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活日常 > 如何讓小孩學會觀察生活

如何讓小孩學會觀察生活

發布時間:2022-08-27 01:51:41

1. 不要錯過生活中的小美好!該如何讓孩子學會觀察生活細節

不要錯過生活中的小美好!該如何讓孩子學會觀察生活細節?下面就我們來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一番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每一個人的生命全是新鮮而又獨具特色的,每時每分每秒都是在生活,都在感受性命、感受生活。一個善於觀察生活的人,對生活中的事情一直好奇心的,會細心感受事情的幸福,體會性命的奇妙。

2. 如何培養學生細致觀察感悟生活的能力

個別孩子天生聰慧,感悟能力強;但大多數孩子感悟能力的好壞卻是老師訓練的結果。勤能補拙,只要努力,孩子的感悟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1、 在閱讀中感悟,在文章的字里行間中去訓練。
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老師要善於利用教材資源,哪怕是一個有趣的字都不能放過,老師要善於利用我們漢字的字形特點,它的演變過程去讓孩子品味字義;對於詞語的學習,如果我們在教學中僅僅讓孩子簡單讀讀或查查詞典了解一下詞義,就此而已學習,我想收效也甚微。如果我們是有心的老師,在詞語教學中我們可否這樣做:例如在學習六冊《媽媽的賬單》一文中,對於文中新詞「小心翼翼」「如願以償」、「羞愧萬分」、「躡手躡腳」、「怦怦直跳」等,學生在自學中了解了詞義,老師在檢查中就可讓學生通過表演讀、讀出情感、讀出語氣等辦法讓孩子對詞義的感悟更深入更准確;對於句段的學習,如果我們的老師能夠多花點心思在備課上,做得字斟句酌來引領學生感悟,我們相信孩子感悟能力提升會很大。例如:在學習十二冊課文《一夜的工作》時,描寫總理工作勞苦的句子「他不是瀏覽,而是一句一句地審閱,看完一句就在那裡圈上一個小圓點。」如果老師僅僅泛泛讓孩子讀讀,讓學生查查「瀏覽」和「審閱」之異同,學生能說出總理工作認真就完事了,我想學生感悟能力的訓練就沒有達到要求。我們一位老師在教學中是這樣做的:先讓孩子反復讀句子:然後抓住關聯詞「不是……而是」理解「瀏覽」與「審閱」之異同;接著讓孩子找出總理審閱的詞句體會;最後老師聯繫上文「一大摞文件」引導「總理看完一個文件,又拿起一個文件……」再讀句子,加深感悟。這樣實實在在的訓練,學生對總理工作勞苦:工作量大、一絲不苟、時間長的體會就水到渠成了,對總理發自心底的敬佩、愛戴之情就更真切了。
2、 在聽說中感悟,在學會傾聽和表達中去訓練。
閱讀教學離不開聽說,讓孩子學會傾聽與真誠表達是訓練孩子感悟能力的有效途徑。
在課堂上,很多時間,我們都在進行師生、生生交流。如果我們的孩子會聽課,老師的問題聽得准確,同學的發言聽得仔細,自己的發言表達清楚,我想課堂效率一定是很高的。但事實是我們的一些孩子課堂上不會聽,不會表達,讓本該充滿生氣的課堂變得死氣沉沉。為此,老師要從低年級開始訓練孩子聽說的能力進而培養感悟能力。課內聽清問題再發言,發言簡潔明了,說完整;小組討論認真聽,聽完不明白就問;課外聽新聞和父母說新聞,和父母交流好好聽好好說。如此訓練,孩子在和老師、同學、家長的交流中思維得到了訓練,得到了碰撞,對文章、對社會、對生活的感悟就更進一層了。
3、 在讀寫中感悟,在作家作品和孩子習作的交流碰撞中去訓練。
我們一些老師常為孩子作文能力差而犯難。覺得孩子的作文這也不是,那也不是。其實,我們一些孩子的作文還是蠻有創意的。作為老師要善於發現孩子文中的閃光點予以及時的肯定並授人以漁,讓孩子在作家作品的熏染中,在與同學習作的交流碰撞中去升騰起對作文的莫大興趣,去「以我心寫我文」。我們每個年級所選課文都是名家名作,我們老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孩子去悟課文作者之情;我們每冊每單元都有幾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我們老師要依據教材結合實際,組織學生觀察生活,體味人生;在單元習作中,讓孩子在生活實踐和作文實踐中培養感悟能力,讓孩子們的習作變得輕松、真實、自然、充滿情趣。

3. 寫作中如何教孩子觀察生活

我是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的丹尼爾李。

對於孩子而言, 所有的培養,要從樂趣開始,要從好玩開始。

如果沒有樂趣支撐,培養都將會流於形式,最終流產(父母強迫排除)。
樂趣如何產生?
孩子都是有好奇心的,對於世界充滿求知慾。他們願意去認真看世界。

比如逛公園時,父母可以拿出手機,找到識花軟體,和孩子一起識別花的種類,再讓孩子觀察花朵幾瓣,花蕊顏色,花的香味等。父母可以讓孩子自己給花朵拍照,讓他感受美,捕捉美。

比如觀看螞蟻。可以拿一點小米粒,或者麵包屑,讓孩子自己扔在螞蟻洞口,觀察螞蟻的發應。

孩子每多一點觀察,多一點了解,就會多一點樂趣。

根據經驗, 越喜歡觀察生活的細節,孩子就越會發現生活中被忽略的美,也就越會熱愛生活。

針對寫作來說,觀察只是方法,表達出來才是目的,所以還要在培養觀察樂趣時,引導孩子多表達。

父母可以引導孩子,通過形、聲、色、味,意幾個方面,去表達所觀察的事物。由字到詞,由詞到句,由句到段,由段成章,逐步提高。

另外,對於寫作來說,孩子觀察寫作後,可以讓他對比,別人如何寫同樣的觀察事物。通過比較,提高寫作表達能力。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其實培養孩子觀察能力,最重要的是父母要有童心,好奇心,如此這般,我們才能引導孩子,給孩子一個奇妙的自然世界。

觀察生活和寫作其實可以分作兩個問題來看。

首先,我們若是以想要孩子寫作好為前提,讓孩子去觀察生活,可能收效甚微。而反過來,當我們培養好孩子的觀察力,他自然就會更主動的捕捉生活中的細節,寫作的素材自然就豐富起來。

其次,這個話題就可以演變成如何培養孩子的觀察力。

每個人其實都有觀察力,對事物的耐心觀察源於興趣,有可能我對昆蟲、花草等大自然事物有興趣,有可能他對旁人的情緒感知力更強。每個人的興趣點不同,觀察生活的方面也不同。

無論孩子對生活的哪個方面有興趣,都可以鼓勵他把這些感受描述出來。第一,口頭描述,多和孩子交流感想,不要打斷他組織語言,對他投去專注聽的眼神;第二,記錄下來,當孩子習慣和家長口頭交流,還可以鼓勵他把感想簡單記錄下來,三兩句話也行,畫一幅畫也行。

這兩個環節都離不開家長的陪伴和鼓勵。

堅持這樣做,孩子自然就會養成觀察生活、記錄生活的習慣,並樂於其中。那麼對於寫作,就只是需要增加些寫作技巧罷了。

感謝悟空邀請。

寫作中如何教孩子觀察生活?

首先,告訴孩子,觀察生活的重要性,觀察是寫好作文的,最主要的方法,也是最實用的方法,寫作文的第1步。只有細細觀察,才能寫好作文。

接著,告訴孩子,觀察生活不僅是用眼睛看,而且還要用調動全身的器官,去體會。要調動我們的耳朵,鼻子,手進行觀察,看到外在的色彩形狀等,還要問問氣味,嘗嘗滋味,甚至打開來看裡面的結構和特點,同時還要用心去感受,運用聯想想像。這其實就像我們平時所說的開竅。人的七竅在寫作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打開七竅那就是真正觀察了,也就可以發現他人沒有發現的東西,感受到別人沒有的感受和感悟,那就為寫作打開了源頭活水。

然後,告訴孩子,觀察需要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的順序一般有空間順序,時間順序和邏輯順序。空間順序就是由遠到近由上到下,由外島內,由左到右。寫建築物和事物的結構一般就用空間順序。寫景物變化和事物 歷史 或者寫事件一般就是時間順序,可以是一天的早晚變化,一個月的變化周期一年的四季變化,

而且一些寫實驗程序的的文章一般就按照制定的步驟進行,這也是一種時間順序。說明一些 歷史 歷史 演變的文章,那麼就也是用的時間順序,按照 歷史 的演變過程來寫。邏輯順序就是按照事物的內在聯系如總分總,因果關系等來寫。

最後,告訴孩子,觀察一定要做好記錄。

一般可以用表格的形式,比如,景物觀察表,各種各樣景物的,按照觀察的順序,把每一部分的景物,景物的組成部分特點,一一列舉出來,然後才能夠按照步驟把它寫出來,記錄在表格中,能為寫作提供最鮮活的素材。

這個你不斷分享你的觀察所得也要孩子分享他的觀察所得,以及不斷反省自己,也要學會從孩子角度觀察,看世界。

每個人所見所聞受他的三觀影響和 情感 的影響,還有他的知識結構。

有時候你要學會問為什麼。引導孩子思考。

非常簡單,把自己對事,對人的內心愛,恨,悲傷歡樂等表達出來。所以用心去付出你的行動,就有體會,然後記錄與反思。我引導自己的孩子,非常成功。

我是一個喜歡寫作的媽媽,我也正在學習寫作的路上。這是我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覺得比較受用的方法。

多讀、多看、多聽、多寫,很多的事情發展並不是一天兩天,進步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我們只需要多帶孩子觀察周圍的生活,可以先從家裡開始,比如讓孩子寫爸爸每天的工作生活,題目就是《爸爸忙碌的一天》,或者讓孩子寫媽媽每天需要做哪些工作,幾點鍾起床,題目就叫《媽媽的一天》,也可以讓他來安排自己的生活,這就是從身邊的人和事開始來觀察。

最好就是圍繞一個主題讓他來寫,剛剛開始能寫多少就算多少,寫出來的就是他所觀察的過程,觀察能力是慢慢培養,在寫的過程當中他就會調動他的聽覺、視覺、嗅覺。每天也可以從寫日記開始, 旅遊 的時候可以讓他寫一篇游記。

要提高一個人的寫作能力,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讀書,讀書的時候做讀書筆記,讀完寫感想或書評。相信讀書和寫作的過程當中,文筆自然而然就會提高。

在這里我推薦以下幾本書,你自己可以先看一下,我覺得對你說的這個問題肯定會找到答案的。

一篇好的作文,需要細節描寫來支撐。

著名的文學家愛默生曾說過這么一句話:"細節在於觀察,成功在於積累。"

可見,生活中學會觀察,是孩子們寫好作文的基本功。

那什麼叫觀察呢?字典上是這么定義的。

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比較持久的知覺行為 。

從解釋上來看,觀察和看,可是有區別的。

還記得去年教孩子寫游記的作文。

當問到大家暑假去哪 旅遊 的問題時,大家踴躍發言。

可是,當我讓孩子來分享自己的旅行景點時,很多孩子回答不上來,說記不起來了。

其中一個孩子回答:我只記得一路上吃吃喝喝了……""

這位孩子的回答,引來教室一片笑聲,中間不乏有學生附和著說:是的,我跟她一樣。

看來,大多數家長暑假帶孩子出去 旅遊 ,只是走馬觀花,吃吃喝喝,壓根就沒想著引導孩子去細心觀察,捕捉生活素材。

正因為家長缺乏引導孩子觀察生活的經驗,導致孩子寫作文時,要麼沒什麼可寫,要麼寫成了流水賬。

那如何引導孩子們學會觀察生活呢?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幾種實用的方法。

一看、二聽、三聞、四摸。
這種方式適合寫小動物、或者寫景物類。

比如說寫小狗的外形特徵。

讓孩子觀察一下,這只狗是什麼顏色的?長短怎樣?是否捲毛?用手摸上去是什麼感覺?眼睛是什麼形狀的?可以用什麼比喻來形容?讓孩子來試著說一下。

我來給個示範:小狗身上長滿了雪白的毛,毛發微微捲曲著。仔細看,額頭上還夾雜著淡淡的一抹黃。用手摸上去,軟軟的,暖暖的。

再來拿寫景物類,比如寫夏天的雨。

我們首先來引導孩子觀察,雨前、雨中、雨後不同變化。

雨前:烏雲是什麼樣子?

雨中:先聽到雷聲?還是先看到閃電⚡?閃電是什麼顏色的?轟隆隆的雷聲像什麼?

雨後:樹、花、空氣、發生了什麼變化?

我來做個示範:剛剛還是晴天,轉眼之間就變得陰雲密布。一片片烏雲不知從哪裡聚集過來,像打翻了的墨水一樣,掩蓋住了半邊天。

只聽"咔嚓"一聲,天空閃著出一道白光,像揮舞著一把利劍。雷聲發出隆隆的響聲,好像在空中擊鼓。緊接著,黃豆大的雨點紛紛落下來了,雨落在了地面上,濺起了一個個的小酒窩。

這樣,就是充分調動了孩子的視覺和觸覺。

教孩子有序觀察。
孩子們寫作經常犯的一個毛病就是:描寫的時候沒有太隨意,沒有按照一定的順序,比如說,上一句,正在寫臉的形態,下一句就開始對腳的描寫。

一般觀察順序可以分為:從整體到局部,或者從局部到整體。

這種順序適合低年級"看圖說話"。讓孩子先觀察這幅圖,是什麼季節的?整體是一幅在做什麼的畫面?

然後引導孩子從上往下,或者從左到右的順序看畫面里具體有什麼景物?在做什麼?等等。

在寫游記類文章,經常採用方位順序,也就是移步換景法。

移步換景,是指按照地點的轉移和一定的視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敘述下來,人走景移,展現新畫面。
針對某一特定對象細微觀察。 這種 適合養蠶、蒜苗成長等寫一些觀察日記。
每天和孩子一起觀察,一開始蒜苗發芽是什麼樣子。?葉子的形狀?第二天又有什麼變化?等等。這都是培養孩子學會觀察的機會。
要引導孩子抓住主要特徵。
拿前面舉的寫游記類的文章。

如果每一個景點都去描寫,就沒有了詳略。要引導孩子選擇印象最深刻、感觸最多的景點來具體描寫。

以上就是我給出幾種易操作的方法。

巴甫洛夫一直把"觀察、觀察,再觀察。"作為座右銘。可見,觀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但僅有觀察,沒有積累,照樣寫不出好作文。

這就要求我們,生活中不僅先學會觀察,還要多讀書,多鑒賞,多積累。腦海中有了素材庫、具備了一定的文字功底,自然不愁寫出一篇好文章。

看了大家的回答,很受啟發,我覺得,小孩的觀察力,表面看是孩子的一種看世界的方式,但實際上是他和世界互動接觸的一種結果,所以,最重要的其實是交流,也就是大人不斷同孩子交流,引孩子去觀察發現,讓孩子把這種觀察與他人分享。孩子的心智在發展中,不必硬要求孩子怎樣,如果能慢慢養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那就是很成功了。

第一,平時要多和孩子聊天,引導孩子去做一些更深層次的發散性思考。比如說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一些東西,遇到的一些事情。孩子所看到的可能只是單一的方面。那成年人可以去引導孩子做更多的思考。比如說日常生活中走到小區里看到一朵花,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探討這些花的顏色種類,開放的季節,適合它生長的環境,以及關於它的一些故事典故等等。通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孩子就會形成一定的習慣。

第二是持續練習有條理的說和寫。有了這樣的思考習慣,還需要有條理的進行表達,這個表達包括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第2條需要長期的積累,需要家長和在學校的老師共同去完成。

舉個例子。我本人在上小學的時候,學校會舉辦各種各樣的活動,比如看電影,春遊,野炊。每次活動之後,老師都會要求我們寫作文寫觀後感。說實話,當學生那會兒是非常反感這樣的行為的。但確實這樣的寫作和練習,培養了我本人的觀察能力和寫作能力。在每一次寫作的時候,都會去回憶那些活動的細節,以及活動裡面所接觸事物的各種各樣的相關的要素。

在持續的練習中表述也漸漸有平淡,變得生動有趣,條理越加清晰,思考的角度也越加有深度。

其實這個不用特意的去教。

每個孩子都擁有一顆愛 探索 的好奇心,一雙愛發現事物的眼睛。

有句話不是說:言傳不如身教。

孩子是有模仿能力的,大人如何去做,做什麼事情。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分分鍾就可以學會。不要小看孩子的智商哦。有時候孩子們看著小,但是切勿小瞧他們,不然會讓我們大人哭笑不得,頭疼不已。

觀察生活:
觀察生活這方面可以隨意一點就好噢。

比如:出門玩的時候,就看看路上行人啊、騎車、走路的、開心的人、忙碌的人。盡量多講開心的事情給孩子描述。

比如:現在時候看螞蟻,地上會有非常多的螞蟻搬家,可以一起看。問孩子為什麼螞蟻這么忙碌呢。為什麼他們要排成一條直線呢。為什麼要搬運食物。 孩子即使答案說的很離譜也沒有關系,多多表揚把。

人只有得到認可,得到表揚,才會更有動力的。

4.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訓練孩子的觀察力

觀察是一個有目的,有計劃的感知過程。這是一種高級的感知形式。觀察的發展是以感知的全面發展為基礎的,感知與注意力和思維能力密切相關。觀察力的培養對學生的人生意義重大。觀察是教師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要求及時細致地了解教育對象的實際水平,需求和活動中的各種情況,做出正確的判斷,從而及時高效地引導和幫助學生,使學生增長知識,學會做人。

在初步了解的基礎上,進行觀察才能達到深入了解的目的。指導小學生觀察的方法,.觀察要有步驟,有計劃地進行觀察的步驟對整個物體來說,是先由整體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體。而對各部分的觀察也要有一定的步驟,讓學生學會比較的方法,全面細致地觀察觀察的精確性是觀察力的重要品質之一。只有觀察精細,才能發現細微差別,以及隱蔽的特徵和復雜事物之間的關系。

5. 初為人父母,在生活中該如何培養孩子善於觀察的習慣呢

(1)要培養孩子觀察的興趣。

例如,你可以問孩子:你知道我們院子里什麼樹樹葉先長,什麼樹樹葉後落嗎?他答不上來,你就可以帶他在初春、晚秋實地觀察。

(2)創造各種各樣的條件,讓孩子多觀察。

例如,經常帶領孩子到公園去玩,參觀瀏覽。有條件的還可以在家裡養花,養金魚,讓孩子對花和金魚進行系統的觀察,培養孩子的觀察習慣,激發孩子對事物觀察的興趣。

(3)激發孩子的觀察慾望。

對小孩來講,無論他的觀察是否全面細致,都沒有關系,關鍵是要激發他的觀察慾望,不要懶惰,隨著觀察的不斷深入,他肯定會從中得到鍛煉和提高。有利於激發觀察興趣的環境,應當是豐富多彩的,單調的環境不利於培養孩子的觀察興趣。

(4)根據兒童認識能力的發展,教給幼兒學會觀察事物的方法。

告訴孩子怎麼看,應該先看什麼,再看什麼。教會孩子有順序地從上看到下,從外看到里,從主要的明顯特徵看到次要的特徵。對三四歲的孩子要從認識一些色彩鮮明、特點突出的東西開始,逐漸教他們學會根據事物的具體特徵去分析、比較不同的事物。
(5)觀察時,引導孩子盡量使眼、耳、口鼻、手等並用。

如觀察花草,就讓孩子看看花朵的形狀、顏色,讓孩子再聞聞氣味。觀察雪景時,可以讓孩子抓把雪,甚至堆一個雪人,並引導孩子觀察雪人是怎樣融化的,從而加深觀察的印象。

(6)給孩子提出觀察目的和任務。

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把兩幅初看起來完全相同的圖片,給兩組幼兒觀察。一組在觀察前告訴他們這兩幅看起來相同的圖畫有五處不同;另一組只是要求幼兒找出這兩張圖片中有哪些異同,而不告訴他們有幾處不同。結果一組兒童平均講出4~5處,另一組兒童只講出3~4處。由此可見,在觀察前提出觀察目的和任務,讓幼兒帶著問題觀察,就能顯著提高孩子的觀察力。

6. 日常生活中如何培養幼兒觀察力班級教研

一、從身邊事物入手,培養幼兒的觀察興趣
1、從興趣入手,引導孩子樂於觀察。觀察的前提是「注意」,但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他們只有對某一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時才會集中精力,即觀察往往受興趣的支配,因此興趣是刺激孩子學習的最好形式。
《指南》中建議:「經常帶幼兒接觸大自然,激發其好奇心與探究慾望」。孩子天生就有強烈的好奇心,在大千世界中有無數孩子感興趣的東西,為他們選擇色彩鮮艷、新奇的、感興趣的事物作為觀察的對象,正確引導孩子去觀察、去發現。如:由戶外散步時,孩子們發現雨後的蜘蛛網,教師及時與幼兒討論,鼓勵孩子們自己去觀察、討論、總結,了解昆蟲生活習性、環境和共同特點等,激發孩子們對周圍事物觀察的慾望,進而引發幼兒的進一步思考。引導他們始終在興趣中逐步去觀察、去發現、去學習。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懂得關注和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激發他們的觀察興趣。
2、運用多種感官,培養幼兒善於觀察。人的觀察能力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在實踐中鍛煉形成的。通常提到觀察,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眼睛,但要想達到最終的目的,還要學會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鼻子去聞,用手去觸摸,用心去感受。孩子對喜歡的、新奇的事物就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運用多種感官,才能更正確、更清晰、更完整地去觀察某一事物。如:春天來了,孩子們非常關注幼兒園里花草樹木的變化,黃的迎春花、白的玉蘭花、粉的桃花、紫的紫荊吸引著他們。戶外活動時,老師經常帶孩子們觀察,他們認識了這些樹的名字,會主動讀出樹牌上對樹木的介紹,摸一摸、抱一抱樹干,聞一聞花香,圍在樹旁看著美麗的花朵一天天綻放,撿起掉落的花瓣等。通過談話活動、繪畫活動、觀察記錄等方式,調動幼兒多種感官參與,了解樹木生長的特徵及規律,滿足孩子的好奇,幫助孩子逐步具備辨別、分析、判斷的能力。
3、創造各種機會,培養孩子勤於觀察。教師應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為孩子創造良好的觀察條件,留心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喜歡觀察的事物,並能夠及時進行引導,了解孩子觀察的方法,逐步幫助他們形成樂於觀察、勤於觀察的習慣。如:自然角花盆下的螞蟻、晴天時太陽光中的灰塵、天空中的雲彩,小兔子會打洞等等,讓孩子學會留意和發現生活中的一些現象,並引發他們思考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在孩子觀察之前應為他們提出觀察任務,使其帶著任務去觀察,這樣才會獲得比較完整的清晰的觀察材料,形成具體的觀察結果。

7. 如何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

1.要兒童明確觀察的目的任務,激發兒童的觀察興趣。觀察的效果如何,決定於目的任務是否明確。觀察的目的明確,對某一事物的感知就比較完整、清晰,相反,目的任務不明確,兒童就會東看看,西望望,抓不住要領,得不到收獲。有人曾作過試驗,帶二年級學生去參觀盆景,預先沒有向兒童提出觀察的目的任務,讓他們走馬觀花看去。看完後讓他們說出幾種花的顏色,結果很多學生都說不出來,甚至說沒有看到這些花。要使學生的觀察取得成效,教師要明確地向兒童提出觀察的目的任務。例如,在自然常識的教學中,讓學生觀察魚缸里的鯽魚,應向學生提出具體的觀察任務;注意魚的身體的形狀,身體的表面覆蓋著什麼,背部、胸部,腹部、尾部長著什麼。這樣,學生才能觀察到魚的身體結構的特點。觀察的目的愈明確、愈具體,其效果也愈好。 教師給兒童指明觀察的目的任務並使目的具體化固然重要,但更加重要的是培養兒童能獨立地給自己提出觀察的目的任務。如果學生時時處處依賴教師的指示,觀察力是培養不起來的。要使兒童能獨立地自己提出觀察任務,最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觀察興趣。觀察興趣可以通過下列途徑進行培養:一是經常帶領兒童去參觀、游覽;同時給他們講些有趣的故事,如春遊時,讓兒童觀察竹子的生長,給他們講講竹子的故事,使他們逐漸熟悉大自然,熱愛大自然。二是啟發兒童對周圍的事物多問幾個「為什麼」。例如,「天空為什麼會出現彩虹?」「螢火蟲為個卜么會發光?」「魚兒為什麼會浮上水面?」教師在引導學生積極觀察的同時用生動的言語講清其中的道理。這些方法都會使兒童產生對大自然的觀察興趣,使他們逐步學會自覺地觀察周圍的事物。 2.要教給兒童觀察的方法。在培養兒童的觀察力時,首先要明確觀察的目的任務,並使他們對觀察產生興趣,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要使兒童的觀察力得到真正的發展,還必須教給兒童觀察的方法,使他們學會善於觀察的技能。在這一方面,教師應抓好下面的一些工作: 首先,要教育兒童在觀察前作好必要的知識准備。例如,帶領學生到農業展覽館參觀小麥部分,在觀察之前學生應預先對小麥的有關知識,如它的形態,它的生長規律有所了解。觀察前的知識准備愈充分,觀察的效果就愈好。相反,觀察前毫無知識准備,兒童東看看,西望望,觀察效果一定不好。 其次,要指導兒童按計劃地進行觀察。小學兒童在觀察時往往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新奇、有趣的事物上面,而忘掉了觀察的目的任務。根據這個特點,教師應幫助兒童事先制定好觀察計劃,教育他們按計劃進行觀察。例如,讓高年級-兒童觀察學校運動會的場面,教師可以指導他們按照由整體到部分,由輪廓到細節,由近到遠或由遠到近等方面有計劃、有次序地進行觀察。 第三,要引導兒童在觀察時開動腦筋。小學兒童往往只注意觀察那些色彩鮮明、刺激性強的部分,忽視細微的然而卻是十分重要的部分。根據這個特點,我們教師要特別引導兒童在觀察時開動腦筋。怎樣引導呢?我們可以讓兒童按事物的特點或事物發展的過程進行觀察。事物的特點或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各階段的特點,有些是明顯的,有些是隱蔽的,要兒童抓住各種事物的特點進行觀察就會激發兒童開動腦筋,仔細觀察。例如某校二年級教師在帶領學生參觀動物園時,根據各種動物的特點,指導學生作具體的觀察,在寫話課上兒童思維十分活躍,能講出猴子、河馬,老虎、金魚等動物的特點,並能作出比較具體的有條理的描述。我們還可以指導兒童進行對比性的觀察。通過對比,活躍思維,把客觀事物的汜敘、描述得更加深刻。例如讓兒童比較人和魚的身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讓兒童比較一位學習成績有顯著提高的學生,過去和現在在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上有哪些不同的地方,通過對比,兒童對事物的認識就會更全面更深刻,透過事物的表面現象達到對事物本質的認識。這是觀察的最可貴的品質。 最後,要指導學生做好觀察總結。觀察告一個階段後,要進行總結。總結時,學生可以檢查觀察目的是否達到,觀察任務是否完成。總結的形式有書面或口頭的。書面總結除文字記載外,也可以附上圖表、圖樣。通過總結不僅可以提高觀察能力,而且還能提高言語表達能力。 3.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兒童進行觀察訓練。兒童的觀察能力是在實踐活動中發展起來的。教師應根據兒童的年齡特徵和知識水平,提出不同的觀察要求,對學生進行觀察訓練。例如在作文教學中,我們可以向不同年級的兒童提出難易不等的觀察訓練。讓低年級兒童觀察反映日常生活的圖片,進行看圖說話或寫話。中年級兒童可觀察比較熟悉、特點比較明顯的人和事物,寫簡單的觀察日記,如「我們的教室」,「淘氣的小花貓」等。高年級兒童則可觀察特點不外露、需要仔細鑽研的人和事物,與比較復雜的觀察日記,如「熱愛學生的李老師」,「校園新貌」等。每個學期,教師都應有明確的訓練目的,安排一定數量的訓練題目,有計劃有重點地進行訓練。對每次觀察作業,教師都應組織學生進行評議,使他們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提高。

8. 如何指導孩子去觀察周圍環境,了解生活和大自然

所謂的大自然包括動物、植物、礦物和各種自然現象,如山川河流、日月星辰、晝夜四季、飛禽走獸、
花草蟲魚等,這個光怪陸離、五彩繽紛的大自然對於幼兒更是新穎、神秘、豐富、打開這幀長卷,他們可
以學到什麼呢?

1
、學會感受:藍藍的天空、潔白的雲朵、巍峨的大山、淙淙的流水、茂密的樹林、嫩綠的青草、奪
目的蓮花、一望無邊的蓮田、活蹦亂跳的牛羊,耳濡目染這些無限風光,孩子們可感受到祖國的美麗、家
鄉的可愛、春天風兒的和煦細雨的朦朧、夏日陽光的酷熱、星空的燦爛、秋天清風的涼爽、皓月的明亮、
冬天太陽的溫暖、雪花晶瑩,用心去親歷歲月的遞嬗,孩子們可感受到四季的變化.田野里飛翔的白鷺、
電線上佇立的燕子,還有婉轉的畫眉、蹦蹦跳跳的山雀,通過對這些動物的認識,孩子們可感受到這些人
類好朋友的可愛,感受豐收、感受辛勞、感受不易,對大自然的不斷感受親近,從而升華成一種對大自然
的熱愛.

2
、學會觀察:陳鶴琴先生說:
「孩子是喜歡到戶外去的,是喜歡探索的.
」大千世界為孩子們觀察能
力的培養提供了有利的視覺依據.觀察是通過眼睛看、耳朵聽、鼻子聞、嘴巴嘗和肢體皮膚接觸等方式認
識事物的過程.如果說感受是對事物感性地欣賞的話,而觀察則是一定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比較持久和
主動的知覺.觀察什麼,怎樣觀察,既要把握事物的整體,又要准確找出細節特徵,如觀察一棵樹:它與
其他樹種的區別,它自身的特徵(樹干、樹枝、樹葉、向陽或背陰處的不同)
,在不同季節的變化等等.
觀察的過程就是比較和發現的過程,也是認識和積累的過程.人們不能窮盡事物的認識,尤其是幼兒.但
觀察是認識世界的窗口,通過觀察可以從小培養觀察力而受益終身.教師的責任就是要為孩子提供觀察的
條件,把他們帶出去讓孩子們在大自然中自己動手、自己發現、自己探索、自己成功,同時教給他們有效
的觀察方法.如順序性、比較性和重復性等.觀察大自然以「活」

「廣」為特點(教學手法新、內容涵蓋
面廣)以觀察為途徑,激發孩子們尋找「為什麼」
「是什麼」
「怎麼了」的激情和動力,使孩子們真正學會
自主學習.

觀察是認識世界的重要方法,讓孩子在大自然中去觀察事物,有助於提高孩子的各項能力.如學習能
力、創造能力、生存能力等.會觀察的孩子會思考,會思考則會促進對事物更深刻的認識,大自然這本活
教材,對於孩子身心發展實在是彌足珍貴的.

一、用心設計社會實踐活動的內容

幼兒園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是課程實施的重要方面,因此必須有計劃地設計活動內容.近幾年來,我
們充分利用本區的自然、
社會資源,
根據季節特徵、
各年齡段幼兒的認知水平、
結合主題教育活動的需要,
設計了富有成效的社會實踐活動.

1
、根據季節的變化,我們到森林公園去看花草樹木、野餐,讓孩子親近大自然.到農場去看農作物
(挖山芋、拔蘿卜等等)
,感受豐收的快樂與艱辛,知道我們平時吃的食物都是怎麼來的,從中了解農民
伯伯的辛苦,知道愛惜糧食.

春天來了,古鎮的風景非常的秀麗,處處景點別致優美、古樸傳統、自然清新.小河環繞著古鎮,沿河邊
長滿了小花,人們也悠閑著、慢慢欣賞古鎮的風采.我們帶著孩子一直沿著河邊走,孩子們邊走邊討論著
自己的發現,
有的在說
「你看,
有好多的小花呀!


看這,
河裡有一艘好大的船呀」

看,
那個像什麼呢?」
„„
聽了孩子的討論,我們也適時的進行了一些引導,

「河裡的船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遊船,它可以載
著人們欣賞河周邊美景」„

„最後,我們挑選了一個合適的地方,孩子們都席地而坐,拍照、游戲„„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孩子們臉上都堆滿了開心的笑容.

2
、根據孩子年齡階段的不同,我們為孩子選擇外出活動的內容難度、距離的遠近也不相同.比如:
大班的孩子各方面能力都比較強,我們會選擇一些體驗、操作類的活動,比如,挖山芋、拔蘿卜等活動,
幼兒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感受到勞動的快樂,也感受到了農民伯伯的辛苦,激發了對他們的敬愛之情.

二、精心組織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

1


活動前准備

外出活動首先應提前預告外出活動詳細信息、
徵求家長意見.
我們會把本次活動的目的、
活動的地點、
天氣的狀況(天氣的變化)
、路程的遠近、時間的長短等清楚地擬定在家長通知單上,發送到每一位家長
手裡,家長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需要、以及孩子的身體狀況等自主地選擇是否讓孩子參加此次活動.

2
、活動中的指導

指導孩子們注意安全,在讓孩子盡情觀察、操作、體驗時,明確活動范圍,保證孩子們始終在保教人
員的視線之內.如果活動的區域內有溝、坡、水塘等,或有的幼兒做冒險游戲時,我們老師給予及時的提
醒.其次,在活動過程中,根據活動的內容、幼兒參與活動的現狀給予適時的指導.啟發孩子有創新地想
象、嘗試、總結,並及時地把孩子精彩活動的畫面拍攝下來.

3
、活動後的交流

回到幼兒園,我會帶孩子們把剛才的經歷再回憶一遍,這個時候是孩子最興奮的時候,都爭先恐後地
想把自己看到的,所經歷的講出來,這也是發展他們語言表達能力的大好機會,所以這個時候我從來不控
制他們講話,讓他們自由交流,愛說什麼就說什麼,愛講什麼就講什麼,整個教室成了話的海洋.他們之
間會互相的交流,互相提問,我就會走到每個小朋友的身邊一一地聽,等他們講完了,講累了,也就自然
停下來了.終於輪到我了,我就逐一請幼兒上前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做的講給大家聽,回答同伴提出
的問題,
最後我也會把我的感受與孩子們分享.
活動後的交流讓孩子們得到更多的樂趣和收獲,
受益非淺.

每次活動結束後,我還把拍攝的孩子精彩活動的畫面張貼到幼兒成長記錄本上,讓家長及時了解到孩
子活動的內容和過程,共同分享孩子的收獲和快樂.讓更多的家長了解孩子外出實踐活動的意義,引導家
長有意識地擠出更多的時間陪孩子到外面走一走,看一看,把孩子的興趣和需要放在首位.

每月兩次的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給幼兒創造了更廣闊的學習環境和空間,讓幼兒習得了園內無法得
到的知識經驗.開展民俗活動,帶來了幼兒多方面的變化,幼兒的視野開闊了,接觸社會、自然的機會增
加了,幼兒的求知慾望、思維能力、探究意識也明顯增強.幼兒體驗到了課堂上得不到的多種生活體驗,
各種能力也得到了和諧的發展.

通過園外活動的開展,不但發展了幼兒的動作技能,而且也增強了幼兒的體質.幼兒在園外這片大自
然恩賜的天地里玩耍、游戲,無形中加快了血液循環,促進了新陳代謝,增強了體質,使幼兒變得更加結
實健康.在園外活動中,幼兒接觸美的事物、感受美的氣息、獲得美的體驗;幼兒的性情得到了陶冶,自
制力和意志品質得到了發展.幼兒外出安全意識、自我保護能力和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明顯優於實踐前.
他們在與自然、社會大環境的交往、互動過程中獲得全方位、多元化、動態的協調發展.

三、讓孩子的眼睛動起來

觀察是孩子認識世界、增長知識的重要途徑,而大自然是培養孩子觀察力的好課堂.讓孩子走到戶外
去,用他的一雙眼睛去認知大自然的奇妙,可以是高山流水的名勝古跡,也可以是蟲鳴蛙叫的郊外,還可
以是花草繁茂的動植物園等,讓孩子盡情去觀察大自然的美麗風光.

孩子的眼睛越靈動,他的觀察力會越好,我們可以這樣啟發他:

看天空:觀察天空在一天里會有哪些變化?為何太陽出來時天被染紅了?為什麼有陽光的日子天空是
藍色的,陰天則是灰色的?天上的雲彩有些什麼變化?

看花草:在孩子的眼裡,什麼顏色和形狀的花最好看?說出好看的道理.讓孩子去發現小草與樹葉的
共同點都是綠色的.

看小動物:讓孩子觀察小河裡的魚和家裡魚缸里的魚,以及媽媽從菜場買回來的魚有什麼不同,比較
蝴蝶的飛舞與小鳥的飛翔有何不同,它們和飛機有何共同點.

四、讓孩子的耳朵動起來

聰明的孩子對聲音是非常敏感的.讓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不僅用眼睛看,還要用耳朵聽.通過大自然
不同的場景,對孩子進行聽覺鍛煉的同時,便將各種來自聽覺的信息進行整合,並不斷地傳遞到大腦中,
能讓孩子的反應更靈敏!讓孩子傾聽各種不同的聲音,如馬路上的人聲,不同車輛行駛時的聲音,田野、
山林的鳥語與蟲鳴,對孩子來說都是很好的聽覺鍛煉哦!

聽水的聲音:
小河嘩嘩與泉水叮咚是不一樣的.
站在噴水池邊的孩子,
不僅會看到水在噴射時的美妙,
也同樣能感受到水滴不斷落入池中的聲音.懂得聆聽的孩子,能夠感受到水不同的流動就是一種音樂.孩
子和水有自然的親和力,鼓勵孩子去和水做游戲,用小石頭在小河中打水漂和用手去潑水,孩子會非常愉
快.

聽風的聲音:孩子一定會發現,風吹過的時候,樹葉會發出「沙沙」的聲音.這時我們可以啟發孩子:
「夏天的風和冬天的風有什麼區別?」並告訴孩子為何冬天的風讓人感到寒冷,夏天的風則讓人感到涼爽
的道理,孩子肯定感興趣.同樣,雨飄落的聲音也是很美妙的,如果孩子在下雨時站在窗前,他一定是在
觀察雨中的世界和聆聽雨聲彈奏出的自然界的音樂.

聽小動物的聲音:
公園里和動物園里都可以看到許多關在籠中的小鳥,
在花香鳥語中,
聽小鳥們的
「歌唱」
,
孩子的心情一定會格外好.啟發孩子去辨別小狗、小貓、小雞、小鴨、小熊的叫聲有何不同?

五、讓孩子的手動起來

手是人體重要的感覺器官.讓孩子多動手是促進智力發展的重要途徑.大自然中有太多可供孩子用手
探知世界的東西,通過手的活動,可以獲取更多的外部信息,這些信息能促使大腦積極活動,促進孩子的
大腦發育,使孩子心靈手巧.動手能力越強的孩子肯定越聰明.

撿拾:當我們帶孩子外出時,我們會發現孩子對戶外的一草一木、一石一瓦彷彿都非常有感情.孩子
喜歡撿拾,在我們看來微不足道的樹葉、小石頭,小木棍,在孩子看來都是很好玩的玩具.這時不要阻止
孩子去撿,而是應該鼓勵孩子用手去觸摸不同的東西,感受他們的質感有何不同、形狀有何不同.比如,
石頭為何有大有小,木棍為何有長有短,樹葉的形狀為何不一樣.

堆積:每一個孩子都與生俱來地親近自然,似乎都很喜歡沙子、泥土.當他用手去堆積沙粒和把玩泥
土時,不要關注孩子的衣服是否弄臟了,而是應該鼓勵孩子用手去感受沙子從手流失時是什麼感受?用泥
可以捏出什麼形狀?相信將沙子和泥土玩耍出花樣越多的孩子越聰明.

分類:幫助孩子把從外面撿回來的東西進行分類與保存.比如,將樹葉和蝴蝶按照顏色、形狀進行分
類和保藏時,你應同時幫他獲得不少植物與動物的知識.

種植:
鼓勵孩子在花盆或陽台上種花或蔬菜.
當孩子在動手做這一切時,
他的心裡充滿了好奇與愉悅.
試想,看見一顆種子從發芽到一點點長出枝葉,再開出花朵,是多麼奇妙的一件事情啊?這其中又可以讓
孩子學到多少東西?

六、讓孩子的嘴動起來

發明創造是從提出問題開始的,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可以從啟發孩子經常提出「為什麼」去引導.帶
孩子到大自然中去,這時是鼓勵孩子多提問,調動他們思維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好時機.孩子在不斷的提問
和回答中,思維將更加活躍,想像力和創造力都得到了提高.

別早早給予標准答案:如果孩子問天上的雲像什麼時?你不要急著告訴你的想法,而是應該啟發他去
想像,允許他去「胡思亂想」
,讓他說出雲彩的形狀越多越好.他在不斷的描述中,想像力也得到了最大
的激發.

不停地問為什麼:不斷開啟孩子沒有過的想法和念頭,可以極大豐富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不僅讓
孩子提「為什麼」
,你也應多提「為什麼」
,比如孩子赤腳在濕草地上走時,你可以問他:
「草地下過雨和
沒下雨時的感覺有什麼不一樣?」當孩子問你:
「小兔子為何只吃蘿卜和青菜?」你甚至可以反問他:
「如
果你是小兔子,你會吃什麼?」

孩子的天性活潑,好動,好奇.在廣闊的大自然中,他們盡情的玩耍,活動,滿足了他們的天性.這
樣的活動促進了他們的骨骼和大肌肉的生長發育,還有利於他們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情趣.天上
的飛鳥,昆蟲.地上的小草,螞蟻,都成了他們探索的對象,增強了他們的求知慾,增長了他們的知識面,
又促進了他們的觀察力,想像力,思維能力.

閱讀全文

與如何讓小孩學會觀察生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0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