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活日常 > 家長的生活狀態有哪些

家長的生活狀態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9-03 21:08:29

1. 家長們在工作和生活上有哪些不同的想法呢

每一個家長在針對工作和生活,有著自己不同的看法。其實大半部分家長都希望自己能夠多一點時間照顧家裡,畢竟孩子是家長們的希望,家長們希望自己能夠多陪伴孩子成長。而有一部分家長認為,拚命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如果當孩子長大時,沒有一定的經濟能力作為支撐,同樣也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

如果要做到家庭工作兩不誤,那麼家長就會非常勞累,所以工作和家庭始終只能選擇一樣作為重心。當然家長們無論怎樣的選擇,都是經過自己深思熟慮後做出的決定。凡事有因必有果,自己種什麼因就會得什麼果。但還是希望家長們能夠放慢自己的工作腳步,關心一下自己的生活。

2. 不同類型家長的表現

父母只是一個統稱,與孩子有各種各樣的類型和個性一樣,父母也分好多種。很多父母對自己不夠客觀,也不清楚這樣做的後果。

那麼,檢驗的方法,就是從孩子的言行上來反證,孩子就跟「照妖鏡」一樣,會忠實的反映出父母的類型與狀態。

從這個角度來說,父母也獲得一個反思自我的機會,從而有機會來調整自我,更好的教育孩子。

一、獨裁型的父母——培養的是唯唯諾諾型的孩子
如果孩子總是偷偷摸摸,什麼事都不告訴你,那可能是因為你總是打擊他。

沒誰喜歡總被打擊,所以孩子學會了藏起自己減少傷害。父母的不理解和打擊,會讓孩子自我保護的慾望更加強烈。

如果,你的孩子不敢堅持自我,那麼有可能,是因為小時候你總在公共場合教育訓斥他們。要知道,即使是在親人和朋友面前,家長也不應該這么做。

孩子發現,堅持自我等於犯錯,公共場合下對孩子的「打臉」,有些父母覺得這才是教育,但對孩子來說,這是丟臉和侮辱。

要批評孩子,為何不考慮孩子感受,給機會讓孩子保全臉面?覺得孩子小要什麼自尊,那麼這個孩子就不會有自尊。

如果,你的孩子總是唯唯諾諾,那可能是因為你太強勢,甚至不允許孩子說話。

唯唯諾諾的背後,是驚恐不安與害怕犯錯,多說多錯,少說少錯,乾脆不說不做,長此以往,一個「縮頭烏龜型」的孩子就被你培養出來。

二、冷漠型的父母 ——培養的是孤獨型的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總故意搗亂犯錯,非常有可能,是因為你和他缺乏相伴,他渴望與你接觸。

你忙成閃電,孩子要攔截閃電,唯有站在必經路上,伸開雙臂攔阻,哪怕因此而受傷。

與受傷相比,被當成空氣,只會令孩子更絕望。

如果,你的孩子性格孤僻、不善交往,那麼,很有可能是因為你忙於工作,賺錢第一,孩子養育?你會理直氣壯的說:「沒錢怎麼養?」

沒有得到修剪的野草,會長成一片,四處蔓延,沒有獲得關注的孩子,也跟野草一樣,無人理睬。

天地太大,我還太小,世界太空,父母太忙,那些閃過的身影,註定讓孩子孤獨一生,這是我們希望給予孩子的嗎?

三、不自信型的父母——培養的是缺乏自信心的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自信心不足,那可能是因為,你給了他太多的指責,太少的鼓勵。還有更多的警告。

沒有自信心的孩子,往往跟父母的明示與暗示有關。很多不自信的父母常常說,你不要出去惹事,否則父母無能,幫不了你。

總是這么說,孩子也許不會惹事了,但他卻會變得怕事,不敢維護自己。

如果,你的孩子從小就缺乏自尊心,那可能是因為你不懂得尊重自己,也將這份不自信傳染了孩子。

沒有自尊的父母,往往會培養出沒有自尊的孩子。

沒有自尊的孩子,就沒有自我價值感。

自尊是一個人的底色,沒有自尊的孩子,人生蒼白無血色。

四、極度自愛型的父母——培養的是失去自我的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太看重他人的眼光,那麼可能,是因為你喜歡攀比,愛面子,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會為了父母而活、學會攀比,最終失去自我。

唯我獨尊型的父母,走向的是另一極端,父母喜歡一切攀比、炫耀、有面子的事情,孩子看在眼裡,自然也會學習模仿,能高調絕不低調,能炫耀絕不放棄機會。

只是,只要面子的生活,冷暖自知,極度的自愛,拿什麼愛來給孩子?

五、暴力型的父母——培養的是暴力型的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容易暴躁發脾氣,那麼有可能,你就是暴躁愛發火的家長。

愛生氣的孩子,往往也有愛生氣的父母,有樣學樣的結果。動作整齊劃一到讓人害怕。

同時,暴力型的父母往往脾氣暴躁,孩子的脾氣也會向父母看齊。

如果,你的孩子性格暴躁行為粗暴,那麼有可能,是因為你總採取暴力的方式解決問題,生活在暴力的陰影下,孩子就學會了「誰的拳頭大誰就能贏」。講道理?不可能的。

暴力就像一種傳染病,以暴制暴會變成習慣。甚至成為家庭的「特色」,父傳子,子傳孫,一代傳一代。

我們要建立一個「暴力型家族」嗎?

六、過度保護型的父母——培養的是自立性不強的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自立能力差,那有可能,是因為你的過度保護,把孩子庇護在羽翼之下,不讓他經受任何風吹雨打,但他也看不到外面的朗朗星空。

養在籠子里的金絲雀,經不起風吹雨打,溫室里的鮮花,無法生活在大自然中。

我們會過度保護孩子嗎?

七、不尊重孩子的父母——培養的是不尊重他人的孩子
如果,孩子不懂得尊重別人的感覺,那可能是因為你總是命令他們,不重視他們的感受。

尊重孩子,對於一些父母來說,沒有命令來得更加爽快和有效。

你看,發出指令--執行指令--或獎或懲,多麼順暢?

不過,這種方式下的孩子,與機器人無異,隨著年齡的增長,父母的命令會失效,機器人也會失控。

防止失效和失控,唯有加上尊重的潤滑,這是通向親子雙方心靈的捷徑。

你尊重孩子,孩子也會尊重你,這是對等的。

如果你釋放了善意,卻沒有得到孩子及時的反饋,那是他在疑惑,需要時間適應「新的你」,請耐心等待,並且保持這樣的善意。

如果,孩子的行為很沒禮貌,那他們可能是從家長或者身邊其他人那裡學來的。

沒禮貌「不是大事」,最多會得到旁人「沒有家教」的評價。當父母不在意的時候,孩子也不在意。

如果父母覺得孩子不禮貌是「大膽、聰明」,那麼缺乏禮貌,會讓孩子在未來吃虧,而不自知。

那麼,沒禮貌是大事嗎?

如果,你什麼都給你的孩子買,但他們卻還去拿不屬於自己的東西,那麼有可能,是因為你不讓他們自己選擇想要的,或者你失信於他。

與什麼都滿足孩子相比,讓他們擁有與年齡匹配的選擇權更重要。

有了選擇權,才能知道自己喜歡的是什麼,不會選擇,往往這樣的孩子,面臨人生的關鍵,也會束手無策。

同時,承諾了卻沒做到,為了哄孩子一時而欺騙,換來的是面對孩子的失信。

一個沒誠信的父母,孩子為何要相信你說的?

寫在最後
以上所說,只是一些家庭教育上的方方面面,我們要注意的是,沒有完全只是一種的父母類型,我們會發現自己命中好幾種,同時也會發現,某天心情好,我們的表現堪稱完美,某天和老公老婆吵架,我們面對孩子也是臭著個臉甚至是大吼大叫。

不論怎麼樣,藉由孩子,來讓我們獲得改變,這是最好的機會,不要忽視。

3. 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有哪些家長要怎麼做

家庭氛圍對兒童的影響、「孟母親的三個舉動」的故事表明,環境對人們的影響至關重要,環境正在創造人們,家庭教育是對兒童成長和所有教育基礎的首次教育。因此,父母必須自我喚醒和認知,並使用正確的方式教育孩子,並在孩子的健康成長中營造溫暖而和諧的家庭氛圍。

父母應注意傾聽孩子的聲音,並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意見。當孩子有自己的要求時,父母不應該強迫孩子說話,不要僅僅給孩子一個「 quibble」和「胡說八道」的結論,讓孩子完成單詞,讓孩子清楚地表達含義。將來,他將對其他父母的教育產生強烈的抵抗。仔細傾聽孩子後,您不僅可以讓孩子尋求心理平衡,穩定孩子的情緒,而且經常理解孩子的真實心理和真相有些事情有利於提高父母對孩子的理解。

4. 父母孩子生活態度差異都有哪些

父母孩子生活態度差異主要表現在對生活的理解、經濟使用方式、考慮方式上。

3、考慮方式不同

小孩都是社會經驗比較少的,所以很多時候做事會比較沖動,不怎麼考慮後果。

父母因為社會經驗比較多,所以在做決定的時候會把後果都考慮清楚再做打算。比如父母感情不和,但是如果有小孩,父母雙反反而不會不顧一切的決定離婚,反而會更多地考慮離婚是否會對孩子的未來產生不好的影響。

5. 家長愛不愛孩子,主要體現生活中的哪些地方

高質量陪伴:用對方法才能讓孩子和家長都省心

家長並不是時刻都在教育孩子,事實上更多的是陪伴,而陪伴的方式千姿百態,對於家長來說孩子的成長不能缺席,更多的則是對他們的潛移默化影響。

家長並不需要除了工作外都陪著孩子,而是要有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去經營想做的事情。疲憊辛苦,毫無個人時間的家長其實對於孩子的教育來說並不能起到足夠積極的作用。

在孩子需要父母無時無刻不守在身旁的時候,的確需要父母的陪伴,但是當孩子能夠自己做事和玩耍的時候,家長更多的是需要放手。

什麼才是高質量的陪伴呢?

所謂高質量不是指父母隨時都要配合孩子,而是他們能夠在一旁自己做自己的,而家長也能抽出時間來完成自己的任務。其實關鍵在於當下孩子和家長的狀態如何,只要雙方都是舒適和平靜的,這樣的陪伴就是高質量的。

父母在一旁工作,讓孩子自己玩耍,其實也是一種良好的陪伴,而這些工作並不是指家長看手機,玩電腦,追劇,而是一些孩子能夠理解的工作。



所謂陪伴就是親近對方,親近他們的心理,而高質量的陪伴,就是在這個基礎之上,想其所想,做其所作,和孩子同頻共振,這就是高質量的陪伴。

在陪伴的過程中保持覺察覺知,先慢慢實踐然後再融會貫通,最後變成一種習慣進入潛意識。低質量的長期陪伴不如高質量的短期相處。

職場家長可以利用碎片時間對孩子進行高質量的陪伴,真正影響孩子的不在於陪伴的時間,而在於陪伴的效果如何。家長足夠了解孩子的需求,能夠真正投入到和孩子的共處當中。

作為職場人和孩子相處沒有時間的優勢,那麼就可以以智取勝。其實孩子並不是一定需要多貴的玩具,只要家長能夠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哪怕只是在他們身邊待著,孩子也會感到滿足。

家長可以在孩子回來之前,盡可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甚至可以把家務和陪伴孩子合並成一件事情,邀請孩子參與到做家務這件事中來。

善用碎片化的儀式感,家長可以選擇十分鍾來和孩子一起讀書,一起游戲,等等孩子感興趣的任何活動,其實只要家長用點心,很多生活化的場景都能夠成為孩子心目中歡樂的回憶時光。

6. 家庭狀況怎麼寫

我叫張三,家在重慶××縣×××鎮 ××××村×××社家中有七口人。家居貧困山區,家境貧困,其主要經濟來源靠種農田為生,無其它任何經濟來源,現母親因勞累過度,而生病需長期葯物療養,增加了家庭負擔,再加上父親年老體弱母親身體不好,且有一祖母已70多歲,常年卧病在床,姐妹四人均在上學。

全家的生活重擔全靠父母種幾畝責任田來維持,為了四姐妹上學,其父母借遍了親友,全家年總收入不超過叄仟元,人均月收入遠遠低於350元。

主要指家庭中可以用量化指標來評判和衡量的環境因素,比如家庭的成員結構、資源分配、生活方式等等。良好的家庭硬環境無疑有利於學生的成長,反之則會影響學生的成長。

成長不良學生的家庭硬環境均存在家庭結構缺陷、家庭資源的配置不合理、父母的道德文化水平低下和職業狀況較為不良等情況,這些不良的家庭硬環境嚴重影響著他們的道德修養、學習習慣、行為方式等,從而導致學生品行不佳。

家庭硬環境因素:

1、家庭資源

家庭資源可以影響兒童的學習動機。家庭資源的合理配置可以為兒童鋪設良好的物理環境,使他們在壓力適中、條件優越的家庭環境中,發展獨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增進學習的願望和主動性。

2、父母文化水平和職業狀況

父母的文化水平和職業狀況對子女的學習也會產生影響。父母的文化水平直接影響其教養方式。

內環境

家庭內環境也指自己家裡的人或事,不被外人容易獲知。一般家庭內環境都是說夫妻和睦相處,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方式等相關問題。

外環境

外環境是指家庭外的,如家庭的周圍環境、周圍人群情況,外部活動場所,外部人際關系。家庭結構的變化是影響良好心理素質的嚴重障礙。

由於獨生子女的普遍,社會經濟、文化的飛速發展,人們的價值觀念的急劇變化,家庭結構也隨著發生變化,表現在單親家庭不斷出現,家庭結構的穩定正在動搖,再婚率不斷上升,伴隨而來的是家庭的解體與重構。

家庭結構的變化,父母的離異,首當其沖使兒童的心理受到傷害,家庭的破裂使兒童賴以生存的家庭樂園一下子被破壞,家庭給予兒童內心的安全感和歸宿感一下子消失伴隨而來的卻是失去父或母,甚至失去雙親的痛苦。

孩子成了父母的爭奪對象,出氣筒,或父母傾訴的對象或仲裁者,有時卻又成了雙親遺棄的物品,這些都給孩子心靈以極大的創傷,使孩子容易形成變態心理和怪癖性格,也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他們愛親生父母,很難與繼父母相處。

因此,他們或結伙離家出走,或寧可流落街頭也不回家,甚至打架、偷、搶,以發泄內心的情緒。這都嚴重障礙著孩子健康心理的發展。因此廣大家長一定要加強學習,正視離異對社會的不良影響,加強家庭觀念和家庭責任意識教育。

已離異的要處理好家庭成員的關系,努力建立良好的氛圍,努力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礙。

由此可見,良好的家庭環境是兒童家庭教育成功的基本條件。家庭環境是兒童良好心理素質和健康成長的土壤。

因此,當前開展素質教育,優化家庭教育最關鍵的問題是必須大力提高家長的自身素質,提高家長的責任,認識培養兒童健康心理的重要性,並努力克服家庭結構變化等帶來的障礙,為子女的成長創設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以上內容來源:網路-家庭環境分析

7. 家庭情況介紹怎麼寫

主要表達出自己家庭的生活環境,父母的工作等等來說明家庭的生活狀況。寫家庭情況的思路是要表達出自己家庭的生活環境,父母的工作等等來說明家庭的生活狀況。

其次要看實際情況,是在農村還是城鎮。比如在農村,可以有:爸爸媽媽是否在外出打工;家裡的田地是否在耕種,由誰來耕種,是否是留守的爺爺奶奶來耕種,爺爺奶奶耕種的負擔大不大;學生在放假期間是否回老家等。

家庭情況如實填寫:

1、學生家庭情況,一般是老師要進行做家訪的時候提前要知道的信息。比如家裡幾口人,家庭成員都是做什麼工作的,平常的工作狀態和生活狀態這些基本情況。注意了解家中有無孤殘、單親等情況。

2、在家表現可根據學生在家時的狀態填寫。可從學習狀態、家務勞動情況、與家人關系、性格特點等方面表現。

3、可備注困難和問題。如聽課效率低、注意力低下等問題。

4、如有特殊需求申報助學金等,可註明家庭收入來源、年收入等。

8. 家庭情況簡介怎麼寫

寫家庭情況的思路是要表達出自己家庭的生活環境,父母的工作等等來說明家庭的生活狀況。

範文:

本人家住農村,家中現有父親,母親,共有三人。由於家鄉地處小鄉村,家鄉經濟欠發達,家庭收入甚微,僅靠農耕為主,平時家裡沒有什麼特別經濟收入,大學期間的高額學費和生活費,使得本來困難的家裡更加雪上加霜。

只要你將來能夠有所作為。」每當我聽到這句話,我都回感到陣陣心痛,一種欲擺無奈的心情。

9. 父母和孩子對待生活的不同態度提現在哪些方面

一位媽媽向我慨嘆:當媽的都像我這么累也夠煩的……我追問了她一個問題:你說怎樣不累呢?
而大多數的家長呢,對孩子、對教育,缺乏一個持久而深入的理解。猛然意識到,趕緊管一下,看到孩子不如意的地方,就開始憂慮孩子十年後的高考,十五年後的婚姻,以及二十年後的事業……
而這個憂慮本身,就會毀掉孩子的未來。家長之所以憂慮,是因為一直在間歇性地關注孩子,孩子有問題,就關注多一些,沒有明顯的問題,便關注得少。對孩子的教育,缺乏一個宏觀的掌控,對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做得夠不夠,自己心裡也沒底。因此,對孩子未來的發展走向,就缺少了一份確信。不確信,就會慌張。

那麼,為什麼許多媽媽沒有確信與篤定呢?
許多媽媽,結束了讀書生涯,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孩子,達到了一種表面上的「圓滿」,便放棄了自我探索。生活遵循「最安逸原則」,看上去悠然自在,輕松灑脫,生活穩定,令人羨慕。
其實,很多人生議題並沒有完成,而是擱置在那裡。打個比方,這很像「成長的斷崖」。很多媽媽自認為選擇了一條安逸的路,結果卻被動地陷入煩惱的泥沼。到頭來,付出的不是更少,而是更多。
我有很多年長我十歲左右的朋友,我們常常在一起聊天,也會說到她們同齡人的狀態。發現這個年齡的人,特別容易往兩個方向走,要麼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有魅力;要麼視野越來越窄,與外在世界非常疏離。一位犀利的女作家甚至用「四十歲死,八十歲埋」來描述這種狀態,讀來讓人倍感凄涼。
當然,選擇最安逸的生活狀態,也不是錯誤。不過,人生的議題並不會因為我們的迴避而遠離。派克在他的《少有人走的路》中寫道:「我們對現實的觀念就像是一張地圖,憑借這張地圖,我們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斷妥協和談判。地圖准確無誤,我們就能確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麼地方,怎樣到達那裡;地圖漏洞百出,我們就會迷失方向。

有的人過了青春期,就放棄了繪制地圖。大多數人過了中年,就自認為地圖完美無缺,世界觀沒有任何瑕疵。甚至自以為神聖不可侵犯,對於新的信息和資訊,他們也沒有多少興趣,似已疲憊不堪。只有極少數幸運者能繼續努力,他們不停地探索、擴大和更新自己對於世界的認識,直到生命終結。」
我們的人生地圖,至少要通過三組關系來定位,分別是與自己的關系,與他人的關系,與世界的關系。如果我們不想再繪制「人生地圖」,那麼,也有很多逃避的辦法。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退縮,並保持現狀。
許多人不接納自己,常常會自我否定和自我攻擊,卻放棄了內在探索,而選擇忍耐和逃避。面對人際關系中存在的障礙,不是去化解,而是把人際關系簡化,有的索性只剩下親人關系。在家人面前,就算任性為之,也會獲得包容。對世界的看法,則保持不變,不再對世界產生好奇。
許多媽媽埋頭於柴米油鹽的生活,最大限度迴避了這三組關系。派克的另一句話,說得言簡意賅:規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

如果說,大部分情況,我們都可以逃避的話,那麼,孩子的到來,則讓媽媽們無處可逃。親人和朋友會包容我們,但孩子只是憑天性和直覺生活,親子關系不是完全對等的人際關系。我們的情緒和成熟程度,我們對生命的理解和態度,我們處理親密關系的能力,被這個小生命映照得一覽無余。
從某種意義上說,孩子是父母的老師,他來到這個世界上,督促父母把從前忽略的課程補上,不斷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圖。如果我們處理不了與自己、與他人的關系,怎能處理好與孩子的關系?如果我們對這個世界不再好奇,怎麼能留住孩子的好奇心?
有位媽媽感慨:我現在才理解「孩子是天使」這句話,如果不是養育他遇到困難,我不會去探索,不會深刻反思自己的成長歷程和思維模式。現在,我的生命在走向開闊,這是孩子帶來的改變。
如果我們抗拒成長,就會把成長的任務轉嫁到孩子身上。如果我們不能接納自己,對自己不滿意,就格外需要一個令人滿意的孩子。如果我們不能處理好親子關系,心中就會有一個「理想小孩」的形象,希望孩子主動符合我們的期待。
於是,幾乎和孩子綁定在一起,共進退,同悲喜。孩子被老師誇獎了,這一天就非常愉悅;孩子考試考砸了,心情頓時灰暗下來。如此一來,孩子就會變成人生最大的「創可貼」。一個孩子,很難擔負兩個人的成長任務,這樣的狀態,註定會出問題。

選擇與孩子一起成長,意味著我們要重新審視三組最基本的關系,要面對人生的問題,尋求答案,完善自我。我們並非過了18歲,便是真正意義上的成人,在某些時刻,我們只是大號的孩子。我們成長中積累了很多暗傷,許多成長任務並沒有完成,與孩子相處,這些問題再次浮出水面,這也是很好的線索。當我們感到困頓、力不從心的時刻,不妨停下來,看看到底是什麼阻礙了我們。
當我們不再逃避,勇敢面對問題,也意味著離開心理舒適區,進入不確定的狀態。世間最美的花朵,都開在最艱辛的枝頭,成長就是一個破繭成蝶的過程。成長意味冒險,也伴隨著苦痛,這也是我們迴避成長的最主要的原因。
這個過程,會有煎熬,也會迷茫和焦慮,但只要我們堅持思考,終究會找到解決的途徑。面對困惑的時候,閱讀會打開一扇窗,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些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慶幸的是,現在通俗心理學著作的質量越來越高。我們會發現,每個問題解決之後,我們的人生都變得更通透,更順暢,不會再被同一塊石頭絆倒。而每個困境背後,都隱藏著人生的禮物。
我始終覺得,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只是孩子成才的冰山一角。有時候,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處世態度和人生感悟。也就是說,父母的整個人生,都會參與到教育中來。

從目前的現狀來看,媽媽承擔的教育責任更重一點。所以,我總是勸媽媽,人到中年,路要越走越寬才好。低到塵埃里,洗手做羹湯,本來是很幸福的事情。但是,僅僅懂得柴米油鹽,會離孩子的精神世界越來越遠。
教育孩子的王道,是執著地栽培自己。最理想的狀態——孩子懂的,我們懂;孩子不懂的,我們也懂,至少,我們要與孩子有交集。這個漫長的求索過程,既是為自己,也是為孩子。孩子的起點,是父母的肩膀。如此說來,孩子永遠不會有相同的起跑線。
所以,我敬重那些勤奮好學、不放棄自我成長的父母。

10.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在生活中的哪些表現會影響改變孩子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從出生開始到步入學堂,都是受到父母的影響最深。

所以,父母要有父母的樣子,做到父母該做的榜樣狀態,這樣才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才能讓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閱讀全文

與家長的生活狀態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