武帝天監十二年(513)以後,仿漢代「九品論人,七略裁士」的著作先例,寫成詩歌評論專著《詩品》。

以五言詩為主,全書將兩漢至梁作家122人,分為上、中、下三品進行評論,故名為《詩品》。《隋書·經籍志》著錄此書,書名為《詩評》,這是因為除品第之外,還就作品評論其優劣。

後以《詩品》定名。在《詩品》中,鍾嶸提倡風力,反對玄言;主張音韻自然和諧,反對人為的聲病說;主張「直尋」,反對用典,提出了一套比較系統的詩歌品評的標准。

對當時詩歌發展中所存在的堆垛典故和由於四聲八病之說盛行而帶來的刻意追求聲律的兩種弊病,提出了尖銳的批評。鍾嶸認為,詩歌本來是作家在外物感召下真情實感的表現,而「膏腴子弟,恥文不逮,終朝點綴,分夜呻吟」。無病呻吟的結果,其一種表現就是競尚用典。

鍾嶸指出,大量堆砌典故的風尚,使得「吟詠情性」的詩歌竟然「殆同書鈔」,嚴重阻礙了詩歌創作的健康發展,所謂「拘攣補衲,蠹文已甚」。他的批評比劉勰在《文心雕龍·事類》篇中的批評,更為前進了一步。

「貴公子孫」或「膏腴子弟」無病呻吟的第二種表現,是刻意講究聲病,「務為精密,襞積細微,專相陵架,故使文多拘忌,傷其真美。」雖然,鍾嶸忽視了講求聲律之美是詩歌藝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他的批評不免有偏頗之處,但認為詩歌應該「口吻調利」、自然和諧的意見則完全是正確的。

3、劉勰(約465年—約520年),字彥和,生活於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梁代,中國歷史上的文學理論家、文學批評家。漢族,生於京口(今鎮江),祖籍山東莒縣(今山東省莒縣)東莞鎮大沈庄(大沈劉庄)。他曾官縣令、步兵校尉、宮中通事舍人,頗有清名。

劉勰是中國歷史上的文學理論家、文學批評家,漢族,他曾官縣令、步兵校尉、東宮通事舍人,頗有清名。晚年在山東省日照市莒縣浮來山創辦(北)定林寺。劉勰雖任多種官職,但其名不以官顯,卻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龍》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地位。

《文心雕龍》的文學史觀,認為文學的發展變化,終歸要受到時代及社會政治生活的影響,把已往這一方面的理論提到一個新的高度。同時,劉勰也很重視文學本身的發展規律。在《通變》篇中,他根據揚雄關於「因」「革」的見解所提出的「通變」,即文學創作上繼承和革新的關系。

他要求作家要大膽的創新:「日新其業」,「趨時必果﹐乘機無怯」。又強調任何「變」或創新都離不開「通」,即繼承。所謂「通」,是指文學的常規:「名理有常,體必資於故實」。

文學創作只有通曉各種「故實」,才會「通則不乏」(《通變》),「洞曉情變,曲昭文體,然後能孚甲新意,雕畫奇辭。只有將「通」與「變」、「因」與「革」很好地結合和統一起來,文學創作才有可能「騁無窮之路,飲不竭之源」(《通變》),獲得長足的健康的發展。

4、陸機(261年-303年),字士衡,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 。西晉著名文學家、書法家。出身吳郡陸氏,為孫吳丞相陸遜之孫、大司馬陸抗第四子,與其弟陸雲合稱「二陸」,又與顧榮、陸雲並稱「洛陽三俊」。

陸機在孫吳時曾任牙門將,吳亡後出仕西晉,太康十年(289年),陸機兄弟來到洛陽,文才傾動一時,受太常張華賞識,此後名氣大振。時有「二陸入洛,三張減價」之說。歷任太傅祭酒、吳國郎中令、著作郎等職,與賈謐等結為「金谷二十四友」。

趙王司馬倫掌權時,引為相國參軍,封關中侯,於其篡位時受偽職。司馬倫被誅後,險遭處死,賴成都王司馬穎救免,此後便委身依之,為平原內史,世稱「陸平原」。太安二年(303年),任後將軍、河北大都督,率軍討伐長沙王司馬乂,卻大敗於七里澗,最終遭讒遇害,被夷三族。

陸機「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詩重藻繪排偶,駢文亦佳。與弟陸雲俱為西晉著名文學家,被譽為「太康之英」。與潘岳同為西晉詩壇的代表,形成」太康詩風「,世有」潘江陸海「之稱。陸機亦善書法,其《平復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書法真跡。

5、庾(yǔ)信(513年-581年),字子山,小字蘭成。南陽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南北朝時期著名文學家。其家「七世舉秀才」、「五代有文集」,父親庾肩吾為南梁中書令,亦以文才聞名。

庾信「幼而俊邁,聰敏絕倫」,自幼隨父出入於蕭綱的宮廷,後來又與徐陵一起任蕭綱的東宮學士,成為宮體文學的代表作家,其文學風格被稱為「徐庾體」。

累官右衛將軍,封武康縣侯。侯景之亂時,庾信逃往江陵。後奉命出使西魏,因梁為西魏所滅,遂留居北方,官至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北周代魏後,更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臨清縣子,世稱其為「庾開府」。

時陳朝與北周通好,流寓人士,並許歸還故國,唯有庾信與王褒不得回南方。庾信在北方,一方面身居顯貴,被尊為文壇宗師,受皇帝禮遇,與諸王結布衣之交,一方面又深切思念故國鄉土,為自己身仕敵國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憤。

最終在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老死北方,年六十九 ,追贈原職,並加荊、淮二州刺史。有《庾子山集》傳世, 明人張溥輯有《庾開府集》。

庾信是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詩人,他飽嘗分裂時代特有的人生辛酸,卻結出「窮南北之勝」 的文學碩果。他的文學成就,也昭示著南北文風融合的前景。

G. 劉勰是不是魏晉時期

劉勰生年不詳,南朝梁武帝普通元年,即公元520年去世。
年代約在南朝宋、南朝齊、南朝梁之中,是南北朝人。

提問者可以說劉勰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人,但魏晉只能包括公元220年到公元420年的三國時期和西晉和東晉十六國時期,所以是錯誤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

H. 劉勰是哪個朝代的

劉勰(約公元465——520),字彥和,生活於南北朝時期,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文學理論家。祖籍山東莒縣(今山東省日照市莒縣)東莞鎮 大沈庄(大沈劉庄)。他曾官縣令、步兵校尉、宮中通事舍人,頗有清名。晚年在山東莒縣 浮來山創辦(北)定林寺。劉勰雖任多官職,但其名不以官顯,卻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龍》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學史上和文學批評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I. 劉勰是什麼人

劉勰(約公元465——520),字彥和,生活於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梁代,中國歷史上的文學理論家、文學批評家。漢族,生於京口(今鎮江),祖籍山東莒縣(今山東省莒縣)東莞鎮大沈庄(大沈劉庄)。他曾官縣令、步兵校尉、宮中通事舍人,頗有清名。劉勰雖任多種官職,但其名不以官顯,卻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龍》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學史上和文學批評史上的地位。

《文心雕龍》 文心」謂「為文之用心」,「雕龍」取戰國時騶長於口辨、被稱為「雕龍奭」典故,指精細如雕龍紋一般進行研討。合起來,「文心雕龍」等於是「文章寫作精義」

其實已經有回答啦,但是好激動,因為這個正好是我們專業課老師劃重點的內容。

閱讀全文

與劉勰生活於南朝的哪個朝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0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