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活日常 > 假設的生活是什麼意思

假設的生活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09-04 07:53:40

『壹』 「這就是我的生活,這就是我的工作」是什麼意思

首先假設如果說:「這是我的生活,這是我的工作。」相信就沒有問題了,所以問題的關鍵在於「就」字。就表示接近的意思,即,你所看到的已經幾乎完全是我的生活了。潛台詞當然便是:表再有更多的幻想了。
綜上所述,「這就是我的生活,這就是我的工作。」這句話的意思可理解為:「請不要再有更多的期待了。」以上

『貳』 作者為什麼要以「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為題「假如」代表了什麼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是這首詩歌的中心內容,也是詩歌中反復出現的語句,具有鮮明的態度,還能發人深省,作為標題,能吸引讀者,激發閱讀興趣。「假如」是假設之意,代表作者對生活的各種觀察與揣測。

『叄』 假設的意思是什麼

假設就是對於某一研究的問題研究的現象。過程及其原因結果,做出的預測性論斷和假定性說明。
假設根據其內容可以分為預測性假設和推斷性假設。
根據假設的推出發點可以分為目的性假設過程性假設和結果性假設。
假設的特點具有一定的客觀事實理論依據具有客觀性,預測性,推斷性,指向性。

『肆』 經濟學最基本的假設是什麼包括那些含義

亞當·斯密

經濟學最基本的假設主要有三個:

  1. 資源稀缺性

    含義:資源的稀缺性就是指,人們用來生產有價值的物品和勞務的資源,如土地、勞動和資本等一般來說總是稀缺的。資源的稀缺性表現在,他們在市場上是有價格的,其相對價格的大小和變動趨勢就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了其稀缺程度。所以,稀缺性不是指一種資源的絕對多少,而是指相對於市場需求來說,其稀缺程度有多大。沒有稀缺性的東西就沒有價格,或者說價格為零,不會在市場上進行交易;凡在市場上進行交易的東西都有稀缺性。

  2. 理性人假設

    含義:微觀經濟學是研究人們的經濟行為的學科,因此,其研究必須建立在對人的行為的某些基本假定之上。「理性經濟人」就是微觀經濟學對人在運用其資源從事經濟活動時的行為的基本假定。這一假定認為,人性的本質是自利,他總是試圖在其局限條件下為自己謀求最大的利益;人的自利性表現在經濟行為上,就是人們的經濟決策和行為都是建立在這樣的行為動機上:以最小的經濟代價或機會成本獲得最大的經濟利益。如果人的行為是非理性的,市場機制也就不會起作用。

  3. 有限理性

    含義:人在從事經濟活動時雖然是理性的,但是,人的理性能力又是有限的,即人對事物、現象的認識能力總是有限的。正是因為如此,人們才需要制度來幫助他作出決策,盡可能在有限理性的局限下做出正確的決策。市場機制就是這樣一種機制,他通過相對價格機制幫助人們認識市場供求的變動趨勢,從而幫助人們作出正確的經濟決策。如果人的理性能力是無限的,他就可以在沒有任何制度的幫助的情況下獨立作出正確的決策,因此也就不需要市場機制。有限理性的結論不僅適用於個人,也適用於包括政府在內的任何組織。

    如果上述公理不成立,那麼,市場可能就無法有效運轉,或者不需要市場機制;市場經濟能夠取得巨大的進展,也反過來說明了經濟學假設性公理的合理性。

    在上述三個公理性假設中,理性經濟人是市場經濟得以有效運轉的人性基礎,而資源稀缺性、有限理性則構成了人類經濟活動的基本局限條件。

『伍』 假設的意思有那些,有假定,有假如,有憑借

「假設」
暫時認為。
指「如果」
「憑空想像」。
科學家提出解釋事項的主張而尚未證明的。
見(漢書.賈誼傳)假設陛下,居齊桓之處,將不合諸侯而匡天下乎?

『陸』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是什麼意思

如生活欺騙了你……這是普希金先生的一首著名的詩句,也是一個很耐人尋味的假設。在這個假設中,生活充當了一個不光彩的欺騙者,而你恰巧在一個很不幸的位置上。在假設的情境中,生活與你一起陷入了不正常的境地中,而你作為一個有判斷能力的個人,必須對自己的糟糕處境作出一個明確的選擇,需要在想像中的不幸境地里做一個勇敢的抉擇……
曾經,我對生活作出過一次又一次的判斷。在我的判斷中,生活是一個公正的裁判員:我曾經堅持相信,只要努力就會有回報;我也相信,幸福會像夢想一樣在每個人的前途上閃耀;而且,我仍然在相信,這個世界會因為我們的努力而變得更好;所以我將人生的格言嚴格地定義為:做一個好人。這簡單而又幼稚的格言,越來越顯得假聲假氣,令人疑竇叢生。在我的經驗世界裡,似乎每個人都是好人,每個人都很認真地生活著,每個人對自己的世界充滿了理由,每個人為自己的活著鋪滿了四通八達的道路,每個人都在宣稱付出了很多得到了很少,每個人都很快樂,每個人在愉悅著自己,也在愉悅著別人,所有的人對世界都不滿意,所有的人又相信自己的世界就是必定如此。很多人感受到了痛苦,但沒有憂傷,在苦苦地煎熬,卻毫無知覺。我曾經所堅信的,正如我現在所懷疑的,但沒有什麼分量,也沒有什麼重量,每每我隨著夜進入了黑暗的腹部,進入了所有模糊不清的心臟。我對我在這世界上的存在感到驚慌,對一直在欺騙我的生活感到憎惡。我的內心承擔著我所不能擺脫的困惑,但我卻要在生活的欺騙面前鎮定自若,裝扮成心甘情願的樣子——有關於這些說法的解釋,有人稱之為存在,有人稱之為意志的苦惱。但是為長久以來,我同生活最濃烈的苦酒——孤獨,作著最不妥協的斗爭。我感受到在孤獨的液體中,生活在向我施加一個又一個誘餌。它們為我設計出了一條一條的出路,但事實上,當我每次上鉤的時候,我都會感覺到附著孤獨的一切顯得更加明亮,具有著某種必然性。現在,我將以一個被孤獨嚴重灼傷的藝術家的內心向所有被生活欺騙的人表白:
我們是真正不辛的。在一場沒有方向的生活中,我們不知道自己將要去哪裡,我們也不知道我們必須要幹些什麼。我們沒有從我們的生活中得到一絲一毫真正的樂趣,也沒有從我們的生活中找到繼續生活下去的勇氣。我們在一天一天地混日子,我們在生活欺騙我們自己的同時也成為了生活的幫凶,我們自己也在欺騙自己。我們無法擁有唯一的日子,我們被放逐在真諦的大門之為。除了活著我們無法用活著之外的理由來說服自己——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那僅僅是因為你是應該被欺騙的。這是一個悖論,但是是值得去相信的真相。
以東方樂觀主義的看法,所有這些自言自語是對生活得不尊重。因為一個人的生活並不能代表生活的全部,但對於一個人來說,這些足夠了,足夠他將一生的時間消耗在無窮無盡的苦惱之中。人們很心甘情願地充當被欺騙者,充當一些沒有任何意義的犧牲品。因為,在人類的世界中,所有人都不先於世界而獲得意義。當人們對內心負責時,世界的強大壓力會作用於孱弱的個體;當人們滿腔熱血的投入到世界中時,作為欺騙者的世界會開玩笑似的取消全部個體的尊嚴和意義。
人的最大可能性是什麼?認識到世界在欺騙自己嗎(議論至此,不難看出,筆者已經將世界對人的欺騙看成一種普遍的常態,一種生活的本質狀態)?那樣,意義更會在猶豫和遲疑中被化解掉;認識到世界施加與人的欺騙是徒勞的,因為,欺騙是人與生活環境的共謀,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所有那些尋找出路的人是可恥的(這里的可恥是說,他們模糊了個人和整個世界的界限,並向更多的人隱瞞了人在世界中的位置)。另外,忽略了出路的人是可憐的,他們對欺騙毫無所知,他們對世界毫無感情,純粹是從世界的存在中討得了短暫的生活時光。
因此,我要說,在路上的人是幸福的,他們每向前走一步,就將道路盡頭的預言者甩遠一點;同時,世界又向他們許諾更遠的路,他們繼續進發,直至在路途中結束。對於接踵而來的繼行者,他們是起點,並絕非路障。這是我對一些先人敬畏的全部理由所在。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我的朋友,我要含著淚光,以及微笑對你說,背起行囊,或者空空盪盪,我們一起上路。假如你倒下了,我不掩埋你,你將成為風乾的木乃伊,將成為一段歷程的紀念碑;假如我倒下了,你也不掩埋我,而是踏過我的屍體,甚至踩在我腐爛的額頭上,繼續向前走吧,去迎接生活的更多欺騙!

『柒』 上懸生活是什麼意思

類似於上層生活的意思,指對假設的生活分級後,較為優越的一種狀態

『捌』 「假設」是什麼意思

①姑且認定:這本書印了十萬冊,~每冊只有一個讀者,那也就有十萬個讀者。

②虛構:故事情節是~的。

③科學研究上對客觀事物的假定的說明,假設要根據事實提出,經過實踐證明是正確的,就成為理論。

在邏輯學上即假說。根據一定的事實材料和理論知識,對於研究對象的未知性質及其原因或規律的某種推測性的說明。是一種將認識由已知推向未知,進而變未知為已知的一種思維方法。

『玖』 人性假設的含義是什麼

性假設:X理論 vs. Y理論
傳統觀點(X理論):雇員天生懶惰、工作是為了生活,迴避責任、沒有抱負等。
新觀點(Y理論):雇員天生勤奮,能夠自我約束,勇於承擔責任,具有創造能力,有高層次的需求。
在X理論的驅使下,管理人員往往存在著一個極端:領導管理人員可能是「嚴厲的」、「強硬的」,他們指揮人們行為的方法是(常常被偽裝起來的)強迫、威脅、嚴密監視,嚴加控制;其實,「嚴厲」的做法存在著一些難題,壓力會引起反抗,諸如壓低產量,巧妙有效地怠工,敵對情緒。這就是所謂的控制管理。
在新觀點Y理論的作用下,管理人員把重點放在創造機會,發掘潛力,消除障礙,鼓勵成長,提供指導的過程等方面。
X理論完全依賴對人的行為的外部控制,而Y理論則重視依靠自我控制和自我指揮。這種差別就是把人作為孩子來看待還是作為成年人來對待。
人性假設與領導方式
人性假設與領導方式
領導方式是指管理者實施領導行為所採取的各具特色的基本方式與風格。
人性假設決定領導方式。人性假設,作為管理思想、管理觀念的認識基礎,直接決定著管理者的領導方式。
領導方式的權變觀。有效的管理者,應在系統分析的基礎上,因人、因事、因時、因地制宜,靈活採取更為適宜的領導方式。
中西管理人性假設比較
中西管理---人性假設比較
管理歸根到底是人的管理,現代管理理論都以人性假設為前提,不同的人性假設在實踐中體現為各種不同的管理觀念和管理行為。因之,管理學在一定意義上又可稱之為「人性之學」。由於人性假設不僅決定著管理理論的形成與發展,同時還制約著人類的管理實踐活動,因此對於人性的正確、深刻認識和理解之於管理效果好壞、管理成敗的意義就十分重要。我國古代便有性善與性惡之爭,在西方歐美國家也有各種不同看法。中西管理中諸種不同的人性假設都蘊含著某種程度的合理或科學成分,它們在當代的管理實踐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映現。正為如此,我們有必要在推進現代管理的進程中對這些觀點予以深入的分析與批判,以吸取其合理內核。
一、性惡論——X理論
一般認為,性惡論由先秦儒家的集大成者荀子提出,繼而為法家代表韓非所發展,在我國歷史上有其深遠影響。
荀子認為人性本來就是惡的,人都有「飢而欲食,寒而欲暖,勞而欲息,好利而惡害」〔1〕的本性,「人性」就是「目好色, 耳好聲,口好味,心好利,骨體膚里好愉佚」。〔2 〕如果順著「好利」的本性發展,就會產生爭奪;放縱人的本性,就必定會危害社會,致使天下大亂。所以,「人之性惡」〔3〕。荀子又說,「故必將有師法之化, 禮義之道,然後出於辭讓,合於文理,而歸於治。」〔4〕可見, 人之性惡又是可以通過人為的辦法將之變成「善」的,因此必須進行教育,用禮義對一般百姓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化,使之向善、從善、為善,進行賞罰分明的治理。韓非也認為,人生來就「好利避害」〔5〕, 人與人之間總是「用計算之心以相待」〔6〕,「利」乃人們行為的實際動力,「故賞罰可用」〔7〕。荀子說,「明禮義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罰以禁之,使天下皆出於治,合於善也。」〔8 〕可見荀子理想的國家管理模式是「禮義之治」,「制禮義以分之,以養人之欲,給人以求」〔9〕,管理者要制定禮義,提供必要的規章制度,以調節人們的慾望,以禮義教育人民,建立法制以治理國家,推行刑罰以限制百姓,使社會達到安定而有秩序。
性惡論和義利觀是相聯系的,它具有明顯的歷史進步意義。無獨有偶,西方的科學管理理論也是建立在「性惡論」基礎上。它的心理學理論基礎,就是認為人性是惡的,因而必須採取全過程的控制方法。現代「性惡論」即是美國管理學家麥格雷戈在《企業的人性面》(1957)一書中提出的「X理論」, 它是對西方傳統人性假設——理性經濟人的概括。理性經濟人從一種享樂主義的哲學觀點出發,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理性地為了最大限度地滿足自己的私利,「經濟人……打算做的一切是盡力擴大他們在未來將獲得的利益」〔10〕,它視經濟動機為管理中唯一的激勵因素。X理論認為,一般人天性厭惡、迴避工作; 對大多數人必須運用強迫、控制、督促及懲罰,才能驅使他們努力於組織目標的達成;一般人寧願被領導,而避免擔負責任。這與中國古代的性惡論有著極為相似的一面。
性惡論——X理論對於管理意義何在呢?
(1)任何管理都不可忽視利益機制和動力機制。 利益是人們行為的動力,管理必須重視人們物質利益的滿足。(2 )組織內部及組織之間由於利益主體的不同存在著競爭。利益的調節和正當的競爭可以促進不同主體實力的增強和人類社會的進步。優勝劣汰,是市場經濟的必然法則。(3)用嚴格的規章制度來規范人的行為, 以賞罰分明來實現嚴格的管理和控制。
性惡論——X理論這種人性假設的核心是認為人的本性自私、 懶惰,行為動機源於經濟誘因,因此管理的對策是:強化指導和控制,強化監督和條例。管理的任務就是告訴工人該怎樣做,做什麼,並且監督他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11〕。根據這一理論建立的管理模式,是以完成任務為中心的管理模式,它把人當成「機器人」、「工具人」,認為人只有在完成任務時才具有意義和價值。它忽略了人的社會需求層面因素,這是悖逆人性的。因此,雖然它使生產效率得到了提高,克服了過去管理的放任、無序狀態,但由於它本質上背離人性,因而其內在潛力很快就遭到抑制。
二、性善論——Y理論
「人之初,性本善」,孟子首先提出「性善論」。他說,「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12〕人之善性是先天所具有的,是人本性所使然。孟子進一步提出「仁政」主張,認為「仁政」就是要「以德服人」,而不是「用力服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13〕。所以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14〕。國家管理者把這種愛惜別人的心情來實施愛惜別人的政治,那麼「治天下可運之掌上」〔15〕。它強調把人作為管理的核心,運用道德的教化,從人的內在因素中去提高人們的自律性,使各方面和諧統一,達到管理的目的。
在X理論基礎上提出的「胡蘿卜加大棒」管理在西方風行一段時期即遭到多方的詰難與批判。以社會人為核心的Y理論即是對X理論反叛的代表。「社會人」假設認為人是復雜社會系統的成員,他不僅追求經濟方面的滿足,而且作為人,還需要友誼、安定和歸屬感。因此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從社會、心理方面來激勵人們的「士氣」比單純的經濟刺激更為重要。麥格雷戈認為,X理論是將人類病態行為誤為常態, 倒果為因,因而提出與之相對的Y理論。該假設認為, 一般人的天性並非好逸惡勞,人對於工作的喜惡視工作的情況對他是一種滿足抑或一種處罰而定;外在的控制和懲罰不是唯一使人朝向組織目標而努力的方法,人對自己所承諾的目標可以作自我控制與努力;在適當條件下,一般人是能主動擔負責任的;大多數人都具有相當的想像力、創造力,但在現代工業社會中由於外界的原因只是部分地得到發揮。不難看出,Y 理論與性善論存在不少相似之處,它們都肯定人性本質上是善良美好的,並把管理工作寄望於人們的精神追求與滿足。這一理論是對管理中專制關系的極大沖擊,它對於科學管理只重視物的管理而輕忽人的管理是一次極大的補充,從而使管理科學的發展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給管理實踐以新的啟迪。
(1)任何管理都必須以人為中心,重視人的多層而需要, 講求人群關系,釀造一種良好的團隊精神,如此方能充分發揮人們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工作效率。(2)管理應當在尊重人格的原則下, 鼓勵士氣,激發熱情工作的意願和潛能。(3)人們具有遵守規范的自覺性,通過教育與提高實施引導、激勵的自律內化管理比外在的強制管理更易為人接受,能更好地發揮人們的內在潛力和創造力。
性善論——Y理論這種人性假設認為人性本善, 管理應加以合理引導,使個人能在達成組織目標的同時獲致個人目標的滿足,它強調的是人們合理行為的內心自覺性,因而毋需太多的嚴規戒律。這種強調內在自律的管理無疑有其科學的一面,但並非管理的靈丹妙葯,因為人之本性與管理實踐遠非如此簡單劃一。相反,這一理論若走向舍棄制度管理的另一極端,也必將背離管理之宗旨。
三、人性可塑論——超Y理論
孟荀對於人性的不同假設,其實只是對於人性不同層面的把握。以我們今人的觀點觀之,所謂人性乃是一個復雜的組合體,既包括人之所以生存的自然屬性,也包括人之所以為人的社會屬性。孟子強調了後一點,因而言「性善」;荀子、韓非則突出了前一點,因而言「性惡」。其實中國古代管理人性論的最大特點,就是認為管理不僅是對於人性的適應過程,而且是對於人性的塑造過程,這就是所謂的「人性可塑論」。孔子是這一理論的首倡代表,他指出,「性相近也, 習相遠也」〔16〕。告子承繼這一思想,認為人性是一張純潔無瑕的白紙, 其或善或惡的分化完全取決於人的後天行為,「性猶湍水,決諸東方則東流,決諸西方則西流」,因此「性無善無不善」〔17〕。戰國初期的世碩也是這一思想的著名代表,東漢王充曾說,「周人世碩,以為人性有善有惡。舉人之善性,養而致之則善長;性惡,養而致之則惡長。如此,則性各有陰陽善惡,在所焉。」〔18〕
人性是復雜的,絕不可簡單地用性善或性惡來解釋, 也不能只用X理論(經濟人)或Y理論(社會人)來解釋。 與中國古代的人性可塑論相近,西方管理學家沙因提出「復雜人」假設,認為以往的人性假設是不同歷史時代的產物,只適合一定的時代和一定的人。人的動機是復雜的,不同的條件動機亦不同。1970年,美國管理學家莫爾斯和洛希在「復雜人」假設的基礎上,提出「超Y理論」。其主要觀點是, 不同的人對管理方式的要求不同,管理方式要由工作性質、成員素質等來決定。有人希望有正規化的組織與規章條例來約束自己的工作,而不願意參與問題的決策去承擔責任。這種人歡迎以X理論指導管理工作。 有的人卻需要更多的自治責任和發揮個人創造性的機會。這種人則歡迎以Y理論為指導的管理方式。一言以蔽之,不同的情況應採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人性可塑論——超Y理論這種人性假設認為人之善惡有別,不可一概而論。因此,世上也沒有什麼一成不變的、普遍適用的「最佳」管理理論和方法。利用經濟激勵的方法當然可以調動一部分人的積極性,但是對另一部分人來說,要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就可能主要不是金錢,而可能是娛樂、社會地位或者是受到社會的尊敬等因素。性惡論(X理論)與性善論(Y理論)是互為聯系補充的。一個管理者要想進行有效的管理,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根據其所處的具體環境條件來選擇適合自己的管理理論、方法和技術。這成為日後權變管理學派的直接思想來源。
四、結語
人性假設是管理理論的必要前提。古今中外雖對於管理人性假設的研究有粗糙與嚴密、素樸與科學之分,但就其探索的對象和目標來說,也有不謀而合之處。首先是都承認管理的原則、模式的確定離不開對人之本性、地位的認識。孟子從「不忍人之心」而推出「不忍人之政」,即是承認人之善性乃國家管理活動的出發點。而美國管理學家麥格雷戈更為直接地指出,在每一個管理決策或每一項管理措施的背後,都必定有某些關於人性本質及人性行為的假定。人性假設與管理理論、模式和方法之間的密切關系已越來越為人們所認識。其次是中西管理人性假設都有脫離社會實踐,抽象人性的致命缺陷,因而都不可能了解人的階級性,不了解人的本質乃社會關系的總和,因而也合乎邏輯地得不出科學的結論,這也表明了人們對待人性本質探討的一般規律。
然而,由於中西管理人性論的提出所處時代背景不同(封建時代/資本主義時代)、社會背景不同(農業社會/工業社會)、管理類型不同(國家管理/企業管理),因而又呈現出種種相異之處。在西方管理理論中,人性假設只是必要的前提,強調的是依據其人性假設採取相應管理措施,改變組織環境以適應人性。在這里,人性是一個不可變的因素。在中國傳統的人性假設中,人性是整個管理活動的中心。管理實踐中,不僅需要對人性作出或善或惡之判斷,更強調進行去惡揚善的人性塑造,對人性進行必要的教育與調適,所謂「化性起偽」、「存心養性」。是塑造人性還是適應人性,這正是中西管理人性假設的重大分歧所在。
人性假設,就是對人的本質的認識,它是建立科學管理理論的基礎。在比較中探索中西管理人性假設的源流和異同,對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管理無疑是項很有意義的工作。

『拾』 假設的假是什麼意思


釋義:
據理推斷,有待驗證的,如:假設。假使

假設,指如果;憑空構想;科學家提出解釋事象的主張而尚未證明的,稱為「假設」。
見《漢書·賈誼傳》:「假設陛下居齊桓之處,將不合諸侯而匡天下乎?」

閱讀全文

與假設的生活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