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孩子成績差、生活習慣不好,家長除了發脾氣還能怎麼教育呢
孩子成績差、生活習慣不好,家長除了發脾氣還能怎麼教育呢?多多誇贊鼓勵;多多發現孩子做的好的地方,並及時誇贊。你可以每天寫出孩子的10個優點,堅持一段時間,讓自己的聚焦點逐步放在孩子做得到的地方。
⑵ 孩子生活習慣差怎麼破
在早班車98期,我們分享的主題是《最讓家長頭疼的不是學習問題》,《2016年中國家庭教育焦點問題調查報告》顯示最讓家長頭疼的教育問題不是學習問題,而是生活習慣問題,其中「生活懶散,不愛整理衣物」的孩子佔了70%。
我們說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之所以那麼多孩子不喜歡整理衣服、房間,至少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父母就非常懶散,家裡環境臟亂差,孩子當然不愛整理;第二種是父母雖然愛干凈,但是太寵慣孩子,不捨得用孩子,孩子沒有養成好習慣。
我了解的一個學員就屬於第一種情況,她在咨詢的時候就總跟老師抱怨,孩子生活習慣不好,放學回家書包往地板上一丟,鞋子、襪子扔的東一隻西一隻,衣服脫了揉一團隨手一丟,她就要跟著屁股後面撿,有時候看著來氣也懶得撿,就開始數落孩子:「跟誰學的這壞毛病,跟你說多少次了,拖鞋擺好,書包放在書桌上,衣服脫了疊好放在床頭或者床尾。」孩子不但不聽還犟嘴:「跟你學的啊,你自己也亂扔東西,你看家裡那麼亂,為什麼光要求我。」
開始這個媽媽聽不進孩子的話,覺得孩子不聽話還犟嘴,太叛逆了。後來在教練的陪伴下,才慢慢的能靜下心來反思,發現自己的問題。按照延龍老師第四課講的四型人格,她應該屬於「活潑型」的那種人,行為風格是大而化之,生活習慣是粗枝大葉,東西隨手放,怎麼舒服怎麼來,床上是衣服枕頭一大堆,只要還有個能躺下的窩就行,地板上臭鞋子臭襪子東一隻西一隻,只要還有地兒能走路就行,桌子上滿滿當當只要還有滑鼠滑動的地兒就行......偶爾心血來潮收拾一回也特別省事兒,打開抽屜,拿胳膊一劃拉東西都進了抽屜;衣服揉成團都塞在櫃子里,能關上門就行。這樣外面看著就很乾凈了,雜物在抽屜里亂,衣服在櫃子里亂,眼不見心不煩。
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孩子習慣當然不好了,但是在學習前這個媽媽只能看到孩子的問題,看不到自己的問題。學習後她明白了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只有父母改變了孩子才有可能改變。這位媽媽之所以養成這種習慣,也是受到原生家庭影響,小時候生活環境差,她的父母奔波勞碌本來就很辛苦,沒有時間也沒有心情收拾打掃房間,她一直都是在很雜亂的家裡長大的。結婚後她也把這種習慣帶到了自己的家庭,並且讓孩子習慣了這個臟亂差的環境,養成了隨手亂丟,不愛收拾的毛病。
幾十年的生活習慣要改是不容易的,但是我們的教練手把手的教,不斷的提醒和鼓勵,這位媽媽從收拾衣櫃、桌子、床鋪開始,先養成收拾打掃的習慣,然後再到比較難打理的廚房、衛生間,到房間的邊邊角角。
現在,這位媽媽不但養成了收拾打掃的習慣,而且她愛上了收納和斷舍離。因為在收納凌亂的雜物的時候,她同時也在收拾雜亂的心情,當付出勞動滿頭汗珠的看著窗明幾凈的房間的時候,她感非常的輕松愉快。
我們居住的環境就是我們內心的投射,一個臟亂差的家居環境折射出你心中滿滿的負能量,而且會繼續影響你的情緒,惡性循環。
所以當這個媽媽把家裡打掃得整潔干凈的時候,自己的感受和心情不同了,整個家庭氛圍也不同了。
面對媽媽的勞動,孩子一開始不以為然,覺得媽媽心血來潮。東西還是亂丟亂扔,媽媽什麼都不說該收收該疊疊,無條件的接納。
但是看到媽媽堅持打掃,默默為自己收拾,孩子後來不好意思亂丟東西了,每次都會按照媽媽說的,鞋子放整齊,衣服折好放床頭......
再後來,孩子看到媽媽每天聽著音樂哼著歌打掃房間,貌似非常開心的樣子,他也自動加入進來,跟媽媽一起整理打掃,並且被媽媽的情緒感染,也感到了巨大的快樂。
古語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小事都做不好,又怎麼能做大事呢?改變就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當你真正在做的時候,一個習慣的改變就會影響到你的整個人,你的心態變了,你的生活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是第一種情況,還有一種情況是,父母愛干凈愛打掃,但是不捨得用孩子,所以孩子養成了懶散邋遢的壞習慣。
我們這一代的人都是吃過苦的人,所以有嚴重的補償心理,希望孩子養尊處優,不想孩子吃一點苦。但是事實證明從小好吃懶做,不愛勞動的孩子,長大了都不能吃苦,責任心差,工作平平,生活平庸。
我們一邊慣出孩子一身毛病,一邊抱怨孩子生活習慣不好,這種做法真的很不負責任。所以如果對孩子負責任,一定要捨得用孩子,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西方國家從小就注重培養孩子勞動能力,比如美國富豪洛克菲勒家傳六代,個個精英,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承襲家規,規定孩子從小記賬並做家務。
所以,與其抱怨嘮叨,不如有意識的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比如先從一件小事開始,用一個月的時間培養孩子整理書桌的習慣,用兩個月的時間來鞏固這個習慣;然後用一個月的時間培養他整理衣櫃的習慣......直至孩子順其自然,看到哪裡不幹凈、不整齊了就要整理一下,那麼好的生活習慣就養成了。
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培養孩子好習慣,肯定要比改變成人的壞習慣要容易,只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一定沒有問題。
⑶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問題,怎樣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為了培養孩子,許多父母都致力於改善他們的成就,增強人才,但實際上,幫助兒童發展思維技能同樣重要。技能掌握基本思維技能,可以更好地解決日常學習,生活中的問題,在別人的眼中成為「達人」。最近,美國《今日心理學》雜志網站出版,關於如何培養兒童的思維技能,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給出5個提示。
姓名特定的政策。例如,當母親幫助孩子找到丟失的物品時,告訴他們「回溯」方法,這是回溯找到丟失的物品的位置。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已經掌握並記住了這一戰略並試過有效。父母可以給出特定的策略一個好名字,經常使用,所以孩子們將更容易地記住和使用。展示情感管理。這是一個巨大的問題,孩子「洞察力」成年人有害,並且在他們面前展示大量的負面情緒,他們可能會讓孩子「膽小」。然而,任何事情都是深刻和劣勢,也可以提供學習機會。例如,當你和孩子交談時,你的父母可能希望說出你自己的內心情緒,並藉此機會向自己展示如何擺脫糟糕的情緒。
學會用負面情緒完成任務。許多人通常認為負面情緒是放棄艱苦任務的借口。事實上,擅長情緒化管理的人們了解更多使用情緒改善的情況。如果您鄙視,您可以使用誕生的憤怒,鼓勵自己的潛力;如果您覺得擔心,您必須集中注意力更為集中,並更詳細地完成任務。
⑷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常出現的問題是什麼應該怎麼解決
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難免會出現或大或小的問題,有些問題也威脅到孩子的身體健康,所以家長都是比較重視的,接下來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探討一下,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最常出現的問題究竟是有哪些,並且給予大家一些解決方法。
⑸ 孩子生活習慣不好怎麼辦
首先,家長需要確認自己對於好的生活習慣和不好的生活習慣以及這些習慣帶來的影響有相對正確的認知。有些習慣也許不符合你的常規認知和習慣,但是並不是缺點,甚至還可能是優點。比如孩子愛熱鬧,愛瘋,愛說話。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文波咨詢」,提供專業心理咨詢和生涯咨詢,助您幸福生活,快樂工作~微信搜索「文波咨詢」或搜索ID: wenbozixun,即可關注。
⑹ 我女兒15歲了叛逆期,個人生活骯臟邋遢我該怎麼辦
孩子叛逆,家長切記不要以激烈的方式,批評教育孩子,可以採用以下方法:1、成為孩子的朋友,家長要剋制自己想為孩子做決定的慾望,真正的把她當作一個成人來對待。當孩子做事成功時,要表達對他的欽佩,並可以適當的請教她成功秘訣。2、允許孩子有密碼,家長應該尊重孩子,包括不要總到孩子的「密室」翻看,不要總過問孩子的私生活。3、家長要注意自己在不同場合的言談舉止,叛逆期的孩子更加敏感,更注重自己的存在感,所以家長要格外注意。不要在別人面前批評她,這會促使她的叛逆心理。打電話,不要總是問是不是沒錢了,會覺得你不夠關心自己。叛逆的孩子內心敏感,自尊心強,要好好呵護。生活邋遢不是一個好的習慣。有這種習慣的一定要改。生活邋遢最起碼是不講衛生很容易讓人生病。邋遢會讓你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
⑺ 孩子養成了一些不良生活習慣,家長如何幫忙糾正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們是最具模仿力的群體,模仿起來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都一樣不放過,在這種情況下,家長應該為孩子提供幫助,告訴孩子不好的行為不適合孩子,不應該去模仿。
當然最好的抵禦的辦法是,強化正確的行為習慣,尤其是孩子己經形成的好習慣,千萬不要輕易的放棄掉。孩子一旦出現行為的偏差,家長就應該及時地糾正,不要等到已經有了壞習慣再改,困難會大得多。
家長應該學會一種技能,就是孩子已經出現的不好的習慣,引導轉化為好的行為,雖然這樣做比較難,家長不要完全按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考慮孩子的問題,可以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思考,這樣,有些看起來很難辦到的事情,真正做起來可能就不太難了。
⑻ 兒子二十五歲了整天什麼都不幹跟父母一句話也不說整躺床上看手機怎麼辦
給他找個媳婦就好了,有人管著。就有動力了,一開始還是家裡給寵的,現在後悔都來不及了。只能一點一點的改了。都已經養成習慣了,不行就給看看心裡醫生,開導開導吧。已經養成懶惰的習慣了。一時半會很難改正的,父母有直接的責任,還是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吧。
⑼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怎麼辦
等到李飛上了初中,日常生活父母便不能隨身照顧了,於是他不得不過起了獨立生活。等到衣服臟了,不能及時拿回家去洗,他就脫下來往盆子里一泡,學著人家洗了起來。可是別人的衣服都洗得乾乾凈凈的,自己的卻弄得花里胡哨的,這一片那一片。褲子上體育課都弄破了,卻還沒有縫好,以至於再上體育課時湊活著穿。等到兩周後回家,父母看到李飛的邋遢樣子都快認不出來了,感到又心疼又難過。專家分析 李飛自理能力差,不是李飛自己的原因,而是父母的過度溺愛造成的。現在大多數孩子是在父母的「溫棚」里,因為受到嬌寵而變得脆弱,缺乏獨立性和克服困難的勇氣與能力,直接導致自理能力差;再者一旦孩子沒有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做好,產生了氣餒,便會一蹶不振,失去了面對事情的信心,造成的後果是極為嚴重的。長此以往,孩子是不能夠學會獨立生存的,更別說成材了。 作為父母應該認識到這一點,應該從自身上找原因,是由於父母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到位: 一是由於父母對孩子過度嬌慣,總是包辦孩子的一切事情,使孩子沒有機會學會一些自理的能力。 二是因為父母在對孩子自立的問題上總是批評多鼓勵少。孩子自己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但是結果不能如願,於是父母就會譏諷嘲笑、極力批評。甚至在孩子做錯的時候總是批評,不會幫助孩子改正。 三是因為父母在培養孩子自理能力上總是半途而廢。父母看到孩子差不多具備了一些自理能力就不注重繼續培養了,直接造成孩子在某些方面總是懵懵然,不能發揮出應有的自理能力。 孩子能夠自理是當孩子遇到事情,有能夠獨立的解決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在孩子的成長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強弱,直接關繫到孩子成長的好壞,關繫到孩子的未來。作為父母一定要注重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的鍛煉。 父母應該讓孩子學會一些對孩子成長有用的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這樣不僅能使孩子增長一些生活常識,還會讓孩子在自理活動中感覺到成長的快樂。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獨立生活,在人生道路上處理事情時游刃有餘,自信的笑對未來。解決妙方 父母在面對自理能力差的孩子時,就要試著找一些方法,來逐步地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得到一些鍛煉,從而增強孩子的生存能力。作為父母,就應該學會一些方法來改變孩子的自理能力差的現象: (1)父母對孩子不能過分溺愛,更不能嬌慣。孩子的自理能力差,直接原因是在於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上。父母總是包辦孩子的一切事情,不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時,父母就要讓孩子接觸到勞動上,當然包括孩子的事情要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孩子也是非常願意去做的,因為父母給予孩子一些動手能力的機會,可以使孩子自己感覺到增長了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甚至培養了孩子的勞動精神。 (2)當孩子做分內事情的時候,父母要鼓勵。孩子的自理能力是需要鍛煉的。孩子在做自己分內事情的時候,內心總是充滿了希望,想方設法要把事情順利的完成。這個時候父母如果橫加阻攔,就會不自覺地把孩子的自理念頭打破了。孩子的欣喜一旦被埋沒,就不會再產生對所做事情的興趣。隨著父母阻止的深入,孩子就不再對任何事情動手去做了。如果孩子形成了依賴的心理,什麼事情都要父母去代勞了,就不會去自理了。因此說孩子分內的事情,父母就要放手讓孩子去做。(3) 父母要對孩子積極的自理少批評。在孩子做事情的時候,作為父母應該感到高興,因為孩子開始學著自理了。對這種積極地動手能力要始終相信孩子的能力,不管結果怎樣,孩子畢竟親自去做了。即使最後孩子沒有成功,也不能嘲笑譏諷,極力批評。因為孩子在積極的做事情的時候,是內心興趣所致,這是好的一方面。父母一定要注重培養孩子的這種自理興趣。(4)父母不能「半途而廢」,要始終在關注孩子的自理能力。作為父母認識到了自理能力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就一定要對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培養始終保持積極地態度,不能看到孩子差不多具備了就半途而廢、草草了結。 摘自《搬開孩子人生路上的絆腳石》 成墨初 編著
⑽ 孩子的生活習慣不好,怎麼教育才更好一些呢
讓他知道自己這個行為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和後果,所謂將欲取之,必先與之。也可以要在教育孩子上在雙方都有情緒的時候是很難解決問題的,因為那時我們完全被憤怒沖昏了頭腦,缺少冷靜就缺少判斷力。你的每次誇獎都會給孩子很大的動力。家長可以督促孩子,慢慢的引導孩子改正這些不好的行為習慣!
家長不要重復過去的教育方式和語言,也許孩子就是想看到你們緊張他,為他的事而爭吵的場面。還有就是父母不要管的太多,讓自己懶一些,讓孩子做他能做的事,不要代勞。要集中精力在一定時間內解決一個問題,等這個問題解決了,再轉移到其他問題,這樣的效果會好一些。比如對想要的東西盲目追求,不到手不擺休的那種。這是在十歲以下兒童的普遍存在的。
從父母到老一輩要多溝通,用一套辦法管理孩子。到了老一輩手裡變個樣,最後孩子圓滑的不得了。越小孩子,語言越要趣味化、兒童化,孩子做到了,引領她去認知定位自己的價值。總之,孩子接收一致的教育觀念,規則時,大人同樣也要以身作則。做到整潔干凈,這樣孩子就有了模板。即便他們現在做不到,心裡也會留下這樣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