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胡適的生平事跡
1917年,在《新青年》上發表了《文學改良芻議》。同年,通過哲學博士學位的最後考試,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參加編輯《新青年》,回安徽績溪與江冬秀結婚。
1919年,接辦《每周評論》,發表《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主張改良主義,挑起問題與主義論戰。
1920年,離開《新青年》,在南京大學暑期學校講學。
1921年,作《杜威先生與中國》。
1922年,任北京大學教務長兼代理文科學長,創辦《努力周報》。在其第二期(1922年5月14日)與蔡元培、李大釗、陶行知、梁漱溟等聯名發表《我們的政治主張》。
1924年,和陳西瀅、王世傑等創辦《現代評論》周刊。在1925年2月份,參加北京善後會議後並參與起草部分會議文件。
1926年,胡適和他的師父郭秉文等人在美國發起成立華美協進社。游歷英國、法國、美國、日本諸國。
1927年,胡適正式取得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然後與徐志摩等組織成立新月書店,在上海蔣介石與宋美齡婚禮上結識蔣介石。
1928年,創辦《新月》月刊,並任中國公學校長。
1959年兼任台灣長期科學發展委員會主席。
1960,雷振與台灣和香港的非黨成員聯合,反對蔣中正再次當選為違反台灣憲法的總統。胡適就是其中之一。之後,胡適沒有參加雷震的入黨籌備工作,而是鼓勵了很多人。同年9月,雷震因「共同間諜」案被捕,歷史上稱雷震事件。
總的來說,蔣忠是想阻止雷震組建一個新的政黨。胡適當時還是中央研究院院長,他沒有參與到雷震的營救中,但沒有成功。胡適留下了一本三千字的日記來解釋整個故事。
1961年2月,胡適出席了台灣大學校長錢思亮主持的宴會。當他到達時,他感到不舒服。他被送到醫院,脈搏跳了135下,痰里有血。醫生診斷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醫院住院2個月,然後回家自理,但身體已逐漸虛弱。11月病情惡化,到台灣大學醫學院休養。
1962年1月,胡適從泰達醫院出院。2月24日,胡適在中央研究院的招待會上死於台灣省台北市南崗區心臟病發作。
1917年1月,胡適發表了對新青年文學改革的看法,陳獨秀提出了「文學革命」的旗幟,使他們成為文學革命的領袖。在崇尚白話文、反對文言文的文學革命中,胡適是對外開放的先行者,做出了巨大貢獻,被譽為「中國文化大革命之父」。胡適發起的文學革命包括詩歌、戲劇和小說。
(1)胡適生活在哪個年代有牌嗎擴展閱讀;
胡適一生在政治上追求民主、法治、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他反對暴力革命,堅持漸進式改革。他在五四運動中提倡「德先生」(民主),晚年在台灣領導「自由中國」。
他的自由主義朋友(丁文江、蔣廷夫、吳景超等)在20世紀30年代的獨立審查時期都動搖了,認為「專制」是「立國」的有效方式,民主要在「立國」成功後才能建立。
胡適在辯論中拒絕讓步,認為只有民主才能建立一個穩定的現代國家。「專制主義」——甚至是「開明的專制主義」——最終必將導致一個不受監督、不受制裁的強大政府。
胡適的貢獻是「創造了近代中國的輿論」,他對輿論空間的探索也是他政治理想的實踐。他充分倡導言論自由、思想自由和新聞自由,以贏得人民批評執政黨和政府的合法權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胡適
❷ 胡適的生平簡介
摘要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決問題
❸ 胡適所生活的年代背景,要具體哦!
年代背景為五四愛國時期。
五四時期,胡適連續撰寫《歷史的文學觀念論》、《建設的文學革命論》等文,提倡「國語的文學,文學的國語」,並相繼完成《國語文法概論》、《白話文學史》等著作,對白話文取代文言文而成為現代中國人重要的思想和交流工具起了決定性作用。
在理論倡導的同時,胡適還進行了一些文學創作的「嘗試」。其小說、劇本均未見成功,獨有出版於1902年的《嘗試集》,乃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新詩集,頗有開拓之功。
文學創作非其所長,在新文化運動中,胡適另一主要貢獻是輸入新思想。其《易卜生主義》、《貞操問題》,當年都是振聾發聵之作。而從問題與主義之爭,到《人權論集》,再到主辦《獨立評論》,胡適始終堅持獨立姿態和批判精神。抗戰軍興,胡適出任駐美大使;勝利後又先後擔任北京大學校長和中央研究院院長。但其始終保持書生本色,不曾背叛五四主義知識分子。
胡適稱新文化運動為「中國的文藝復興」,並斷言其有四重目的:研究問題;輸入學理;整理國故;再造文明。照他的理解,所謂整理國故,就是用科學方法對三千年來破碎的古學進行一番有系統的研究。故胡適治學特重方法,屢次撰文介紹清儒與西哲的「科學方法」,以至於再三聲稱他的學術研究都是為了證明並推廣其「科學方法」。
❹ 歷史上胡適是誰胡適簡介和歷史影響
?胡適是中國有名的詩人和學者,有著深厚的 文化 功底。他倡導文學改革,對中國白話文的發展有著傑出的貢獻。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 歷史 上胡適的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歷史上胡適的簡介
胡適(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漢族,安徽績溪人。中國現代著名學者、詩人、歷史家、文學家、哲學家。因提倡文學革命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原名嗣穈,學名洪騂,字希疆,後改名胡適,字適之,筆名天風、藏暉等,其中,適與適之之名與字,乃取自當時盛行的達爾文學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典故 。1939年還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
胡適的歷史影響
1、新文化運動方面的影響
胡適是第一位提倡白話文、新詩的學者,致力於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與陳獨秀同為五四運動的軸心人物。
顧頡剛先生說,他學會這套「治學方法」,是看胡適的《水滸傳考證》一文,看出來的。
20世紀三十年代,胡適獨具慧眼,提拔、任命梁實秋並幫助他完成了日後號稱是梁實秋對文壇的「三大功績」之一的「翻譯莎士比亞全集」。
毛澤東建立的第一個中國共產黨黨校「湖南自修大學」就是因為胡適的提議和倡導。他寫給胡適的信中曾提到:「你的學生毛澤東……」。
季羨林不是胡適的學生(他的老師是陳寅恪),精通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在他歸國初期期間,受到胡適提拔。
林語堂在其 留學 中,清政府取消對留學生資助,林語堂是靠著胡適的資助繼續在國外讀書的,等他回國從飛機場下來的時候,口袋裡只有1毛錢。
魯迅、陳西瀅都指責胡適提倡的「整理國故」是開現代科學倒車的作法。連胡適專家周質平也認為:「胡適所提倡的‘整理國故’,對中國 自然 科學的發展,可以說並沒有發生任何積極推動的作用,甚至於還把一批青年人引上了乾嘉考證的老路。
胡適既掀起了新文化運動,又是中國古典文化的研究大家。他還接受了西方文明的洗禮,蔣中正的輓聯對此進行了高度概括「新文化中舊道德的楷模,舊倫理中新思想的師表」。
胡適在20世紀五十年代至七十年的「極左」時期的中國大陸是個受到官方批判的人物,尤其是「極左」的斯大林主義學者的攻擊對象,其時的中國大陸的教材曾一度否定他的 政治 思想;50年代初,曾對胡適展開大規模的批判運動。「__」結束後,近幾十年來的研究都傾向於肯定他應有的歷史地位;並且,胡適的《我的母親》一文也被選入大陸全日制 語文 教育 初中課本;在大陸的報刊雜志中,亦屢見有追念胡適先生精神的文章。
魯迅曾發表過《「好政府主義」》等文,實則抨擊胡適的盟友梁實秋,卻也含蓄地批評胡適「軟弱」革命立場。
2、不畏權貴的人生
胡適不僅是新文化運動的開創者,更是人們眼中的「自由主義鬥士」。即使是對被軟禁的封建帝王,也能報以人文關懷。胡適對已經退位十年有餘的溥儀不卑不亢,與皇帝之間分庭抗禮,「他稱我為先生,我叫他皇上」。即使捲入輿論的漩渦,他也能風骨猶存,為了自己的民主自由,甚至不惜以身試險去勸說袁世凱、吳佩孚、段祺瑞等多名軍閥。在人們狂熱的打倒一切的革命旋風中,依然能保持自己的 理性思維 ,並提出「多研究問題,少談些主義。」胡適的一生是不卑不亢,不向權貴低頭的一生,正如他的老師,哲學家杜威一樣,是一個比較傾向於自由派的教育家,不希望向權威低頭的鬥士。尤其是在1960年,蔣介石准備再次當選總統之時,胡適挺身諫言,勸說蔣介石放棄權利,不要參加選舉;並提議用不記名的投票方式選舉出新的總統。當然這些話語,卻不為蔣介石所接受。然而胡適就是胡適,永遠笑呵呵地向人們闡述他的民主、自由,和他心中的理想社會。
胡適的名人評價
世界著名 歷史學 家、漢學家余英時曾經評價胡適說:「對於這樣一個啟蒙式的人物,既不能用中國傳統經師的標准去衡量他,也不能用西方近代專業哲學家的水平去測度他。他在 西方哲學 和哲學史兩方面都具有基本訓練則是不可否認的。這一點訓練終於使他在 中國哲學 史領域中成為開一代風氣的人。」
余英時評價胡適是一個啟蒙式的人物,在哲學等方面有著傑出的成就。胡適自己相比「哲學史」,他更喜歡用「思想史」,有人說他是一個行動家,因為他總是在思想的基礎上行動。胡適成為五四運動的領袖就是其最好的證明。而胡適在思想上的來源則顯得十分復雜,因為他在繼承中國傳統思想的同時,有吸收了西方的思想。
中國近代文學家梁實秋曾評價過胡適的為人。他說:「胡先生,和其他的偉大人物一樣,平易近人。「溫而厲」是最好的形容。我從未見過他大發雷霆或盛氣凌人。他對待年輕、屬下、僕人,永遠是一副笑容可掬的樣子。就是在遭到挫折侮辱的時候,他也不失其常。「其心休休然,其如有容。」
著名學者、哲學家張中行也曾有過類似的評價,都是稱贊胡適性格溫和,平易近人。這大概與胡適良好的教育有著很大的關系。胡適遠赴美國留學,接受新式的教育,有著深厚的文化功底,才情品貌俱佳,顯得非常儒雅。大概也是因為他溫和的性格和出色的才情,使得他交友廣泛,富有著他獨特的美麗,使他身邊的人,不自覺地被他所吸引。胡適也總是笑容滿面,從不見曾見他有失風度,哪怕是在遭受困難的時候,胡適也總是從容而淡定的樣子,這往往會令他身邊的人更加感到佩服。
胡適是中國知名的學者,他在各方面都有著傑出的成就,名人對胡適的評價也有很多,余英時、梁實秋等人都對胡適贊賞有加。
歷史上胡適是誰相關文章:
1. 近代史人物論文胡適
2. 魯迅與胡適的歷史
3. 中國自由主義領軍人物胡適的蘇俄認知論文
4. 近代史人物胡適論文
5. 歷史上成就北大的「三隻兔子」
6. 近代史人物胡適論文
❺ 胡適的生平簡介
胡適(1891—1962),漢族,徽州績溪人。原名嗣穈,昵稱穈兒,學名洪騂,字希疆,後改名胡適,字適之,筆名天風、藏暉等。現代著名學者、詩人、歷史學家、文學家、哲學家。
因提倡文學改良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胡適是第一位提倡白話文、新詩的學者,致力於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與陳獨秀同為五四運動的軸心人物,對中國近代史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
1919年被選為「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委員,同年接辦《每周評論》。1922年創辦《努力周報》,1924年創辦《現代評論》,1932年創辦《獨立評論》。1945年3月任中國出席聯合國大會代表。1949年1月,被聘為總統府資政。
1952年返台,1957年始任中央研究院長。1962年在台北病逝。
(5)胡適生活在哪個年代有牌嗎擴展閱讀:
人物成就
胡適對中國近三百年來的學術研究作了總結。他把整理國故或國學研究納入了他的「中國文藝復興」的范疇之內,並發表了《說儒》,這不但是胡適治學的巔峰之作,也是1930年代中國近代文化史上成就的代表作。
胡適將禪宗史研究的問題點,由西天二十八祖的傳承問題,轉為禪宗革命家本身的問題。他的論斷承載了日後的許多成果與成就。
胡適哲學思想不在於胡適提出的學術觀點的本身,而是在於他在思想史上的開創性及其深遠的影響。使中國傳統哲學真正步入現代化進程的第一人,就是胡適。
參考資料:網路-胡適
❻ 胡適早期經歷的時代背景
胡適出生於清朝末年,不久甲午戰爭爆發,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國主義侵略進一步加深、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成長的基礎上發生。辛亥革命爆發
辛亥革命之後
(1)政治方面:①帝國主義加緊侵略;②軍閥統治,日趨黑暗,必須繼續進行反帝反封建斗爭。
(2)經濟方面:一戰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壯大,登上政治舞台,強烈要求實行民主政治,發展資本主義,這是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①辛亥革命後,西方啟蒙思想進一步傳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②北洋軍閥(袁世凱為復辟帝制)推行尊孔復古的逆流
新文化運動
1891年12月17日未時出生於江蘇省松江府川沙縣(今上海市浦東新區)。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隨母親離開台灣返回上海,後回祖籍安徽省績溪縣上庄村,進家塾讀書。其父胡傳病逝於廈門。
1915年入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師從於約翰·杜威。
留學時期的胡適先生
1917年,在《新青年》上發表《文學改良芻議》(主要內容:一曰,須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須講求文法。四曰,不作無病之呻吟。五曰,務去濫調套語。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講對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語。),通過哲學博士學位的最後考試,回中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參加編輯《新青年》,回安徽省績溪縣與江冬秀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