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酒入豪腸吟大唐
酒入豪腸大唐
——讀李密《大唐李白傳奇》有感
久聞被譽為「西北笑星」、「西部怪才」的李密的大名,去年隆冬時節因去聆聽他的一堂講座方得見其真容。在欽服於李密「他在哪裡出現,哪裡就是一台戲,哪裡就有一片笑聲,哪裡就是詩書畫藝的『課堂』」的同時,更對他已六十有餘仍筆耕不輟心生了深深敬意。此後,在不同場合與李密有過幾次近距離接觸。
數日前,李密打電話來,誠邀我為其十年磨一劍的泣血之作《大唐李白傳奇》寫篇讀後感。我心下誠惶誠恐不敢應承:以我一個業余作者的資歷及文筆妄議大家之作,豈不是不自量力貽笑大方?然既承蒙李密抬愛,若一味推託反顯得過於矯情,縱然不濟,也少不得多用點心勉力為之就是了。
1.半個盛唐:我眼中的李白
如果要評選一位在中國知名度最高的詩人,那一定非李白莫屬——用「中華詩壇第一人」「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李白,是大唐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去的一位詩人。
「大唐帝國充滿活力,疆域遼闊,外交頻繁,各種思想、文化、藝術交匯,儒、道、佛三教自由發展,詩人思想空前解放、創作領域空前廣闊。一大批詩人出身於社會中下層,諸如孟浩然、高適、岑參、王昌齡、李白、杜甫等,大多經歷過困頓或流浪生活之磨煉,對社會現實與人民生活有切身之體驗。是以,他們對於大地山河、戰場邊塞、鄉野農村、市井城鎮、百姓生活、政治現狀、階級斗爭、歷史事件等,無不加以描寫,寄情抒懷。擴大詩之境界、豐富詩之內容、提高詩之地位,為詩注入新鮮活力、為詩形成嚴謹格律。盛唐時期,涌現出李白、杜甫已及眾多詩家,燦若繁星。流派豐富多采、千姿百態,創作百花齊放、奼紫嫣紅。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山水田園詩派、邊塞軍旅詩派,各樹一幟於詩壇,各領風騷千百年。萬千佳作,或熱情洋溢、豪邁奔放、具有鬱勃濃烈之浪漫氣質;或恬靜優美、自然紀實、展現淳樸無華之現實畫卷。波濤壯闊之偉觀,鮮明獨特之風格。或飄逸若仙、或寧靜澹泊、或雄健悲涼、或豪邁奔放。盛唐詩歌反映出盛唐蓬勃向上、昂揚奮進之時代精神與風貌。社會之壯觀氣象滲透詩歌,詩歌之繁榮氣象光照千秋,後人稱之為『盛唐氣象』。」(《甘肅社會科學》2003第6期,黎傳緒《論盛唐詩歌特徵及其成因》)
在大唐燦若滿天繁星的詩人中,李白是唯一被譽為既有俠肝義膽,又有仙風道骨的浪漫主義詩人。短短61年的傳奇生涯中,李白共創作了1000餘首詩,有990餘首傳世,其詩風雄奇豪放,清新飄逸,想像豐富,意境奇妙,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展現出的非凡的抱負、奔放的激情、豪俠的氣概,集中代表了盛唐詩歌昂揚奮發的典型音調。如果說,理想色彩是盛唐一代詩風的主要特徵,那麼,李白是以更富於展望的理想歌唱走在了時代的最前沿。他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其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達到了內容與藝術的完美統一,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很妙,而兼長五絕與七絕且同臻極境的,卻唯有李白一人。
李白生平浪跡天下,不拘常調。在他身上,兼備了儒道俠禪各家的特質,「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是儒家的傲岸堅強;「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是道者的避俗離濁;「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是俠者的任性狷狂;「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是禪者的玄思獨絕……真是難以想像,在一個人身上,何以能呈現出如此豐富多變的景觀,且並不是流於表面,而是從心靈深處透出來的一種融合萬物、順應自然的美,以至於後世的人們一說起李白,腦海中閃現出的便是一個飄然不群的詩仙形象。歷代研究、闡述李白生平、文學成就的文字、影視作品可謂汗牛充棟,但我最鍾愛的卻是台灣文學大家餘光中老先生的那一句:「酒入豪腸,七分化作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了劍氣,綉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2.怪才李密:自稱「李白之後」
「用13年時間寫成萬行瘋狂長詩《大漠歌魂王洛賓》的『新疆怪人』、『西部怪才』……的李密,絕對是一個少見的世間『奇人』,他每天泡在酒缸里,思維流淌在語言的長河裡,出口成章,滔滔不絕,其痴,其狂,不可一世,自稱『李白之後』。」
這,是李密朋友眼中的李密。
而我當時所了解的李密,似乎更多地來自於紙媒和聽講座時的介紹:系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石河子作家協會會員,近年來專門從事曲藝表演、藝術創作、詩歌創作,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創作的《十四媒婆走天山》、《阿凡提帶你游新疆》等曲藝作品,轟動一時。《十四媒婆走天山》由甘肅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後,李密聲名遠播,被譽為「西北笑星」。1993年底報名參加了「中國首屆模擬表演精英展示演出」,以高超的技藝脫穎而出,一舉奪得比賽第一名!
有人說,這些年,李密「『一雙狗腿走天山,兩片巧嘴說人間』,詩歌、煙、酒、奇石、說唱、朋友……構成了他生活的全部」。但從李密每每聊及《大漠歌魂王洛賓》的只言片語中,我卻覺得李密此生最引以為傲和珍視的,與「一代歌王」王洛賓先生的忘年之交應該是其中的一個。1994年春,李密揣著北京「國際名人研討會」的介紹信,來到了已80歲高齡的「一代歌王」王洛賓老先生家中,兩人一見如故。王洛賓先生手把手給李密傳授曲藝藝術,李密則陪伴一代歌王度過了人生中最後的三年光陰。自結識王洛賓老人起,李密便產生了用長詩形式為老人樹碑立傳的念頭。為體驗一代歌王的藝術創作經歷,13年間,李密踏著王洛賓的人生足跡,先後到過蘭州、青海、北京等地以及王洛賓被關押過的監獄,體驗王洛賓所經歷的輝煌歲月和人生磨難,廣泛搜集整理王洛賓的創作故事,將海內外耳熟能詳的《在那遙遠的地方》、《達坂城的姑娘》、《半個月亮爬上來》等名曲的創作背景一一揭示了出來,為這部長詩耗盡了幾乎所有精力和財力:這部長詩五易其稿,手稿累積起來在20萬行以上,用去紙張超過20公斤,摞起來足有半人多高。最終,這部全面展示王洛賓先生一生的藝術追求和對中國西部民歌搜集整理的貢獻,詩意地表現王洛賓先生「雖九死而不悔」音樂藝術生涯的《大漠歌魂王洛賓》出版了,其中首次發表了許多王洛賓先生的珍貴照片。
在完成《大漠歌魂王洛賓》後,2004年,李密的另一部長達18000行的詩歌《黃河母親》也接近了尾聲。
「為支撐《大漠歌魂王洛賓》、《黃河母親》兩部萬行長詩的醞釀和創作,這些年我踏瑪河上下,百里山月,尋班駁陸離,奇石萬千;用文字編織搖籃,用勞動耕耘人生;生就鷹的羽毛,飛別人沒有飛過的天空;活著像只鳥,死去才像鷹。」李密說。
誠如「有人說,李密是個『鈾原子』,有超強的輻射力,凡與其接觸無不受其影響」那樣,在聆聽講座後,文友吉祥瞬間「路轉粉」,回程途中依覺意猶未竟,竟隨李密去了他家准備繼續暢聊。當晚,兩人相見恨晚,對酒當歌,詩詞歌賦,交談甚歡。第二天早上酒醒後,李密發現自己家中竟有一雙陌生的男士皮鞋,而吉祥也發現自己竟穿著拖鞋回了家!腦補著吉祥半夜穿著拖鞋打車時的「狼狽」像,我們笑得前仰後合。時隔一年有餘,每每憶起,依然忍不住莞爾一笑。
3.痴人夢囈:《大唐李白傳奇》
卡爾維諾說:「有些作品實在太有名,人人能出口道得,遂人人都以為自己已經讀過了。」那麼我們也可以引申開來:有些作者實在太有名,人人都以為自己已經認識他了,比如李白。當拿到李密的《大唐李白傳奇》書稿時,我腦海中閃過的第一個念頭便是:這個自稱「李白之後」的人,會用怎樣的視角和筆墨來描繪他的先祖、這個名傳千古的大唐詩人呢?(據史料稱:盛唐約指的是玄宗至代宗的開元天寶年間。而《劍橋中國文學史》進一步把它收窄於712-755年,李白生卒(701-762年)幾乎與之盛時重合、稍涉其衰。因此,後人不稱「盛唐李白」而稱「大唐李白」,除了那股嘯然豪氣以外,還有大者兼備盛衰之相也。)
其實,自賀知章稱李白為「謫仙人」起,李白的形象就定型了。這種定型化了的歷史人物形象,在增加了李白的傳奇色彩,使後世文人墨客望塵趨拜的同時,也使人們與李白產生了一種膜拜者與偶像之間的距離,一種霧里看花、雲中觀月的可望而不可及的隔膜,限制了我們循著詩人外化了的思想情感軌跡——詩歌,走入李白心靈的殿堂。
縱觀李白的一生,他既是一個天才,又是一個另類:寫詩,他獨創一格,是在格律詩的年代不肯守格律的規矩;做人,他錯認了那個時代,他把唐朝當戰國,想憑一己之力,縱橫捭闔,卻忘了唐代建制嚴格,跳脫之難,他因出身商人之家,沒有科考的資格,只能另闢蹊徑,以詩、道兩界博取聲名。在沒有機會成為時代核心人物的那個盛世裡面,李白可能是當時游歷最廣、接觸各色人等最多的一個詩人,以他一身所涉,展開的是一幅比清明上河圖更龐雜的若實若虛的繪卷。自由來自李白的傲骨,重量來自現實門第和文學法度對自由的壓迫,恰恰那個大唐「盛世」偏由這兩者支撐起來,李白跌宕走過,自由是他的倚仗,也是他的包袱。因此,在李白那些看似充滿歡樂、飄逸的詩篇中,讀者縱然感受到的是「半亭清風山與水,一船明月酒和詩」的豪放、灑脫與樂觀,但更多地品味到的卻是一種「可憐荒壟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的寂寞、孤獨和悲涼。
或許,正是因為「每天泡在酒缸里,出口成章,滔滔不絕,其痴,其狂,不可一世」的李密,頗有幾分其先祖李白「狂到世人皆欲殺,醉來天子不能呼」的遺風,故而他深深地「懂得」李白,遂將心中對李白深入血液、骨髓的痴迷與熱愛,化成了歷時十年的苦苦追尋。我似乎很難給這部書一個准確的定義,它有點像「考古」,在李白那些浩如煙海的詩歌上,努力恢復、還原其真實的心境與舊貌,因舊貌不可能完全恢復,故而得運用非凡的想像來詮釋和填補,因此我更傾向於它是一部考古形式的小說。小說不是「故事」,而是「說故事」,這個「說」字,變幻莫測,不同的作者便有不同的「說」法。而李密的這本書則是將李白置身於燦爛輝煌的盛唐文化及大唐由極盛轉衰的時代背景中,透過梳理李白外化了的思想情感軌跡——詩歌,及其少長巴蜀、出蜀漫遊、交遊干謁、奉詔入京、敝屣富貴、寄情山水、誤設永王、得罪流放、病逝當塗的傳奇人生經歷,以唯美、以深情、以誇張豪邁、以橫決奇突的藝術想像,來解讀這位天才詩人獨立特行的偉岸人格,展示其大氣如虹、絢麗似霞、狂逸如仙的詩仙風采,發掘其盛名之下的真實自我。這種寫法,為讀者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想像空間,建構出了一個更為浩大的世界,字里行間又處處融匯了作者與李白共有的俠義情懷,構成了此書獨特的閱讀樂趣。
4.藝術想像:最傑出的藝術本領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想像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在人類的各種心理過程中,想像是最活躍、最開放、最拓展的心理活動。想像力強的人,思維活躍,思路開闊,認識事物的范圍比一般人寬得多,理解事物的程度也深得多,辦事更有預見性和創造性,成功率往往會高許多。
歷來的文學家、藝術家、批評家都十分強調想像與文藝創作的關系。黑格爾認為:「最傑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像。」別林斯基說:「在文藝中起最積極和主導作用的是想像。」高爾基也曾指出:「想像是創造形象的文學技巧的最重要的手法之一。」
「創作是運用想像進行創造的過程,豐富鮮明的想像在文藝創作的整個過程中佔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在某種意義上,沒有想像就沒有文學。」「沒有想像,就只剩下赤裸裸的語言文字元號,文學作品就缺少必要的張力、活力,不僅鮮活的文學形象無法獲得,作品中深刻的思想蘊涵也就無從談起,就更談不上文學作品的美了。」(《淺談文學創作與鑒賞中想像的作用》)
那麼,李密又是以怎樣「唯美、深情、誇張豪邁、橫決奇突」的想像,為讀者「造成令人新奇的形象」的呢?翻開本書,我們不難發現:其對於山川河嶽、人魚花鳥的瑰麗想像可謂信手拈來、比比皆是:
「只見一窈窕女子懷抱古琴,款款走到李白對桌,要了一壺上好清茶,未得一呷,便柔情萬般自顧自陶醉地彈奏起來……其音韻和諧,格調清新雋永,完整明麗,活潑動人,將這美貌少婦的心境,演繹得纏綿悱惻,深情細膩,彷彿是刻意沖著詩人而來,那天真無邪的玄語,妙趣橫生……一時間,李白便在音樂的溪流踏歌而上,撫掌稱快……稍頃,琴音戛然而止,那少婦自便小口啜飲起茶來。(第十一章《長干里》)
「天上一輪明月冉冉升起,穿雲的玉兔越發的明亮可人;黃河猶如一匹銀練靜靜奔流……第一輪酒喝完,李白默不作聲,操起那柄削鐵如泥的看家祖傳寶劍,舞將起來……直看得元丹丘和岑勛眼花繚亂,大氣不敢出一聲,不知從哪裡來的束束白光團團將李白罩住:那如虹的氣勢,使人想起漫天的雪花柔柔飄落在天邊的古樹,其出手之快狀似銀龍探海,騰空躍起像鷹抓雛雞……李白走南闖北,逍遙半生,而今這身武功更是爐火純青,越發熟透,慢說三五閑人,就是當今世上武林高手,恐怕也沒幾人及李白的境界!(第二十章《黃河酒家〈將進酒〉》
「酒壯人膽,膽生豪情!胡人打響了手鼓,那鼓聲蒼勁有力,回聲鏗鏘!李白舞技生癢,便邀胡姬二人對舞開來:開始時輕歌曼舞,猶如一對春天的花布穀鳥比翼雙飛,你追我趕,不一會兒鼓點驟疾,兩人舞得天旋地轉,眼花繚亂……舞步踏著鼓點,配合得天衣無縫,紋絲不亂!胡姬美目流盼,波光閃閃,腰肢如風擺楊柳,面若透紅牡丹;李白也不示弱,兩臂似雄鷹展翅,腿如馬踏飛燕,腰若犟驢拉磨,響指打的劈啪作響,腳跺得天搖地顫……一時間,圍觀的市民擠滿了門窗當院,無不拍手稱快,驚嘆叫絕!更有甚者,都想擠進來顯露耍弄一番……」(第二十六章《走馬觀花》
如果說如此這般只是「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然動容,視通萬里」(劉勰《文心雕龍·神思》),那麼,《夢游天姥山》、《採石磯捉月歸天》便稱得上「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雲之色」了(劉勰《文心雕龍·神思》):
「李白夢見自己的兩臂生出撲天白翅,正遙遙高飛在天姥山雲空,雲霞明暗,那仙山橫卧天際,一片煙波浩渺之中,萬千峰巒像把把利劍刺破雲端,閃著令人膽寒的銀光。遙不可及之處一聲長鳴,天雞在神台發出震耳欲聾的長嘶,那一聲高過一聲,聲音中彷彿帶著威嚇和訓斥,天搖地動。那雞鳴就是這世界的主宰,掌管著生殺大權。
李白似覺雙臂被捆,正欲抬腿拾級而上,只見幽岩絕壑,奇花異草,盡皆天上所有,並非人間所生。少頃,陰雲毒霧又從腳邊陡崖橫升而起,不由得叫他倒吸一口寒氣!好像暴雨將臨,長天似一口倒扣的黑鍋,任你怎麼用力掙扎,都不能掙脫鍋內的黑暗!突然電閃雷鳴,雷若巨掌擊打耳門,電閃如箭正刺向他的雙眼,無法躲避……雷雨夾著山洪濁流而下,山崩地裂!泥石之中,他隨之翻滾,在崩陷坍塌之處,他不覺掉入了石門大開的一座深深洞府……咦!這里怎麼突然又是另一番景象?日月同輝,在天空散射著迷人的光芒!蓬萊仙境就在頭頂不遠,一群仙人衣袂飄飄,笑眉善眼,手執拂塵,紛紛降落到不遠的地方落定……舉目細觀,他們好像身著霓虹似的綢衫,鸞風駕的彩車似乎還有童子簇擁著,游龍給他們引路,小白虎在他們身邊當衛士!這是一群人不人、神不神、鬼不鬼、仙不仙、龍不龍、虎不虎的方陣,密密麻麻熙熙嚷嚷直向李白頭頂壓來,躲避不及,他又一跤跌下了九霄雲層,急忙伸雙手,結果無物可抓,連根救命的稻草都沒有,天地可落,深淵萬丈,黑不見底……(第四十三章《夢游天姥山》)
在李密跳躍騰挪、輕舞飛揚的藝術想像中,其藝術感覺和藝術發現轉化成了能被讀者感知的視覺形象和聽覺形象,讀者彷彿身臨其境的同時,更是隨著李密的情感和思緒,或莞爾一笑,或暗自唏噓,或悲憤交加,或扼腕長嘆,……尤其《採石磯捉月歸天》一章,我簡直難以想像,當「脈搏里彷彿流淌著他滾燙的血,胸腔里流動著他英武的情,骨骼里佇立著他民族的魂,心神再也沒有離開他那美妙的詩歌」(《邊走邊說》),彷彿已經與李白合而為一的李密,此時面對李白的即將逝去,是懷著怎樣痛徹心扉、悲痛欲絕的心情,寫下這段含淚泣血的文字的:
「一輪斗大的中秋圓月映襯著李白的身影,他仰面朝天,又不知跟月亮在說些什麼,談點什麼,念叨些什麼,好像只有滿天的星辰在側耳傾聽……
這幾日天氣漸漸轉涼,樹葉慢慢變黃……連服幾劑葯後,李白的面色稍顯紅潤,胸肋疼痛,只靠偷喝幾口葯酒麻醉自己,時不時拄著藤木拐杖,在房前屋後、山邊溪旁散步而已。獨自走累了,就坐在路邊的大石頭上微微喘息,口中還念念有詞——
笑矣乎,笑矣乎!君不見曲如鉤,古人知爾封公侯;君不見直如弦,古人知爾死道邊。
悲來乎,悲來乎!天雖長,地雖久,金玉滿堂應不守。死生一變人皆有。孤猿坐啼墳上月,且須一盡杯中酒。
……
那聲音一聲緊似一聲,漸強漸弱,漸弱漸強,擊打耳膜,擴張心胸,直撕扯得脅骨了隱隱作痛。他聽到了來自絲路的清脆駝鈴,聽到了遙不可及的高昌城頭的誦經聲,聽到了那來自西域的風,……
悠然,他看到從蒼穹深處劃出一顆耀眼的流星,帶著刺目耀眼的弧線,不知從何而來,又將歸落何方,不,它不會隕落,它竟然帶著火、帶著冰、帶著光、帶著無限的神秘,搖曳著掛在了天庭之上,掛在了這顆蔚藍而又碧綠的星球上,似乎巋然不動。難道自己就是那顆星么?既來人世,何懼背影?既已苦旅,談何笑容?既已吟出大唐千秋詩韻,豈管身後千古不死的英名?
……
他撩了撩風中的長衫,緩步走下了採石磯前的江濤,隨手解開江邊一系輕舟的纜繩,顫抖著翻身爬上這如似一葉蘆葦的小船,順波順濤、任風任水,飄搖而去。
……」(第八十三章《採石磯捉月歸天》)
突然發現,此時的我,已是情難自禁、淚濕眼眶……
就像「一千人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李白。一如只關注於寶黛戀的讀者很難體會到紅樓之美那樣,如果你單單為了尋找你心中的那個「李白」而讀《大唐李白傳奇》,或許難免會有些失望,而不拘泥於「李白」本身,只當欣賞沿途絕美風景,大抵更能體會得到心曠神怡、不虛此行的滿足與快樂。
2016年12月21日
㈡ 王洛賓簡介!!急!
王洛賓,男,漢族,北京市人,1913年12月出生,1934年7月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藝術系。 1937年11月在山西參加由丁玲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 ,後受西北戰地服務團委派,前往蘭州等地做喚起民眾的工作。1938年5月在蘭州參加「西北戰劇團」,進行抗日救亡宣傳。1949年9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年隨軍進入新疆。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政治部宣傳部文藝科副科長、新疆軍區政治部文藝科科長、 新疆軍區歌舞團音樂創作員、新疆軍區歌舞團藝術顧問等職。1988年6月離職休養(藝術一級,文藝六級)。1988年9月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勝利功勛榮譽獎章。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王洛賓同志是一位具有強烈愛國精神的音樂藝術家。在中華民族危難之時,他毅然奔赴抗日前線,幾次參加抗日宣傳組織,積極進行抗日救國的宣傳工作。他用滿腔的愛國熱情,先後創作了《老鄉,上戰場》、《洗衣歌》、《風凌渡的歌聲》、《奴隸之愛》等大量抗日歌曲,唱遍華北前線,鼓舞了許多的有志青年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全國解放以後,他又滿懷對新中國的熱愛之情,創作了《薩拉姆毛主席》、《社會主義光芒照在我老漢的心坎上》、《亞克西》等100多首歌頌黨和社會主義的歌曲,在整個新疆乃至全國廣為傳唱,鼓舞著各族人民為建設社會主義的新中國而努力奮斗。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重獲新生的王洛賓又積極投身於音樂創作,並以驚人的速度在短時間內完成了《帶血的項鏈》、《托木爾的百靈》、《奴隸的愛情》等3部歌劇的音樂創作。其中以反映哈薩克族生活為題材的《帶血的項鏈》,於1981年在北京參加全國會演,榮獲二等獎。
王洛賓同志為傳播和發展祖國的西部民歌作出了突出的貢獻。早在30年代,王洛賓還未進入新疆,就已經開始了對新疆民歌的收集整理,第一個把新疆民歌傳入內地。在此後的半個世紀中,他的足跡遍布大西北,先後收集整理、改編翻譯了十幾個民族的700多首民歌, 並創作了大量具有濃郁西部特色的優秀民歌,先後出版了8部歌曲集, 使中國的西部民歌不僅流傳全國,而且傳遍了全世界。如《在那遙遠的地方》、《半個月亮爬上來》、《達坂城的姑娘》、《阿拉木汗》、《都達爾和瑪利亞》、《青春舞曲》等歌曲,至今在世界各地的華人中廣為傳唱。 其中《在那遙遠的地方》和《半個月亮爬上來》被選錄入《 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著作》。《在那遙遠的地方》這首歌,還被世界著名歌唱家保羅 .羅伯遜,卡雷拉斯等人作為保留曲目唱遍全世界,被享謄全球的巴黎音樂學院編入音樂教材,並於1992年10月榮獲國務院文化部和中國唱片總公司頒發的「金唱片獎」。
王洛賓同志畢生致力於祖國的民族音樂事業。在他生命最後的幾年中,還多次應邀赴美國、新加坡、以及我國的台灣省和香港等地,舉辦音樂會,進行講學活動。 1995年3月進行膽管癌切除手術之後,他仍然不顧年邁多病,以頑強的毅力同病魔作斗爭, 先後6次外出參加國內外有關文化交流活動,並於1995年6月赴北京出席了由中國少數民族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的《王洛賓藝術生涯60周年文藝晚會》。他熱愛祖國,熱愛軍隊,熱愛民族音樂。無論走到哪裡他都牢記自己是一個中國人,一名普通的中國西部軍人。他總是懷著對偉大祖國深切的愛,用音樂向世界展示可愛的祖國,積極向世界介紹祖國的民族音樂藝術,為促進中外音樂藝術的交流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王洛賓同志是享謄國內外的傑出音樂藝術家。他傾注畢生精力,搜集整理和創作了 1000多首膾炙人口,廣為流傳的優秀民族音樂作品,取得了卓越的藝術成就,不少作品已成為我國民族藝術寶庫中的經典之作,為豐富和發展中華民族 的文化藝術作出了重要貢獻。
㈢ 誰有"在那遙遠的地方"歌里說的姑娘卓瑪的照片
一。根據鄭君里兒子回憶和認證,在電影中截圖,這張是薩耶卓瑪照片:
大家想知道哪張是年輕是的卓瑪照片,對比著看,猜一猜。
㈣ 王洛賓生平簡介
王洛賓,1913年12月28日出生於中國北京,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音樂系,中國作曲家和民族音樂學家。1931年9月被保送至北京師范大學藝術系學習。1949年9月在西寧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隨部隊進軍新疆,時任一野一兵團政治部文藝科長。
1958年參與創作歌劇《兩代人》和音樂話劇《步步跟著毛主席》;同年被評選為全軍先進文藝工作者。1986年11月新疆軍區政治部、新疆音樂家協會聯合為他舉辦《人民音樂家王洛賓作品音樂會》,首次向社會全面介紹他的音樂作品,並且授予他「人民音樂家」這一光榮稱號。1996年3月14日,王洛賓因患膽囊腺癌在烏魯木齊軍區總醫院去世,享年83歲。
王洛賓的歌曲優美、舒展,深受群眾喜愛且富有民族風味。他創作、改編的《康定情歌》、《半個月亮爬上來》、《瑪依拉》、《在那遙遠的地方》、《阿拉木汗》、《亞克西》、《達板城的姑娘》、《薩拉姆毛主席》等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無人不知的,其中許多歌曲被編入大學聲樂教材。
王洛賓的作品極為豐富,光收集入冊的創作歌曲就有741首。此外,他還創作了8部大型歌劇及大量其他音樂作品,出版歌集10本。更為可貴、令人肅然起敬的是他的生命不息、創作不止的敬業精神。在他發表的歌曲中,有63首創作於他被囚禁的15年中,有82首創作於他80高齡以後,其最後兩首歌曲創作於1996年1月6日入住蘭州軍區烏魯木齊總醫院治療以後。
1996年3月14日,王洛賓因患膽囊癌醫治無效去世,享年83歲。王洛賓曾制定過一個500年藝術生命計劃,並且說:「一個青年人問我,一個人只能活100年,怎能定500年計劃?我解釋這是藝術生命計劃,要寫出最好的歌,讓大家傳唱500年。」可以這樣講,王洛賓畢生為之奮斗努力要去實現的,正是這樣一個計劃。
㈤ 王洛賓不信妻子出軌,連夜趕回蘭州,妻子為何開門後問:今晚你睡哪
這是因為妻子真的出軌了。房間里有其他的人,所以對他說今晚你睡呢。
㈥ 歌曲《在那遙遠的地方》這首歌詞描寫了怎樣一幅景象
1941年春天,中國電影創始人之一的鄭君里,率攝制組千里迢迢來到金銀灘草原,拍攝一部影片《祖國萬歲》。當時,邀請了正在西寧教書的王洛賓參加。攝制組在青海湖畔開機。鄭君里請當地同曲乎千戶的女兒薩耶卓瑪扮演影片中的牧羊女,王洛賓扮演薩耶卓瑪的幫工。王洛賓穿上了藏袍,跟著卓瑪趕羊群。拍攝的工作晨出夜歸,王洛賓在電影世界裡過了3天真正的牧羊人生活。此時,卓瑪正是情竇初開的17歲少女。她頭發梳成了十多條小辮披在身後,兩只大眼睛閃射著大膽而熾烈的光芒。那時金銀灘上有個說法:「草原上最美的花兒是格桑花,青海湖畔最美的姑娘是薩耶卓瑪。」
由於劇情需要,導演安排王洛賓和卓瑪同騎在一匹馬上。王洛賓起初很拘謹,坐在卓瑪身後,兩手緊緊抓著馬鞍。卓瑪卻對此毫不理會,忽然縱馬狂奔,王洛賓一時不防,本能地抱住了卓瑪的腰。卓瑪狂馳了很久,在那大草原上,這才把馬韁交在王洛賓手中,靠在他的懷里,不再撒野。
黃昏牧歸,卓瑪將羊群輕輕點撥入欄,夕陽下的卓瑪亭亭玉立,晚霞的余輝映照出卓瑪的側影……王洛賓痴痴地看著被晚霞浸染了全身的卓瑪。卓瑪感覺到他的眼神,她轉過身去,拴好羊欄,那張徘紅的臉對著王洛賓——一個26歲的漢族青年。卓瑪眼中跳出了火苗,舉起手中的牧鞭,輕輕打在王洛賓身上,然後返身走了。王洛賓依舊木然地站在柵欄旁,痴痴地望著消失在夜幕中的卓瑪,輕撫著被卓瑪打過的地方。這個俏皮、美麗又奔放的藏族姑娘,在他身上留下了永生難忘的一鞭。
王洛賓徘徊在卓瑪父親的帳房外,氈窗落了下來,將那千戶長的女兒和這位漢族音樂家分隔在兩個世界裡。第二天清晨,電影隊離開了青海湖,要回到西寧去。卓瑪和她的父親騎了馬,一程又一程地送,直到在一個小坡上,方才停住了。王洛賓騎在駱駝上,不住地回頭張望,隨著駝峰起伏,駝鈴叮略,王洛賓心中的情感化為詞曲,藉助哈薩克民族的曲調唱出了不朽之作《在那遙遠的地方》:「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們走過她的帳房,都要回頭留戀地張望……」
采風之行,結下深情厚誼。第二年,王洛賓又從西寧來到了金銀灘草原。這一次他給同曲乎千戶帶來了石頭眼鏡、皮袍等禮物。王洛賓這次來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采風,收集、挖掘和整理民歌曲調。
當時,王洛賓和卓瑪天不亮就騎著馬出門,到了天黑的時候才匆匆趕回住所。雖然夜已深了,但王洛賓仍借著昏暗的酥油燈整理搜集來的曲譜。有時候,卓瑪還給王洛賓請來草原上的歌手,當面給他演唱各種民間曲調。在農歷七月下旬,王洛賓還和卓瑪趕到青海湖邊觀看了一年一度的祭海儀式。在這個庄嚴隆重的祭海儀式上,各族牧民表演了他們精湛的歌舞,使王洛賓大開眼界,他的藝術層次也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
在藏語中,薩耶有保佑之意,卓瑪是仙女的意思。不知道薩耶卓瑪是否真是仙女,但在她的那一皮鞭下,王洛賓寫出了《在那遙遠的地方》這首傳世之作,確實為他以後成為「西部歌王」打下了基礎。這次采風歷時三個月,王洛賓和卓瑪走遍了金銀灘草原的各個角落,結下了深情厚誼。采風結束了,王洛賓返回西寧。何時能再次回到金銀灘,同卓瑪縱馬馳騁,遨遊草原,也就成為王洛賓深埋在心中的願望。
歌曲:在那遙遠的地方
歌手:王洛賓
在那遙遠的地方
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
人們走過她的帳篷都要留戀的張望
她那粉紅的小臉好象紅太陽
她那美麗動人的眼睛好象晚上明媚的月亮
我願流浪在草原跟她去放羊
每天看著那粉紅的小臉和那美麗金邊的衣裳
我願做一隻小羊跟在她身旁
我願每天她拿著皮鞭不斷輕輕打在我身上
㈦ 對王洛賓的評價
1998年,一場紀念搖滾歌手科特·柯本的演唱會在北京舉行。柯本是著名的涅槃樂隊主唱,四年前在家中開槍自殺,讓無數歌迷陷入悲痛。
涅槃最火時,唱片銷量蓋過邁克爾·傑克遜和槍炮玫瑰。科特柯本
流星劃破夜空,瞬間又遁入黑暗。四年後的這場演唱會上,30歲的許巍演唱了一首老歌《一江水》。
那時的許巍鋒芒初露,第一張專輯《在別處》不久前剛賣出50萬張的銷量。搖滾或許是提及生死最多的音樂類型。
許巍在那樣一個特殊的場合演唱《一江水》,卻是在傳達一種勇敢活下去的精神,正如歌詞寫的那樣:一江水(Live)許巍你曾在橄欖樹下等待再等待我卻在遙遠的地方徘徊再徘徊人生本是一場迷藏的夢請莫對我責怪為把遺憾續回來我也去等待每當月圓時對著那橄欖樹獨自膜拜你永遠不再來我永遠在等待等待等待等待等待越等待我心中越愛和三毛相處時,王洛賓自比是蕭伯納筆下的「破傘」,總覺得受不起三毛的熱情。
三毛卻說:「你這么狠心,奪走了我生活的拐杖!」
無論如何,《在那遙遠的地方》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關注,1993年,《在那遙遠的地方》被評為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作品。王洛賓漂泊半生,歸來終成大師。
去世後,《在那遙遠的地方》刻在了墓碑上,成為永不磨滅的一段回憶。關於愛情,關於自由,關於家國,關於生活……
㈧ 在那遙遠的地方 來歷
在那遙遠的地方
青海民歌
1941年春天,導演鄭君里去青海拍攝一部電影,邀請當時住在青海省西寧市的王洛賓 參加演出。他們一行人到了青海湖畔。 鄭君里物色了一位千戶長的女兒阜瑪,充當電影故事裡的牧羊女。王洛賓穿上了藏袍跟著卓瑪趕羊群。拍攝的工作晨出夜歸,王洛賓在電影世界裡過了3天真正的牧羊人生活。卓瑪是一個藏族姑娘,像山野里的鮮花,兩只烏溜溜的大眼睛,襯著粗粗的辮子,金 絲鑲邊的彩色藏裙,包裹著她健美的身軀。導演安排王洛賓和卓瑪同騎在一匹馬上。王洛 賓起初很拘謹,坐在卓瑪身後,兩手緊緊抓著馬鞍。卓瑪卻對此毫不理會,忽然縱馬狂奔,王洛賓一時不防,本能地抱住了卓瑪的腰。卓瑪狂馳了很久,在那大草原上,這才把馬韁 交在王洛賓手中,靠在他的懷里,不再撒野。
黃昏牧歸,卓瑪將羊群輕輕點撥入欄,王洛賓痴痴地看著被晚霞浸染了全身的卓瑪。卓瑪感覺到他的眼神,她轉過身去,拴好羊欄,那張徘紅的臉對著王洛賓——一個26歲的 漢族青年。卓瑪眼中跳出了火苗,舉起手中的牧鞭,輕輕打在王洛賓身上,然後返身走了。
王洛賓依舊木然地站在柵欄旁,痴痴地望著消失在夜幕中的卓瑪,輕撫著被卓瑪打過 的地方。這個俏皮、美麗又奔放的藏族姑娘,在他身上留下了永生難忘的一鞭。
王洛賓徘徊在卓瑪父親的帳房外,氈窗落了下來,將那千戶長的女兒和這位漢族音樂 家分隔在兩個世界裡。
第二天清晨,電影隊離開了青海湖,要回到西寧去。卓瑪和她的父親騎了馬,一程又 一程地送,直到在一個小坡上,方才停住了。 王洛賓騎在駱駝上,不住地回頭張望,隨著駝峰起伏,駝鈴叮略,王洛賓心中的情感,化為詞曲,唱了起來:
「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們走過她的帳房,都要回頭留戀地張望。」
「她那粉紅的笑臉,好像紅太陽,她那美麗動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我願拋棄了財產,跟她去放羊;每天看著她迷人的眼睛和那美麗金邊的衣裳……」
歌詞:在那遙遠的地方
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
人們走過她的帳篷都要留戀的張望
她那粉紅的小臉好象紅太陽
她那美麗動人的眼睛好象晚上明媚的月亮
我願流浪在草原根她去防羊
每天看著那粉紅的小臉和那美麗金邊的衣裳
我願做一隻小羊跟在她身旁
我願每天她拿著皮鞭不斷輕輕打在我身上