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說謊容易讓人產生間隙,有什麼辦法可以識別謊言呢
1.多問一些開放式的問題。大多數撒謊者的腦海中只有一個籠統的故事框架,他們的描述往往缺乏細節,因此,讓他們開放地描述更容易露出破綻。不要問他們「是不是」,一段故事中的漏洞會比單純的「是」或「否」更容易被識別。
比如說,當你懷疑男朋友晚上去打游戲時,不要問他:「你晚上去打LOL了嗎?」,而要問他:「你晚上都幹了些什麼?」。當對方說自己在xx大學工作,而你感到懷疑時,你可以讓對方介紹一下自己每天去上班的路途和在大學工作的經歷。
假如對方打算繼續說謊,那麼接下來他就必須得編故事。而在編織謊言的過程中,他極有可能會被自己的謊言給繞進去,也就是我們說的「一個謊言要用千百個謊言來修補」。
2.問一些讓對方出其不意的問題,或讓對方使用倒敘。在詢問過程中,我們可以問一些無關的、在對方意料之外的問題。根據社會心理學家的理論,這種問題能夠分散對方有限的認知資源,增加對方的認知負荷,也就是讓對方更「費腦子」,從而難以維持謊言的邏輯性。譬如,FBI的探員們常常會跳出案件過程本身,突然詢問嫌疑人在案件發生時的感官體驗,或者了解案件之後所做的事,嫌疑人既要編造謊言,又要應付這些突然出現的問題,這樣的「一心二用」使他們更容易原形畢露。
另一個很好用的技巧,是讓對方用倒敘的方法來敘述事件的經過。陌生的敘事方式也會極大地增加認知負荷,當對方費勁地倒敘時,再去編織謊言就顯得很困難,容易自相矛盾。
這一點已在實驗室中得到證明。研究表明,如果說謊者平鋪直敘,謊言被辨識出的正確率只有42%。但如果說謊者是在倒敘,謊言被辨識的准確率會大大提高,達到60%。
Ⅱ 怎麼識破別人的謊言
研究指出,男性平均每天會說6次謊話,女性則會說3次。而高踞十大高頻謊言首位、男女通用的經典謊言是:「沒事,我很好」——有多少人在說這句話的時候是真心實意的呢?
(9)口才優秀情緒偽裝雖然難以做到,但優秀的口才絕對是個可以打磨的利器。口才出眾者說起話來橫逸斜出,雲遮霧罩。他們往往憑借冗長、反復的對白為自己思考對策贏得額外的時間最後,我想說,在現實生活中,應該很難找到一個從來沒有說過謊話的人,說謊似乎成為了一種不可避免的事情。比如面對不好看的女生,你也會說「你長得真美」,即使對方送的禮物自己不是很滿意,你也會說「我非常喜歡,謝謝你」??諸如此類的善意的謊言無可厚非,我們沒有必要事事較真,一定要問個究竟。而且,我再次重申,上述的技巧不能單獨應用,必須在一定的情境中綜合運用,才有可能幫助人們識別謊言。
Ⅲ 如何看破謊言
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形形色色的謊言,這個世界其實也很難找到一個絕對坦誠的人。
有一種謊言,我們常常稱之為:「善意的謊言」,有的時候,我們用它來維護自己或者是對方的面子,融洽人和人之間的關系。
某些特殊的情況下,一個人如果太耿直了,就會活得很累,講真話的結果可能就容易傷害到對方, 導致交往的雙方都很尷尬。
然而,更多的時候,如果我們對任何人,任何話語都不加分辨和思考地接受,受傷的可能就會是我們自己,或者是身邊的家人和朋友。
一 思考對方的動機,挖掘深層的含義
一個人在特定的場合下說某一些話都會存在有一定的目的,我們需要學會分析思考對方背後的動機。
在聽對方說話的時候,你需要想一想對方為什麼要這樣說,他說的這些話,可能存在什麼樣的內在動機:
1 這樣說,對對方來說有什麼好處?
2 對方想逃避什麼樣的痛苦,或者說責任?
3 對方想從你這里獲取什麼?
4 對方是否在故意誤導,控制你的思想?
5 對方是否在誘惑你,在試圖影響你的情緒,影響你的選擇?
想要防止被忽悠,就要避免輕易聽信一些一面之詞,貪圖便宜,迷信一些不需要付出的收獲。
二 觀察微表情和肢體動作
再完美的謊言,也可能存在破綻。想要識破謊言,很重要的一點是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善於從對方的一些細小的變化中尋找出蛛絲馬跡,捕捉對方一閃即逝的表情和動作。
觀察對方的言行是否一致,肢體動作和語言是不是相符合,情緒和語言動作是否一致,對很多撒謊的人來說,並不能偽裝好每一個細節,而這也是我們識別謊言的突破口。
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有一個參照的標准用來作為比照,比如對方平時的表現,或者說大部分人針對某些話題的具體表現。
這些變化常常會表現在:眼神,呼吸,說話的語氣,語速,語調,面部表情,肢體動作等等。
比如:
1 肢體動作是否拘謹,反常,不自然。
2 對方的眼神是否漂浮,迴避你的注視。
3 對方說話拐彎抹角,不說重點,不說細節,轉移話題,說話的停頓比平時更多。
不過,如果是有經驗的老手,有可能在上面的一些方面做好了偽裝。因此,我們不能僅僅憑借單一的維度來判斷對方是否說謊,需要進行多方位的分析。
對比對方平時的一些行為和說話方式,觀察一些細節的地方有沒有比較大的變化,觀察對方的言行舉止和平常不一樣的地方。
說話時,盡量直視對方的眼睛,一來看對方是否有眼神躲閃,閃爍的行為,二來也可以給說謊者以心理上的壓力。
三 測試和試探
1 欲擒故縱,解除對方的防備心理,尋找破綻
撒謊者在開始撒謊的時候會對你有很強的防範心理,因此,我們需要先讓對方放鬆警惕。
你可以若無其事地談論其他的一些事情,然後,不知不覺地就故意說出一些和謊言相關的隱藏話題,來觀察對方的肢體語言和實際的表現。
2 非正常語序溝通
東拉西扯,不按照事情正常發展的順序,來向對方提問,不讓對方有完整思考整件事的時間。
非正常順序的溝通和提問,比如倒敘,讓你的提問毫無邏輯,出其不意。可以先列出想向對方提出的問題,然後打亂順序,分別在聊天中插入這些提問。這樣,說謊者不容易前後串連謊言,容易出現越描越黑,自相矛盾的情況。
3 轉移話題,突然發問
讓對方放鬆警惕,閑聊一些其他的東西,提出一些與事件無關的問題,在對方動腦思考的時候,然後突然發問,對方腦子一片空白,沒有時間思考來圓謊言,最終,也將露出破綻。
通過各種試探,我們可以觀察對方的微表情和肢體動作,以及應答的方式,從而讓我們大概率做出正確的判斷。
四 了解說謊者的心理狀態
敘述事實的時候,我們常常能夠保持一種輕松自然的狀態,而說謊者則需要時時刻刻地集中注意力。
因此,與人不斷地說謊會耗費大量的的精力思考,來保證謊言的進行。實際上,敘述一個謊言,遠比講述一件實際真實的事情要耗費更多的腦力。
很多說話者不敢敘述事情的多個細節,怕露出破綻,怕被發現,對於一些重要的部分,會習慣性地一句話帶過,而不願意過多地講述細節。
有的時候,說謊者為了增加可信度,也會說一些半真半假的話,這就需要我們多從一些細節的方面入手,向對方提問。
當你表示出無動於衷的時候,有的說謊者會急於表現自己,過多地向你描述某些事實,會向你展示出更多的「真相」,急於讓你相信他的謊言。因此,有的時候,你並不需要急於表現出自己的情緒,而只需要先看一看對方的表現。
五 多方驗證,綜合判斷
單方面的驗證並不能夠准確地推測出對方是否在撒謊,需要我們根據對方的多種表現來進行整體的判斷。
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時間,詢問對方同一件事情,看對方的應答和表現。有了幾段不同的時間跨度,對方的謊言也不容易很好地串聯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